第九回《禍起遷徙第一章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 作者:一義三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吉義一行人半途結束徂徠山之行,要先回家再說,然後探聽哪裏還有怪打,另行前往打怪曆練。
不料一回家,才知道家裏出事了,真正的無妄之災!
原來,何太後生了重病,要搞一個佛骨巡遊的大法事來禳解。這個大法事非同尋常,有好幾個大寺廟獻出了所供奉的佛骨、佛牙、舍利子等物,合在一起,要繞著中原地區兜一大圈,沿途讓萬民膜拜,為太後禱告祈福。
這個事情受到好些個大臣的反對,包括三公之首的太保鄧恪,甚至於已經退隱的老臣成業。
成業號為“成山宰”,這個名號可不是說他退隱之後成天在山裏宰野獸什麽的,而是“山中宰相”之意。成業乃是四朝老臣,先帝在位時足足做過二十年太保,如今八十多歲了還十分康健,退隱在山中仍然參與許多朝廷大事。隻因他當年對於太後有莫大功勞,極受太後寵信。太後當年還是妃子的時候,與別的妃子爭奪皇後寶座,正是成業助其成功。因此太後十分尊重成業,不呼其名,隻呼“成太公”,一旦遇到大事,總還要派內侍前往山裏去請教他,由他幫忙決奪。因此世人都說他是“山中宰相”。
成山宰之名號響徹朝野。但如今佛骨巡遊一事,就連成山宰也不能勸太後打消主意。別的大臣更加不能。太後一意孤行,誰還敢反對?蔡太師等慣於見風使舵的大臣隨即表示支持,以討太後歡心。蔡太師的女婿慕容德昌在太師的授意之下,特意獻上了一篇頌文,說舉辦這個大法事能使佛光普照,何止是為太後祈福,普世皆蒙其福!並且乞求巡遊的路線上一定要加上沂州,好令沂州百姓沾光蒙恩雲雲。太後大悅,吩咐準奏。
於是佛骨巡遊要到沂州來。兗州作為沂州的鄰州,而且是自古有名的大州,少不得也要經過兗州。
好一場史上空前的大法事,路線確定之後就巡遊起來,這些天正從沂州往兗州遊,途徑泗水縣。
吉義家中,小妾潘鸝兒從小信佛,信願虔誠,聽聞佛骨巡遊要經過本縣,那自然是要去膜拜一番。吉母邢氏信道而不信佛,但很疼愛潘鸝兒,也就沒有阻止,反而支持,叫婢女備辦香火與潘鸝兒同去。
郝半通心裏有些嘀咕,心想先前自己不是給潘鸝兒算了卦,叫做“無攸遂,在中饋,貞吉”麽,她自己本來覺得很對的,這下子卻要出門搞事情,而且是在吉義等人不在時,是不是不太妥啊?但看潘鸝兒那個熱衷的樣子,郝半通自知說了也沒用,就不說了。家裏也沒什麽得力的男人,隻有郝半通親自陪同保護了。
這一天一大清早,就在吉義一行人遇到白蓮門三位姑娘的時候,另一邊郝半通帶著幾名仆人與婢女,陪著潘鸝兒來到縣城西門外的官道旁,跟別的許多百姓一起點上香火夾道等候,準備瞻仰佛骨巡遊的盛況。
不料,一場大禍驟然來臨!真個是無妄之災!
原來,負責辦這次大法事的人,乃是太後最寵信的太監花常侍。花常侍名叫花鶴卿,當年曾是一名小戲子,受先帝寵幸,成為先帝最喜愛的幾名孌童之一。其人天資聰明且有野心、有手段,為了贏過別人,遂毅然自宮入宮侍奉先帝。果然大得先帝歡心,成為最受寵的孌童兼宦官,到後來官拜常侍,升上宦官之巔峰。
本朝有嚴令,要做官就不能修法,要修法就不能做官;但花鶴卿得到先帝特許,加入地肺門修法,多年之後竟成為身兼大宦官與大法師的天下獨一無二之人!
花鶴卿還參與了成山宰幫助何妃成為皇後的大事,立了大功。何妃做了何皇後,先帝駕崩之後又做了何太後,繼續寵信花鶴卿。花鶴卿的權勢比起先帝在世時有增無減。
有權有勢的太監,家業自然也不小,往往要收養子繼承家業。花鶴卿自己身兼地肺門大法師,就從地肺門中挑了一名聰明俊俏的童子做養子,取名叫做花含玉。
花含玉仗著花鶴卿之勢,各種為非作歹。尤其喜歡搶掠良家女子,奸淫取樂。花鶴卿縱容不管,又有誰人能管?以至於花含玉成了街坊傳言的“京師八大惡少”之首!八大惡少有多惡?就連蔡太師的幼子蔡八衙內,極會為非作歹的,也不過屈居第四。可見為首的花含玉之惡劣。
這次大法事,正合了花含玉的意。隻因做法事男女混雜,平時不離家門拋頭露麵的許多良家婦女都會出來,豈不是可以閱盡民間美色?何況還是自己的養父負責此事,自己就算橫行不法,沿途官府就算有幾個正直的官員,又有誰敢當著花鶴卿逮捕花含玉?
於是花含玉帶著自家的仆從,走在大法事隊伍之前,沿途觀看有什麽民間美女可以調戲?平常的美女就隨便調戲幾下,但如果特別合意,那就掠入仆從所抬的大轎子裏,為所欲為。這般光天化日之下橫行不法,虧這個大惡少幹得出來!
潘鸝兒不幸,正好被花含玉看到!而且正合其意,被當場掠入轎中!郝半通大驚之下想要保護,然而怎麽保護得了?花含玉是地肺門人出身,修法修了許多年,會用好多法術;郝半通雖是巨竇門人,但才剛開始修法,目前連一個法術都還不會。而且花含玉的仆從眾多,哪裏用得著花含玉自己動手,當場就把郝半通打得鼻青臉腫、遍體鱗傷、不省人事,扔在道旁!吉家的仆人婢女都被花家仆從趕打,倒的倒,逃的逃,誰能保護潘鸝兒?
潘鸝兒遭了無妄之災,被花含玉搶入轎中,當場奸汙!光天化日之下,竟發生這種事情,潘鸝兒哪裏能夠想到?
花含玉得手之後,往往就將受害婦女扔出去拋棄掉,但對潘鸝兒十分合意,就將她留在轎中,讓自家仆從繼續抬著,說要抬回京師去,養著享用。
不料一回家,才知道家裏出事了,真正的無妄之災!
原來,何太後生了重病,要搞一個佛骨巡遊的大法事來禳解。這個大法事非同尋常,有好幾個大寺廟獻出了所供奉的佛骨、佛牙、舍利子等物,合在一起,要繞著中原地區兜一大圈,沿途讓萬民膜拜,為太後禱告祈福。
這個事情受到好些個大臣的反對,包括三公之首的太保鄧恪,甚至於已經退隱的老臣成業。
成業號為“成山宰”,這個名號可不是說他退隱之後成天在山裏宰野獸什麽的,而是“山中宰相”之意。成業乃是四朝老臣,先帝在位時足足做過二十年太保,如今八十多歲了還十分康健,退隱在山中仍然參與許多朝廷大事。隻因他當年對於太後有莫大功勞,極受太後寵信。太後當年還是妃子的時候,與別的妃子爭奪皇後寶座,正是成業助其成功。因此太後十分尊重成業,不呼其名,隻呼“成太公”,一旦遇到大事,總還要派內侍前往山裏去請教他,由他幫忙決奪。因此世人都說他是“山中宰相”。
成山宰之名號響徹朝野。但如今佛骨巡遊一事,就連成山宰也不能勸太後打消主意。別的大臣更加不能。太後一意孤行,誰還敢反對?蔡太師等慣於見風使舵的大臣隨即表示支持,以討太後歡心。蔡太師的女婿慕容德昌在太師的授意之下,特意獻上了一篇頌文,說舉辦這個大法事能使佛光普照,何止是為太後祈福,普世皆蒙其福!並且乞求巡遊的路線上一定要加上沂州,好令沂州百姓沾光蒙恩雲雲。太後大悅,吩咐準奏。
於是佛骨巡遊要到沂州來。兗州作為沂州的鄰州,而且是自古有名的大州,少不得也要經過兗州。
好一場史上空前的大法事,路線確定之後就巡遊起來,這些天正從沂州往兗州遊,途徑泗水縣。
吉義家中,小妾潘鸝兒從小信佛,信願虔誠,聽聞佛骨巡遊要經過本縣,那自然是要去膜拜一番。吉母邢氏信道而不信佛,但很疼愛潘鸝兒,也就沒有阻止,反而支持,叫婢女備辦香火與潘鸝兒同去。
郝半通心裏有些嘀咕,心想先前自己不是給潘鸝兒算了卦,叫做“無攸遂,在中饋,貞吉”麽,她自己本來覺得很對的,這下子卻要出門搞事情,而且是在吉義等人不在時,是不是不太妥啊?但看潘鸝兒那個熱衷的樣子,郝半通自知說了也沒用,就不說了。家裏也沒什麽得力的男人,隻有郝半通親自陪同保護了。
這一天一大清早,就在吉義一行人遇到白蓮門三位姑娘的時候,另一邊郝半通帶著幾名仆人與婢女,陪著潘鸝兒來到縣城西門外的官道旁,跟別的許多百姓一起點上香火夾道等候,準備瞻仰佛骨巡遊的盛況。
不料,一場大禍驟然來臨!真個是無妄之災!
原來,負責辦這次大法事的人,乃是太後最寵信的太監花常侍。花常侍名叫花鶴卿,當年曾是一名小戲子,受先帝寵幸,成為先帝最喜愛的幾名孌童之一。其人天資聰明且有野心、有手段,為了贏過別人,遂毅然自宮入宮侍奉先帝。果然大得先帝歡心,成為最受寵的孌童兼宦官,到後來官拜常侍,升上宦官之巔峰。
本朝有嚴令,要做官就不能修法,要修法就不能做官;但花鶴卿得到先帝特許,加入地肺門修法,多年之後竟成為身兼大宦官與大法師的天下獨一無二之人!
花鶴卿還參與了成山宰幫助何妃成為皇後的大事,立了大功。何妃做了何皇後,先帝駕崩之後又做了何太後,繼續寵信花鶴卿。花鶴卿的權勢比起先帝在世時有增無減。
有權有勢的太監,家業自然也不小,往往要收養子繼承家業。花鶴卿自己身兼地肺門大法師,就從地肺門中挑了一名聰明俊俏的童子做養子,取名叫做花含玉。
花含玉仗著花鶴卿之勢,各種為非作歹。尤其喜歡搶掠良家女子,奸淫取樂。花鶴卿縱容不管,又有誰人能管?以至於花含玉成了街坊傳言的“京師八大惡少”之首!八大惡少有多惡?就連蔡太師的幼子蔡八衙內,極會為非作歹的,也不過屈居第四。可見為首的花含玉之惡劣。
這次大法事,正合了花含玉的意。隻因做法事男女混雜,平時不離家門拋頭露麵的許多良家婦女都會出來,豈不是可以閱盡民間美色?何況還是自己的養父負責此事,自己就算橫行不法,沿途官府就算有幾個正直的官員,又有誰敢當著花鶴卿逮捕花含玉?
於是花含玉帶著自家的仆從,走在大法事隊伍之前,沿途觀看有什麽民間美女可以調戲?平常的美女就隨便調戲幾下,但如果特別合意,那就掠入仆從所抬的大轎子裏,為所欲為。這般光天化日之下橫行不法,虧這個大惡少幹得出來!
潘鸝兒不幸,正好被花含玉看到!而且正合其意,被當場掠入轎中!郝半通大驚之下想要保護,然而怎麽保護得了?花含玉是地肺門人出身,修法修了許多年,會用好多法術;郝半通雖是巨竇門人,但才剛開始修法,目前連一個法術都還不會。而且花含玉的仆從眾多,哪裏用得著花含玉自己動手,當場就把郝半通打得鼻青臉腫、遍體鱗傷、不省人事,扔在道旁!吉家的仆人婢女都被花家仆從趕打,倒的倒,逃的逃,誰能保護潘鸝兒?
潘鸝兒遭了無妄之災,被花含玉搶入轎中,當場奸汙!光天化日之下,竟發生這種事情,潘鸝兒哪裏能夠想到?
花含玉得手之後,往往就將受害婦女扔出去拋棄掉,但對潘鸝兒十分合意,就將她留在轎中,讓自家仆從繼續抬著,說要抬回京師去,養著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