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嬰石人揮手示意,一尊石人上前將張元敬馱起,三尊石人列隊隔開文鬆南諸人,又恢複來時的行進陣列,向著大殿一側的通道走去。很快,眾人又回到之前那個巨大的洞穴之中。
元嬰石人帶著眾人走到洞穴正中的一塊土坪上,也不見它有什麽操作,下方土壤中放射出淺淺光芒,在眾人身下形成傳送陣的陣紋,隨即“嘭”的一聲輕響,眾人便消失不見。
一息之後,在那布滿石人洞府的山壁之下,寬大的石坪正中,眾人再次露出身形。
幾位修士尚在適應之間,石人已經邁開大步向著一個方向而去。不多久,便到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山穀,穀中矗立一座九層石塔,正是文鬆南三人初入芥子空間時所在的地方。
文家雖是土宗一脈傳人,但族中關於芥子空間的記載,十分粗糙簡略,連具體位置,也是後人經過不斷探尋,方才確認的。至於內部結構、所存寶物等情況一概不曉。這也是他們看到九層石塔,當即就去破禁的原因。文鬆南現在想來,這石塔顯然不是存放功法寶物之處,而與試煉有關。
元嬰石人帶著眾人走到石塔一層,伸手在那高達三丈有餘的巨大石門上一推,石門隨即發出“轟隆轟隆”的響聲,緩緩打開,露出裏邊昏暗的空間來。
石塔一層空間甚大,是一個正方形的結構,約莫有十丈方圓,四麵的牆壁,除開進門的這一側,掛滿了一塊塊玉石板,上麵刻滿了字跡和圖形,像是修煉的功法。
這時,一尊石人走到近處左邊的牆根處,扳動了一處開關,就見室內登時燈火通明,數十顆夜明珠在室頂亮了起來。隨後,石門又發出“隆隆”之聲,嚴絲合縫地關閉了。
元嬰石人指了指右側第一塊青石板,僵硬地說道:“天賦之試,開始!”
文鬆南快步走了過去,已經恢複過來的文載道緊隨其後,文敬和則有些惴惴不安地跟在後麵,擔心石人阻止自己。
不過,石人並無動靜,顯然對他參與天賦之試,是認可的。
張元敬見石人均在門口處,並不與文鬆南等人一起向裏移動,擔心自己失了保護,對方會動手殺人,一時猶豫不決,沒有移動腳步。
石人對他的行動,也不幹涉,放任他待在原地。
文鬆南向第一塊石板上看去,上麵寫著:“天賦之試,考校弟子對厚土功之領悟深淺。每層皆有不同難度考題,解答成功後可獲得相應分數。每位弟子在每一層可任選一題解答。解答成功後,可升至下一層。試煉時間,一日。時間結束,根據得分多寡評定等次。等次從低到高依次為劣、普通、優等、卓越、絕世。”
最後還有一句,是用紅色大字書寫的:“警告:此地禁止鬥法,違者抹殺!”
文鬆南環視一周,牆上的青石板共計十七塊,除了第一塊宣明規則,其餘十六塊應當就是考題。
這時,停在門口處的張元敬,也遠遠地把第一塊石板上的內容看明白了,見此地禁法,心中稍安。不過,既然是解題,便在門口也行。於是,他就呆在石人身後,去看那十六塊寫著考題的青石板。
第一塊石板上的題目是以土靈力施展簡易術法,分值很低,隻有一分。第二塊石板是操控飛劍,可得三分。第三塊則是修煉一種護體之術,可得五分。一直到第十塊,所列題目均極為容易,不過賦分甚少,第十塊也不過三十分。
從第十一塊開始,題目變得難起來,當然是對張元敬來說的。第十一題是施展一種土盾之術,即以土靈力凝結成盾,可擋住同級修士一擊。此類似於結丹期可施展的小法術,比之控火之類的簡易術法,自是有天壤之別。此後五題,分別是土牆之術、土石之術、飛沙之術、土牢之術、土遁之術。土遁之術賦分最高,為六十分。
看到此題,張元敬驀地一喜。旋即想到,自己這土遁術本就是從厚土宗的厚土行氣訣學來的,那幾人自是也會的。
果然,文鬆南與文載道毫不猶豫,施展了土遁術。待他們從地下鑽出,身形便直接消失不見,當是被某種力量挪移去了第二層。反是文敬和盯著第十五塊石板,正入神地琢磨著什麽。
張元敬卻不知道,文家傳承的厚土功,雖然記載有土牆、土石、飛沙、土牢等小法術,但由於缺少某種寶物,威力甚小,故曆代修煉之人越來越少,故久而久之,便失傳了。隻有土遁之術,不借助那件寶物,亦可便給地施展,才與厚土功一起保存下來。因此,文敬和想到自己功法之試不曾過關,已無爭勝之希望,便打定主意學一門新的小法術,也不算白來。
張元敬將土牆、土石、飛沙、土牢四種小法術看了一遍,心中有些發癢,但知道此時不能任性,便也老老實實施展土遁術,如文鬆南、文載道那般升入第二層。
第二層空間稍小,約莫九丈方圓,室頂同樣鑲嵌數十夜明珠,照得石室內纖塵可見。
這裏石板略少,共計十二塊。出的題目,都與培植靈草有關。
這時,他才注意到,在每塊石板下方,皆有一個大瓷盆,盆中栽種著形態各異的靈植,花草樹木皆有,使空氣中多了幾分清香。
此中各題,分數賦值相差不大,是根據培植靈草等級和年份綜合評定。考校的是不同弟子使用同一層級功法,培植同等品級靈植的效果,效果超過功法恒定的年份才能獲得分數。比如說,厚土行氣訣培植的是靈品靈植,此功法九層,一層可在一年內將靈植催生四年份,二層是八年份,三層是十六年份,以此類推,至九層是一千零二十四年份。如果一名弟子,用一層的功法,催發靈品一階靈植年份超過四年份,方可得分。超過得越多,得分就越多。
第二層的各題,難度的區別,在於培植高品質靈植得到越好的效果,就獲得越多的分數。
厚土功,在築基以下名為厚土行氣訣,可培植靈品一至五階靈植,在結丹到元嬰即稱為厚土功,可培植玄品一至七階靈植。因此,以厚土行氣訣培植靈品五階靈植、以厚土功培植玄品七階靈植,就是難度更大的題目。
張元敬不確定自己的厚土化生功是不是能培植玄品靈植,但在這裏,他卻可以嚐試一下。反正沒有效果,或效果很差,他都得不到分,因而也就不算成功解決問題。天賦之試,不以一題成敗定結果,而以時間為準,一日內得分多的勝出。
文鬆南和文載道見張元敬升至二層,倒也沒去理他。此處力量詭異,即使文鬆南也捉摸不透,哪裏敢違反禁令、出手殺人。
張元敬走到第六塊石板之下,這題是讓培植一種名為香春草的玄品一階靈植,以厚土功第一層培植年份效果超過一年二百年份,賦分區間是二十至五十。
而賦分值最高的,是第十二塊石板上的題目,要求以厚土功第七層培植一株名為雪象果的玄品七階靈植,效果超過一年一千四百年份,賦分區間是四十至七十。
張元敬盤膝坐下,手握香春草,先吸入一縷木力,然後開始運行厚土化生功,經行一個循環,再將一縷厚土之力輸送至靈草之中。得了這縷厚土之力,香春草猛地一震,細葉上閃過一道鮮亮的色彩,若是靈草也有感情,那麽這便是喜悅之情吧。
張元敬雙目微閉,並沒有注意到這變化,他待要繼續運功,突然一股力量將他卷起,瞬間帶到了石塔第三層。
“成功了!”張元敬欣喜不已,這說明他的厚土化生功果然可以培植玄品靈植。不過,他在第二層到底得了多少分,就不知道了。
第三層空間又小了一圈,約莫八丈方圓。
這裏懸掛的石板是十塊,題目卻是要求激活石人。在每一塊石板下,都有一個高約六尺的石人,與成年人差不多身高。
石人分十個等級,能否激活,隻看土靈力品質,而不論修為高低。越是品質高的土靈力,能激發的石人就越強。
此時,文家三人都還在下兩層,正不用顧忌他們。
於是,張元敬先選了最強的那個石人,激活它可獲得分數七十。不過,他的厚土之力輸入後,如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又換成第九尊石人,仍然無果。
逐一嚐試,終於將第五尊石人激活,得分為四十五分。
到得第四層,石板隻有八塊,為八部口訣,分別是驅石、卷沙、分土、吞物、凝形、裂地、搬山、擎天,乃是修行土係法術和神通的基礎口訣。比如,驅石乃是一切飛石攻擊之術的基礎,卷沙則是一切狂沙卷席之術的基礎,分土則是一切土遁鑽行之術的基礎。
八部口訣,沒有高下難易的區別,賦分都在七十。
張元敬看得心神迷醉、饞涎欲滴,他修煉厚土功,除了一個土遁,便隻能以法力驅使靈器,沒有係統的法訣傳承,根本發揮不出土係功法的長處。若是學會這八部口訣,實力至少要增強數倍。
然而,以他的資質而言,這裏每一部口訣,除了分土,他都不可能在一天之內有所領悟。
此時,最重要的便是拿到厚土宗傳承,有了傳承,這些口訣自然都能得到。因此,他還是果斷了選取了作為土遁基礎法訣的分土訣。
分土訣共計七百八十字,講的乃是如何將土靈力轉化為在土中護體、潛藏、分土、遁行的“氣膜”,修士能夠在土中行動自如,靠的就是這一層“氣膜”。
張元敬從厚土行氣訣中學來的土遁術,隻有術而無道,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應用起來基本做不到如魚得水,常感十分艱澀,消耗也非常大。
不過,有了實踐的經驗,再來參悟其中道理,卻是有了很好的基礎。因此,他悟性雖然不佳,但對這部口訣的參悟,還是進展順利。
在入定之時,文鬆南、文載道兩人也到了第四層。
“土法八訣!”
“不錯,正是八訣!”
兩人不禁脫口驚呼,隨即露出狂喜之色。
“好像不是全本。”過得幾息,文鬆南略有失望地說道。
“這是試煉之地,估計是半篇。隻有獲得弟子身份,才能學到全本。”文載道眼中閃爍堅定的光芒,有些期待地說道。
“嗯,應是如此。不過,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要做兩手準備。我們先參悟分土之術,待敬和上來,讓他全力參悟此八訣,一日內能參悟多少是多少!”文鬆南用十分熱切的眼神看著牆上文字,有些迷醉地說道。
“對,正該如此,真人考慮甚為周全。”文載道連忙點頭讚同。
修真功法,強記硬背是沒有用的,必須有一定參悟,方可記入識海,永世不忘。當然,也有一些特殊傳承方式,可以直接將功法灌入修士腦中。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七個時辰,張元敬終於從入定中醒轉過來。
他轉頭看向兩側,隻見厚土宗最年輕的那個修士盤膝坐在寫著裂地訣的那麵石板之下,正在全神貫注地參悟,而其餘兩人想來已是去了更高層。
他連忙將對分土訣的領悟,用於厚土之力的運轉之中,並在體外形成一個氣膜,隨即那奇異力量降下,將他帶到第五層。
第五層空無一人。張元敬心中一緊,知道那兩人悟性隻怕強過自己很多,此時不知到了第幾層。
第五層有六塊石板,講的都是陣法之道。他將六道題目一一看完,心中頓時涼了半截。最簡單的一道,對他而言,都如天塹一般難以跨越。
土係功法由於善於操控土之力,因此無論布陣,還是破陣,都有獨特優勢。同樣,針對土係功法特點,很多陣法也會有相應的設計,使其無法從地下突破。
第一題乃是講,一般野外布置的陣法針對地下的防禦,不超過二十丈,可使用土遁之術,下潛二十丈以上距離,然後從地下逃出或進入陣中。
在築基中期時,他的土遁之術最多下潛十四丈左右,此時雖然進階築基後期,深度最多也就提升十七八丈。
正自沮喪之時,突然想起自己剛剛領悟了分土訣,或許依靠此訣,能夠下潛至更深的土層。
正要施展土遁術,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裏是石塔五層,如何鑽入土中。這題目的要求似乎不對啊?
隨即又想,既然題目這般出,石塔那神秘力量必定有辦法測試出潛入的深度。
他搖搖頭,將一切雜念甩出腦海,默念分土訣,在身體表層形成氣膜,然後便一頭鑽入地下。
令他奇怪的是,下邊並非石板,而是深不見底的土壤。
他不斷下潛,超過十七丈後,巨力從四周擠壓過來,好像要把他的氣膜擠爆。他連忙按照分土訣的行功方式,再次加強氣膜,終於頂住壓力,下潛至二十丈深度。
此時,那神秘力量再次降臨,他渾身隻覺一鬆,便從那地底消失,出現在一個方圓四丈的石室之中。
他已經到了第六層。這裏隻有四塊石板,厚土宗兩人都在其中。
文鬆南正自參悟一塊石板上的題目,眉頭緊鎖,不時搖頭。
文載道則在一旁打坐,待張元敬出現,他立時睜開雙目,冷冰冰地盯著他,殺意凜凜。
張元敬被他的目光嚇得退了兩步,差點撞到身後的石板上。
“嘿嘿!”文載道冷笑一聲,站起來,向著他走了過來。
“你敢動手?”張元敬猛地想起第一層第一塊石板上的紅字警告,心中一定,便出言怒斥道。
“哼!”文載道走到他跟前,圍著他轉來轉去,眼中都是挑釁的目光。
張元敬立時明白,他是在幹擾自己。遂不去理他,迅速將四塊石板上的題目掃了一遍。看完之後,他心中卻是欣喜萬分,因為有一題他恰好已經解決了。
此四題,均是要求解決厚土功修煉中的五行靈根協調難題。比如,土、木、火三靈根,由於存在木克土的問題,如何修煉厚土功。還比如,張元敬自身遇到的土、水、火三靈根,怎麽解決土克水、水火相抵問題等。此題還是四題中最難的,賦分為八十。
張元敬繞開文載道的阻攔,徑直走到第四塊石板下,拿出苦參草,將自己的厚土化生功運行了一遍。隨即,他便被那神秘力量帶至石塔第七層。
第七層隻有三塊石板,上麵的文字晦澀難懂,似乎是極其古老的書寫體係。張元敬反複看了多遍,連一個題目都沒能讀懂,更別說解題了。
“時間到!”一個冷冰冰的聲音響起,正是那尊元嬰實力的石人。
四人已是又回到了一層石室之中。
元嬰石人首先指向張元敬,“天賦評定:優等。”
然後指向文鬆南說道:“天賦評定:普通。”
然後是文載道,“天賦評定:普通”。
最後指向文敬和,“天賦評定:劣”。
元嬰石人帶著眾人走到洞穴正中的一塊土坪上,也不見它有什麽操作,下方土壤中放射出淺淺光芒,在眾人身下形成傳送陣的陣紋,隨即“嘭”的一聲輕響,眾人便消失不見。
一息之後,在那布滿石人洞府的山壁之下,寬大的石坪正中,眾人再次露出身形。
幾位修士尚在適應之間,石人已經邁開大步向著一個方向而去。不多久,便到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山穀,穀中矗立一座九層石塔,正是文鬆南三人初入芥子空間時所在的地方。
文家雖是土宗一脈傳人,但族中關於芥子空間的記載,十分粗糙簡略,連具體位置,也是後人經過不斷探尋,方才確認的。至於內部結構、所存寶物等情況一概不曉。這也是他們看到九層石塔,當即就去破禁的原因。文鬆南現在想來,這石塔顯然不是存放功法寶物之處,而與試煉有關。
元嬰石人帶著眾人走到石塔一層,伸手在那高達三丈有餘的巨大石門上一推,石門隨即發出“轟隆轟隆”的響聲,緩緩打開,露出裏邊昏暗的空間來。
石塔一層空間甚大,是一個正方形的結構,約莫有十丈方圓,四麵的牆壁,除開進門的這一側,掛滿了一塊塊玉石板,上麵刻滿了字跡和圖形,像是修煉的功法。
這時,一尊石人走到近處左邊的牆根處,扳動了一處開關,就見室內登時燈火通明,數十顆夜明珠在室頂亮了起來。隨後,石門又發出“隆隆”之聲,嚴絲合縫地關閉了。
元嬰石人指了指右側第一塊青石板,僵硬地說道:“天賦之試,開始!”
文鬆南快步走了過去,已經恢複過來的文載道緊隨其後,文敬和則有些惴惴不安地跟在後麵,擔心石人阻止自己。
不過,石人並無動靜,顯然對他參與天賦之試,是認可的。
張元敬見石人均在門口處,並不與文鬆南等人一起向裏移動,擔心自己失了保護,對方會動手殺人,一時猶豫不決,沒有移動腳步。
石人對他的行動,也不幹涉,放任他待在原地。
文鬆南向第一塊石板上看去,上麵寫著:“天賦之試,考校弟子對厚土功之領悟深淺。每層皆有不同難度考題,解答成功後可獲得相應分數。每位弟子在每一層可任選一題解答。解答成功後,可升至下一層。試煉時間,一日。時間結束,根據得分多寡評定等次。等次從低到高依次為劣、普通、優等、卓越、絕世。”
最後還有一句,是用紅色大字書寫的:“警告:此地禁止鬥法,違者抹殺!”
文鬆南環視一周,牆上的青石板共計十七塊,除了第一塊宣明規則,其餘十六塊應當就是考題。
這時,停在門口處的張元敬,也遠遠地把第一塊石板上的內容看明白了,見此地禁法,心中稍安。不過,既然是解題,便在門口也行。於是,他就呆在石人身後,去看那十六塊寫著考題的青石板。
第一塊石板上的題目是以土靈力施展簡易術法,分值很低,隻有一分。第二塊石板是操控飛劍,可得三分。第三塊則是修煉一種護體之術,可得五分。一直到第十塊,所列題目均極為容易,不過賦分甚少,第十塊也不過三十分。
從第十一塊開始,題目變得難起來,當然是對張元敬來說的。第十一題是施展一種土盾之術,即以土靈力凝結成盾,可擋住同級修士一擊。此類似於結丹期可施展的小法術,比之控火之類的簡易術法,自是有天壤之別。此後五題,分別是土牆之術、土石之術、飛沙之術、土牢之術、土遁之術。土遁之術賦分最高,為六十分。
看到此題,張元敬驀地一喜。旋即想到,自己這土遁術本就是從厚土宗的厚土行氣訣學來的,那幾人自是也會的。
果然,文鬆南與文載道毫不猶豫,施展了土遁術。待他們從地下鑽出,身形便直接消失不見,當是被某種力量挪移去了第二層。反是文敬和盯著第十五塊石板,正入神地琢磨著什麽。
張元敬卻不知道,文家傳承的厚土功,雖然記載有土牆、土石、飛沙、土牢等小法術,但由於缺少某種寶物,威力甚小,故曆代修煉之人越來越少,故久而久之,便失傳了。隻有土遁之術,不借助那件寶物,亦可便給地施展,才與厚土功一起保存下來。因此,文敬和想到自己功法之試不曾過關,已無爭勝之希望,便打定主意學一門新的小法術,也不算白來。
張元敬將土牆、土石、飛沙、土牢四種小法術看了一遍,心中有些發癢,但知道此時不能任性,便也老老實實施展土遁術,如文鬆南、文載道那般升入第二層。
第二層空間稍小,約莫九丈方圓,室頂同樣鑲嵌數十夜明珠,照得石室內纖塵可見。
這裏石板略少,共計十二塊。出的題目,都與培植靈草有關。
這時,他才注意到,在每塊石板下方,皆有一個大瓷盆,盆中栽種著形態各異的靈植,花草樹木皆有,使空氣中多了幾分清香。
此中各題,分數賦值相差不大,是根據培植靈草等級和年份綜合評定。考校的是不同弟子使用同一層級功法,培植同等品級靈植的效果,效果超過功法恒定的年份才能獲得分數。比如說,厚土行氣訣培植的是靈品靈植,此功法九層,一層可在一年內將靈植催生四年份,二層是八年份,三層是十六年份,以此類推,至九層是一千零二十四年份。如果一名弟子,用一層的功法,催發靈品一階靈植年份超過四年份,方可得分。超過得越多,得分就越多。
第二層的各題,難度的區別,在於培植高品質靈植得到越好的效果,就獲得越多的分數。
厚土功,在築基以下名為厚土行氣訣,可培植靈品一至五階靈植,在結丹到元嬰即稱為厚土功,可培植玄品一至七階靈植。因此,以厚土行氣訣培植靈品五階靈植、以厚土功培植玄品七階靈植,就是難度更大的題目。
張元敬不確定自己的厚土化生功是不是能培植玄品靈植,但在這裏,他卻可以嚐試一下。反正沒有效果,或效果很差,他都得不到分,因而也就不算成功解決問題。天賦之試,不以一題成敗定結果,而以時間為準,一日內得分多的勝出。
文鬆南和文載道見張元敬升至二層,倒也沒去理他。此處力量詭異,即使文鬆南也捉摸不透,哪裏敢違反禁令、出手殺人。
張元敬走到第六塊石板之下,這題是讓培植一種名為香春草的玄品一階靈植,以厚土功第一層培植年份效果超過一年二百年份,賦分區間是二十至五十。
而賦分值最高的,是第十二塊石板上的題目,要求以厚土功第七層培植一株名為雪象果的玄品七階靈植,效果超過一年一千四百年份,賦分區間是四十至七十。
張元敬盤膝坐下,手握香春草,先吸入一縷木力,然後開始運行厚土化生功,經行一個循環,再將一縷厚土之力輸送至靈草之中。得了這縷厚土之力,香春草猛地一震,細葉上閃過一道鮮亮的色彩,若是靈草也有感情,那麽這便是喜悅之情吧。
張元敬雙目微閉,並沒有注意到這變化,他待要繼續運功,突然一股力量將他卷起,瞬間帶到了石塔第三層。
“成功了!”張元敬欣喜不已,這說明他的厚土化生功果然可以培植玄品靈植。不過,他在第二層到底得了多少分,就不知道了。
第三層空間又小了一圈,約莫八丈方圓。
這裏懸掛的石板是十塊,題目卻是要求激活石人。在每一塊石板下,都有一個高約六尺的石人,與成年人差不多身高。
石人分十個等級,能否激活,隻看土靈力品質,而不論修為高低。越是品質高的土靈力,能激發的石人就越強。
此時,文家三人都還在下兩層,正不用顧忌他們。
於是,張元敬先選了最強的那個石人,激活它可獲得分數七十。不過,他的厚土之力輸入後,如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又換成第九尊石人,仍然無果。
逐一嚐試,終於將第五尊石人激活,得分為四十五分。
到得第四層,石板隻有八塊,為八部口訣,分別是驅石、卷沙、分土、吞物、凝形、裂地、搬山、擎天,乃是修行土係法術和神通的基礎口訣。比如,驅石乃是一切飛石攻擊之術的基礎,卷沙則是一切狂沙卷席之術的基礎,分土則是一切土遁鑽行之術的基礎。
八部口訣,沒有高下難易的區別,賦分都在七十。
張元敬看得心神迷醉、饞涎欲滴,他修煉厚土功,除了一個土遁,便隻能以法力驅使靈器,沒有係統的法訣傳承,根本發揮不出土係功法的長處。若是學會這八部口訣,實力至少要增強數倍。
然而,以他的資質而言,這裏每一部口訣,除了分土,他都不可能在一天之內有所領悟。
此時,最重要的便是拿到厚土宗傳承,有了傳承,這些口訣自然都能得到。因此,他還是果斷了選取了作為土遁基礎法訣的分土訣。
分土訣共計七百八十字,講的乃是如何將土靈力轉化為在土中護體、潛藏、分土、遁行的“氣膜”,修士能夠在土中行動自如,靠的就是這一層“氣膜”。
張元敬從厚土行氣訣中學來的土遁術,隻有術而無道,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應用起來基本做不到如魚得水,常感十分艱澀,消耗也非常大。
不過,有了實踐的經驗,再來參悟其中道理,卻是有了很好的基礎。因此,他悟性雖然不佳,但對這部口訣的參悟,還是進展順利。
在入定之時,文鬆南、文載道兩人也到了第四層。
“土法八訣!”
“不錯,正是八訣!”
兩人不禁脫口驚呼,隨即露出狂喜之色。
“好像不是全本。”過得幾息,文鬆南略有失望地說道。
“這是試煉之地,估計是半篇。隻有獲得弟子身份,才能學到全本。”文載道眼中閃爍堅定的光芒,有些期待地說道。
“嗯,應是如此。不過,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要做兩手準備。我們先參悟分土之術,待敬和上來,讓他全力參悟此八訣,一日內能參悟多少是多少!”文鬆南用十分熱切的眼神看著牆上文字,有些迷醉地說道。
“對,正該如此,真人考慮甚為周全。”文載道連忙點頭讚同。
修真功法,強記硬背是沒有用的,必須有一定參悟,方可記入識海,永世不忘。當然,也有一些特殊傳承方式,可以直接將功法灌入修士腦中。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七個時辰,張元敬終於從入定中醒轉過來。
他轉頭看向兩側,隻見厚土宗最年輕的那個修士盤膝坐在寫著裂地訣的那麵石板之下,正在全神貫注地參悟,而其餘兩人想來已是去了更高層。
他連忙將對分土訣的領悟,用於厚土之力的運轉之中,並在體外形成一個氣膜,隨即那奇異力量降下,將他帶到第五層。
第五層空無一人。張元敬心中一緊,知道那兩人悟性隻怕強過自己很多,此時不知到了第幾層。
第五層有六塊石板,講的都是陣法之道。他將六道題目一一看完,心中頓時涼了半截。最簡單的一道,對他而言,都如天塹一般難以跨越。
土係功法由於善於操控土之力,因此無論布陣,還是破陣,都有獨特優勢。同樣,針對土係功法特點,很多陣法也會有相應的設計,使其無法從地下突破。
第一題乃是講,一般野外布置的陣法針對地下的防禦,不超過二十丈,可使用土遁之術,下潛二十丈以上距離,然後從地下逃出或進入陣中。
在築基中期時,他的土遁之術最多下潛十四丈左右,此時雖然進階築基後期,深度最多也就提升十七八丈。
正自沮喪之時,突然想起自己剛剛領悟了分土訣,或許依靠此訣,能夠下潛至更深的土層。
正要施展土遁術,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裏是石塔五層,如何鑽入土中。這題目的要求似乎不對啊?
隨即又想,既然題目這般出,石塔那神秘力量必定有辦法測試出潛入的深度。
他搖搖頭,將一切雜念甩出腦海,默念分土訣,在身體表層形成氣膜,然後便一頭鑽入地下。
令他奇怪的是,下邊並非石板,而是深不見底的土壤。
他不斷下潛,超過十七丈後,巨力從四周擠壓過來,好像要把他的氣膜擠爆。他連忙按照分土訣的行功方式,再次加強氣膜,終於頂住壓力,下潛至二十丈深度。
此時,那神秘力量再次降臨,他渾身隻覺一鬆,便從那地底消失,出現在一個方圓四丈的石室之中。
他已經到了第六層。這裏隻有四塊石板,厚土宗兩人都在其中。
文鬆南正自參悟一塊石板上的題目,眉頭緊鎖,不時搖頭。
文載道則在一旁打坐,待張元敬出現,他立時睜開雙目,冷冰冰地盯著他,殺意凜凜。
張元敬被他的目光嚇得退了兩步,差點撞到身後的石板上。
“嘿嘿!”文載道冷笑一聲,站起來,向著他走了過來。
“你敢動手?”張元敬猛地想起第一層第一塊石板上的紅字警告,心中一定,便出言怒斥道。
“哼!”文載道走到他跟前,圍著他轉來轉去,眼中都是挑釁的目光。
張元敬立時明白,他是在幹擾自己。遂不去理他,迅速將四塊石板上的題目掃了一遍。看完之後,他心中卻是欣喜萬分,因為有一題他恰好已經解決了。
此四題,均是要求解決厚土功修煉中的五行靈根協調難題。比如,土、木、火三靈根,由於存在木克土的問題,如何修煉厚土功。還比如,張元敬自身遇到的土、水、火三靈根,怎麽解決土克水、水火相抵問題等。此題還是四題中最難的,賦分為八十。
張元敬繞開文載道的阻攔,徑直走到第四塊石板下,拿出苦參草,將自己的厚土化生功運行了一遍。隨即,他便被那神秘力量帶至石塔第七層。
第七層隻有三塊石板,上麵的文字晦澀難懂,似乎是極其古老的書寫體係。張元敬反複看了多遍,連一個題目都沒能讀懂,更別說解題了。
“時間到!”一個冷冰冰的聲音響起,正是那尊元嬰實力的石人。
四人已是又回到了一層石室之中。
元嬰石人首先指向張元敬,“天賦評定:優等。”
然後指向文鬆南說道:“天賦評定:普通。”
然後是文載道,“天賦評定:普通”。
最後指向文敬和,“天賦評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