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長請看,就是那一處河灣,北側就是張家灣。”懸空於飛劍之上,無有雲霧之遮擋,這一次,張萱張澄都清晰地看到下方房屋如格、行人如蟻的景象。


    張氏一族,興起於蒙山鎮下遊七十裏處的張家灣。


    此地乃是赤溪河拐彎時,衝刷出的一片平地,原本是荒野一片。張家先人看中此處水土山林之利,遂在此墾荒,得良田千頃,林地萬頃,家族由此繁盛。


    百餘年前,張家主事之人,將家族遷移至蒙山鎮,專營航運漁業之利,但對源起之地,一直細心經營,分支族人在此繁衍,人口眾多,源源不斷給蒙山鎮的主宗輸送物資和人力。


    張萱父親和兩個叔叔歿後,因鄒氏對她勢在必得,對張氏瘋狂打壓,其他支脈遂聯手打壓主宗,剝奪了她二弟張澄繼承族長的資格,轉而由她二爺爺那一支,繼承了族長之位。


    張萱麵對新族長的壓迫,既不想屈服、又無法反抗,便帶著七個弟妹和母親、兩個嬸嬸回到了張家灣,在這裏聯絡了一些親近她這一支的族人,下河撈魚,以此贏得張元敬的支持。


    張元敬順著張萱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在河山之間,有一片平緩的地帶,靠河一側,乃是大片良田,莊稼欣榮,農人勞作,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靠山一側,則是連綿不絕的小山丘,重重疊疊,一直延伸到蒙山之中,山丘之上,種滿各色樹木,山風襲來,林濤陣陣,煞是壯觀。


    而在山丘與田土之間,群山懷抱、密林掩映中,則是鱗次櫛比的房屋,順著山勢排開,多是磚石結構,樣式簡潔,美觀大方。


    “不愧百年傳承,蔚為大觀。有此根基,必可長久興盛!”張元敬看得心曠神怡,不覺由衷讚道。


    “承蒙仙長誇讚!這幾個月來,小女子呆在村中,愈發覺得祖先深謀遠慮,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給後人留下如此基業,可進可退、萬事可為,真是非常人也!想來想去,反倒覺得後人將主宗移至蒙山鎮,乃是錯誤的選擇。無論家族如何興盛,這根本之地,卻是不容有失,主宗應當守住基業,讓分宗出去拚搏,才是存身之道、發家之理!”


    張萱幽幽一歎,卻是說出一番話來,讓張元敬大為驚訝。


    他自是聽明白了話中深意,便笑道:“你有此見識,可謂不凡!現在改正,也未為晚矣!貧道自為你撐腰,你隻管大膽去做!”


    張萱頓時喜上眉梢,因在飛劍之上無法跪拜,便勉強彎腰施禮,口中以無比堅定的語氣說道:“小女子謝過仙長!我張萱在此立誓,仙長但有差遣,我張氏嫡脈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元敬點點頭,暗道張萱這個小姑娘,雖然不過二十出頭,但說話做事,甚有章法。她立誓之時,隻說嫡脈,是老成之言,若她直接說張氏全族,自己反而要看輕她,因為那隻能是虛言哄騙。


    “上午你等與鄒氏護院戰鬥之處,在哪一段河灣?”


    “張家灣下遊二三十裏的地方吧,那裏水麵較窄,但水深魚多,乃是捕魚的好場所。”


    “嗯,先去那裏看看!”


    張元敬降低飛劍,貼在河麵上飛遁。下方偶有勞作的農夫或趕路的行人,都跪地驚呼“仙人”。河中水道繁忙,大小船隻來往不斷。


    三人飛空而行,自是被船上之人看在眼中,一個個在甲板上不是伏地敬拜、叩頭作禮,就是指指點點、大呼小叫。


    也有認識張氏姐弟的,驚詫莫名、震撼不已。


    還有那心思活泛的,已經盤算如何結交張家、尤其是張萱所在的這一脈。


    這卻是張元敬刻意所為。


    既然要與彤雲宮爭奪赤鰭火紋魚,又是大道之爭、無可退讓,那就索性大展旗鼓、大幹一番。


    他自信,以所修功法和所懷靈兵,絕不會輸與一個小宗派。


    至於這個小宗派是不是還有靠山,卻是顧不了之。


    真要考慮那些,自己還談什麽追尋大道,隻能躲在哪處偏僻之所,苦熬等死罷了。


    “仙長,就是這一段!”張萱一直緊張注視河麵,到了一處河麵突然變窄之處,便揚聲說道。


    “嗯!”張元敬將飛行速度降下來,張開神識,向河水深處探去。


    偶有赤鰭火紋魚,被他神識一掃,便倉皇逃遁。水中並無船體殘骸,也無人之遺體或衣物碎片。顯然,此處河窄水急,若有什麽,都早已被衝去下遊。


    “此處不見人影!你們逃上岸邊之地,是在哪處?”張元敬問道。


    張萱因緊張,臉上毫無血色,她抬首向遠處望了望,轉頭問張澄:“二弟,你還記得在哪裏嗎?”


    張澄也一直在四處眺望,聞言答道:“阿姐,我記得是在水中漂流了上十裏,才靠到岸邊的。對了,那裏的對岸,正好有三株金娑樹。”


    “是了。仙長,就是那裏!”張萱向著前方遠處一座用茅草和黃泥壘砌的小屋指去,“在那房屋前方一些的地方。”


    張元敬點點頭,法力一出,飛劍起速,幾息便至。


    幾人向著對岸去看,果然見斜前方一裏處,正有三棵高大的金娑樹在夕陽中閃動金光,甚是耀眼。


    飛劍沿著河岸緩緩飛過,在正對金娑樹的這一側河邊,發現了他們三人爬上岸邊的痕跡,但沒有找到張萱的三弟。


    張萱臉容一垮,緊咬銀牙,險些落下淚來。


    “當時鄒標虢帶了多少人?”張元敬皺著眉頭問道。


    “打手有十幾個,另外還有幾個船夫,操著一條約莫五六丈長的中船。”張萱用顫抖的聲音說道。


    “你們逃遁的時候,除開鄒標虢六人,其餘那些打手上岸了嗎?”張元敬又問道。


    “沒有。隱約聽鄒標虢吩咐了一句,但沒有聽清楚。”


    “張澄呢?”


    “也沒有聽清楚,好像有‘下遊’兩個字。”張澄武藝比張萱更勝一籌,目力耳力均強出不少。


    “那去下遊看看。”


    張元敬也不耽擱,架起飛劍,便一路向著下遊而去。


    赤溪河過了張家灣,便開始逐漸收束腰身,河麵從數百丈寬變得隻有百餘丈寬,河水流速急劇加快,百裏之後,流入蒙山,經山中水道兩百裏,去到山北,再轉向東流,水麵再次變寬,那裏人煙稠密,乃是新開郡的郡治西州城的地界了。


    三人一路搜尋,至蒙山水道山南段時,始終沒有任何發現。


    正要返身回轉張家灣,張澄眼尖,卻是指著前方一艘逆流而上的小船叫道:“仙長,阿姐,就是那艘船,鄒家襲擊我們的那艘船!”


    張萱凝目看去,也露出喜色,連連點頭說道:“正是,正是,仙長,就是那艘船!”


    張元敬哈哈一笑,說道:“可算是沒白費這番功夫!”


    當即壓下劍頭,直射十幾裏外的那艘小船。


    及至靠近時,船中之人早已察覺,十幾個精壯漢子站在甲板上,指著他們三人,口中不知在說些什麽。


    數息之間,飛劍已是到了小船上空。


    船上十幾個漢子,都把兵器舉起,有的拿著弓箭,還拉開弓弦、搭上利箭,準備射向三人。


    另有幾人,手持短刀,站在五個衣衫破爛、捆作一團的年輕漢子身邊,其中有一個身著白色勁裝的少年郎,不過十三四歲,身量隻到成人的肩頭,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蜷縮一團。


    “三弟!”張萱張澄齊齊叫出聲來。


    “萱小姐,澄哥兒!”一個被縛的年輕漢子驚喜地叫道。


    “他們在天上飛,難道是我看花眼了?”另一個年輕漢子道。


    “是在飛,那位果真是仙長嗎?”又一人說道。


    “哈哈,我們有救了,有救了!”又一人喜道。


    隻有少年郎似乎是昏迷過去了,毫無反應。


    “落到岸邊,站著不要動。否則,就殺了他們!”一個四十多歲的青衣大漢厲聲吼道。


    他兩眼緊張地看著張元敬和三人腳下的飛劍,臉色有些發青。


    其餘十幾個精壯漢子也是一臉緊張,握著兵刃的手青筋突起,額頭冷汗直冒。


    顯然,這些人都是有見識的,知道這道人隻怕是修行之人,掌握仙術,絕非自己這群人可以對抗。於是,便想出這麽一招,妄圖一搏。


    張元敬輕輕一曬,手中法訣一動,一柄飛劍閃出,消失在暮靄之中,隨即是一連串的慘叫之聲,船中那十多名精壯漢子幾乎在一瞬間同時倒地。


    “是仙法!”


    “好厲害,再強的武林高手,也隻是切菜砍瓜!”


    “真是仙人,萱小姐沒有騙我們!”


    船中那四個被捆住的年輕漢子又是一陣驚呼,語氣中滿是喜悅。


    這時,張元敬方降下飛劍,落在船上。幾個臉色黝黑、皮膚粗糙的粗壯船夫從艙中畏畏縮縮地挪了出來,一上甲板,便跪地求饒。


    張元敬喝道:“你們自去駕船,且往上遊而去!”


    幾人胡亂地謝過不殺之恩,這才擠擠撞撞地下了船艙,自去賣力搖槳。


    “林伯和坎叔呢?見到沒有?”張萱一邊與張澄一起給五人鬆綁,一邊問道。


    “沒見到啊!”


    “我被河水衝走時,看到林伯攀上這艘船,跟他們的人打鬥,至於結果如何,卻沒看到。”


    “坎叔也被衝走了,在我前麵,應該是最早落水的。這些人駕船往下遊搜尋,隻到蒙山水道中段,坎叔可能被衝到更下遊的地方去了。”


    幾人七嘴八舌,說著各自看到的情況。但是一個個都起不來,直呼腿腳被凍僵了。四人都隻受了些皮外傷,並無大礙,就是在水下凍得厲害,腿腳被凍傷了,無法行走。


    張澄連忙從倒在地上的那十幾個精壯漢子身上,搜出了武林人常用的傷藥,幫四人外敷內服。


    張萱的三弟張葳因為年幼,內力尚淺,在河水中浸泡久了,卻是把五髒六腑皆給凍壞了,氣息奄奄,危在旦夕。


    “仙長,請救我三弟!”


    張萱當即就要跪下叩頭,張元敬一伸手,擋住了她。


    笑著安撫道:“不需如此。你三弟這傷,放在俗世之中,自是極難挽回。不過對於貧道而言,舉手之勞而已。你且去找一個大壇子或水桶來。”


    過得十幾息,張萱匆匆地拎出一個兩尺深的水桶從艙中出來,放在甲板上。


    張元敬伸手一撫,法力流動,便在桶中凝了大半桶無根之水,又從儲物鐲中摸出一丸築基修士用來補充法力的養元丹,輕輕刮了一些粉末,撒入水中。


    “先給你三弟喝下一碗。他們四人,可以喝兩到三碗。”


    張萱張澄依言給幾人把水喂下,四個年輕漢子隻覺丹田內力如潮,連忙運功引導,不大一會,便渾身冒汗,將身體裏的寒氣逼了出來,全身經脈熱乎乎的,法力還增長了幾分,不覺大喜,皆是一躍而起,口呼仙長,向著張元敬拜倒。


    張元敬揮手讓他們起來,先候在一邊,自己則抓起張葳的右手,渡入法力,引導養元丹藥力在其丹田經脈中運行,不斷驅除寒氣。遇有經脈阻塞不通之處,便順勢幫他打通。


    過得半個時辰,藥力化盡,又讓張萱灌了一碗。


    如此三次,這張葳身上的寒氣終於全部拔除,他自身內力融合藥力,自行在暢通無比的經脈中運轉,立時顯出一派勃勃生機,臉色也變得紅潤起來,顯見已無大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天修仙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昂的孔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昂的孔緯並收藏玄天修仙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