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玄衣道人駕劍疾馳,在萬裏晴空劃過一抹火紅。此人瘦臉高鼻、髭須濃密、一臉肅殺,正是彤雲宮大長老靈劍子。
他與靈竹子、靈運子原是赤血穀修士,自幼一起修煉、一起遊曆,情同兄弟。後來,因為受到不公待遇,他負氣離穀,靈竹子、靈運子追至,索性三人一並離去。
此事在赤血穀引起軒然大波,多名長老力主抓回按叛宗之罪處以極刑。好在其師趙光鼐從中斡旋,著三人在赤溪湖建立附屬宗門,為宗中煉製彤雲丹,這才將此事圓了過去,穀中長老也不再窮究。
這彤雲丹,實則是趙光鼐潛心數十年研究出來的,專門用於修煉赤血穀一門強大功法,效果極佳,深受穀中結丹長老喜愛。
由於此丹以赤鰭火紋魚這種天然水火兩屬平衡的靈物為主材,得天獨厚,煉製起來頗為容易,所以幾十年來,為謀奪此丹而暗地裏射向三人的暗箭不知凡幾,所幸上有趙光鼐護持,下有靈竹子運籌,一直平安無事。
不過,這一次,終究是躲不過了。
宗中另一位地位與趙光鼐相當的長老動議,新晉結丹境修士關應龍力推,其餘幾名長老出於各種考慮推波助瀾,終於促成玄陰令下發、特使派駐一事。可歎靈竹子還以為是他靈劍子拖延前往玄陰洞所致。
靈劍子暗自搖搖頭。當年,他先於關應龍進入築基境後期,而且資質更好,心性更強,但最後的結果,卻是長老會決議列關應龍為嫡傳弟子,而將他排除在外。
表麵原因,是因為關應龍年輕十歲,實際上卻是派係傾軋,他師父趙光鼐勢單力孤,最後不得不作出讓步。
他負氣外走,從一般人角度看,無論對自己,還是對靈竹子、靈運子,或者對師父趙光鼐,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年,他心中也時常出現負罪感,覺得愧對師父和兩個師弟。
但是,這種負罪感、愧疚感,從來不會也不曾削弱他鐵石般的意誌,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路是正確的,決心排除一切阻礙,將它走到底。
他的路就是他的劍,憑此一劍,斬破一切困難和敵人,斬出一條光明大道來。
這一次,他隻有一個念頭:斬不了張道人,便讓張道人斬了自己。沒有第三條路!豈能苟活,讓關應龍那等小人差遣。
上次敗於張元敬,原因在於器不如人。幾年來,靈竹子來回奔走、多方聯絡,終於湊齊材料,他親自開爐,熔以精血,通以意念,護以深情,成功打造出一對極品靈器級別的陰陽雙劍。
憑此兩劍,他的功法再作突破,實現真正的陰陽合一、生生不息。他自信,即便張道人手持法寶,他也能一劍破之。
自宮中出來,他便全速飛馳,以積蓄銳不可當的劍勢。萬裏之地,不及一日,已是盡在眼前。還是那處河灣,炊煙嫋嫋,一副祥和景象。
靈劍子正待出聲叫戰,一道劍光從數十裏外的河邊閃爍而起,迅速升空,一個寬袍大袖、須發飄搖的中年道人立在飛劍之上,不是那張敬道人,又是誰呢!
靈劍子長嘯一聲,當即祭出陰陽兩劍,這新造的兩劍仍然是一紅一黑、一短一長、一尖一細,兩劍飛出,瞬間融二為一,他遂收起飛行靈器,縱身躍到融為一體的陰陽之劍上,催動法力,向前加速而去。
一時之間,裂空之音在前咆哮,一條氣浪在後翻滾,好似巨舟乘風破浪。踩在劍上的靈劍子本人,下紮弓步、上身微傾,雙目如電,渾身劍氣凜冽,割雲削虹,煞是驚人。
兩人迅速接近,很快便到了三裏之內。
張元敬遙望劍勢,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今日一早,韓濟傳來此人尋他決戰的訊息,下午黃昏時分,此人已到,可見其一路行來,皆是全力飛遁,根本沒有養精蓄銳。換作一般人,必定心中竊喜,以為對方犯了目中無人、急躁冒進的錯誤,可采取先防後攻的戰術,拖垮對手。
但是,他出自大宗,自然識得這是劍修慣用的“蓄勢絕殺”之道。
此人自萬裏之外,便開始蓄勢。至百裏之外開始起勢。待自己出現在十裏之外,便開始增勢。到得五裏之內,則開始衝勢。進到三裏以內,則已經完全鎖定自己的氣機,身與意合、意與心合、心與劍合、劍與勢合。如此,將天地之勢納入一劍之中,劍勢大成,若是自己頂不住這一衝一殺,輕則陷入被動、至死方休,重則一劍斃命、死無全屍。
到得三裏以內,靈劍子的飛劍遁速暴增一倍,快如閃電。
張元敬來不及多想,祭出玄晶斧,手出法訣,一招“劈山”便迎了上去。
他入大圓滿之境後,神識增強數倍,靈器施放速度快了何止十倍。這一招“劈山”幾乎在瞬息之間便已完成,但是,相對於靈劍子人劍合一攻來的氣勢而言,“劈山”無有積勢之機,隻是倉促應對,威力卻是遠遠不如。
“叮啷”一聲,飛劍在玄晶斧巨刃上一斬,便將玄晶斧撞出十幾丈遠,飛劍氣勢隻是稍稍一挫,又繼續向張元敬飛射而來。
張元敬拿出一枚黃色石碑,向前一拋。這是得自厚土宗芥子空間的上品防禦靈器,乃是土屬性的,防禦力極強。不過,他心中非常清楚,這石碑絕對擋不住靈劍子一擊,拋出了隻是稍稍遲滯一下其人的攻擊罷了。
他神識凝聚,死死盯在靈劍子陰陽合一的劍鋒之上,手中持拿炎獸金角,對準來襲之劍,法力蓄於雙手與臂膀,不動如山。
靈劍子目光淩厲,死死盯著張元敬的頭顱,根本不在意石碑和炎獸金角,不避不讓,直直地撞了上去。
前兩次戰鬥,他因為飛劍品階稍低,隻是馭劍以巧,輾轉騰挪,尋隙而入。這一次,既有極品飛劍,又練成陰陽合一、生生不息,而且還以陰陽戮魔功最強劍招“人劍合一”全力施展,無論對方如何應對,他都要以力破之,絕不會有任何畏縮和懷疑。
“轟隆”巨響中,靈劍子駕劍衝破石碑阻攔,將之斬成兩截,旋即直奔張元敬頸脖。
張元敬依靠強大的神識,精準捕捉住靈劍子衝殺而來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每一聲短促呼吸,以及腳下利劍的每一分氣機、每一下顫動,於電光火石之間,將炎獸金角往前一刺。
這一刺,無論力度、精度、準度均到了巔峰,正中靈劍子陰陽合璧之劍的劍尖。
隨著“當”的一聲脆響,一股巨力從飛劍傳至炎獸金角,又從炎獸金角撞到張元敬胸口上,將他撞得眼前一黑,一口鮮血噴出,整個人順勢後退,同時開啟神行靴,瞬移了出去。
而飛劍遭這一刺,靈機威勢也被耗去三成,劍上的靈劍子臉色一白,旋即泛起一陣潮紅。
他眼中凶光一閃,飛身而起,咬破舌尖,一口精血噴在陰陽合一的劍身上,手中法訣一動,口中低喝一聲“疾”,飛劍輕輕一顫,劍勢爆漲,爾後若一道電光,一閃一滅間,便出現在張元敬頭顱一側,對著他的脖子斬了下去。
這卻是靈劍子見劍勢轉頹,無法繼續使用剛猛之招,遂改換了陰柔之法。彤雲宮這門絕學練至最高境界,陰陽兩劍合一,劍勢劍招可隨時在陽剛與陰柔之間轉換。他先前萬裏蓄勢、人劍合一,乃是此劍陽剛之極致。此時,則換成至陰之招“附骨之疽”,輕靈鬼魅,繞身襲殺,防不勝防。
生死關頭,張元敬恍若有悟,突然變得極度冷靜,強大神魂一如此前,發揮定海神針一般的作用,他的眼眸漠然地看著將要及頸的飛劍,識海中清晰浮現其運行軌跡,爾後“嘿”的一聲,右手一揮,拘靈鋤憑空出現,鋤頭如飛鳥啄蟲般,精準地啄在劍刃之上。
飛劍再閃,又劈向他的後腦勺,他右手輕抬,拘靈鋤再次準確無誤地挖中飛劍。
如此,飛劍再閃再攻,他則操控拘靈鋤不斷格擋。一息之間,兩人交手多達十餘次。飛劍雖然強固,但也被拘靈鋤拘去兩成靈機,速度不斷下降。張元敬緩過勁來,一揮手將飛到數十丈外的玄晶斧招了回來,在半途中便是一式“劈山”從背後襲向靈劍子。
靈劍子早已將飛行靈器召出,神識稍分,操控其閃轉挪移,躲避張元敬的攻擊。他絕招盡出,未能奏效,知道此戰至難。但是,既然下定決心死戰,自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決不因有困難而半途中止。
遂改換戰術,將陰陽合一的兩劍重新分開來,采取分進合擊之法,繞著張元敬遊鬥,同時不斷給兩劍補充法力,恢複靈機。
張元敬召回玄晶斧,擋在身前。同時,一手持拘靈鋤,一手持炎獸金角,與靈劍子陰陽兩劍搏鬥。
靈劍子疾行萬裏,後繼乏力,又顧忌此兩物一者削靈、一者堅硬,不敢再讓陰陽兩劍與之直接碰撞,隻在周遭盤旋,伺機突襲,牽製和消耗張元敬法力與神魂。
他並不知道,因服用益神丹之故,此時張元敬之神魂,較之以前已經壯大數倍,比之同為築基大圓滿的他都要強出兩倍有餘。
因此,張元敬應對靈劍子的纏鬥,並無多大壓力,反而覺得相對輕鬆,尤其是依靠極強的神魂,還能在防備靈劍子兩劍頻繁攻擊的前提下,分神操控其他靈器。
不過,他卻有些猶疑不決,不知該放出陰風刀,還是該使用玄晶斧的一門絕招。
陰風刀強在迅猛快速,說用即用,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手早已見識過,肯定有所防備,甚至可能已經準備了圈套應付它。
至於玄晶斧的絕招,名曰“蕩決”,乃是連續追敵斬敵的招式,釋放之前需要不斷輸入法力、積累靈機,待得靈機達到斧身能夠容納的極限,方可用出。那時,玄晶斧就會如同一柄極速飛遁的旋風斧,旋轉著追斬一切敵人,直到耗光全部靈力或無敵可追時才會停止。
此招威力雖大,但前提條件苛刻,往往需要提前輸入法力,戰鬥時才可用出,但如果長時間不用,法力也會散逸。戰鬥中也可積蓄,但需要的時間自然更長,且修士在爭鬥中本就消耗甚大,很難有多餘的法力輸入斧中。
是以,此招他雖也經常練習,但隻在多人協同作戰時施展過幾次,而獨立與人鬥法時,從未用過。
思考了數息時間,他還是決定使用“蕩決”。因為隻有這一招,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步步緊逼、不留餘地,將麵前大敵徹底斬殺。於是,他也不主動進攻,隻全力防守,同時趁機不斷向玄晶斧輸入法力。戰局從一開始的石破天驚、險象環生,轉而陷入膠著,兩人皆在積蓄力量。
過得數十息,靈劍子率先恢複陰陽兩劍的靈機,再次雙劍合一,又向劍身上噴出一口精血,操控其向張元敬強攻而來。不過,由於沒有積累劍勢,此劍比之最初那一劍,弱了一倍不止。
張元敬目光炯然,知道靈劍子已失了銳氣,此劍不過是垂死掙紮,執迷不悟罷了。待那合一之劍殺至身前兩丈時,他左手握緊炎獸金角,猛地發力,將之射出,直奔飛劍劍尖而去。
靈劍子既出強攻之招,自然早就防著張元敬的炎獸金角,一俟此物飛出,便立時變換法訣,於電光火石之間,完成陰陽之變,原本強攻之招,陡然變成陰柔之劍。
他尚沒有意識到,或是有意避而不想,在最初那蓄勢一劍無法建功後,他已是失了信心,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故而最初定下的強攻之策,到現在已是說變就變。
陰陽合一之劍被金角撞上,劍身“鏘啷”一抖,便將這至剛之物讓了過去,化銳利之勁於無形。隨即一閃,移形至張元敬身後,複成陽剛之劍,準備再次強攻。
此時,玄晶斧吸收的法力卻是到了極致,靈機蓄滿,蠢蠢欲動。張元敬趁著飛劍閃身而過的時機,施展法訣,將玄晶斧打了出去,一招“蕩決”全力釋放,大斧如同極速轉動的旋風,帶起呼嘯之聲,向靈劍子卷了過去。
靈劍子見這斧來勢甚猛,禦劍向上一縱。旋轉的大斧在其身後一個回旋,又追了上去,速度未有絲毫減緩。
靈劍子神色一凜,卻是不敢分神去操控陰陽合一劍,而全力禦劍躲閃。他以為此斧隻是張元敬救急之招,追擊幾次,必會力竭而止,也不向遠方逃遁,隻在附近幾十丈的空間裏兜來兜去,帶著大斧不斷回轉曲折,以消耗其靈機。
但是,“蕩決”之下的玄晶斧,靈機充足,越是進攻,越是猛烈。靈劍子躲避幾次,便發現脫身的難度越來越大,不得不將專為陰風刀準備的幾張低階中上品的金剛符、石牆符盡數用了出來。張元敬卻擔心他得了喘息之機,會全力縱劍逃遁,連忙又將從吳基雄處交易來的縛龍藤使將出來。
靈劍子懷著一決生死之心而來,自不會如張元敬所想的那般尋機逃遁,他打得主意卻是,以靈符換取機會,然後不理大斧的攻擊,全力操控陰陽之劍攻殺張元敬,求個同歸於盡之局。
然而,縛龍藤的出現,立時把他這個主意掐死在腹中。此藤乃是極品靈器,最為突出的特點,乃是能夠突然加速和自行變向。
因此,靈劍子禦劍躲閃此藤時,讓過了第一次捆束,但隨即被縛龍藤的突然變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雖然依靠精湛的法力控製,於毫厘之間避開長藤的束縛,但飛行速度卻受到影響。
這時,大斧帶著狂風,呼嘯而來。他勉力閃開,尚未來得及喘口氣,縛龍藤又纏了過來。隻得強提一口法力,向上躍起,未及察看周遭形勢,便有一股勁風從後方迅疾撲來,根本無從躲避,隨即脖頸一涼,視野顛三倒四,隻見一具無頭屍體跌落,滾熱鮮血噴灑長空,便失去了所有意識。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腦中隻有一個疑問:同時操控多件極品靈器,還能如此迅猛流暢,這張道人是如何做到的?
他與靈竹子、靈運子原是赤血穀修士,自幼一起修煉、一起遊曆,情同兄弟。後來,因為受到不公待遇,他負氣離穀,靈竹子、靈運子追至,索性三人一並離去。
此事在赤血穀引起軒然大波,多名長老力主抓回按叛宗之罪處以極刑。好在其師趙光鼐從中斡旋,著三人在赤溪湖建立附屬宗門,為宗中煉製彤雲丹,這才將此事圓了過去,穀中長老也不再窮究。
這彤雲丹,實則是趙光鼐潛心數十年研究出來的,專門用於修煉赤血穀一門強大功法,效果極佳,深受穀中結丹長老喜愛。
由於此丹以赤鰭火紋魚這種天然水火兩屬平衡的靈物為主材,得天獨厚,煉製起來頗為容易,所以幾十年來,為謀奪此丹而暗地裏射向三人的暗箭不知凡幾,所幸上有趙光鼐護持,下有靈竹子運籌,一直平安無事。
不過,這一次,終究是躲不過了。
宗中另一位地位與趙光鼐相當的長老動議,新晉結丹境修士關應龍力推,其餘幾名長老出於各種考慮推波助瀾,終於促成玄陰令下發、特使派駐一事。可歎靈竹子還以為是他靈劍子拖延前往玄陰洞所致。
靈劍子暗自搖搖頭。當年,他先於關應龍進入築基境後期,而且資質更好,心性更強,但最後的結果,卻是長老會決議列關應龍為嫡傳弟子,而將他排除在外。
表麵原因,是因為關應龍年輕十歲,實際上卻是派係傾軋,他師父趙光鼐勢單力孤,最後不得不作出讓步。
他負氣外走,從一般人角度看,無論對自己,還是對靈竹子、靈運子,或者對師父趙光鼐,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年,他心中也時常出現負罪感,覺得愧對師父和兩個師弟。
但是,這種負罪感、愧疚感,從來不會也不曾削弱他鐵石般的意誌,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路是正確的,決心排除一切阻礙,將它走到底。
他的路就是他的劍,憑此一劍,斬破一切困難和敵人,斬出一條光明大道來。
這一次,他隻有一個念頭:斬不了張道人,便讓張道人斬了自己。沒有第三條路!豈能苟活,讓關應龍那等小人差遣。
上次敗於張元敬,原因在於器不如人。幾年來,靈竹子來回奔走、多方聯絡,終於湊齊材料,他親自開爐,熔以精血,通以意念,護以深情,成功打造出一對極品靈器級別的陰陽雙劍。
憑此兩劍,他的功法再作突破,實現真正的陰陽合一、生生不息。他自信,即便張道人手持法寶,他也能一劍破之。
自宮中出來,他便全速飛馳,以積蓄銳不可當的劍勢。萬裏之地,不及一日,已是盡在眼前。還是那處河灣,炊煙嫋嫋,一副祥和景象。
靈劍子正待出聲叫戰,一道劍光從數十裏外的河邊閃爍而起,迅速升空,一個寬袍大袖、須發飄搖的中年道人立在飛劍之上,不是那張敬道人,又是誰呢!
靈劍子長嘯一聲,當即祭出陰陽兩劍,這新造的兩劍仍然是一紅一黑、一短一長、一尖一細,兩劍飛出,瞬間融二為一,他遂收起飛行靈器,縱身躍到融為一體的陰陽之劍上,催動法力,向前加速而去。
一時之間,裂空之音在前咆哮,一條氣浪在後翻滾,好似巨舟乘風破浪。踩在劍上的靈劍子本人,下紮弓步、上身微傾,雙目如電,渾身劍氣凜冽,割雲削虹,煞是驚人。
兩人迅速接近,很快便到了三裏之內。
張元敬遙望劍勢,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今日一早,韓濟傳來此人尋他決戰的訊息,下午黃昏時分,此人已到,可見其一路行來,皆是全力飛遁,根本沒有養精蓄銳。換作一般人,必定心中竊喜,以為對方犯了目中無人、急躁冒進的錯誤,可采取先防後攻的戰術,拖垮對手。
但是,他出自大宗,自然識得這是劍修慣用的“蓄勢絕殺”之道。
此人自萬裏之外,便開始蓄勢。至百裏之外開始起勢。待自己出現在十裏之外,便開始增勢。到得五裏之內,則開始衝勢。進到三裏以內,則已經完全鎖定自己的氣機,身與意合、意與心合、心與劍合、劍與勢合。如此,將天地之勢納入一劍之中,劍勢大成,若是自己頂不住這一衝一殺,輕則陷入被動、至死方休,重則一劍斃命、死無全屍。
到得三裏以內,靈劍子的飛劍遁速暴增一倍,快如閃電。
張元敬來不及多想,祭出玄晶斧,手出法訣,一招“劈山”便迎了上去。
他入大圓滿之境後,神識增強數倍,靈器施放速度快了何止十倍。這一招“劈山”幾乎在瞬息之間便已完成,但是,相對於靈劍子人劍合一攻來的氣勢而言,“劈山”無有積勢之機,隻是倉促應對,威力卻是遠遠不如。
“叮啷”一聲,飛劍在玄晶斧巨刃上一斬,便將玄晶斧撞出十幾丈遠,飛劍氣勢隻是稍稍一挫,又繼續向張元敬飛射而來。
張元敬拿出一枚黃色石碑,向前一拋。這是得自厚土宗芥子空間的上品防禦靈器,乃是土屬性的,防禦力極強。不過,他心中非常清楚,這石碑絕對擋不住靈劍子一擊,拋出了隻是稍稍遲滯一下其人的攻擊罷了。
他神識凝聚,死死盯在靈劍子陰陽合一的劍鋒之上,手中持拿炎獸金角,對準來襲之劍,法力蓄於雙手與臂膀,不動如山。
靈劍子目光淩厲,死死盯著張元敬的頭顱,根本不在意石碑和炎獸金角,不避不讓,直直地撞了上去。
前兩次戰鬥,他因為飛劍品階稍低,隻是馭劍以巧,輾轉騰挪,尋隙而入。這一次,既有極品飛劍,又練成陰陽合一、生生不息,而且還以陰陽戮魔功最強劍招“人劍合一”全力施展,無論對方如何應對,他都要以力破之,絕不會有任何畏縮和懷疑。
“轟隆”巨響中,靈劍子駕劍衝破石碑阻攔,將之斬成兩截,旋即直奔張元敬頸脖。
張元敬依靠強大的神識,精準捕捉住靈劍子衝殺而來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每一聲短促呼吸,以及腳下利劍的每一分氣機、每一下顫動,於電光火石之間,將炎獸金角往前一刺。
這一刺,無論力度、精度、準度均到了巔峰,正中靈劍子陰陽合璧之劍的劍尖。
隨著“當”的一聲脆響,一股巨力從飛劍傳至炎獸金角,又從炎獸金角撞到張元敬胸口上,將他撞得眼前一黑,一口鮮血噴出,整個人順勢後退,同時開啟神行靴,瞬移了出去。
而飛劍遭這一刺,靈機威勢也被耗去三成,劍上的靈劍子臉色一白,旋即泛起一陣潮紅。
他眼中凶光一閃,飛身而起,咬破舌尖,一口精血噴在陰陽合一的劍身上,手中法訣一動,口中低喝一聲“疾”,飛劍輕輕一顫,劍勢爆漲,爾後若一道電光,一閃一滅間,便出現在張元敬頭顱一側,對著他的脖子斬了下去。
這卻是靈劍子見劍勢轉頹,無法繼續使用剛猛之招,遂改換了陰柔之法。彤雲宮這門絕學練至最高境界,陰陽兩劍合一,劍勢劍招可隨時在陽剛與陰柔之間轉換。他先前萬裏蓄勢、人劍合一,乃是此劍陽剛之極致。此時,則換成至陰之招“附骨之疽”,輕靈鬼魅,繞身襲殺,防不勝防。
生死關頭,張元敬恍若有悟,突然變得極度冷靜,強大神魂一如此前,發揮定海神針一般的作用,他的眼眸漠然地看著將要及頸的飛劍,識海中清晰浮現其運行軌跡,爾後“嘿”的一聲,右手一揮,拘靈鋤憑空出現,鋤頭如飛鳥啄蟲般,精準地啄在劍刃之上。
飛劍再閃,又劈向他的後腦勺,他右手輕抬,拘靈鋤再次準確無誤地挖中飛劍。
如此,飛劍再閃再攻,他則操控拘靈鋤不斷格擋。一息之間,兩人交手多達十餘次。飛劍雖然強固,但也被拘靈鋤拘去兩成靈機,速度不斷下降。張元敬緩過勁來,一揮手將飛到數十丈外的玄晶斧招了回來,在半途中便是一式“劈山”從背後襲向靈劍子。
靈劍子早已將飛行靈器召出,神識稍分,操控其閃轉挪移,躲避張元敬的攻擊。他絕招盡出,未能奏效,知道此戰至難。但是,既然下定決心死戰,自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決不因有困難而半途中止。
遂改換戰術,將陰陽合一的兩劍重新分開來,采取分進合擊之法,繞著張元敬遊鬥,同時不斷給兩劍補充法力,恢複靈機。
張元敬召回玄晶斧,擋在身前。同時,一手持拘靈鋤,一手持炎獸金角,與靈劍子陰陽兩劍搏鬥。
靈劍子疾行萬裏,後繼乏力,又顧忌此兩物一者削靈、一者堅硬,不敢再讓陰陽兩劍與之直接碰撞,隻在周遭盤旋,伺機突襲,牽製和消耗張元敬法力與神魂。
他並不知道,因服用益神丹之故,此時張元敬之神魂,較之以前已經壯大數倍,比之同為築基大圓滿的他都要強出兩倍有餘。
因此,張元敬應對靈劍子的纏鬥,並無多大壓力,反而覺得相對輕鬆,尤其是依靠極強的神魂,還能在防備靈劍子兩劍頻繁攻擊的前提下,分神操控其他靈器。
不過,他卻有些猶疑不決,不知該放出陰風刀,還是該使用玄晶斧的一門絕招。
陰風刀強在迅猛快速,說用即用,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手早已見識過,肯定有所防備,甚至可能已經準備了圈套應付它。
至於玄晶斧的絕招,名曰“蕩決”,乃是連續追敵斬敵的招式,釋放之前需要不斷輸入法力、積累靈機,待得靈機達到斧身能夠容納的極限,方可用出。那時,玄晶斧就會如同一柄極速飛遁的旋風斧,旋轉著追斬一切敵人,直到耗光全部靈力或無敵可追時才會停止。
此招威力雖大,但前提條件苛刻,往往需要提前輸入法力,戰鬥時才可用出,但如果長時間不用,法力也會散逸。戰鬥中也可積蓄,但需要的時間自然更長,且修士在爭鬥中本就消耗甚大,很難有多餘的法力輸入斧中。
是以,此招他雖也經常練習,但隻在多人協同作戰時施展過幾次,而獨立與人鬥法時,從未用過。
思考了數息時間,他還是決定使用“蕩決”。因為隻有這一招,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步步緊逼、不留餘地,將麵前大敵徹底斬殺。於是,他也不主動進攻,隻全力防守,同時趁機不斷向玄晶斧輸入法力。戰局從一開始的石破天驚、險象環生,轉而陷入膠著,兩人皆在積蓄力量。
過得數十息,靈劍子率先恢複陰陽兩劍的靈機,再次雙劍合一,又向劍身上噴出一口精血,操控其向張元敬強攻而來。不過,由於沒有積累劍勢,此劍比之最初那一劍,弱了一倍不止。
張元敬目光炯然,知道靈劍子已失了銳氣,此劍不過是垂死掙紮,執迷不悟罷了。待那合一之劍殺至身前兩丈時,他左手握緊炎獸金角,猛地發力,將之射出,直奔飛劍劍尖而去。
靈劍子既出強攻之招,自然早就防著張元敬的炎獸金角,一俟此物飛出,便立時變換法訣,於電光火石之間,完成陰陽之變,原本強攻之招,陡然變成陰柔之劍。
他尚沒有意識到,或是有意避而不想,在最初那蓄勢一劍無法建功後,他已是失了信心,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故而最初定下的強攻之策,到現在已是說變就變。
陰陽合一之劍被金角撞上,劍身“鏘啷”一抖,便將這至剛之物讓了過去,化銳利之勁於無形。隨即一閃,移形至張元敬身後,複成陽剛之劍,準備再次強攻。
此時,玄晶斧吸收的法力卻是到了極致,靈機蓄滿,蠢蠢欲動。張元敬趁著飛劍閃身而過的時機,施展法訣,將玄晶斧打了出去,一招“蕩決”全力釋放,大斧如同極速轉動的旋風,帶起呼嘯之聲,向靈劍子卷了過去。
靈劍子見這斧來勢甚猛,禦劍向上一縱。旋轉的大斧在其身後一個回旋,又追了上去,速度未有絲毫減緩。
靈劍子神色一凜,卻是不敢分神去操控陰陽合一劍,而全力禦劍躲閃。他以為此斧隻是張元敬救急之招,追擊幾次,必會力竭而止,也不向遠方逃遁,隻在附近幾十丈的空間裏兜來兜去,帶著大斧不斷回轉曲折,以消耗其靈機。
但是,“蕩決”之下的玄晶斧,靈機充足,越是進攻,越是猛烈。靈劍子躲避幾次,便發現脫身的難度越來越大,不得不將專為陰風刀準備的幾張低階中上品的金剛符、石牆符盡數用了出來。張元敬卻擔心他得了喘息之機,會全力縱劍逃遁,連忙又將從吳基雄處交易來的縛龍藤使將出來。
靈劍子懷著一決生死之心而來,自不會如張元敬所想的那般尋機逃遁,他打得主意卻是,以靈符換取機會,然後不理大斧的攻擊,全力操控陰陽之劍攻殺張元敬,求個同歸於盡之局。
然而,縛龍藤的出現,立時把他這個主意掐死在腹中。此藤乃是極品靈器,最為突出的特點,乃是能夠突然加速和自行變向。
因此,靈劍子禦劍躲閃此藤時,讓過了第一次捆束,但隨即被縛龍藤的突然變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雖然依靠精湛的法力控製,於毫厘之間避開長藤的束縛,但飛行速度卻受到影響。
這時,大斧帶著狂風,呼嘯而來。他勉力閃開,尚未來得及喘口氣,縛龍藤又纏了過來。隻得強提一口法力,向上躍起,未及察看周遭形勢,便有一股勁風從後方迅疾撲來,根本無從躲避,隨即脖頸一涼,視野顛三倒四,隻見一具無頭屍體跌落,滾熱鮮血噴灑長空,便失去了所有意識。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腦中隻有一個疑問:同時操控多件極品靈器,還能如此迅猛流暢,這張道人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