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從薛王山中出來,張元敬幾人很快聯係上胡天聰,至於林天嫻、殷天輔,自是沒有音信。
五人會合後,先至萬法宗作了簡單交代,然後便在掌門高鵬慘淡的目光中揚長而去。
行至玄水仙城,餘天萬與張元敬單獨談話,說是讓他先回墨竹山莊,待宗中議定諸事後,自有人去墨竹山莊尋他。
張元敬自二龍山大戰至今,除了短暫歇息數月,一直奔波戰鬥,也有些疲乏,正好靜修一段時間,也把薛王神陵墓中所得整理一番。
時光匆匆,很快過去了一年。
玄天宗匆匆料理完解天威後事,對外發布告示,言稱先掌門解天威突破元嬰時意外隕落,將由結丹境長老劉元清接替,並於一年後,在天闕山真道峰玄天宮舉行新掌門升座大典。
劉元清通過傳音陣發信至墨竹山莊,請張元敬回宗參加升座大典,並言明,佟真人會在典禮之前召見他。
如此,在一年之期尚有兩月之時,張元敬帶著霍正凱回到了闊別近七十年的天闕山。
他先至南邊的飛鴻峰,這是玄天宗南向門戶。
守山弟子當然不認識他,但競渡山的腰牌並未作廢,又有劉元清特意交代,他很順利地通過護山大陣,進入到這片刻印於心田深處、始終難以忘懷的靈山秀水之中。
他帶著霍正凱一路遊逛山水,回憶往事,一直鬱積於胸的憂愁與難以言說的執念,倒是散了許多。
在號稱天闕山外門第一峰的太衍峰上,他遠眺內門諸峰,真一、真性、真道三峰因為並不很高,被其他主峰遮住,但那裏陣力最強,靈力最盛,地氣上衝,於天中生發光灑如雨之象,倒最是引人矚目。
內門三十六峰,若論雄奇巍峨,首推偏西一些的象天峰,那裏也是精英弟子開立洞府的首選之地。而在象天峰北側不遠處,便是競渡峰。
霍正凱進階築基後,宗門核發的腰牌是守拙峰卅一號。
守拙峰在南側,正在他們的行經路線上。不過,霍正凱自入築基後,一直在外執行宗門任務,尚未得空閑去山中開辟洞府。
他對守拙峰沒什麽感情,故而也懶得去。
於是,兩人一直北行,至內門三十六峰後,從南側的銀月峰穿過第二重護山大陣,然後折向西北,直抵競渡峰上。
競渡峰在內門諸峰中,大約是最沒有特點的一座山峰,分派至此處的修士,也多是資質平平之輩,年紀不小,修為不高,皆在築基初期或中期境界辛苦用功。
張元敬當年所住洞府,仍然保存在那裏,隻是沒了守護陣法,已是荒草叢生,難見門戶。
他施法清理出一條路徑,走到洞府門口,伸手虛推,石門應聲而倒。
裏邊的布局,一如昨日,隻是物品皆已布滿塵埃。
霍正凱問他,可要收拾幹淨,重新布置。
張元敬長歎一口氣,有些惆悵地擺擺手,轉身走出,駕起飛劍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他本想去掌玄殿拜會劉元清,可轉念一想,劉元清尚未正式登位,必定要避嫌,在升座大典舉行之前,是決不會出現在真一峰的。
餘天萬則要忙於大典籌備事宜,多半沒有閑暇理會他。
而且,內門最中心的那幾座山峰上,肯定還有不少結丹長老,很容易就撞上了,不免有些尷尬。
索性往霍正凱和周玉明曾經修行過的淩霄峰而去。
淩霄峰上,隻有一個築基修士,便是接替龍元守擔任峰主的陸震嵩。
其人入築基後,被解天威收為徒弟,改名陸元嵩,上位為淩霄峰主,大力推行上下院之製,頗得解天威喜歡,賜下不少修行資源,幾十年過去,已是築基中期修為,距離後期也是不遠。
張元敬飛抵淩霄峰時,以法力遮去自己與霍正凱的氣機,沒讓任何人察覺。
不過,到了位於山腰的上院、下院時,卻有一些煉氣高階的修士認出了霍正凱,自有人去稟報陸元嵩。
若是往常,陸元嵩自是懶得理會。
但是,現在他這個前掌門弟子身份一落千丈,幾乎是從雲端跌落泥土,哪裏還威風得起來。
他也是擺正了心態,一聽是已經築基的霍正凱來山,當即趕來迎接,心中盤算著如何化解當年的齟齬,拉一拉交情。
張元敬懶得見他,便往山頂而去。正巧周正明落劍峰上,倒省了他一番尋找工夫。
看著跪伏在地的周正明,張元敬能夠聽出他那帶著哭腔的喊聲中,滿是喜悅,卻也滿是心酸。
毫無疑問,周玉明是個善於鑽營的人,能夠利用一切抓得著的機會,往上攀爬。
可惜,他成功了,也失敗了。成是成於己,敗則敗於天。這些年,他心中的煎熬,絕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
張元敬伸手一抬,以法力遙遙托起周正明:“起來吧,好歹也是個築基修士,不要這般大悲大喜的!”
周正明順勢站起,躍下巨岩,快步走到張元敬身側,激動地說道:“弟子見到師叔,實在是喜不自勝,恨不能仰天長嘯,以宣心中之快!
“這些年,宗中關於師叔的傳言很多,但說得最多的,還是認為師叔已經隕落。弟子既失師父,又失師叔,孤苦無依,悲痛不已。不曾想,老天開眼,師叔還在,還活得好好的,弟子豈能不高興、不振奮!”
張元敬細細打量他幾眼,搖搖頭:“看來你這些年沒有擺好心態,修為停滯不前!那個什麽陸元嵩,都快要步入築基後期了,你卻距離中期還有不小差距!”
周正明麵色一僵,小心地看了張元敬一眼,但分辨不出他是真怒還是假怒,當即慚愧地說道:“師叔責罵得是!弟子這些年意誌消沉,荒廢了修為,著實不該。從今往後,弟子一定痛改前非,努力修行,不敢墮了師父、還有師叔的名頭!”
張元敬歎了一口氣,不容置疑地說道:“你是元奎師兄的首徒,他如今不在,便由我來教誨!自今日開始,你與我的弟子一起修行,所有用度,比照我的大弟子再加一等!”
五人會合後,先至萬法宗作了簡單交代,然後便在掌門高鵬慘淡的目光中揚長而去。
行至玄水仙城,餘天萬與張元敬單獨談話,說是讓他先回墨竹山莊,待宗中議定諸事後,自有人去墨竹山莊尋他。
張元敬自二龍山大戰至今,除了短暫歇息數月,一直奔波戰鬥,也有些疲乏,正好靜修一段時間,也把薛王神陵墓中所得整理一番。
時光匆匆,很快過去了一年。
玄天宗匆匆料理完解天威後事,對外發布告示,言稱先掌門解天威突破元嬰時意外隕落,將由結丹境長老劉元清接替,並於一年後,在天闕山真道峰玄天宮舉行新掌門升座大典。
劉元清通過傳音陣發信至墨竹山莊,請張元敬回宗參加升座大典,並言明,佟真人會在典禮之前召見他。
如此,在一年之期尚有兩月之時,張元敬帶著霍正凱回到了闊別近七十年的天闕山。
他先至南邊的飛鴻峰,這是玄天宗南向門戶。
守山弟子當然不認識他,但競渡山的腰牌並未作廢,又有劉元清特意交代,他很順利地通過護山大陣,進入到這片刻印於心田深處、始終難以忘懷的靈山秀水之中。
他帶著霍正凱一路遊逛山水,回憶往事,一直鬱積於胸的憂愁與難以言說的執念,倒是散了許多。
在號稱天闕山外門第一峰的太衍峰上,他遠眺內門諸峰,真一、真性、真道三峰因為並不很高,被其他主峰遮住,但那裏陣力最強,靈力最盛,地氣上衝,於天中生發光灑如雨之象,倒最是引人矚目。
內門三十六峰,若論雄奇巍峨,首推偏西一些的象天峰,那裏也是精英弟子開立洞府的首選之地。而在象天峰北側不遠處,便是競渡峰。
霍正凱進階築基後,宗門核發的腰牌是守拙峰卅一號。
守拙峰在南側,正在他們的行經路線上。不過,霍正凱自入築基後,一直在外執行宗門任務,尚未得空閑去山中開辟洞府。
他對守拙峰沒什麽感情,故而也懶得去。
於是,兩人一直北行,至內門三十六峰後,從南側的銀月峰穿過第二重護山大陣,然後折向西北,直抵競渡峰上。
競渡峰在內門諸峰中,大約是最沒有特點的一座山峰,分派至此處的修士,也多是資質平平之輩,年紀不小,修為不高,皆在築基初期或中期境界辛苦用功。
張元敬當年所住洞府,仍然保存在那裏,隻是沒了守護陣法,已是荒草叢生,難見門戶。
他施法清理出一條路徑,走到洞府門口,伸手虛推,石門應聲而倒。
裏邊的布局,一如昨日,隻是物品皆已布滿塵埃。
霍正凱問他,可要收拾幹淨,重新布置。
張元敬長歎一口氣,有些惆悵地擺擺手,轉身走出,駕起飛劍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他本想去掌玄殿拜會劉元清,可轉念一想,劉元清尚未正式登位,必定要避嫌,在升座大典舉行之前,是決不會出現在真一峰的。
餘天萬則要忙於大典籌備事宜,多半沒有閑暇理會他。
而且,內門最中心的那幾座山峰上,肯定還有不少結丹長老,很容易就撞上了,不免有些尷尬。
索性往霍正凱和周玉明曾經修行過的淩霄峰而去。
淩霄峰上,隻有一個築基修士,便是接替龍元守擔任峰主的陸震嵩。
其人入築基後,被解天威收為徒弟,改名陸元嵩,上位為淩霄峰主,大力推行上下院之製,頗得解天威喜歡,賜下不少修行資源,幾十年過去,已是築基中期修為,距離後期也是不遠。
張元敬飛抵淩霄峰時,以法力遮去自己與霍正凱的氣機,沒讓任何人察覺。
不過,到了位於山腰的上院、下院時,卻有一些煉氣高階的修士認出了霍正凱,自有人去稟報陸元嵩。
若是往常,陸元嵩自是懶得理會。
但是,現在他這個前掌門弟子身份一落千丈,幾乎是從雲端跌落泥土,哪裏還威風得起來。
他也是擺正了心態,一聽是已經築基的霍正凱來山,當即趕來迎接,心中盤算著如何化解當年的齟齬,拉一拉交情。
張元敬懶得見他,便往山頂而去。正巧周正明落劍峰上,倒省了他一番尋找工夫。
看著跪伏在地的周正明,張元敬能夠聽出他那帶著哭腔的喊聲中,滿是喜悅,卻也滿是心酸。
毫無疑問,周玉明是個善於鑽營的人,能夠利用一切抓得著的機會,往上攀爬。
可惜,他成功了,也失敗了。成是成於己,敗則敗於天。這些年,他心中的煎熬,絕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
張元敬伸手一抬,以法力遙遙托起周正明:“起來吧,好歹也是個築基修士,不要這般大悲大喜的!”
周正明順勢站起,躍下巨岩,快步走到張元敬身側,激動地說道:“弟子見到師叔,實在是喜不自勝,恨不能仰天長嘯,以宣心中之快!
“這些年,宗中關於師叔的傳言很多,但說得最多的,還是認為師叔已經隕落。弟子既失師父,又失師叔,孤苦無依,悲痛不已。不曾想,老天開眼,師叔還在,還活得好好的,弟子豈能不高興、不振奮!”
張元敬細細打量他幾眼,搖搖頭:“看來你這些年沒有擺好心態,修為停滯不前!那個什麽陸元嵩,都快要步入築基後期了,你卻距離中期還有不小差距!”
周正明麵色一僵,小心地看了張元敬一眼,但分辨不出他是真怒還是假怒,當即慚愧地說道:“師叔責罵得是!弟子這些年意誌消沉,荒廢了修為,著實不該。從今往後,弟子一定痛改前非,努力修行,不敢墮了師父、還有師叔的名頭!”
張元敬歎了一口氣,不容置疑地說道:“你是元奎師兄的首徒,他如今不在,便由我來教誨!自今日開始,你與我的弟子一起修行,所有用度,比照我的大弟子再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