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過年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老大心裏存著事,晚上睡得不安穩,一會夢到自己還是個孩子,在村頭的河裏抓魚。一會又夢到自己在逃荒前的家裏忙活。
天蒙蒙亮就起來了,先把家裏的水缸都裝滿,聽著外麵有人走動,才出門去了裏正家。
“裏正我來問問,今年咱還祭祖嗎,離這麽遠,祖宗知道咱在哪嗎。”
“文寧來了,要祭祖,我正要通知你們呢,明天就開始,東西我都讓人買好了,你們直接過來就行。”
“要交錢嗎,我一會把錢送過來。”
“每家五百文,來到武安城沒多久,我就找了寺廟,請人做法告訴祖宗我們的位置了。年後建宗祠,大家再來幫忙。”
葉老大聽到裏正有安排,高興的回去了,準備拿了錢送過來。
葉老漢聽了村裏的安排,心裏安穩下來。裏正是族長,他能代表整個葉氏一族。
轉眼就到了祭祖的時候,這次比較簡單。上次留得豬頭,還有現殺的雞鴨,還有買的糕點。
裏正焚香祈福,又帶著葉氏族人磕頭行禮,簡單的操辦了一下,等以後建好宗祠在大辦。
祭完祖村裏的老人放下了一樁心事,開始熱鬧的準備過年。
年三十一大早,家裏人都起了,先把院子屋子打掃幹淨。李氏帶著媳婦和孫子孫女開始剁餡包餃子。
今年的年夜飯葉二郎掌廚,他跟著鄭師傅學了幾個菜,今天做給家裏人嚐嚐。
葉家準備的蘿卜肉餡,冬天沒有新鮮的韭菜,做不了韭菜雞蛋餡。
葉清和葉大郎剁蘿卜,葉五郎剁豬肉。家裏養的豬肉,就是比外邊賣的香。
準備的蘿卜多,兩人剁了半個時辰,還有兩個沒有剁,胳膊已經酸了。
“清丫你歇會,我來剁,沒有多少了。”葉大郎看著妹妹揉胳膊,知道是累了。
“哥我沒事,還有兩個,很快就好了。”說完拿起一個切了起來,先切碎在剁就快了。
葉大郎默默的加快了速度,他多剁點妹妹就能少剁點。
“哥,清丫不用幫忙,你幫幫我唄,我也好累。”
“五郎你這是缺乏鍛煉,多幹點就習慣了。”
葉五郎有點無語的看著哥哥,怎麽還能區別對待呢,我不是你親愛的弟弟了嗎。
葉清看著五哥在那搞怪,捂著嘴偷笑,大哥還是最喜歡她。
三人玩鬧著就剁好了餡,葉大郎把餡放在布袋子裏,找了塊幹淨的木板壓在上麵。
木板上麵放了一塊大石頭,把蘿卜裏麵的水分壓出來。
葉二郎在灶房裏把晚上要用的菜都準備好了,就等著下午燒菜。
幾人幹完活,周氏燒好了熱水,四人輪流去洗澡。村裏的規矩是年三十洗澡換新衣。
等四個孩子洗好澡,幾個大人也去洗。葉老漢和李氏換上了新做的棉衣,看著年輕了幾歲。
葉清也換上了周氏幫她做的花布棉衣,頭發用兩根紅頭繩紮好,看著就像年畫上的娃娃一樣,機靈又可愛。
下午葉二郎開始做菜,院子裏的鍋用起來,燉上排骨。
再用一個鍋燉上紅燒肉,還有葉老大早起殺的雞鴨。
姑姑送過來的豆腐和粉條一起燉,味道也不錯。
魚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餘,是個好兆頭。
葉二郎做菜,周氏帶著幾個孩子包餃子。葉清年紀最小,她負責擀皮。
其他幾人包餃子,小孩手快,一個人擀皮,能供應上幾個人包。
包餃子不僅要把今天吃的包出來,還要把初一吃的包出來。初一的規矩。不能動刀。
每年都是葉家三房一起過年,隻是今年蓋了新房子,新房子第一年,要在家裏過年,才分開過了。
葉二郎手腳麻利,很適合幹廚師,一會的功夫,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出來了。
八口人圍在一個桌子旁吃飯,聽著葉老漢講著曆史故事和神話故事,吃了快一個時辰才結束。
除夕夜要守夜,屋子裏點了兩個火盆,葉清拿了幾個花生,放在炭盆一側烤著吃。
“清丫,這裏有炒好的花生,你抓點吃。”
“奶我不餓,就是這樣吃著玩。”
李氏喊大孫子,“大郎你去灶房裏拿點紅薯過來,大家烤著吃。”
葉大郎應了一聲,出門去拿紅薯,剛走到院子裏,就聽到門口有動靜。
葉大郎走到門口,看著葉二叔走了進來。“二叔快進來,你們吃飯了嗎。”
“我們剛吃完,過來看看你爺奶。”
葉二叔徑直往堂屋走,葉大郎去了灶房拿紅薯。拿了紅薯才走了兩步,就看到葉三叔進來了。
“三叔,二叔剛來,快進屋說話。”
“你爺奶吃的怎麽樣,我過來看看。”
“爺奶吃的挺多的,剛才爺爺還給我們講故事,可有意思了。”
兩人說著話進了屋,葉清把烤好的花生分給兩個叔叔吃。
葉老漢看見兩個兒子過來,心裏高興。“老二老三家裏都收拾好了。”
“都好了,今年第一次自己過年,還有點不習慣,爹你們明年跟我家過年吧。”
“老二這可不行,爹娘在我家過年過的好好的,不用去你家,太麻煩了。”葉老大不同意。
“大哥,我覺得二哥說的對,在咱三家輪流過年。”
葉老漢和李氏看著孩子和睦,還都願意接老兩口回去過年,心裏樂開了花。年紀大了,幹活少了,就怕被孩子嫌棄。
葉清看葉老漢高興,湊著熱鬧抓著李氏的手不放,和二叔三叔爭著老兩口。
其他人也配合,逗的兩個老人哈哈大笑。兩人玩了半個時辰,才起身回家。明天一大早,還要帶著孩子來拜年。
幾人守到子時,村裏的鞭炮陸續響了,葉老大把準備好的鞭炮點燃,才躺下睡著了。
早上天沒亮,葉老大就把幾個孩子喊了起來,先放了一掛鞭炮,迎財神。然後下餃子吃,這一頓吃的越早,新的一年裏越能發大財。
吃完飯葉老大和周氏先給老兩口拜年,然後幾個孩子一起拜年。
葉老漢和李氏每個孩子準備了一百文錢,其他兩家的孩子也都準備了這麽多。
天蒙蒙亮就起來了,先把家裏的水缸都裝滿,聽著外麵有人走動,才出門去了裏正家。
“裏正我來問問,今年咱還祭祖嗎,離這麽遠,祖宗知道咱在哪嗎。”
“文寧來了,要祭祖,我正要通知你們呢,明天就開始,東西我都讓人買好了,你們直接過來就行。”
“要交錢嗎,我一會把錢送過來。”
“每家五百文,來到武安城沒多久,我就找了寺廟,請人做法告訴祖宗我們的位置了。年後建宗祠,大家再來幫忙。”
葉老大聽到裏正有安排,高興的回去了,準備拿了錢送過來。
葉老漢聽了村裏的安排,心裏安穩下來。裏正是族長,他能代表整個葉氏一族。
轉眼就到了祭祖的時候,這次比較簡單。上次留得豬頭,還有現殺的雞鴨,還有買的糕點。
裏正焚香祈福,又帶著葉氏族人磕頭行禮,簡單的操辦了一下,等以後建好宗祠在大辦。
祭完祖村裏的老人放下了一樁心事,開始熱鬧的準備過年。
年三十一大早,家裏人都起了,先把院子屋子打掃幹淨。李氏帶著媳婦和孫子孫女開始剁餡包餃子。
今年的年夜飯葉二郎掌廚,他跟著鄭師傅學了幾個菜,今天做給家裏人嚐嚐。
葉家準備的蘿卜肉餡,冬天沒有新鮮的韭菜,做不了韭菜雞蛋餡。
葉清和葉大郎剁蘿卜,葉五郎剁豬肉。家裏養的豬肉,就是比外邊賣的香。
準備的蘿卜多,兩人剁了半個時辰,還有兩個沒有剁,胳膊已經酸了。
“清丫你歇會,我來剁,沒有多少了。”葉大郎看著妹妹揉胳膊,知道是累了。
“哥我沒事,還有兩個,很快就好了。”說完拿起一個切了起來,先切碎在剁就快了。
葉大郎默默的加快了速度,他多剁點妹妹就能少剁點。
“哥,清丫不用幫忙,你幫幫我唄,我也好累。”
“五郎你這是缺乏鍛煉,多幹點就習慣了。”
葉五郎有點無語的看著哥哥,怎麽還能區別對待呢,我不是你親愛的弟弟了嗎。
葉清看著五哥在那搞怪,捂著嘴偷笑,大哥還是最喜歡她。
三人玩鬧著就剁好了餡,葉大郎把餡放在布袋子裏,找了塊幹淨的木板壓在上麵。
木板上麵放了一塊大石頭,把蘿卜裏麵的水分壓出來。
葉二郎在灶房裏把晚上要用的菜都準備好了,就等著下午燒菜。
幾人幹完活,周氏燒好了熱水,四人輪流去洗澡。村裏的規矩是年三十洗澡換新衣。
等四個孩子洗好澡,幾個大人也去洗。葉老漢和李氏換上了新做的棉衣,看著年輕了幾歲。
葉清也換上了周氏幫她做的花布棉衣,頭發用兩根紅頭繩紮好,看著就像年畫上的娃娃一樣,機靈又可愛。
下午葉二郎開始做菜,院子裏的鍋用起來,燉上排骨。
再用一個鍋燉上紅燒肉,還有葉老大早起殺的雞鴨。
姑姑送過來的豆腐和粉條一起燉,味道也不錯。
魚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餘,是個好兆頭。
葉二郎做菜,周氏帶著幾個孩子包餃子。葉清年紀最小,她負責擀皮。
其他幾人包餃子,小孩手快,一個人擀皮,能供應上幾個人包。
包餃子不僅要把今天吃的包出來,還要把初一吃的包出來。初一的規矩。不能動刀。
每年都是葉家三房一起過年,隻是今年蓋了新房子,新房子第一年,要在家裏過年,才分開過了。
葉二郎手腳麻利,很適合幹廚師,一會的功夫,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出來了。
八口人圍在一個桌子旁吃飯,聽著葉老漢講著曆史故事和神話故事,吃了快一個時辰才結束。
除夕夜要守夜,屋子裏點了兩個火盆,葉清拿了幾個花生,放在炭盆一側烤著吃。
“清丫,這裏有炒好的花生,你抓點吃。”
“奶我不餓,就是這樣吃著玩。”
李氏喊大孫子,“大郎你去灶房裏拿點紅薯過來,大家烤著吃。”
葉大郎應了一聲,出門去拿紅薯,剛走到院子裏,就聽到門口有動靜。
葉大郎走到門口,看著葉二叔走了進來。“二叔快進來,你們吃飯了嗎。”
“我們剛吃完,過來看看你爺奶。”
葉二叔徑直往堂屋走,葉大郎去了灶房拿紅薯。拿了紅薯才走了兩步,就看到葉三叔進來了。
“三叔,二叔剛來,快進屋說話。”
“你爺奶吃的怎麽樣,我過來看看。”
“爺奶吃的挺多的,剛才爺爺還給我們講故事,可有意思了。”
兩人說著話進了屋,葉清把烤好的花生分給兩個叔叔吃。
葉老漢看見兩個兒子過來,心裏高興。“老二老三家裏都收拾好了。”
“都好了,今年第一次自己過年,還有點不習慣,爹你們明年跟我家過年吧。”
“老二這可不行,爹娘在我家過年過的好好的,不用去你家,太麻煩了。”葉老大不同意。
“大哥,我覺得二哥說的對,在咱三家輪流過年。”
葉老漢和李氏看著孩子和睦,還都願意接老兩口回去過年,心裏樂開了花。年紀大了,幹活少了,就怕被孩子嫌棄。
葉清看葉老漢高興,湊著熱鬧抓著李氏的手不放,和二叔三叔爭著老兩口。
其他人也配合,逗的兩個老人哈哈大笑。兩人玩了半個時辰,才起身回家。明天一大早,還要帶著孩子來拜年。
幾人守到子時,村裏的鞭炮陸續響了,葉老大把準備好的鞭炮點燃,才躺下睡著了。
早上天沒亮,葉老大就把幾個孩子喊了起來,先放了一掛鞭炮,迎財神。然後下餃子吃,這一頓吃的越早,新的一年裏越能發大財。
吃完飯葉老大和周氏先給老兩口拜年,然後幾個孩子一起拜年。
葉老漢和李氏每個孩子準備了一百文錢,其他兩家的孩子也都準備了這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