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再請夫子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老大和裏正一路打聽著,等到了楊家村,已經到了中午。
楊青雲聽到敲門聲,出來看到葉老大兩人,眉頭一皺,開口說:“你是昨天集市上那個人,來我家找我,有什麽事嗎。”
葉老大忙解釋,“我今天來和昨天不是一件事,我今天過來想問一下楊書生,有沒有想法,去我們村私塾當夫子。”
“青雲,誰在外麵。”一道蒼老的聲音傳出來。
“娘是我在城裏認識的人。”說完轉頭又對葉老大兩人說,“進來說。”
兩個人門,先看到一個婦人,頭發花白,扶著門框往外看。
“娘,你快進去歇著,這裏我來照顧。”
葉老大和那婦人打了招呼,跟著楊青雲進了堂屋。
裏正進了屋,左右看著屋裏的擺設,隻有幾把椅子和一個斷了腿的桌子,再也沒有其他物品,看著就知道主人家很清貧。
楊青雲倒了兩杯水過來,才接著和兩人說話。
“兩位,你們剛才說請我做夫子,是真的嗎。”楊青雲早想找點活幹,隻是他娘不允許,讓他專心讀書。
“我們是靠山村裏人,村裏辦了個私塾,現在有一位夫子,還缺一位夫子。昨天見了您,感覺很合適,想問問你,願意去嗎。”葉老大開門見山的說。
楊青雲很意動,他娘做多了針線,眼睛不好,現在不想讓他娘再做針線,就要自己找活幹。
去做夫子正合適,既能賺錢,晚上還能複習功課,不耽誤參加科考。
“兩位,我有個請求,能不能帶著我娘去你們村教書,家裏就兩個人,不放心她一個人在家。”楊青雲是個孝順的。
裏正連忙同意,“我們村為夫子蓋了院子,可以一家人去住。”
葉老大補充道,“裏麵家具也有,你們隻需要帶點衣服,和生活用品。”
兩邊約定好十天後去村裏教書,楊青雲把家裏收拾一下,裏正也要回去蓋院子。
葉老大帶著裏正回去,路過官道邊的茶棚,停下喝口水。
兩人就著茶水,吃著帶來的餅,有點硬,但烙的兩麵金黃,味道很好吃。
兩人邊吃邊聊,一個餅還沒吃完,官道上傳來一陣馬蹄聲。
兩人趕忙起身,想在周圍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
隻是周圍很空曠,沒有地方可以藏身。隻能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悄悄藏在身後。
隨著馬蹄聲靠近,馬背上的人越來越清晰。
“裏正叔,我看著像是上次去我們村幫著抓狼的官爺。”葉老大年輕眼睛好,看的也遠。
裏正心定了定,還是沒有放開手裏的石頭,等人走近,看清來人,悄悄的把石頭扔到一邊。
裏正帶著葉老大出去,給幾個官爺行禮問好。
“兩位看著有點熟悉,我們哪裏見過。”領頭的人問道。
“大人,我們是靠山村裏人,今天路過這裏,有幸遇到幾位大人。”
聽到裏正這樣說,才想起兩人。
“你們村後來又去狼了嗎。”
“沒去,多謝大人為我們除掉狼群。”裏正畢恭畢敬的說。
“估計那群狼走錯路了,山裏那邊發生了地牛翻身,這些狼害怕,出來的,以後應該不會了。”領頭的人說著原因。
說完這話,一行人不再理他們,自顧自的聊天。
兩人不敢多留,收拾東西,趕著牛車走了。
到村裏已經下午,葉老大把裏正送回家,回家洗洗睡了。
睡了一個時辰,被喊起來吃晚飯。
衛欣孕吐好的差不多了,現在幫著擺擺桌子,端端飯。
葉清看著葉老大一臉喜色,知道這事是成了。
又想起地裏的西瓜和甜瓜,她下午去看的時候,已經開始結西瓜。
“爹,西瓜和甜瓜都開始結了,你們什麽時候去看瓜。”
葉老大幾天沒去地裏,前幾天才開始開花。
葉老漢帶著幾個孩子,去地裏對瓜花,就是幫助瓜花授粉。
這才幾天,就開始結瓜。“今年結的瓜多嗎。”
葉老漢聽到這話,來了興致。
“一個藤上結了兩三個,清丫還說要減掉多餘的,每個藤上留一個,這樣才能結的大。”
葉老大有點心疼,“這太浪費了吧,收一個哪有兩個份量高。”
葉清給他們普及知識,“一個藤上瓜結的多了,都長不大,爭營養。就是一碗飯,幾個人吃一個意思。”
這話兩人聽懂了,雖然懂了,還是心疼。這一個個的瓜,都是錢啊。
葉清看著兩人情緒低落的樣子,又安慰他們。
“摘掉的小西瓜,也能吃,可以去皮炒著吃。”
葉大郎不相信,“裏麵都是青瓤,連點甜味都沒有,能好吃嗎。”
周氏和李氏雖然沒有說話,也能看出心裏是這個意思。
“清丫,我們現在就摘掉它,越長越大,吸收的營養也多。”葉老大心裏有了取舍。
“在等兩天,讓西瓜在長長,就能看出哪個長的好,就留哪個。”
這話大家都聽懂了,耐著性子等著瓜在長長。
第二天村裏的人都聚在議事廳前,裏正給大家分配了工作,開始給楊夫子蓋房子。
泥胚都是曬好的,隻要挖地基,蓋起房子。
房子樣式和顧夫子家一樣,都是鋪了青石板,兩邊待遇一樣,誰都挑不出理來。
顧夫子已經落戶在村裏,又不打算繼續科舉,掙的銀子拿去買地。
地裏的活計,跟著顧夫子讀書的孩子家長,順手幫著幹了。
學生家長多,顧夫子隻買了兩畝地,搭把手的功夫就幹完了。
村裏人蓋房子越來越順手,幾間屋子四五天就蓋好了,晾個幾天 ,楊青雲來了正好能住。
家具的生意還是給了葉老二,葉老二家裏有幾件現成的家具,先拉過來放到屋裏。
就是屋子裏的床,還需要在等兩天,不會耽誤楊青雲用。
等到了約定好的時間,楊青雲帶著他娘,雇了一個牛車,來了靠山村。
等到了村裏,看到新蓋好的院子,楊青雲的眼睛有些濕潤。
他家原來還有些田產,隻是隨著這麽多年的讀書,漸漸的變賣出去。
楊青雲聽到敲門聲,出來看到葉老大兩人,眉頭一皺,開口說:“你是昨天集市上那個人,來我家找我,有什麽事嗎。”
葉老大忙解釋,“我今天來和昨天不是一件事,我今天過來想問一下楊書生,有沒有想法,去我們村私塾當夫子。”
“青雲,誰在外麵。”一道蒼老的聲音傳出來。
“娘是我在城裏認識的人。”說完轉頭又對葉老大兩人說,“進來說。”
兩個人門,先看到一個婦人,頭發花白,扶著門框往外看。
“娘,你快進去歇著,這裏我來照顧。”
葉老大和那婦人打了招呼,跟著楊青雲進了堂屋。
裏正進了屋,左右看著屋裏的擺設,隻有幾把椅子和一個斷了腿的桌子,再也沒有其他物品,看著就知道主人家很清貧。
楊青雲倒了兩杯水過來,才接著和兩人說話。
“兩位,你們剛才說請我做夫子,是真的嗎。”楊青雲早想找點活幹,隻是他娘不允許,讓他專心讀書。
“我們是靠山村裏人,村裏辦了個私塾,現在有一位夫子,還缺一位夫子。昨天見了您,感覺很合適,想問問你,願意去嗎。”葉老大開門見山的說。
楊青雲很意動,他娘做多了針線,眼睛不好,現在不想讓他娘再做針線,就要自己找活幹。
去做夫子正合適,既能賺錢,晚上還能複習功課,不耽誤參加科考。
“兩位,我有個請求,能不能帶著我娘去你們村教書,家裏就兩個人,不放心她一個人在家。”楊青雲是個孝順的。
裏正連忙同意,“我們村為夫子蓋了院子,可以一家人去住。”
葉老大補充道,“裏麵家具也有,你們隻需要帶點衣服,和生活用品。”
兩邊約定好十天後去村裏教書,楊青雲把家裏收拾一下,裏正也要回去蓋院子。
葉老大帶著裏正回去,路過官道邊的茶棚,停下喝口水。
兩人就著茶水,吃著帶來的餅,有點硬,但烙的兩麵金黃,味道很好吃。
兩人邊吃邊聊,一個餅還沒吃完,官道上傳來一陣馬蹄聲。
兩人趕忙起身,想在周圍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
隻是周圍很空曠,沒有地方可以藏身。隻能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悄悄藏在身後。
隨著馬蹄聲靠近,馬背上的人越來越清晰。
“裏正叔,我看著像是上次去我們村幫著抓狼的官爺。”葉老大年輕眼睛好,看的也遠。
裏正心定了定,還是沒有放開手裏的石頭,等人走近,看清來人,悄悄的把石頭扔到一邊。
裏正帶著葉老大出去,給幾個官爺行禮問好。
“兩位看著有點熟悉,我們哪裏見過。”領頭的人問道。
“大人,我們是靠山村裏人,今天路過這裏,有幸遇到幾位大人。”
聽到裏正這樣說,才想起兩人。
“你們村後來又去狼了嗎。”
“沒去,多謝大人為我們除掉狼群。”裏正畢恭畢敬的說。
“估計那群狼走錯路了,山裏那邊發生了地牛翻身,這些狼害怕,出來的,以後應該不會了。”領頭的人說著原因。
說完這話,一行人不再理他們,自顧自的聊天。
兩人不敢多留,收拾東西,趕著牛車走了。
到村裏已經下午,葉老大把裏正送回家,回家洗洗睡了。
睡了一個時辰,被喊起來吃晚飯。
衛欣孕吐好的差不多了,現在幫著擺擺桌子,端端飯。
葉清看著葉老大一臉喜色,知道這事是成了。
又想起地裏的西瓜和甜瓜,她下午去看的時候,已經開始結西瓜。
“爹,西瓜和甜瓜都開始結了,你們什麽時候去看瓜。”
葉老大幾天沒去地裏,前幾天才開始開花。
葉老漢帶著幾個孩子,去地裏對瓜花,就是幫助瓜花授粉。
這才幾天,就開始結瓜。“今年結的瓜多嗎。”
葉老漢聽到這話,來了興致。
“一個藤上結了兩三個,清丫還說要減掉多餘的,每個藤上留一個,這樣才能結的大。”
葉老大有點心疼,“這太浪費了吧,收一個哪有兩個份量高。”
葉清給他們普及知識,“一個藤上瓜結的多了,都長不大,爭營養。就是一碗飯,幾個人吃一個意思。”
這話兩人聽懂了,雖然懂了,還是心疼。這一個個的瓜,都是錢啊。
葉清看著兩人情緒低落的樣子,又安慰他們。
“摘掉的小西瓜,也能吃,可以去皮炒著吃。”
葉大郎不相信,“裏麵都是青瓤,連點甜味都沒有,能好吃嗎。”
周氏和李氏雖然沒有說話,也能看出心裏是這個意思。
“清丫,我們現在就摘掉它,越長越大,吸收的營養也多。”葉老大心裏有了取舍。
“在等兩天,讓西瓜在長長,就能看出哪個長的好,就留哪個。”
這話大家都聽懂了,耐著性子等著瓜在長長。
第二天村裏的人都聚在議事廳前,裏正給大家分配了工作,開始給楊夫子蓋房子。
泥胚都是曬好的,隻要挖地基,蓋起房子。
房子樣式和顧夫子家一樣,都是鋪了青石板,兩邊待遇一樣,誰都挑不出理來。
顧夫子已經落戶在村裏,又不打算繼續科舉,掙的銀子拿去買地。
地裏的活計,跟著顧夫子讀書的孩子家長,順手幫著幹了。
學生家長多,顧夫子隻買了兩畝地,搭把手的功夫就幹完了。
村裏人蓋房子越來越順手,幾間屋子四五天就蓋好了,晾個幾天 ,楊青雲來了正好能住。
家具的生意還是給了葉老二,葉老二家裏有幾件現成的家具,先拉過來放到屋裏。
就是屋子裏的床,還需要在等兩天,不會耽誤楊青雲用。
等到了約定好的時間,楊青雲帶著他娘,雇了一個牛車,來了靠山村。
等到了村裏,看到新蓋好的院子,楊青雲的眼睛有些濕潤。
他家原來還有些田產,隻是隨著這麽多年的讀書,漸漸的變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