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平安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一品香,又招了幾個人。作坊裏紅薯多,可以放開了生產紅薯粉。
家裏有了小孩子,一天到晚的都很熱鬧。
周氏在家照顧孩子,有時候剛換上尿布,又被尿濕。
周氏一點也不嫌煩,樂嗬嗬的伺候著大孫子。
衛欣在家坐月子,周氏心疼她,讓她坐足雙月子。
李氏精神好的時候,就把重孫放到身邊,讓周氏有空去忙別的。
小孩子長的快,過滿月的時候,白白胖胖的,像年畫裏的娃娃。
這是家裏的第一個小輩,幾家人每天都會抽空來看看。
小孩子皺眉都看的津津有味,葉清更是抱著不撒手,一有空,就抱著小侄子親香。
白天小胖子的爹娘,想抱孩子都排不上隊。
衛欣要喂奶,每天還能看上幾眼。
葉大郎就不行了,白天孩子的邊都摸不著。
“爹,寶寶的名字想好了嗎。不能每天寶寶寶寶的喊,人家問叫什麽,我都不知道怎麽說。”葉大郎瞅著葉老大抱怨。
葉老大和葉老漢想了一個多月,葉老大想出來的名字,葉老漢嫌棄。葉老漢想出來的,葉老大嫌棄。
氣的葉老漢,去葉老二家住了幾天。
葉老漢看著兒子又開始猶豫,直接說出他定好的名字。
“小名平安,他們這一輩是景字輩,就叫葉景平。”說完還瞪了一眼葉老大。
葉老大摸了摸鼻子,終於不再反對。
“平安,這個名字好,不求他大富大貴,但求他一輩子平平安安。”葉大郎很滿意。
葉老漢看著孫子喜歡,高興的很。
很快平安的名字傳出去,葉清找人做了一副銀手鐲給侄子。
周氏給了一副銀鎖,希望孩子無憂無慮,長命百歲。
葉二郎給了孩子一副銀碗筷,希望孩子一輩子吃穿不愁。
葉辰景還在讀書,不好用家裏的錢給小侄子買禮物。
他連著觀察小侄子一個月,畫了他睡覺,哭鬧還有笑嘻嘻的樣子,留著以後長大了看。
葉大郎很喜歡這幾幅畫,珍惜的找人裱了起來,放到櫃子裏,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葉清最近的精力都在酒坊上麵,紅薯粉沒什麽花樣,隻要按部就班的做。
酒坊最近新釀了幾個品種,葉清恨不得住在酒坊裏。
“清丫,這個地方有點小了,現在買我們的酒多,庫房裏放不下。”李師傅憂心忡忡的來找葉清。
葉清跟著李師傅去了庫房,裏麵裝滿了酒,按照現在的速度,幾天應該就能填滿。
葉清從庫房裏出來,去了賬房,撥著算盤算手裏的資金。
等算完沒分的利潤,心裏有了想法。
“秀芬嫂子,快歇歇,熱了一頭的汗。”葉清遞過去一塊幹淨的毛巾。
秀芬接過毛巾,看著人把酒挪走,跟著葉清進了賬房。
“清丫是有什麽事嗎,我看你像是有話要說。”
“剛才李師傅來給我說,庫房裏要放不下了,問我怎麽辦。”
秀芬放下手裏的毛巾,“我還以為什麽事呢,下午酒肆來那酒,庫房就能空出來。”
葉清拿起桌子上的賬冊,翻到訂單一頁,上麵記著下午要出的酒。
葉清緊皺的眉頭舒緩開,心裏的急躁少了幾分。
“嫂子,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是要建自己的酒坊,不能一直租借村裏的房子。”
秀芬有點心疼,她現在有兒子要養,有了負擔。
葉清清楚秀芬的想法,“嫂子,你也知道我們酒坊的利潤,隨著酒的名氣大漲,每天掙的越來越多。現在趁著有空,在蚊香作坊那裏買塊地,蓋好後再搬進去也要幾個月。”
秀芬清楚葉清說的有道理,低頭想著手裏的銀錢。
家裏的房子重新蓋好了,家裏的吃食都是地裏種的,現在手裏還有十兩銀子,夠家裏生活好久。
半年不分銀子,家裏也能周轉的過來,每月還有田三的月銀,夠家裏花的。
想完這些,這才下定決心,抬頭看葉清。
葉清不知道秀芬是怎麽想的,又把另外一個方案說了,“我出銀子建房子,以後酒坊按每月一兩銀子租我的。”
秀芬靜靜的聽葉清說完,才說出她的想法。
“清丫,我能在靠山村站穩腳跟,多虧了你在後麵幫忙。既然是賺錢的生意,就不能讓你吃虧,就用賬上的錢,趁著地還沒凍上,盡快建好作坊。”
葉清激動的看著秀芬,她們是合夥關係,還是喜歡明算賬。
葉清建作坊,手裏的銀子還差點,她的錢都拿去買地。
三個作坊每天出貨進貨很多次,手裏的銀子都被壓在貨上。
有了秀芬的同意,她讓葉玄去找裏正買地,最好找個行家過來,底下多挖一些地窖。
葉玄現在麻利的很,當天選好地址,第二天地契送了過來。
葉清接過地契,上麵寫著她和秀芬的名字,又看了兩眼,把地契遞給伸頭過來看的秀芬。
秀芬接過地契,一個字一個字的看著地契上的字,這還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掙到的地契。
離村裏燒炭的時間,大約還有七八天,葉清找人先是動工。
這次酒坊和蚊香坊不一樣,蚊香坊在夏天熬驅蚊水,在亭子下反而更涼快。
酒坊要遮光還有溫度的要求,就要慢慢的蓋,一點點的挖地窖。
建酒坊葉玄負責,酒坊裏葉清每天過來,出不了大亂子。
剛打好地基,村裏的年輕人上了山,他們去找樹木,燒木炭。
今年和其他時候還有點不一樣,山上的樹動的少。
裏正不讓大家砍太多,正如葉清說的那樣,樹全砍光了,夏天下大雨,山上的泥土被衝到山下,時間長了,靠山村都有可能被埋下麵。
裏正帶人去了趟季村,和他們定了兩千棵樹,帶著他們賺錢。
徐裏正看著靠山村在林地裏種草藥,掙的盆滿缽滿,也帶著村裏人買林地,跟著靠山村賺錢。
冬天貓冬,地裏沒什麽活計,季村的大老爺們和小夥子們,帶上砍刀,一頭紮進山裏。
有些沒舍得買林地的人家,後悔的捶胸,沒想到剛買到手就能賺錢。
家裏有了小孩子,一天到晚的都很熱鬧。
周氏在家照顧孩子,有時候剛換上尿布,又被尿濕。
周氏一點也不嫌煩,樂嗬嗬的伺候著大孫子。
衛欣在家坐月子,周氏心疼她,讓她坐足雙月子。
李氏精神好的時候,就把重孫放到身邊,讓周氏有空去忙別的。
小孩子長的快,過滿月的時候,白白胖胖的,像年畫裏的娃娃。
這是家裏的第一個小輩,幾家人每天都會抽空來看看。
小孩子皺眉都看的津津有味,葉清更是抱著不撒手,一有空,就抱著小侄子親香。
白天小胖子的爹娘,想抱孩子都排不上隊。
衛欣要喂奶,每天還能看上幾眼。
葉大郎就不行了,白天孩子的邊都摸不著。
“爹,寶寶的名字想好了嗎。不能每天寶寶寶寶的喊,人家問叫什麽,我都不知道怎麽說。”葉大郎瞅著葉老大抱怨。
葉老大和葉老漢想了一個多月,葉老大想出來的名字,葉老漢嫌棄。葉老漢想出來的,葉老大嫌棄。
氣的葉老漢,去葉老二家住了幾天。
葉老漢看著兒子又開始猶豫,直接說出他定好的名字。
“小名平安,他們這一輩是景字輩,就叫葉景平。”說完還瞪了一眼葉老大。
葉老大摸了摸鼻子,終於不再反對。
“平安,這個名字好,不求他大富大貴,但求他一輩子平平安安。”葉大郎很滿意。
葉老漢看著孫子喜歡,高興的很。
很快平安的名字傳出去,葉清找人做了一副銀手鐲給侄子。
周氏給了一副銀鎖,希望孩子無憂無慮,長命百歲。
葉二郎給了孩子一副銀碗筷,希望孩子一輩子吃穿不愁。
葉辰景還在讀書,不好用家裏的錢給小侄子買禮物。
他連著觀察小侄子一個月,畫了他睡覺,哭鬧還有笑嘻嘻的樣子,留著以後長大了看。
葉大郎很喜歡這幾幅畫,珍惜的找人裱了起來,放到櫃子裏,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葉清最近的精力都在酒坊上麵,紅薯粉沒什麽花樣,隻要按部就班的做。
酒坊最近新釀了幾個品種,葉清恨不得住在酒坊裏。
“清丫,這個地方有點小了,現在買我們的酒多,庫房裏放不下。”李師傅憂心忡忡的來找葉清。
葉清跟著李師傅去了庫房,裏麵裝滿了酒,按照現在的速度,幾天應該就能填滿。
葉清從庫房裏出來,去了賬房,撥著算盤算手裏的資金。
等算完沒分的利潤,心裏有了想法。
“秀芬嫂子,快歇歇,熱了一頭的汗。”葉清遞過去一塊幹淨的毛巾。
秀芬接過毛巾,看著人把酒挪走,跟著葉清進了賬房。
“清丫是有什麽事嗎,我看你像是有話要說。”
“剛才李師傅來給我說,庫房裏要放不下了,問我怎麽辦。”
秀芬放下手裏的毛巾,“我還以為什麽事呢,下午酒肆來那酒,庫房就能空出來。”
葉清拿起桌子上的賬冊,翻到訂單一頁,上麵記著下午要出的酒。
葉清緊皺的眉頭舒緩開,心裏的急躁少了幾分。
“嫂子,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是要建自己的酒坊,不能一直租借村裏的房子。”
秀芬有點心疼,她現在有兒子要養,有了負擔。
葉清清楚秀芬的想法,“嫂子,你也知道我們酒坊的利潤,隨著酒的名氣大漲,每天掙的越來越多。現在趁著有空,在蚊香作坊那裏買塊地,蓋好後再搬進去也要幾個月。”
秀芬清楚葉清說的有道理,低頭想著手裏的銀錢。
家裏的房子重新蓋好了,家裏的吃食都是地裏種的,現在手裏還有十兩銀子,夠家裏生活好久。
半年不分銀子,家裏也能周轉的過來,每月還有田三的月銀,夠家裏花的。
想完這些,這才下定決心,抬頭看葉清。
葉清不知道秀芬是怎麽想的,又把另外一個方案說了,“我出銀子建房子,以後酒坊按每月一兩銀子租我的。”
秀芬靜靜的聽葉清說完,才說出她的想法。
“清丫,我能在靠山村站穩腳跟,多虧了你在後麵幫忙。既然是賺錢的生意,就不能讓你吃虧,就用賬上的錢,趁著地還沒凍上,盡快建好作坊。”
葉清激動的看著秀芬,她們是合夥關係,還是喜歡明算賬。
葉清建作坊,手裏的銀子還差點,她的錢都拿去買地。
三個作坊每天出貨進貨很多次,手裏的銀子都被壓在貨上。
有了秀芬的同意,她讓葉玄去找裏正買地,最好找個行家過來,底下多挖一些地窖。
葉玄現在麻利的很,當天選好地址,第二天地契送了過來。
葉清接過地契,上麵寫著她和秀芬的名字,又看了兩眼,把地契遞給伸頭過來看的秀芬。
秀芬接過地契,一個字一個字的看著地契上的字,這還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掙到的地契。
離村裏燒炭的時間,大約還有七八天,葉清找人先是動工。
這次酒坊和蚊香坊不一樣,蚊香坊在夏天熬驅蚊水,在亭子下反而更涼快。
酒坊要遮光還有溫度的要求,就要慢慢的蓋,一點點的挖地窖。
建酒坊葉玄負責,酒坊裏葉清每天過來,出不了大亂子。
剛打好地基,村裏的年輕人上了山,他們去找樹木,燒木炭。
今年和其他時候還有點不一樣,山上的樹動的少。
裏正不讓大家砍太多,正如葉清說的那樣,樹全砍光了,夏天下大雨,山上的泥土被衝到山下,時間長了,靠山村都有可能被埋下麵。
裏正帶人去了趟季村,和他們定了兩千棵樹,帶著他們賺錢。
徐裏正看著靠山村在林地裏種草藥,掙的盆滿缽滿,也帶著村裏人買林地,跟著靠山村賺錢。
冬天貓冬,地裏沒什麽活計,季村的大老爺們和小夥子們,帶上砍刀,一頭紮進山裏。
有些沒舍得買林地的人家,後悔的捶胸,沒想到剛買到手就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