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明白了楊玄感的意思,道:“既然如此,越國公直接上表,陳明實情即可。將軍為何到本王這裏呢?”
楊玄感輕舒了一口氣:“父親手握重兵,無論如何向陛下陳情,都有擁兵自重之嫌。所以……屬下來求殿下,上書向陛下陳明當中利害,方能成事。”
楊廣沉默了一會兒,他其實也很為難,想了想便開口挑明道:“本王初到江南,與越國公並無深交。如將軍所言,越國公手握重兵,本王若貿然上書為你父親陳情,隻怕父皇不但不會放心,反而會擔心我這個兒子是否勾連朝臣,擁兵謀反。若是如此,豈不事與願違?”
楊廣的顧慮不無道理,如果越國公楊素執意要將叛軍清剿幹淨,事後頂多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一旦有皇子牽涉其中,便讓人生出疑心來。
更何況這幾年來,隨著晉王楊廣在外征伐,掙得了不少軍功,本就受太子猜忌。若與越國公同為一氣,幫他陳情,必定會驚動太子,而太子派人在朝堂上隨隨便便參他幾本,就能讓自己這幾年的努力毀於一旦。
更何況,目前在京都的朝廷裏,並沒有能給自己說好話的人。
“若陛下執意要家父回京,家父也不得不從,可殿下你……就忍心看著這江南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嗎?”楊玄感問。
看似是反問,實則是威脅。不錯,現在楊廣才是揚州總管。越國公楊素一旦班師回朝,江南若再起叛亂的話,所有的罪責便全壓在楊廣一人身上了。
所以,必須讓越國公把叛亂的事,處理幹淨才行。
楊廣臉色緩和了許多,對著楊玄感道:“其實,軍隊就如同一把刀,刀在誰的手裏,誰就說了算。如今越國公倚戰神之功,威名赫赫,莫說是遠在京都的陛下,即便本王身在江都城,也不敢完全相信越國公的忠心。”
見事情已經有了緩和,楊玄感再拜道:“楊家如今的功名聲望,皆陛下所賜,君之所疑,實臣之過。所以,玄感此來,是為人質。此平江南餘孽,月餘為期。此間若家父有任何不軌之舉,請殿下——先殺玄感!”
楊廣一愣,越國公拿自己的兒子做人質,要麽極為坦蕩,要麽極為狠毒:“楊將軍言重了,扣你在江都城,以你為質,隻怕會傷了越國公的心呢。”
“非也,兵非尋常,無信不立。無論是殿下也好,陛下也罷,若無法相信家父的忠心,此戰雖勝猶敗。玄感在此,是為立信,請殿下留玄感為質,相信家父,家父也會因玄感在此,而更加安心。”楊玄感拜倒不起。
楊廣心下稍安,連忙起身,上前扶起楊玄感,“將軍此心,本王明了,本王這就上書陛下,五百裏加急發往大興城。”
“多謝晉王殿下。”
當夜,晉王便上書楊堅,陳明越國公平叛尚未結束,又將今夜楊玄感主動為質的事情寫了進去,連夜發往京都。
而楊玄感留在江都府公署內,隨他一起來的人,則回天台告知越國公楊素,諸下不表。
當夜楊廣便與楊玄感深談許久,談及日後江南治理,也是受益頗多。
楊玄感留在江都城內,出入自由,楊廣也曾派人暗暗觀察了幾天,並沒有發覺楊玄感有何可疑之處。而隨著越國公的戰報一封一封的發來,朝廷那邊也發來了嘉獎詔書,楊廣才慢慢放下心來。
此間心中的石頭落地,楊廣便開始著手聚攏江南民心。兩封情真意切的書信,此時同時發出,一封發往了廬山智顗大師處,一封發往了天台山桐柏觀徐隱真道長處。
聖賢亦有敬畏之心,人間帝王做不到的,便讓神佛來做吧。
與此同時,太子東宮內,太子楊勇好不容易哄著抽泣的雲昭訓睡著,自己便起身,召來了雲昭訓的貼身侍婢,詢問雲昭訓今日一天的詳細經過。
細細聽完,太子給出結論:“這麽說那晉王妃和竇寶林,便是今日侮辱阿鸞之人?”
“可是,到底還是樂平公主……最後駁了昭訓的麵子。”那侍婢道。
楊勇雖然寵愛雲昭訓,但好歹還沒有到色令智昏的地步,道:“阿鸞她畢竟是貿然赴宴的,本就是給阿姊添了麻煩。況且阿姊讓阿鸞與晉王妃並肩列席,已經給足了本宮麵子。若日後見到阿姊,怕免不了還要去賠個罪!”
“那今日昭訓的罪,就白受了麽?恕奴婢直言,昭訓今日可是帶著太子妃儀仗去的,那些人不是看不起昭訓,是沒把東宮放在眼裏呢!”那侍婢不平道。
楊勇一怔,想了想,道:“那竇寶林品性,是京中出了名的暴脾氣。當年她孩童之時,就敢對前朝武帝當麵直諫,也隻有唐國公那軟綿的性子,能容得下她。對她也不麻煩,改日見到唐國公,本宮提點一下唐國公即可。”
“至於晉王妃……”楊勇猶豫了一下,
想到晉王妃,楊勇便想起了她的二弟晉王。
這個晉王,自小乖順,深得父母喜受。
這乖順的二弟,小時候看著還好。長大之後,越是乖順,便越是惹得人生厭。唯有他常得母後誇讚,襯得其他四位兄弟不堪入目,毫無長處。
這個二弟不但受大人喜愛,近年來功勞日盛。平陳一役風光無限,這等功勞說是名垂千古也是可能的。與他相比,隻專政於朝務的太子簡直黯淡無光。
平陳之後,為了打壓楊廣的勢頭,他和宰相高熲勸服陛下楊堅,將楊廣調任為並州總管,戍守邊關,遠離朝堂。
可誰知不滿兩年,江南複叛,三弟楊俊又無力鎮守江南,隻得把楊廣重新調回揚州,委以重任。
倘若此次楊廣再立大功,說不定真的便與東宮有分庭抗禮之勢了。
今日公主府的宴會,看似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生辰宴,可實際上,眾人對待雲昭訓態度,實則隱隱透露了朝堂之上,宗室之內,對他這個太子已有不敬之意。
這種想法縈繞在楊勇心上,暗暗下定決心,時至今日,他不能讓晉王的勢力再次坐大了。
楊玄感輕舒了一口氣:“父親手握重兵,無論如何向陛下陳情,都有擁兵自重之嫌。所以……屬下來求殿下,上書向陛下陳明當中利害,方能成事。”
楊廣沉默了一會兒,他其實也很為難,想了想便開口挑明道:“本王初到江南,與越國公並無深交。如將軍所言,越國公手握重兵,本王若貿然上書為你父親陳情,隻怕父皇不但不會放心,反而會擔心我這個兒子是否勾連朝臣,擁兵謀反。若是如此,豈不事與願違?”
楊廣的顧慮不無道理,如果越國公楊素執意要將叛軍清剿幹淨,事後頂多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一旦有皇子牽涉其中,便讓人生出疑心來。
更何況這幾年來,隨著晉王楊廣在外征伐,掙得了不少軍功,本就受太子猜忌。若與越國公同為一氣,幫他陳情,必定會驚動太子,而太子派人在朝堂上隨隨便便參他幾本,就能讓自己這幾年的努力毀於一旦。
更何況,目前在京都的朝廷裏,並沒有能給自己說好話的人。
“若陛下執意要家父回京,家父也不得不從,可殿下你……就忍心看著這江南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嗎?”楊玄感問。
看似是反問,實則是威脅。不錯,現在楊廣才是揚州總管。越國公楊素一旦班師回朝,江南若再起叛亂的話,所有的罪責便全壓在楊廣一人身上了。
所以,必須讓越國公把叛亂的事,處理幹淨才行。
楊廣臉色緩和了許多,對著楊玄感道:“其實,軍隊就如同一把刀,刀在誰的手裏,誰就說了算。如今越國公倚戰神之功,威名赫赫,莫說是遠在京都的陛下,即便本王身在江都城,也不敢完全相信越國公的忠心。”
見事情已經有了緩和,楊玄感再拜道:“楊家如今的功名聲望,皆陛下所賜,君之所疑,實臣之過。所以,玄感此來,是為人質。此平江南餘孽,月餘為期。此間若家父有任何不軌之舉,請殿下——先殺玄感!”
楊廣一愣,越國公拿自己的兒子做人質,要麽極為坦蕩,要麽極為狠毒:“楊將軍言重了,扣你在江都城,以你為質,隻怕會傷了越國公的心呢。”
“非也,兵非尋常,無信不立。無論是殿下也好,陛下也罷,若無法相信家父的忠心,此戰雖勝猶敗。玄感在此,是為立信,請殿下留玄感為質,相信家父,家父也會因玄感在此,而更加安心。”楊玄感拜倒不起。
楊廣心下稍安,連忙起身,上前扶起楊玄感,“將軍此心,本王明了,本王這就上書陛下,五百裏加急發往大興城。”
“多謝晉王殿下。”
當夜,晉王便上書楊堅,陳明越國公平叛尚未結束,又將今夜楊玄感主動為質的事情寫了進去,連夜發往京都。
而楊玄感留在江都府公署內,隨他一起來的人,則回天台告知越國公楊素,諸下不表。
當夜楊廣便與楊玄感深談許久,談及日後江南治理,也是受益頗多。
楊玄感留在江都城內,出入自由,楊廣也曾派人暗暗觀察了幾天,並沒有發覺楊玄感有何可疑之處。而隨著越國公的戰報一封一封的發來,朝廷那邊也發來了嘉獎詔書,楊廣才慢慢放下心來。
此間心中的石頭落地,楊廣便開始著手聚攏江南民心。兩封情真意切的書信,此時同時發出,一封發往了廬山智顗大師處,一封發往了天台山桐柏觀徐隱真道長處。
聖賢亦有敬畏之心,人間帝王做不到的,便讓神佛來做吧。
與此同時,太子東宮內,太子楊勇好不容易哄著抽泣的雲昭訓睡著,自己便起身,召來了雲昭訓的貼身侍婢,詢問雲昭訓今日一天的詳細經過。
細細聽完,太子給出結論:“這麽說那晉王妃和竇寶林,便是今日侮辱阿鸞之人?”
“可是,到底還是樂平公主……最後駁了昭訓的麵子。”那侍婢道。
楊勇雖然寵愛雲昭訓,但好歹還沒有到色令智昏的地步,道:“阿鸞她畢竟是貿然赴宴的,本就是給阿姊添了麻煩。況且阿姊讓阿鸞與晉王妃並肩列席,已經給足了本宮麵子。若日後見到阿姊,怕免不了還要去賠個罪!”
“那今日昭訓的罪,就白受了麽?恕奴婢直言,昭訓今日可是帶著太子妃儀仗去的,那些人不是看不起昭訓,是沒把東宮放在眼裏呢!”那侍婢不平道。
楊勇一怔,想了想,道:“那竇寶林品性,是京中出了名的暴脾氣。當年她孩童之時,就敢對前朝武帝當麵直諫,也隻有唐國公那軟綿的性子,能容得下她。對她也不麻煩,改日見到唐國公,本宮提點一下唐國公即可。”
“至於晉王妃……”楊勇猶豫了一下,
想到晉王妃,楊勇便想起了她的二弟晉王。
這個晉王,自小乖順,深得父母喜受。
這乖順的二弟,小時候看著還好。長大之後,越是乖順,便越是惹得人生厭。唯有他常得母後誇讚,襯得其他四位兄弟不堪入目,毫無長處。
這個二弟不但受大人喜愛,近年來功勞日盛。平陳一役風光無限,這等功勞說是名垂千古也是可能的。與他相比,隻專政於朝務的太子簡直黯淡無光。
平陳之後,為了打壓楊廣的勢頭,他和宰相高熲勸服陛下楊堅,將楊廣調任為並州總管,戍守邊關,遠離朝堂。
可誰知不滿兩年,江南複叛,三弟楊俊又無力鎮守江南,隻得把楊廣重新調回揚州,委以重任。
倘若此次楊廣再立大功,說不定真的便與東宮有分庭抗禮之勢了。
今日公主府的宴會,看似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生辰宴,可實際上,眾人對待雲昭訓態度,實則隱隱透露了朝堂之上,宗室之內,對他這個太子已有不敬之意。
這種想法縈繞在楊勇心上,暗暗下定決心,時至今日,他不能讓晉王的勢力再次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