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除夕開始,聖人需設宴百官,而眾皇子皇女,也需陪坐侍奉。
大年初一,開朝首日,須眾皇子皇女諸臣百官到場,明光開璽。
大年初二,楊堅須攜一眾人前往大興善寺,焚香祈福。
這三天,樂平公主和其他皇子皇女一樣,都需要前往陪同。
然後從大年初三直至到大年初十,聖人和太子還要時不時的設宴犒賞親衛近臣,而樂平公主在此期間,也需要在公主府設宴,召皇弟皇妹來府上過年。
理清了這一整套的流程,肖元元都替樂平公主覺得累。
雖然肖元元公主府上也忙得不可開交,但也就記個賬跑跑腿,還算省心。樂平公主可是要麵對眾人迎來送往的,一整天下來,身心俱疲。
想到此,肖元元不由得發了愁,萬一樂平公主帶她出席宴會,那豈不是一樣的累人?
幸虧白鷺子給了她一顆定心丸:“就你那不識禮樣子,上了席麵隻會給公主丟人,老老實實留下來看家,不許亂跑!”
肖元元從未覺得白鷺子罵人的時候,如此可愛。
轉眼間,已經到了除夕這一天,午後,樂平公主帶著宇文娥英前往宮中赴宴。
宇文娥英是不想進宮赴宴的,但要依著規矩禮儀,便不得不去。臨出門前對著肖元元千叮萬囑道:“你的那個‘東風夜放花千樹,’別自己偷偷點了,等我回來一起點。”
“好好好,”肖元元忙不迭的點頭,催著宇文娥英趕緊走,馬車上的樂平公主已經等得著急了。
這次樂平公主入宮,除了一眾宮婢,貼身跟隨的是白鷺子,而宇文娥英身邊的,依舊是田嬤嬤。
肖元元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留在府上,保證府上燈火徹夜不熄。
樂平公主進宮之後,離開宴尚早,便先到千秋殿拜見獨孤皇後,千秋殿外已聚集了一眾臣工命婦,都是來向獨孤皇後請賀拜年的。
一一向樂平公主見禮之後,樂平公主便速速趕往了內殿。
剛進內殿,樂平公主才知道,自己還是來晚了。放眼望去,全是弟婦。
眾人見樂平公主進了內殿,連忙起身行禮,“見過阿姊。”
“弟婦不必多禮。”樂平公主含笑回禮,並順手扯了扯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馬上會意,一個個的上前打招呼:“二舅母好,舅母身子可還輕便?”
“都好都好,”晉王妃拉著身旁的蜀王妃道,“小娥英比上次見,真是一天比一天好看了。”
“多話二舅母,”宇文娥英看向蜀王妃:“一年未見,四舅母安康!”
蜀王妃一直與蜀王出鎮蜀地,雖與宇文娥英不大相熟,但誰不喜歡懂禮貌的孩子呢!“郡主也安康。”
宇文娥英笑吟吟看向一邊羞怯怯的漢王妃,那漢王妃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便主動上前打招呼道:“小舅母安康。”
漢王妃點點頭,“郡主多禮。”
樂平公主走上前來,拉著宇文娥英,向漢王妃道:“弟婦何時回京的?關外一行,一路辛苦。”
漢王妃豆盧氏跟漢王新婚不久,本來一直住在京都。卻因半年前其父豆盧積在京病故,臨去前言及思鄉之情,漢王妃夫婦請旨扶靈回關外安葬,這才大半年不在京中。
“勞阿姊掛念,日前方回。”漢王妃回道。
漢王楊諒是她最小的一個弟弟,獨孤皇後最愛幼子,時至今日一直留在身邊,不曾放任漢王前往屬地。
樂平公主四處看了一圈,向漢王妃道:“你年紀最小,不要怕,這些都是你的妯娌嫂嫂,也都是好相與的。若是有什麽難處,盡管來找我,阿姊替你說話。”
漢王妃是第一次參加這麽大的宴會,難免心中發慌,聽到樂平公主這麽一說,頓生感激,“多謝阿姊。”
樂平公主看了看一邊的角落處,點頭向漢王妃辭別,拉著宇文娥英向角落處走去:“三弟婦。”
秦王楊俊是樂平公主的三弟,一直在角落處的便是秦王妃。
秦王妃出身於博陵崔氏,博陵崔氏雖不如清河崔氏顯赫,但也是關中大族,在朝在野,人脈極廣。兄長崔弘度更為當朝上柱國,戰功赫赫。
秦王妃一向高傲,不喜與人結交。見樂平公主主動上前打招呼,也不好失禮,便轉過身來,“見過公主。”
麵對秦王妃的冷淡,樂平公主也不以為意,關切道:“並州一行,弟婦可還過得順遂?”
秦王妃愣了一下,道:“相比於揚州,要好上一些,寺廟少。”
樂平公主笑容一滯,緩了緩,不由噴笑出聲,道:“三弟就那性子,鬧一鬧也就罷了,不會真的讓他出家的。”
秦王妃冷哼一聲,“公主說的對,他想出家佛祖都不收他。”
樂平公主點點頭,她這個三弟貪奢好欲,偏偏又崇尚佛教。佛有八戒,他條條都犯,即享著今生,又想著來世,佛祖能容得下他才怪。
像秦王妃這種把心情都寫在臉上的,雖不招人喜歡,但也讓人安心。
“三弟婦自便,本宮去前麵招呼一下。”打完招呼,樂平公主告辭道。
秦王妃也不失禮,道了聲:“公主自便。”
周旋了一圈,轉到了晉王妃身邊,晉王妃回過頭來,輕輕喚了一聲:“阿姊。”
樂平公主衝著她笑笑,便站定在一旁,看著她的肚子,“這都快四個月了吧,早晚可還安穩?”
“一切安穩。”晉王妃含笑答道。
“雖說你現在胎像安穩,這年宴節裏人多雜亂,萬一碰到可怎麽好?”樂平公主怨道:“年宴年年都有,你告假一年又無妨!”
晉王妃搖搖頭,無奈道:“今年揚州出了亂子,殿下的回程耽擱了,沒有辦法年前到京。年節裏王爺身在外地無法盡孝,我若再不來宮中向聖人母後請安,有失孝道!”
樂平公主生氣道:“最好的孝道便是你能安安穩穩,給母親生個皇孫出來。莫計較這些虛禮,傷了萬一,阿摩要擔心死。”
晉王妃安慰道:“我小心些,無妨的。”
大年初一,開朝首日,須眾皇子皇女諸臣百官到場,明光開璽。
大年初二,楊堅須攜一眾人前往大興善寺,焚香祈福。
這三天,樂平公主和其他皇子皇女一樣,都需要前往陪同。
然後從大年初三直至到大年初十,聖人和太子還要時不時的設宴犒賞親衛近臣,而樂平公主在此期間,也需要在公主府設宴,召皇弟皇妹來府上過年。
理清了這一整套的流程,肖元元都替樂平公主覺得累。
雖然肖元元公主府上也忙得不可開交,但也就記個賬跑跑腿,還算省心。樂平公主可是要麵對眾人迎來送往的,一整天下來,身心俱疲。
想到此,肖元元不由得發了愁,萬一樂平公主帶她出席宴會,那豈不是一樣的累人?
幸虧白鷺子給了她一顆定心丸:“就你那不識禮樣子,上了席麵隻會給公主丟人,老老實實留下來看家,不許亂跑!”
肖元元從未覺得白鷺子罵人的時候,如此可愛。
轉眼間,已經到了除夕這一天,午後,樂平公主帶著宇文娥英前往宮中赴宴。
宇文娥英是不想進宮赴宴的,但要依著規矩禮儀,便不得不去。臨出門前對著肖元元千叮萬囑道:“你的那個‘東風夜放花千樹,’別自己偷偷點了,等我回來一起點。”
“好好好,”肖元元忙不迭的點頭,催著宇文娥英趕緊走,馬車上的樂平公主已經等得著急了。
這次樂平公主入宮,除了一眾宮婢,貼身跟隨的是白鷺子,而宇文娥英身邊的,依舊是田嬤嬤。
肖元元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留在府上,保證府上燈火徹夜不熄。
樂平公主進宮之後,離開宴尚早,便先到千秋殿拜見獨孤皇後,千秋殿外已聚集了一眾臣工命婦,都是來向獨孤皇後請賀拜年的。
一一向樂平公主見禮之後,樂平公主便速速趕往了內殿。
剛進內殿,樂平公主才知道,自己還是來晚了。放眼望去,全是弟婦。
眾人見樂平公主進了內殿,連忙起身行禮,“見過阿姊。”
“弟婦不必多禮。”樂平公主含笑回禮,並順手扯了扯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馬上會意,一個個的上前打招呼:“二舅母好,舅母身子可還輕便?”
“都好都好,”晉王妃拉著身旁的蜀王妃道,“小娥英比上次見,真是一天比一天好看了。”
“多話二舅母,”宇文娥英看向蜀王妃:“一年未見,四舅母安康!”
蜀王妃一直與蜀王出鎮蜀地,雖與宇文娥英不大相熟,但誰不喜歡懂禮貌的孩子呢!“郡主也安康。”
宇文娥英笑吟吟看向一邊羞怯怯的漢王妃,那漢王妃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便主動上前打招呼道:“小舅母安康。”
漢王妃點點頭,“郡主多禮。”
樂平公主走上前來,拉著宇文娥英,向漢王妃道:“弟婦何時回京的?關外一行,一路辛苦。”
漢王妃豆盧氏跟漢王新婚不久,本來一直住在京都。卻因半年前其父豆盧積在京病故,臨去前言及思鄉之情,漢王妃夫婦請旨扶靈回關外安葬,這才大半年不在京中。
“勞阿姊掛念,日前方回。”漢王妃回道。
漢王楊諒是她最小的一個弟弟,獨孤皇後最愛幼子,時至今日一直留在身邊,不曾放任漢王前往屬地。
樂平公主四處看了一圈,向漢王妃道:“你年紀最小,不要怕,這些都是你的妯娌嫂嫂,也都是好相與的。若是有什麽難處,盡管來找我,阿姊替你說話。”
漢王妃是第一次參加這麽大的宴會,難免心中發慌,聽到樂平公主這麽一說,頓生感激,“多謝阿姊。”
樂平公主看了看一邊的角落處,點頭向漢王妃辭別,拉著宇文娥英向角落處走去:“三弟婦。”
秦王楊俊是樂平公主的三弟,一直在角落處的便是秦王妃。
秦王妃出身於博陵崔氏,博陵崔氏雖不如清河崔氏顯赫,但也是關中大族,在朝在野,人脈極廣。兄長崔弘度更為當朝上柱國,戰功赫赫。
秦王妃一向高傲,不喜與人結交。見樂平公主主動上前打招呼,也不好失禮,便轉過身來,“見過公主。”
麵對秦王妃的冷淡,樂平公主也不以為意,關切道:“並州一行,弟婦可還過得順遂?”
秦王妃愣了一下,道:“相比於揚州,要好上一些,寺廟少。”
樂平公主笑容一滯,緩了緩,不由噴笑出聲,道:“三弟就那性子,鬧一鬧也就罷了,不會真的讓他出家的。”
秦王妃冷哼一聲,“公主說的對,他想出家佛祖都不收他。”
樂平公主點點頭,她這個三弟貪奢好欲,偏偏又崇尚佛教。佛有八戒,他條條都犯,即享著今生,又想著來世,佛祖能容得下他才怪。
像秦王妃這種把心情都寫在臉上的,雖不招人喜歡,但也讓人安心。
“三弟婦自便,本宮去前麵招呼一下。”打完招呼,樂平公主告辭道。
秦王妃也不失禮,道了聲:“公主自便。”
周旋了一圈,轉到了晉王妃身邊,晉王妃回過頭來,輕輕喚了一聲:“阿姊。”
樂平公主衝著她笑笑,便站定在一旁,看著她的肚子,“這都快四個月了吧,早晚可還安穩?”
“一切安穩。”晉王妃含笑答道。
“雖說你現在胎像安穩,這年宴節裏人多雜亂,萬一碰到可怎麽好?”樂平公主怨道:“年宴年年都有,你告假一年又無妨!”
晉王妃搖搖頭,無奈道:“今年揚州出了亂子,殿下的回程耽擱了,沒有辦法年前到京。年節裏王爺身在外地無法盡孝,我若再不來宮中向聖人母後請安,有失孝道!”
樂平公主生氣道:“最好的孝道便是你能安安穩穩,給母親生個皇孫出來。莫計較這些虛禮,傷了萬一,阿摩要擔心死。”
晉王妃安慰道:“我小心些,無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