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妃一旁連忙勸解道:“殿下,元元沒有壞心思,你計較這些什麽?”
晉王看著自己的王妃,隱隱覺得王妃對待肖元元的樣子,有些似曾相識,無奈道:“你想聽,便讓她講吧。”
肖元元此時脾氣也上來了,氣鼓鼓地道:“不講了——”說罷看向蕭玨,“咱們走——”便想起身。
“元元——”晉王妃一旁軟軟喚了一聲,哄道:“我想聽,你講講吧!”
肖元元重新坐好,帶著勝利的眼神看了晉王一眼,清了嗓子,接著講道:“從前,有一個大夫,姓葉——醫德高尚,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再世華佗。最重要的是醫者仁心,所以他天下聞名,很多人都來找到治病。”
晉王聽了,覺得不合邏輯:“古往杏林高手,不曾聽到有一個姓葉的。”
肖元元瞪了晉王一眼,沒有理他,接著講道:“一日,有一個病人找他看病,他細細把脈之後,發現這個病人氣虛體弱,麵黃肌瘦,並無其他病症。他斷定,此人這病是餓的!”
一旁的蕭玨笑了:“餓了就吃飯呀,為何去看病呢!”
肖元元接著道:“所以,那葉大夫就沒開藥,直接告訴那病人,說:你這病就是餓症,回家去隻要好好休養,肉菜均衡,一日五餐,自然會好,不必開藥。”
“誰料那病人歎了一聲,道:‘葉大夫說得對,我也想如你說的那般天天躺在家裏養病,一日五餐,肉菜均衡,可是我若是不幹活,家中七八口人更沒飯吃了,更遑論還要吃那些肉菜。我的病——說到底是窮病,世間之病大多有藥可醫,不知這‘窮病’是否有藥醫呢?’”
眾人聽到此處,都沒有說話,聽著肖元元接著往下講。
“那葉大夫想了想,便問道:‘你是做什麽生計的?’
那人回道:‘家中有十畝山田,皆種了杏樹,年年靠買杏為生,可這杏子人都不大愛吃,價格便宜,故而生計困窘!’
葉大夫問道:‘山地不好種糧食,既然如此,你為何不改種桃子呢?桃子價貴,且喜歡的人也多!’
那人回道:‘伐掉杏林,改為桃林,待到結出桃子,起碼需要三到四年,就算我想改種桃樹,那這四年我們吃什麽呢?如今那十畝山田的杏林堪堪不足溫飽,那有閑錢重種桃林呢!’
葉大夫當時歎了一口氣,自知也沒辦法,這窮不是病,而是命啊!那人走時,葉大夫腦中突然靈光一閃道:‘有一藥方,或許可治此病!’
那人很是高興,忙問什麽藥方。葉大夫道:‘你先買十斤黃薑,帶回去埋到你家杏樹底下,最快三月,最晚半年,你的窮病可解。’
那人雖然不知道這大夫的意思,但還是很聽話的照做了。”
肖元元停了停,喝了一口湯,接著講道:
“轉眼間,過了五個月,正是陽春三月間,這葉大夫突然接了一個急症的病人,那人是城中有名的富戶,葉大夫一陣救治下,把人救了回來,最後開了一藥方,讓那家富戶按方抓藥,好好調養。
可誰知,那富戶家的管家,找遍了全城所有的藥店,都湊不齊那張藥方,原因是那藥方的最後一味藥為——杏花紫芽薑!”
蕭玨頓時明白了過來,道:“就是那賣杏的人家種得薑!”
肖元元點點頭,接著講故事:“那管家不僅湊不齊藥方,而且他問了所有藥房的夥計,都不知道這‘杏花紫芽薑’是什麽藥,管家無法,便找到那葉大夫,問這杏花紫芽薑,到是底是什麽藥啊!
那葉大夫道:‘杏花紫芽薑,就是長在杏樹的薑,因沾染了杏花的精氣,那薑芽是紫色的,故稱——杏花紫芽薑’”
蕭玨一合手,道:“那便是了。”
肖元元沒有理他,接著跟晉王妃講道:“管家即便知道了杏花紫芽薑為何物,可此時就算現種也來不及了,於是葉大夫便跟管家出主意道:‘南山處有一片杏林,你可去打聽一下,看有沒有人家剛好在杏樹下種了薑。’
那管家聽罷,千恩萬謝,連忙帶著人往南山去了。
到了南山一打聽,才知道那片杏林,皆是一個人的產業,於是便問了過去,那人便是五月之前到葉大夫處治窮病的病人。
那人一聽,杏花紫芽薑?不就是當初葉大夫吩咐他種下的薑麽,於是連忙把薑挖了出來。果然這薑在杏樹底下埋了這許久,都長出了淡紫色的嫩芽,這就名副其實的——杏花紫芽薑。
那管家大喜,於是用三百兩紋銀,買下了這十斤的杏花紫芽薑……”
“等一下,”晉王突然出聲打斷了肖元元,“紋銀是什麽?”
肖元元頓時明白了過來,隋朝這個時候,貨幣都是鐵造的五銖錢,銀子隻是用來造器具,不做貨幣流通。想了想,便回道:
“就是銀錢,葉大夫那個地方用銀做錢幣,反正就是很多很多錢!足夠他們這一家人幾年的花銷,有了這些錢,他們便可以砍掉杏樹,改種桃樹了!”
“哦~”晉王妃聽明白了,“後來呢!”
肖元元眯眼一笑:“後來皆大歡喜啊!那富戶治好了病,那窮戶也有了錢,故事就結束了。”
一旁的晉王想了想,道:“那富戶被坑了!”
肖元元裝傻道:“哎呀,怎麽能說被坑了呢!治急病麽,哪有藥到病除,都得盡十分的力,抱一分的希望罷了!”
晉王伸出手來,比劃著道:“哪有這般巧的,那葉大夫在當地十分有名,應該也會經常為城中的富戶看病。城中富戶的身體狀況他心中有數,他料定半年之內,定有富戶找他看病。那杏花紫芽薑或許根本沒有效用,隻不過是一個幌子,幫那窮戶騙錢罷了!”
肖元元挑挑眉道,“殿下聰慧,不過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殿下身在局外,當然可以一眼看出當中玄機,可如果殿下是那個富戶,你會不會為了三百兩銀子,冒這個風險,幹脆不按醫囑,不買那份薑呢?”
晉王看著自己的王妃,隱隱覺得王妃對待肖元元的樣子,有些似曾相識,無奈道:“你想聽,便讓她講吧。”
肖元元此時脾氣也上來了,氣鼓鼓地道:“不講了——”說罷看向蕭玨,“咱們走——”便想起身。
“元元——”晉王妃一旁軟軟喚了一聲,哄道:“我想聽,你講講吧!”
肖元元重新坐好,帶著勝利的眼神看了晉王一眼,清了嗓子,接著講道:“從前,有一個大夫,姓葉——醫德高尚,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再世華佗。最重要的是醫者仁心,所以他天下聞名,很多人都來找到治病。”
晉王聽了,覺得不合邏輯:“古往杏林高手,不曾聽到有一個姓葉的。”
肖元元瞪了晉王一眼,沒有理他,接著講道:“一日,有一個病人找他看病,他細細把脈之後,發現這個病人氣虛體弱,麵黃肌瘦,並無其他病症。他斷定,此人這病是餓的!”
一旁的蕭玨笑了:“餓了就吃飯呀,為何去看病呢!”
肖元元接著道:“所以,那葉大夫就沒開藥,直接告訴那病人,說:你這病就是餓症,回家去隻要好好休養,肉菜均衡,一日五餐,自然會好,不必開藥。”
“誰料那病人歎了一聲,道:‘葉大夫說得對,我也想如你說的那般天天躺在家裏養病,一日五餐,肉菜均衡,可是我若是不幹活,家中七八口人更沒飯吃了,更遑論還要吃那些肉菜。我的病——說到底是窮病,世間之病大多有藥可醫,不知這‘窮病’是否有藥醫呢?’”
眾人聽到此處,都沒有說話,聽著肖元元接著往下講。
“那葉大夫想了想,便問道:‘你是做什麽生計的?’
那人回道:‘家中有十畝山田,皆種了杏樹,年年靠買杏為生,可這杏子人都不大愛吃,價格便宜,故而生計困窘!’
葉大夫問道:‘山地不好種糧食,既然如此,你為何不改種桃子呢?桃子價貴,且喜歡的人也多!’
那人回道:‘伐掉杏林,改為桃林,待到結出桃子,起碼需要三到四年,就算我想改種桃樹,那這四年我們吃什麽呢?如今那十畝山田的杏林堪堪不足溫飽,那有閑錢重種桃林呢!’
葉大夫當時歎了一口氣,自知也沒辦法,這窮不是病,而是命啊!那人走時,葉大夫腦中突然靈光一閃道:‘有一藥方,或許可治此病!’
那人很是高興,忙問什麽藥方。葉大夫道:‘你先買十斤黃薑,帶回去埋到你家杏樹底下,最快三月,最晚半年,你的窮病可解。’
那人雖然不知道這大夫的意思,但還是很聽話的照做了。”
肖元元停了停,喝了一口湯,接著講道:
“轉眼間,過了五個月,正是陽春三月間,這葉大夫突然接了一個急症的病人,那人是城中有名的富戶,葉大夫一陣救治下,把人救了回來,最後開了一藥方,讓那家富戶按方抓藥,好好調養。
可誰知,那富戶家的管家,找遍了全城所有的藥店,都湊不齊那張藥方,原因是那藥方的最後一味藥為——杏花紫芽薑!”
蕭玨頓時明白了過來,道:“就是那賣杏的人家種得薑!”
肖元元點點頭,接著講故事:“那管家不僅湊不齊藥方,而且他問了所有藥房的夥計,都不知道這‘杏花紫芽薑’是什麽藥,管家無法,便找到那葉大夫,問這杏花紫芽薑,到是底是什麽藥啊!
那葉大夫道:‘杏花紫芽薑,就是長在杏樹的薑,因沾染了杏花的精氣,那薑芽是紫色的,故稱——杏花紫芽薑’”
蕭玨一合手,道:“那便是了。”
肖元元沒有理他,接著跟晉王妃講道:“管家即便知道了杏花紫芽薑為何物,可此時就算現種也來不及了,於是葉大夫便跟管家出主意道:‘南山處有一片杏林,你可去打聽一下,看有沒有人家剛好在杏樹下種了薑。’
那管家聽罷,千恩萬謝,連忙帶著人往南山去了。
到了南山一打聽,才知道那片杏林,皆是一個人的產業,於是便問了過去,那人便是五月之前到葉大夫處治窮病的病人。
那人一聽,杏花紫芽薑?不就是當初葉大夫吩咐他種下的薑麽,於是連忙把薑挖了出來。果然這薑在杏樹底下埋了這許久,都長出了淡紫色的嫩芽,這就名副其實的——杏花紫芽薑。
那管家大喜,於是用三百兩紋銀,買下了這十斤的杏花紫芽薑……”
“等一下,”晉王突然出聲打斷了肖元元,“紋銀是什麽?”
肖元元頓時明白了過來,隋朝這個時候,貨幣都是鐵造的五銖錢,銀子隻是用來造器具,不做貨幣流通。想了想,便回道:
“就是銀錢,葉大夫那個地方用銀做錢幣,反正就是很多很多錢!足夠他們這一家人幾年的花銷,有了這些錢,他們便可以砍掉杏樹,改種桃樹了!”
“哦~”晉王妃聽明白了,“後來呢!”
肖元元眯眼一笑:“後來皆大歡喜啊!那富戶治好了病,那窮戶也有了錢,故事就結束了。”
一旁的晉王想了想,道:“那富戶被坑了!”
肖元元裝傻道:“哎呀,怎麽能說被坑了呢!治急病麽,哪有藥到病除,都得盡十分的力,抱一分的希望罷了!”
晉王伸出手來,比劃著道:“哪有這般巧的,那葉大夫在當地十分有名,應該也會經常為城中的富戶看病。城中富戶的身體狀況他心中有數,他料定半年之內,定有富戶找他看病。那杏花紫芽薑或許根本沒有效用,隻不過是一個幌子,幫那窮戶騙錢罷了!”
肖元元挑挑眉道,“殿下聰慧,不過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殿下身在局外,當然可以一眼看出當中玄機,可如果殿下是那個富戶,你會不會為了三百兩銀子,冒這個風險,幹脆不按醫囑,不買那份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