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災民南下乞食,生計有望。而關中無災民,邊境安穩,可得兩全。
望父皇斟酌此事。
小兒廣遙拜父皇母後聖體安康!”
樂平公主看完,喜道:“阿摩的法子倒是別具一格,倒讓孩兒想起元元的講得一個故事。”
楊堅心情轉好,有了興致連忙問道:“什麽故事?”
樂平公主道:“愚公移山!”
楊堅奇道:“哦!這愚公移山的故事已流傳了千年,麗華你不知道,還要肖元元講與你聽?”
樂平公主搖了搖頭,回道:“陛下可記得肖元元講過《桃花源記》的故事,可與我們所知的故事相同?”
楊堅笑了,道:“那倒也是,不知肖元元的愚公移山,與我們所知的有何不同。”
樂平公主想了想,慢慢講道:“說是一個少年,聽說這世間有一種法術,叫做移山大法。
於是他便到各處尋訪名師,想學會這套法術。
有一天,他拜訪到一位大禪師,那禪師告訴他,‘你不用找了,我會移山大法。’
那少年喜不自勝,便跟著禪師住了一時間,可那禪師遲遲不肯教他。
終於,少年忍耐不住,問道:‘師傅,你什麽時候教我移山大法?’
禪師笑了笑,指著遠處的高山問,‘你可想把這山搬到眼前來?’
那少年自然是點頭,於是禪師便帶著少年駕車朝著遠山那邊而去。
少年不解,問其原由,禪師回道:‘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就是移山大法!’”
楊堅與獨孤皇後聽完,二人頓時失笑,獨孤皇後道:“那禪師不是哄人麽!”
楊堅點了點頭,道:“說得對,‘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糧食過不來,就讓人過去,當真是一樣的道理。”
笑著笑著,楊堅的臉色僵了僵,獨孤皇後覺察出楊堅神色不對,便又問道:“陛下還有何憂慮?”
楊堅沉吟了片刻,道:“隻是——如今京中謠言四起,若想遣百姓出關,怕是不易!”
如今朝廷在百姓心中的聲望極差,若是下旨令百姓遷出關去,不知又會傳出什陰謀論斷來!
樂平公主稍稍思索了一下,道:“父親,若想破除謠言,唯有靠真心與誠心。父親為了天下夙興夜寐,然而此事唯有我與母親知曉,旁人卻還以為父親你在宮中安享富貴。
既然如此,不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楊堅一愣,問道:“什麽意思?”
樂平公主道:“別人既然能以傳播謠言害人,我們也可以傳播言論呀,不過,我們傳播的都是真心誠意,有些朝廷政令,沒有什麽好瞞的,正大光明的講出來,省得別人妄自猜度,反被壞了事去。”
楊堅點了點頭,捏著晉王的書信,道:“麗華說的有理,來人,命尚書省高熲,納言蘇威,京兆尹虞慶則到中華殿議事!”
身旁近侍領命,道了一‘是’,便急忙去了。
樂平公主問道:“父親準備如何做?”
楊堅道:“就聽麗華你的,正大光明,頒布朝廷政令,破除謠言。”
樂平公主猶豫了一下,道:“女兒有些小心思,父親要不要聽聽。”
楊堅一愣,道:“麗華但說無妨。”
樂平公主想了想,道:“直接通過官方發布政令,缺了些意思……”
楊堅明白了樂平公主的意思,道:“確實,朝廷政令哪有謠言有意思,既然如此,那我們也散布謠言去,不,我們散播的是真相。”
樂平公主心口一鬆,道:“陛下聖明!”
甘露殿乃是後宮,既然楊堅要召大臣議事,自然要往中華殿中去。
楊堅輕輕拍了拍獨孤皇後的手,便起身前往中華殿了。
不到三天,這京中的輿論風向便開始轉向了。
起因是許久未曾開門的蕭氏麻將館,忽然開業了,雖然裏麵一應吃食都減了去,但飲水管夠,且因時勢所逼,暫不人收取座位費了。
於是為解苦悶的人,便去麻將館打兩圈麻將,稍作排解。
這樣,便有宮裏的各種消息傳了出來,說當今聖人如何的夙興夜寐,如何的勤勉持政,又說起為何義倉拿不出糧來,也是為了供應軍隊守好邊疆,免受突厥來犯的屠刀。
後來,又傳出陛下派左右親侍,親到民間拿回百姓所知的豆屑雜糠,遍示群臣。朝上君臣同泣,當下陛下便立誓,再次削減日常所用,從此不在飲酒吃肉。
大興宮內,獨孤皇後帶頭捐出自己的珍寶衣飾,用以賑災。其他各府見狀,也紛紛出來捐資,尤其是樂平公主,據說將府內所有的存糧一並捐出,且向朝廷獻出了一半食邑,以示與萬民共患難之心。
一番操作下來,京中民怨稍解。七月底,楊堅下告民書,發至關中各縣,勸關中百姓前往洛州度荒。為示與民共苦之心,禦駕親往洛州,同關中數萬百姓一同南下。
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八月初九,楊堅命高熲等人協助太子安守京都,自己則攜納言蘇威及一眾近臣率領關中百姓南下渡荒。
禦駕儀仗偶有摻雜在百姓之中,楊堅也命警衛士兵不得驅趕,遇到些扶老攜幼的,身持重擔的,也總會牽馬讓路,勸慰扶助。
直至十月間,楊堅親至洛州,見到了等在此地的晉王。
果如晉王所言,這洛州之地平原沃土,物產豐茂。災民行至此處,楊堅便馬上命人開倉放糧。
正是在這十月天裏,大興城秋雨落下,至此,這大災之年總算過去了。
楊堅來到洛州,稍稍修整了幾日,便開始四處巡視。因為此次晉王獻策有功,楊堅見著他十分高興,便日日帶到身邊。
肖元元依舊待在江都城內,隻聽大興城和洛陽城那邊的消息一個一個傳來,便知道這次天災已經算是渡過去了。
當下肖元元手上的生意都都進入了規程之內,她當下不想擴展業務,隻管讓他們各自運行便可。
她隻要在一旁看著,哪裏不對,便出手糾正一下,日常裏竟悠閑了起來。
望父皇斟酌此事。
小兒廣遙拜父皇母後聖體安康!”
樂平公主看完,喜道:“阿摩的法子倒是別具一格,倒讓孩兒想起元元的講得一個故事。”
楊堅心情轉好,有了興致連忙問道:“什麽故事?”
樂平公主道:“愚公移山!”
楊堅奇道:“哦!這愚公移山的故事已流傳了千年,麗華你不知道,還要肖元元講與你聽?”
樂平公主搖了搖頭,回道:“陛下可記得肖元元講過《桃花源記》的故事,可與我們所知的故事相同?”
楊堅笑了,道:“那倒也是,不知肖元元的愚公移山,與我們所知的有何不同。”
樂平公主想了想,慢慢講道:“說是一個少年,聽說這世間有一種法術,叫做移山大法。
於是他便到各處尋訪名師,想學會這套法術。
有一天,他拜訪到一位大禪師,那禪師告訴他,‘你不用找了,我會移山大法。’
那少年喜不自勝,便跟著禪師住了一時間,可那禪師遲遲不肯教他。
終於,少年忍耐不住,問道:‘師傅,你什麽時候教我移山大法?’
禪師笑了笑,指著遠處的高山問,‘你可想把這山搬到眼前來?’
那少年自然是點頭,於是禪師便帶著少年駕車朝著遠山那邊而去。
少年不解,問其原由,禪師回道:‘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就是移山大法!’”
楊堅與獨孤皇後聽完,二人頓時失笑,獨孤皇後道:“那禪師不是哄人麽!”
楊堅點了點頭,道:“說得對,‘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糧食過不來,就讓人過去,當真是一樣的道理。”
笑著笑著,楊堅的臉色僵了僵,獨孤皇後覺察出楊堅神色不對,便又問道:“陛下還有何憂慮?”
楊堅沉吟了片刻,道:“隻是——如今京中謠言四起,若想遣百姓出關,怕是不易!”
如今朝廷在百姓心中的聲望極差,若是下旨令百姓遷出關去,不知又會傳出什陰謀論斷來!
樂平公主稍稍思索了一下,道:“父親,若想破除謠言,唯有靠真心與誠心。父親為了天下夙興夜寐,然而此事唯有我與母親知曉,旁人卻還以為父親你在宮中安享富貴。
既然如此,不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楊堅一愣,問道:“什麽意思?”
樂平公主道:“別人既然能以傳播謠言害人,我們也可以傳播言論呀,不過,我們傳播的都是真心誠意,有些朝廷政令,沒有什麽好瞞的,正大光明的講出來,省得別人妄自猜度,反被壞了事去。”
楊堅點了點頭,捏著晉王的書信,道:“麗華說的有理,來人,命尚書省高熲,納言蘇威,京兆尹虞慶則到中華殿議事!”
身旁近侍領命,道了一‘是’,便急忙去了。
樂平公主問道:“父親準備如何做?”
楊堅道:“就聽麗華你的,正大光明,頒布朝廷政令,破除謠言。”
樂平公主猶豫了一下,道:“女兒有些小心思,父親要不要聽聽。”
楊堅一愣,道:“麗華但說無妨。”
樂平公主想了想,道:“直接通過官方發布政令,缺了些意思……”
楊堅明白了樂平公主的意思,道:“確實,朝廷政令哪有謠言有意思,既然如此,那我們也散布謠言去,不,我們散播的是真相。”
樂平公主心口一鬆,道:“陛下聖明!”
甘露殿乃是後宮,既然楊堅要召大臣議事,自然要往中華殿中去。
楊堅輕輕拍了拍獨孤皇後的手,便起身前往中華殿了。
不到三天,這京中的輿論風向便開始轉向了。
起因是許久未曾開門的蕭氏麻將館,忽然開業了,雖然裏麵一應吃食都減了去,但飲水管夠,且因時勢所逼,暫不人收取座位費了。
於是為解苦悶的人,便去麻將館打兩圈麻將,稍作排解。
這樣,便有宮裏的各種消息傳了出來,說當今聖人如何的夙興夜寐,如何的勤勉持政,又說起為何義倉拿不出糧來,也是為了供應軍隊守好邊疆,免受突厥來犯的屠刀。
後來,又傳出陛下派左右親侍,親到民間拿回百姓所知的豆屑雜糠,遍示群臣。朝上君臣同泣,當下陛下便立誓,再次削減日常所用,從此不在飲酒吃肉。
大興宮內,獨孤皇後帶頭捐出自己的珍寶衣飾,用以賑災。其他各府見狀,也紛紛出來捐資,尤其是樂平公主,據說將府內所有的存糧一並捐出,且向朝廷獻出了一半食邑,以示與萬民共患難之心。
一番操作下來,京中民怨稍解。七月底,楊堅下告民書,發至關中各縣,勸關中百姓前往洛州度荒。為示與民共苦之心,禦駕親往洛州,同關中數萬百姓一同南下。
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八月初九,楊堅命高熲等人協助太子安守京都,自己則攜納言蘇威及一眾近臣率領關中百姓南下渡荒。
禦駕儀仗偶有摻雜在百姓之中,楊堅也命警衛士兵不得驅趕,遇到些扶老攜幼的,身持重擔的,也總會牽馬讓路,勸慰扶助。
直至十月間,楊堅親至洛州,見到了等在此地的晉王。
果如晉王所言,這洛州之地平原沃土,物產豐茂。災民行至此處,楊堅便馬上命人開倉放糧。
正是在這十月天裏,大興城秋雨落下,至此,這大災之年總算過去了。
楊堅來到洛州,稍稍修整了幾日,便開始四處巡視。因為此次晉王獻策有功,楊堅見著他十分高興,便日日帶到身邊。
肖元元依舊待在江都城內,隻聽大興城和洛陽城那邊的消息一個一個傳來,便知道這次天災已經算是渡過去了。
當下肖元元手上的生意都都進入了規程之內,她當下不想擴展業務,隻管讓他們各自運行便可。
她隻要在一旁看著,哪裏不對,便出手糾正一下,日常裏竟悠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