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公主一噎,她這話蠻橫有餘,又缺乏道統,怪不得獨孤皇後忍不住斥罵了一句。
楊堅沉著臉,道:“等晉王回來,朕定要好好問問,這點小事都辦不好,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治理江都的!”
獨孤皇後沉吟了片刻,開口道:“信上說那肖娘子入秋以來,病了好幾次,怕是經不得山遙路遠。
陛下召那肖娘子回京來,也得看看時氣,如今天寒地凍,肖元元又是個南方人,怎受得了帶病出行啊!”
楊堅看向獨孤皇後,本想反駁兩句,又見獨孤皇後衝著楊堅搖了搖頭,便咽下一口氣來,道:“等晉王回來,先問問再說吧。”
晉王一行,自入了關中,路上風雪不斷,實在難行,直至快進了臘月,才堪堪到京。
進京當日,楊堅便得了消息,晉王一邊讓晉王妃回府安置行裝,自己徑直入宮去向楊堅複命去了。
晉王進入甘露殿,先是將奏表奉上,晉王的奏表裏無非是他如何安排剿匪,又如何安定一方,這些事情早在之前的奏報裏都已經講過了。
楊堅對此沒什麽興趣,隻打開晃了一晃,便放到了一旁的案上。
晉王也知道楊堅真正想問什麽,便沒有吭聲,等楊堅開口。
楊堅頓了頓,道:“那肖娘子……你怎還沒帶回來?”
晉王抬頭回道:“肖元元染病難行,實在不好帶回來!”
這事兒晉王一早就在信中說過了,楊堅還有此一問,當然是因為他根本不信。
楊堅開口道:“無論什麽病,養了這一年總該養好了,就算略有微恙,路上多加照看,也不是不能成行!
朕要聽實話!”
晉王頓了一下,直言道:“肖元元知道陛下召她回來做什麽,她對朝廷心灰意冷,不願回來為朝廷所用!”
晉王說得如此直白,楊堅目色一冷,喝道:“放肆!”
晉王接著道:“她說她死都不肯回來!”
楊堅麵色一青,氣道:“這小娘子怎如此膽大——”
晉王又道:“她毒藥都備好了!”
楊堅一噎,頓了一下,無奈道:“她怎氣性這般大?朕又沒有招惹她!”
這話說得虧心,晉王都沒好意思說話。
楊堅頓了頓,訕訕道:“罷了罷了,先過了年再說吧,如今天冷,是不好讓她來回奔波,等來年天氣暖和了,估計她的病就養好了。”
晉王沉默了一會兒,問道:“兒臣在外十分惦念母親和阿姊,不知母親鳳體安好?”
楊堅吐出一口氣來,道:“你母親嘛,老樣子,你晚些去看看她。
至於麗華——前些日子忽然病了,幸而是住在宮中,一直在眼前照看著,你母親也能放心些許。”
晉王皺了皺眉,問道:“病得重麽?”
楊堅歎了一口氣,道:“一開始還挺重的,心口絞疼,還吐了不少血。近來好些了,雖下不了床,但病情卻安穩了下來。
你有空也去看看她吧,她雖在病中不想見人,但你與她關係最好,去看看也無妨。”
晉王眸色閃了閃,道:“吐血?此乃消耗之症,阿姊怎會突然嘔血了呢?”
楊堅擺了擺手,道:“你自己去看吧,你母親為了這事,頭痛了好幾天。”
晉王應了一聲:“是。”見楊堅精神不濟,晉王便早早告退,退了出去。
本想徑直往千秋殿,但晉王走到半路,突然拐了一個彎,往弘聖宮而去。
可晉王在弘聖宮外等近一刻鍾,最後由白鷺子出麵,聲稱樂平公主仍在病中,不好見人,趕他走了。
晉王不好強闖,便隻好先往千秋殿去了。
宇文娥英正在床前為樂平公主侍奉著湯藥,見白鷺子從屋外走來,便問了一聲:“晉王舅舅走了麽?”
白鷺子輕輕應了一聲:“是。”
樂平公主擦了擦嘴角的藥漬,對著宇文娥英道:“入了臘月,這天就冷得很,你也注意保暖,別貪涼凍著了!”
宇文娥英淡淡‘嗯’了一聲,頓了頓,才慢慢開口道:“母親——女兒想回李府去。”
“什麽?”樂平公主有些不解,問道:“是在宮中待著拘束麽?怎麽突然想回李府了?”
宇文娥英垂頭道:“近來——李敏一直來尋我,我見他如此,也有幾分情義……我跟著母親住了近一年了,那李府無人管束,我也不好一直待在母親這裏。”
樂平公主摸了摸宇文娥英的臉,道:“這幾年我疏忽了你,我的東西遲早都會留給你,你安心在這裏住著,不必過意不去。”
宇文娥英搖了搖頭,道:“我不要母親的東西……我要母親好好的!”
樂平公主笑了笑,輕輕撫著宇文娥英的手,安慰道:“我也想讓你好好的……娥英,是人總有那麽一天,就算母親不在了,你也要好好過好每一天。
我希望你不要計較世人眼光,也不要理會那些蜚短流長,什麽夫婿,什麽家族,都不如你隨心隨性,自由自在的好!”
宇文娥英淚光閃了閃,隨心隨性,自由自在,她知道樂平公主說得是肖元元,宇文娥英擠出一抹笑來,道:“女兒知道,女兒如今已經知道這些道理了!
李府如今是女兒說了算,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女兒如今也能好好生活了,女兒可以種菜、打牌、聽戲、逛街。
日後再生一個孩子,隻生一個,再好好教養他……女兒會好好的,一定會好好的。”
樂平公主點了點頭,道:“你如此想也很好。”
宇文娥英頓了頓,接著道:“等陪著母親在宮中過了年,過了初五,我就回李府去……這事我已經跟李敏說過了,還望母親應允。”
樂平公主咽下半口氣來,道:“我沒什麽不應允的,你即便回了李府,也可常來宮中走走。”
宇文娥英笑著點頭,應道:“女兒一定常來看望母親。”
樂平公主撫著宇文娥英的手腕,叮囑道:“這一年,我也費了不少心力,才將你的身子慢慢調養過來。你回李府之後,切莫再勞心費力,注意分寸。”
楊堅沉著臉,道:“等晉王回來,朕定要好好問問,這點小事都辦不好,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治理江都的!”
獨孤皇後沉吟了片刻,開口道:“信上說那肖娘子入秋以來,病了好幾次,怕是經不得山遙路遠。
陛下召那肖娘子回京來,也得看看時氣,如今天寒地凍,肖元元又是個南方人,怎受得了帶病出行啊!”
楊堅看向獨孤皇後,本想反駁兩句,又見獨孤皇後衝著楊堅搖了搖頭,便咽下一口氣來,道:“等晉王回來,先問問再說吧。”
晉王一行,自入了關中,路上風雪不斷,實在難行,直至快進了臘月,才堪堪到京。
進京當日,楊堅便得了消息,晉王一邊讓晉王妃回府安置行裝,自己徑直入宮去向楊堅複命去了。
晉王進入甘露殿,先是將奏表奉上,晉王的奏表裏無非是他如何安排剿匪,又如何安定一方,這些事情早在之前的奏報裏都已經講過了。
楊堅對此沒什麽興趣,隻打開晃了一晃,便放到了一旁的案上。
晉王也知道楊堅真正想問什麽,便沒有吭聲,等楊堅開口。
楊堅頓了頓,道:“那肖娘子……你怎還沒帶回來?”
晉王抬頭回道:“肖元元染病難行,實在不好帶回來!”
這事兒晉王一早就在信中說過了,楊堅還有此一問,當然是因為他根本不信。
楊堅開口道:“無論什麽病,養了這一年總該養好了,就算略有微恙,路上多加照看,也不是不能成行!
朕要聽實話!”
晉王頓了一下,直言道:“肖元元知道陛下召她回來做什麽,她對朝廷心灰意冷,不願回來為朝廷所用!”
晉王說得如此直白,楊堅目色一冷,喝道:“放肆!”
晉王接著道:“她說她死都不肯回來!”
楊堅麵色一青,氣道:“這小娘子怎如此膽大——”
晉王又道:“她毒藥都備好了!”
楊堅一噎,頓了一下,無奈道:“她怎氣性這般大?朕又沒有招惹她!”
這話說得虧心,晉王都沒好意思說話。
楊堅頓了頓,訕訕道:“罷了罷了,先過了年再說吧,如今天冷,是不好讓她來回奔波,等來年天氣暖和了,估計她的病就養好了。”
晉王沉默了一會兒,問道:“兒臣在外十分惦念母親和阿姊,不知母親鳳體安好?”
楊堅吐出一口氣來,道:“你母親嘛,老樣子,你晚些去看看她。
至於麗華——前些日子忽然病了,幸而是住在宮中,一直在眼前照看著,你母親也能放心些許。”
晉王皺了皺眉,問道:“病得重麽?”
楊堅歎了一口氣,道:“一開始還挺重的,心口絞疼,還吐了不少血。近來好些了,雖下不了床,但病情卻安穩了下來。
你有空也去看看她吧,她雖在病中不想見人,但你與她關係最好,去看看也無妨。”
晉王眸色閃了閃,道:“吐血?此乃消耗之症,阿姊怎會突然嘔血了呢?”
楊堅擺了擺手,道:“你自己去看吧,你母親為了這事,頭痛了好幾天。”
晉王應了一聲:“是。”見楊堅精神不濟,晉王便早早告退,退了出去。
本想徑直往千秋殿,但晉王走到半路,突然拐了一個彎,往弘聖宮而去。
可晉王在弘聖宮外等近一刻鍾,最後由白鷺子出麵,聲稱樂平公主仍在病中,不好見人,趕他走了。
晉王不好強闖,便隻好先往千秋殿去了。
宇文娥英正在床前為樂平公主侍奉著湯藥,見白鷺子從屋外走來,便問了一聲:“晉王舅舅走了麽?”
白鷺子輕輕應了一聲:“是。”
樂平公主擦了擦嘴角的藥漬,對著宇文娥英道:“入了臘月,這天就冷得很,你也注意保暖,別貪涼凍著了!”
宇文娥英淡淡‘嗯’了一聲,頓了頓,才慢慢開口道:“母親——女兒想回李府去。”
“什麽?”樂平公主有些不解,問道:“是在宮中待著拘束麽?怎麽突然想回李府了?”
宇文娥英垂頭道:“近來——李敏一直來尋我,我見他如此,也有幾分情義……我跟著母親住了近一年了,那李府無人管束,我也不好一直待在母親這裏。”
樂平公主摸了摸宇文娥英的臉,道:“這幾年我疏忽了你,我的東西遲早都會留給你,你安心在這裏住著,不必過意不去。”
宇文娥英搖了搖頭,道:“我不要母親的東西……我要母親好好的!”
樂平公主笑了笑,輕輕撫著宇文娥英的手,安慰道:“我也想讓你好好的……娥英,是人總有那麽一天,就算母親不在了,你也要好好過好每一天。
我希望你不要計較世人眼光,也不要理會那些蜚短流長,什麽夫婿,什麽家族,都不如你隨心隨性,自由自在的好!”
宇文娥英淚光閃了閃,隨心隨性,自由自在,她知道樂平公主說得是肖元元,宇文娥英擠出一抹笑來,道:“女兒知道,女兒如今已經知道這些道理了!
李府如今是女兒說了算,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女兒如今也能好好生活了,女兒可以種菜、打牌、聽戲、逛街。
日後再生一個孩子,隻生一個,再好好教養他……女兒會好好的,一定會好好的。”
樂平公主點了點頭,道:“你如此想也很好。”
宇文娥英頓了頓,接著道:“等陪著母親在宮中過了年,過了初五,我就回李府去……這事我已經跟李敏說過了,還望母親應允。”
樂平公主咽下半口氣來,道:“我沒什麽不應允的,你即便回了李府,也可常來宮中走走。”
宇文娥英笑著點頭,應道:“女兒一定常來看望母親。”
樂平公主撫著宇文娥英的手腕,叮囑道:“這一年,我也費了不少心力,才將你的身子慢慢調養過來。你回李府之後,切莫再勞心費力,注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