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一頓,立馬把剛剛的責問拋到了腦後:“什麽大禮?”
晉王朝著楊堅拱手一禮,道:“兒臣知道父皇一直對江南造船廠心慕已久,可惜那造船廠被火燒毀,父皇一直為此惋惜不已。”
楊堅眼睛一亮,趕忙問道:“你是說……”
晉王回道:“回京前兒臣才得知,那船廠雖毀,但是造船的圖紙卻沒有被燒毀。有這些圖紙在,何愁不能再建一個造船廠?”
楊堅大喜,朝著殿外看了看,問道:“圖呢?”
晉王回道:“留在江都了。”
“什麽?”楊堅臉色一變:“為何不帶回來?”
晉王笑著回道:“因為大興城沒有大海啊!”
楊堅一噎,晉王說得確實有點兒道理,但還是埋怨道:“那圖紙就該交於將作監,留在江都有什麽用?”
晉王斂起笑意,朝著楊堅深深行了一禮,如此鄭重的模樣,使得楊堅十分奇怪,於是問道:“晉王何意啊?”
晉王頓了頓,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兒臣在江都經營近十年,一路看著肖氏商行如何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最後盛極一時的。
肖氏商行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幾樁生意而已,它可以整合物料,開拓商路,刺激民生,使農者有所得,商者有所利。
肖元元創辦商行,看似為已為私,實則大善之舉。”
楊堅吐出一口氣來,道:“這些朕都知道。”
晉王接著道:“父皇想召肖元元回京,無非是想平息大興城物價,順便再看看她身上還有沒有可用之處。或者,看她能不能再重整肖氏商行。
可是,父皇——大興的狀況隻是冰山一角,商行覆滅的真正傷害在江南。
且不說種者所出之糧、織者所出之帛,皆無可售之處,江都城因少了外地客商,連街邊小吃攤都沒了生計。
沒了生計的人會做什麽?父皇看看如今江南所奏報上來的山匪名錄,便知答案。”
楊堅皺了皺眉,這件事已經煩了他一年多了,沒好氣道:“可事已至此,你如今再說這些,還有何用?”
晉王臉色白一白,徑直開口回道:“兒臣不把圖紙帶過來,是想在江都重辦造船廠——
不止如此,以往肖氏商行所做的每一樁生意,兒臣要都要一一複刻一遍。
可這一次,兒臣不隻想在江南做生意,而是想將這些生意做到大隋各地。
當初肖元元做不到的事情,兒臣都可以做,而且比她做得更好。”
楊堅和獨孤皇後愣住了,楊堅試探的問道:“你做生意?難不成你此生隻想做個富家翁麽?”
晉王搖了搖頭,道:“兒臣不想隻做富家翁,說來——若隻想做一個富家翁,若沒有興國安民之念,那肖氏商行也開不了這麽大。
兒臣幾乎是眼看著肖元元是如何一步步將商行壯大的,自然對她的作法比別人要了解更多。
若想建好一個商行,有三個必要條件:第一,穩定的民生;第二,暢通的商道;第三,安定的國防。三者缺一不可。
第一步,穩民生——隻要朝廷官員廉潔奉公,百姓守皇權國法,民生即可安定。
第二步,通商道——兒臣常年往返於大興城與江都城之間,知道這條路其實是分為兩段。
其一,是自大興城到洛州城,這一段地勢開闊,以陸路為主,可以在此間大開馳道,便於行進。
其二,是自洛州城至江都城,多水多灘,陸路難行,水路也不暢。是由可以開通運河,以通河道。
至此南北暢通,不止用於商道,也可用來運軍糧,大大縮短朝廷征糧的時間。
至於第三步,定國防——”
晉王停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氣,道:“隻要完成了以上兩條,第三步完全不用擔心,隻要我朝民富國強,根本不怕外敵入侵。
之前肖元元曾說過,軍隊走不到的地方,可以把商隊開過去。
我們可以直接與西域、突厥、吐穀渾直接開榷場,行貿易,一麵以強兵威懾,一麵以貨物相誘,引得萬邦來朝,不戰而屈人之兵。”
楊堅沉默了一會兒,道:“說得輕鬆,單單第一步你就走不動,比如嶺南之地,山高路遠,鞭長莫及,桂州之亂至今未息。
我們身處關中,尚可政通令達,可如山東之地,世家林立,各自為政,你要如何安民生,定天下?”
這些已是朝廷痼疾,晉王早就有了方案,徑直回道:“權者,可分之而不可滅之!
朝廷之所以能製令關中,是因為京都就在關中,朝堂也在關中。
有兵、有糧,關中之地自然盡在掌握。
平陳之前,大興城屬國中腹地,朝堂勢力綿延周邊,並無不妥。
可平陳之後,從整個大隋版圖來講,大興城過於靠北了,而使得東南大地,無法受朝廷轄製。
大興城作為國都而言,已不相宜了。”
楊堅皺眉道:“你的意思是遷都?”
楊堅問完,繼而笑了一下,回道:“舍本逐末,且不說大興城乃龍興之地,一旦將朝廷撤走,西北兵力大減,如何擋得住北方來敵?”
“不是遷都,而是分京製!”晉王一邊解釋,一邊用手比劃了一個大致的圖形,道:“周武王滅商之後,為鎮撫商朝故地遺民,於洛水之畔營建東都洛邑。
自此之後,西周、東漢、曹魏、北齊,都在首都之外,另設陪都。”
也就是兩京製,一個朝廷,兩個國都,各調一個政府班子,可以南北兼顧。
楊堅頓時明白了過來,問道:“你以為若設陪都,當以何地為佳?”
晉王開口回道:“兩京製是不夠的,起碼需要三京製。
大興城居於首位,鎮守西北守國門,屬西京。
洛州城製衡山東、河北,安定中原社稷,屬東都。
江都城經營南方,魚米豐饒,富民生,屬南京。
三京聯製,南北齊頭,東西並舉,匯聚中原。
而且……三京聯製,需要大量的文人入仕,正好可以扶持天下士子入朝,分化關中世族!”
晉王朝著楊堅拱手一禮,道:“兒臣知道父皇一直對江南造船廠心慕已久,可惜那造船廠被火燒毀,父皇一直為此惋惜不已。”
楊堅眼睛一亮,趕忙問道:“你是說……”
晉王回道:“回京前兒臣才得知,那船廠雖毀,但是造船的圖紙卻沒有被燒毀。有這些圖紙在,何愁不能再建一個造船廠?”
楊堅大喜,朝著殿外看了看,問道:“圖呢?”
晉王回道:“留在江都了。”
“什麽?”楊堅臉色一變:“為何不帶回來?”
晉王笑著回道:“因為大興城沒有大海啊!”
楊堅一噎,晉王說得確實有點兒道理,但還是埋怨道:“那圖紙就該交於將作監,留在江都有什麽用?”
晉王斂起笑意,朝著楊堅深深行了一禮,如此鄭重的模樣,使得楊堅十分奇怪,於是問道:“晉王何意啊?”
晉王頓了頓,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兒臣在江都經營近十年,一路看著肖氏商行如何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最後盛極一時的。
肖氏商行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幾樁生意而已,它可以整合物料,開拓商路,刺激民生,使農者有所得,商者有所利。
肖元元創辦商行,看似為已為私,實則大善之舉。”
楊堅吐出一口氣來,道:“這些朕都知道。”
晉王接著道:“父皇想召肖元元回京,無非是想平息大興城物價,順便再看看她身上還有沒有可用之處。或者,看她能不能再重整肖氏商行。
可是,父皇——大興的狀況隻是冰山一角,商行覆滅的真正傷害在江南。
且不說種者所出之糧、織者所出之帛,皆無可售之處,江都城因少了外地客商,連街邊小吃攤都沒了生計。
沒了生計的人會做什麽?父皇看看如今江南所奏報上來的山匪名錄,便知答案。”
楊堅皺了皺眉,這件事已經煩了他一年多了,沒好氣道:“可事已至此,你如今再說這些,還有何用?”
晉王臉色白一白,徑直開口回道:“兒臣不把圖紙帶過來,是想在江都重辦造船廠——
不止如此,以往肖氏商行所做的每一樁生意,兒臣要都要一一複刻一遍。
可這一次,兒臣不隻想在江南做生意,而是想將這些生意做到大隋各地。
當初肖元元做不到的事情,兒臣都可以做,而且比她做得更好。”
楊堅和獨孤皇後愣住了,楊堅試探的問道:“你做生意?難不成你此生隻想做個富家翁麽?”
晉王搖了搖頭,道:“兒臣不想隻做富家翁,說來——若隻想做一個富家翁,若沒有興國安民之念,那肖氏商行也開不了這麽大。
兒臣幾乎是眼看著肖元元是如何一步步將商行壯大的,自然對她的作法比別人要了解更多。
若想建好一個商行,有三個必要條件:第一,穩定的民生;第二,暢通的商道;第三,安定的國防。三者缺一不可。
第一步,穩民生——隻要朝廷官員廉潔奉公,百姓守皇權國法,民生即可安定。
第二步,通商道——兒臣常年往返於大興城與江都城之間,知道這條路其實是分為兩段。
其一,是自大興城到洛州城,這一段地勢開闊,以陸路為主,可以在此間大開馳道,便於行進。
其二,是自洛州城至江都城,多水多灘,陸路難行,水路也不暢。是由可以開通運河,以通河道。
至此南北暢通,不止用於商道,也可用來運軍糧,大大縮短朝廷征糧的時間。
至於第三步,定國防——”
晉王停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氣,道:“隻要完成了以上兩條,第三步完全不用擔心,隻要我朝民富國強,根本不怕外敵入侵。
之前肖元元曾說過,軍隊走不到的地方,可以把商隊開過去。
我們可以直接與西域、突厥、吐穀渾直接開榷場,行貿易,一麵以強兵威懾,一麵以貨物相誘,引得萬邦來朝,不戰而屈人之兵。”
楊堅沉默了一會兒,道:“說得輕鬆,單單第一步你就走不動,比如嶺南之地,山高路遠,鞭長莫及,桂州之亂至今未息。
我們身處關中,尚可政通令達,可如山東之地,世家林立,各自為政,你要如何安民生,定天下?”
這些已是朝廷痼疾,晉王早就有了方案,徑直回道:“權者,可分之而不可滅之!
朝廷之所以能製令關中,是因為京都就在關中,朝堂也在關中。
有兵、有糧,關中之地自然盡在掌握。
平陳之前,大興城屬國中腹地,朝堂勢力綿延周邊,並無不妥。
可平陳之後,從整個大隋版圖來講,大興城過於靠北了,而使得東南大地,無法受朝廷轄製。
大興城作為國都而言,已不相宜了。”
楊堅皺眉道:“你的意思是遷都?”
楊堅問完,繼而笑了一下,回道:“舍本逐末,且不說大興城乃龍興之地,一旦將朝廷撤走,西北兵力大減,如何擋得住北方來敵?”
“不是遷都,而是分京製!”晉王一邊解釋,一邊用手比劃了一個大致的圖形,道:“周武王滅商之後,為鎮撫商朝故地遺民,於洛水之畔營建東都洛邑。
自此之後,西周、東漢、曹魏、北齊,都在首都之外,另設陪都。”
也就是兩京製,一個朝廷,兩個國都,各調一個政府班子,可以南北兼顧。
楊堅頓時明白了過來,問道:“你以為若設陪都,當以何地為佳?”
晉王開口回道:“兩京製是不夠的,起碼需要三京製。
大興城居於首位,鎮守西北守國門,屬西京。
洛州城製衡山東、河北,安定中原社稷,屬東都。
江都城經營南方,魚米豐饒,富民生,屬南京。
三京聯製,南北齊頭,東西並舉,匯聚中原。
而且……三京聯製,需要大量的文人入仕,正好可以扶持天下士子入朝,分化關中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