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也知道這眼鏡架的事是樂平公主搞出來的,但越是這種明明白白的事,他越是不能挑明了說出來,所以楊堅這通怒火,他準備就此扛下了。
楊堅看著太子,氣道:“怎麽不說話了?朕哪裏冤枉了你?你親近皇後,你那太子妃日日都去皇後處諂媚孝敬,若說這主意不是你出的,還會有誰?”
太子苦笑了一下,道:“兒臣……兒臣當真冤枉!父皇冤枉了兒臣不要緊,莫要氣壞了身子。”
太子直喊冤枉,卻也不辯白,楊堅便知道太子準備認下這個罪名了。
楊堅稍稍消了消氣,緩和了語氣道:“罷了,你母後既然想把那眼鏡要回去,給她便是了——”
正在氣氛緩和之間,一宮侍進殿來報:“稟陛下——禮部尚書牛弘求見!”
楊堅輕輕‘哦’了一聲,道:“朕都忘了,他要來跟朕商議選士之策——快宣進來吧!”
那宮侍應了一聲:“是。”便退了出去。
不久,牛弘走進殿來,朝著楊堅和太子行了一禮:“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也朝著牛弘頷首示禮:“奇章公有禮。”
楊堅著人給牛弘賜了座,看著牛弘問道:“牛卿此來,可是為國子學學子而來?”
牛弘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太子道:“太子要裁撤國子學學子,廢太學、四門學及州縣學府,臣私以為此舉影響朝堂選士用人,望陛下三思。”
楊堅早就料到這件事會引起朝堂不滿,因為國子學裏的學子都是朝中官員,世家大族的孩子,這些人是日後朝廷所用的預備人才。
進入國子學的學子,不但不用繳納學費,朝廷每年都會發放補貼,這國子學對在朝官員來說,是他們後代進入朝堂的跳板。
可楊堅卻不這麽想,這些人不但花朝廷錢不說,他們還都是舊貴族一派。
以越國公楊素為首,如今朝堂還是世族當家。就算了換了太子,罷了高熲,對世家的傷害也是微乎其微。
就算日後楊廣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把朝廷裏這些人都換下去,可新人也是從國子學裏選,換湯不換藥,世族當政的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楊堅創造科舉製,一直效果不顯,其原因也是因為有國子學壓製寒門士子,使得寒門士子即便考上科舉,也無法在朝廷出頭。
所以,楊堅借著太子新立的名頭,讓太子去處理國子學的這幫人,企圖用這一招斷了世族代代為官的途徑。
楊堅一聲不吭,看了看太子。
這件事上太子仍舊是個背鍋的角色,楊堅不能直麵與世家的衝衝突,否則萬一鬧翻了,沒有轉圜的餘地。
這件事由太子來做正正合適,就算世家嚴重反彈,大不了說句小孩子不懂事,罵兩句就能遮掩過去。
太子對著牛弘開口道:“奇章公可知,如今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共有多少學子?
朝廷每年補帖多少?學監修繕所需多少?
朝廷每年花費巨大,所得收益又是多少?”
牛弘愣了愣,這種經濟賬他確實有些算不明白,於是一時間並沒有應聲。
太子直接給出了答案:“如今太學生員共計九百七十五人,他們的日常所用皆由朝廷補給。
不算房屋修繕,書籍所費,單就衣食住行,每個生員每年需要朝廷支出十一石米,六匹帛,車馬費五千錢。
若是在這個數字上,再乘以九百七十五,可以想象那是多麽大的一筆數字。”
牛弘皺了皺眉,道:“太學之製自古便有,太學繼聖人之言,辨明理是非,弘法揚德,更是朝廷選任賢才之處,豈能就此廢除?”
太子歎了一口氣,直好接著道:“可如今的太學不循古製已久。
近些年來,太學之內爭端頻發,太學生員的家中各自為政,連帶著在太學之中也是黨派林立。
就因為朝廷要從太學之中選拔人才,所以,許多人為了進入太學,不惜重金賄賂,而使真正有才學的人被排除在外。
如今太學之內,學術之爭,黨派之爭,立場之爭,甚囂塵上,都在爭權奪利,竟無一人心懷家國之念。
這樣的太學留著又有何用?”
牛弘微微皺著眉,開口道:“太子殿下如此義正辭嚴,難道就沒有私心麽?”
太子一噎,反問道:“奇章公此言何意?”
牛弘開口道:“聽聞太學之中,不少人一直對朝堂易儲之事多有微辭。
治理天下當廣開言路,太子殿下乃國之儲君,更應大度,豈能因一些太學生員言不順耳,從而想直接廢除太學吧?”
太子麵色一沉,厲聲問道:“奇章公認為本宮想要廢除太學,是為了報私仇?”
楊堅聞言也睜開眼來看向牛弘,牛弘正色道:“臣也不想如此揣測太子殿下,可太學之製綿延千年,多少名人學士皆是出自於太學,萬不可就此輕易廢除啊!”
太子頓了一下,回道:“朝中貪弊之風,自太學而始,倘若能遏止此等風氣,本宮甘願擔此罵名!”
“行了——”楊堅忍不住開口道:“朕累了,此事稍晚在議,你們都退下吧!”
太子連忙道:“父皇身子不舒服,可要尋太醫過給陛下看看?”
楊堅揉了揉額頭,道了一聲:“不必。”便揮了揮手不再理會他們。
太子和牛弘見狀,便朝著楊堅行了一禮,退出了殿去。
二人走到殿外,各自行了一禮,太子剛想分頭走開,牛弘此時卻叫住了太子:“太子殿下——可否陪老臣走幾步?”
太子本想到千秋殿去向獨孤皇後問安,與牛弘並不順路,但見牛弘有此一求,便知他有話要說,於是順從地道了一聲:“請——”
二人並肩而走,行至人煙稀少處,兩人的腳步都慢了下來,此時牛弘才開口說道:“其實老臣知道,廢除太學是陛下的意思,太子殿下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
太子拿不住牛弘的意思,隻道:“父皇英明,廢除太學自有深意。”
這便是承認了牛弘的判斷,可牛弘搖了搖頭,道:“非也,我朝自立朝二十餘年,一直在對抗外患,陛下重武輕文,也是有由此而起。
廢除太學之事……太欠缺考慮了!”
太子看向牛弘,這個牛弘學識淵博,非常善於君前奏對,明明處事圓滑,卻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連楊堅多心的人也稱他是個實在人。
可今天牛弘居然當著太子的麵,直接點出楊堅的短處,太子不由得感到奇怪。
見太子久久沒有說話,牛弘看向太子,問道:“是老臣言語失措,嚇到太子了?”
太子笑了一下,道:“奇章公行事奏對向來滴水不漏。
可你明知此事是父皇一力主導,為何你剛剛在殿中奏事,故意惹惱父皇呢?”
牛弘失笑了一下,道:“非也,那些話不是說與陛下聽的,而是說與殿下聽的——”
太子不由得頓住了腳步,牛弘站在太子麵前,身高雖比太矮了一頭,但目色幽深,直麵太子,牛弘開口道:“陛下重武輕文,是為抵抗外患,此舉可保境內太平,並沒有做錯。
然而殿下日後主理朝堂,所麵對的問題跟陛下是不一樣的。
陛下已經替殿下清除了最大的外患——突厥,而殿下當政後的當務之急,不在境外禦敵,而在於國內安民生。
殿下久居江都,安民之策舉朝皆知,可若想安天下之民,隻靠殿下一人之力怕是不行,需要大量有才學之士輔助方能為之。
太學雖亂,但也才學匯集之地,殿下莫要為了得到陛下的聖心,而斷了後路啊!”
楊堅看著太子,氣道:“怎麽不說話了?朕哪裏冤枉了你?你親近皇後,你那太子妃日日都去皇後處諂媚孝敬,若說這主意不是你出的,還會有誰?”
太子苦笑了一下,道:“兒臣……兒臣當真冤枉!父皇冤枉了兒臣不要緊,莫要氣壞了身子。”
太子直喊冤枉,卻也不辯白,楊堅便知道太子準備認下這個罪名了。
楊堅稍稍消了消氣,緩和了語氣道:“罷了,你母後既然想把那眼鏡要回去,給她便是了——”
正在氣氛緩和之間,一宮侍進殿來報:“稟陛下——禮部尚書牛弘求見!”
楊堅輕輕‘哦’了一聲,道:“朕都忘了,他要來跟朕商議選士之策——快宣進來吧!”
那宮侍應了一聲:“是。”便退了出去。
不久,牛弘走進殿來,朝著楊堅和太子行了一禮:“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也朝著牛弘頷首示禮:“奇章公有禮。”
楊堅著人給牛弘賜了座,看著牛弘問道:“牛卿此來,可是為國子學學子而來?”
牛弘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太子道:“太子要裁撤國子學學子,廢太學、四門學及州縣學府,臣私以為此舉影響朝堂選士用人,望陛下三思。”
楊堅早就料到這件事會引起朝堂不滿,因為國子學裏的學子都是朝中官員,世家大族的孩子,這些人是日後朝廷所用的預備人才。
進入國子學的學子,不但不用繳納學費,朝廷每年都會發放補貼,這國子學對在朝官員來說,是他們後代進入朝堂的跳板。
可楊堅卻不這麽想,這些人不但花朝廷錢不說,他們還都是舊貴族一派。
以越國公楊素為首,如今朝堂還是世族當家。就算了換了太子,罷了高熲,對世家的傷害也是微乎其微。
就算日後楊廣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把朝廷裏這些人都換下去,可新人也是從國子學裏選,換湯不換藥,世族當政的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楊堅創造科舉製,一直效果不顯,其原因也是因為有國子學壓製寒門士子,使得寒門士子即便考上科舉,也無法在朝廷出頭。
所以,楊堅借著太子新立的名頭,讓太子去處理國子學的這幫人,企圖用這一招斷了世族代代為官的途徑。
楊堅一聲不吭,看了看太子。
這件事上太子仍舊是個背鍋的角色,楊堅不能直麵與世家的衝衝突,否則萬一鬧翻了,沒有轉圜的餘地。
這件事由太子來做正正合適,就算世家嚴重反彈,大不了說句小孩子不懂事,罵兩句就能遮掩過去。
太子對著牛弘開口道:“奇章公可知,如今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共有多少學子?
朝廷每年補帖多少?學監修繕所需多少?
朝廷每年花費巨大,所得收益又是多少?”
牛弘愣了愣,這種經濟賬他確實有些算不明白,於是一時間並沒有應聲。
太子直接給出了答案:“如今太學生員共計九百七十五人,他們的日常所用皆由朝廷補給。
不算房屋修繕,書籍所費,單就衣食住行,每個生員每年需要朝廷支出十一石米,六匹帛,車馬費五千錢。
若是在這個數字上,再乘以九百七十五,可以想象那是多麽大的一筆數字。”
牛弘皺了皺眉,道:“太學之製自古便有,太學繼聖人之言,辨明理是非,弘法揚德,更是朝廷選任賢才之處,豈能就此廢除?”
太子歎了一口氣,直好接著道:“可如今的太學不循古製已久。
近些年來,太學之內爭端頻發,太學生員的家中各自為政,連帶著在太學之中也是黨派林立。
就因為朝廷要從太學之中選拔人才,所以,許多人為了進入太學,不惜重金賄賂,而使真正有才學的人被排除在外。
如今太學之內,學術之爭,黨派之爭,立場之爭,甚囂塵上,都在爭權奪利,竟無一人心懷家國之念。
這樣的太學留著又有何用?”
牛弘微微皺著眉,開口道:“太子殿下如此義正辭嚴,難道就沒有私心麽?”
太子一噎,反問道:“奇章公此言何意?”
牛弘開口道:“聽聞太學之中,不少人一直對朝堂易儲之事多有微辭。
治理天下當廣開言路,太子殿下乃國之儲君,更應大度,豈能因一些太學生員言不順耳,從而想直接廢除太學吧?”
太子麵色一沉,厲聲問道:“奇章公認為本宮想要廢除太學,是為了報私仇?”
楊堅聞言也睜開眼來看向牛弘,牛弘正色道:“臣也不想如此揣測太子殿下,可太學之製綿延千年,多少名人學士皆是出自於太學,萬不可就此輕易廢除啊!”
太子頓了一下,回道:“朝中貪弊之風,自太學而始,倘若能遏止此等風氣,本宮甘願擔此罵名!”
“行了——”楊堅忍不住開口道:“朕累了,此事稍晚在議,你們都退下吧!”
太子連忙道:“父皇身子不舒服,可要尋太醫過給陛下看看?”
楊堅揉了揉額頭,道了一聲:“不必。”便揮了揮手不再理會他們。
太子和牛弘見狀,便朝著楊堅行了一禮,退出了殿去。
二人走到殿外,各自行了一禮,太子剛想分頭走開,牛弘此時卻叫住了太子:“太子殿下——可否陪老臣走幾步?”
太子本想到千秋殿去向獨孤皇後問安,與牛弘並不順路,但見牛弘有此一求,便知他有話要說,於是順從地道了一聲:“請——”
二人並肩而走,行至人煙稀少處,兩人的腳步都慢了下來,此時牛弘才開口說道:“其實老臣知道,廢除太學是陛下的意思,太子殿下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
太子拿不住牛弘的意思,隻道:“父皇英明,廢除太學自有深意。”
這便是承認了牛弘的判斷,可牛弘搖了搖頭,道:“非也,我朝自立朝二十餘年,一直在對抗外患,陛下重武輕文,也是有由此而起。
廢除太學之事……太欠缺考慮了!”
太子看向牛弘,這個牛弘學識淵博,非常善於君前奏對,明明處事圓滑,卻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連楊堅多心的人也稱他是個實在人。
可今天牛弘居然當著太子的麵,直接點出楊堅的短處,太子不由得感到奇怪。
見太子久久沒有說話,牛弘看向太子,問道:“是老臣言語失措,嚇到太子了?”
太子笑了一下,道:“奇章公行事奏對向來滴水不漏。
可你明知此事是父皇一力主導,為何你剛剛在殿中奏事,故意惹惱父皇呢?”
牛弘失笑了一下,道:“非也,那些話不是說與陛下聽的,而是說與殿下聽的——”
太子不由得頓住了腳步,牛弘站在太子麵前,身高雖比太矮了一頭,但目色幽深,直麵太子,牛弘開口道:“陛下重武輕文,是為抵抗外患,此舉可保境內太平,並沒有做錯。
然而殿下日後主理朝堂,所麵對的問題跟陛下是不一樣的。
陛下已經替殿下清除了最大的外患——突厥,而殿下當政後的當務之急,不在境外禦敵,而在於國內安民生。
殿下久居江都,安民之策舉朝皆知,可若想安天下之民,隻靠殿下一人之力怕是不行,需要大量有才學之士輔助方能為之。
太學雖亂,但也才學匯集之地,殿下莫要為了得到陛下的聖心,而斷了後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