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的哭聲歇了歇,肖元元接著道:“如今要緊的是陛下與皇後娘娘都要先振作起來。
陛下如今正在傷痛之中,不宜處理政事。等陛下把心情整理好,做事才能順遂。”
也不知道楊廣有沒有把肖元元的話聽進去,楊廣抱著肖元元哭了數聲,又召人進來,派人去安排了楊昭的後事。
自楊昭死後,楊廣有意回避著蕭皇後,肖元元留在宮中,常在坤德殿與徽猷殿之間傳話周旋,可二人都在傷痛之中,尤其蕭皇後,一時間無法接受喪子之痛。
就在楊昭死後第四天,有一則消息從大興傳來,使楊廣從喪子之痛中擺脫出來——楊素死了,死於楊昭薨逝的第二天。
楊廣親召太常寺卿高熲商議關於太子楊昭的喪儀事宜,並提及了房陵王楊勇,想讓太常寺想辦法鎮住楊勇的鬼魂。
楊廣即位後,重新啟用高熲,隻是不再讓他擔任要職,高熲也算是心胸豁達,也沒有計較相位歸屬,既然楊廣召他入朝,他便也聽命入朝,做了太常寺卿,主管宗族祭祀、禮樂、郊廟、社稷等事務。
再提到楊勇這個名字,高熲心下一陣唏噓,說道:“逝者已矣,房陵王已過世兩年,期間並無妖異之象,老臣覺得房陵王與太子之死並無關聯。”
楊廣聽罷,十分不滿意,說道:“阿昭和楊素相繼離世,此事太過巧合。
他們二人平時也不和睦,在朝上並沒有共同的敵人,除了房陵王,還有誰與他們二人有仇?”
這楊廣分明是鑽進了牛角尖,高熲試圖勸道:“陛下,直接害死房陵王的人是楊約,若真是房陵王的鬼魂作祟,首當其衝的應是那楊約才對。
但那楊約在大興城分明還活得好好的,可見此事不是房陵王的鬼魂鬧事。”
楊廣不悅道:“阿昭正值壯年,難道是天命要他英年早逝麽?”
高熲頓了頓,說道:“陛下,房陵王已死兩年,實在不宜再去翻起往年舊事,萬一……舊事重提,翻出一些於陛下不利的言論來,隻怕不好收拾!”
楊廣氣道:“朕隻讓你鎮住那邪祟,誰讓你去翻那陳年舊賬?”
高熲不想翻那往年舊事,不隻是為了他與楊勇之間的情分。此番若是再給房陵王加一道罪名,隻怕會影響到他的女兒高良娣和他的外孫。
眼見楊廣發了怒,高熲正想著怎麽應對,一宮侍進來稟報:“回陛下,皇後娘娘派蕭娘子來給陛下送湯了!”
楊廣此時正心頭火起,本想直接將人罵回去,但一聽是肖元元,壓了壓火氣,道:“叫進來吧!”
那宮侍應了一聲:“是——”
不一會兒,肖元元帶著宮侍走了進來,看到高熲,肖元元還愣了一下,朝著高熲行了一禮:“高相公見禮。”
高熲一時間不知道肖元元眼下的身份,隻是略略頷首示意。
因著外人在場,肖元元也恭敬地朝楊廣行了一禮,道:“參見陛下!”
“平身吧!”楊廣回了一聲。
肖元元起身,走到一旁的案前,開始給楊廣盛湯,楊廣看著肖元元動作,問道:“你從皇後處來?”
肖元元回道:“是,今日我給皇後娘娘做了一道綠豆蓮子百合湯,皇後娘娘覺得不錯,特命我給陛下也送上一甕。”
肖元元先盛了一碗遞於楊廣,又道:“夏日炎炎,難免火氣旺盛,此湯清熱袪火,高相公也喝一碗吧。”
楊廣和高熲都愣了愣,肖元元頓了頓,解釋道:“方才聽到陛下和高相公話中都有火氣,反正這湯煮得不少,陛下也喝不完,不如高相公也嚐嚐我的手藝。”
楊廣平緩下心緒,明白肖元元是想勸他們兩個都歇歇火,於是道:“既如此,高愛卿也喝一碗吧!”
“臣遵旨。”高熲應聲,肖元元又盛了一碗奉於高熲,高熲接過回身坐下。楊廣與高熲二人各自著吃著甜湯,誰也沒有說話。
一份甜湯下肚,楊廣早已沒了方才的劍拔弩張,等著高熲慢慢吃完,才開口道:“朕要鎮壓邪祟,並非是一時意氣!
朕擔心的是它要害得不隻是阿昭,而是朕以後所立的所有太子!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朕不能拿著社稷國本去冒險。”
肖元元從高熲手裏接過空掉的湯碗,但聽高熲說道:“陛下求得不過是心安,可為了心安,而埋下隱患,得不償失啊!”
肖元元將碗放在食盒中,朝著楊廣行了一禮,便想離去。
楊廣突然叫住了肖元元,開口道:“元元——此事你方才應該也聽到了,你怎麽看?”
肖元元停住了腳步,沒想到楊廣會問到自己身上,看了看高熲,心下微微歎了一聲,糊弄道:“我覺得陛下和高相公說得都有道理。”
楊廣道:“你少和稀泥!朕要聽些實在的。”
肖元元瞪了楊廣一眼,楊廣又道:“此事並不能算做國事,不然也不會隻叫了高卿一人過來。
你這兩天跟在皇後身側,想必也該能領悟皇後的意思!
朕現在不好與皇後商議,且先聽聽你的意見!”
話說到這個份上,楊廣已經給肖元元找好借口,肖元元說得不是自己意思,而是蕭皇後的意思,這麽一來,就不算是肖元元插手朝堂了。
肖元元垂了垂眸,回道:“鬼神之說是否可信暫且不論,皇後娘娘仁厚,若此事真是房陵王之故……皇後娘娘想必也會想著冤家宜解不宜結。”
高熲問道:“冤家宜解,如何解?”
肖元元道:“心有執念方成孽,既然如此隻要解了已故之人的執念,冤魂便不會作惡了。
房陵王不是執念於失了太子之位麽?那就把太子之位還給他。”
楊廣眉心一緊,臉色不豫,問道:“如何還?”
肖元元道:“重新收殮房陵王的屍骸,以太子之禮入葬。
當然——不能葬於泰陵,免得擾了先皇和大行皇後的安寧,需要重新另選吉地。
此外,再好生善待房陵王的孩子們,如此一來,冤氣盡消,此孽便了了!”
陛下如今正在傷痛之中,不宜處理政事。等陛下把心情整理好,做事才能順遂。”
也不知道楊廣有沒有把肖元元的話聽進去,楊廣抱著肖元元哭了數聲,又召人進來,派人去安排了楊昭的後事。
自楊昭死後,楊廣有意回避著蕭皇後,肖元元留在宮中,常在坤德殿與徽猷殿之間傳話周旋,可二人都在傷痛之中,尤其蕭皇後,一時間無法接受喪子之痛。
就在楊昭死後第四天,有一則消息從大興傳來,使楊廣從喪子之痛中擺脫出來——楊素死了,死於楊昭薨逝的第二天。
楊廣親召太常寺卿高熲商議關於太子楊昭的喪儀事宜,並提及了房陵王楊勇,想讓太常寺想辦法鎮住楊勇的鬼魂。
楊廣即位後,重新啟用高熲,隻是不再讓他擔任要職,高熲也算是心胸豁達,也沒有計較相位歸屬,既然楊廣召他入朝,他便也聽命入朝,做了太常寺卿,主管宗族祭祀、禮樂、郊廟、社稷等事務。
再提到楊勇這個名字,高熲心下一陣唏噓,說道:“逝者已矣,房陵王已過世兩年,期間並無妖異之象,老臣覺得房陵王與太子之死並無關聯。”
楊廣聽罷,十分不滿意,說道:“阿昭和楊素相繼離世,此事太過巧合。
他們二人平時也不和睦,在朝上並沒有共同的敵人,除了房陵王,還有誰與他們二人有仇?”
這楊廣分明是鑽進了牛角尖,高熲試圖勸道:“陛下,直接害死房陵王的人是楊約,若真是房陵王的鬼魂作祟,首當其衝的應是那楊約才對。
但那楊約在大興城分明還活得好好的,可見此事不是房陵王的鬼魂鬧事。”
楊廣不悅道:“阿昭正值壯年,難道是天命要他英年早逝麽?”
高熲頓了頓,說道:“陛下,房陵王已死兩年,實在不宜再去翻起往年舊事,萬一……舊事重提,翻出一些於陛下不利的言論來,隻怕不好收拾!”
楊廣氣道:“朕隻讓你鎮住那邪祟,誰讓你去翻那陳年舊賬?”
高熲不想翻那往年舊事,不隻是為了他與楊勇之間的情分。此番若是再給房陵王加一道罪名,隻怕會影響到他的女兒高良娣和他的外孫。
眼見楊廣發了怒,高熲正想著怎麽應對,一宮侍進來稟報:“回陛下,皇後娘娘派蕭娘子來給陛下送湯了!”
楊廣此時正心頭火起,本想直接將人罵回去,但一聽是肖元元,壓了壓火氣,道:“叫進來吧!”
那宮侍應了一聲:“是——”
不一會兒,肖元元帶著宮侍走了進來,看到高熲,肖元元還愣了一下,朝著高熲行了一禮:“高相公見禮。”
高熲一時間不知道肖元元眼下的身份,隻是略略頷首示意。
因著外人在場,肖元元也恭敬地朝楊廣行了一禮,道:“參見陛下!”
“平身吧!”楊廣回了一聲。
肖元元起身,走到一旁的案前,開始給楊廣盛湯,楊廣看著肖元元動作,問道:“你從皇後處來?”
肖元元回道:“是,今日我給皇後娘娘做了一道綠豆蓮子百合湯,皇後娘娘覺得不錯,特命我給陛下也送上一甕。”
肖元元先盛了一碗遞於楊廣,又道:“夏日炎炎,難免火氣旺盛,此湯清熱袪火,高相公也喝一碗吧。”
楊廣和高熲都愣了愣,肖元元頓了頓,解釋道:“方才聽到陛下和高相公話中都有火氣,反正這湯煮得不少,陛下也喝不完,不如高相公也嚐嚐我的手藝。”
楊廣平緩下心緒,明白肖元元是想勸他們兩個都歇歇火,於是道:“既如此,高愛卿也喝一碗吧!”
“臣遵旨。”高熲應聲,肖元元又盛了一碗奉於高熲,高熲接過回身坐下。楊廣與高熲二人各自著吃著甜湯,誰也沒有說話。
一份甜湯下肚,楊廣早已沒了方才的劍拔弩張,等著高熲慢慢吃完,才開口道:“朕要鎮壓邪祟,並非是一時意氣!
朕擔心的是它要害得不隻是阿昭,而是朕以後所立的所有太子!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朕不能拿著社稷國本去冒險。”
肖元元從高熲手裏接過空掉的湯碗,但聽高熲說道:“陛下求得不過是心安,可為了心安,而埋下隱患,得不償失啊!”
肖元元將碗放在食盒中,朝著楊廣行了一禮,便想離去。
楊廣突然叫住了肖元元,開口道:“元元——此事你方才應該也聽到了,你怎麽看?”
肖元元停住了腳步,沒想到楊廣會問到自己身上,看了看高熲,心下微微歎了一聲,糊弄道:“我覺得陛下和高相公說得都有道理。”
楊廣道:“你少和稀泥!朕要聽些實在的。”
肖元元瞪了楊廣一眼,楊廣又道:“此事並不能算做國事,不然也不會隻叫了高卿一人過來。
你這兩天跟在皇後身側,想必也該能領悟皇後的意思!
朕現在不好與皇後商議,且先聽聽你的意見!”
話說到這個份上,楊廣已經給肖元元找好借口,肖元元說得不是自己意思,而是蕭皇後的意思,這麽一來,就不算是肖元元插手朝堂了。
肖元元垂了垂眸,回道:“鬼神之說是否可信暫且不論,皇後娘娘仁厚,若此事真是房陵王之故……皇後娘娘想必也會想著冤家宜解不宜結。”
高熲問道:“冤家宜解,如何解?”
肖元元道:“心有執念方成孽,既然如此隻要解了已故之人的執念,冤魂便不會作惡了。
房陵王不是執念於失了太子之位麽?那就把太子之位還給他。”
楊廣眉心一緊,臉色不豫,問道:“如何還?”
肖元元道:“重新收殮房陵王的屍骸,以太子之禮入葬。
當然——不能葬於泰陵,免得擾了先皇和大行皇後的安寧,需要重新另選吉地。
此外,再好生善待房陵王的孩子們,如此一來,冤氣盡消,此孽便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