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溝頭村的鄉村教師
文娛:穿越後,國家隊死死盯著我 作者:千又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山村叫溝頭村,是方圓五十裏範圍內最大的村落,但也隻常駐了幾百戶居民,如今多以婦孺老幼為主。
此地位於黃土高坡邊緣位置,溝溝壑壑綿延數百裏。溝頭村三裏一沙坡,五裏一戈壁,常年氣候幹旱少雨,植被覆蓋率低。缺水,風大,紫外線強,長期在外幹活的人臉上就會很幹,看著哪裏都是土。
許多原住居民大多已經搬離,隻留下人去窯空的景象。方圓幾十公裏範圍內,隻有溝頭村建了一所溝頭小學,有四十多名學生,年齡七歲到十多歲不等。
給京華衛視提供報名信息的人,就是附近幾個村子最受尊敬的孫桂林校長。
也是這所學校唯一的老師。
節目組簡單介紹了孫桂林的情況之後,洛淩驚歎與佩服並存。
孫桂林,黔貴省人,十三年前畢業於開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畢業前的一次支教活動,他來到了溝頭村。
然後,便再也沒有離開。
老洛頭看過無數偏遠鄉村教師的故事,但他親眼看到這樣一座偏遠而孤獨的破舊鄉村小學之中,堅守著一位孫桂林這樣的921高材生之時,他才能真切體會到鄉村留守教師的偉大。
三十多歲的孫桂林,除了那雙明亮的眼睛和雪白的牙齒,他已經完全轉變成了豫南的鄉村漢子。
當他和眾多嘉賓圍坐一圈時,黝黑又帶著紅暈的臉上又是拘謹又是興奮。
對著鏡頭,他開始講述他和溝頭村的故事。
“畢業之前,開南大學為應屆畢業生組織了一場支教活動,我和三名同學一起來到了這裏。實話實說,來到這裏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炎夏還有這麽窮的地方。或許……在炎夏的各個角落或許還有更平窮落的地方吧。
各位應該已經看過了吧?溝頭村小學隻有三間教室,現在還是那三間教室。我們來的那年,一共有60多名學生,每個教室同時安排兩個年級。當時有一位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其他兩位都是代課老師,其中一位代課老師還是50多歲的校長。半年時間沒到,有資格證的那位老師,選擇了不辭而別。又過了兩個月,校長去勸學的時候,落進了深溝……唉,等我們找到他的時候,已經~~走了。
其中一同前來的兩位同學,因為受不了惡劣的生存環境,選擇了離開。而剩下那位代課老師,因為父母逼著嫁人……我和剩下的那位男同學,堅持到了最後。等我們回學校拿了畢業證之後,那位男同學也選擇了都市生活。
我們導師已經給我推薦了工作單位,我想著回來看一眼溝頭村小學,隻要孩子們有老師教,我也就放心了。但等我回到這裏之後,才發現上麵安排的老師,遲遲沒有到位……應該說到了,但是又走了。不到半個月時間,來了三批次13位老師,一個都沒留下。
這裏,太苦了。”
大家聽到這裏不由點頭,雖然剛來,但已經有所體會了。
孫桂林苦笑一聲,繼續道:“水源不足、水質不佳,交通不便、物資奇缺,通訊不利、業餘生活匱乏……但這裏依然是許多人祖祖輩輩的家,依然有孩子在這裏出生,長大……”
正在這時,尹馨月忽然道:“既然這裏條件這麽差,全部搬去城鎮裏生活就行了啊?”
但凡有點文化的人都愣住了。
幾千戶老百姓集體搬遷,你以為是兩張嘴皮一碰,張口就有水這麽簡單?
孫桂林張大的嘴巴久久未能合上,半晌才抽了抽嘴角:“額,可能是他們不願意吧。”
黃梓滔無聲癡笑,本要懟尹馨月兩句,但想著這種場合也不合適,於是就歪頭對著身邊的洛淩洛淩低聲道:“這個掛球婆娘,額真想錘死她。”
洛淩一愣:“你這口音,串兒了?”
他的腦子忽然想起了《平凡世界》裏的錘死哥。
黃梓滔嘿嘿一笑,又說起了普通話:“隔得不遠,那邊有親戚……”
孫桂林沉浸在回憶中:“原本我也是要走的,但看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還有鄉親們淳樸憨厚的笑容,我……就舍不得了,便留了下來。這些年也來過很多支教老師,但來來去去也就還是隻有我一個人。
十多年來,溝頭村小學畢業了幾百個孩子,還有幾十個大學呢……當然,更多人就隻讀完了小學。但至少不是目不識丁,對吧?”
洛淩神情一動,問道:“您結婚成家了嗎?”
“結了。”孫桂林臉上浮現出平淡的幸福笑容,隻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妻子是我的學生,也有一個女兒。”
“嘶~~~”
“耶?~~~”
麵對戲謔的質疑聲,孫桂林更不好意思了,不過還是很坦然地解釋:“我第一次來這裏時21歲。她17歲,是這裏年齡最大的學生,讀五年級。各位能想象嗎?——17歲的五年級小學生!
我第二次留下來時,她小學畢業了。然後她並不是讀書的料,家裏的條件更無法讓她繼續求學,不過她也不想這麽早嫁人……最終帶著我寫的幾十條‘注意事項’離開了這個小山村……。
三年後,她回來了,帶著一筆她用勤勞和汗水攢下的錢。錢不多,但她竟然要我作為彩禮交給她的父母,我當然直接拒絕啦。再後來,村裏隔三差五就有人輪番上門勸我……”
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
孫桂林臉上的幸福並沒有消散:“她也成了溝頭村小學的代課老師,現在我們一邊種地一邊教孩子們讀書。寒暑假時,我就會和她一起去縣城打工,順便采買學習要用的東西。”
洛莉摸著背後的吉他,問道:“你們……工資高嗎?”
洛淩也沒想到,這都2015年了,居然還有代課老師?
亦或者,是因為孫桂林夫妻的特殊情況,上麵才特許的吧。畢竟,除了他們兩人,也沒有其他老師願意來這裏。
孫桂林淡淡笑道:“已經漲了兩次了,雖然還是不高,但在這裏生活,也餓不著肚子。額……這句話別播,行嗎?”
在場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紛紛看向了白月光。
白月光輕輕點了點頭。
但洛淩的眉頭皺得很緊。
孫桂林抬頭看了看綿延星空:“決定留在這裏,我就沒想過金錢的回報……”
溝頭村的故事告一段落。
洛淩看著孫桂林的背影,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裏的光照很強,卻映射不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鄉親們的出路,也無法照亮這裏陰暗潮濕如陰溝一般的生存環境。
以往曾出現在這裏的鄉村教師,以及如今孫桂林夫婦的堅守,如黑夜中的光亮,讓人們看清了前行的方向。
這光亮,雖微如螢火,卻充斥著生命和信仰的力量。在陰溝之中生存掙紮的孩子們,也因為這光亮,有了綻放光芒的希望。
此地位於黃土高坡邊緣位置,溝溝壑壑綿延數百裏。溝頭村三裏一沙坡,五裏一戈壁,常年氣候幹旱少雨,植被覆蓋率低。缺水,風大,紫外線強,長期在外幹活的人臉上就會很幹,看著哪裏都是土。
許多原住居民大多已經搬離,隻留下人去窯空的景象。方圓幾十公裏範圍內,隻有溝頭村建了一所溝頭小學,有四十多名學生,年齡七歲到十多歲不等。
給京華衛視提供報名信息的人,就是附近幾個村子最受尊敬的孫桂林校長。
也是這所學校唯一的老師。
節目組簡單介紹了孫桂林的情況之後,洛淩驚歎與佩服並存。
孫桂林,黔貴省人,十三年前畢業於開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畢業前的一次支教活動,他來到了溝頭村。
然後,便再也沒有離開。
老洛頭看過無數偏遠鄉村教師的故事,但他親眼看到這樣一座偏遠而孤獨的破舊鄉村小學之中,堅守著一位孫桂林這樣的921高材生之時,他才能真切體會到鄉村留守教師的偉大。
三十多歲的孫桂林,除了那雙明亮的眼睛和雪白的牙齒,他已經完全轉變成了豫南的鄉村漢子。
當他和眾多嘉賓圍坐一圈時,黝黑又帶著紅暈的臉上又是拘謹又是興奮。
對著鏡頭,他開始講述他和溝頭村的故事。
“畢業之前,開南大學為應屆畢業生組織了一場支教活動,我和三名同學一起來到了這裏。實話實說,來到這裏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炎夏還有這麽窮的地方。或許……在炎夏的各個角落或許還有更平窮落的地方吧。
各位應該已經看過了吧?溝頭村小學隻有三間教室,現在還是那三間教室。我們來的那年,一共有60多名學生,每個教室同時安排兩個年級。當時有一位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其他兩位都是代課老師,其中一位代課老師還是50多歲的校長。半年時間沒到,有資格證的那位老師,選擇了不辭而別。又過了兩個月,校長去勸學的時候,落進了深溝……唉,等我們找到他的時候,已經~~走了。
其中一同前來的兩位同學,因為受不了惡劣的生存環境,選擇了離開。而剩下那位代課老師,因為父母逼著嫁人……我和剩下的那位男同學,堅持到了最後。等我們回學校拿了畢業證之後,那位男同學也選擇了都市生活。
我們導師已經給我推薦了工作單位,我想著回來看一眼溝頭村小學,隻要孩子們有老師教,我也就放心了。但等我回到這裏之後,才發現上麵安排的老師,遲遲沒有到位……應該說到了,但是又走了。不到半個月時間,來了三批次13位老師,一個都沒留下。
這裏,太苦了。”
大家聽到這裏不由點頭,雖然剛來,但已經有所體會了。
孫桂林苦笑一聲,繼續道:“水源不足、水質不佳,交通不便、物資奇缺,通訊不利、業餘生活匱乏……但這裏依然是許多人祖祖輩輩的家,依然有孩子在這裏出生,長大……”
正在這時,尹馨月忽然道:“既然這裏條件這麽差,全部搬去城鎮裏生活就行了啊?”
但凡有點文化的人都愣住了。
幾千戶老百姓集體搬遷,你以為是兩張嘴皮一碰,張口就有水這麽簡單?
孫桂林張大的嘴巴久久未能合上,半晌才抽了抽嘴角:“額,可能是他們不願意吧。”
黃梓滔無聲癡笑,本要懟尹馨月兩句,但想著這種場合也不合適,於是就歪頭對著身邊的洛淩洛淩低聲道:“這個掛球婆娘,額真想錘死她。”
洛淩一愣:“你這口音,串兒了?”
他的腦子忽然想起了《平凡世界》裏的錘死哥。
黃梓滔嘿嘿一笑,又說起了普通話:“隔得不遠,那邊有親戚……”
孫桂林沉浸在回憶中:“原本我也是要走的,但看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還有鄉親們淳樸憨厚的笑容,我……就舍不得了,便留了下來。這些年也來過很多支教老師,但來來去去也就還是隻有我一個人。
十多年來,溝頭村小學畢業了幾百個孩子,還有幾十個大學呢……當然,更多人就隻讀完了小學。但至少不是目不識丁,對吧?”
洛淩神情一動,問道:“您結婚成家了嗎?”
“結了。”孫桂林臉上浮現出平淡的幸福笑容,隻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妻子是我的學生,也有一個女兒。”
“嘶~~~”
“耶?~~~”
麵對戲謔的質疑聲,孫桂林更不好意思了,不過還是很坦然地解釋:“我第一次來這裏時21歲。她17歲,是這裏年齡最大的學生,讀五年級。各位能想象嗎?——17歲的五年級小學生!
我第二次留下來時,她小學畢業了。然後她並不是讀書的料,家裏的條件更無法讓她繼續求學,不過她也不想這麽早嫁人……最終帶著我寫的幾十條‘注意事項’離開了這個小山村……。
三年後,她回來了,帶著一筆她用勤勞和汗水攢下的錢。錢不多,但她竟然要我作為彩禮交給她的父母,我當然直接拒絕啦。再後來,村裏隔三差五就有人輪番上門勸我……”
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
孫桂林臉上的幸福並沒有消散:“她也成了溝頭村小學的代課老師,現在我們一邊種地一邊教孩子們讀書。寒暑假時,我就會和她一起去縣城打工,順便采買學習要用的東西。”
洛莉摸著背後的吉他,問道:“你們……工資高嗎?”
洛淩也沒想到,這都2015年了,居然還有代課老師?
亦或者,是因為孫桂林夫妻的特殊情況,上麵才特許的吧。畢竟,除了他們兩人,也沒有其他老師願意來這裏。
孫桂林淡淡笑道:“已經漲了兩次了,雖然還是不高,但在這裏生活,也餓不著肚子。額……這句話別播,行嗎?”
在場的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紛紛看向了白月光。
白月光輕輕點了點頭。
但洛淩的眉頭皺得很緊。
孫桂林抬頭看了看綿延星空:“決定留在這裏,我就沒想過金錢的回報……”
溝頭村的故事告一段落。
洛淩看著孫桂林的背影,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裏的光照很強,卻映射不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鄉親們的出路,也無法照亮這裏陰暗潮濕如陰溝一般的生存環境。
以往曾出現在這裏的鄉村教師,以及如今孫桂林夫婦的堅守,如黑夜中的光亮,讓人們看清了前行的方向。
這光亮,雖微如螢火,卻充斥著生命和信仰的力量。在陰溝之中生存掙紮的孩子們,也因為這光亮,有了綻放光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