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心懷鬼胎的評委們
文娛:穿越後,國家隊死死盯著我 作者:千又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屆天驕時代征文大賽,是炎夏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評委規格最高、作品類型最豐富、品質最高的一屆。
一共三十六位評委。
六位一組,由兩位學院派(出自各大文學高校)、兩位民間知名作家(主要出自作協)、兩名出版社總編輯(來自炎夏排名前十二的出版社)構成,無一不是在各自的文學領域有極高建樹、赫赫有名的人物。
眾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別。
有派別,就有分歧。
有分歧,自然就有相對的“是與非”、“正與邪”。
傳統文學吐槽網絡文學輕佻浮躁,網絡文學嫌棄傳統文學故作深沉。
詩歌散文覺得科幻腦瓜子有病,科幻覺得詩歌散文無病呻吟。
諸如此類。
除了派別之爭,派別內部各種矛盾也是司空見慣。
這裏不再贅述。
炎夏以往不限年齡的綜合性征文大賽,往往采用評審大亂燉的機製,不是不行,而是遴選效果真的差強人意。
比如,讓喜歡“借鑒”、擅長“改編”的郭矮子去當傳統文學的評委,靠不靠譜?
再比如,讓擅長屎尿屁的詩歌父女去當曆史傳記的點評老師,離不離譜?
不扯那麽遠。
宋婉清坐上出版協會理事長位置,一共用了23年的時間,也是炎夏出版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理事長。
近幾年來,炎夏出版協會的諸多陋習,在她的管理下已經撥亂反正。
但有一種陋習,她始終無法根除。
任何人都無法根除。
文人相輕。
中庸大度者有之,自視甚高者有之,淡泊寧靜者有之,傲慢無禮者有之,先達為師者有之,論資排輩者有之……
今天是召開征文大賽第三次研討會的日子,出版協會安排了會議酒店自助餐。
餐廳內,相熟的不相熟的評委們都互相打著招呼,然後分成了幾個小團體,一邊熱烈討論一遍大快朵頤。
津門出版社和尚海出版社的關係向來較好,所以四個人坐在一起。
其中年齡最大的那位評委,名叫張豐堯,已近70歲,所有人中資曆最老,文學成就也最高——曾經兩次獲得諾爾貝文學獎提名(此處修改了名字)。
雖然未能最終獲選,但這已經是炎夏文人目前達到的最高成就了。
張豐堯擔任的是本次征文大賽傳統文學評審小組組長,由津門出版社推薦。他本身也是津門出版社的一把手,同時也是炎夏作協的副理事長。
他對宋婉清是心懷不滿的。
而且,相當不滿。
因為本屆出版協會理事長競聘,他敗給了宋婉清。
有點受不了啊。
一屆女流,四十來歲,作品多是多,文學性挺強,也挺有知名度,但一次諾爾貝獎提名都未曾獲得過,憑何能擔任出版協會理事長一職?
74個出版社、36個作協的220個人都眼瞎耳聾失心瘋了嗎?
其他人忽略不計,但他和宋婉清的得票比例竟然是40:128。
他慘敗。
嗬嗬,當時中央教育部、文旅部聯合下文,明確指明了炎夏出版領域未來發展的方針和策略——主動求變、銳意創新。但他的競聘書,“傳統”又常規,和從前有何區別?
他完全忘了,或者說,完全沒把中央的指導文件和會議精神當回事。
能當選才有鬼了。
而張豐堯,也是堅定的“傳統派”。
“張老,《活著》和《古城舊事》《xxxx》《xxxx》不管從哪方麵看都相差無幾,以您的意思……”尚海出版協會的高平抬起頭,慢條斯理地問到。
《古城舊事》,是豫北省作協一位知名作家劉水通的作品。
高平與劉水通有舊,知會在先。
而且,後者還給自己所負責詩詞版塊投了作品。
其他兩人也同時看向了張豐堯,不過他們不負責傳統文學的評審,心裏倒也沒幾分關心。
張豐堯梳了個老板頭,銀發一絲不苟地貼合著頭皮,就算坐在正對空調出風口的位置,發絲也沒有一絲顫動。他一本正經道:“誒,怎麽可能是以我的意思呢?征文大賽肯定是看作品質量和市場反應度啊!”
高平心道我信你媽個鬼,你個死老頭子。
不對!
這老家夥肯定有自己的人,要麽就是收到關照某些人的“請求”!
不奇怪,或多或少,所有評委都收到過“知會”。
人活於世,總有理不清卻甘願糊塗、剪不斷又寧願糾纏的關係網嘛。
行吧,到時候就給劉水通說一聲,讓他多想點其他辦法吧。
“是是是,張老說得對!力求公平公開公正嘛!”
另外兩人在心底翻起了白眼。
你兩個老東西,加起來1600個心眼子。
屁眼子比腦殼還大,扯什麽犢子呢。
得,尚海出版社和津門出版社,確實關係挺“好”的,那也隻是表麵上。
與旁邊那些一團“和氣”的家夥們有什麽區別?
尼瑪本次征文大賽,網友投票占六成,評委決議占四成。雖然看起來評委決議的權重更低,但可操作性簡直不要太多。
比如,直接將某部“不喜歡”的作品打個低分,然後找幾個有分量的自己人公開大肆批評一番,扭轉局麵還不是手到擒來?
————————————
武進聰,炎夏最大的民營出版社第二代掌門人。
宋婉清的文學啟蒙老師,文學成就不低,獲得炎夏國內近百個文學獎項。甚至還獲得過一次諾爾貝文學獎的提名,不過輸給了經日國的某位“淫靡”作者。
他近來作品不多,似乎有隱退之勢。
而這對師徒,正在辦公室吃著秘書提前打上來的晚餐。
“丫頭。明年可得照顧著我這個老家夥啊,書號不夠啊。”六十多歲的武進聰身體還挺好,胃口更好,一勺子屆一筷子沒停過嘴。
民營出版社沒有出版書號,即沒有出版權,隻能向國營出版社購買。
而在炎夏,這個流程還需要出版協會理事會審批。
宋婉清吃得慢,聽老師這麽一說,便放下了筷子,雖然麵露愧色卻也沒有為情誼讓步:“老師,您不會讓我難做的,對吧?”
一共三十六位評委。
六位一組,由兩位學院派(出自各大文學高校)、兩位民間知名作家(主要出自作協)、兩名出版社總編輯(來自炎夏排名前十二的出版社)構成,無一不是在各自的文學領域有極高建樹、赫赫有名的人物。
眾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別。
有派別,就有分歧。
有分歧,自然就有相對的“是與非”、“正與邪”。
傳統文學吐槽網絡文學輕佻浮躁,網絡文學嫌棄傳統文學故作深沉。
詩歌散文覺得科幻腦瓜子有病,科幻覺得詩歌散文無病呻吟。
諸如此類。
除了派別之爭,派別內部各種矛盾也是司空見慣。
這裏不再贅述。
炎夏以往不限年齡的綜合性征文大賽,往往采用評審大亂燉的機製,不是不行,而是遴選效果真的差強人意。
比如,讓喜歡“借鑒”、擅長“改編”的郭矮子去當傳統文學的評委,靠不靠譜?
再比如,讓擅長屎尿屁的詩歌父女去當曆史傳記的點評老師,離不離譜?
不扯那麽遠。
宋婉清坐上出版協會理事長位置,一共用了23年的時間,也是炎夏出版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理事長。
近幾年來,炎夏出版協會的諸多陋習,在她的管理下已經撥亂反正。
但有一種陋習,她始終無法根除。
任何人都無法根除。
文人相輕。
中庸大度者有之,自視甚高者有之,淡泊寧靜者有之,傲慢無禮者有之,先達為師者有之,論資排輩者有之……
今天是召開征文大賽第三次研討會的日子,出版協會安排了會議酒店自助餐。
餐廳內,相熟的不相熟的評委們都互相打著招呼,然後分成了幾個小團體,一邊熱烈討論一遍大快朵頤。
津門出版社和尚海出版社的關係向來較好,所以四個人坐在一起。
其中年齡最大的那位評委,名叫張豐堯,已近70歲,所有人中資曆最老,文學成就也最高——曾經兩次獲得諾爾貝文學獎提名(此處修改了名字)。
雖然未能最終獲選,但這已經是炎夏文人目前達到的最高成就了。
張豐堯擔任的是本次征文大賽傳統文學評審小組組長,由津門出版社推薦。他本身也是津門出版社的一把手,同時也是炎夏作協的副理事長。
他對宋婉清是心懷不滿的。
而且,相當不滿。
因為本屆出版協會理事長競聘,他敗給了宋婉清。
有點受不了啊。
一屆女流,四十來歲,作品多是多,文學性挺強,也挺有知名度,但一次諾爾貝獎提名都未曾獲得過,憑何能擔任出版協會理事長一職?
74個出版社、36個作協的220個人都眼瞎耳聾失心瘋了嗎?
其他人忽略不計,但他和宋婉清的得票比例竟然是40:128。
他慘敗。
嗬嗬,當時中央教育部、文旅部聯合下文,明確指明了炎夏出版領域未來發展的方針和策略——主動求變、銳意創新。但他的競聘書,“傳統”又常規,和從前有何區別?
他完全忘了,或者說,完全沒把中央的指導文件和會議精神當回事。
能當選才有鬼了。
而張豐堯,也是堅定的“傳統派”。
“張老,《活著》和《古城舊事》《xxxx》《xxxx》不管從哪方麵看都相差無幾,以您的意思……”尚海出版協會的高平抬起頭,慢條斯理地問到。
《古城舊事》,是豫北省作協一位知名作家劉水通的作品。
高平與劉水通有舊,知會在先。
而且,後者還給自己所負責詩詞版塊投了作品。
其他兩人也同時看向了張豐堯,不過他們不負責傳統文學的評審,心裏倒也沒幾分關心。
張豐堯梳了個老板頭,銀發一絲不苟地貼合著頭皮,就算坐在正對空調出風口的位置,發絲也沒有一絲顫動。他一本正經道:“誒,怎麽可能是以我的意思呢?征文大賽肯定是看作品質量和市場反應度啊!”
高平心道我信你媽個鬼,你個死老頭子。
不對!
這老家夥肯定有自己的人,要麽就是收到關照某些人的“請求”!
不奇怪,或多或少,所有評委都收到過“知會”。
人活於世,總有理不清卻甘願糊塗、剪不斷又寧願糾纏的關係網嘛。
行吧,到時候就給劉水通說一聲,讓他多想點其他辦法吧。
“是是是,張老說得對!力求公平公開公正嘛!”
另外兩人在心底翻起了白眼。
你兩個老東西,加起來1600個心眼子。
屁眼子比腦殼還大,扯什麽犢子呢。
得,尚海出版社和津門出版社,確實關係挺“好”的,那也隻是表麵上。
與旁邊那些一團“和氣”的家夥們有什麽區別?
尼瑪本次征文大賽,網友投票占六成,評委決議占四成。雖然看起來評委決議的權重更低,但可操作性簡直不要太多。
比如,直接將某部“不喜歡”的作品打個低分,然後找幾個有分量的自己人公開大肆批評一番,扭轉局麵還不是手到擒來?
————————————
武進聰,炎夏最大的民營出版社第二代掌門人。
宋婉清的文學啟蒙老師,文學成就不低,獲得炎夏國內近百個文學獎項。甚至還獲得過一次諾爾貝文學獎的提名,不過輸給了經日國的某位“淫靡”作者。
他近來作品不多,似乎有隱退之勢。
而這對師徒,正在辦公室吃著秘書提前打上來的晚餐。
“丫頭。明年可得照顧著我這個老家夥啊,書號不夠啊。”六十多歲的武進聰身體還挺好,胃口更好,一勺子屆一筷子沒停過嘴。
民營出版社沒有出版書號,即沒有出版權,隻能向國營出版社購買。
而在炎夏,這個流程還需要出版協會理事會審批。
宋婉清吃得慢,聽老師這麽一說,便放下了筷子,雖然麵露愧色卻也沒有為情誼讓步:“老師,您不會讓我難做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