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村裏建學校
重生小畫寶在六十年代玩嗨了 作者:肆爺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隔天早早起來,一家人收拾好自己就按照地址先去各自的廠裏報到然後轉戶口,現在人的戶口都是跟著工作走的,不然領不到糧食,等辦好回到家裏都中午過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直到這時他們的心才終於安定了下來。
顧建民看著他們,關心地問道:“你們都處理好工作沒有,沒發生什麽事吧?”其他人紛紛搖頭,表示一切順利,可能是因為唐家那邊打過招呼,廠裏的領導們對他們的態度都非常客氣,沒有給他們任何臉色看。
張紅梅感慨地歎了口氣,眼中閃爍著淚光,激動地說:“沒想到啊,有生之年我竟然能夠來到國家首都,而且還能在這裏安家落戶,這簡直就是做夢一樣!”她想起過去的艱辛歲月,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接著,她想到了婆婆的叮囑,這才看著他們說道“媽說了,等咱們在這邊安頓好了,一定要去拜訪唐家,感謝畫寶的爺爺奶奶,這些年來,如果不是畫寶送來的糧食,我們別說有工作,就連能不能吃飽飯都是個問題。”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心裏也對唐家充滿了感激。顧建民點頭“是啊,我們在家裏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一些家裏的山貨這些,下午再去買些營養品,明天上午一起前往唐家拜訪”
村裏這邊唐畫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在閑逛,他們一邊走一邊聊天,時不時還會發出陣陣歡聲笑語,現在村裏隻要不是農忙,都會有村民建房子,還是磚瓦房,這些磚瓦房看起來非常漂亮,讓人羨慕不已,而其他村裏的人則隻能望洋興歎,感歎自己怎麽不是紅旗大隊的人。
加上今年夏收的時候,紅旗大隊的水稻產量畝產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二百斤左右!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要知道,在過去,畝產三四百斤就算是豐收了,而如今,紅旗大隊的畝產卻翻了三倍不止!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吸引了眾多記者前來采訪報道。
急著看到村裏的變化都清楚了紅旗大隊之所以能夠建造這麽多漂亮的磚瓦房,是因為他們不僅開了兩家分廠,而且還種出了高產量的糧食,這些糧食不僅滿足了本村人的需求,還給了國家,換來了大量的金錢,北方這邊一年也就種一季水稻,所以國家收到後都先運往南方那邊,一年三季水稻,加上唐畫自己研究出來的化肥,相信過不幾年,這個高產量的水稻肯定能讓全國都能種起來,人民都能吃上白米飯。
當然,對於紅旗大隊來說,這次高產不僅僅意味著金錢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他們都不用餓肚子了,這都證明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報。
唐畫幾個半大小子就沒有管這些了,直到了阮飛翼跟蘇曼妮已經翻不了什麽浪花出來,唐畫同意了上麵的要求,村裏可以進知青了,但是每年人數不能多。
唯一一個比較難的就是棚裏那些人,她暫時還沒想到要怎麽安排,現在還沒開放高考,所以那些教書的教授回去也沒有好的去處,離開之前是一定要把他們給安排好的,現在村裏有兩個工廠已經很吸引人目光了,要是被別人知道棚裏的人吃好喝好那還得了,整個村分分鍾就要完。
唐畫思考片刻後,決定先去找姑爺爺商量一下,她認為可以在村裏建立小學,現在工廠的人基本都是有家庭的,如果村裏建立學校也是很好的選擇,然後平反這些教書的教授,先讓他們待在村裏,讓這些教授在村裏的學校教書,這樣既能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能暫時為教授們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
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姑爺爺時,姑爺爺欣然同意,並表示會全力支持的說道“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咱們村兒裏的娃子們終於能就近上學啦,要知青繞過一座大山去學校也挺危險的,特別是冬天”
於是,顧偉奇帶著接任下一任大隊長顧文鵬開始著手準備學校的相關事宜,準備資料這些,才把申請遞交上去,沒過幾天,上麵就同意了這個申請。
鎮上的書記親自下來選址安排建立,同時還帶來了一筆資金作為建校的啟動費用,這讓顧偉奇等人喜出望外,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認可,與此同時,村裏的人們也得知了要辦學校的消息,大家都興奮不已,紛紛奔走相告,有些人甚至主動找到顧偉奇,表示願意出一份力,就這樣,一個熱鬧的小村莊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創辦學校而努力著。
在此期間,村民們也沒閑著。他們利用下工後的時間,紛紛前來幫忙,有的人搬磚運土,有的人砌牆蓋瓦,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施工,學校的校舍逐漸建成,接下來就是裝修教室、采購教具等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所嶄新的鄉村小學終於呈現在眼前,看著自己親手參與建設的校園,村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喜悅。
考慮到現在差不多要貓冬了,也就等明年開春的時間再開學,這也給了一些時間給唐畫去找教授們跟上麵談的時間,上麵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因為她有他們平反的證據,就是不知道那些爺爺奶奶同不同意。
當天晚上唐畫就來到了棚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起初,有些教授並不情願,因為他們怕出去之後有些人又去搞事,他們這個年紀了,可接受不了第二次的批鬥,但當唐畫拿出平反證據並承諾給予他們在村裏的待遇時,教授們最終都同意了留在村裏任教,解決了教授們的問題,唐畫如釋重負,現在剩下的就是去上麵找那幾位談了。
她開始期待來年春天,新學校開學的那一天,那時,村裏的孩子們就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成長為有用之才,這段時間,唐畫也並未閑著,她繼續在空間鑽研農業技術,希望在回去京都之前能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有番薯,土豆,玉米,這種都可以高產量,也可以當主食填飽肚子的糧食,也不是說這些不能去京都那邊研究,她就是想把這個大功勞給到村裏。
顧建民看著他們,關心地問道:“你們都處理好工作沒有,沒發生什麽事吧?”其他人紛紛搖頭,表示一切順利,可能是因為唐家那邊打過招呼,廠裏的領導們對他們的態度都非常客氣,沒有給他們任何臉色看。
張紅梅感慨地歎了口氣,眼中閃爍著淚光,激動地說:“沒想到啊,有生之年我竟然能夠來到國家首都,而且還能在這裏安家落戶,這簡直就是做夢一樣!”她想起過去的艱辛歲月,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接著,她想到了婆婆的叮囑,這才看著他們說道“媽說了,等咱們在這邊安頓好了,一定要去拜訪唐家,感謝畫寶的爺爺奶奶,這些年來,如果不是畫寶送來的糧食,我們別說有工作,就連能不能吃飽飯都是個問題。”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心裏也對唐家充滿了感激。顧建民點頭“是啊,我們在家裏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一些家裏的山貨這些,下午再去買些營養品,明天上午一起前往唐家拜訪”
村裏這邊唐畫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在閑逛,他們一邊走一邊聊天,時不時還會發出陣陣歡聲笑語,現在村裏隻要不是農忙,都會有村民建房子,還是磚瓦房,這些磚瓦房看起來非常漂亮,讓人羨慕不已,而其他村裏的人則隻能望洋興歎,感歎自己怎麽不是紅旗大隊的人。
加上今年夏收的時候,紅旗大隊的水稻產量畝產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二百斤左右!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要知道,在過去,畝產三四百斤就算是豐收了,而如今,紅旗大隊的畝產卻翻了三倍不止!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吸引了眾多記者前來采訪報道。
急著看到村裏的變化都清楚了紅旗大隊之所以能夠建造這麽多漂亮的磚瓦房,是因為他們不僅開了兩家分廠,而且還種出了高產量的糧食,這些糧食不僅滿足了本村人的需求,還給了國家,換來了大量的金錢,北方這邊一年也就種一季水稻,所以國家收到後都先運往南方那邊,一年三季水稻,加上唐畫自己研究出來的化肥,相信過不幾年,這個高產量的水稻肯定能讓全國都能種起來,人民都能吃上白米飯。
當然,對於紅旗大隊來說,這次高產不僅僅意味著金錢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他們都不用餓肚子了,這都證明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報。
唐畫幾個半大小子就沒有管這些了,直到了阮飛翼跟蘇曼妮已經翻不了什麽浪花出來,唐畫同意了上麵的要求,村裏可以進知青了,但是每年人數不能多。
唯一一個比較難的就是棚裏那些人,她暫時還沒想到要怎麽安排,現在還沒開放高考,所以那些教書的教授回去也沒有好的去處,離開之前是一定要把他們給安排好的,現在村裏有兩個工廠已經很吸引人目光了,要是被別人知道棚裏的人吃好喝好那還得了,整個村分分鍾就要完。
唐畫思考片刻後,決定先去找姑爺爺商量一下,她認為可以在村裏建立小學,現在工廠的人基本都是有家庭的,如果村裏建立學校也是很好的選擇,然後平反這些教書的教授,先讓他們待在村裏,讓這些教授在村裏的學校教書,這樣既能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能暫時為教授們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
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姑爺爺時,姑爺爺欣然同意,並表示會全力支持的說道“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咱們村兒裏的娃子們終於能就近上學啦,要知青繞過一座大山去學校也挺危險的,特別是冬天”
於是,顧偉奇帶著接任下一任大隊長顧文鵬開始著手準備學校的相關事宜,準備資料這些,才把申請遞交上去,沒過幾天,上麵就同意了這個申請。
鎮上的書記親自下來選址安排建立,同時還帶來了一筆資金作為建校的啟動費用,這讓顧偉奇等人喜出望外,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認可,與此同時,村裏的人們也得知了要辦學校的消息,大家都興奮不已,紛紛奔走相告,有些人甚至主動找到顧偉奇,表示願意出一份力,就這樣,一個熱鬧的小村莊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創辦學校而努力著。
在此期間,村民們也沒閑著。他們利用下工後的時間,紛紛前來幫忙,有的人搬磚運土,有的人砌牆蓋瓦,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施工,學校的校舍逐漸建成,接下來就是裝修教室、采購教具等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所嶄新的鄉村小學終於呈現在眼前,看著自己親手參與建設的校園,村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喜悅。
考慮到現在差不多要貓冬了,也就等明年開春的時間再開學,這也給了一些時間給唐畫去找教授們跟上麵談的時間,上麵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因為她有他們平反的證據,就是不知道那些爺爺奶奶同不同意。
當天晚上唐畫就來到了棚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起初,有些教授並不情願,因為他們怕出去之後有些人又去搞事,他們這個年紀了,可接受不了第二次的批鬥,但當唐畫拿出平反證據並承諾給予他們在村裏的待遇時,教授們最終都同意了留在村裏任教,解決了教授們的問題,唐畫如釋重負,現在剩下的就是去上麵找那幾位談了。
她開始期待來年春天,新學校開學的那一天,那時,村裏的孩子們就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成長為有用之才,這段時間,唐畫也並未閑著,她繼續在空間鑽研農業技術,希望在回去京都之前能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有番薯,土豆,玉米,這種都可以高產量,也可以當主食填飽肚子的糧食,也不是說這些不能去京都那邊研究,她就是想把這個大功勞給到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