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打了大勝仗。
為了表示朝廷對鹹寧侯的重視,老皇帝決定派太子去城外迎接。
到了班師回朝的這天。
孟煊早早地率領文武百官來到城門口。
此時,城外早已擠滿了熱情的老百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驕傲。
隨著時間的推移,遠處傳來了馬蹄聲。
人們紛紛抬頭,目光聚焦在遠方的道路上。
終於,鹹寧侯騎著高大威武的駿馬出現在眾人眼前。
身後緊跟著整齊劃一的隊伍。
百姓們激動得不停歡呼。
孟煊一揚手,現場立刻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齊聲高呼:\"恭迎鹹寧侯凱旋!\"
鹹寧侯感受到了百姓的熱情,他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
當他看到站在文武百官前的孟煊時,急忙下馬行禮:\"參見太子殿下。\"
孟煊忙向前兩步,行禮:\"恭賀老侯爺得勝歸來!\"
鹹寧侯一輩子謹小慎微,哪敢受太子的禮,忙伸手攔住。
“老臣不敢當!”
孟煊理解鹹寧侯的謙遜,他笑著說:\"老侯爺為大月立下汗馬功勞,理應受此禮。\"
兩人相互問候後,鹹寧侯便隨太子一同進宮麵見老皇帝。
禦書房內,氣氛莊重而嚴肅。
鹹寧侯恭敬地行完禮後,開始向老皇帝匯報這次戰役的情況。
他詳細描述了戰場上的激烈,士兵們的英勇以及最終取得的勝利。
同時,他也報告了將士的傷亡情況,殲敵人數等等。
聽完鹹寧侯的匯報,老皇帝滿意地點點頭。
\"文愛卿這次可為我大月立了大功啊!\"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對鹹寧侯的讚賞。
鹹寧侯謙虛地回答:\"陛下過獎了,這次能夠取得勝利,是所有將士們奮勇殺敵的結果。\"
老皇帝接著詢問了一些關於戰局的細節問題。
鹹寧侯一一作答,最後,他拱手道:“啟稟陛下,此次能打勝仗,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穆歡將軍帶領將士取了敵軍主帥首級,大大的打擊了敵軍的士氣。”
老皇帝點頭:“文愛卿,你的奏折朕已經仔細看過了,這次能夠擊退蒙古人,你們都有功。”
鹹寧侯恭敬地回答:“陛下,如今蒙古人不僅失去了老汗王,還失去了他們的大王子。
剩下幾個王子誰都不服誰,明爭暗鬥,元氣大傷。
因此,短期內他們應該沒有能力來侵犯我們大月了。”
老皇帝聽後開懷大笑:“哈哈哈哈,真是太好了!這真是天大的喜訊啊!”
鹹寧侯沉思片刻後,又說:“陛下,老臣心中仍有些後怕,如果不是穆歡將軍及時趕到,恐怕老臣再也無法見到陛下了。”
老皇帝好奇地問:“文愛卿,何出此言呐?”
鹹寧侯道:“回陛下,之前蘇禕自盡身亡時,隻說當時是和蒙古人作戲,目的是貪圖朝廷的糧餉。但實際上,這事另有內情。”
老皇帝坐直身子,眉頭微皺:“哦!還有什麽內情?”
鹹寧侯從懷中掏出兩封書信,恭敬地呈上:“回陛下,這是蘇禕的侍衛送來的信件,請陛下過目,其中緣由都在信中。”
何公公上前接過信,又將其轉呈到老皇帝手中。
老皇帝打開信仔細閱讀,片刻後,他的臉色變得陰沉無比,雙手顫抖不止。
隨即發出一聲怒吼:“何玉,把獻王給朕找來。”
何公公連忙跪地,小心翼翼地提醒:“回陛下,獻王還病著呢。”
老皇帝再次怒吼:“抬來。”
何公公忙起身去安排。
鹹寧侯依舊躬身站在原地,不敢抬頭。
他深知自己所呈上的書信必定會引起天子震怒,但這件事太過重要,不能不報。
老皇帝稍稍平複情緒後,繼續問道:“那麽寧夏如今的情況如何?”
鹹寧侯猶豫了一下,緩緩答道:“回陛下,蘇禕擔任三邊總督多年……”
老皇帝瞬間明白了鹹寧侯話中的深意,心裏也清楚,這些地方的官員確實需要重新調整。
他看著鹹寧侯問:“文愛卿啊,對於寧夏的那些官員,你有何看法呢?”
鹹寧侯忙道:“回陛下,老臣隻會打仗,不懂看人。”
說完,他便立刻將兵符印信呈上。
“啟稟陛下,老臣此次上戰場已經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加上受了點傷,恐怕以後再也無法上戰場了。”
老皇帝沉默了許久,才緩緩開口:“文愛卿辛苦了!”
正在此時,門外傳來了稟報聲:“陛下,獻王爺來了。”
老皇帝一聽,剛剛才平息下去的怒火瞬間又被點燃,大吼一聲:“讓他進來!”
侍衛們小心翼翼地將獻王扶下輿轎,又扶著他進了禦書房,然後,侍衛們迅速退到門外。
鹹寧侯見到這一幕,心中明白這裏不宜久留,但是信是自己拿來的,隻能硬著頭皮候著。
獻王的狀態看起來非常不好,臉色蒼白,骨瘦形銷。
他坐在椅子上拱手:“皇兄,恕小弟無法給您行禮。”
老皇帝眯著眼睛,眼神冰冷得如同一把刀,死死地盯著獻王。
接著,一聲怒吼:“你竟然敢做出此等惡事,把大月的子民置於何地?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說完,他用力一甩,將鹹寧侯帶來的其中一封信扔到獻王身上。
獻王有片刻的慌亂,很快便鎮定下來。
他撿起信紙,展開看了一眼,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
但很快又恢複正常,語氣帶著疑惑和不解:“皇兄,臣弟實在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啊?還請皇兄明示。”
老皇帝憤怒地大吼:“孟嘉安,你竟然想引狼入室,讓那些凶殘的蒙古人進入大月!
一旦他們得逞,百姓必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你這麽做究竟能得到什麽好處?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也敢做!”
獻王一臉委屈地看著老皇帝,為自己辯解:“皇兄,您可不要被小人蒙蔽了雙眼啊!
臣弟一直在府上養病,哪裏會知道這些事情呢?
一定是有人想要陷害臣弟,請皇兄明察秋毫!”
老皇帝冷笑一聲,嘲諷道:“孟嘉安,這裏沒有外人,你又何必惺惺作態?你自己看看,那上麵蓋的不是你的寶印嗎?”
為了表示朝廷對鹹寧侯的重視,老皇帝決定派太子去城外迎接。
到了班師回朝的這天。
孟煊早早地率領文武百官來到城門口。
此時,城外早已擠滿了熱情的老百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驕傲。
隨著時間的推移,遠處傳來了馬蹄聲。
人們紛紛抬頭,目光聚焦在遠方的道路上。
終於,鹹寧侯騎著高大威武的駿馬出現在眾人眼前。
身後緊跟著整齊劃一的隊伍。
百姓們激動得不停歡呼。
孟煊一揚手,現場立刻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齊聲高呼:\"恭迎鹹寧侯凱旋!\"
鹹寧侯感受到了百姓的熱情,他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
當他看到站在文武百官前的孟煊時,急忙下馬行禮:\"參見太子殿下。\"
孟煊忙向前兩步,行禮:\"恭賀老侯爺得勝歸來!\"
鹹寧侯一輩子謹小慎微,哪敢受太子的禮,忙伸手攔住。
“老臣不敢當!”
孟煊理解鹹寧侯的謙遜,他笑著說:\"老侯爺為大月立下汗馬功勞,理應受此禮。\"
兩人相互問候後,鹹寧侯便隨太子一同進宮麵見老皇帝。
禦書房內,氣氛莊重而嚴肅。
鹹寧侯恭敬地行完禮後,開始向老皇帝匯報這次戰役的情況。
他詳細描述了戰場上的激烈,士兵們的英勇以及最終取得的勝利。
同時,他也報告了將士的傷亡情況,殲敵人數等等。
聽完鹹寧侯的匯報,老皇帝滿意地點點頭。
\"文愛卿這次可為我大月立了大功啊!\"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對鹹寧侯的讚賞。
鹹寧侯謙虛地回答:\"陛下過獎了,這次能夠取得勝利,是所有將士們奮勇殺敵的結果。\"
老皇帝接著詢問了一些關於戰局的細節問題。
鹹寧侯一一作答,最後,他拱手道:“啟稟陛下,此次能打勝仗,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穆歡將軍帶領將士取了敵軍主帥首級,大大的打擊了敵軍的士氣。”
老皇帝點頭:“文愛卿,你的奏折朕已經仔細看過了,這次能夠擊退蒙古人,你們都有功。”
鹹寧侯恭敬地回答:“陛下,如今蒙古人不僅失去了老汗王,還失去了他們的大王子。
剩下幾個王子誰都不服誰,明爭暗鬥,元氣大傷。
因此,短期內他們應該沒有能力來侵犯我們大月了。”
老皇帝聽後開懷大笑:“哈哈哈哈,真是太好了!這真是天大的喜訊啊!”
鹹寧侯沉思片刻後,又說:“陛下,老臣心中仍有些後怕,如果不是穆歡將軍及時趕到,恐怕老臣再也無法見到陛下了。”
老皇帝好奇地問:“文愛卿,何出此言呐?”
鹹寧侯道:“回陛下,之前蘇禕自盡身亡時,隻說當時是和蒙古人作戲,目的是貪圖朝廷的糧餉。但實際上,這事另有內情。”
老皇帝坐直身子,眉頭微皺:“哦!還有什麽內情?”
鹹寧侯從懷中掏出兩封書信,恭敬地呈上:“回陛下,這是蘇禕的侍衛送來的信件,請陛下過目,其中緣由都在信中。”
何公公上前接過信,又將其轉呈到老皇帝手中。
老皇帝打開信仔細閱讀,片刻後,他的臉色變得陰沉無比,雙手顫抖不止。
隨即發出一聲怒吼:“何玉,把獻王給朕找來。”
何公公連忙跪地,小心翼翼地提醒:“回陛下,獻王還病著呢。”
老皇帝再次怒吼:“抬來。”
何公公忙起身去安排。
鹹寧侯依舊躬身站在原地,不敢抬頭。
他深知自己所呈上的書信必定會引起天子震怒,但這件事太過重要,不能不報。
老皇帝稍稍平複情緒後,繼續問道:“那麽寧夏如今的情況如何?”
鹹寧侯猶豫了一下,緩緩答道:“回陛下,蘇禕擔任三邊總督多年……”
老皇帝瞬間明白了鹹寧侯話中的深意,心裏也清楚,這些地方的官員確實需要重新調整。
他看著鹹寧侯問:“文愛卿啊,對於寧夏的那些官員,你有何看法呢?”
鹹寧侯忙道:“回陛下,老臣隻會打仗,不懂看人。”
說完,他便立刻將兵符印信呈上。
“啟稟陛下,老臣此次上戰場已經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加上受了點傷,恐怕以後再也無法上戰場了。”
老皇帝沉默了許久,才緩緩開口:“文愛卿辛苦了!”
正在此時,門外傳來了稟報聲:“陛下,獻王爺來了。”
老皇帝一聽,剛剛才平息下去的怒火瞬間又被點燃,大吼一聲:“讓他進來!”
侍衛們小心翼翼地將獻王扶下輿轎,又扶著他進了禦書房,然後,侍衛們迅速退到門外。
鹹寧侯見到這一幕,心中明白這裏不宜久留,但是信是自己拿來的,隻能硬著頭皮候著。
獻王的狀態看起來非常不好,臉色蒼白,骨瘦形銷。
他坐在椅子上拱手:“皇兄,恕小弟無法給您行禮。”
老皇帝眯著眼睛,眼神冰冷得如同一把刀,死死地盯著獻王。
接著,一聲怒吼:“你竟然敢做出此等惡事,把大月的子民置於何地?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說完,他用力一甩,將鹹寧侯帶來的其中一封信扔到獻王身上。
獻王有片刻的慌亂,很快便鎮定下來。
他撿起信紙,展開看了一眼,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
但很快又恢複正常,語氣帶著疑惑和不解:“皇兄,臣弟實在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啊?還請皇兄明示。”
老皇帝憤怒地大吼:“孟嘉安,你竟然想引狼入室,讓那些凶殘的蒙古人進入大月!
一旦他們得逞,百姓必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你這麽做究竟能得到什麽好處?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也敢做!”
獻王一臉委屈地看著老皇帝,為自己辯解:“皇兄,您可不要被小人蒙蔽了雙眼啊!
臣弟一直在府上養病,哪裏會知道這些事情呢?
一定是有人想要陷害臣弟,請皇兄明察秋毫!”
老皇帝冷笑一聲,嘲諷道:“孟嘉安,這裏沒有外人,你又何必惺惺作態?你自己看看,那上麵蓋的不是你的寶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