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個坤寧宮的婢女大聲喊道:“太子殿下,這事不對。”
她這一嗓子,成功讓所有人都停止了哭泣。
孟煊聞言,立刻抬頭,問道:“說清楚,有何蹊蹺之處?”
那名婢女重重地磕了個頭,接著說:“啟稟太子殿下,皇後娘娘當時留下沐陽侯說話,並無尋短見的跡象。
此外,還有一件事非常奇怪,那就是老嬤嬤竟然不見了。”
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穆歡身上。
穆歡先拿出手帕輕輕擦拭了一下眼角。
然後,她一邊擦眼淚一邊解釋:“啟稟太子殿下,微臣確實被皇後娘娘留下說話。
娘娘說她侄兒鄧元看中微臣府上的一位姑娘,想與微臣商議一下。
正說話間,突然,外麵傳來了鍾聲,皇後娘娘聽後瞬間臉色大變,緊接著她就拔了簪子刺向自己的心口。
微臣都嚇傻,試圖阻止來著,可惜沒來得及啊!微臣有罪啊!”
這時,那名婢女大聲質問:“沐陽侯,嬤嬤去哪兒了?為什麽她會憑空消失不見了呢?”
穆歡聽後,一臉詫異道:“剛剛嬤嬤說去給皇後娘娘準備糕點去了啊!”
那婢女一聽這話,情緒變得非常激動,反駁道:“這絕對不可能!”
穆歡也有些急了,瞪大眼睛說:“你什麽意思?難道我能把嬤嬤吃了不成?”
這時,孟煊問那婢女:“你為何沒有在母後身邊伺候?”
那婢女忙回道:“回太子殿下,皇後娘娘不讓。”
孟煊頓時大怒,一聲大吼:“你是母後的貼身奴婢,伺候不利,還敢推脫責任,來人,拉出去杖斃。”
聽到這話,那婢女嚇得臉色蒼白,連連磕頭求饒:“太子殿下饒命!太子殿下饒命啊!”
孟煊隻是冷冷地一揮衣袖,立刻有侍衛上前將那婢女拖了下去。
坤寧宮裏的所有奴婢嚇得大氣都不敢喘,生怕下一個被拉出去的就是自己。
孟煊淩厲地掃視了一圈後,對坤寧宮的奴婢說:“爾等護主不力,每人杖二十,如再有胡言亂語者,直接杖斃。”
接著,他又對老皇帝的一眾嬪妃說:“既然已經有母後去陪伴父皇,你們就去靈光寺為大月祈福吧!”
一眾嬪妃們紛紛磕頭行禮,表示感激之情:“謝太子殿下!”
她們眼中閃爍著淚光,仿佛得到了天大的恩賜。
穆歡站在一旁,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充滿疑惑。
這些妃嬪一副感恩戴德的架勢,仿佛不是去出家,而是與家人團聚。
難道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經過一番打聽,她終於知道了真相。
原來按照大月的傳統,沒有子嗣的妃嬪,要為皇帝老兒殉葬。
孟煊讓她們出家為尼,實際上是救了她們的命。
穆歡聽後,心裏忍不住咒罵:到底是哪個瘋子定下這樣荒謬的規矩?
沒有孩子就要給皇帝老兒殉葬!
這也太不人道了!這皇帝老兒納了那麽多女人,自己還不能生,這不是害了別人嘛!
接著,一個念頭突然湧上心頭:那麽皇後呢?她也沒有孩子,是不是也應該殉葬呢?
心裏不禁歎氣,早知道就不動手了!
害得老娘的眼睛現在都還疼得厲害。
後來還是沈太傅給她解惑。
皇後和有孩子的嬪妃可以不用殉葬。
孟煊在帝後靈堂前正式繼位,緊接著開始操持治喪事宜,然後登基稱帝。
他本就是太子,因此整個繼位過程異常順利。
自此之後,大月王朝迎來了全新的時代。
穆歡和孟煊說過後,便帶著小九和穆曦一同入宮把老道士接回穆家。
自那以後,老道士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穆府,悉心教導穆曦和小九。
偶爾,他也會回白雲觀小住幾日。
為老皇帝守孝二十七日後,孟煊開始正式上朝。
新皇登基後首次大朝會,所有朝臣不得缺席。
穆歡著朝服,戴梁冠,再帶著自己早寫好的奏折去上朝。
大臣們整齊地向新皇帝行了跪拜禮,新皇孟煊頒布的第一道聖旨便是大赦天下。
緊接著便是一係列的封賞,該賞的賞,該封的封,朝堂之上甚是熱鬧。
最後,新皇孟煊對著眾大臣說:“朕欲封沐陽侯為沐陽王,不知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麵麵相覷,都在暗自揣測著新皇到底是什麽意思。
說讚同吧!又不確定是否符合聖意。
說反對吧!又害怕被女煞神穆歡記恨在心。
一時間,眾大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穆歡站著一動不動,仿佛這事與她無關。
就在這關鍵時刻,定國公挺身而出,站出來反對:“啟稟陛下,老臣以為此舉不妥。”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響徹整個朝堂。
滿朝文武紛紛將目光投向定國公,心中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
畢竟,在這個時候敢站出來說話的人,實在是勇氣可嘉。
穆歡這才緩緩出列:“啟稟陛下,既然定國公覺得不妥,那微臣想用這個換其他的恩典,不知可否?”
孟煊饒有興致地問:“哦?沐陽侯想要換什麽呢?”
穆歡不慌不忙地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奏折呈遞上去。
“微臣鬥膽,想為天下的女子求兩個恩典。其一,如果女子犯了罪,宗族不得私自對其行刑。其二,希望能夠允許女子入朝為官。”
她此話一出,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所有的朝臣都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
女子做官聞所未聞。
此刻,他們自動忽略了眼前這位侃侃而談之人本是女子的事。
孟煊伸手接過太監呈上的奏折,快速瀏覽了一遍後,抬頭看向眾大臣,語氣平靜地問:“諸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眾人紛紛回過神來,隨後又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定國公,心中暗自期盼他能再一次站出來阻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定國公就隻反對穆歡當王爺,對於女子入朝為官一事,仿佛完全沒有聽到一般。
此時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無聲。
她這一嗓子,成功讓所有人都停止了哭泣。
孟煊聞言,立刻抬頭,問道:“說清楚,有何蹊蹺之處?”
那名婢女重重地磕了個頭,接著說:“啟稟太子殿下,皇後娘娘當時留下沐陽侯說話,並無尋短見的跡象。
此外,還有一件事非常奇怪,那就是老嬤嬤竟然不見了。”
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穆歡身上。
穆歡先拿出手帕輕輕擦拭了一下眼角。
然後,她一邊擦眼淚一邊解釋:“啟稟太子殿下,微臣確實被皇後娘娘留下說話。
娘娘說她侄兒鄧元看中微臣府上的一位姑娘,想與微臣商議一下。
正說話間,突然,外麵傳來了鍾聲,皇後娘娘聽後瞬間臉色大變,緊接著她就拔了簪子刺向自己的心口。
微臣都嚇傻,試圖阻止來著,可惜沒來得及啊!微臣有罪啊!”
這時,那名婢女大聲質問:“沐陽侯,嬤嬤去哪兒了?為什麽她會憑空消失不見了呢?”
穆歡聽後,一臉詫異道:“剛剛嬤嬤說去給皇後娘娘準備糕點去了啊!”
那婢女一聽這話,情緒變得非常激動,反駁道:“這絕對不可能!”
穆歡也有些急了,瞪大眼睛說:“你什麽意思?難道我能把嬤嬤吃了不成?”
這時,孟煊問那婢女:“你為何沒有在母後身邊伺候?”
那婢女忙回道:“回太子殿下,皇後娘娘不讓。”
孟煊頓時大怒,一聲大吼:“你是母後的貼身奴婢,伺候不利,還敢推脫責任,來人,拉出去杖斃。”
聽到這話,那婢女嚇得臉色蒼白,連連磕頭求饒:“太子殿下饒命!太子殿下饒命啊!”
孟煊隻是冷冷地一揮衣袖,立刻有侍衛上前將那婢女拖了下去。
坤寧宮裏的所有奴婢嚇得大氣都不敢喘,生怕下一個被拉出去的就是自己。
孟煊淩厲地掃視了一圈後,對坤寧宮的奴婢說:“爾等護主不力,每人杖二十,如再有胡言亂語者,直接杖斃。”
接著,他又對老皇帝的一眾嬪妃說:“既然已經有母後去陪伴父皇,你們就去靈光寺為大月祈福吧!”
一眾嬪妃們紛紛磕頭行禮,表示感激之情:“謝太子殿下!”
她們眼中閃爍著淚光,仿佛得到了天大的恩賜。
穆歡站在一旁,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充滿疑惑。
這些妃嬪一副感恩戴德的架勢,仿佛不是去出家,而是與家人團聚。
難道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經過一番打聽,她終於知道了真相。
原來按照大月的傳統,沒有子嗣的妃嬪,要為皇帝老兒殉葬。
孟煊讓她們出家為尼,實際上是救了她們的命。
穆歡聽後,心裏忍不住咒罵:到底是哪個瘋子定下這樣荒謬的規矩?
沒有孩子就要給皇帝老兒殉葬!
這也太不人道了!這皇帝老兒納了那麽多女人,自己還不能生,這不是害了別人嘛!
接著,一個念頭突然湧上心頭:那麽皇後呢?她也沒有孩子,是不是也應該殉葬呢?
心裏不禁歎氣,早知道就不動手了!
害得老娘的眼睛現在都還疼得厲害。
後來還是沈太傅給她解惑。
皇後和有孩子的嬪妃可以不用殉葬。
孟煊在帝後靈堂前正式繼位,緊接著開始操持治喪事宜,然後登基稱帝。
他本就是太子,因此整個繼位過程異常順利。
自此之後,大月王朝迎來了全新的時代。
穆歡和孟煊說過後,便帶著小九和穆曦一同入宮把老道士接回穆家。
自那以後,老道士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穆府,悉心教導穆曦和小九。
偶爾,他也會回白雲觀小住幾日。
為老皇帝守孝二十七日後,孟煊開始正式上朝。
新皇登基後首次大朝會,所有朝臣不得缺席。
穆歡著朝服,戴梁冠,再帶著自己早寫好的奏折去上朝。
大臣們整齊地向新皇帝行了跪拜禮,新皇孟煊頒布的第一道聖旨便是大赦天下。
緊接著便是一係列的封賞,該賞的賞,該封的封,朝堂之上甚是熱鬧。
最後,新皇孟煊對著眾大臣說:“朕欲封沐陽侯為沐陽王,不知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麵麵相覷,都在暗自揣測著新皇到底是什麽意思。
說讚同吧!又不確定是否符合聖意。
說反對吧!又害怕被女煞神穆歡記恨在心。
一時間,眾大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穆歡站著一動不動,仿佛這事與她無關。
就在這關鍵時刻,定國公挺身而出,站出來反對:“啟稟陛下,老臣以為此舉不妥。”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響徹整個朝堂。
滿朝文武紛紛將目光投向定國公,心中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
畢竟,在這個時候敢站出來說話的人,實在是勇氣可嘉。
穆歡這才緩緩出列:“啟稟陛下,既然定國公覺得不妥,那微臣想用這個換其他的恩典,不知可否?”
孟煊饒有興致地問:“哦?沐陽侯想要換什麽呢?”
穆歡不慌不忙地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奏折呈遞上去。
“微臣鬥膽,想為天下的女子求兩個恩典。其一,如果女子犯了罪,宗族不得私自對其行刑。其二,希望能夠允許女子入朝為官。”
她此話一出,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所有的朝臣都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
女子做官聞所未聞。
此刻,他們自動忽略了眼前這位侃侃而談之人本是女子的事。
孟煊伸手接過太監呈上的奏折,快速瀏覽了一遍後,抬頭看向眾大臣,語氣平靜地問:“諸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眾人紛紛回過神來,隨後又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定國公,心中暗自期盼他能再一次站出來阻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定國公就隻反對穆歡當王爺,對於女子入朝為官一事,仿佛完全沒有聽到一般。
此時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