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火車站,張記站在進站口,拿著車票揮手向潘雲鵬道別。
檢票口檢票進站,上火車找到硬臥床位,張記舒服的躺在狹小的床上。
二十萬轉給潘雲鵬十萬,分出去一半,銀行卡中剩四十四萬。
貨車開動,緩慢的晃動,帶著行人駛向同一個方向。
摸著胸前的天珠,張記不知道天珠的意義,隻是當做朋友之間的禮物。
出院時,貢嘎拿著兩大罐黑色藥膏和一枚天珠,藥膏是調配的藥,天珠是分別的禮物。
貢嘎高原紅的臉上,掛著陽光般的笑容,溫暖張記冰涼的心,寒冷的高原變得也不再那麽寒冷。
交錢時,老藏醫要了一千二,張記難以相信這個數字,還以為他聽錯了。
潘雲鵬熟練的點出一千二放在桌子上,對著老藏醫深深鞠一躬。
想著潘雲鵬說的話,張記相信,如果世間真的有善人,一定就是老藏醫。
“行醫治病,行的是醫,治的是病,修的是一顆純淨的心,不是錢。”
張記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一個人不為賺錢忙活,還能為什麽事忙活。賺錢是人生頭等大事,誰能在賺錢過程中“修一顆純淨的心”。
六月下旬的農村可以稱之為“空村”,留在村子裏的是老弱病殘,成年勞動力沒有幾人。
打工的熱潮裸攜男男女女,大包小包的行囊,奔向不同的城市,隻為了賺取一點點生活費,老家隻是逢年過節和農忙時的暫時落腳點。
賺錢的厚度是回家過年的底氣,每一張燦爛笑臉的背後是金錢支撐起來的勇氣。
一千二,張記相信絕對是便宜的價格。如果選擇住院治療,花費肯定不會是一千二,甚至是六七倍以上。
醫院高昂的消費,漫長的恢複時間,對比老藏醫低廉的費用,縮短的愈合時間,哪一個才是好的選擇。
張記想不明白,如果中醫比西醫更便宜和療效更好,為什麽生活中看不懂中醫,生病第一選擇去西醫院。
老藏醫是值得尊敬的,張記明白為什麽軍哥那樣的人,也會對老藏醫保持尊敬。
是人總會生病,生病就要看醫生,不能得罪的是醫生。更何況這個醫生醫術高超,關鍵時刻能救命。
命運掌握在一雙枯枝般的手上,而且這雙手不要錢不要物,除了保持尊敬之心,別無他做。
六個臥鋪隻有四個人,彼此之間保持著距離,在狹小的空間做自己的事。張記牢記潘雲鵬的話,不要在火車上搭訕,管好自己。
隔壁車廂傳來打罵孩子的聲音,濃重的口音聽不清具體的罵聲,模糊的聽到“打死你”、“要你有啥用”、“沒有錢”、“活不下去”、“餓死”。
丟錢還是錢被偷,無論是哪一個結果,錢都沒有了。張記暗暗的摸一下背包,沒有被動過的痕跡。
打開背包拿出英語資料放在床上,床底下塑料袋裝著蔡倩倩準備的零食,犛牛肉幹、酥油茶、野驢肉,還有兩瓶青稞酒。
最讓張記動心的是青稞酒,濃鬱的香味勾動味蕾,傷口沒好卻不能喝酒。看的見喝不到的感覺抓心撓肝,隻能忍了。
風幹的肉幹在嘴巴裏咀嚼生津,肉香在口腔彌漫。一口溫水濕潤口腔,咽下肉幹,胃部有一股暖意。
乘警和乘務接到報案,帶著女人和孩子去警務室。路過車廂時,乘務查了車廂裏四人的車票。
張記拿出車票和身份證遞過去,乘務接過身份證對著張記端詳,又檢查了車票。將車票和身份證還給張記,提醒張記小心保護重要錢財,別丟了。
車廂變得安靜,女人帶著孩子去警務室一直沒有回來。張記發現這個世界的悲哀之處,想要幫助別人時,自己卻沒有能力。
微薄之力真的隻是微薄之力,既解決不了別人的困難,也隻會加劇自己的困難。
書本蓋在臉上,迷迷糊糊中睡去。
李濱趴在電腦桌上,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電腦屏幕。網絡上多而亂的信息,找不到他想要的信息。
567分的二本線,專業和學校受到限製。既要選擇合適的學校,也要選擇合適的專業。
海底撈針一般的招生簡章,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懊惱的丟掉鼠標,拿起桌上的飲料喝一口。
網吧亂糟糟的環境讓李濱不舒服,煙酒臭味熏得腦袋疼。揉揉發脹的太陽穴,再次查一遍成績,總分567分。
李濱無奈的接受現實,隻能選擇二本院校。體製是一條穩妥的路線,二本畢業滿足考編考工條件。
如果考不上編製呢?問號在李濱腦海旋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的編製考試,沒有把握一次就能通過。
謀生是頭等大事,學業是謀生的鋪墊也是謀生的開始。一時之間,李濱難以下決定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劉澎是601分,過了一本線。命運的玩笑總是措手不及,誰能想到高考座位安排的如此巧合。
張誠和劉澎並排坐,理綜選擇題目是現成的答案。三年衝刺的終點是一個好的高考座位,輕鬆過了600分。
超過一本線20分,有選擇餘地和選擇權利。十二年的努力,最後隻是一個分數決定的前程。
李濱有點想笑,嘴角勾動又笑不起來。結果已成事實,糾結於過程於事無補。唯一的選擇是選一個合適大學和合適專業。
想要聯係張記,信息不回,電話不接,仿佛人間消失一般,不知道去了哪裏。
張記的分數同樣讓李濱揪心,三本線的分數,隻能選擇三本學校,專業都不能選擇。
想著張記高考前夕決定複讀,也許複讀是對的。複讀一年,分數提高五十分,可以報考一本院校。隻是複讀的壓力太大,很多人難以承受複讀帶來的無形壓力。
精神崩潰也是常事,每一年複讀院校總會有跳樓。崩潰到何種地步,以至於輕生結束生命。
李濱想象不到那種絕望的心情,樂天派的性格也讓李濱不會悲觀到絕望的程度。輕生,一個簡單的詞,包含了生命絕望下的抉擇。
拿起桌上的手機,編輯信息一條信息發送。
“你在哪裏?沒死出個聲。”
消息意料之內的石沉大海,半個小時,手機沒有絲毫動靜。
“35號機到時間了,沒錢啦。”
李濱拿起手機裝回兜裏,順手將空飲料瓶丟進垃圾桶。走出網吧,呼吸外麵的新鮮空氣,胸中一陣舒爽。
傍晚的街頭空蕩蕩,李濱百無聊賴的走著。網吧距離駕校兩公裏,李濱慢慢的走回去。
兜裏的手機震動,不耐煩的掏出手機,屏幕顯示張記,李濱迫不及待的按下接聽鍵,對著話筒大聲咆哮。
“你死哪裏去了,給你發信息也不回?”
“我出去旅遊,差點死在外麵。你是不是在城區學車?”
“是的。我報駕校,現在在回駕校的路上。”
“駕校宿舍晚上關門嗎?我今晚能過去湊合一晚嗎?”
“可以啊,你什麽時候到?”
“大概晚上十一點左右,你把駕校地址發給我,我下火車後打車過去。”
“台城隻有一個駕校,打車到台城駕校。”
“好的,到了以後給你電話。”
“我等你。”
掛掉電話,李濱步子歡快的回到駕校宿舍。一個宿舍六個床位,三個台城本地人不在宿舍住,練完車直接回家,第二天再過來。
簡單收拾上鋪,李濱無聊的躺在床上發呆。
火車停靠在站台,張記背著背包下車。悶熱的天氣,身上熱出一層汗,黏黏的不舒服。
走出出站口,人聲鼎沸的出站口站在各色人,舉著牌子迎接的,抱著膀子等人的,出租車司機喊人的,小旅館拉人住宿的。
張記看準喊著“台城”的出租車司機,走到身前問道。
“哥,去台城是拚車還是打車?”
司機看一眼張記,病態的臉色,風塵仆仆的衣服,確定張記是輟學打工回來的窮小子,沒好氣的說道。
“拚車20,打車100。你想拚車還是打車。”
張記沒有猶豫的說道。
“拚車拚車。我到台城駕校。”
司機斜瞥張記一眼,左手一指停在路邊的出租車說道。
“車牌號35的車是我的,你過去等著,湊夠人數一起走。”
張記順著手指方向,找到車牌號35的出租車,打開車門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路邊,三輪車的小攤販大聲叫賣,炸菜和烤腸的香氣讓張記流口水。火車上飯菜貴,而且吃不好。聞著油炸火烤的香氣,張記忍不住想要吞進去所有食物。
下車買了一份炸菜,一份烤腸,一杯豆汁。靠著出租車,大口的吞咽。
兩分鍾吃完炸菜和烤腸,一口氣喝完豆汁,垃圾丟到路邊油汙的垃圾桶。
張記舒服的拍拍肚子,回到副駕駛的位置,閉目養生,等著司機回來。
不一會,司機帶著一男一女回來,招呼著男人將行李箱放到後車廂,三人上車,司機發動車子,一腳油門離開火車站。
三人後座坐著兩人,寬鬆的空間,兩人依偎在一起。
看到這一幕,張記暗暗的想,出租車至少還可以再坐下兩人。
檢票口檢票進站,上火車找到硬臥床位,張記舒服的躺在狹小的床上。
二十萬轉給潘雲鵬十萬,分出去一半,銀行卡中剩四十四萬。
貨車開動,緩慢的晃動,帶著行人駛向同一個方向。
摸著胸前的天珠,張記不知道天珠的意義,隻是當做朋友之間的禮物。
出院時,貢嘎拿著兩大罐黑色藥膏和一枚天珠,藥膏是調配的藥,天珠是分別的禮物。
貢嘎高原紅的臉上,掛著陽光般的笑容,溫暖張記冰涼的心,寒冷的高原變得也不再那麽寒冷。
交錢時,老藏醫要了一千二,張記難以相信這個數字,還以為他聽錯了。
潘雲鵬熟練的點出一千二放在桌子上,對著老藏醫深深鞠一躬。
想著潘雲鵬說的話,張記相信,如果世間真的有善人,一定就是老藏醫。
“行醫治病,行的是醫,治的是病,修的是一顆純淨的心,不是錢。”
張記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一個人不為賺錢忙活,還能為什麽事忙活。賺錢是人生頭等大事,誰能在賺錢過程中“修一顆純淨的心”。
六月下旬的農村可以稱之為“空村”,留在村子裏的是老弱病殘,成年勞動力沒有幾人。
打工的熱潮裸攜男男女女,大包小包的行囊,奔向不同的城市,隻為了賺取一點點生活費,老家隻是逢年過節和農忙時的暫時落腳點。
賺錢的厚度是回家過年的底氣,每一張燦爛笑臉的背後是金錢支撐起來的勇氣。
一千二,張記相信絕對是便宜的價格。如果選擇住院治療,花費肯定不會是一千二,甚至是六七倍以上。
醫院高昂的消費,漫長的恢複時間,對比老藏醫低廉的費用,縮短的愈合時間,哪一個才是好的選擇。
張記想不明白,如果中醫比西醫更便宜和療效更好,為什麽生活中看不懂中醫,生病第一選擇去西醫院。
老藏醫是值得尊敬的,張記明白為什麽軍哥那樣的人,也會對老藏醫保持尊敬。
是人總會生病,生病就要看醫生,不能得罪的是醫生。更何況這個醫生醫術高超,關鍵時刻能救命。
命運掌握在一雙枯枝般的手上,而且這雙手不要錢不要物,除了保持尊敬之心,別無他做。
六個臥鋪隻有四個人,彼此之間保持著距離,在狹小的空間做自己的事。張記牢記潘雲鵬的話,不要在火車上搭訕,管好自己。
隔壁車廂傳來打罵孩子的聲音,濃重的口音聽不清具體的罵聲,模糊的聽到“打死你”、“要你有啥用”、“沒有錢”、“活不下去”、“餓死”。
丟錢還是錢被偷,無論是哪一個結果,錢都沒有了。張記暗暗的摸一下背包,沒有被動過的痕跡。
打開背包拿出英語資料放在床上,床底下塑料袋裝著蔡倩倩準備的零食,犛牛肉幹、酥油茶、野驢肉,還有兩瓶青稞酒。
最讓張記動心的是青稞酒,濃鬱的香味勾動味蕾,傷口沒好卻不能喝酒。看的見喝不到的感覺抓心撓肝,隻能忍了。
風幹的肉幹在嘴巴裏咀嚼生津,肉香在口腔彌漫。一口溫水濕潤口腔,咽下肉幹,胃部有一股暖意。
乘警和乘務接到報案,帶著女人和孩子去警務室。路過車廂時,乘務查了車廂裏四人的車票。
張記拿出車票和身份證遞過去,乘務接過身份證對著張記端詳,又檢查了車票。將車票和身份證還給張記,提醒張記小心保護重要錢財,別丟了。
車廂變得安靜,女人帶著孩子去警務室一直沒有回來。張記發現這個世界的悲哀之處,想要幫助別人時,自己卻沒有能力。
微薄之力真的隻是微薄之力,既解決不了別人的困難,也隻會加劇自己的困難。
書本蓋在臉上,迷迷糊糊中睡去。
李濱趴在電腦桌上,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電腦屏幕。網絡上多而亂的信息,找不到他想要的信息。
567分的二本線,專業和學校受到限製。既要選擇合適的學校,也要選擇合適的專業。
海底撈針一般的招生簡章,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懊惱的丟掉鼠標,拿起桌上的飲料喝一口。
網吧亂糟糟的環境讓李濱不舒服,煙酒臭味熏得腦袋疼。揉揉發脹的太陽穴,再次查一遍成績,總分567分。
李濱無奈的接受現實,隻能選擇二本院校。體製是一條穩妥的路線,二本畢業滿足考編考工條件。
如果考不上編製呢?問號在李濱腦海旋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的編製考試,沒有把握一次就能通過。
謀生是頭等大事,學業是謀生的鋪墊也是謀生的開始。一時之間,李濱難以下決定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劉澎是601分,過了一本線。命運的玩笑總是措手不及,誰能想到高考座位安排的如此巧合。
張誠和劉澎並排坐,理綜選擇題目是現成的答案。三年衝刺的終點是一個好的高考座位,輕鬆過了600分。
超過一本線20分,有選擇餘地和選擇權利。十二年的努力,最後隻是一個分數決定的前程。
李濱有點想笑,嘴角勾動又笑不起來。結果已成事實,糾結於過程於事無補。唯一的選擇是選一個合適大學和合適專業。
想要聯係張記,信息不回,電話不接,仿佛人間消失一般,不知道去了哪裏。
張記的分數同樣讓李濱揪心,三本線的分數,隻能選擇三本學校,專業都不能選擇。
想著張記高考前夕決定複讀,也許複讀是對的。複讀一年,分數提高五十分,可以報考一本院校。隻是複讀的壓力太大,很多人難以承受複讀帶來的無形壓力。
精神崩潰也是常事,每一年複讀院校總會有跳樓。崩潰到何種地步,以至於輕生結束生命。
李濱想象不到那種絕望的心情,樂天派的性格也讓李濱不會悲觀到絕望的程度。輕生,一個簡單的詞,包含了生命絕望下的抉擇。
拿起桌上的手機,編輯信息一條信息發送。
“你在哪裏?沒死出個聲。”
消息意料之內的石沉大海,半個小時,手機沒有絲毫動靜。
“35號機到時間了,沒錢啦。”
李濱拿起手機裝回兜裏,順手將空飲料瓶丟進垃圾桶。走出網吧,呼吸外麵的新鮮空氣,胸中一陣舒爽。
傍晚的街頭空蕩蕩,李濱百無聊賴的走著。網吧距離駕校兩公裏,李濱慢慢的走回去。
兜裏的手機震動,不耐煩的掏出手機,屏幕顯示張記,李濱迫不及待的按下接聽鍵,對著話筒大聲咆哮。
“你死哪裏去了,給你發信息也不回?”
“我出去旅遊,差點死在外麵。你是不是在城區學車?”
“是的。我報駕校,現在在回駕校的路上。”
“駕校宿舍晚上關門嗎?我今晚能過去湊合一晚嗎?”
“可以啊,你什麽時候到?”
“大概晚上十一點左右,你把駕校地址發給我,我下火車後打車過去。”
“台城隻有一個駕校,打車到台城駕校。”
“好的,到了以後給你電話。”
“我等你。”
掛掉電話,李濱步子歡快的回到駕校宿舍。一個宿舍六個床位,三個台城本地人不在宿舍住,練完車直接回家,第二天再過來。
簡單收拾上鋪,李濱無聊的躺在床上發呆。
火車停靠在站台,張記背著背包下車。悶熱的天氣,身上熱出一層汗,黏黏的不舒服。
走出出站口,人聲鼎沸的出站口站在各色人,舉著牌子迎接的,抱著膀子等人的,出租車司機喊人的,小旅館拉人住宿的。
張記看準喊著“台城”的出租車司機,走到身前問道。
“哥,去台城是拚車還是打車?”
司機看一眼張記,病態的臉色,風塵仆仆的衣服,確定張記是輟學打工回來的窮小子,沒好氣的說道。
“拚車20,打車100。你想拚車還是打車。”
張記沒有猶豫的說道。
“拚車拚車。我到台城駕校。”
司機斜瞥張記一眼,左手一指停在路邊的出租車說道。
“車牌號35的車是我的,你過去等著,湊夠人數一起走。”
張記順著手指方向,找到車牌號35的出租車,打開車門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路邊,三輪車的小攤販大聲叫賣,炸菜和烤腸的香氣讓張記流口水。火車上飯菜貴,而且吃不好。聞著油炸火烤的香氣,張記忍不住想要吞進去所有食物。
下車買了一份炸菜,一份烤腸,一杯豆汁。靠著出租車,大口的吞咽。
兩分鍾吃完炸菜和烤腸,一口氣喝完豆汁,垃圾丟到路邊油汙的垃圾桶。
張記舒服的拍拍肚子,回到副駕駛的位置,閉目養生,等著司機回來。
不一會,司機帶著一男一女回來,招呼著男人將行李箱放到後車廂,三人上車,司機發動車子,一腳油門離開火車站。
三人後座坐著兩人,寬鬆的空間,兩人依偎在一起。
看到這一幕,張記暗暗的想,出租車至少還可以再坐下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