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山現在看見黃希那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就覺得心煩,之前還覺得他是讀書人,將來會是家裏最有出息的孩子。


    可是後來經過一係列的事情才想明白,人家壓根看不起自家,就算有出息了跟他們也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到時候別說能幫襯一下家裏了,不把他們踩在泥坑裏都是好的。


    於是梁大山毫不客氣的回懟道:“誰是你舅舅,我爹已經和你娘斷絕了父女關係,我跟你娘自然也沒什麽關係了。所以你不要亂認舅舅。”


    黃希聽到梁大山這話臉色是一陣青一陣白的。


    不知道是氣的還是惱羞成怒。


    梁大頭也在一旁跟著說道:“讀書是為了明理,而不是為了讓鼻孔長在天上。學著那些長舌婦在人家跟前搬弄是非。


    穆山長說我很有天分,還給我取了名字叫梁啟元。


    還虧得你讀了幾年書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我隻是羞於你這等人為伍。”


    梁大頭還沒入學堂,所以讓他說一些豪言壯語他也說不出來,但是梁月嬌覺得已經很不錯,起碼梁大頭聽見黃希這話能不卑不亢的反駁。


    還有梁啟元這個名字也確實是穆山長給他取得名字。


    一旦入了學堂那就是讀書人,再叫梁大頭就不合適了,所以山長給他取了個啟元兩個字。


    這啟有啟動,打開的意思,是象征著有前途有希望,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再加上梁大頭又是家裏的老大,所以穆山長就給他取了這麽個名字。


    梁月嬌嗤笑一聲說道:“爹,大哥,咱們還是快點去報到吧。穆山長對我大哥這麽看重我們也別讓他失望。


    再說了咱們的時間可是寶貴的很,沒必要浪費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人身上。”


    梁大山和梁大頭一聽都趕緊點了點頭,然後三人徑直往學堂裏走去。


    黃希就算再怎麽樣也隻是個孩子,被這三人聯合陰陽怪氣了一番,終於受不了,眼圈紅紅的,活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同時心裏也極度不平衡,憑什麽梁大頭那個沒見識的鄉巴佬能得到山長的重視。還給他取了這麽好一個名字。


    還有這梁家憑什麽比他們黃家過得好?以前明明都是梁家巴結他們黃家的。


    可是就算黃希心裏再不平衡又能怎麽樣?


    梁月嬌他們把梁大頭安頓好後就趕著牛車回了石頭村。


    路上梁大山開口問道:“嬌嬌,這月餅也賣完了,你接下可有啥打算沒有?”


    梁月嬌見狀有些好笑,這梁大山怕是掙錢掙上癮了,這中秋節剛過還沒緩過勁來呢就想著開始做新的生意。


    梁月嬌笑著回道:“爹,馬上要秋收了,地裏還有很多活呢,等秋收完再說吧。”


    梁大山聞言歎了口氣回道:“今年天氣幹旱,秋收恐怕也收不了多少莊稼。”


    他們所在的涼州府地處西北,常年幹旱。


    雖然往年也幹旱,但是都沒有今年嚴重,梁月嬌自從來到這個地方就沒見過幾滴雨。


    要不是他們這裏靠河比較近還有儲水池恐怕地裏的莊稼早就旱死了。


    但是因為今年天氣太幹了,所以儲水池裏也沒有多少水了。春天的時候還好一點,秋收恐怕就更難了。


    都說大旱過後必有大災,雖說這個也不是絕對的。但是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到這裏梁月嬌心思一動,她覺得還是早做準備的好。


    梁月嬌把自己的想法跟梁大山說了,梁大山聽完也是一臉的沉重,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開口說道:“爹回去就開始挖地窖,到時候咱們多囤點糧食。”


    這半年以來,他一直跟著梁月嬌做生意對地裏的莊稼確實沒那麽上心。


    隻是聽村裏人和李秀芹說莊稼長勢不太好。


    梁大山是經曆過荒年的,若是今年收成不好再有大災大難,那普通老百姓可真沒法活了。


    到時候遍地餓殍,易子而食那可是人間慘境。


    想到這裏梁大山趕牛車的鞭子不由得加大了幾分力度。


    回到家,李秀芹見梁大山的臉色不是太好,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呢趕緊上前詢問道:“怎麽了?可是大頭入學不太順利?”


    梁月嬌趕緊上前解釋道:“娘,您不用擔心,都挺順利的,我們來的時候大哥已經去了學堂。


    是回來的路上我爹跟我說起今年天氣太幹旱,地裏收成不好,我聽村裏的老人說往年大旱過後必有大災。”


    李秀芹聽到這話歎了口氣說道:“今年的莊稼確實不怎麽樣。能有往年七成的收入也是好的。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老天爺連續好幾個月都沒有下過雨了呢?”


    同樣為了秋收發愁的不僅僅是梁家,還有村裏其他人。


    因為村裏已經有秋收的人家了,本來他們也知道今年天氣太過幹旱,收成不會太好了。


    但是真正收下來才發現糧食足足減產了三成。


    交完各種稅之後,他們就剩不了多少糧食了。


    有餘糧的人家還好說,那些家裏窮的人家早已經青黃不接就等著秋收之後能好點呢。


    不過收獲的季節總是好的,所以中秋節過後,石頭村的人都進入了農忙的季節。


    涼州府這邊秋天一般種豆子和黍的比較多,黍其實就是高粱。


    梁大山也要收地裏的莊稼一時之間也顧不上擔心別的了。


    李家兄弟本來約定好了中秋之後就來學做燒餅的。


    但是卻遲遲沒有來,梁月嬌想著他們恐怕也在家裏秋收呢。


    過了十來天後家裏的秋收基本上忙完了,李家三兄弟也來到了石頭村。


    李寶貴和李寶福還扛著兩袋子新打的高粱。


    李寶祥則拎著一個破包袱,裏麵大概裝的是三兄弟的換洗衣物。


    李秀芹見狀嗔怪道:“你們來就來了,還帶這麽多東西幹什麽?難不成家裏還能少了你們一口吃的嗎?”


    李寶貴憨笑兩聲說道:“我們哥仨的飯量比較大,腦子又笨,這燒餅不知道幾天才能學會呢?


    我娘說不能免費學了手藝還吃白飯的。”


    李秀芹聞言頓時氣笑了,但是她也知道大伯娘和三個娘家兄弟都是實在人。既然東西扛都扛來了,也沒有再退回去的道理,於是就讓他們把東西扛到了雜貨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四歲小萌寶,我經商富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梓木芳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梓木芳華並收藏穿成四歲小萌寶,我經商富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