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無錯沒想到再次見到鄭晏舒竟是在那宣平侯府,時隔一年,他整個人長高了不少,也顯得沒那麽輕浮無腦,此時坐在椅子上,整個人肩膀塌著,眼神空洞,麵容沉靜——更像是沉在水裏已經長了青苔的一塊石頭。
他不緊不慢地將自己聽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坐在另一邊的袁無錯。
那一日,宣威侯和武定侯說完話以後,鄭晏舒在廳內的帷幕後麵藏了許久,直到他覺得自己安全了,才哆哆嗦嗦地連滾帶爬躲回自己的房間。原本太子就要殺他,別莊的那二十幾具枯骨被發現以後,他發現自己死的理由又多了一個;陰差陽錯又聽到了那樁驚天冤案竟是自己的祖父和別人合謀,而且皇上已經起疑心了, 這下他死的理由可又多了一個。
在他十分惶恐猶豫地時候,家奴給他送了飯來,裏頭有他最愛吃的炸酥肉。可是他半點胃口也無,就都讓自己的貼身小廝吃了。
那小廝不到半刻鍾就七竅流血而死,在他麵前扭曲成麻花狀,瞪著眼,狀若厲鬼地朝他伸著手求他救一救自己,嘴裏邊噴血邊往前爬,那像雞爪一樣猙獰彎曲的手差一點就要抓到他的衣角了,嚇得他當場就尿了褲子。
祖父竟然真的要殺他,他是他的嫡長孫!
可是祖父也有其他孫子,而且沒有哪個像他一樣惹怒了太子,還背了二十幾條人命。
那日他碰巧躲過了,可是俗話也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於是他趁著還沒人發現,忍著滅頂的恐懼,將倒斃在地上的小廝拖到自己床上,將自己與那小廝換了衣服,再將屍首用被子蓋好。然後趁著天擦黑,穿著那小廝的衣服,準本悄悄逃走,臨了又差點被另一個小廝發現,驚懼之下隻得打暈了他,這才從側門偷偷溜出門去。
這一年,他躲在宣平侯府,夜夜無法安睡,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哪一日就被太子抓住殺了,或者被大理寺拿了判個秋後問斬,亦或者被他的祖父接回去悄悄除了再報個因病暴斃。
他聽得清清楚楚,祖父和武定侯參與了誣陷先太子巫蠱通敵案,那通敵的文書,乃是參與查抄太子府的金吾衛首領聞聽搜出,當時聞聽拿到書信時,發現那印鑒紅印泥有點潮,因此曾經詢問過何丞相,他懷疑印鑒有假,但事後確認那就是先太子的印鑒。
宣平侯補充道:“敬德六年三月底,聞聽恰巧在追擊盜匪的時候殉職,後來他夫人便發了瘋,不出兩個月,竟縱火將自己的三個兒女都燒死了。”
袁無錯糾正他道:“聞聽並不是殉職,而是被滅口;那火是何丞相的人放的,聞聽還有一個兒子逃脫,出家做了和尚,在佛門清靜地躲了十三年,前些日子遭人追殺,險些沒了性命,現在在我手裏。”
二人聽了他的話,都有些驚訝。宣平侯長舒一口氣道:“好好好,市井傳言說是那孩子縱火後跳河自盡,我差人沿著那彤江一路尋找,但那幾年沿河撈起的屍首無數——他還活著,也算是蒼天有眼。”
袁無錯抬頭看向宣平侯:“侯爺今日讓我聽到這些,隻是為了救宣威侯世孫嗎?“
宣平侯鄭景懿聞言笑道:“若我說,是為了先太子,為了大蕭的江山,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為了人間公道,你可信?”
袁無錯一言不發地看著他,沒有回答。
宣平侯轉動著車輪將輪椅推到門口,夜已深了,那一輪明月已經東移,將他的身影模模糊糊滴投在門口的青磚地上。
“你看,為了輪椅進出方便,我府中並無門檻。你可知道,別的地方可不會這樣。”宣平侯淒然一笑,“我四歲開蒙,由先帝親自教導騎射之術,世家子弟之中,沒有比我更好的馴馬高手。我六歲便博覽群書,九歲研讀《易經》《難經》,知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但比起皇位,我更喜歡鑽研刑法誌、地理誌。我年少的夢想便是遊遍大江南北,斷遍世間冤假錯案——”
他長歎一口氣,道:“可惜,造化弄人。剛坐上輪椅的那幾年,我恨不得毀了這世間所有再自盡,恨天道不公,恨奸人作惡,恨自己眼瞎!”
他手上青筋暴起,眼中竟閃著點點淚光:“後來我有了女兒,便歇了那毀天滅地的心思。但依舊恨著那害我成為殘廢的奸人——我已不能行走,她依舊不肯放過我,買通我身邊服侍的人,給我下了絕子藥。”
一時間,袁無錯手裏的茶杯應聲而碎,他因為過於驚愕,竟不小心捏碎了那茶盞。
宣平侯看了一眼他手中碎掉的茶盞,喚道:“老胡,給袁公子換杯茶。”
那老仆端著茶和帕子走進來,遞上帕子給袁無錯淨了手,收拾幹淨後又默默退下。
“你一定以為,他們斷了我的腿,絕了我的後,便能放過我了吧?”他笑笑道:“可惜啊,年輕時人的光芒過於耀眼,總會讓陰影裏生存許久的人心生妒忌。每一年宮中家宴,他們都要故意忘記卸掉那門檻,叫我進不得,退不得。一群人裝模作樣談笑風生,讓我的人抬著我進殿——好像這樣為難為難我,就能彌補他們當年被我壓製得抬不了頭的扭曲心理。”
他永遠記得那一日,六月天裏,先皇生辰那一日,還是舜王的自己與王妃一起在殿外久久立著,門檻那樣高,輪椅根本沒法進去。
而宮人得了殷皇後的令,遲遲不讓人來卸下門檻讓他進去。滿殿的人說說笑笑,故意忽視著他,直到暴雨忽至,十三歲的太孫鄭承贇從外麵趕來,看到他和夫人站在殿外,便停下來恭敬地行禮道:“皇嬸,皇伯父。”
然後和他的隨從一起將那門檻卸了,親手將他推入了殿內,還稟告了吉順帝,狠狠責罰了失職的宮人。
他躲過了那一場暴雨,進殿之後看到,殷皇後的臉都黑了,就像那頭頂的烏雲一般。
後來每次宮宴,太孫都會幫他卸下那門檻,推他進去。太孫其人光明磊落,禮賢下士,尊師重道,也尊重他這個殘廢之人,時時向他討教,真真是個光風霽月的少年君子。
他沒有兒子,疼愛自己的女兒的同時,也將這份慈愛分了一些給這個如同春日暖陽一般的少年人。
若以後他做了皇帝,定能是個好皇帝。
可惜在殷皇後的兒子鄭景郯當上皇帝後,太子鄭承贇在他的建議下研究出那遏製世家門閥的代衰承襲製,又曆時五年方才遏製了世家門閥的勢力,整個汴梁風氣為之一新,銘軒帝這才算站穩腳跟。
前腳他站穩了,後腳太子巫蠱案發,並且還有他通敵叛國意圖取銘軒帝而代之的鐵證!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起初他以為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沒想到這代衰承襲製,為太子樹敵無數,成了太子的催命符。
他難得地去尋了自己那同父異母的弟弟,讓他看清楚,查仔細,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是那個蠢貨卻說自己沒安好心!
真是可笑至極,他一個親爹,對親兒子的了解,竟還不如自己這個做伯伯的外人多!
他眼睜睜看著太子府被圍,太子圈禁,被廢,自戕,一絲血脈都沒有留下,卻無能為力。
這世間奸人小人者、壞人也罷,惡人也好,隻要小心防範,自是不用懼之怕之;唯一最難防的,便是那蠢人!
君子五德,禮義仁智信,人若不智,便是蠢,便是惡!便是缺德!
當真天道不公,叫這樣一個蠢貨坐上那大位!
對他,對那個孩子,對這天下黎民百姓,天道哪裏有半分公道可言?
他發誓要好好活著,看著那蠢貨到底有個什麽好下場,看看那個毒婦有個什麽好下場!
但十五年過去,惡人蠢人好好的活著,良善之人的骨頭都在泥下都化完了,他那一顆悲憤難平的心,也早就慢慢地死去——他也已經五十,半截身子埋進土了。
如果不是陰差陽錯搭救了鄭晏舒,他就不會私下查找當年的證據。他查到了那個跳河不見的聞放身上,又查到了何丞相最近十分焦躁,頗有些狗急跳牆,大半夜借著搜查盜匪而搜了虞家和袁家的府邸,不過眼前這小子不錯,將那何榆犀給趕了出來,還讓對方屁都不敢放一個。
這些年他越發不理世事,隻鑽研天象。夏礿祭之前,他早就憑著頭天夜裏的一絲若有似無的水汽覺察到第二日有陣急雨,司天監沒有測算出來,也是學藝不精。他想看那蠢貨出醜,便破天荒地出席了。
他這才見到了那個把五城兵馬司的人打得滿地找牙,懟得何榆犀無話可說的少年武狀元袁無錯。
他隱在百官之中,竟被他一眼看出些不同尋常來,在自己回視過去的時候,又能敏銳地收回目光,絲毫不亂。暴雨之中人人慌亂不已,他在那馬上鎮定自若,四處巡視,隊伍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能快速地發現除了帝後之外,隻有自己一人沒有淋濕。
於是夜裏,他便試了一試他的深淺,果然沒有叫自己失望。
雄雞起鳴,時近卯時。
宣平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十分平靜地望著袁無錯。鄭晏舒縮在椅子裏,早已睡去,哪怕是在那樣一張硬的椅子裏,他也睡得極香——這段日子以來,他很久沒有這樣踏實地睡過了。
袁無錯道:“侯爺,除了聞放,我還有一人,名喚小福,乃是武定侯朗國寧已故小妾的侍女。”
宣平侯聞言驚喜道:“你竟連她也找到了,好、好啊!果然是後浪推前浪。你可知,敬德五年前後的人命案我查遍了,都沒有查到此人下落,竟被你找到了?哈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他繼續道:“張肆伍也在查當年的墜崖案,已經差人詢問武定侯府,但一直沒有找到破綻,人在你手裏,請務必保她安全——我這話也多餘,子成定能保她安全。天亮以後,我那好皇弟便要宣我進宮,大概是發現了這孩子在我這裏藏著——你將他也帶走吧。”
他憐憫地看著蜷縮在椅子裏的鄭晏舒,道:“這孩子雖然行事荒唐了些,但本性並不壞,若不是現任太子,他也不會走錯路,能救的話,還是救一救吧……”
一道陽光自天際破出,東方既白,旭日東升。
宣平侯一夜未眠,依舊精神抖擻地穿了朝服,依召進宮麵聖。
清晨,朝陽初升之際,袁無錯乘著一駕毫不起眼的馬車,悄悄地將鄭晏舒轉移出了宣平侯府。
銘軒帝在書房召見了宣平侯,與他打了半日太極之後,這才派人將體弱的宣平侯送回府中,順便搜了搜府,果然沒有找到鄭晏舒的人。
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後殷氏七十大壽。
大蕭國以仁孝治國,銘軒帝尤其孝順——他怠政歸怠政,修仙也修仙,但孝順的名聲卻是實打實的。偌大的慈恩宮隻住著皇太後一人,其他太妃皆擠在別的宮裏,更顯銘軒帝對自己生身之母獨一份的孝敬。
此次壽宴早早便籌備起來,身為皇太後的三個兒子,不管是真兒子還是名義上的兒子,都早早地為這次壽宴備下了禮物。
慈恩宮裏,早早便被各種花裝點起來,尤其是殷太後最愛的垂絲海棠花,整個正殿前方大花盆移過來擺得錯落有致,花開得正好。沒有開花的參天巨樹係了各式各樣的彩帶,和碗口大的絹花,三隻鋥亮的巨大銅熏爐立於正殿中,散發著嫋嫋的淡淡的輕煙。紫檀木的坐榻兩側則是兩個巨大的金盤,盤子裏裝著這個季節裏並不會出現個各色瓜果,散發著清新的果香。
崇安皇太後身著深青色滿繡翟鳥花紋、衣領袖口鑲著金色龍紋的簇新褘衣,頭戴珍珠寶石滿綴的禮冠端坐在紫檀木塌上,一張保養得極好、白皙富態的臉上貼了珠翠麵花,腰間掛著一副水頭極好的碧玉雙佩和白玉綬環,在一眾身著宮裝的皇後、太妃、妃子和公主郡主的圍繞之中,頗有眾星捧月之感。
一時間殿內鶯鶯燕燕,各色衣袂飄飄若仙,珠寶釵環的光芒交相輝映。春日焯焯,暖風和煦,海棠花嬌豔鮮嫩,笑語晏晏環佩叮咚,伴著那鶯歌燕舞,餘音繞梁,身姿搖曳,真是好不賞心悅目,叫人流連忘返。
他不緊不慢地將自己聽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坐在另一邊的袁無錯。
那一日,宣威侯和武定侯說完話以後,鄭晏舒在廳內的帷幕後麵藏了許久,直到他覺得自己安全了,才哆哆嗦嗦地連滾帶爬躲回自己的房間。原本太子就要殺他,別莊的那二十幾具枯骨被發現以後,他發現自己死的理由又多了一個;陰差陽錯又聽到了那樁驚天冤案竟是自己的祖父和別人合謀,而且皇上已經起疑心了, 這下他死的理由可又多了一個。
在他十分惶恐猶豫地時候,家奴給他送了飯來,裏頭有他最愛吃的炸酥肉。可是他半點胃口也無,就都讓自己的貼身小廝吃了。
那小廝不到半刻鍾就七竅流血而死,在他麵前扭曲成麻花狀,瞪著眼,狀若厲鬼地朝他伸著手求他救一救自己,嘴裏邊噴血邊往前爬,那像雞爪一樣猙獰彎曲的手差一點就要抓到他的衣角了,嚇得他當場就尿了褲子。
祖父竟然真的要殺他,他是他的嫡長孫!
可是祖父也有其他孫子,而且沒有哪個像他一樣惹怒了太子,還背了二十幾條人命。
那日他碰巧躲過了,可是俗話也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於是他趁著還沒人發現,忍著滅頂的恐懼,將倒斃在地上的小廝拖到自己床上,將自己與那小廝換了衣服,再將屍首用被子蓋好。然後趁著天擦黑,穿著那小廝的衣服,準本悄悄逃走,臨了又差點被另一個小廝發現,驚懼之下隻得打暈了他,這才從側門偷偷溜出門去。
這一年,他躲在宣平侯府,夜夜無法安睡,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哪一日就被太子抓住殺了,或者被大理寺拿了判個秋後問斬,亦或者被他的祖父接回去悄悄除了再報個因病暴斃。
他聽得清清楚楚,祖父和武定侯參與了誣陷先太子巫蠱通敵案,那通敵的文書,乃是參與查抄太子府的金吾衛首領聞聽搜出,當時聞聽拿到書信時,發現那印鑒紅印泥有點潮,因此曾經詢問過何丞相,他懷疑印鑒有假,但事後確認那就是先太子的印鑒。
宣平侯補充道:“敬德六年三月底,聞聽恰巧在追擊盜匪的時候殉職,後來他夫人便發了瘋,不出兩個月,竟縱火將自己的三個兒女都燒死了。”
袁無錯糾正他道:“聞聽並不是殉職,而是被滅口;那火是何丞相的人放的,聞聽還有一個兒子逃脫,出家做了和尚,在佛門清靜地躲了十三年,前些日子遭人追殺,險些沒了性命,現在在我手裏。”
二人聽了他的話,都有些驚訝。宣平侯長舒一口氣道:“好好好,市井傳言說是那孩子縱火後跳河自盡,我差人沿著那彤江一路尋找,但那幾年沿河撈起的屍首無數——他還活著,也算是蒼天有眼。”
袁無錯抬頭看向宣平侯:“侯爺今日讓我聽到這些,隻是為了救宣威侯世孫嗎?“
宣平侯鄭景懿聞言笑道:“若我說,是為了先太子,為了大蕭的江山,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為了人間公道,你可信?”
袁無錯一言不發地看著他,沒有回答。
宣平侯轉動著車輪將輪椅推到門口,夜已深了,那一輪明月已經東移,將他的身影模模糊糊滴投在門口的青磚地上。
“你看,為了輪椅進出方便,我府中並無門檻。你可知道,別的地方可不會這樣。”宣平侯淒然一笑,“我四歲開蒙,由先帝親自教導騎射之術,世家子弟之中,沒有比我更好的馴馬高手。我六歲便博覽群書,九歲研讀《易經》《難經》,知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但比起皇位,我更喜歡鑽研刑法誌、地理誌。我年少的夢想便是遊遍大江南北,斷遍世間冤假錯案——”
他長歎一口氣,道:“可惜,造化弄人。剛坐上輪椅的那幾年,我恨不得毀了這世間所有再自盡,恨天道不公,恨奸人作惡,恨自己眼瞎!”
他手上青筋暴起,眼中竟閃著點點淚光:“後來我有了女兒,便歇了那毀天滅地的心思。但依舊恨著那害我成為殘廢的奸人——我已不能行走,她依舊不肯放過我,買通我身邊服侍的人,給我下了絕子藥。”
一時間,袁無錯手裏的茶杯應聲而碎,他因為過於驚愕,竟不小心捏碎了那茶盞。
宣平侯看了一眼他手中碎掉的茶盞,喚道:“老胡,給袁公子換杯茶。”
那老仆端著茶和帕子走進來,遞上帕子給袁無錯淨了手,收拾幹淨後又默默退下。
“你一定以為,他們斷了我的腿,絕了我的後,便能放過我了吧?”他笑笑道:“可惜啊,年輕時人的光芒過於耀眼,總會讓陰影裏生存許久的人心生妒忌。每一年宮中家宴,他們都要故意忘記卸掉那門檻,叫我進不得,退不得。一群人裝模作樣談笑風生,讓我的人抬著我進殿——好像這樣為難為難我,就能彌補他們當年被我壓製得抬不了頭的扭曲心理。”
他永遠記得那一日,六月天裏,先皇生辰那一日,還是舜王的自己與王妃一起在殿外久久立著,門檻那樣高,輪椅根本沒法進去。
而宮人得了殷皇後的令,遲遲不讓人來卸下門檻讓他進去。滿殿的人說說笑笑,故意忽視著他,直到暴雨忽至,十三歲的太孫鄭承贇從外麵趕來,看到他和夫人站在殿外,便停下來恭敬地行禮道:“皇嬸,皇伯父。”
然後和他的隨從一起將那門檻卸了,親手將他推入了殿內,還稟告了吉順帝,狠狠責罰了失職的宮人。
他躲過了那一場暴雨,進殿之後看到,殷皇後的臉都黑了,就像那頭頂的烏雲一般。
後來每次宮宴,太孫都會幫他卸下那門檻,推他進去。太孫其人光明磊落,禮賢下士,尊師重道,也尊重他這個殘廢之人,時時向他討教,真真是個光風霽月的少年君子。
他沒有兒子,疼愛自己的女兒的同時,也將這份慈愛分了一些給這個如同春日暖陽一般的少年人。
若以後他做了皇帝,定能是個好皇帝。
可惜在殷皇後的兒子鄭景郯當上皇帝後,太子鄭承贇在他的建議下研究出那遏製世家門閥的代衰承襲製,又曆時五年方才遏製了世家門閥的勢力,整個汴梁風氣為之一新,銘軒帝這才算站穩腳跟。
前腳他站穩了,後腳太子巫蠱案發,並且還有他通敵叛國意圖取銘軒帝而代之的鐵證!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起初他以為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沒想到這代衰承襲製,為太子樹敵無數,成了太子的催命符。
他難得地去尋了自己那同父異母的弟弟,讓他看清楚,查仔細,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是那個蠢貨卻說自己沒安好心!
真是可笑至極,他一個親爹,對親兒子的了解,竟還不如自己這個做伯伯的外人多!
他眼睜睜看著太子府被圍,太子圈禁,被廢,自戕,一絲血脈都沒有留下,卻無能為力。
這世間奸人小人者、壞人也罷,惡人也好,隻要小心防範,自是不用懼之怕之;唯一最難防的,便是那蠢人!
君子五德,禮義仁智信,人若不智,便是蠢,便是惡!便是缺德!
當真天道不公,叫這樣一個蠢貨坐上那大位!
對他,對那個孩子,對這天下黎民百姓,天道哪裏有半分公道可言?
他發誓要好好活著,看著那蠢貨到底有個什麽好下場,看看那個毒婦有個什麽好下場!
但十五年過去,惡人蠢人好好的活著,良善之人的骨頭都在泥下都化完了,他那一顆悲憤難平的心,也早就慢慢地死去——他也已經五十,半截身子埋進土了。
如果不是陰差陽錯搭救了鄭晏舒,他就不會私下查找當年的證據。他查到了那個跳河不見的聞放身上,又查到了何丞相最近十分焦躁,頗有些狗急跳牆,大半夜借著搜查盜匪而搜了虞家和袁家的府邸,不過眼前這小子不錯,將那何榆犀給趕了出來,還讓對方屁都不敢放一個。
這些年他越發不理世事,隻鑽研天象。夏礿祭之前,他早就憑著頭天夜裏的一絲若有似無的水汽覺察到第二日有陣急雨,司天監沒有測算出來,也是學藝不精。他想看那蠢貨出醜,便破天荒地出席了。
他這才見到了那個把五城兵馬司的人打得滿地找牙,懟得何榆犀無話可說的少年武狀元袁無錯。
他隱在百官之中,竟被他一眼看出些不同尋常來,在自己回視過去的時候,又能敏銳地收回目光,絲毫不亂。暴雨之中人人慌亂不已,他在那馬上鎮定自若,四處巡視,隊伍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能快速地發現除了帝後之外,隻有自己一人沒有淋濕。
於是夜裏,他便試了一試他的深淺,果然沒有叫自己失望。
雄雞起鳴,時近卯時。
宣平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十分平靜地望著袁無錯。鄭晏舒縮在椅子裏,早已睡去,哪怕是在那樣一張硬的椅子裏,他也睡得極香——這段日子以來,他很久沒有這樣踏實地睡過了。
袁無錯道:“侯爺,除了聞放,我還有一人,名喚小福,乃是武定侯朗國寧已故小妾的侍女。”
宣平侯聞言驚喜道:“你竟連她也找到了,好、好啊!果然是後浪推前浪。你可知,敬德五年前後的人命案我查遍了,都沒有查到此人下落,竟被你找到了?哈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他繼續道:“張肆伍也在查當年的墜崖案,已經差人詢問武定侯府,但一直沒有找到破綻,人在你手裏,請務必保她安全——我這話也多餘,子成定能保她安全。天亮以後,我那好皇弟便要宣我進宮,大概是發現了這孩子在我這裏藏著——你將他也帶走吧。”
他憐憫地看著蜷縮在椅子裏的鄭晏舒,道:“這孩子雖然行事荒唐了些,但本性並不壞,若不是現任太子,他也不會走錯路,能救的話,還是救一救吧……”
一道陽光自天際破出,東方既白,旭日東升。
宣平侯一夜未眠,依舊精神抖擻地穿了朝服,依召進宮麵聖。
清晨,朝陽初升之際,袁無錯乘著一駕毫不起眼的馬車,悄悄地將鄭晏舒轉移出了宣平侯府。
銘軒帝在書房召見了宣平侯,與他打了半日太極之後,這才派人將體弱的宣平侯送回府中,順便搜了搜府,果然沒有找到鄭晏舒的人。
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後殷氏七十大壽。
大蕭國以仁孝治國,銘軒帝尤其孝順——他怠政歸怠政,修仙也修仙,但孝順的名聲卻是實打實的。偌大的慈恩宮隻住著皇太後一人,其他太妃皆擠在別的宮裏,更顯銘軒帝對自己生身之母獨一份的孝敬。
此次壽宴早早便籌備起來,身為皇太後的三個兒子,不管是真兒子還是名義上的兒子,都早早地為這次壽宴備下了禮物。
慈恩宮裏,早早便被各種花裝點起來,尤其是殷太後最愛的垂絲海棠花,整個正殿前方大花盆移過來擺得錯落有致,花開得正好。沒有開花的參天巨樹係了各式各樣的彩帶,和碗口大的絹花,三隻鋥亮的巨大銅熏爐立於正殿中,散發著嫋嫋的淡淡的輕煙。紫檀木的坐榻兩側則是兩個巨大的金盤,盤子裏裝著這個季節裏並不會出現個各色瓜果,散發著清新的果香。
崇安皇太後身著深青色滿繡翟鳥花紋、衣領袖口鑲著金色龍紋的簇新褘衣,頭戴珍珠寶石滿綴的禮冠端坐在紫檀木塌上,一張保養得極好、白皙富態的臉上貼了珠翠麵花,腰間掛著一副水頭極好的碧玉雙佩和白玉綬環,在一眾身著宮裝的皇後、太妃、妃子和公主郡主的圍繞之中,頗有眾星捧月之感。
一時間殿內鶯鶯燕燕,各色衣袂飄飄若仙,珠寶釵環的光芒交相輝映。春日焯焯,暖風和煦,海棠花嬌豔鮮嫩,笑語晏晏環佩叮咚,伴著那鶯歌燕舞,餘音繞梁,身姿搖曳,真是好不賞心悅目,叫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