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努力找到自己的聲音,回答道:“回貴人的話,奴婢是武定侯府妾室王玉姝的貼身婢女,名叫王小福。”
是啊,她叫小福,她不叫洛娘子。小姐總那樣喚她,好小福。
一時間耳邊響起小姐彌留之際說的話。
“好小福,都是我害了你們,你快走,便是爬,也要爬走,躲起來,若被那狠心人抓住,便是一個死字!快走……快走……我、我不成了……”
“朗國寧,你這個狼心狗肺,不仁不義的犬狼之輩,背信棄義的無恥小人!今日我便死了,定要化作厲鬼,早晚來索你的命!”
一瞬間,她仿佛生出無限勇氣,忽地轉頭,定定地看著癱在一旁的武定侯朗國寧道:“侯爺,十三年了,小福回來了,不知侯爺可別來無恙?”
武定侯乍一聽這仿佛來自地府的聲音,先是渾身一哆嗦,再一看小福那張遍布疤痕的猙獰的臉,仿佛能透過她看到那一雙血紅的眼睛,仿若十八層地獄裏爬出來向他索命的厲鬼,嚇得他手腳並用,連連往後退了幾步,直到抵著那柱子,退無可退。
她怎麽可能還活著?那麽高的崖,跌落下去怎麽可能還活著?
事後他去看過,除了那王玉姝上半身齊整些,其他人和馬,摔得碎得不能更碎了,她怎麽可能活得下來?她不應該能活下來,莫不是見了鬼了!
嚴尚書可不管武定侯一副見了鬼、要嚇得尿褲子的表情,接著溫聲問到:“小福,你可知你那主子因何而死?你隻管說,皇太後在此,皇上在此,一定會徹查此案,為你和你主子做主申冤。”
小福聽到這話,立即轉過頭來,咚咚咚磕了幾個響頭,那悶悶的聲音在大殿中揮散開來,叫人心驚,又讓人心酸。
此刻她整個人已經平靜下來,什麽侯爵伯爵,什麽世家清貴,如今見了她竟嚇成那個樣子,不過是個外強中幹的孬種罷了,可憐的小姐!
她娓娓道來,聲音不大,卻叫殿中人聽了個清清楚楚。
敬德二年,作為家中獨女的小姐王玉姝,母親早逝,在父親因病過世之後,為躲避家中叔伯謀奪家產謀財害命而遠赴汴梁,來投奔了自己的舅母。
王玉姝還有個遠房的堂嬸子,因堂叔早早過世,堂嬸子一個寡婦,堂叔留下的祖產早就被幾個侄子瓜分幹淨,她為了活命,便隨著同鄉早早來汴梁賣身為奴,好巧不巧,便入了那徐家,做了前太子妃徐氏母親的丫鬟。
後來徐氏嫁給了太子,她那遠房堂嬸便作為陪嫁嬤嬤入了太子府。
玉姝小姐在舅母的庇護下安安穩穩地過了一年,在舅母閔氏為她尋一個相當的人家時,武定侯趁著舅母四處奔走,鑽了空子。那個男人對她甜言蜜語,溫柔小意——她一個失怙的孤女,見慣了人情冷暖,正是需要父愛的時候,自然著了武定侯的道。
待舅母閔氏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為了替自己的夫君和外甥女遮掩醜事,她隻得抬了玉姝為貴妾。
後來,就是武定侯通過玉姝小姐找到遠房堂嬸,在太子府裏偷偷放了那巫蠱娃娃,導致太子府被抄,進而通敵書信被發現,次年太子妃娘家滿門被斬首於北市,再後來,就是太子妃難產一屍兩命,太子隨她而去,第三年,胡皇後也病逝了。
小姐於無人處一直說自己罪孽深重,萬死難贖。
小福抬起頭,恨聲道:“武定侯的弟弟奸淫人妻,苦主懸梁自盡,舉家投告無門,隻得聲稱要去告禦狀,叫他丟了這侯爵的帽子。那時,先太子殿下推行代衰承襲製已有兩年。眼看自己的爵位要不保,朗國寧便勾結了何丞相和宣威侯,他巧言哄騙小姐,說隻是為了給先太子一個教訓,叫皇上暫時收回他的權利。皇上與先太子殿下到底是父子血親,待他武定侯府躲過這一劫,皇上還是會原諒先太子殿下。”
末了,她聲音低下去:“小姐年少,為了武定侯府,為了腹中的小少爺,為了這個狼心狗肺的卑劣小人,便信了,她竟信了……”
這麽拙劣的謊言,當時不僅小姐信了,自己與小雅幾人也是深信不疑。如今跳出這個局,才知道這是個多麽可怕的事實。
“小姐當時懷有身孕,在深宅大院中養胎,對外間世事知之甚少。後來聽聞先太子被廢,府邸查抄圈禁,徐家連同幼童在內三百一十五口通通問斬於北市,先太子妃徐氏難產一屍兩命的時候,胡皇後已經病入膏肓,快要不行了。”
待她產子出月子以後,每每夜深人靜便悔痛不已,隻得時時吃齋念佛。後來更是得空便前往佛寺祭拜,最終被那忘恩負義的武定侯設計墜崖而死。
她以為與他有了孩子,看在孩子的份上,他也會懷有幾分仁慈,真是可笑又可悲。
小福掩麵流淚,伏在那波斯地毯上無聲痛哭,渾身因抽泣而不斷的抽動著。
武定侯這會兒回過神來了,他哪裏甘願坐以待斃,連忙站起來,抬腳就要向那小福踢去,嘴裏喊到:“你是誰尋來汙蔑我的?是不是閔氏!啊?我就知道她不可能原諒我,整日裏吃齋念佛裝聾作啞,就是為了尋個假貨來誣陷我!快說!你是不是閔氏那個賤婦尋來害我的!說啊!你說啊!我要殺了你,殺了你!”
殿上的金吾衛早就攔住了瘋狂的武定侯,任他聲嘶力竭都不能靠近小福半分,他青筋暴起麵紅耳赤,聲音在殿內顯得高亢又突兀。
小福冷冷地直起身來,帶著滿臉冰冷的淚水看著他道:“我若怕死,今日便不會來了。我是不是小福,你馬上就能知道。”
她從懷中掏出一枚玉佩和一個破舊的荷包,呈給了嚴尚書。
眾人借著日光看到,那枚溫潤的白玉上刻著一個“王”字,那荷包破敗不堪,角落裏隱約繡著的是個武字。
荷包裏還有一樣東西,那便是武定侯的一枚指甲蓋大小的金印,是他平日裏用來印鑒字畫的,印底赫然用篆書陽刻寫著他的名字。
嚴尚書雙手將這三樣東西放在托盤上,呈給了銘軒帝,銘軒帝又讓張肆伍呈給皇太後看過,這才重重地呼出一口氣來。
鄭晏舒見人證物證都已經齊全了,皇帝還未發表意見,便也一聲不吭地趴在崇安皇太後身邊的台階上。
嚴尚書道:“皇上,適才聽武定侯說,此小福為閔氏找來的偽證,微臣認為,應當宣武定侯夫人前來對質,如此方能服眾。”
武定侯夫人正在隔壁慈孝宮與其他女眷一起用膳,不消半刻鍾,便到了慈恩宮正殿內。
武定侯夫人閔氏木然地走進殿來,她麵容枯槁,眼神空洞,雖然裝扮得十分華貴得體,整個人卻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毫無生氣。好像她早已沒了魂魄,此時此地站著的,不過是個空空如也的軀殼。
她對著上首的崇安皇太後和銘軒帝倒頭就拜:“妾身叩見皇太後,皇上,恭祝太後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除此之外,再無別的動作。
十幾年來,想起太子府和徐府近百人命,想起玉姝那樣一張年輕稚嫩的臉,她日日夜夜都無法安睡。悔恨如同吃人的螞蟻,時時刻刻啃噬著她的心——明明犯下罪孽的是她那個膽大妄為的夫君,但承受良知折磨的,卻是她這個內宅婦人。
在她聽到殿上的喧嘩聲、受到太後和皇上突然宣召的時候,她就明白,那件事已經東窗事發,他們武定侯府滿門的死期已至。
銘軒帝沉聲道:“起來吧。”
閔氏木木地站起身來,眼睛隻看著自己腳前的一方地毯。
嚴尚書上前一步,問道:“敢問武定侯夫人,可認得身旁之人?”
她以為自己聽錯了,身旁之人?是誰?朗國寧?還是——她嗎?
閔氏木然的表情好像那麵具一般,中間終於有了一絲裂縫,那裂縫愈來愈大,直至碎裂,露出來她一張震驚的臉龐。
她緩緩地轉頭,看著自己右邊那個瘦瘦小小、模糊得好像一團霧的人,看到她枯瘦的雙手、布滿傷痕的臉,再仔細看那雙流著淚的眼睛。
良久,她走過去蹲下,伸手輕輕撫摸著她的臉道:“小福,好孩子,這十幾年你是怎麽過來的?”
小福抬頭孺慕地望著閔氏,她哀切的雙眼裏,訴說著一切,好像在透過她自己,尋找著玉姝小姐的身影。
二人相顧無言,小福胸中的委屈如同那洶湧澎湃的彤江水,見到閔氏,這才釋放了出來。隻一瞬,她如乳燕投林般撲進閔氏的懷裏,悲切地喚了一聲:“舅夫人!”這才咬著唇痛快地哭了起來。
閔氏雙目流淚,緊緊地抱著小福,好像是在抱著自己那幼時的外甥女一般,不斷地,輕輕地拍著她的背。
一時間,殿內人皆心有戚戚,有人已經抬手悄悄地抹著眼淚。
忘恨和尚道了一句:“阿彌陀佛,人生自有重逢處,隻教青絲變白眉。善哉,善哉。”
閔氏望著才不到三十的小福,她頭發稀疏,頭皮上依稀能看得見各種疤痕痊愈後留下的溝壑,可見她跌落懸崖後是如何的九死一生,才能在十幾年後又一次出現在自己麵前。
此刻她心裏無比安定,抱著小福抬首對著皇太後和銘軒帝道:“啟稟太後娘娘、皇上,無論小福說什麽,都是真的。武定侯朗國寧與丞相何嶽笙、宣威侯鄭景翀合謀誣陷先太子殿下和徐家,至徐家滿門和先太子含冤而死,事後又將我外甥女王玉姝的遠房堂嬸王氏和其夫滅口,待我那外甥女產子後不到三個月,在她禮佛途中,又將馬車趕到懸崖,至她墜崖而亡。”
她深吸一口氣,接著說到:“我自知那孩子可能難逃一死,也勸過她,可是她不信,我隻得將朗國寧的書畫印鑒放在了她的隨身荷包中,告訴她,若有萬一,此物可以救命,卻沒想到依舊救不了她……”
“太後娘娘,皇上,妾身與武定侯府早已骨血相融、無法分割。但,此案係武定侯朗國寧一人所為,我與玉姝,皆是事後發覺,那時已經晚了!玉姝墜崖身死,已是遭了報應,但我兒他——”她哽咽道:“我兒朗時明卻是毫不知情,懇請太後娘娘和皇上看在家父為國捐軀的份上,饒過他的外孫子!”說罷,她與小福一起,重重叩頭。
何丞相跪在一旁,無比頹敗地閉上了眼:完了,一切都完了。
武定侯早已不用金吾衛架著,此時如同一灘爛泥一般趴著一動不動,宣威侯也好不到哪裏去,他腦中如同被一根竹棍攪和這腦仁,整個人都麻了,隻盯著前方對著皇太後裝乖賣巧的鄭晏舒,生平頭一次恨自己沒有早點殺了他。
太後壽宴第二日,便有聖旨昭告天下,丞相何嶽笙勾結武定侯朗國寧,宣威侯鄭景翀誣陷先太子鄭承贇,及太子妃娘家徐府,一幹人證物證皆在查證之中,待查明後依罪定罰。著金吾衛即日查抄丞相府、武定侯府和宣威侯府,其餘家眷暫時看押於刑部大牢,聽候發落,其餘出嫁女若無合謀者,則不於追究。
何貴妃聽到這個消息,當即就暈了過去。
她醒來以後,就沒命地催著太子去向皇上求情,自己也卸了一切釵環穿得無比素淨地跪在了奉天殿門口。
銘軒帝的心腸一旦硬起來,石頭都不遑多讓。東星西墜,彤江決口,石牌沿子的火災,等等等等,原來都是在告訴他,他的兒子,那麽賢德的孩子,死於奸人誣陷。尤其是他自己,一國之君,竟被蒙在鼓裏,耍得團團轉——這叫天下萬民怎麽看他?待他百年以後,那史書要怎麽寫他?
即便他再疼愛貴妃,但事關先太子,銘軒帝無論如何也心軟不下來。他一生從未做過什麽出格之事,一切都順風順水,沒想到卻被自己的肱骨之臣和兄弟手足、功勳之後聯合擺了一道,導致自己的大兒子就那麽含冤而死。害得他要因此下罪己詔來平息天怒人怨,自己的修道之路才能暢通無阻。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此次不以人頭相祭,根本無法平息。
何貴妃在連著跪了兩日之後,終於是暈倒在了殿前,被人抬回了宮中。
她被噩夢魘住,不斷掙紮呼喊不得的時候,睜眼便是太子急切地喚著她:“阿娘?阿娘!”
是啊,她叫小福,她不叫洛娘子。小姐總那樣喚她,好小福。
一時間耳邊響起小姐彌留之際說的話。
“好小福,都是我害了你們,你快走,便是爬,也要爬走,躲起來,若被那狠心人抓住,便是一個死字!快走……快走……我、我不成了……”
“朗國寧,你這個狼心狗肺,不仁不義的犬狼之輩,背信棄義的無恥小人!今日我便死了,定要化作厲鬼,早晚來索你的命!”
一瞬間,她仿佛生出無限勇氣,忽地轉頭,定定地看著癱在一旁的武定侯朗國寧道:“侯爺,十三年了,小福回來了,不知侯爺可別來無恙?”
武定侯乍一聽這仿佛來自地府的聲音,先是渾身一哆嗦,再一看小福那張遍布疤痕的猙獰的臉,仿佛能透過她看到那一雙血紅的眼睛,仿若十八層地獄裏爬出來向他索命的厲鬼,嚇得他手腳並用,連連往後退了幾步,直到抵著那柱子,退無可退。
她怎麽可能還活著?那麽高的崖,跌落下去怎麽可能還活著?
事後他去看過,除了那王玉姝上半身齊整些,其他人和馬,摔得碎得不能更碎了,她怎麽可能活得下來?她不應該能活下來,莫不是見了鬼了!
嚴尚書可不管武定侯一副見了鬼、要嚇得尿褲子的表情,接著溫聲問到:“小福,你可知你那主子因何而死?你隻管說,皇太後在此,皇上在此,一定會徹查此案,為你和你主子做主申冤。”
小福聽到這話,立即轉過頭來,咚咚咚磕了幾個響頭,那悶悶的聲音在大殿中揮散開來,叫人心驚,又讓人心酸。
此刻她整個人已經平靜下來,什麽侯爵伯爵,什麽世家清貴,如今見了她竟嚇成那個樣子,不過是個外強中幹的孬種罷了,可憐的小姐!
她娓娓道來,聲音不大,卻叫殿中人聽了個清清楚楚。
敬德二年,作為家中獨女的小姐王玉姝,母親早逝,在父親因病過世之後,為躲避家中叔伯謀奪家產謀財害命而遠赴汴梁,來投奔了自己的舅母。
王玉姝還有個遠房的堂嬸子,因堂叔早早過世,堂嬸子一個寡婦,堂叔留下的祖產早就被幾個侄子瓜分幹淨,她為了活命,便隨著同鄉早早來汴梁賣身為奴,好巧不巧,便入了那徐家,做了前太子妃徐氏母親的丫鬟。
後來徐氏嫁給了太子,她那遠房堂嬸便作為陪嫁嬤嬤入了太子府。
玉姝小姐在舅母的庇護下安安穩穩地過了一年,在舅母閔氏為她尋一個相當的人家時,武定侯趁著舅母四處奔走,鑽了空子。那個男人對她甜言蜜語,溫柔小意——她一個失怙的孤女,見慣了人情冷暖,正是需要父愛的時候,自然著了武定侯的道。
待舅母閔氏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為了替自己的夫君和外甥女遮掩醜事,她隻得抬了玉姝為貴妾。
後來,就是武定侯通過玉姝小姐找到遠房堂嬸,在太子府裏偷偷放了那巫蠱娃娃,導致太子府被抄,進而通敵書信被發現,次年太子妃娘家滿門被斬首於北市,再後來,就是太子妃難產一屍兩命,太子隨她而去,第三年,胡皇後也病逝了。
小姐於無人處一直說自己罪孽深重,萬死難贖。
小福抬起頭,恨聲道:“武定侯的弟弟奸淫人妻,苦主懸梁自盡,舉家投告無門,隻得聲稱要去告禦狀,叫他丟了這侯爵的帽子。那時,先太子殿下推行代衰承襲製已有兩年。眼看自己的爵位要不保,朗國寧便勾結了何丞相和宣威侯,他巧言哄騙小姐,說隻是為了給先太子一個教訓,叫皇上暫時收回他的權利。皇上與先太子殿下到底是父子血親,待他武定侯府躲過這一劫,皇上還是會原諒先太子殿下。”
末了,她聲音低下去:“小姐年少,為了武定侯府,為了腹中的小少爺,為了這個狼心狗肺的卑劣小人,便信了,她竟信了……”
這麽拙劣的謊言,當時不僅小姐信了,自己與小雅幾人也是深信不疑。如今跳出這個局,才知道這是個多麽可怕的事實。
“小姐當時懷有身孕,在深宅大院中養胎,對外間世事知之甚少。後來聽聞先太子被廢,府邸查抄圈禁,徐家連同幼童在內三百一十五口通通問斬於北市,先太子妃徐氏難產一屍兩命的時候,胡皇後已經病入膏肓,快要不行了。”
待她產子出月子以後,每每夜深人靜便悔痛不已,隻得時時吃齋念佛。後來更是得空便前往佛寺祭拜,最終被那忘恩負義的武定侯設計墜崖而死。
她以為與他有了孩子,看在孩子的份上,他也會懷有幾分仁慈,真是可笑又可悲。
小福掩麵流淚,伏在那波斯地毯上無聲痛哭,渾身因抽泣而不斷的抽動著。
武定侯這會兒回過神來了,他哪裏甘願坐以待斃,連忙站起來,抬腳就要向那小福踢去,嘴裏喊到:“你是誰尋來汙蔑我的?是不是閔氏!啊?我就知道她不可能原諒我,整日裏吃齋念佛裝聾作啞,就是為了尋個假貨來誣陷我!快說!你是不是閔氏那個賤婦尋來害我的!說啊!你說啊!我要殺了你,殺了你!”
殿上的金吾衛早就攔住了瘋狂的武定侯,任他聲嘶力竭都不能靠近小福半分,他青筋暴起麵紅耳赤,聲音在殿內顯得高亢又突兀。
小福冷冷地直起身來,帶著滿臉冰冷的淚水看著他道:“我若怕死,今日便不會來了。我是不是小福,你馬上就能知道。”
她從懷中掏出一枚玉佩和一個破舊的荷包,呈給了嚴尚書。
眾人借著日光看到,那枚溫潤的白玉上刻著一個“王”字,那荷包破敗不堪,角落裏隱約繡著的是個武字。
荷包裏還有一樣東西,那便是武定侯的一枚指甲蓋大小的金印,是他平日裏用來印鑒字畫的,印底赫然用篆書陽刻寫著他的名字。
嚴尚書雙手將這三樣東西放在托盤上,呈給了銘軒帝,銘軒帝又讓張肆伍呈給皇太後看過,這才重重地呼出一口氣來。
鄭晏舒見人證物證都已經齊全了,皇帝還未發表意見,便也一聲不吭地趴在崇安皇太後身邊的台階上。
嚴尚書道:“皇上,適才聽武定侯說,此小福為閔氏找來的偽證,微臣認為,應當宣武定侯夫人前來對質,如此方能服眾。”
武定侯夫人正在隔壁慈孝宮與其他女眷一起用膳,不消半刻鍾,便到了慈恩宮正殿內。
武定侯夫人閔氏木然地走進殿來,她麵容枯槁,眼神空洞,雖然裝扮得十分華貴得體,整個人卻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毫無生氣。好像她早已沒了魂魄,此時此地站著的,不過是個空空如也的軀殼。
她對著上首的崇安皇太後和銘軒帝倒頭就拜:“妾身叩見皇太後,皇上,恭祝太後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除此之外,再無別的動作。
十幾年來,想起太子府和徐府近百人命,想起玉姝那樣一張年輕稚嫩的臉,她日日夜夜都無法安睡。悔恨如同吃人的螞蟻,時時刻刻啃噬著她的心——明明犯下罪孽的是她那個膽大妄為的夫君,但承受良知折磨的,卻是她這個內宅婦人。
在她聽到殿上的喧嘩聲、受到太後和皇上突然宣召的時候,她就明白,那件事已經東窗事發,他們武定侯府滿門的死期已至。
銘軒帝沉聲道:“起來吧。”
閔氏木木地站起身來,眼睛隻看著自己腳前的一方地毯。
嚴尚書上前一步,問道:“敢問武定侯夫人,可認得身旁之人?”
她以為自己聽錯了,身旁之人?是誰?朗國寧?還是——她嗎?
閔氏木然的表情好像那麵具一般,中間終於有了一絲裂縫,那裂縫愈來愈大,直至碎裂,露出來她一張震驚的臉龐。
她緩緩地轉頭,看著自己右邊那個瘦瘦小小、模糊得好像一團霧的人,看到她枯瘦的雙手、布滿傷痕的臉,再仔細看那雙流著淚的眼睛。
良久,她走過去蹲下,伸手輕輕撫摸著她的臉道:“小福,好孩子,這十幾年你是怎麽過來的?”
小福抬頭孺慕地望著閔氏,她哀切的雙眼裏,訴說著一切,好像在透過她自己,尋找著玉姝小姐的身影。
二人相顧無言,小福胸中的委屈如同那洶湧澎湃的彤江水,見到閔氏,這才釋放了出來。隻一瞬,她如乳燕投林般撲進閔氏的懷裏,悲切地喚了一聲:“舅夫人!”這才咬著唇痛快地哭了起來。
閔氏雙目流淚,緊緊地抱著小福,好像是在抱著自己那幼時的外甥女一般,不斷地,輕輕地拍著她的背。
一時間,殿內人皆心有戚戚,有人已經抬手悄悄地抹著眼淚。
忘恨和尚道了一句:“阿彌陀佛,人生自有重逢處,隻教青絲變白眉。善哉,善哉。”
閔氏望著才不到三十的小福,她頭發稀疏,頭皮上依稀能看得見各種疤痕痊愈後留下的溝壑,可見她跌落懸崖後是如何的九死一生,才能在十幾年後又一次出現在自己麵前。
此刻她心裏無比安定,抱著小福抬首對著皇太後和銘軒帝道:“啟稟太後娘娘、皇上,無論小福說什麽,都是真的。武定侯朗國寧與丞相何嶽笙、宣威侯鄭景翀合謀誣陷先太子殿下和徐家,至徐家滿門和先太子含冤而死,事後又將我外甥女王玉姝的遠房堂嬸王氏和其夫滅口,待我那外甥女產子後不到三個月,在她禮佛途中,又將馬車趕到懸崖,至她墜崖而亡。”
她深吸一口氣,接著說到:“我自知那孩子可能難逃一死,也勸過她,可是她不信,我隻得將朗國寧的書畫印鑒放在了她的隨身荷包中,告訴她,若有萬一,此物可以救命,卻沒想到依舊救不了她……”
“太後娘娘,皇上,妾身與武定侯府早已骨血相融、無法分割。但,此案係武定侯朗國寧一人所為,我與玉姝,皆是事後發覺,那時已經晚了!玉姝墜崖身死,已是遭了報應,但我兒他——”她哽咽道:“我兒朗時明卻是毫不知情,懇請太後娘娘和皇上看在家父為國捐軀的份上,饒過他的外孫子!”說罷,她與小福一起,重重叩頭。
何丞相跪在一旁,無比頹敗地閉上了眼:完了,一切都完了。
武定侯早已不用金吾衛架著,此時如同一灘爛泥一般趴著一動不動,宣威侯也好不到哪裏去,他腦中如同被一根竹棍攪和這腦仁,整個人都麻了,隻盯著前方對著皇太後裝乖賣巧的鄭晏舒,生平頭一次恨自己沒有早點殺了他。
太後壽宴第二日,便有聖旨昭告天下,丞相何嶽笙勾結武定侯朗國寧,宣威侯鄭景翀誣陷先太子鄭承贇,及太子妃娘家徐府,一幹人證物證皆在查證之中,待查明後依罪定罰。著金吾衛即日查抄丞相府、武定侯府和宣威侯府,其餘家眷暫時看押於刑部大牢,聽候發落,其餘出嫁女若無合謀者,則不於追究。
何貴妃聽到這個消息,當即就暈了過去。
她醒來以後,就沒命地催著太子去向皇上求情,自己也卸了一切釵環穿得無比素淨地跪在了奉天殿門口。
銘軒帝的心腸一旦硬起來,石頭都不遑多讓。東星西墜,彤江決口,石牌沿子的火災,等等等等,原來都是在告訴他,他的兒子,那麽賢德的孩子,死於奸人誣陷。尤其是他自己,一國之君,竟被蒙在鼓裏,耍得團團轉——這叫天下萬民怎麽看他?待他百年以後,那史書要怎麽寫他?
即便他再疼愛貴妃,但事關先太子,銘軒帝無論如何也心軟不下來。他一生從未做過什麽出格之事,一切都順風順水,沒想到卻被自己的肱骨之臣和兄弟手足、功勳之後聯合擺了一道,導致自己的大兒子就那麽含冤而死。害得他要因此下罪己詔來平息天怒人怨,自己的修道之路才能暢通無阻。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此次不以人頭相祭,根本無法平息。
何貴妃在連著跪了兩日之後,終於是暈倒在了殿前,被人抬回了宮中。
她被噩夢魘住,不斷掙紮呼喊不得的時候,睜眼便是太子急切地喚著她:“阿娘?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