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錢越值錢了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一鬥隻要八文了?”
“是的,一鬥八文。”
“好吧,那來個一百石先。”
“好嘞!”
李言來的睢陽城也有差不多一個月了,這一個月,李言依然沒有離開睢陽城。
這一個月的時間,李言主要幹了兩件事,一,熟悉睢陽城的地形。
睢陽城作為大運河重要的中轉城市,規模還是挺大的,城牆的長度大約是在六千五百米以上,整個睢陽城的總麵積超過了兩點五平方公裏。
相當於三百五十個足球場那麽大。
這段時間,李言基本把睢陽城轉了個遍,對於睢陽城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睢陽城是一座防禦十分堅固的城市。
首先是睢陽的城牆,睢陽城城牆的高度基本在十米左右,算得上是城高牆厚了。
要知道,唐朝作為首都的長安城,城牆高度也就七米多而已。
所以,睢陽城的城牆絕對算得上很高了。
睢陽城外還有護城河環繞,護城河連接著活水,所以,睢陽城外圍的水麵即充當了睢陽城的護城河。
又可以作為睢陽城水源的來源,不過,睢陽城內部也不缺水,畢竟,睢陽城地處南方,靠近運河和睢水,周邊還有多條河流,地下水資源豐富,隨便往下挖個幾米,就可以打出水來。
所以,睢陽城內有足夠的水井,可以滿足全城人的使用。
二,這段時間,李言在不停的招募人手。
李言很清楚,接下來睢陽將迎來一場空前慘烈的戰事。
李言不單單要購買更多的糧食,還要招募一批人手。
這些人在睢陽保衛戰開始之前,主要是幫助李言運輸購買糧食的,開戰以後,則是協助李言守衛睢陽城的幫手。
本來,李言想在睢陽城招募大量人手,是有一定難度的。
可是,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河北,河南等地陷於戰火,而此時的江淮地區還沒有受到戰亂的波及,於是,大量戰區的百姓選擇逃往江淮地區。
而睢陽作為連接戰區和江淮的重要地點,同樣出現了大量的難民。
睢陽太守許遠已經開始在城裏招募青壯,準備守城了。
而許遠大量招募人手則是因為,睢陽城沒有足夠的軍隊了。
因為江淮地區長年沒有戰亂,所以 此時的睢陽城其實並沒有多少軍隊駐紮。
其實,不單單睢陽沒有軍隊,整個江淮地區都沒有多少軍隊。
因為,安史之亂發生之前,唐朝的主要軍事力量,都集中在西北,北麵,東北。
唐朝十大節度使,處於南方的隻有兩個。
分別是劍南節度使和嶺南節度使。
這兩個節度使在唐朝十個節度使當中的實力屬於絕對墊底的存在。
兩個節度使的兵力加起來還不到五萬人。
而且,劍南和鄰南節度使分別駐防四川和廣西廣東,要防備吐蕃和南詔。
距離睢陽非常遠。
本來,江淮地區的軍隊應該屬於唐王朝的中央軍範圍。
但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唐朝的中央軍損失慘重。
楊國忠主持了兩次進攻南詔的戰爭,結果是,兩次戰爭都以唐王朝的慘敗告終。
唐王朝為了攻打南詔,損失了超過二十萬人,其中包括大量原唐王朝的中央軍。
正是因為連續兩次攻打南詔慘敗,讓唐王朝的中央軍損失慘重,在兩年後 麵對安祿山的十五萬大軍時,唐王朝卻幾乎沒有抵抗之力一般,就是因為中央軍損失過於慘重,臨時招募的軍隊,哪裏是安祿山那些精銳邊軍的對手。
連續兩次攻打南詔慘敗,也讓江淮地區的唐軍損失慘重。
要知道,張巡守雍丘的時候,麾下的三千人,大多數也不是正規的唐軍,而是臨時招募的。
由於睢陽城本地人口數量不足,所以,許遠從南逃的難民當中,招募了大量的人手。
對於這些逃避戰亂的難民來說,加入睢陽守軍,便可以吃飽飯,不少人還是非常願意加入的。
而且,許遠還對被招募的人許諾,他們的家人可以被安排住在睢陽城內。
而李言也在難民當中招募人手。
不過,李言對於招募的人手有很大的要求,不但招募的人要身強體壯,而且,李言還規定,招募的人最好和燕軍有仇,比如說,家裏有親人死在燕軍手上的,李言會重點招募。
對於李言來說,他現在有足夠資本 招募人手。
隨著戰爭的發展,李言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千貫銅錢,比自己預想的要更值錢了。
在之前,李言預計,江淮的糧價可能在十文一鬥。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睢陽城的糧價不但沒有因為戰爭,難民的出現而變高,反而還出現了降低的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唐朝的特殊國情是分不開的。
唐朝的財政,從始至終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錢荒。
在唐朝,黃金白銀基本不會作為貨幣使用,相比於把黃金白銀當錢花,唐朝的人更喜歡把黃金白銀製造成各種器具使用。
因為唐朝人認為黃金白銀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所以,在唐朝,貨幣以銅錢為主。
但是唐朝時期,因為鑄幣工藝等原因,唐朝非常缺銅錢。
在唐玄宗時期,最多的一年,鑄造的銅錢不過三十二萬貫,這還是鑄造數量最多的一年,大多數時候,根本沒有那麽多。
所以,數量嚴重不足的銅錢,無法跟得上日益增加的需求。
於是,布帛絲綢,便成為了銅錢的替代物。
在唐朝,布帛絲綢是可以作為錢使用的,你可以用布帛絲綢購買到絕大多數的商品。
甚至,軍隊的軍餉,對外貿易的結算,都可以用布帛絲綢來代替。
但是,布帛絲綢想要作為銅錢的替代物,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國家穩定。
布帛絲綢在唐朝雖然相當於貨幣,但是,畢竟不是真正的貨幣。
在國家穩定的時候,布帛絲綢自然可以成為銅錢的替代品,可是,一旦發生戰亂,布帛絲綢的價值便會大幅度貶值。
畢竟和銅錢相比,布帛絲綢一不是國家認可的貨幣,其可以替代貨幣僅僅隻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而已。
二,布帛絲綢和銅錢相比,不管是保管還是攜帶都不方便。
在穩定時期,一匹布大約價值兩百文銅錢,一匹絲綢則是五百五十文。
也就是說,五匹布或者兩匹絲綢,相當於一貫銅錢。
而和一貫銅錢相比,五匹布或者兩匹絲綢無疑更難攜帶。
“是的,一鬥八文。”
“好吧,那來個一百石先。”
“好嘞!”
李言來的睢陽城也有差不多一個月了,這一個月,李言依然沒有離開睢陽城。
這一個月的時間,李言主要幹了兩件事,一,熟悉睢陽城的地形。
睢陽城作為大運河重要的中轉城市,規模還是挺大的,城牆的長度大約是在六千五百米以上,整個睢陽城的總麵積超過了兩點五平方公裏。
相當於三百五十個足球場那麽大。
這段時間,李言基本把睢陽城轉了個遍,對於睢陽城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睢陽城是一座防禦十分堅固的城市。
首先是睢陽的城牆,睢陽城城牆的高度基本在十米左右,算得上是城高牆厚了。
要知道,唐朝作為首都的長安城,城牆高度也就七米多而已。
所以,睢陽城的城牆絕對算得上很高了。
睢陽城外還有護城河環繞,護城河連接著活水,所以,睢陽城外圍的水麵即充當了睢陽城的護城河。
又可以作為睢陽城水源的來源,不過,睢陽城內部也不缺水,畢竟,睢陽城地處南方,靠近運河和睢水,周邊還有多條河流,地下水資源豐富,隨便往下挖個幾米,就可以打出水來。
所以,睢陽城內有足夠的水井,可以滿足全城人的使用。
二,這段時間,李言在不停的招募人手。
李言很清楚,接下來睢陽將迎來一場空前慘烈的戰事。
李言不單單要購買更多的糧食,還要招募一批人手。
這些人在睢陽保衛戰開始之前,主要是幫助李言運輸購買糧食的,開戰以後,則是協助李言守衛睢陽城的幫手。
本來,李言想在睢陽城招募大量人手,是有一定難度的。
可是,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河北,河南等地陷於戰火,而此時的江淮地區還沒有受到戰亂的波及,於是,大量戰區的百姓選擇逃往江淮地區。
而睢陽作為連接戰區和江淮的重要地點,同樣出現了大量的難民。
睢陽太守許遠已經開始在城裏招募青壯,準備守城了。
而許遠大量招募人手則是因為,睢陽城沒有足夠的軍隊了。
因為江淮地區長年沒有戰亂,所以 此時的睢陽城其實並沒有多少軍隊駐紮。
其實,不單單睢陽沒有軍隊,整個江淮地區都沒有多少軍隊。
因為,安史之亂發生之前,唐朝的主要軍事力量,都集中在西北,北麵,東北。
唐朝十大節度使,處於南方的隻有兩個。
分別是劍南節度使和嶺南節度使。
這兩個節度使在唐朝十個節度使當中的實力屬於絕對墊底的存在。
兩個節度使的兵力加起來還不到五萬人。
而且,劍南和鄰南節度使分別駐防四川和廣西廣東,要防備吐蕃和南詔。
距離睢陽非常遠。
本來,江淮地區的軍隊應該屬於唐王朝的中央軍範圍。
但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唐朝的中央軍損失慘重。
楊國忠主持了兩次進攻南詔的戰爭,結果是,兩次戰爭都以唐王朝的慘敗告終。
唐王朝為了攻打南詔,損失了超過二十萬人,其中包括大量原唐王朝的中央軍。
正是因為連續兩次攻打南詔慘敗,讓唐王朝的中央軍損失慘重,在兩年後 麵對安祿山的十五萬大軍時,唐王朝卻幾乎沒有抵抗之力一般,就是因為中央軍損失過於慘重,臨時招募的軍隊,哪裏是安祿山那些精銳邊軍的對手。
連續兩次攻打南詔慘敗,也讓江淮地區的唐軍損失慘重。
要知道,張巡守雍丘的時候,麾下的三千人,大多數也不是正規的唐軍,而是臨時招募的。
由於睢陽城本地人口數量不足,所以,許遠從南逃的難民當中,招募了大量的人手。
對於這些逃避戰亂的難民來說,加入睢陽守軍,便可以吃飽飯,不少人還是非常願意加入的。
而且,許遠還對被招募的人許諾,他們的家人可以被安排住在睢陽城內。
而李言也在難民當中招募人手。
不過,李言對於招募的人手有很大的要求,不但招募的人要身強體壯,而且,李言還規定,招募的人最好和燕軍有仇,比如說,家裏有親人死在燕軍手上的,李言會重點招募。
對於李言來說,他現在有足夠資本 招募人手。
隨著戰爭的發展,李言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千貫銅錢,比自己預想的要更值錢了。
在之前,李言預計,江淮的糧價可能在十文一鬥。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睢陽城的糧價不但沒有因為戰爭,難民的出現而變高,反而還出現了降低的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唐朝的特殊國情是分不開的。
唐朝的財政,從始至終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錢荒。
在唐朝,黃金白銀基本不會作為貨幣使用,相比於把黃金白銀當錢花,唐朝的人更喜歡把黃金白銀製造成各種器具使用。
因為唐朝人認為黃金白銀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所以,在唐朝,貨幣以銅錢為主。
但是唐朝時期,因為鑄幣工藝等原因,唐朝非常缺銅錢。
在唐玄宗時期,最多的一年,鑄造的銅錢不過三十二萬貫,這還是鑄造數量最多的一年,大多數時候,根本沒有那麽多。
所以,數量嚴重不足的銅錢,無法跟得上日益增加的需求。
於是,布帛絲綢,便成為了銅錢的替代物。
在唐朝,布帛絲綢是可以作為錢使用的,你可以用布帛絲綢購買到絕大多數的商品。
甚至,軍隊的軍餉,對外貿易的結算,都可以用布帛絲綢來代替。
但是,布帛絲綢想要作為銅錢的替代物,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國家穩定。
布帛絲綢在唐朝雖然相當於貨幣,但是,畢竟不是真正的貨幣。
在國家穩定的時候,布帛絲綢自然可以成為銅錢的替代品,可是,一旦發生戰亂,布帛絲綢的價值便會大幅度貶值。
畢竟和銅錢相比,布帛絲綢一不是國家認可的貨幣,其可以替代貨幣僅僅隻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而已。
二,布帛絲綢和銅錢相比,不管是保管還是攜帶都不方便。
在穩定時期,一匹布大約價值兩百文銅錢,一匹絲綢則是五百五十文。
也就是說,五匹布或者兩匹絲綢,相當於一貫銅錢。
而和一貫銅錢相比,五匹布或者兩匹絲綢無疑更難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