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秦魏大戰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三十日,秦國攻魏的消息,傳到了安邑。
“你說什麽?秦國起兵來攻我魏國了?”
“是的,陛下,秦國起兵三十萬,來攻我魏國了。”
“三十萬!”
一聽秦國出兵三十萬前來攻魏,陸安也是有一些吃驚。
“來人,傳我禦令,全國進入戰時狀態,各地立刻征召兵力前來安邑。”
“來人,傳公孫丞相入宮,朕有要事相商。”
陸安在聽到秦國發兵三十萬以後 第一時間下達了全國動員令,準備動員魏國可以調動的所有兵力,前去對抗秦國。
但是,陸安卻很清楚,就算魏國進行全國動員,也很難是秦國的對手。
因為,此時的魏國,處境並不好。
去年魏國雖然拿下了大片領土和人口,但是,因為中途魏楚戰事又起,讓魏國對於新占領土和人口的消化並不順利。
也就是說,之前攻滅七國聯盟以後,魏國根本沒有把七國聯盟的人口和土地轉化成為魏國自己的國力。
去年一年時間,魏楚兩國多次爆發戰事,魏國根本來不及消化新占地區的人口和生產力。
而去年一年時間,魏楚兩國大小交戰上百次,魏國損失的兵力超過了六萬人。
加上前年攻伐七國聯盟損失掉的兵力,這兩年時間,魏國已經損失了超過十一萬大軍了。
新占的地區,魏國又要留軍駐守,魏,楚邊境還要留下不少軍隊。
魏國哪怕進行了全國軍事動員,恐怕,能調動的兵力,也和秦國差不多。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陸安很清楚,魏國可以調動的軍隊情況。
魏國進行全麵軍事動員,確實可以動員出三十萬軍隊對抗秦國。
可問題是,這三十萬魏國大軍,並不是魏國的可戰之兵。
三十萬組織起來的魏國大軍,真正可堪一戰的怕是隻有三分之一的人。
其他的三分之二都屬於戰場氣氛組。
隻是,現在,哪怕再怎麽樣,陸安都不可能坐以待斃。
十月初一,魏國方麵迅速達成了一係列命令,包括魏國全境進行最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動員。
任命代相公孫嫋為魏國丞相,主持和秦國的戰事。
十月初三,初步完成集結的魏軍開赴前線。
十月初五,由晏明率領的十五萬秦軍,順利和另外十萬秦軍匯合。
二十五萬秦軍並沒有第一時間對魏國發動進攻,而是先派遣大軍北上。
晏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占據穀河徑的出入口,保證秦國大軍糧草補給安全。
十月初八,秦軍控製了穀河徑的東側出入口。
同時,由秦國北部邊境出發的五萬秦國騎兵部隊,也抵達了魏國。
秦國想要滅亡魏國,騎兵是不可或缺的兵種。
至此,三十萬秦軍集結完畢。
而反觀對麵的魏國。
軍隊並沒有完全集結,如今秦國對麵的魏軍則是隻有不到十萬人。
晏明沒有在魏軍完成集結之前先一步擊潰當麵魏國,是有原因的秦國的攻魏計劃第一點便是先消滅魏國的有生力量。
而秦國的計劃,並不是秦國主動進攻魏國,而是秦國在現有秦魏邊境陳兵以待。
讓魏國主動到邊境地區,和秦軍交戰。
如此安排,自然是有目的的。
如果秦國大軍在現有的秦魏邊境對峙的話,對於秦國大軍的補給線會比較友好。
因為 穀河徑用船隻把糧食物資運輸到以後,隻要轉陸路再走百裏,便可以抵達現今的秦魏邊境線。
三十萬大軍的吃喝拉撒不是一件小事。
對於秦國大軍來說,補給每減短一裏的路程,對於秦國來說,都是好事。
所以,秦國如此定在現有的秦魏邊境上。
秦軍的補給線距離其實比本土作戰的魏國都要輕鬆。
十月十三日,公孫嫋率領十萬魏軍抵達秦魏邊境,後續還有源源不斷的魏軍趕來。
秦魏兩國幾十萬軍隊,開始沿著秦魏邊境對峙。
雙方都開始不約而同的修築營壘,加修防禦工事。
秦國在抵達秦魏邊境以後,雖然沒有發動進攻,但是,晏明趁著魏軍後續兵力趕到之前,在穀河徑出口和秦軍大營之間,修築了一條甬道。
所謂甬道便是在道路兩旁修建柵欄這些工事。
這條百裏長的甬道,是秦國大軍的補給線。
在魏國大軍抵達之前,依靠大量的人力,秦國大軍在公孫嫋率領魏國援軍抵達之前,先一步完成了甬道的修建工作。
於是,在秦魏兩軍在邊境開始對峙以後,晏明便開始發力了。
晏明派出了大量的遊騎,這些遊騎的目的是襲擊魏國大軍的補給線。
秦國派出的遊騎按照晏明的命令,盡可能的靠近魏國的補給線。
本來,像補給線這樣重要的所在,魏國方麵肯定會派遣重兵守衛。
但是,魏國的補給線卻遭到了秦國的不斷襲擊。
之所以會如此,和雙方補給運輸方式不同。
秦國大軍的補給線其實非常簡單,糧食走穀河徑,再轉陸路運輸到前線。
整條補給線,就是都在同一條路線上的。
而水路階段,顯然不是魏國騎兵可以攔截的存在。
而從轉運點到前線這段百裏的路程,秦國修建了運糧的甬道。
秦軍修築的甬道,防禦能力盡管比不上正規軍營。
但是,當有魏國騎兵出現,想襲擊運輸隊伍時,運輸隊伍可以依靠道路兩側的柵欄為防禦工事,抵擋魏國的劫糧行動。
隻要運輸隊伍不是一觸即潰,那麽 在周邊負責護衛補給線的秦軍會迅速抵達。
而魏國的補給方式則不同,秦魏邊境的魏軍可以得到補給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軍的糧草從安邑運出,運抵前線。
二,各地征召到的糧食,不運輸到安邑,而是直接運輸到前線。
可這樣的話,魏國大軍的補給線就不像秦國補給線那般簡單。
秦國是單一補給線,而魏國的補給線可多條路線。
這代表,秦國派出的遊騎可以不停的襲擊魏國的後勤,以此來拖慢魏國大軍的補給。
因為魏國方麵,補給線眾多,又沒有運輸糧食的甬道,所以,當麵臨秦國遊騎的騷擾時,魏國並沒有什麽應對措施。
雙方第一回合互相派遣遊騎劫糧這種想法,以魏國失敗而結束。
“你說什麽?秦國起兵來攻我魏國了?”
“是的,陛下,秦國起兵三十萬,來攻我魏國了。”
“三十萬!”
一聽秦國出兵三十萬前來攻魏,陸安也是有一些吃驚。
“來人,傳我禦令,全國進入戰時狀態,各地立刻征召兵力前來安邑。”
“來人,傳公孫丞相入宮,朕有要事相商。”
陸安在聽到秦國發兵三十萬以後 第一時間下達了全國動員令,準備動員魏國可以調動的所有兵力,前去對抗秦國。
但是,陸安卻很清楚,就算魏國進行全國動員,也很難是秦國的對手。
因為,此時的魏國,處境並不好。
去年魏國雖然拿下了大片領土和人口,但是,因為中途魏楚戰事又起,讓魏國對於新占領土和人口的消化並不順利。
也就是說,之前攻滅七國聯盟以後,魏國根本沒有把七國聯盟的人口和土地轉化成為魏國自己的國力。
去年一年時間,魏楚兩國多次爆發戰事,魏國根本來不及消化新占地區的人口和生產力。
而去年一年時間,魏楚兩國大小交戰上百次,魏國損失的兵力超過了六萬人。
加上前年攻伐七國聯盟損失掉的兵力,這兩年時間,魏國已經損失了超過十一萬大軍了。
新占的地區,魏國又要留軍駐守,魏,楚邊境還要留下不少軍隊。
魏國哪怕進行了全國軍事動員,恐怕,能調動的兵力,也和秦國差不多。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陸安很清楚,魏國可以調動的軍隊情況。
魏國進行全麵軍事動員,確實可以動員出三十萬軍隊對抗秦國。
可問題是,這三十萬魏國大軍,並不是魏國的可戰之兵。
三十萬組織起來的魏國大軍,真正可堪一戰的怕是隻有三分之一的人。
其他的三分之二都屬於戰場氣氛組。
隻是,現在,哪怕再怎麽樣,陸安都不可能坐以待斃。
十月初一,魏國方麵迅速達成了一係列命令,包括魏國全境進行最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動員。
任命代相公孫嫋為魏國丞相,主持和秦國的戰事。
十月初三,初步完成集結的魏軍開赴前線。
十月初五,由晏明率領的十五萬秦軍,順利和另外十萬秦軍匯合。
二十五萬秦軍並沒有第一時間對魏國發動進攻,而是先派遣大軍北上。
晏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占據穀河徑的出入口,保證秦國大軍糧草補給安全。
十月初八,秦軍控製了穀河徑的東側出入口。
同時,由秦國北部邊境出發的五萬秦國騎兵部隊,也抵達了魏國。
秦國想要滅亡魏國,騎兵是不可或缺的兵種。
至此,三十萬秦軍集結完畢。
而反觀對麵的魏國。
軍隊並沒有完全集結,如今秦國對麵的魏軍則是隻有不到十萬人。
晏明沒有在魏軍完成集結之前先一步擊潰當麵魏國,是有原因的秦國的攻魏計劃第一點便是先消滅魏國的有生力量。
而秦國的計劃,並不是秦國主動進攻魏國,而是秦國在現有秦魏邊境陳兵以待。
讓魏國主動到邊境地區,和秦軍交戰。
如此安排,自然是有目的的。
如果秦國大軍在現有的秦魏邊境對峙的話,對於秦國大軍的補給線會比較友好。
因為 穀河徑用船隻把糧食物資運輸到以後,隻要轉陸路再走百裏,便可以抵達現今的秦魏邊境線。
三十萬大軍的吃喝拉撒不是一件小事。
對於秦國大軍來說,補給每減短一裏的路程,對於秦國來說,都是好事。
所以,秦國如此定在現有的秦魏邊境上。
秦軍的補給線距離其實比本土作戰的魏國都要輕鬆。
十月十三日,公孫嫋率領十萬魏軍抵達秦魏邊境,後續還有源源不斷的魏軍趕來。
秦魏兩國幾十萬軍隊,開始沿著秦魏邊境對峙。
雙方都開始不約而同的修築營壘,加修防禦工事。
秦國在抵達秦魏邊境以後,雖然沒有發動進攻,但是,晏明趁著魏軍後續兵力趕到之前,在穀河徑出口和秦軍大營之間,修築了一條甬道。
所謂甬道便是在道路兩旁修建柵欄這些工事。
這條百裏長的甬道,是秦國大軍的補給線。
在魏國大軍抵達之前,依靠大量的人力,秦國大軍在公孫嫋率領魏國援軍抵達之前,先一步完成了甬道的修建工作。
於是,在秦魏兩軍在邊境開始對峙以後,晏明便開始發力了。
晏明派出了大量的遊騎,這些遊騎的目的是襲擊魏國大軍的補給線。
秦國派出的遊騎按照晏明的命令,盡可能的靠近魏國的補給線。
本來,像補給線這樣重要的所在,魏國方麵肯定會派遣重兵守衛。
但是,魏國的補給線卻遭到了秦國的不斷襲擊。
之所以會如此,和雙方補給運輸方式不同。
秦國大軍的補給線其實非常簡單,糧食走穀河徑,再轉陸路運輸到前線。
整條補給線,就是都在同一條路線上的。
而水路階段,顯然不是魏國騎兵可以攔截的存在。
而從轉運點到前線這段百裏的路程,秦國修建了運糧的甬道。
秦軍修築的甬道,防禦能力盡管比不上正規軍營。
但是,當有魏國騎兵出現,想襲擊運輸隊伍時,運輸隊伍可以依靠道路兩側的柵欄為防禦工事,抵擋魏國的劫糧行動。
隻要運輸隊伍不是一觸即潰,那麽 在周邊負責護衛補給線的秦軍會迅速抵達。
而魏國的補給方式則不同,秦魏邊境的魏軍可以得到補給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軍的糧草從安邑運出,運抵前線。
二,各地征召到的糧食,不運輸到安邑,而是直接運輸到前線。
可這樣的話,魏國大軍的補給線就不像秦國補給線那般簡單。
秦國是單一補給線,而魏國的補給線可多條路線。
這代表,秦國派出的遊騎可以不停的襲擊魏國的後勤,以此來拖慢魏國大軍的補給。
因為魏國方麵,補給線眾多,又沒有運輸糧食的甬道,所以,當麵臨秦國遊騎的騷擾時,魏國並沒有什麽應對措施。
雙方第一回合互相派遣遊騎劫糧這種想法,以魏國失敗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