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集土地廟門前


    “見過黃土地。”


    林旭罕有地出動了本尊金身前來拜望,江家集土地黃世仁也是一早便迎出門外。雙方見禮之後,一派敦厚長著風範的黃世仁捋著長須說道:


    “哦,賢甥怎麽有空專程到我這小廟裏來呀?”


    聞聲,林旭笑了笑,說道:


    “哦,我是想請您品鑒一物,是不是進去再說。”


    “嗬嗬嗬嗬,裏邊請。”


    雙方分賓主落座,林旭從袖中取出一塊三生石遞給黃世仁。抬手接過石頭,觸手生出了異樣之感,黃世仁立時起身,祂麵露驚異說道:


    “這是……”


    見狀,林旭神情篤定地蹺著腿,解釋說道:


    “此乃是血肉所化,堅比金石,若以神識試探,即可讀出其中的訊息。”


    聞聽此言,黃世仁鄭重其事地端詳起來,過了一會,祂突然大叫一聲,卻把林旭嚇得一哆嗦,隻聽土地爺黃世仁呼喊道:


    “難怪老夫看著眼熟,這不是三生石嗎!”


    這回輪到林旭大驚失色了,他一下子跳起來,追問說道:


    “什麽,你說這東西是三生石?”


    “那是自然了,老夫往還地府何止千百趟,擺在奈何橋頭的那塊三生石,我也看了無數回,豈有認錯之理?賢甥真當老夫是個老糊塗不成?隻是兩者大小是差得多了……”


    聞聲,林旭臉上的表情也凝固在這一瞬間,現在他真的有點含糊了。在黃世仁的追問聲中,支吾了幾聲沒往下接茬。殊不知,林旭此刻心中猶如翻江倒海般折騰起來。


    ps:封推繼續中,本日兩更。嘎嘎,中秋也快到了,大家用紅票來砸螃蟹吧!


    095  三生石


    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前任霍山神沒給林旭灌輸過涉及陰曹地府的常識,本身作為一介凡人,林旭早先更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三生石。


    哪怕是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有了互聯網這件獲取廉價信息的頂級神器,普通人論及見識廣博,單就平均數量而言,遠超此前的任何一個時代,要不然怎麽能稱之為信息爆炸呢!然而,無論如何,大活人總不至於為了求知而自殺,專門跑到奈何橋頭去欣賞黃泉路上的無限風光吧!再者說,陰曹地府那地方規矩大,向來隻發售單程票,你想要去倒很容易,毒藥、麻繩和菜刀三件套隨意選擇,隻不過去了再想回來,這事就難比登天了。


    既然如此,林旭實在搞不懂,他自己是如何辨識出三生石這世所罕有的物件,難不成當真是前世宿慧?


    修行者道行達到一定境界之後,神識海中會自動浮現起那些早已在孟婆湯的美味之下淡忘的前塵往事,自然也包括世代輪回的那部分記憶。


    若是按道理來說,林旭承繼霍山神之位,近年來他又進階到了山君的等級,與之相關聯的前世記憶早該浮現。可是林旭在這方麵一絲一毫的異樣感覺都沒有,漫說是什麽清晰回憶,即使是模糊記憶片段浮現也不曾有過,現在想來莫非另有隱情?


    承受著極大的心理震撼,林旭此時稍微鎮定一下心神,他收攏發散的思維,轉而向黃世仁笑著說道:


    “不知這三生石有何功用?”


    這時,黃世仁笑得愈發大聲,老人家都有教育晚輩的小小嗜好和虛榮心,隻不過祂甚少能在林旭這個怪胎身上實現這個目標而已。


    好不容易逮到了這樣的大好機會,黃世仁當然要顯擺一下,說道:


    “哎,未明啊!這次你算問對人了,不是老夫我誇口吹噓,在這一方天地之間能回答出你這個問題的,滿打滿算也超不過一隻手的指頭數目。”


    聞聲,在腦海中迅速過濾了無用的垃圾信息,林旭直截了當地反問說道:


    “哦,這麽說三生石是有大用場了?”


    微微頷首,一身黃色綢布深衣,身形胖墩墩好似大財主的黃世仁此時雙手背負,來回踱步說道:


    “那是當然嘍!老夫當年也曾聽地府裏的熟人閑談說起,這三生石乃是鎮壓氣運之物,據說效用比之凡間所用的那些所謂靈異鎮物強勝百倍。在陰曹地府之中,除去奈何橋頭那塊一人多高的三生石擱在明麵上隨便讓大家看,餘者無不是埋在緊要之處,專一用來鎮壓氣運,你說這三生石的用場是大還是小哇?”


    老話說,人有三衰六旺,其實指的就是氣運盛衰所引起的變故。其實氣運無論是對於個人,乃至於國家和一方世界都具有同等重要性。


    正所謂,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舉凡是與氣運興衰牽扯上關係的事物,從無例外都是不容輕忽的存在,更是關乎生死存亡的要害所在,不可等閑視之。除非是誰已經確定活膩歪了,打算尋覓一個比較抽象的死法,如若不然的話,氣運消長絕對是需要端正態度加以探討的嚴肅話題。


    林旭由老土地黃世仁口中知悉了三生石的功效,隨即開始頭疼不已,這東西是好東西沒錯,關鍵是怎樣使用三生石才不算浪費了寶貝,著實難壞了林旭。


    此前,手頭積攢的這些三生石,信息業已被林旭用神識拷貝下來,刻錄成了仿照光盤結構的圓形玉璧,在需要時以神識讀取即可。庫存的三生石總計隻有十來塊而已,在沒有充分把握用好之前,他是萬萬舍不得拿這些寶貝疙瘩做試驗,何去何從又成了擺在眼前的新難題。


    嘴上不肯服輸,黃世仁其實對三生石所知有限,而且祂所知的這些消息,僅是道聽途說得來的情報。要問這些消息的可信度如何,隻能說跟路邊社的新聞一樣靠譜。


    對此,林旭躊躇思量許久,驀然想起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這句警世名言,他也覺得這件事非同小可,請教一下專業人士比較穩妥。


    林旭暗自盤算著各路人脈關係,最後他把目標鎖定在曾隨陰陽家到霍山來打醬油,隱身在民間教書的稗史鄭鐸身上。


    內行人都曉得,史家最善於打探消息和隱秘典故,倘若說在這塊片界之內,誰可能知曉三生石的正確用法,史家堪稱是重點懷疑對象。


    既然打定了主意,林旭隨即開始采取行動,他先跑了一趟王屋山的陰陽家山門,在探聽清楚了鄭鐸住所的確切地址,這才提著禮物登門求教。


    很好地承襲了稗史一脈安貧樂道,兩袖清風的優良傳統,鄭鐸住在太行山中一座小鎮裏,家中的日常生計全靠教授私塾中的學童識字讀書來維持。


    雖然鄭鐸偶爾也幫人看病開方子和寫信補貼家用,再不然就是趁著冬天農閑時替那些鄉下土財主抄幾本書賺些零錢,但是這些收入畢竟談不上豐厚二字,小日子過得很是緊緊巴巴。關於生活窘迫這一點,單從鄭鐸家中房屋也看得出來,他住的這棟房子屋頂沒有瓦片,由上至下覆蓋著一層長出青苔的茅草,房屋的土坯外牆和參差不齊的石砌院牆也間接透露出這戶人家的經濟狀況不佳。


    從遠道而來的林旭親眼見到了這一場景,的確是對史家生出了幾分肅然起敬之意。放棄生活安逸舒適,堅持用清貧生活用來持續砥礪自身意誌,史家還真不虧是一身傲骨啊!


    要知道,鄭鐸想弄到錢財是很容易的,他再不成器也是史家弟子,神通法術不變暴露在人前,這個姑且不論。僅憑過人的才學和淵博的知識,要在地方官身邊當個幕僚、賓客什麽的,鄭鐸家裏的生活條件也會好上許多。


    生活環境居然如此困窘,鄭鐸仍然做得到安貧樂道,林旭捫心自問是沒這個境界,對於強於自己的人,他自然要待之以禮。


    聞聽家裏來了客人造訪,從私塾趕回的鄭鐸在門口伸手攙扶起一躬到地的林旭,朗聲笑道:


    “林兄務須多禮,不知今日駕臨未能遠迎,恕罪呀!倒是閣下此來,令寒舍蓬蓽生輝。”


    聞聽此言,林旭直起身,笑著說道:


    “豈敢,鄭先生太客氣了,不才學識淺薄,此來是為向先生討教一些學問。”


    聽了這話,鄭鐸一抖袍袖,慢條斯理地說道:


    “哦,討教學問,那林兄何不往曲阜一行?自來儒門多有賢達,若論學識淵博,他們自是在鄙人之上啊!”


    這時,林旭尷尬地笑了笑,擺手說道:


    “嗬嗬嗬嗬,子不語怪力亂神。在下要請教的這門學問,儒生們怕是聽了便要搖頭,若是他們惱羞成怒,隻怕又要斥責在下無禮,還是不要自討沒趣了吧!”


    在民眾知識蒙昧初開的上古時代,人間界的各類職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通常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大拿。


    類似於記錄曆史和給人看病之類的文職工作,基本都是由部落的大小巫師們負責。在那個蠻荒時代,巫師是不管什麽都得精通的大忙人,小到孩子感冒頭疼發燒,大到久旱不雨,私到夫妻生活不和諧,公到部落開戰,大事小情一概都要插手。盡管隨著時間推移,史家從巫師隊伍裏分離出來,繼而獨立形成了傳承源流,不過在骨子裏他們還是相信那些神神道道的玩意。


    史家弟子經常會把一些看似荒誕不經的內容寫進史書中,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儒家弟子所不屑研究的旁門左道之術。


    幾乎全盤繼承了周公旦衣缽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對鑽研人道之外的神秘事物,始終抱著旗幟鮮明的個人觀點。即是,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必須一心一意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事情,至於人死以後的事情如何處置,一個大活人不該關心那麽遙遠的事情。一言以蔽之,未知生,焉知死?


    這塊片界中的儒家未曾享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殊榮,他們的勢力雖然不小,卻也達不到讓林旭有所忌憚的程度。


    話雖如此,當聽到林旭如此刻薄調侃地挖苦腔調,鄭鐸仍然趕緊擺手勸阻,說道:


    “林兄真會開玩笑……呃,敢問您想問些什麽怪力亂神之事?”


    “氣運!如何才能鎮壓氣運!”


    聞聽此言,鄭鐸旋即收斂了笑容,環顧左右無人,他才正色說道:


    “哦,這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講清楚的小事,尊神若是不急,咱們可以秉燭夜談。”


    林旭微微一笑,點頭說道:


    “我既然專程來向先生討教,自然不著急的,請您務必賜教。”


    鄭鐸將林旭讓進了房屋的裏間,小心地掩好門戶,跟著又布設了重重禁製,防備交談的聲音外泄和閑雜人等闖入,鄭鐸這才肅容說道:


    “所謂氣運,在我史家看來,乃是萬物始終之定數。好比人之壽數,短長不一,長者如彭祖,八百餘載未凋零,短者如夭亡小兒,落地即身故,二者同為人哉,何以壽數由此天壤之別?莫非上蒼也有偏愛之心?非也,其乃氣運使然……”


    天道恒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名言是出自儒家先聖荀子之口。


    荀子這位老人家在民間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要說起他的兩位得意高足,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人物了。那位輔佐著大秦始皇帝趙政一統天下,就任大秦帝國第一任丞相李斯與法家理論的集大成者韓非,這兩位堪稱是法家中流砥柱的傑出人物,他們正是出自於儒門諸子之一的荀況門下。身為儒家一代宗師的老師荀子,偏偏教出了一對精通法家之學的門生,這事推敲起來豈不是很讓人捧腹?


    經過鄭鐸一番解釋,林旭似懂非懂地說道:


    “……鄭先生之意是說,鎮壓氣運與名份有關?”


    “正是此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孔夫子其實說得很直白了。凡欲鎮壓己身氣運者,俗人則埋鎮物於祖墳、廬舍之內,神祇則需順天應人,方可有望成事。”


    沉默了半晌,林旭撓著頭,很是不好意思地說道:


    “這個……在下學問淺薄,您能說得再簡單一點嗎?”


    鄭鐸是教書育人的私塾先生,對於講課這回事從來沒有不耐煩的時候,當下點頭說道:


    “昔年呂望之故事,尊神如何不記得了?”


    聞聲,林旭先回憶了一下呂望是誰,而後他的眼睛越睜越大,用一種難以置信地口吻說道:


    “薑太公!你是說封神榜?”


    096  封神榜


    “非也,封神台方是根本,那封神榜反倒不過是一件信物罷了。”


    鄭鐸的身份雖然隻是個鄉野私塾先生,他卻有著那些磚家叫獸所不具備的職業精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為前來求教的林旭闡明道理也是不遺餘力的。


    乍一聞聽此言,林旭仿如在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子裏憋了許久,忽然間有人好心打開一扇窗子,外間的明媚陽光和新鮮空氣一擁而入,那種滿心的歡喜真是難以形容出來。


    頓覺心中豁然開朗,林旭喜不自勝地起身,朝著鄭鐸作揖道謝說道:


    “林某受教了,隻是這封神台如何說法,又該如何建造,不才還望先生賜教。”


    “賜教不敢當,請尊神容在下細細道來。”


    不得不承認,史家是一個極其善於打探消息和搜羅大人物隱私的情報組織。他們在竊取秘聞和小道消息方麵的專精程度絕對媲美古代版的狗仔隊,堪稱是無孔不入的傑出典範。人們常見在史書上出現違和的場麵,譬如說那種隻是兩個當事人在私下裏交談的古怪場景,照說不該有第三者在場,甚至很多時候是在全封閉的密室裏,暗中商議諸如造反和毒殺皇帝之類的絕密勾當,走漏一絲風聲就要誅滅九族的殺頭買賣,斷然不容別人旁聽。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看似不可能外傳的內情卻都被不該在場的史官們清清楚楚地記載下來,白紙黑字地寫在史書上供後人瞻仰前輩反賊們的無恥風範。


    若是基於這些事實進行逆向分析,要麽是史官們自己在家裏咬著筆頭,沒事異想天開瞎編出來的,要麽是他們三更半夜不睡覺,悄悄地跑去聽了人家的牆根,鐵定不會再有第三種解釋了。


    那位在習慣上,被民間尊稱為“薑太公”的呂望,本身是史家子弟出身,他的母親則是出自先秦時代的重要貴族薑姓,這也是呂望後來混得風生水起的根本原因之一。若非內情如此,在尊尊親親的神裔社會中,一個草根庶民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上位。


    先秦時代稱呼姓名的普遍規範是,男子稱氏,以分貴賤。女子稱姓,以別婚姻。


    薑姓在當時是不折不扣的名門望族,其地位之高是後來人難以想見的。貴如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也要經常要與薑姓聯姻,不斷迎娶薑姓女子為妻,維係雙方的良好關係,其他的中小諸侯們就更不用說了。


    這位注定了要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呂望,先是在史家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來不知什麽原因,他轉投到兵家門下研習兵法,最後是靠算計商代的亡國之君帝辛得手,協助周人滅亡殷商得以出人頭地。在滅商後不久,新興的周王朝開始論功行賞,隨即將呂望分封到了東海之濱,命他監視東夷部落,於是呂望建立了後來大名鼎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薑姓齊國。


    前麵所說到的這一段是寫入了正史的內容,在充斥著神仙妖魔鬥爭的野史中,薑太公的身世背景就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無論是關於呂望的修行者出身背景,抑或是他在昆侖山學道的學業履曆,似乎都在隱隱暗示著一件事,周代殷商的這次改朝換代,最初的起因和最終結果都非常不單純。乃至於到了後來,有好事者寫了一部神怪誌異小說,其中搜羅了數不清的黑材料,集中匯編為《封神榜》一書,書中也著重談到了封神榜和封神台這兩樣緊扣故事主線劇情的物件。


    封神榜是記錄受封神祇的名單,這個倒是容易理解,而封神台則似乎是一個純粹的儀式性場所,好像也看不出有什麽深奧神異之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嶽獨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螃蟹並收藏五嶽獨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