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越手邊還有厚厚一打奏章的時候,天色就已經完全暗了下去,皇帝做到這樣,不能不說是勵精圖治了。
米四兒侍立在一邊,瞌睡得不停地點頭,鄭越掃了他一眼:“四兒,困了先下去吧,這不用你伺候著了。
”“皇上恩典。
”米四兒可不客氣,誰教育出來的像誰,這孩子直率起來和冉清桓倒是有一拚。
他說話著就往外撤,盤算著好好歇息一宿,然而還沒到門口,忽然聽見一陣翅膀拍打的聲音,這動靜極大,絕對不是什麽飛鴿麻雀能製造出來的,倒像是什麽猛禽。
米四兒目光一凝,清醒多了,麵對著窗口,腰上的護衛刀拔出了一半。
窗口影子一閃,一隻大鷹停在上麵,卻不進來,棕黃色的眼睛冷冷地與米四兒對峙著,通了靈性一般。
“四兒,”停了一會,鄭越開口,“放它進來。
”“皇上,這是遊隼,性甚凶猛……”“朕還怕隻鳥麽?
”鄭越放下朱筆,“你沒看見這東西腿上綁著信筒麽?
放進來。
”“信筒?
!”米四兒不可置信地睜大了眼睛,把佩刀收了回去,小心翼翼地退到一邊,“誰這麽神通廣大能用這種玩意兒送信?
!”“還能有誰。
”鄭越嘴角難以抑製地往上勾起,小聲咕嘟了一句,“沒良心的,走了多長時間才想起寫封信回來。
”那隻遊隼果然通人性,米四兒一退開,它便飛進了上書房,停在鄭越桌案上,並且沒有弄亂他桌子上一本奏章,昂著頭,對鄭越伸出綁著信筒的腿,驕傲得不行。
鄭越拍拍它的頭,把信筒拆下來打開,取出裏麵一張極薄的信紙,卻是張沒有開頭沒有落款信,隻有一行字,力透紙背:蓼水之治,刻不容緩。
他嘴角的笑容慢慢地收起來,看著那一行飄起來似的字跡,輕輕地皺起了眉。
冉清桓的字雖然不是見不得人,可也絕對算不上好看,他自己相當有自知之明,和人的張狂不同,一手字向來中規中矩一筆一劃地藏拙,此時這般用力潦草,看來人已經亂到了一定程度。
涇陽……涇陽。
果然如今真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鄭越歎了口氣,揮揮手,吩咐米四兒道:“給它弄點生肉來,然後你下去便是了。
”米四兒好奇地看了那遊隼一眼,終究還是在皇上不怎麽好看的臉色下什麽也沒敢問,道聲“是”便出去了。
鄭越鋪開紙,要給那個人寫回信,然而還沒落筆,一直以來壓抑著的擔心、憂慮、思念便全部湧上來,眼前的幾個字好像在紙上活起來一樣,看得時間越久,便越恨不得立刻飛到他身邊。
聽說今年早春的時候南方便開始不正常地陰雨連綿,他那一身每個關節都摔開過的骨頭會不會吃不消?
涇陽這些年一直是朝廷受災的重點地區,他看到的東西,會不會讓他更加難受內疚?
鄭越幾乎能從那寥寥八字中想象出他一個人失魂落魄地躲在某個破破爛爛的民屋裏,心理萬語千言,收不能收,放不能放……原來你一言一行,都能牽動我如許的心念。
清桓愛鑒:卿自南巡至今,諸多時日,每念及此,如三秋過眼,難述餘思。
昨夜風暖,而晨起方知春花全敗,恨春將去,千裏不與人期,念馬聲來歸日,尚未半矣,孤燈照壁,憂思卿不見,海天在望,不盡依遲……此時夜意濃重,燭花飛快地跳了一下,鄭越想了想,勾掉了“昨夜風暖……思卿不見”長長的一句話,猶豫了下,補上“人隔千裏,多有掛念,務必珍重”,隨後又前前後後地看了一遍這半通不通囉囉嗦嗦的回信,自己都撐不住扶著額頭笑了,有些自嘲地將墨跡未幹的信箋卷成一團扔了出去。
一邊的遊隼靜靜旁若無人地享用著“禦膳”,頭都不抬一個。
他重新鋪開紙,寫道:見信如晤:蓼水之事久矣,非可一蹴而就。
今日花落方知春意將殘,別來時日過半。
南地多陰雨,又聞自蜀之南,霪雨連月不開,商旅難行,務必珍重慎行,厚衣切不可省,努力加餐食。
梅雨降至,願早歸,另者當從長計議……他忽然住了筆,皺皺眉,想象冉清桓若是真的接到這樣一封信,定然得給氣得不輕,他心憂國事已經心煩意亂,這麽一張嘮叨衣食住行的廢紙千裏迢迢地寄過去,實在是有些過分了……鄭越搖搖頭,又卷了一張寫廢的信箋,丟到一邊。
你心憂自然也是我心憂,蓼水已成朝廷心病,然而此時此刻,我卻更放心不下你那受不得濕冷的身體——那隻驕傲極了的遊隼終於也乏了,吃飽喝足,站在一邊的梁上,腦袋埋到翅膀下麵打起了瞌睡,看起來倒像是小了一圈。
幾天後的清晨,冉清桓收到了鄭越的回信,比自己寄過去的還要簡單,也是稱謂落款皆無,打開後隻有四個字,直白極了,完全不符合皇帝陛下一貫文質彬彬的形象:他說:眼下沒錢。
錢,是個大問題。
冉清桓收起鄭越的信,輕輕地拍拍遊隼的頭,這凶悍的大家夥親昵地,像是撒嬌一樣地蹭著他的手。
一行四人順著蓼水走,一路借宿農家,冉清桓用心盤算著地形,這對於他一個地理盲——即使在攻讀了無數關於河運水利的書之後,也仍然是個不小的挑戰。
蓼水其實是名陽江中遊的支流,自北向南的,北起南蜀州中部,而南止燕祁腹地如海,錦陽是蓼水的入海口,然而那裏因為支流龐雜,什麽洪峰都能給卸掉,加之離海不遠,所以格外得天獨厚。
涇陽這一帶卻是不行的,唯一引以為屏障的就是當年被他炸掉的大堤,而今河道短短幾年間已經改了不少,有些地方甚至淤積起來,將本來就有些嫌窄的河道弄得更加危險,所以年年發水。
與此同時,這些淤積,就導致了河運上的麻煩,南北行者多有不便,通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當中更是隔開了如今的京城上華和當年的燕都錦陽,政治上來說,也不利於中央集權的控製,冉清桓的想法是幹脆在蓼水的基礎上,從南往北疏通出一條運河來,南蜀州中部到上華距離不是那麽遠,大可以人工開鑿,可是鄭越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國庫,現在沒錢。
那麽,難不成賣官鬻爵麽?
更何況,現在有很多人是不希望這邊治理好的,那天他在朝堂上宣布南巡的時候,為什麽有那麽多人站出來反對?
什麽保重身體的當然是放屁,充其量影響一下局部空氣指數——地方上發國難財,上麵如果沒有人他敢明目張膽到這樣麽?
況且多少人在錦陽有不幹淨的勢力,那就更不用細說了。
冉清桓從自己住的房間裏麵溜達出來,無意識地跟著不遠處飄過來的弦子聲音。
這裏是涇陽南邊一點的一個小鎮子,多少比農田鄉下多了些人氣,雖然仍然是窮苦,但究竟沒有了那種荒涼淒切的味道。
不知道誰家傳出一陣弦子的聲音,空空的有些啞瑟,約莫是這些日子受了潮,隱隱地聽出來是一首北燕的小調。
他追著這不知道為什麽顯得格外悠然的聲音,於微露裏轉過幾個街巷,隔著不遠的地方,是兩個老人,一個坐在門檻上,倚著門框,漫不經心地撥弄著手中的弦子,嘴裏咿咿呀呀地聽不清唱著什麽,另一個似乎是個癱子,難得的晴天裏坐在自家院子中,腿上蓋著一條破毯子,正入神地聽著同伴蹩腳的演奏。
這條巷子已經破敗得沒剩下多少人家了,即使是昔日裏車水馬龍的小鎮,能動的能幹活的,也走得差不多了,隻留下這些老弱病殘的人,獨自留守在家鄉舊日的土地上,靜候著歲月帶走自己的日漸腐朽老邁的身體。
老人的眼睛渾濁得像是融進了沙子的水,沉沉得透不進晨曦的光,聲音粗糲,高音處有撕裂一樣的破音,是怎麽都說不上好聽的,那雙彈著弦子的手,粗大而布滿皺紋,泛著土黃色沒有光澤的顏色,分不清哪裏是繭子,哪裏是皮肉,花白的頭發整整齊齊地束在腦後,然而也沒剩下多少根了,露出一樣老邁的頭皮。
你記得跨青溪半裏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不由得,悲從中來。
琴聲忽然中斷,撥弦子的老人像是感覺到了什麽,抬頭,正撞上冉清桓哀憐似的目光,忽地哼了聲,瞪了他一眼,放下弦子站起來便走。
冉清桓有些愕然不明所以,不禁出聲道:“老丈,後學哪裏得罪了麽,怎麽不彈了?
”老人哼哼唧唧地罵道:“彈什麽彈,好好一首小調調,你那是哭喪的麽?
晦氣晦氣!”連看他一眼都懶得,徑直走了。
“咳,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看那個院子裏本來閉著眼睛聽曲子,現在卻饒有興致似的打量著自己的老人。
老人笑了笑,指指地上的弦子:“會不?
”冉清桓頗有些為難,原來在軍中的時候,這些民間的樂器多少是學過一些的,基本上大同小異,隻是軍中將士們也大多沒什麽藝術細胞,拿著聊以慰藉思鄉之情罷了,他這個學生當然更慘,那一出手,估計就是嘔啞嘲哳難為聽了:“就算吧。
”“你把他氣走了,我聽誰去?
”老人命令道,“坐下,彈兩首喜慶的。
”冉清桓隻得依言坐在門檻上,拾起剛剛的弦子,撥了兩下就知道音是不準的,這便更有難度了,他想了半天,總算搜羅出一首娶新婦時候唱的曲子,詞已經完全不記得了,調子還有點印象,他自暴自棄地想著到哪算哪,不會的地方自己現編,反正丟人也就丟在這麽一位麵前,當是給老人家取個樂。
一段完全聽不出是什麽東西的跑調之後,冉清桓總算仗著還算聰明,摸到了這把破弦子的竅門——原來這三根弦中沒有一根是準的,兩個稍低,另外一根繃得太緊,以至老發出奇怪的聲音。
聽得他漸漸成了音,老人這才把戲謔的目光收回來,仍舊是悠然地跟著打不知所謂的拍子。
然而沒有多久,老人忽然出聲打斷了他:“停,後生仔,你這曲子是自己瞎編的吧?
”“呃……”冉清桓心說這老頭子看起來迷迷糊糊的,連拍子都打不對,莫非還是個民間藝術家,這是中間實在想不起來了,才自己胡編了兩句,自以為銜接還不錯,誰知道立刻就被聽出來了,“跟人學的,估摸著那個人自己也不大會,跑了?
”老人嗤笑了一聲:“你可蒙不了我,”他指指自己的腿腳,“癱了這些年了,就是這些個老街坊隔三差五地給我解解悶,你那個跟前邊都不是一個味,別以為我聽不出來。
”冉清桓索性把琴放在一邊,打量著這小小的院落,幾乎是家徒四壁——陰陰沉沉的小屋,屋前邊晾著一摞受了潮的柴火,地上雜草叢生,不禁開口問道:“家裏還有什麽人麽?
”老人瞪了他一眼,好像聽到了什麽廢話:“我老頭子哪那麽神通廣大自己從屋裏爬出來?
”他頓了頓,“這是我那大孫子,給人扛活的,一早出去了,瞄著見天晴了,讓我在院子裏曬曬太陽,回來再把我放進去。
”老人忽然看著冉清桓撇撇嘴:“我說後生仔,你那是什麽眼神?
要不然把老張氣走了呢。
”“嗯?
”“你是哪家裏出來的大少爺吧,瞅著我們小老百姓可憐?
”老人篤定地問道。
“我不是……”“年景不好喲,”老人拖長了聲音像是唱戲一樣地遛出這一句,“沒有收成誰還要扛活的呢?
今年不好過。
”他咂咂嘴,意猶未盡地道:“不好過,要麽能給大孫子娶媳婦了。
”話鋒一轉,老人問道,“後生仔,娶了媳婦沒?
”“……”冉清桓有點呆滯地看著他,半天才接道,“我閨女都十歲了。
”“嘖嘖,”老人從頭到腳像是看市場上的豬肉一樣挑剔地看看他,“胡吹,你才多大點個人——捏都捏不起來。
”冉清桓哭笑不得:“要麽一會領來給您看看?
”“不看也知道不是親的。
”老人搖搖頭,冉清桓這回驚悚了,脫口道:“您怎麽知道的?
”“養兒養了那麽大,能跟你現在似的不經事?
”老人好像不屑似的看著他,“我老漢看人看了快七十年了。
”不經事……冉清桓已經沒什麽話想說了,這老頭子歲數大了,大概有點糊塗。
卻聽老人道:“一聽你彈琴就知道,專是你這樣的小娃娃啊,心眼才一點點大,看不開的多了,才替這個愁替那個愁……”他絮絮叨叨地說開了,冉清桓卻沒心情再聽下去,滿心都是他那一句“心眼才一點點大”,從上華到涇陽,家國天下事,兒女不言情,一並壓在他身上,一直都沒有喘過氣來似的,給牽機大師的信還沒有接到回音,而這些日子,也越發迷茫了起來。
他恍然回想起自己這十年的光景,覺得好像沒幹過什麽好事,當屠夫,然後毀了堤壩,然後惹了情債,然後走走不得,留留不得,直到此時,才忽然有點明白了什麽的感覺。
晨霧漸漸散的差不多了,天光大亮,微量的空氣裏麵有股濕潤的、好聞的氣味。
“愁個什麽勁呢,什麽日子不得照樣過?
嘿……”老人仍在嘮叨,好像發泄表現欲一樣。
冉清桓打斷他,把弦子敲得鏗鏗直響,露出一個有些邪氣的笑容:“要麽您再聽聽?
”他不管老人什麽回答,徑自撥動了起來,這回徹底沒了調子,信手而至,難聽至極,老人忍了一會,實在忍不住把他趕了出去。
冉清桓在罵聲中彎了眼角,一個膽大包天的計劃漸漸成形。
米四兒侍立在一邊,瞌睡得不停地點頭,鄭越掃了他一眼:“四兒,困了先下去吧,這不用你伺候著了。
”“皇上恩典。
”米四兒可不客氣,誰教育出來的像誰,這孩子直率起來和冉清桓倒是有一拚。
他說話著就往外撤,盤算著好好歇息一宿,然而還沒到門口,忽然聽見一陣翅膀拍打的聲音,這動靜極大,絕對不是什麽飛鴿麻雀能製造出來的,倒像是什麽猛禽。
米四兒目光一凝,清醒多了,麵對著窗口,腰上的護衛刀拔出了一半。
窗口影子一閃,一隻大鷹停在上麵,卻不進來,棕黃色的眼睛冷冷地與米四兒對峙著,通了靈性一般。
“四兒,”停了一會,鄭越開口,“放它進來。
”“皇上,這是遊隼,性甚凶猛……”“朕還怕隻鳥麽?
”鄭越放下朱筆,“你沒看見這東西腿上綁著信筒麽?
放進來。
”“信筒?
!”米四兒不可置信地睜大了眼睛,把佩刀收了回去,小心翼翼地退到一邊,“誰這麽神通廣大能用這種玩意兒送信?
!”“還能有誰。
”鄭越嘴角難以抑製地往上勾起,小聲咕嘟了一句,“沒良心的,走了多長時間才想起寫封信回來。
”那隻遊隼果然通人性,米四兒一退開,它便飛進了上書房,停在鄭越桌案上,並且沒有弄亂他桌子上一本奏章,昂著頭,對鄭越伸出綁著信筒的腿,驕傲得不行。
鄭越拍拍它的頭,把信筒拆下來打開,取出裏麵一張極薄的信紙,卻是張沒有開頭沒有落款信,隻有一行字,力透紙背:蓼水之治,刻不容緩。
他嘴角的笑容慢慢地收起來,看著那一行飄起來似的字跡,輕輕地皺起了眉。
冉清桓的字雖然不是見不得人,可也絕對算不上好看,他自己相當有自知之明,和人的張狂不同,一手字向來中規中矩一筆一劃地藏拙,此時這般用力潦草,看來人已經亂到了一定程度。
涇陽……涇陽。
果然如今真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鄭越歎了口氣,揮揮手,吩咐米四兒道:“給它弄點生肉來,然後你下去便是了。
”米四兒好奇地看了那遊隼一眼,終究還是在皇上不怎麽好看的臉色下什麽也沒敢問,道聲“是”便出去了。
鄭越鋪開紙,要給那個人寫回信,然而還沒落筆,一直以來壓抑著的擔心、憂慮、思念便全部湧上來,眼前的幾個字好像在紙上活起來一樣,看得時間越久,便越恨不得立刻飛到他身邊。
聽說今年早春的時候南方便開始不正常地陰雨連綿,他那一身每個關節都摔開過的骨頭會不會吃不消?
涇陽這些年一直是朝廷受災的重點地區,他看到的東西,會不會讓他更加難受內疚?
鄭越幾乎能從那寥寥八字中想象出他一個人失魂落魄地躲在某個破破爛爛的民屋裏,心理萬語千言,收不能收,放不能放……原來你一言一行,都能牽動我如許的心念。
清桓愛鑒:卿自南巡至今,諸多時日,每念及此,如三秋過眼,難述餘思。
昨夜風暖,而晨起方知春花全敗,恨春將去,千裏不與人期,念馬聲來歸日,尚未半矣,孤燈照壁,憂思卿不見,海天在望,不盡依遲……此時夜意濃重,燭花飛快地跳了一下,鄭越想了想,勾掉了“昨夜風暖……思卿不見”長長的一句話,猶豫了下,補上“人隔千裏,多有掛念,務必珍重”,隨後又前前後後地看了一遍這半通不通囉囉嗦嗦的回信,自己都撐不住扶著額頭笑了,有些自嘲地將墨跡未幹的信箋卷成一團扔了出去。
一邊的遊隼靜靜旁若無人地享用著“禦膳”,頭都不抬一個。
他重新鋪開紙,寫道:見信如晤:蓼水之事久矣,非可一蹴而就。
今日花落方知春意將殘,別來時日過半。
南地多陰雨,又聞自蜀之南,霪雨連月不開,商旅難行,務必珍重慎行,厚衣切不可省,努力加餐食。
梅雨降至,願早歸,另者當從長計議……他忽然住了筆,皺皺眉,想象冉清桓若是真的接到這樣一封信,定然得給氣得不輕,他心憂國事已經心煩意亂,這麽一張嘮叨衣食住行的廢紙千裏迢迢地寄過去,實在是有些過分了……鄭越搖搖頭,又卷了一張寫廢的信箋,丟到一邊。
你心憂自然也是我心憂,蓼水已成朝廷心病,然而此時此刻,我卻更放心不下你那受不得濕冷的身體——那隻驕傲極了的遊隼終於也乏了,吃飽喝足,站在一邊的梁上,腦袋埋到翅膀下麵打起了瞌睡,看起來倒像是小了一圈。
幾天後的清晨,冉清桓收到了鄭越的回信,比自己寄過去的還要簡單,也是稱謂落款皆無,打開後隻有四個字,直白極了,完全不符合皇帝陛下一貫文質彬彬的形象:他說:眼下沒錢。
錢,是個大問題。
冉清桓收起鄭越的信,輕輕地拍拍遊隼的頭,這凶悍的大家夥親昵地,像是撒嬌一樣地蹭著他的手。
一行四人順著蓼水走,一路借宿農家,冉清桓用心盤算著地形,這對於他一個地理盲——即使在攻讀了無數關於河運水利的書之後,也仍然是個不小的挑戰。
蓼水其實是名陽江中遊的支流,自北向南的,北起南蜀州中部,而南止燕祁腹地如海,錦陽是蓼水的入海口,然而那裏因為支流龐雜,什麽洪峰都能給卸掉,加之離海不遠,所以格外得天獨厚。
涇陽這一帶卻是不行的,唯一引以為屏障的就是當年被他炸掉的大堤,而今河道短短幾年間已經改了不少,有些地方甚至淤積起來,將本來就有些嫌窄的河道弄得更加危險,所以年年發水。
與此同時,這些淤積,就導致了河運上的麻煩,南北行者多有不便,通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當中更是隔開了如今的京城上華和當年的燕都錦陽,政治上來說,也不利於中央集權的控製,冉清桓的想法是幹脆在蓼水的基礎上,從南往北疏通出一條運河來,南蜀州中部到上華距離不是那麽遠,大可以人工開鑿,可是鄭越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國庫,現在沒錢。
那麽,難不成賣官鬻爵麽?
更何況,現在有很多人是不希望這邊治理好的,那天他在朝堂上宣布南巡的時候,為什麽有那麽多人站出來反對?
什麽保重身體的當然是放屁,充其量影響一下局部空氣指數——地方上發國難財,上麵如果沒有人他敢明目張膽到這樣麽?
況且多少人在錦陽有不幹淨的勢力,那就更不用細說了。
冉清桓從自己住的房間裏麵溜達出來,無意識地跟著不遠處飄過來的弦子聲音。
這裏是涇陽南邊一點的一個小鎮子,多少比農田鄉下多了些人氣,雖然仍然是窮苦,但究竟沒有了那種荒涼淒切的味道。
不知道誰家傳出一陣弦子的聲音,空空的有些啞瑟,約莫是這些日子受了潮,隱隱地聽出來是一首北燕的小調。
他追著這不知道為什麽顯得格外悠然的聲音,於微露裏轉過幾個街巷,隔著不遠的地方,是兩個老人,一個坐在門檻上,倚著門框,漫不經心地撥弄著手中的弦子,嘴裏咿咿呀呀地聽不清唱著什麽,另一個似乎是個癱子,難得的晴天裏坐在自家院子中,腿上蓋著一條破毯子,正入神地聽著同伴蹩腳的演奏。
這條巷子已經破敗得沒剩下多少人家了,即使是昔日裏車水馬龍的小鎮,能動的能幹活的,也走得差不多了,隻留下這些老弱病殘的人,獨自留守在家鄉舊日的土地上,靜候著歲月帶走自己的日漸腐朽老邁的身體。
老人的眼睛渾濁得像是融進了沙子的水,沉沉得透不進晨曦的光,聲音粗糲,高音處有撕裂一樣的破音,是怎麽都說不上好聽的,那雙彈著弦子的手,粗大而布滿皺紋,泛著土黃色沒有光澤的顏色,分不清哪裏是繭子,哪裏是皮肉,花白的頭發整整齊齊地束在腦後,然而也沒剩下多少根了,露出一樣老邁的頭皮。
你記得跨青溪半裏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不由得,悲從中來。
琴聲忽然中斷,撥弦子的老人像是感覺到了什麽,抬頭,正撞上冉清桓哀憐似的目光,忽地哼了聲,瞪了他一眼,放下弦子站起來便走。
冉清桓有些愕然不明所以,不禁出聲道:“老丈,後學哪裏得罪了麽,怎麽不彈了?
”老人哼哼唧唧地罵道:“彈什麽彈,好好一首小調調,你那是哭喪的麽?
晦氣晦氣!”連看他一眼都懶得,徑直走了。
“咳,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看那個院子裏本來閉著眼睛聽曲子,現在卻饒有興致似的打量著自己的老人。
老人笑了笑,指指地上的弦子:“會不?
”冉清桓頗有些為難,原來在軍中的時候,這些民間的樂器多少是學過一些的,基本上大同小異,隻是軍中將士們也大多沒什麽藝術細胞,拿著聊以慰藉思鄉之情罷了,他這個學生當然更慘,那一出手,估計就是嘔啞嘲哳難為聽了:“就算吧。
”“你把他氣走了,我聽誰去?
”老人命令道,“坐下,彈兩首喜慶的。
”冉清桓隻得依言坐在門檻上,拾起剛剛的弦子,撥了兩下就知道音是不準的,這便更有難度了,他想了半天,總算搜羅出一首娶新婦時候唱的曲子,詞已經完全不記得了,調子還有點印象,他自暴自棄地想著到哪算哪,不會的地方自己現編,反正丟人也就丟在這麽一位麵前,當是給老人家取個樂。
一段完全聽不出是什麽東西的跑調之後,冉清桓總算仗著還算聰明,摸到了這把破弦子的竅門——原來這三根弦中沒有一根是準的,兩個稍低,另外一根繃得太緊,以至老發出奇怪的聲音。
聽得他漸漸成了音,老人這才把戲謔的目光收回來,仍舊是悠然地跟著打不知所謂的拍子。
然而沒有多久,老人忽然出聲打斷了他:“停,後生仔,你這曲子是自己瞎編的吧?
”“呃……”冉清桓心說這老頭子看起來迷迷糊糊的,連拍子都打不對,莫非還是個民間藝術家,這是中間實在想不起來了,才自己胡編了兩句,自以為銜接還不錯,誰知道立刻就被聽出來了,“跟人學的,估摸著那個人自己也不大會,跑了?
”老人嗤笑了一聲:“你可蒙不了我,”他指指自己的腿腳,“癱了這些年了,就是這些個老街坊隔三差五地給我解解悶,你那個跟前邊都不是一個味,別以為我聽不出來。
”冉清桓索性把琴放在一邊,打量著這小小的院落,幾乎是家徒四壁——陰陰沉沉的小屋,屋前邊晾著一摞受了潮的柴火,地上雜草叢生,不禁開口問道:“家裏還有什麽人麽?
”老人瞪了他一眼,好像聽到了什麽廢話:“我老頭子哪那麽神通廣大自己從屋裏爬出來?
”他頓了頓,“這是我那大孫子,給人扛活的,一早出去了,瞄著見天晴了,讓我在院子裏曬曬太陽,回來再把我放進去。
”老人忽然看著冉清桓撇撇嘴:“我說後生仔,你那是什麽眼神?
要不然把老張氣走了呢。
”“嗯?
”“你是哪家裏出來的大少爺吧,瞅著我們小老百姓可憐?
”老人篤定地問道。
“我不是……”“年景不好喲,”老人拖長了聲音像是唱戲一樣地遛出這一句,“沒有收成誰還要扛活的呢?
今年不好過。
”他咂咂嘴,意猶未盡地道:“不好過,要麽能給大孫子娶媳婦了。
”話鋒一轉,老人問道,“後生仔,娶了媳婦沒?
”“……”冉清桓有點呆滯地看著他,半天才接道,“我閨女都十歲了。
”“嘖嘖,”老人從頭到腳像是看市場上的豬肉一樣挑剔地看看他,“胡吹,你才多大點個人——捏都捏不起來。
”冉清桓哭笑不得:“要麽一會領來給您看看?
”“不看也知道不是親的。
”老人搖搖頭,冉清桓這回驚悚了,脫口道:“您怎麽知道的?
”“養兒養了那麽大,能跟你現在似的不經事?
”老人好像不屑似的看著他,“我老漢看人看了快七十年了。
”不經事……冉清桓已經沒什麽話想說了,這老頭子歲數大了,大概有點糊塗。
卻聽老人道:“一聽你彈琴就知道,專是你這樣的小娃娃啊,心眼才一點點大,看不開的多了,才替這個愁替那個愁……”他絮絮叨叨地說開了,冉清桓卻沒心情再聽下去,滿心都是他那一句“心眼才一點點大”,從上華到涇陽,家國天下事,兒女不言情,一並壓在他身上,一直都沒有喘過氣來似的,給牽機大師的信還沒有接到回音,而這些日子,也越發迷茫了起來。
他恍然回想起自己這十年的光景,覺得好像沒幹過什麽好事,當屠夫,然後毀了堤壩,然後惹了情債,然後走走不得,留留不得,直到此時,才忽然有點明白了什麽的感覺。
晨霧漸漸散的差不多了,天光大亮,微量的空氣裏麵有股濕潤的、好聞的氣味。
“愁個什麽勁呢,什麽日子不得照樣過?
嘿……”老人仍在嘮叨,好像發泄表現欲一樣。
冉清桓打斷他,把弦子敲得鏗鏗直響,露出一個有些邪氣的笑容:“要麽您再聽聽?
”他不管老人什麽回答,徑自撥動了起來,這回徹底沒了調子,信手而至,難聽至極,老人忍了一會,實在忍不住把他趕了出去。
冉清桓在罵聲中彎了眼角,一個膽大包天的計劃漸漸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