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康熙要賣皇家禦用品給英國人?明倭和談風波不斷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勇沉默片刻,突然喜滋滋地開口道:
“父皇,現在可不是每個王朝都擁有鐵甲戰艦呢。”
“您說,要是曆朝曆代能碰一碰,咱們大隋豈不是隨隨便便碾壓他們?”
隋文帝聞言,一時間竟然有些神往。
那可不?
以大隋的國力,分分鍾就是幾百艘鐵甲艦堵門啊。
但很快,隋文帝就沉靜下來,失笑道:
“都是華夏王朝,打來打去的有什麽意思?”
“對了,既然鐵甲艦都已經成規模了,那麽大隋的海上擴張之路也該是時候進行了。”
“宇文卿家,你最近主要就負責此事吧。”
宇文述趕忙點頭應是。
頓了頓,隋文帝又看向高熲。
“高卿家,聯通西域的鐵路一定要盡快推進!”
如今大隋國境線的最西部,已經擴張到了鹹海。
從鹹海到長安,已經超越了一萬裏,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
故而大隋也暫時停止了擴張,因為再繼續擴張下去也難以有效地統治。
隋文帝已經做出決定,接下來的時間以海洋擴張為主。
至於陸地上的擴張,則需要等待長安到伊犁的鐵路徹底貫通之後,再繼續進行。
任何國家在獲得《工業革命》之後,肯定都會發現火車鐵路的價值,並進行修建。
但大隋就比較特殊。
因為大隋一口氣上馬了五條鐵路!
第一條是長安到伊犁;第二條是長安——洛陽——琅琊;第三條是長安到成都,第四條是洛陽——涿郡——平壤,第五條是洛陽——漢陽縣——南海郡(廣州)。
開皇盛世,就是這麽任性!
楊勇聞言,不由躍躍欲試,振奮道:
“等這五條鐵路建成,大隋接下來就能突飛猛進地發展更多的經濟,也能更好的對外擴張了!”
楊勇確實是一個傾向於仁慈的性格。
但又有哪個皇帝能拒絕開疆拓土,名垂青史的誘惑呢?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若有所思。
“這個鶴翼陣,看起來確實還是有些意思。”
畢竟已經是看的第三部大明盤點視頻,老朱多少是有點被習慣了,能夠冷靜分析。
朱棣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父皇,兒臣突然明白大明缺少什麽了。”
“缺少一套海軍的戰術啊!”
像陸軍,各種戰術、陣型什麽的,相關的資料、經驗,可以說是車載鬥量,比比皆是。
但海軍就不同了。
在大明之前的宋朝和元朝,乃至再往前追溯的曆代王朝,真正足堪大用的海軍並不多。
大唐李世民、李治時代的海軍算一個,再往前就得是戰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了。
朱元璋鄙夷地看了一眼朱棣。
“蠢材!你忘了朕當年是怎麽滅掉陳友諒的了?”
朱高熾聞言,表情頓時變得怪異。
鄱陽湖大戰!
還是水師之間的戰鬥!
朱棣臉上表情僵硬了一下,幹笑道:
“父皇,您那是水師,我說的可是海軍啊。”
朱元璋沒好氣地瞪了一眼朱棣。
“水師的經驗難道就不能用在海軍身上的?”
頓了頓,朱元璋點頭道:
“你說的這個也確實有道理,遠洋航行並非內河航行可比,你和藍玉兩個人上點心,讓海軍都督府那邊早日拿出一個章程來。”
朱棣心中一跳,頓時覺得頗為麻煩,忙道:
“父皇,兒臣最近還要負責修撰大明的《帝範》呢,這件事情就交給藍玉去做吧。”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喝道:
“別以為朕不知道,你這段時間是不是天天去偷偷開車?”
“前兩天還把車撞宮牆上了!”
“就是要給你找點事做,免得一天不是折騰這裏就是那裏!”
《工業革命》那套書之中,可是包含了詳細的內燃機以及最初代汽車的製造過程!
朱棣一開始最喜歡的是鐵甲艦,再後來嫌鐵甲艦製造太久又轉而喜歡火車,又到後麵有一次去工部視察偶然看到了汽車原型,從此轉為汽車狂熱愛好者。
朱棣聞言,不由幹笑一聲。
“小事,小事父皇。兒臣那不是剛上手還不習慣換擋和油離配合麽,而且那台車還是試製車,不能算是正式版本……”
一邊解釋,朱棣心中一邊暗想。
娘的,這錦衣衛真是無孔不入啊,等俺以後當了皇帝,一定得把錦衣衛給撤了!
嗯?也不對。當了皇帝之後,俺就可以用錦衣衛來監視別人了啊?
一時間,朱棣突然又頗為神往。
大清世界。
康熙摸著胡須,緩緩開口。
“朕差點都忘了,海軍可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啊。”
皇太子胤禛點頭道:
“父皇所言極是,大清有海疆萬裏,若是敵人從海上而來,極其難以防守。”
弘曆非常乖巧地坐在一旁,沒有開口。
自從上次被十四皇子胤禎當場嘲諷了一通後,弘曆就開始降低存在感。
年輕人可是最要臉皮的!
康熙緩緩道:
“咱們大清的海軍……”
說到這裏,康熙突然停住。
在場的所有清朝大臣,表情也是頗為古怪。
海軍?
大清就沒有海軍這種東西!
其實在康熙初年,大清是有海軍的。
但那支海軍是怎麽來的?
是鄭成功的部下施琅和鄭成功兒子鄭經反目成仇,然後施琅帶著部下投奔了大清。
最後,施琅帶著清軍攻上台灣島,把鄭經給滅了。
鄭經滅亡之後,大清就沒有海上威脅了,施琅組建的這支海軍也就漸漸被邊緣化了。
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過去,這支海軍早就消亡,成為曆史的塵埃了。
所以,大清現在是真沒有海軍了。
康熙咳嗽一聲,道:
“大清不是應該還有一些造船廠嗎?”
胤禛有些尷尬地笑了一笑,道:
“父皇,江南和廣州確實是有一些造船廠的,但那些都是民間的造船廠,製造出來的船隻也是以商船為主,而且也都比較小。”
清朝是不鼓勵民間海外貿易的,理由也並沒有多麽複雜,就是華夏傳統的“重農輕商”。
都跑去經商賺錢了,誰來種田?
沒人種田,國家的兵源怎麽來,統治秩序怎麽穩定?
商人手底下要是有了一大批的船隻和船工,怎麽保證不會成為另外一個鄭成功、鄭經?
反之,隻要幹淨利落地禁止,這一切顧慮就全部都沒了。
一個行業被朝廷打壓,或許並不一定就會消亡,但一定不可能蓬勃發展起來。
畢竟朝廷才是這個國家之中最強大的力量。
康熙聞言,歎了一口氣。
“所以說,就算是大清短期內想要搞出一支如李舜臣這樣的艦隊,也是很難的事情了?”
胤禛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至少十年,才能初具規模。”
十年其實都少了。
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十年陸軍,百年海軍!
康熙嗯了一聲,緩緩開口。
“懂了,那就派人去倫敦,讓胤禩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從歐洲那邊買一批戰艦吧。”
胤禛吃了一驚,忙道:
“父皇,歐洲人可都是非常貪婪的,他們若是知道大清有所求,一定會坐地起價!”
之前和英國建交和火器貿易,就讓大清吃了不少苦頭。
英國人運送的火器火炮,雖然數量確實是夠的,但質量就一言難盡了。
鄂爾泰的大軍還沒離開國境呢,就已經傳回情報,說有上千支火槍在行軍途中出現失靈、走火等各種質量問題了。
火炮,也壞了十三門!
這要是打起仗來,都不敢想。
康熙瞪了一眼胤禛,道:
“那有什麽辦法?大清現在已經組建火器工廠了,等購買的新戰艦到了,再仿製一批也就是了。”
“至於坐地起價,嗬嗬……”
康熙說到這裏,雙目中閃過一絲精芒。
“讓胤禩告訴英國國王,朕可以賣給他隻有大清皇家專享的特等瓷器和絲綢,用來衝抵購買戰艦的費用!”
“哼,戰艦是什麽價格確實由他們開,但瓷器絲綢是什麽價格,那就得由朕說了算了。”
胤禛聞言先是一愣,下意識道:
“父皇,皇家瓷器和絲綢,怎麽能給那些西洋蠻夷?”
康熙大為不滿,怒視一眼胤禛。
“愚蠢!《工業革命》都已經擺在眼前,爾難道還不知道西洋人馬上就要超越大清了嗎?”
“不,他們已經超越大清了!”
“朕能用瓷器絲綢換來戰艦,總比將來朕死後,英國、法國人用戰艦大炮指著你們的腦袋,逼著你們交出瓷器絲綢要強!”
胤禛聞言,隻能狠狠地瞪一眼弘曆,然後選擇默然。
弘曆非常機智地低頭裝死,主打一個“我什麽也不知道,乾隆和我沒有一個銅板的關係”。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鏡頭一轉,已經是倭國之中。
豐臣秀吉臉色難看,連連拍桌。
“宇喜多秀家這個廢物,我給了他十五萬的大軍,他竟然連一座糧倉都看不住!”
“他到底知不知道,那些糧食是我費了多少勁才積攢給他的!”
龍山的糧倉大營之中,囤積著超過十萬石的糧草。
這些糧草之中一部分是從朝鮮本地繳獲劫掠得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豐臣秀吉辛辛苦苦從倭國關東諸侯那邊搜刮,運送過海的。
畢竟豐臣秀吉最開始的目標可不僅僅是朝鮮,而是要一舉打到大明京師!
但這些天來,壞消息接連不斷。
先是李舜臣接連擊破倭國艦隊,甚至還幾次圍攻倭國在朝鮮半島最重要的根據地釜山港。
在這種情況下,倭國對朝鮮的運輸就變得頗為困難。
這其實也沒啥,因為龍山糧倉的糧食怎麽也足夠支撐到明、朝聯軍軍糧耗盡。
可現在,龍山糧倉被一把火燒得精光,倭國前線的十幾萬大軍糧食瞬間告急。
這仗還怎麽打下去?
聽著豐臣秀吉的咆哮,在場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開口說話。
片刻後,一名倭國大臣戰戰兢兢地開口。
“關白,為今之計,不如先暫時和明朝議和?”
“咱們畢竟還保有朝鮮南部四郡之地,以此議和,也不算失了體麵。”
“況且,明軍數量有限,他們也不可能將大倭國的軍隊逼出朝鮮,想來明朝皇帝應該也不會拒絕。”
豐臣秀吉默然半晌,緩緩點頭。
“也隻能如此了。”
鏡頭很快切換到了大明皇宮。
“議和?”朱翊鈞皺起眉頭,顯然頗為不滿。
“朕的軍隊在朝鮮節節勝利,憑什麽議和!”
兵部尚書石星幹笑一聲,道:
“陛下,李如鬆雖然燒掉了倭軍的糧倉,但大明這邊其實也還是缺乏糧草啊。”
“眼下的情況是,咱們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派出更多的軍隊前往朝鮮了。”
“而單單憑借在朝鮮半島的李如鬆五萬兵馬,確實難以擊敗一心防守的十餘萬倭軍啊。”
其他幾名大學士也七嘴八舌地開口。
“陛下,對倭國用兵,若是曠日持久,遼東女真、北方的韃靼恐怕都會有所異動。”
“隻要朝鮮不滅亡,那大明和倭國之間就有緩衝,事情對大明而言便能接受。”
“還請陛下三思。”
朱翊鈞陷入沉吟。
【此時的朱翊鈞雖然已經徹底不上朝了,但他隻是厭惡那些敢在自己麵前直言不諱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低級文官,對於較為聽話的內閣大學士們並無意見。】
【故而,最終朱翊鈞還是接受了趙誌皋等人的意見,派遣謝用梓、徐一貫作為正副使者,前往倭國議和。】
【但是,真正決定了這次議和的人卻並非這兩位使者,而是一位名不見經傳,在各種史料上記載寥寥的人。】
金幕中,很快浮現出了一個人。
此人身材並不算高,看上去頗為精明,一雙細長的三角眼是渾身上下最容易讓人認出來的標誌。
【浙江嘉興人,沈惟敬。】
【沈惟敬出身平平,並非什麽讀書人或者富貴之家,但他擁有一個特點——精通日語。】
【這在當時的大明,其實是一個非常罕見的事情。】
【自從嘉靖二年的“爭貢之役”爆發後,大明全麵禁止了對倭國的所有貿易、來往。】
【而嘉靖二年,距離大明和倭國議和的萬曆二十一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九年,三四代人的時間。】
【沈惟敬之所以精通日語,原因隻有一個——他是一位在大明和倭國之間悄然來往的走私商人。】
【他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祖承訓敗走平壤之後。】
【大明朝廷一方麵決定從全國調集兵力出征,另外一方麵又擔心在調兵期間朝鮮被倭國滅亡,於是緊急在曾經和倭國商業往來最為頻繁的江南地區尋找精通日語之人。】
【沈惟敬自告奮勇,憑借著精通日語的技能,被大明授予一個遊擊將軍的身份,前往平壤城和駐守當地的倭軍最高長官小西行長進行談判。】
畫麵中,一輛馬車駛入平壤城裏,很快來到了小西行長臨時駐紮的前朝鮮王宮。
沈惟敬不慌不忙地走進去,對著高居大殿之上的小西行長拱手行禮。
“小西君,我們又見麵了!”
小西行長看著沈惟敬,露出驚訝的表情。
“沈桑,你竟然是大明的使者?”
沈惟敬哈哈大笑。
“我隻是來和小西君做個生意。”
小西行長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
“既然是沈桑,那麽想必你背後有那幾位的意思了?”
沈惟敬做了一個稱讚的手勢,笑道:
“小西君,這就是為什麽我來見你,而不是去見加藤君(第二軍團指揮官加藤清正)的原因。”
小西行長若有所思,領著沈惟敬來到了後院,單獨商談。
“說吧沈桑,他們想要什麽?”
【小西行長,在倭國諸多軍團指揮官中,同樣也是一個異類。】
【他是倭國堺市豪商小西隆佐之子,一個商賈之子,同時還是一個基督教徒。】
【換言之,小西行長並非倭國人這麽簡單,他其實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大殖民帝國在倭國的利益代言人。】
【倭國之所以能從葡萄牙、西班牙手裏購買到大量先進的火器,小西行長居功至偉,才得以被豐臣秀吉力排眾議,任命為第一軍團指揮官。】
沈惟敬笑了笑,用非常純熟的倭語道:
“我就開門見山吧,江南那邊,並不希望朝鮮馬上被滅亡。”
小西行長皺眉道:
“這可不是我能決定的事情,沈桑。”
沈惟敬嗬嗬一笑,壓低了聲音。
“我就直說了吧,兵部尚書石星是江南的人,如果你們把朝鮮滅了,石星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小西君,你應該知道朝中無人是什麽樣的結果,那之前江南和你們倭國的生意恐怕就不好辦了。”
小西行長若有所思,突然開口道:
“關白開戰之前信心滿滿覺得一定能攻克大明京師,莫非……”
沈惟敬喝了一口婢女送上來的茶,笑眯眯地沒有開口說話。
小西行長沉吟片刻,頗為為難地說道:
“可這件事情,還是得關白說了算啊。”
沈惟敬哈哈大笑了起來。
“小西君,大家都是老熟人,你又何必跟我在這裏裝呢?”
“朝鮮各地的義軍風起雲湧,你們的海上補給又被李舜臣給切斷了。”
“你停留在平壤城,難道是因為不想打到鴨綠江邊嗎?是你的第一軍團根本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你繼續往北了吧?”
這番話很尖銳,但小西行長卻並沒有動怒,表情平靜。
“既然沈君都知道了,那之前又何必故意說那些呢?”
沈惟敬搖了搖頭,道:
“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
“我已經將那邊的底牌全部透露給小西君了,至少小西君不會讓我死在這裏了,對吧?”
小西行長哈哈地笑了起來,露出親熱的表情。
“沈君說的這是什麽話!你我也是認識這麽多年的故交了,我怎麽可能害你性命呢?”
“行,既然是沈君發話了,那我就給你一個麵子。”
“兩個月,不,三個月內,我的第一軍團都不會離開平壤繼續北上,如何?”
沈惟敬笑嗬嗬地點頭,隨後低聲道:
“從我們的情報來看,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應該會帶至少四萬人進入朝鮮,小西君你這兩萬人恐怕是不夠打的。”
“我建議你和加藤君交換一下領地,讓第二軍團來這裏駐守吧。”
小西行長哼了一聲,道:
“沈桑,你未免過於把大明的官軍看重了吧?之前對平壤城的突襲,我還不是讓那個祖承訓死了六成人手?”
沈惟敬臉上笑容不變,道:
“這隻是一個建議,你知道的,我不過是一個傳聲筒,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小西行長伸出一根手指。
“我也已經提前答應你了,所以明年小西家的份額要多一成。”
沈惟敬搖頭道:
“一成不可能,一個兵部尚書值不了這麽多,最多半成!”
雙方視線對視了一會,小西行長爽朗地大笑起來。
“半成就半成!”
“來人啊,上酒。再弄幾個李昖的妃子過來,讓沈桑也嚐嚐鮮!”
沈惟敬哈哈一笑,連連擺手。
“不不不,我可是大明使者,怎麽能睡朝鮮國王的小妾呢?”
“這樣吧,小西君你找幾個還沒破瓜的朝鮮官員嫡女,讓我玩一玩也就是了。”
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沈惟敬的第一次出使,就帶來了驚人的成果。】
【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情況下,他竟然真的說服了小西行長停止北進,由此更加得到大明朝廷賞識。】
【故而在萬曆二十一年正式議和的時候,沈惟敬作為使團之中地位僅次於正副使的第三官員,全程參與其中。】
畫麵中,豐臣秀吉非常隆重地招待了大明使團,舉行了一場頗為盛大的宴會。
【作為實際上的倭國統治者,自認為足以和大明皇帝朱翊鈞平起平坐的豐臣秀吉,自然不可能屈尊紆貴地去和大明使者談判。】
【非常巧合的是,倭國負責談判的人,竟然還是沈惟敬的老熟人——小西行長。】
金幕畫麵中,大明和倭國兩國使節團就座。
小西行長笑嗬嗬地坐下來,剛剛打算開口,沈惟敬就提前用倭語開口了。
“小西君,請用貴國語言說話。”
小西行長同樣也是會說漢語的,此外還會說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
小西行長愣了一下,思考片刻之後開口道:
“奉關白之命,我國的議和條件如下:”
“一,迎大明公主為我國天皇皇後。”
“二,恢複朝貢\/勘合貿易。”
“三,明、我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我國。”
“五,朝鮮送一王子至我國作為人質。”
“六,我國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
“七,朝鮮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聽完,頓時皺起眉頭。
隻要稍微了解一下戰爭形勢以及大明心態的人,都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大明皇帝朱翊鈞是絕對不能接受這種條件的。
一旁的大明正使謝用梓和副使沈一貫見小西行長嘰裏呱啦地說了一通,自己卻完全聽不懂,心中不由焦急,催促道:
“老沈,這些倭人說的什麽?”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緩緩將小西行長的話逐字逐句地按照原意翻譯出來。
“什麽?”
謝用梓和沈一貫也傻眼了。
這種條件,大明怎麽可能答應?
開玩笑吧。
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傲然道:
“這些條件過於無理,大明是不可能答應的。”
“大明的要求如下:”
“一,倭國必須完全退出朝鮮,不得占領任何一寸朝鮮領土,恢複戰前狀態。”
“二,大明可以冊封貴國關白作為國王,但和親之事絕無可能。”
“三,倭國國王必須上降表向大明皇帝陛下賠罪,此後絕對不可侵犯朝鮮。”
小西行長並不需要翻譯,聽完之後也愣住了。
……
【大明和倭國之間的談判,從一開始雙方的立場差異就非常巨大。】
【很快,這一次的談判就不歡而散。】
大明使館臨時駐地之中,謝用梓、沈一貫以及沈惟敬三人對坐。
謝用梓憂心忡忡地開口:
“兩位,倭國這種條件陛下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咱們該如何是好?”
作為談判使者,如果不能談出一個好的結果,那是肯定得負責任的。
考慮到朱翊鈞的性格,謝用梓此時覺得自己的腦袋涼颼颼的,隨時都可能會和脖子分離。
沈一貫也有些沒主意,看向了沈惟敬。
沈惟敬雖然隻不過是沈一貫的侄子輩,但沈惟敬來之前可是接受了某些囑咐,知道這個侄子才是代表著那些個江南大人物大家族的意誌。
沈惟敬並不著急,笑嘻嘻地開口道:
“此事簡單,咱們隻需要回去告知宋應昌大人,就說倭國態度恭順,願意接受大明封貢。”
“這也是實情嘛。”
謝用梓愣了一下,道:
“可倭國要求的不僅僅隻有封貢啊!”
沈惟敬正色道:
“謝大人,不是我危言聳聽,若真的把倭國人的七個條件如實告知朝廷,那咱們三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可能逃得了好,抄家怕都是輕的。”
“為今之計,隻有想辦法隱瞞倭國條件,避重就輕!”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道:
“可紙是包不住火的,大明也不是沒有其他能聽得懂倭語的人,這是欺君之罪啊!”
沈惟敬嘿嘿一笑,低聲道:
“謝大人,咱們若是稟報回去,大明肯定會派出使者來封貢,對吧?”
“冊封國王可是一件大事情,那是輪不到咱們這種級別的人來當使者的,必然會另選他人。”
“到時候那豐臣秀吉發現大明不答應他的條件,肯定會對使者大加折辱,甚至直接殺掉封貢使者!”
“到那個時候,陛下的性格不用說,肯定怒而興師,之前的談判還有誰會在意呢?”
謝用梓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
“你、你這……”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這是唯一的辦法,若是謝大人不同意,那咱們就按照流程完全稟報上去,等待陛下對咱們性命的裁決吧。”
謝用梓心慌意亂,表情極度掙紮。
良久之後,他終於咬牙,點頭道:
“那就這麽辦吧。”
【謝用梓被沈惟敬說服之後,回到朝鮮稟明負責臨時總領朝鮮軍政的兵部侍郎宋應昌,還有負責和談的兵部尚書石星,隻說“倭國恭順願意接受封貢”,絕口不提其他條件。】
禦書房之中,朱翊鈞看著麵前幾名內閣大臣,道:
“倭國既然恭順,那麽就按照之前的條件冊封豐臣秀吉吧。”
“此戰也該結束了。”
兵部尚書石星滿麵紅光,高聲道:
“遵旨!”
倭國之中,小西行長又一次見到了沈惟敬。
“什麽,大明朝廷寸步不讓?”
“沈桑,你應該很清楚,關白對這種條件不會滿意的!”
沈惟敬雙手一攤,道:
“小西君,你也應該很清楚,我隻是一個商人,不可能讓大明的陛下聽我的話。”
“怎麽辦?”小西行長頓時著急了,道:
“如果真談崩了,你我都逃脫不了責任!”
沈惟敬哈哈一笑,滿不在乎地開口。
“就算談崩了,也不影響咱們之前的生意啊。”
小西行長怒道:
“你隻不過是使團一名普通官員,我可是倭國正使,要負全部責任的!”
“沈桑,你必須給我想個辦法!”
沈惟敬咳嗽一聲,道:
“那之前的半成份額……”
小西行長咬牙道:
“我不要了!”
沈惟敬哈哈大笑了起來,對著小西行長道:
“那我確實是有一個主意……”
【很快,小西行長作為倭國使團的使者,來到了大明京師,也得到了朱翊鈞的接見。】‘
隻見小西行長恭恭敬敬,雙手遞上一份《關白降表》。
朱翊鈞接過來一看,發現這降表上的用詞極其謙卑恭敬,各種告饒謝罪。
在降表的最左下方還寫著豐臣秀吉的名字並用印。
當下,朱翊鈞大喜過望。
“張鯨,爾宣旨吧。”
司禮監大太監張鯨展開旨意,一板一眼地宣讀。
“……大明皇帝旨意如下:”
“其一,倭軍在受封後必須立刻撤離朝鮮,不得停留耽擱。”
“其二,隻冊封豐臣秀吉,不準求貢。”
“其三,倭國當世代與朝鮮修好,不得侵犯。”
“欽此!”
小西行長自然是聽得懂的,他麵不改色地跪在地上,雙手接過了旨意。
隨後,小西行長又和以兵部尚書石星、兵部侍郎宋應昌為首的兵部官員進行了詳細的溝通。
對大明兵部提出的條件,小西行長一律嗯嗯啊啊,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結束談判後,兵部尚書石星喜滋滋地進入皇宮,向朱翊鈞報喜。
“陛下,倭國人確實是被大明和陛下的天威所震懾,對咱們的條件完全不敢討價還價,全部都答應了。”
朱翊鈞聞言,不由露出自得表情,哈哈大笑。
“哼,諒那豐臣秀吉也沒有那種敢和朕作對的心思!”
“行了,你下去準備一下封貢的使者人選,早日辦成此事,讓李如鬆從朝鮮撤軍吧。”
鏡頭一轉,小西行長又和沈惟敬碰麵了。
小西行長臉色凝重,道:
“沈桑,你和我說好的東西呢?”
沈惟敬嘻嘻一笑,從懷中拿出了一份黃澄澄的“聖旨”。
“小西君,自己看吧。”
小西行長接過這份“聖旨”,仔細閱讀,眉頭漸漸鬆開。
“這旨意確實是關白想要的,隻是,你確定這偽造的旨意能騙過關白嗎?”
沈惟敬嗤笑一聲,道:
“偽造旨意有什麽難的?江南那些大人物,誰家裏沒有幾十份聖旨?”
“而且,你們倭國都已經差不多七十年沒有接過大明皇帝的聖旨了,誰能看出來是真是假?”
“反正呢,隻要使者封貢完成,你的差事也就結束了。”
“將來關白就算發現,你大可推脫說大明背信棄義答應你的事情沒兌現,這不就完全沒你的責任了嘛。”
小西行長這才鬆了一口氣。
“好,希望這一次的議和能順利成功吧。”
【由於雙方往返路程漫長,這場和談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萬曆二十三年才結束。】
【在這一年多議和的過程中,大明和倭國都開始逐步撤軍。】
【大明方麵,主持後勤的兵部侍郎宋應昌和軍事統帥李如鬆帶著主力部隊凱旋而歸,而倭國也隻在占領的朝鮮南部四道保留一定駐軍,其餘大部分主力全部撤回。】
【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明朝命臨淮侯李宗城充正使,以都指揮楊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前往日本。】
畫麵之中,負責冊封的大明正使,臨淮侯李宗城來到了倭軍控製的朝鮮半島最南端,釜山城。
看了一眼城內諸多倭軍,李宗城立刻皺起眉頭。
“怎麽回事?按照議和條約,倭軍應該已經全部撤出朝鮮了才對!”
沈惟敬心中微微一跳,幹笑道:
“侯爺有所不知,這是最後一批倭軍了。”
“隻要等侯爺上了去倭國的船,這批倭軍就一起跟隨侯爺回到倭國。”
李宗城越發皺眉,怒道:
“豈有此理!大明的信譽,難道這些倭人還敢質疑?”
“而且本侯一路行來,不隻是釜山,朝鮮南方四道中竟然還有許多城池有倭軍存在,這就是背信棄義!”
“你立刻給本侯去告訴那些倭人,隻有倭軍全部撤出朝鮮,本侯才會前往倭國冊封那個豐臣秀吉!”
【李宗城作為大明開國元勳李文忠的後代,敏銳地發現了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編織的漏洞,當即在釜山停留,拒絕繼續前往倭國,除非倭軍全部撤離。】
【沈惟敬和小西行長雖然想盡辦法,但他們畢竟不可能真的讓倭軍撤出釜山乃至朝鮮南方四道,局麵便陷入了僵局。】
【就在此時,變故再度出現。】
夜色中,李宗城悄悄地在自己的房間裏,和身邊的親衛隊長交談。
這位親衛隊長表情極其凝重,輕聲開口道:
“侯爺,這段時間我們派人喬裝打扮在城中尋找當地士族,已經接觸到了好幾家,打探清楚了。”
“倭國早在去年就已經宣布釜山歸倭國所有,還派來了官員統治此地。”
“不僅如此,朝鮮南方四道的所有城池中都有倭國官員和駐軍統治,兩個月前都已經把今年秋稅給收完了!”
“什麽?”李宗城聞言,臉色頓時大變。
又是派來官員統治,又是駐軍,又是收稅。
如果這還不是吞並統治,那什麽是?
李宗城臉色變了又變,心中除了後怕之外,還有濃濃的慶幸。
還好,朝鮮士族必須學習大明漢語和漢字。
還好,自己事先就發現了不對。
不然自己要是真的就這麽去了倭國……
李宗城身體一個哆嗦,咬牙道:
“不行,我們不能在此地停留了。”
“快,你去弄一套便服來,本侯今晚就要離開此地,回歸大明!”
侍衛隊長愣了一下。
“侯爺,那陛下的差事……”
“你不和楊大人、沈大人商量一下?”
李宗城怒道:
“陛下一定是被某些奸臣蒙騙了,我必須要親自稟報陛下,這裏麵一定有一個巨大的陰謀!”
“使團中一定有奸臣的耳目,說不定就是楊方亨或者沈一貫。不能讓他們知道風聲已經走漏了,快!”
夜色中,李宗城喬裝打扮,在幾名侍衛的保護下,悄然離開了釜山城,一路朝著北方疾馳而去。
翌日。
“什麽,臨淮侯不見了?”
大明副使楊方亨、沈惟敬以及小西行長三個人大眼瞪小眼,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突然,沈惟敬回過神來,大聲道:
“快,必須要立刻通知朝廷!”
李宗城一路北返,風塵仆仆,終於回到了大明京城。
看著眼前的京城大門,李宗城不由熱淚盈眶。
“快,立刻入宮,我要麵見陛下!”
然而,才剛剛到了城門,李宗城爆出身份後,竟然瞬間就被聞訊而來的捕快捉拿,關進了大牢之中。
“你們瘋了嗎,我是大明淮陰侯,我要麵見陛下,有十萬火急之事!”
李宗城使勁搖晃著監獄欄杆,大喊大叫。
突然,監獄的門被打開了。
一個平靜的聲音傳了進來。
“淮陰侯,你不好好完成你的冊封使命,為什麽要偷偷跑回來呢?”
李宗城看著麵前走進牢房之人,先是一臉疑惑,隨後震驚出聲。
“是你?你就是那個欺瞞陛下的人?!”
“父皇,現在可不是每個王朝都擁有鐵甲戰艦呢。”
“您說,要是曆朝曆代能碰一碰,咱們大隋豈不是隨隨便便碾壓他們?”
隋文帝聞言,一時間竟然有些神往。
那可不?
以大隋的國力,分分鍾就是幾百艘鐵甲艦堵門啊。
但很快,隋文帝就沉靜下來,失笑道:
“都是華夏王朝,打來打去的有什麽意思?”
“對了,既然鐵甲艦都已經成規模了,那麽大隋的海上擴張之路也該是時候進行了。”
“宇文卿家,你最近主要就負責此事吧。”
宇文述趕忙點頭應是。
頓了頓,隋文帝又看向高熲。
“高卿家,聯通西域的鐵路一定要盡快推進!”
如今大隋國境線的最西部,已經擴張到了鹹海。
從鹹海到長安,已經超越了一萬裏,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
故而大隋也暫時停止了擴張,因為再繼續擴張下去也難以有效地統治。
隋文帝已經做出決定,接下來的時間以海洋擴張為主。
至於陸地上的擴張,則需要等待長安到伊犁的鐵路徹底貫通之後,再繼續進行。
任何國家在獲得《工業革命》之後,肯定都會發現火車鐵路的價值,並進行修建。
但大隋就比較特殊。
因為大隋一口氣上馬了五條鐵路!
第一條是長安到伊犁;第二條是長安——洛陽——琅琊;第三條是長安到成都,第四條是洛陽——涿郡——平壤,第五條是洛陽——漢陽縣——南海郡(廣州)。
開皇盛世,就是這麽任性!
楊勇聞言,不由躍躍欲試,振奮道:
“等這五條鐵路建成,大隋接下來就能突飛猛進地發展更多的經濟,也能更好的對外擴張了!”
楊勇確實是一個傾向於仁慈的性格。
但又有哪個皇帝能拒絕開疆拓土,名垂青史的誘惑呢?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若有所思。
“這個鶴翼陣,看起來確實還是有些意思。”
畢竟已經是看的第三部大明盤點視頻,老朱多少是有點被習慣了,能夠冷靜分析。
朱棣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父皇,兒臣突然明白大明缺少什麽了。”
“缺少一套海軍的戰術啊!”
像陸軍,各種戰術、陣型什麽的,相關的資料、經驗,可以說是車載鬥量,比比皆是。
但海軍就不同了。
在大明之前的宋朝和元朝,乃至再往前追溯的曆代王朝,真正足堪大用的海軍並不多。
大唐李世民、李治時代的海軍算一個,再往前就得是戰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了。
朱元璋鄙夷地看了一眼朱棣。
“蠢材!你忘了朕當年是怎麽滅掉陳友諒的了?”
朱高熾聞言,表情頓時變得怪異。
鄱陽湖大戰!
還是水師之間的戰鬥!
朱棣臉上表情僵硬了一下,幹笑道:
“父皇,您那是水師,我說的可是海軍啊。”
朱元璋沒好氣地瞪了一眼朱棣。
“水師的經驗難道就不能用在海軍身上的?”
頓了頓,朱元璋點頭道:
“你說的這個也確實有道理,遠洋航行並非內河航行可比,你和藍玉兩個人上點心,讓海軍都督府那邊早日拿出一個章程來。”
朱棣心中一跳,頓時覺得頗為麻煩,忙道:
“父皇,兒臣最近還要負責修撰大明的《帝範》呢,這件事情就交給藍玉去做吧。”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喝道:
“別以為朕不知道,你這段時間是不是天天去偷偷開車?”
“前兩天還把車撞宮牆上了!”
“就是要給你找點事做,免得一天不是折騰這裏就是那裏!”
《工業革命》那套書之中,可是包含了詳細的內燃機以及最初代汽車的製造過程!
朱棣一開始最喜歡的是鐵甲艦,再後來嫌鐵甲艦製造太久又轉而喜歡火車,又到後麵有一次去工部視察偶然看到了汽車原型,從此轉為汽車狂熱愛好者。
朱棣聞言,不由幹笑一聲。
“小事,小事父皇。兒臣那不是剛上手還不習慣換擋和油離配合麽,而且那台車還是試製車,不能算是正式版本……”
一邊解釋,朱棣心中一邊暗想。
娘的,這錦衣衛真是無孔不入啊,等俺以後當了皇帝,一定得把錦衣衛給撤了!
嗯?也不對。當了皇帝之後,俺就可以用錦衣衛來監視別人了啊?
一時間,朱棣突然又頗為神往。
大清世界。
康熙摸著胡須,緩緩開口。
“朕差點都忘了,海軍可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啊。”
皇太子胤禛點頭道:
“父皇所言極是,大清有海疆萬裏,若是敵人從海上而來,極其難以防守。”
弘曆非常乖巧地坐在一旁,沒有開口。
自從上次被十四皇子胤禎當場嘲諷了一通後,弘曆就開始降低存在感。
年輕人可是最要臉皮的!
康熙緩緩道:
“咱們大清的海軍……”
說到這裏,康熙突然停住。
在場的所有清朝大臣,表情也是頗為古怪。
海軍?
大清就沒有海軍這種東西!
其實在康熙初年,大清是有海軍的。
但那支海軍是怎麽來的?
是鄭成功的部下施琅和鄭成功兒子鄭經反目成仇,然後施琅帶著部下投奔了大清。
最後,施琅帶著清軍攻上台灣島,把鄭經給滅了。
鄭經滅亡之後,大清就沒有海上威脅了,施琅組建的這支海軍也就漸漸被邊緣化了。
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過去,這支海軍早就消亡,成為曆史的塵埃了。
所以,大清現在是真沒有海軍了。
康熙咳嗽一聲,道:
“大清不是應該還有一些造船廠嗎?”
胤禛有些尷尬地笑了一笑,道:
“父皇,江南和廣州確實是有一些造船廠的,但那些都是民間的造船廠,製造出來的船隻也是以商船為主,而且也都比較小。”
清朝是不鼓勵民間海外貿易的,理由也並沒有多麽複雜,就是華夏傳統的“重農輕商”。
都跑去經商賺錢了,誰來種田?
沒人種田,國家的兵源怎麽來,統治秩序怎麽穩定?
商人手底下要是有了一大批的船隻和船工,怎麽保證不會成為另外一個鄭成功、鄭經?
反之,隻要幹淨利落地禁止,這一切顧慮就全部都沒了。
一個行業被朝廷打壓,或許並不一定就會消亡,但一定不可能蓬勃發展起來。
畢竟朝廷才是這個國家之中最強大的力量。
康熙聞言,歎了一口氣。
“所以說,就算是大清短期內想要搞出一支如李舜臣這樣的艦隊,也是很難的事情了?”
胤禛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至少十年,才能初具規模。”
十年其實都少了。
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十年陸軍,百年海軍!
康熙嗯了一聲,緩緩開口。
“懂了,那就派人去倫敦,讓胤禩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從歐洲那邊買一批戰艦吧。”
胤禛吃了一驚,忙道:
“父皇,歐洲人可都是非常貪婪的,他們若是知道大清有所求,一定會坐地起價!”
之前和英國建交和火器貿易,就讓大清吃了不少苦頭。
英國人運送的火器火炮,雖然數量確實是夠的,但質量就一言難盡了。
鄂爾泰的大軍還沒離開國境呢,就已經傳回情報,說有上千支火槍在行軍途中出現失靈、走火等各種質量問題了。
火炮,也壞了十三門!
這要是打起仗來,都不敢想。
康熙瞪了一眼胤禛,道:
“那有什麽辦法?大清現在已經組建火器工廠了,等購買的新戰艦到了,再仿製一批也就是了。”
“至於坐地起價,嗬嗬……”
康熙說到這裏,雙目中閃過一絲精芒。
“讓胤禩告訴英國國王,朕可以賣給他隻有大清皇家專享的特等瓷器和絲綢,用來衝抵購買戰艦的費用!”
“哼,戰艦是什麽價格確實由他們開,但瓷器絲綢是什麽價格,那就得由朕說了算了。”
胤禛聞言先是一愣,下意識道:
“父皇,皇家瓷器和絲綢,怎麽能給那些西洋蠻夷?”
康熙大為不滿,怒視一眼胤禛。
“愚蠢!《工業革命》都已經擺在眼前,爾難道還不知道西洋人馬上就要超越大清了嗎?”
“不,他們已經超越大清了!”
“朕能用瓷器絲綢換來戰艦,總比將來朕死後,英國、法國人用戰艦大炮指著你們的腦袋,逼著你們交出瓷器絲綢要強!”
胤禛聞言,隻能狠狠地瞪一眼弘曆,然後選擇默然。
弘曆非常機智地低頭裝死,主打一個“我什麽也不知道,乾隆和我沒有一個銅板的關係”。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鏡頭一轉,已經是倭國之中。
豐臣秀吉臉色難看,連連拍桌。
“宇喜多秀家這個廢物,我給了他十五萬的大軍,他竟然連一座糧倉都看不住!”
“他到底知不知道,那些糧食是我費了多少勁才積攢給他的!”
龍山的糧倉大營之中,囤積著超過十萬石的糧草。
這些糧草之中一部分是從朝鮮本地繳獲劫掠得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豐臣秀吉辛辛苦苦從倭國關東諸侯那邊搜刮,運送過海的。
畢竟豐臣秀吉最開始的目標可不僅僅是朝鮮,而是要一舉打到大明京師!
但這些天來,壞消息接連不斷。
先是李舜臣接連擊破倭國艦隊,甚至還幾次圍攻倭國在朝鮮半島最重要的根據地釜山港。
在這種情況下,倭國對朝鮮的運輸就變得頗為困難。
這其實也沒啥,因為龍山糧倉的糧食怎麽也足夠支撐到明、朝聯軍軍糧耗盡。
可現在,龍山糧倉被一把火燒得精光,倭國前線的十幾萬大軍糧食瞬間告急。
這仗還怎麽打下去?
聽著豐臣秀吉的咆哮,在場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開口說話。
片刻後,一名倭國大臣戰戰兢兢地開口。
“關白,為今之計,不如先暫時和明朝議和?”
“咱們畢竟還保有朝鮮南部四郡之地,以此議和,也不算失了體麵。”
“況且,明軍數量有限,他們也不可能將大倭國的軍隊逼出朝鮮,想來明朝皇帝應該也不會拒絕。”
豐臣秀吉默然半晌,緩緩點頭。
“也隻能如此了。”
鏡頭很快切換到了大明皇宮。
“議和?”朱翊鈞皺起眉頭,顯然頗為不滿。
“朕的軍隊在朝鮮節節勝利,憑什麽議和!”
兵部尚書石星幹笑一聲,道:
“陛下,李如鬆雖然燒掉了倭軍的糧倉,但大明這邊其實也還是缺乏糧草啊。”
“眼下的情況是,咱們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派出更多的軍隊前往朝鮮了。”
“而單單憑借在朝鮮半島的李如鬆五萬兵馬,確實難以擊敗一心防守的十餘萬倭軍啊。”
其他幾名大學士也七嘴八舌地開口。
“陛下,對倭國用兵,若是曠日持久,遼東女真、北方的韃靼恐怕都會有所異動。”
“隻要朝鮮不滅亡,那大明和倭國之間就有緩衝,事情對大明而言便能接受。”
“還請陛下三思。”
朱翊鈞陷入沉吟。
【此時的朱翊鈞雖然已經徹底不上朝了,但他隻是厭惡那些敢在自己麵前直言不諱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低級文官,對於較為聽話的內閣大學士們並無意見。】
【故而,最終朱翊鈞還是接受了趙誌皋等人的意見,派遣謝用梓、徐一貫作為正副使者,前往倭國議和。】
【但是,真正決定了這次議和的人卻並非這兩位使者,而是一位名不見經傳,在各種史料上記載寥寥的人。】
金幕中,很快浮現出了一個人。
此人身材並不算高,看上去頗為精明,一雙細長的三角眼是渾身上下最容易讓人認出來的標誌。
【浙江嘉興人,沈惟敬。】
【沈惟敬出身平平,並非什麽讀書人或者富貴之家,但他擁有一個特點——精通日語。】
【這在當時的大明,其實是一個非常罕見的事情。】
【自從嘉靖二年的“爭貢之役”爆發後,大明全麵禁止了對倭國的所有貿易、來往。】
【而嘉靖二年,距離大明和倭國議和的萬曆二十一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九年,三四代人的時間。】
【沈惟敬之所以精通日語,原因隻有一個——他是一位在大明和倭國之間悄然來往的走私商人。】
【他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祖承訓敗走平壤之後。】
【大明朝廷一方麵決定從全國調集兵力出征,另外一方麵又擔心在調兵期間朝鮮被倭國滅亡,於是緊急在曾經和倭國商業往來最為頻繁的江南地區尋找精通日語之人。】
【沈惟敬自告奮勇,憑借著精通日語的技能,被大明授予一個遊擊將軍的身份,前往平壤城和駐守當地的倭軍最高長官小西行長進行談判。】
畫麵中,一輛馬車駛入平壤城裏,很快來到了小西行長臨時駐紮的前朝鮮王宮。
沈惟敬不慌不忙地走進去,對著高居大殿之上的小西行長拱手行禮。
“小西君,我們又見麵了!”
小西行長看著沈惟敬,露出驚訝的表情。
“沈桑,你竟然是大明的使者?”
沈惟敬哈哈大笑。
“我隻是來和小西君做個生意。”
小西行長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
“既然是沈桑,那麽想必你背後有那幾位的意思了?”
沈惟敬做了一個稱讚的手勢,笑道:
“小西君,這就是為什麽我來見你,而不是去見加藤君(第二軍團指揮官加藤清正)的原因。”
小西行長若有所思,領著沈惟敬來到了後院,單獨商談。
“說吧沈桑,他們想要什麽?”
【小西行長,在倭國諸多軍團指揮官中,同樣也是一個異類。】
【他是倭國堺市豪商小西隆佐之子,一個商賈之子,同時還是一個基督教徒。】
【換言之,小西行長並非倭國人這麽簡單,他其實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大殖民帝國在倭國的利益代言人。】
【倭國之所以能從葡萄牙、西班牙手裏購買到大量先進的火器,小西行長居功至偉,才得以被豐臣秀吉力排眾議,任命為第一軍團指揮官。】
沈惟敬笑了笑,用非常純熟的倭語道:
“我就開門見山吧,江南那邊,並不希望朝鮮馬上被滅亡。”
小西行長皺眉道:
“這可不是我能決定的事情,沈桑。”
沈惟敬嗬嗬一笑,壓低了聲音。
“我就直說了吧,兵部尚書石星是江南的人,如果你們把朝鮮滅了,石星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小西君,你應該知道朝中無人是什麽樣的結果,那之前江南和你們倭國的生意恐怕就不好辦了。”
小西行長若有所思,突然開口道:
“關白開戰之前信心滿滿覺得一定能攻克大明京師,莫非……”
沈惟敬喝了一口婢女送上來的茶,笑眯眯地沒有開口說話。
小西行長沉吟片刻,頗為為難地說道:
“可這件事情,還是得關白說了算啊。”
沈惟敬哈哈大笑了起來。
“小西君,大家都是老熟人,你又何必跟我在這裏裝呢?”
“朝鮮各地的義軍風起雲湧,你們的海上補給又被李舜臣給切斷了。”
“你停留在平壤城,難道是因為不想打到鴨綠江邊嗎?是你的第一軍團根本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你繼續往北了吧?”
這番話很尖銳,但小西行長卻並沒有動怒,表情平靜。
“既然沈君都知道了,那之前又何必故意說那些呢?”
沈惟敬搖了搖頭,道:
“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
“我已經將那邊的底牌全部透露給小西君了,至少小西君不會讓我死在這裏了,對吧?”
小西行長哈哈地笑了起來,露出親熱的表情。
“沈君說的這是什麽話!你我也是認識這麽多年的故交了,我怎麽可能害你性命呢?”
“行,既然是沈君發話了,那我就給你一個麵子。”
“兩個月,不,三個月內,我的第一軍團都不會離開平壤繼續北上,如何?”
沈惟敬笑嗬嗬地點頭,隨後低聲道:
“從我們的情報來看,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應該會帶至少四萬人進入朝鮮,小西君你這兩萬人恐怕是不夠打的。”
“我建議你和加藤君交換一下領地,讓第二軍團來這裏駐守吧。”
小西行長哼了一聲,道:
“沈桑,你未免過於把大明的官軍看重了吧?之前對平壤城的突襲,我還不是讓那個祖承訓死了六成人手?”
沈惟敬臉上笑容不變,道:
“這隻是一個建議,你知道的,我不過是一個傳聲筒,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小西行長伸出一根手指。
“我也已經提前答應你了,所以明年小西家的份額要多一成。”
沈惟敬搖頭道:
“一成不可能,一個兵部尚書值不了這麽多,最多半成!”
雙方視線對視了一會,小西行長爽朗地大笑起來。
“半成就半成!”
“來人啊,上酒。再弄幾個李昖的妃子過來,讓沈桑也嚐嚐鮮!”
沈惟敬哈哈一笑,連連擺手。
“不不不,我可是大明使者,怎麽能睡朝鮮國王的小妾呢?”
“這樣吧,小西君你找幾個還沒破瓜的朝鮮官員嫡女,讓我玩一玩也就是了。”
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沈惟敬的第一次出使,就帶來了驚人的成果。】
【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情況下,他竟然真的說服了小西行長停止北進,由此更加得到大明朝廷賞識。】
【故而在萬曆二十一年正式議和的時候,沈惟敬作為使團之中地位僅次於正副使的第三官員,全程參與其中。】
畫麵中,豐臣秀吉非常隆重地招待了大明使團,舉行了一場頗為盛大的宴會。
【作為實際上的倭國統治者,自認為足以和大明皇帝朱翊鈞平起平坐的豐臣秀吉,自然不可能屈尊紆貴地去和大明使者談判。】
【非常巧合的是,倭國負責談判的人,竟然還是沈惟敬的老熟人——小西行長。】
金幕畫麵中,大明和倭國兩國使節團就座。
小西行長笑嗬嗬地坐下來,剛剛打算開口,沈惟敬就提前用倭語開口了。
“小西君,請用貴國語言說話。”
小西行長同樣也是會說漢語的,此外還會說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
小西行長愣了一下,思考片刻之後開口道:
“奉關白之命,我國的議和條件如下:”
“一,迎大明公主為我國天皇皇後。”
“二,恢複朝貢\/勘合貿易。”
“三,明、我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我國。”
“五,朝鮮送一王子至我國作為人質。”
“六,我國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
“七,朝鮮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聽完,頓時皺起眉頭。
隻要稍微了解一下戰爭形勢以及大明心態的人,都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大明皇帝朱翊鈞是絕對不能接受這種條件的。
一旁的大明正使謝用梓和副使沈一貫見小西行長嘰裏呱啦地說了一通,自己卻完全聽不懂,心中不由焦急,催促道:
“老沈,這些倭人說的什麽?”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緩緩將小西行長的話逐字逐句地按照原意翻譯出來。
“什麽?”
謝用梓和沈一貫也傻眼了。
這種條件,大明怎麽可能答應?
開玩笑吧。
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傲然道:
“這些條件過於無理,大明是不可能答應的。”
“大明的要求如下:”
“一,倭國必須完全退出朝鮮,不得占領任何一寸朝鮮領土,恢複戰前狀態。”
“二,大明可以冊封貴國關白作為國王,但和親之事絕無可能。”
“三,倭國國王必須上降表向大明皇帝陛下賠罪,此後絕對不可侵犯朝鮮。”
小西行長並不需要翻譯,聽完之後也愣住了。
……
【大明和倭國之間的談判,從一開始雙方的立場差異就非常巨大。】
【很快,這一次的談判就不歡而散。】
大明使館臨時駐地之中,謝用梓、沈一貫以及沈惟敬三人對坐。
謝用梓憂心忡忡地開口:
“兩位,倭國這種條件陛下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咱們該如何是好?”
作為談判使者,如果不能談出一個好的結果,那是肯定得負責任的。
考慮到朱翊鈞的性格,謝用梓此時覺得自己的腦袋涼颼颼的,隨時都可能會和脖子分離。
沈一貫也有些沒主意,看向了沈惟敬。
沈惟敬雖然隻不過是沈一貫的侄子輩,但沈惟敬來之前可是接受了某些囑咐,知道這個侄子才是代表著那些個江南大人物大家族的意誌。
沈惟敬並不著急,笑嘻嘻地開口道:
“此事簡單,咱們隻需要回去告知宋應昌大人,就說倭國態度恭順,願意接受大明封貢。”
“這也是實情嘛。”
謝用梓愣了一下,道:
“可倭國要求的不僅僅隻有封貢啊!”
沈惟敬正色道:
“謝大人,不是我危言聳聽,若真的把倭國人的七個條件如實告知朝廷,那咱們三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可能逃得了好,抄家怕都是輕的。”
“為今之計,隻有想辦法隱瞞倭國條件,避重就輕!”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道:
“可紙是包不住火的,大明也不是沒有其他能聽得懂倭語的人,這是欺君之罪啊!”
沈惟敬嘿嘿一笑,低聲道:
“謝大人,咱們若是稟報回去,大明肯定會派出使者來封貢,對吧?”
“冊封國王可是一件大事情,那是輪不到咱們這種級別的人來當使者的,必然會另選他人。”
“到時候那豐臣秀吉發現大明不答應他的條件,肯定會對使者大加折辱,甚至直接殺掉封貢使者!”
“到那個時候,陛下的性格不用說,肯定怒而興師,之前的談判還有誰會在意呢?”
謝用梓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
“你、你這……”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這是唯一的辦法,若是謝大人不同意,那咱們就按照流程完全稟報上去,等待陛下對咱們性命的裁決吧。”
謝用梓心慌意亂,表情極度掙紮。
良久之後,他終於咬牙,點頭道:
“那就這麽辦吧。”
【謝用梓被沈惟敬說服之後,回到朝鮮稟明負責臨時總領朝鮮軍政的兵部侍郎宋應昌,還有負責和談的兵部尚書石星,隻說“倭國恭順願意接受封貢”,絕口不提其他條件。】
禦書房之中,朱翊鈞看著麵前幾名內閣大臣,道:
“倭國既然恭順,那麽就按照之前的條件冊封豐臣秀吉吧。”
“此戰也該結束了。”
兵部尚書石星滿麵紅光,高聲道:
“遵旨!”
倭國之中,小西行長又一次見到了沈惟敬。
“什麽,大明朝廷寸步不讓?”
“沈桑,你應該很清楚,關白對這種條件不會滿意的!”
沈惟敬雙手一攤,道:
“小西君,你也應該很清楚,我隻是一個商人,不可能讓大明的陛下聽我的話。”
“怎麽辦?”小西行長頓時著急了,道:
“如果真談崩了,你我都逃脫不了責任!”
沈惟敬哈哈一笑,滿不在乎地開口。
“就算談崩了,也不影響咱們之前的生意啊。”
小西行長怒道:
“你隻不過是使團一名普通官員,我可是倭國正使,要負全部責任的!”
“沈桑,你必須給我想個辦法!”
沈惟敬咳嗽一聲,道:
“那之前的半成份額……”
小西行長咬牙道:
“我不要了!”
沈惟敬哈哈大笑了起來,對著小西行長道:
“那我確實是有一個主意……”
【很快,小西行長作為倭國使團的使者,來到了大明京師,也得到了朱翊鈞的接見。】‘
隻見小西行長恭恭敬敬,雙手遞上一份《關白降表》。
朱翊鈞接過來一看,發現這降表上的用詞極其謙卑恭敬,各種告饒謝罪。
在降表的最左下方還寫著豐臣秀吉的名字並用印。
當下,朱翊鈞大喜過望。
“張鯨,爾宣旨吧。”
司禮監大太監張鯨展開旨意,一板一眼地宣讀。
“……大明皇帝旨意如下:”
“其一,倭軍在受封後必須立刻撤離朝鮮,不得停留耽擱。”
“其二,隻冊封豐臣秀吉,不準求貢。”
“其三,倭國當世代與朝鮮修好,不得侵犯。”
“欽此!”
小西行長自然是聽得懂的,他麵不改色地跪在地上,雙手接過了旨意。
隨後,小西行長又和以兵部尚書石星、兵部侍郎宋應昌為首的兵部官員進行了詳細的溝通。
對大明兵部提出的條件,小西行長一律嗯嗯啊啊,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結束談判後,兵部尚書石星喜滋滋地進入皇宮,向朱翊鈞報喜。
“陛下,倭國人確實是被大明和陛下的天威所震懾,對咱們的條件完全不敢討價還價,全部都答應了。”
朱翊鈞聞言,不由露出自得表情,哈哈大笑。
“哼,諒那豐臣秀吉也沒有那種敢和朕作對的心思!”
“行了,你下去準備一下封貢的使者人選,早日辦成此事,讓李如鬆從朝鮮撤軍吧。”
鏡頭一轉,小西行長又和沈惟敬碰麵了。
小西行長臉色凝重,道:
“沈桑,你和我說好的東西呢?”
沈惟敬嘻嘻一笑,從懷中拿出了一份黃澄澄的“聖旨”。
“小西君,自己看吧。”
小西行長接過這份“聖旨”,仔細閱讀,眉頭漸漸鬆開。
“這旨意確實是關白想要的,隻是,你確定這偽造的旨意能騙過關白嗎?”
沈惟敬嗤笑一聲,道:
“偽造旨意有什麽難的?江南那些大人物,誰家裏沒有幾十份聖旨?”
“而且,你們倭國都已經差不多七十年沒有接過大明皇帝的聖旨了,誰能看出來是真是假?”
“反正呢,隻要使者封貢完成,你的差事也就結束了。”
“將來關白就算發現,你大可推脫說大明背信棄義答應你的事情沒兌現,這不就完全沒你的責任了嘛。”
小西行長這才鬆了一口氣。
“好,希望這一次的議和能順利成功吧。”
【由於雙方往返路程漫長,這場和談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萬曆二十三年才結束。】
【在這一年多議和的過程中,大明和倭國都開始逐步撤軍。】
【大明方麵,主持後勤的兵部侍郎宋應昌和軍事統帥李如鬆帶著主力部隊凱旋而歸,而倭國也隻在占領的朝鮮南部四道保留一定駐軍,其餘大部分主力全部撤回。】
【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明朝命臨淮侯李宗城充正使,以都指揮楊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前往日本。】
畫麵之中,負責冊封的大明正使,臨淮侯李宗城來到了倭軍控製的朝鮮半島最南端,釜山城。
看了一眼城內諸多倭軍,李宗城立刻皺起眉頭。
“怎麽回事?按照議和條約,倭軍應該已經全部撤出朝鮮了才對!”
沈惟敬心中微微一跳,幹笑道:
“侯爺有所不知,這是最後一批倭軍了。”
“隻要等侯爺上了去倭國的船,這批倭軍就一起跟隨侯爺回到倭國。”
李宗城越發皺眉,怒道:
“豈有此理!大明的信譽,難道這些倭人還敢質疑?”
“而且本侯一路行來,不隻是釜山,朝鮮南方四道中竟然還有許多城池有倭軍存在,這就是背信棄義!”
“你立刻給本侯去告訴那些倭人,隻有倭軍全部撤出朝鮮,本侯才會前往倭國冊封那個豐臣秀吉!”
【李宗城作為大明開國元勳李文忠的後代,敏銳地發現了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編織的漏洞,當即在釜山停留,拒絕繼續前往倭國,除非倭軍全部撤離。】
【沈惟敬和小西行長雖然想盡辦法,但他們畢竟不可能真的讓倭軍撤出釜山乃至朝鮮南方四道,局麵便陷入了僵局。】
【就在此時,變故再度出現。】
夜色中,李宗城悄悄地在自己的房間裏,和身邊的親衛隊長交談。
這位親衛隊長表情極其凝重,輕聲開口道:
“侯爺,這段時間我們派人喬裝打扮在城中尋找當地士族,已經接觸到了好幾家,打探清楚了。”
“倭國早在去年就已經宣布釜山歸倭國所有,還派來了官員統治此地。”
“不僅如此,朝鮮南方四道的所有城池中都有倭國官員和駐軍統治,兩個月前都已經把今年秋稅給收完了!”
“什麽?”李宗城聞言,臉色頓時大變。
又是派來官員統治,又是駐軍,又是收稅。
如果這還不是吞並統治,那什麽是?
李宗城臉色變了又變,心中除了後怕之外,還有濃濃的慶幸。
還好,朝鮮士族必須學習大明漢語和漢字。
還好,自己事先就發現了不對。
不然自己要是真的就這麽去了倭國……
李宗城身體一個哆嗦,咬牙道:
“不行,我們不能在此地停留了。”
“快,你去弄一套便服來,本侯今晚就要離開此地,回歸大明!”
侍衛隊長愣了一下。
“侯爺,那陛下的差事……”
“你不和楊大人、沈大人商量一下?”
李宗城怒道:
“陛下一定是被某些奸臣蒙騙了,我必須要親自稟報陛下,這裏麵一定有一個巨大的陰謀!”
“使團中一定有奸臣的耳目,說不定就是楊方亨或者沈一貫。不能讓他們知道風聲已經走漏了,快!”
夜色中,李宗城喬裝打扮,在幾名侍衛的保護下,悄然離開了釜山城,一路朝著北方疾馳而去。
翌日。
“什麽,臨淮侯不見了?”
大明副使楊方亨、沈惟敬以及小西行長三個人大眼瞪小眼,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突然,沈惟敬回過神來,大聲道:
“快,必須要立刻通知朝廷!”
李宗城一路北返,風塵仆仆,終於回到了大明京城。
看著眼前的京城大門,李宗城不由熱淚盈眶。
“快,立刻入宮,我要麵見陛下!”
然而,才剛剛到了城門,李宗城爆出身份後,竟然瞬間就被聞訊而來的捕快捉拿,關進了大牢之中。
“你們瘋了嗎,我是大明淮陰侯,我要麵見陛下,有十萬火急之事!”
李宗城使勁搖晃著監獄欄杆,大喊大叫。
突然,監獄的門被打開了。
一個平靜的聲音傳了進來。
“淮陰侯,你不好好完成你的冊封使命,為什麽要偷偷跑回來呢?”
李宗城看著麵前走進牢房之人,先是一臉疑惑,隨後震驚出聲。
“是你?你就是那個欺瞞陛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