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扶蘇溫故知新,劉徹封禪鬧劇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扶蘇聞言,愣了一下。
但他很快想起了什麽,忙道:
“父皇,如今的大秦已經不是當年的大秦了。”
秦始皇嗯了一聲,淡淡道:
“如今的朕,也不是當年的朕了。”
“朕隻是有點感慨,人類總是在不斷重複過去的錯誤。”
“朕在曆史上犯過的錯,又一次重現在了劉徹身上。”
千古功業,需要的是能銘記在曆史書上的大成功。
想要大成功,就一定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能被稱為“千古大帝”的級別,還需要不止一次的大成功才行。
秦始皇一統六國,征服百越,驅逐匈奴收複河套,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漢武帝長驅漠北,招撫西南夷,平定南越,開疆河西,收服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這千古赫赫功績的背後,是無數老百姓的血汗。
為何嬴政和劉徹總是會被人稱為暴君,根源便在於此。
以後人的角度來看,兩位大帝在位時期的華夏,實在是無比輝煌。
但如果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成為絕大部分被壓榨老百姓的一員,就絕無任何幸福可言了。
當然,在所有時代,最基層的老百姓都不可能感到幸福。
可痛苦程度,因為皇帝和朝代的不同,還是會有區別的。
這便是為何會有那句振聾發聵的名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始皇緩緩道:
“隻要有國家在,那麽占據絕大多數的黔首百姓就一定會苦。”
“扶蘇,你明白嗎?”
扶蘇點頭表示明白。
這其實是一件很明顯的事情。
整個國家,想要做什麽事都好,肯定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導致這部分人利益受損。
那麽在做事的時候,皇帝需要做的其實就是一個選擇題。
損害誰的利益來為國家做事,是副作用最小,成功可能性最大的呢?
答案當然就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貴族、官員們,有權有勢甚至有軍事武裝,他們有能力反對和阻撓皇帝的政策,甚至在某些朝代還能威脅到皇帝的龍椅以及性命。
老百姓呢?
沒權沒勢沒武力,又被整個國家嚴密製度所控製。
縱然某個地方老百姓過不下去了選擇造反,除非在任皇帝搞出了天怒人怨的爛攤子,不然還是會很快平息的。
老百姓最容易欺負,也最沒有能力還手,那不欺負老百姓還能欺負誰呢?
人類社會,縱然以文明作為掩飾,但內中底色永遠都是叢林法則,永遠都是弱肉強食。
扶蘇歎息道:
“父皇所言,兒臣銘記在心。”
對敵人,要狠。
對百姓,要仁慈。
這個道理扶蘇早就聽到耳朵起繭子了。
但此刻,他似乎又明白了更多。
溫故知新,常溫常新。
人生,不外如此。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坐在臨時行宮中,心煩意亂。
正如金日磾剛剛對霍光所言,因為一個禮儀的事情,隨行的大臣、博士們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法家諸多官員,認為應該以當年秦始皇的一整套禮節,進行封禪。
但儒家這邊自然是激烈反對。
大漢現在都獨尊儒術了,居然還要用秦始皇的法家禮節來封禪,這不是扯淡嗎?
劉徹考慮過後,決定讓儒家來負責製定封禪禮儀。
於是問題又來了。
儒家也沒這個能力!
儒家的確發源於魯國人孔夫子,孔夫子的確也是非常尊崇周公旦定下禮製的。
周公定禮,對封禪當然也有所規定。
問題是,周公定禮距離現在已經一千年的時間了。
許多東西,早就隨著時間和戰亂消失,成為曆史的塵埃。
況且,就算是有周公當年定下的一整套封禪,劉徹也不願意。
周公那時候的天子,隻不過是稱王。
現在的大漢天子,是大一統王朝之主,是皇帝!
皇帝怎麽能用王的禮節呢,這不是降級了?
不用周禮,那用什麽?
儒家內部同樣爆發了激烈爭吵。
公羊派、穀梁派、齊儒、魯儒,各抒己見。
都想要讓皇帝按照自己製定的規則來,都不願意讓皇帝按照別人製定的規則來。
事實上,爭吵禮儀的事情早在封禪這件事情剛剛定下就開始了。
但已經半年時間過去,依舊沒有任何定論。
涉及到的利益實在太大。
這可是封禪啊,是和上天的直接溝通。
封禪規則的製定,可是連皇帝都要遵守的。
誰不想讓皇帝俯首帖耳?
劉徹聽得頭大,幹脆拍案而起。
“行了,都給朕閉嘴!”
等眾人安靜下來後,劉徹看著麵前諸多儒生,冷冷道:
“如今泰山草木尚未生長,還不是祭天的最佳時機。”
“朕先前往東海巡幸,等回來的時候,爾等必須給出一個方案。”
霍光站在劉徹身後,安靜聽著。
草木尚未生長,當然隻是一個借口。
劉徹帶著幾十萬人浩浩蕩蕩過來,不可能連這種小細節都注意不到。
劉徹還是給了儒家麵子的。
畢竟,儒家是劉徹一手扶持起來的勢力。
如果在封禪這件事情上儒家搞不成,劉徹其實也是非常丟臉的。
於是,劉徹丟下一群老儒繼續在泰山腳下辯論,自己出發前往東海。
朝陽自東方升起,陽光被海水反射,波光粼粼,美輪美奐。
劉徹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關中人,看著麵前的大海,不由目眩神移。
那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感覺。
在劉徹身後,同樣也是內陸人的金日磾、霍光等人,也都看直了眼睛。
“這就是大海啊……”劉徹發出了感慨。
“也難怪秦始皇嬴政會相信海外有仙島,可得長生。”
根據進化論,人類的先祖是從大海之中來到陸地的。
對大海的向往,或許並非是簡單的情緒,還有身體感受到來自海洋故鄉的召喚。
一旁的丞相石慶有些疑惑地開口道:
“陛下莫非也要派人出海求長生?”
劉徹哈哈大笑,搖頭道:
“秦始皇都被徐福耍了一次,朕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再來第二次?”
霍光聞言,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劉徹的臉。
劉徹在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時,總是會習慣性地挑一下右邊眉毛。
這一次也是如此。
也是。
大漢王朝的皇帝,本身已經掌控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唯一能威脅到這種地位的,隻有衰老和死亡。
誰又不想長生不死呢?
隻可惜,長生終歸是遙不可及!
來回一趟在路上,又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
元封元年四月,泰山草木已生,劉徹返回泰山。
看著麵前的諸多老儒,劉徹淡淡開口:
“封禪禮儀一事,可有定論?”
群儒一陣沉默。
半年都吵不出結果,再多給一個月有什麽用?
就算再給十年時間,各個儒家派別的核心矛盾依舊是不可調和,同樣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劉徹耐心地等待了一會。
又一會。
很長一會。
終於,劉徹等不下去了。
他一拍桌子,破口大罵。
“廢物,讓你們辦點事情就這麽難嗎?”
但他很快想起了什麽,忙道:
“父皇,如今的大秦已經不是當年的大秦了。”
秦始皇嗯了一聲,淡淡道:
“如今的朕,也不是當年的朕了。”
“朕隻是有點感慨,人類總是在不斷重複過去的錯誤。”
“朕在曆史上犯過的錯,又一次重現在了劉徹身上。”
千古功業,需要的是能銘記在曆史書上的大成功。
想要大成功,就一定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能被稱為“千古大帝”的級別,還需要不止一次的大成功才行。
秦始皇一統六國,征服百越,驅逐匈奴收複河套,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漢武帝長驅漠北,招撫西南夷,平定南越,開疆河西,收服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這千古赫赫功績的背後,是無數老百姓的血汗。
為何嬴政和劉徹總是會被人稱為暴君,根源便在於此。
以後人的角度來看,兩位大帝在位時期的華夏,實在是無比輝煌。
但如果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成為絕大部分被壓榨老百姓的一員,就絕無任何幸福可言了。
當然,在所有時代,最基層的老百姓都不可能感到幸福。
可痛苦程度,因為皇帝和朝代的不同,還是會有區別的。
這便是為何會有那句振聾發聵的名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始皇緩緩道:
“隻要有國家在,那麽占據絕大多數的黔首百姓就一定會苦。”
“扶蘇,你明白嗎?”
扶蘇點頭表示明白。
這其實是一件很明顯的事情。
整個國家,想要做什麽事都好,肯定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導致這部分人利益受損。
那麽在做事的時候,皇帝需要做的其實就是一個選擇題。
損害誰的利益來為國家做事,是副作用最小,成功可能性最大的呢?
答案當然就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貴族、官員們,有權有勢甚至有軍事武裝,他們有能力反對和阻撓皇帝的政策,甚至在某些朝代還能威脅到皇帝的龍椅以及性命。
老百姓呢?
沒權沒勢沒武力,又被整個國家嚴密製度所控製。
縱然某個地方老百姓過不下去了選擇造反,除非在任皇帝搞出了天怒人怨的爛攤子,不然還是會很快平息的。
老百姓最容易欺負,也最沒有能力還手,那不欺負老百姓還能欺負誰呢?
人類社會,縱然以文明作為掩飾,但內中底色永遠都是叢林法則,永遠都是弱肉強食。
扶蘇歎息道:
“父皇所言,兒臣銘記在心。”
對敵人,要狠。
對百姓,要仁慈。
這個道理扶蘇早就聽到耳朵起繭子了。
但此刻,他似乎又明白了更多。
溫故知新,常溫常新。
人生,不外如此。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坐在臨時行宮中,心煩意亂。
正如金日磾剛剛對霍光所言,因為一個禮儀的事情,隨行的大臣、博士們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法家諸多官員,認為應該以當年秦始皇的一整套禮節,進行封禪。
但儒家這邊自然是激烈反對。
大漢現在都獨尊儒術了,居然還要用秦始皇的法家禮節來封禪,這不是扯淡嗎?
劉徹考慮過後,決定讓儒家來負責製定封禪禮儀。
於是問題又來了。
儒家也沒這個能力!
儒家的確發源於魯國人孔夫子,孔夫子的確也是非常尊崇周公旦定下禮製的。
周公定禮,對封禪當然也有所規定。
問題是,周公定禮距離現在已經一千年的時間了。
許多東西,早就隨著時間和戰亂消失,成為曆史的塵埃。
況且,就算是有周公當年定下的一整套封禪,劉徹也不願意。
周公那時候的天子,隻不過是稱王。
現在的大漢天子,是大一統王朝之主,是皇帝!
皇帝怎麽能用王的禮節呢,這不是降級了?
不用周禮,那用什麽?
儒家內部同樣爆發了激烈爭吵。
公羊派、穀梁派、齊儒、魯儒,各抒己見。
都想要讓皇帝按照自己製定的規則來,都不願意讓皇帝按照別人製定的規則來。
事實上,爭吵禮儀的事情早在封禪這件事情剛剛定下就開始了。
但已經半年時間過去,依舊沒有任何定論。
涉及到的利益實在太大。
這可是封禪啊,是和上天的直接溝通。
封禪規則的製定,可是連皇帝都要遵守的。
誰不想讓皇帝俯首帖耳?
劉徹聽得頭大,幹脆拍案而起。
“行了,都給朕閉嘴!”
等眾人安靜下來後,劉徹看著麵前諸多儒生,冷冷道:
“如今泰山草木尚未生長,還不是祭天的最佳時機。”
“朕先前往東海巡幸,等回來的時候,爾等必須給出一個方案。”
霍光站在劉徹身後,安靜聽著。
草木尚未生長,當然隻是一個借口。
劉徹帶著幾十萬人浩浩蕩蕩過來,不可能連這種小細節都注意不到。
劉徹還是給了儒家麵子的。
畢竟,儒家是劉徹一手扶持起來的勢力。
如果在封禪這件事情上儒家搞不成,劉徹其實也是非常丟臉的。
於是,劉徹丟下一群老儒繼續在泰山腳下辯論,自己出發前往東海。
朝陽自東方升起,陽光被海水反射,波光粼粼,美輪美奐。
劉徹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關中人,看著麵前的大海,不由目眩神移。
那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感覺。
在劉徹身後,同樣也是內陸人的金日磾、霍光等人,也都看直了眼睛。
“這就是大海啊……”劉徹發出了感慨。
“也難怪秦始皇嬴政會相信海外有仙島,可得長生。”
根據進化論,人類的先祖是從大海之中來到陸地的。
對大海的向往,或許並非是簡單的情緒,還有身體感受到來自海洋故鄉的召喚。
一旁的丞相石慶有些疑惑地開口道:
“陛下莫非也要派人出海求長生?”
劉徹哈哈大笑,搖頭道:
“秦始皇都被徐福耍了一次,朕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再來第二次?”
霍光聞言,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劉徹的臉。
劉徹在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時,總是會習慣性地挑一下右邊眉毛。
這一次也是如此。
也是。
大漢王朝的皇帝,本身已經掌控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唯一能威脅到這種地位的,隻有衰老和死亡。
誰又不想長生不死呢?
隻可惜,長生終歸是遙不可及!
來回一趟在路上,又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
元封元年四月,泰山草木已生,劉徹返回泰山。
看著麵前的諸多老儒,劉徹淡淡開口:
“封禪禮儀一事,可有定論?”
群儒一陣沉默。
半年都吵不出結果,再多給一個月有什麽用?
就算再給十年時間,各個儒家派別的核心矛盾依舊是不可調和,同樣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劉徹耐心地等待了一會。
又一會。
很長一會。
終於,劉徹等不下去了。
他一拍桌子,破口大罵。
“廢物,讓你們辦點事情就這麽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