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廣大農民來說,種糧食也就勉強能得個溫飽,想要致富根本不可能。隻有吃穿不愁了,才會有錢有閑去重視自家孩子的教育。


    為了提高全民教育熱潮,董教授決定以“紅色資本家”的頭銜,用自己蔣家四兒媳的身份代表滬市蔣家在國內捐助四十家小學、二十家中學。取名為“希望小學”、“希望中學”,不是董教授像作者一樣起名廢,而是“希望”是最好的代表詞了。


    蔣華書跟董教授夫妻倆籌劃的時候,董教授剛起了個頭,蔣華書就雙手讚成,因為他下一步要去滬市浦東拿地,跟政府打交道,目前來說最大的靠山隻能是蔣家四少這個頭銜來當敲門磚。可如果是捐了六十座希望學校,那分量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不說采訪啊出名啊,這些他們不會接待,也不需要出名,躲還躲不及呢。就為了敲政府的門,為了以後打交道方便,這些學校建的值!而且董教授是真心在搞教育,要讓世界了解我國,讓我國走向世界,全民文化水平提升是必須的。


    貧困地區的勞動人民代表著我國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他們的子女更加應該受到最好的教育,出人頭地改變現狀。並不是說隻有大城市的孩子們享有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農民的後代也一樣享有,一視同仁才對。


    通過滬市政府的中間協調和幫助,很快,滬市“紅色資本家”蔣家捐贈的“希望小學”和“希望中學”如雨後春筍般在各貧困地建立起來。


    董教授高薪請來了一些有經驗的教師,並且根據現代的教育製度給希望學校製定了嚴格的教學計劃。希望小學和希望中學不僅提供基礎教育,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實踐能力。學生們在這裏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通過小半年的教學時間,期末考試後希望學校成了國內有名的“重點學校”,老師們的新穎教學模式和孩子們期末優異的成績,刷新了好多人們的認知。就連初中生得考試試卷也被複製下來張貼在學校外,以供來參觀的人們鑒賞。


    附近有條件的家長想走後門把孩子塞進希望學校,校長微笑婉拒。笑話,希望學校是出資人專門給貧困的農民孩子蓋的,隻有辛辛苦苦、腳踏實地的勞作,認真種地的農民孩子才能享有入學權。


    以前看不起農民的人們被徹底打臉,原來貧困地區的孩子一樣可以品學兼優,一樣可以門門考一百分,一樣可以當縣狀元免試進高中。


    而蔣華書則憑借著“紅色資本家”的頭銜和捐贈學校的善舉,順利地跟滬市的各機關領導搞好關係。他沒有著急弄滬市的大開發,而是一直在京都藥廠和住宅樓上作文章。


    這兩年步子邁的有點大,需要貓著了。


    隨著希望學校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村教育問題。一些慈善家和企業家紛紛效仿蔣家,捐資興建學校,改善農村的教育環境。


    同時,政府也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他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家三口帶廚房穿越六零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芭比姐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芭比姐姐並收藏一家三口帶廚房穿越六零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