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 作者:魏風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談隱士文化時,有一點是無法回避的:與其相輔而生的山水文化和田園生活。“隱士”二字從字麵上講,一為隱,一為士。在哪裏可以隱呢?自然是峰巒疊翠、林木清幽的山水間。華夏大地,本來就多奇秀山水,在進入工業社會前,沒有環境的汙染與破壞,那時的一山一水,更有古樸的魅力。在唐時,終南山冠蓋整個帝國,其他隱逸名山則有華山、嵩山、廬山、衡山、天台山、四明山、青城山、武夷山、太白山、羅浮山……
繼續說契虛的故事。
隱居華山的他,多年以後,已達到不用進食的辟穀境界了,每天喝風飲露。
辟穀分“服氣辟穀”“服藥辟穀”。在這裏,契虛采取的是“服氣辟穀”。反正,他越來越有仙人範兒了。
後來,司馬郊去世,百鳥聚庭院而鳴,契虛也很難過。
唐朝遠山,空穀幽蘭,如此生活,夫複何求?但對契虛來說,還有一樁心願沒完成,那就是——成為稚川永久的居民。司馬郊死後,契虛繼續在華山隱居修行。當時,有叫鄭紳與沈聿的,自長安來,至華山,逢大雨,二人投宿於契虛的茅屋。
由於契虛不再吃五穀雜食,所以當鄭、沈到來後,契虛沒食物給他們吃。
二人奇怪於契虛不吃飯卻能神采豐奕。契虛把自己的經曆說給他們聽。二人辦完事,返回長安時,鄭紳單獨去華山腳下契虛所住的草廬拜訪,但草廬已空。鄭紳頗為感慨,在他看來,作為隱士的契虛已成仙得道,去稚川定居了……
販茶求仙記
講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它發生在一批茶葉販子身上。
玄宗天寶年間,安徽壽州大茶商劉清真帶著十九個員工,運送大批茶葉去洛陽、長安販賣。他們這趟生意帶了多少茶葉呢?每人“一馱”(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多斤)。劉清真作為老板,自己當乘馬押送,這樣算來,共帶了一千九百多斤茶葉,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數字了。而且,唐朝時,壽州茶很有名,這趟買賣當值不少銀子。
一路上,劉清真帶人曉行夜宿,十分謹慎。
此日一行人進入河南陳留地界,遇見了強盜。還好,盜賊不是很多,加上劉清真等人拚死保護,茶葉沒被搶走。後聽路人說,陳留一帶不是很太平,總有過往客商被劫。為安全起見,劉清真聽從了一位當地人的勸說,改變了方向,不再西行洛陽、長安,而是一路北折,往魏郡方向而去。
魏郡在唐朝時屬河北道魏州,治所在河北大名,人口眾多,在當時很繁榮。
在去魏郡的路上,他們遇到一位老僧,同行了一段路,彼此熟悉起來,即將分別時,老僧勸他們不要去魏郡了:“那裏未必是佳處,還是去山西五台吧。”
“五台?”劉清真問。他心裏想,這裏距五台路途遙遠;最主要的是,這些茶葉是不是適合販賣到那裏。
老僧見其猶豫不定,說:“若諸位嫌遠,不妨先跟我回寺,再作商議。”
劉清真認為:一路疲憊,到寺裏休息兩天後再擇地趕路確也不遲。另外,還有一點,對佛道都很感興趣的劉清真,觀老僧之貌,聽其談吐,認為老僧來曆不凡。於是,他們去了幾裏外老僧修行的寺院。
寺院不大,但很肅穆。入寺後,老僧整日為眾人講經論法,說得劉清真等人悟性頓開,最後的結果令我們詫異:一行人竟都有了遠離塵世之念。於是,劉清真等二十名茶葉商人放棄了販賣之旅,終日伴隨老僧左右,一住就是二十年。
這老僧到底是幹什麽的?
這一天,老僧對劉清真說:“最近有大魔出現,你們會受到它的禍患,需要提前防備,否則會壞大家的修行。”說罷,叫劉清真等人跪在地上,他含水而噴,口中念咒,劉清真等人就慢慢變成石頭。
但他們心裏都很明白,並非真的變成了石頭,隻是一種法術而已。
很快,有來自山西代州的捕快數十人路過寺院,轉了一圈,唯見群石寂靜,荒草縈繞,便離去了。
當晚,老僧又用水噴這些石頭,劉清真等人恢複人形。
劉清真知道,如果不化為石頭,也許會有一場無法預知的劫難。
一個月後,老僧又道:“大魔又起,必定會全力搜索你們,怎麽辦?我想把你們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你們都去嗎?”
劉清真等人點頭。
老僧令他們閉上眼,稱這是一次秘密的飛行:“你們記住一點,飛行過程中不要睜眼看,否則會壞了大事。當你們覺得已經落下了,再睜眼不遲。你們到了山上,會發現一棵神奇的大樹,你們可於樹下修行。樹上會長出靈藥,你們食後自有奇跡發生。”
劉清真等人均被賜一顆藥丸。
老僧說:“吃了它,這些天就不會再感到饑餓,但你們這幾天要好好思考,隻有深奧的佛法,才是超塵脫俗的橋梁。”
劉清真等人一起拜謝老僧,隨後閉上眼。
於是,他們就真的冉冉飛起。半日後,他們感到腳踩到了地麵,這才睜開眼,見山林一片,有樵夫過來,於是向其打聽,才知道已到江西廬山。他們往前走了一陣,果見有一棵大樹翠枝蔽日。
劉清真大喜:“大師所說的奇樹當是它!”
眾人在樹下打坐。幾天後,樹幹上長出一隻白蘑菇,鮮麗光澤,飄然而動。
眾人異口同聲:“這就是大師所說的靈藥吧!”
當時的計劃是:把白蘑菇采下來,二十個人一起分食。但其中一人,趁大家不注意,一口把白蘑菇全給吞下去了,包括劉清真在內的所有人均大驚,隨即紛紛指責。但已成事實,打那人一頓也沒什麽用了。正在大家鬱悶時,那人突然消失不見,隨後再看,見其端坐於大樹的一根枝條上。
劉清真說:“難道是因為你吃了白蘑菇而高升了嗎?”
劉清真叫那人下來,那人似乎沒聽到,就是不下來。
七天後,奇怪的事發生:在枝條上端坐的那人,身上竟長出綠毛,很快有仙鶴飛來,在樹頂盤旋。
那人對樹下的劉清真等人說:“我確實背叛了你們。不過,我現在真的得道啦!我就要離開你們了,去謁見天帝。你們今後要繼續努力啊,爭取早一天像我這樣,成為一個真正的神仙。再見!”
劉清真懇請他下來,但那人沒搭理他,顧自乘雲飛去。劉清真等十九人沮喪至極。這就是十九個人成全一個人的故事。
天寶中,有劉清真者,與其徒二十人於壽州作茶。人致一馱為貨,至陳留遇賊。或有人導之,令去魏郡。清真等複往,又遇一老僧,導往五台,清真等畏其勞苦。五台寺尚遠,因邀清真等還蘭若宿。清真等私議,疑老僧是文殊師利菩薩,乃隨僧還。行數裏,方至蘭若,殿宇嚴淨,悉懷敬肅。僧為說法,大啟方便,清真等並發心出家,隨其住持,積二十餘年。僧忽謂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輩必罹其患,宜先為之防,不爾,則當敗人法事。”因令清真等長跪,僧乃含水遍噴,口誦密法,清真等悉變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動。須臾之間,代州吏卒數十人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居,但見荒草及石,乃各罷去。日晚,老僧又來,以水噀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靈,知遇菩薩,悉競精進。後一月餘,僧雲:“今複將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欲遠送汝,汝俱往否?”清真等受教。僧悉令閉目,戒雲:“第一無竊視,敗若大事,但覺至地,即當開目。若至山中,見大樹,宜共庇之。樹有藥出,亦宜哺之。”遂各與藥一丸雲:“食此便不複饑,但當思惟聖道,為出世津梁也。”言訖作禮,禮畢閉目。冉冉上升,身在虛空,可半日許,足遂至地,開目,見大山林,或遇樵者,問其地號,乃廬山也。行十餘裏,見大藤樹,周回可五六圍,翠陰蔽日,清真等喜雲:“大師所言奇樹,必是此也。”各薙草而坐。數日後,樹出白菌,鮮麗光澤,恒飄飄而動。眾相謂曰:“此即大師所雲靈藥。”采共分食之。中有一人,紿而先食盡,徒侶莫不慍怒,詬責雲:“違我大師之教。”然業已如是,不能毆擊。久之,忽失所在,仰視在樹杪安坐,清真等複雲:“君以吞藥故能升高。”其人竟不下。經七日,通身生綠毛,忽有鶴翱翔其上,因謂十九人雲:“我誠負汝,然今已得道,將舍汝,謁帝於此天之上,宜各自勉,以成至真耳。”清真等邀其下樹執別,仙者不顧,遂乘雲上升,久久方滅。清真等失藥,因各散還人間。中山張倫親聞清真等說雲然耳。(《廣異記》)
竊食丹藥成仙的故事在唐朝還有一例,地點是山西蒲州,也就是現在的永濟。蒲州在唐時是詭異之事頻發的州郡,在這裏不妨看看幾個發生在蒲州的故事。
其一:玄宗天寶年間,蒲州的一個樵夫入山砍柴,午後睡在樹下,被一條大蛇吞噬。那人醒來後,發現四麵漆黑,腥味撲鼻,趕忙抽刀去捅,這才出來。但是,從此之後,那人身體的一半就開始脫皮,猶如麻風病人。
其二:幾十年後,仍是在蒲州,有人挖地鑿井,遇一石板,不小心掉落到井中,底下群蛇無數。蒲州人從最初的恐懼,到後來的麻木,最後似乎適應了,隻是感到了饑餓。當然沒有吃的,但他看到纏繞在自己身上的蛇一個勁兒地吸氣,於是自己也效仿,後來竟不餓了。在冰涼的蛇窟,蒲州人待了一個月,這時候他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條蛇。這一天,他聽到驚雷聲,隨後群蛇亂舞,直躥天空。那人慌忙中抱住一條大蛇,也躥出深窟,耳邊風聲颯颯,等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平州,也就是河北秦皇島。
其三:文宗開成年間,蒲州有小吏於晚上巡夜。當夜天晴,月朗星稀,長街漫漫,靜謐無人。行至景福寺前街,忽見一黑衣人盤坐在寺牆下,低著頭,雙臂抱膝,寂然不動。小吏懼,低聲問:“誰?”黑衣人一點反應也沒有。小吏再次嗬斥,仍不作答,於是逼近。那人這才慢慢抬起頭來,直視小吏,“其人挽而不顧。叱且久,即撲其首,忽舉視,其麵貌極異,長數尺,色白而瘦……”後來有一年,重修崇福寺寺門,挖地基時,在深處發現一隻油漆桶,桶口被白泥所封。
接著講另一個竊食丹藥而成仙的故事。
蒲州永樂縣有座叫道淨院的道觀,唐文宗時有道士鄧太玄在觀中煉丹。多年後,雖丹藥煉成了,但擔心藥力不濟,故而沒有服用,而是叫弟子收藏起來,由道士一同監管。
鄧太玄死後,門徒周悟仙成為道觀管事。轉眼到了宣宗時代,一個叫侯道華的蒲州人出現在道觀門前,說自己好道,願入觀侍奉周悟仙,別無所求。周自然高興,將他留下。侯殷勤備至。觀中道士也都使喚他,有什麽累活都叫他幹,侯絲毫沒怨言。他喜歡讀史書,看諸子百家的經典之作,博覽群書,幹活之餘,手不釋卷,每每大聲朗誦,眾道士問緣由。
侯道華回答:“天上沒有懵懂無知的仙人啊。”
眾道士張大嘴巴:“你的意思是,你將來能成仙?嗬嗬。”
侯道華笑而不語。
蒲州盛產大棗,甘甜純脆,為唐朝之冠。在每年所產的棗中,會有一兩個沒核的,誰吃到它預示著會有好運降臨。奇怪的是,邋邋遢遢的侯道華一連三年,都神奇地吃到了無核棗。
這天早晨,侯道華幹完活,拿著斧子去修古鬆的垂枝。道士們不解其意。轉天,大家發現侯道華不見了。古鬆下有桌案,上麵有杯水,還有雙鞋,侯道華的衣服則掛在昨天修剪的鬆枝上。
是的,他飛升成仙了。按記載,這一天是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農曆五月二十一日。
顯然,鄧太玄所煉的丹藥被偽裝成仆人的侯道華竊食了。故事中有個細節,即侯道華說過一句話:“天上沒有懵懂無知的仙人啊。”南宋時,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點到了這個片段: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此妙語也。《仙傳》載:有遇神仙,得仙樂一部,使獻諸朝,曰:“以此為大唐正始之音。”又有僧契虛,遇異境,有人謂之曰:“此稚川仙府也。”正始乃年號,稚川乃人字,而其言乃如此,豈道華所謂“凡俗仙人”耶?
陸遊的意思是,侯道華說天上不應有懵懂無知的神仙,但實際上確實有,比如有的神仙不知“正始”為三國時魏國的年號,有的不知“稚川”是東晉道士葛洪的字。由此看來,糊塗神仙確實不少。
回到第一個故事。我們不知道,那個激變為神仙的茶葉販子到了天界後會不會是個糊塗神仙。但無論如何,在這個由販茶引起的故事中,我們都失算了。我們沒想到這最後成了一個十九個人成全一個人的故事。最鬱悶的應該是領頭人劉清真,他實在無法想象自己的這次販茶之旅的遭遇竟是這樣離奇,更難以接受自己的一個手下意外地成仙。
故事一波三折,有的細節甚是令人回味,比如那人成仙前身上長滿綠毛。難道這是成仙的步驟之一嗎?故事中的老僧又是誰,他所說的“大魔”到底是指什麽?倒黴的劉清真等十九人最後去了哪裏?是回故鄉壽州了,還是找那老僧說理去了?
張果老是蝙蝠精?
有傳言說“八仙”裏的張果老是隻白蝙蝠精,大概沒人相信。不過,這卻是事實。
唐玄宗時,原籍山西的道士張果,白發飄飄,老態龍鍾,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歲了。他隱居在恒州中條山,坐騎是一匹白驢,據說可日行萬裏。休息時,他就將驢如折紙一樣疊起來,放進小背箱;騎時,用水一噴,即化為驢。
玄宗慕仙崇道是出了名的,曾多次召見張果,但都被拒絕。
此前,唐太宗和唐高宗也曾召見他,都沒如願。女皇武則天雖崇佛,但對道士也尊崇有加,欲召見這位山西老鄉,但被張果裝死搪塞。到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張果突然出現在邢州即現在的河北邢台。玄宗大喜,再次懇請其入長安,此次終於如願。
在長安,玄宗問張果神仙知識,後者一一對答。就在這時候,另一個著名的道士葉靜能出現了。
葉靜能是玄宗的私人仙術顧問,與羅公遠並稱雙星,二人同為道教典籍《真龍虎九仙經》的注者。在該經中,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道士因煉丹而成仙,根據功力深淺,可分為天俠、仙俠、靈俠、風俠、水俠、火俠、氣俠、鬼俠、劍俠九個檔次。
葉靜能此次從洛陽遊曆歸來,在洛陽的時候,他剛處理完一件離奇的事。
當地有一女子被認為患了魔症,家人請葉道士幫忙除魔。葉說:“此魔為天魔,因罪被罰下到人間,但期限將滿,即將返回天庭,無須除去。”
女子家人不信。
葉靜能說:“你們跟我進山,那魔雖附於女身,但其真形潛藏在陽翟山的湖中。”
大家來到陽翟山的一處大湖,葉靜能在岸邊作法,不久後,湖中慢慢浮出那個天魔的頭顱,竟有三間屋子大。
隻說葉靜能回到長安,玄宗立刻召見了他,見麵便迫不及待地問他:“法師!張果無所不知,如此奇異,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葉靜能答:“我確實知道他的底細,但由於他道法深厚,若說出他的來曆,我必然當場死去。”
玄宗:“張果如此厲害?”
葉靜能:“但也有辦法保我不死。”
玄宗:“什麽辦法?”
葉靜能:“若陛下摘去皇冠、脫去龍靴以救臣,我就能複活。”
玄宗當然答應了。
於是,葉靜能緩緩地說:“張果,他本是上古時期,混沌初開之際的一隻白蝙蝠精!”話音剛落,葉即七竅出血,倒於地上。
玄宗朝,有張果先生者,不知歲數,出於邢州。帝迎於內,禮敬甚。問,無不知者。一旦,有道士葉靜能,亦多知解,玄宗問:“果老何人?”靜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訖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敕臣,臣即能活。”帝許之。靜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訖,七竅血流,偃仆於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兒多口過,不謫之,敗天地間事耳。”帝哀懇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麵,複生。其後果老辭歸邢州所隱之處,俄然不知所往。(《獨異誌》)
雖有前言,但玄宗還是大驚,慌忙摘去皇冠、脫去龍靴,跑去見張果,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張果冷笑:“陛下,葉靜能這個小兒,不知好歹,禍從口出,安能不死!若不懲責,自會敗壞天地間之事。”
玄宗苦苦哀求,希望張果開恩,給葉靜能一個機會。
張果看到皇帝的樣子,不好駁了他的麵子,便答應了。張果來到葉跟前,用清水噴麵,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葉靜能睜開眼,從地上站起來,複活了。
但是,玄宗對張果的年歲還是有些懷疑:他真的有那麽大歲數嗎?
這一天,玄宗去鹹陽打獵,捕獲了一頭鹿。張果見此鹿後,感慨地說:“此仙鹿也!已滿千歲。昔日漢武元狩五年打獵於上林苑,當時我侍奉左右,曾捕獲此鹿,又給放了。”
玄宗大驚:“天下之大,有鹿甚多,時代變遷,王朝更迭,先生如何知道這鹿是當時您為漢武帝隨從時捕獲的呢?”意思是說,您真的曾生活在漢朝嗎?
張果笑道:“陛下不信?武帝放鹿時,在其左角下拴了個銅牌,可以一看。”
一檢查,果然如張果所說,玄宗緊急著又問了一句:“元狩五年是何甲子?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了?”
張果答:“該歲是癸亥年,那一年武帝開鑿了昆明池,到現在已八百五十二年。”
在這裏放個插曲。上麵講到玄宗捕獲漢武帝時的鹿,類似傳說還有一個,見於薛用弱《集異記》。記載中,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重陽日,玄宗狩獵沙苑,雲間有孤鶴飛翔,皇帝親射之,鶴帶箭而墜,但就再快落地時,突然又“歘然矯翼首於西南,眾極目久之,不見”。也就是說,又飛走了。
鏡頭轉到成都郊外十五裏處的一個道觀。道觀東廊下第一院尤為幽寂,有青城山道士徐左卿客居於此。其人風格清古,行蹤飄忽,反掌之間,往返青城。一天,徐道士自外歸來,“神采不怡,攜一箭”,對人說:“吾山中偶為此物所加,已無恙矣。然此箭非人所有。越明年,箭主到此,當付之。”
“安史之亂”後,玄宗西行到成都避難,過該道觀,意外見到自己一年前所射之箭。後來,人們再也沒見到過徐左卿。據說,徐在沙苑中箭後,一路西飛,路過武興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略陽時,停落於高峰上。後有人在峰頂上建飛仙觀,到宋時遺址猶存,宋人登觀賦詩:“翠嶺標仙跡,雲間碧樹開。每聞岩鶴過,疑是羽衣來。絕嶠時飛石,寒譚忽起雷。必應苑中箭,猶寄在丹台。”
接著說張果的故事。
事實上,在此之前,玄宗對張果還有兩次測試。
當時,宮內有高僧夜光禪師,最善視鬼神,玄宗叫他看看張果。夜光進門,拜皇帝後,環視四周,說:“不知張果來了沒有?”其實,這時張果就在皇帝身邊站著。又有方士邢和璞(見《唐朝詭事錄》第一部),最善占卜,但麵對張果,卻算不出其生年。
在宮廷裏生活了一段時間,張果告辭。玄宗親自送別於長安之郊。臨別時,皇帝實在憋不住了,直接問:“先生到底生於何時?”
張果笑道:“上古時,堯帝丙子年生人。”
玄宗也笑:“先生莫說謊。”
張果:“堯帝時,我做侍中一職。”
繼續說契虛的故事。
隱居華山的他,多年以後,已達到不用進食的辟穀境界了,每天喝風飲露。
辟穀分“服氣辟穀”“服藥辟穀”。在這裏,契虛采取的是“服氣辟穀”。反正,他越來越有仙人範兒了。
後來,司馬郊去世,百鳥聚庭院而鳴,契虛也很難過。
唐朝遠山,空穀幽蘭,如此生活,夫複何求?但對契虛來說,還有一樁心願沒完成,那就是——成為稚川永久的居民。司馬郊死後,契虛繼續在華山隱居修行。當時,有叫鄭紳與沈聿的,自長安來,至華山,逢大雨,二人投宿於契虛的茅屋。
由於契虛不再吃五穀雜食,所以當鄭、沈到來後,契虛沒食物給他們吃。
二人奇怪於契虛不吃飯卻能神采豐奕。契虛把自己的經曆說給他們聽。二人辦完事,返回長安時,鄭紳單獨去華山腳下契虛所住的草廬拜訪,但草廬已空。鄭紳頗為感慨,在他看來,作為隱士的契虛已成仙得道,去稚川定居了……
販茶求仙記
講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它發生在一批茶葉販子身上。
玄宗天寶年間,安徽壽州大茶商劉清真帶著十九個員工,運送大批茶葉去洛陽、長安販賣。他們這趟生意帶了多少茶葉呢?每人“一馱”(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多斤)。劉清真作為老板,自己當乘馬押送,這樣算來,共帶了一千九百多斤茶葉,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數字了。而且,唐朝時,壽州茶很有名,這趟買賣當值不少銀子。
一路上,劉清真帶人曉行夜宿,十分謹慎。
此日一行人進入河南陳留地界,遇見了強盜。還好,盜賊不是很多,加上劉清真等人拚死保護,茶葉沒被搶走。後聽路人說,陳留一帶不是很太平,總有過往客商被劫。為安全起見,劉清真聽從了一位當地人的勸說,改變了方向,不再西行洛陽、長安,而是一路北折,往魏郡方向而去。
魏郡在唐朝時屬河北道魏州,治所在河北大名,人口眾多,在當時很繁榮。
在去魏郡的路上,他們遇到一位老僧,同行了一段路,彼此熟悉起來,即將分別時,老僧勸他們不要去魏郡了:“那裏未必是佳處,還是去山西五台吧。”
“五台?”劉清真問。他心裏想,這裏距五台路途遙遠;最主要的是,這些茶葉是不是適合販賣到那裏。
老僧見其猶豫不定,說:“若諸位嫌遠,不妨先跟我回寺,再作商議。”
劉清真認為:一路疲憊,到寺裏休息兩天後再擇地趕路確也不遲。另外,還有一點,對佛道都很感興趣的劉清真,觀老僧之貌,聽其談吐,認為老僧來曆不凡。於是,他們去了幾裏外老僧修行的寺院。
寺院不大,但很肅穆。入寺後,老僧整日為眾人講經論法,說得劉清真等人悟性頓開,最後的結果令我們詫異:一行人竟都有了遠離塵世之念。於是,劉清真等二十名茶葉商人放棄了販賣之旅,終日伴隨老僧左右,一住就是二十年。
這老僧到底是幹什麽的?
這一天,老僧對劉清真說:“最近有大魔出現,你們會受到它的禍患,需要提前防備,否則會壞大家的修行。”說罷,叫劉清真等人跪在地上,他含水而噴,口中念咒,劉清真等人就慢慢變成石頭。
但他們心裏都很明白,並非真的變成了石頭,隻是一種法術而已。
很快,有來自山西代州的捕快數十人路過寺院,轉了一圈,唯見群石寂靜,荒草縈繞,便離去了。
當晚,老僧又用水噴這些石頭,劉清真等人恢複人形。
劉清真知道,如果不化為石頭,也許會有一場無法預知的劫難。
一個月後,老僧又道:“大魔又起,必定會全力搜索你們,怎麽辦?我想把你們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你們都去嗎?”
劉清真等人點頭。
老僧令他們閉上眼,稱這是一次秘密的飛行:“你們記住一點,飛行過程中不要睜眼看,否則會壞了大事。當你們覺得已經落下了,再睜眼不遲。你們到了山上,會發現一棵神奇的大樹,你們可於樹下修行。樹上會長出靈藥,你們食後自有奇跡發生。”
劉清真等人均被賜一顆藥丸。
老僧說:“吃了它,這些天就不會再感到饑餓,但你們這幾天要好好思考,隻有深奧的佛法,才是超塵脫俗的橋梁。”
劉清真等人一起拜謝老僧,隨後閉上眼。
於是,他們就真的冉冉飛起。半日後,他們感到腳踩到了地麵,這才睜開眼,見山林一片,有樵夫過來,於是向其打聽,才知道已到江西廬山。他們往前走了一陣,果見有一棵大樹翠枝蔽日。
劉清真大喜:“大師所說的奇樹當是它!”
眾人在樹下打坐。幾天後,樹幹上長出一隻白蘑菇,鮮麗光澤,飄然而動。
眾人異口同聲:“這就是大師所說的靈藥吧!”
當時的計劃是:把白蘑菇采下來,二十個人一起分食。但其中一人,趁大家不注意,一口把白蘑菇全給吞下去了,包括劉清真在內的所有人均大驚,隨即紛紛指責。但已成事實,打那人一頓也沒什麽用了。正在大家鬱悶時,那人突然消失不見,隨後再看,見其端坐於大樹的一根枝條上。
劉清真說:“難道是因為你吃了白蘑菇而高升了嗎?”
劉清真叫那人下來,那人似乎沒聽到,就是不下來。
七天後,奇怪的事發生:在枝條上端坐的那人,身上竟長出綠毛,很快有仙鶴飛來,在樹頂盤旋。
那人對樹下的劉清真等人說:“我確實背叛了你們。不過,我現在真的得道啦!我就要離開你們了,去謁見天帝。你們今後要繼續努力啊,爭取早一天像我這樣,成為一個真正的神仙。再見!”
劉清真懇請他下來,但那人沒搭理他,顧自乘雲飛去。劉清真等十九人沮喪至極。這就是十九個人成全一個人的故事。
天寶中,有劉清真者,與其徒二十人於壽州作茶。人致一馱為貨,至陳留遇賊。或有人導之,令去魏郡。清真等複往,又遇一老僧,導往五台,清真等畏其勞苦。五台寺尚遠,因邀清真等還蘭若宿。清真等私議,疑老僧是文殊師利菩薩,乃隨僧還。行數裏,方至蘭若,殿宇嚴淨,悉懷敬肅。僧為說法,大啟方便,清真等並發心出家,隨其住持,積二十餘年。僧忽謂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輩必罹其患,宜先為之防,不爾,則當敗人法事。”因令清真等長跪,僧乃含水遍噴,口誦密法,清真等悉變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動。須臾之間,代州吏卒數十人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居,但見荒草及石,乃各罷去。日晚,老僧又來,以水噀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靈,知遇菩薩,悉競精進。後一月餘,僧雲:“今複將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欲遠送汝,汝俱往否?”清真等受教。僧悉令閉目,戒雲:“第一無竊視,敗若大事,但覺至地,即當開目。若至山中,見大樹,宜共庇之。樹有藥出,亦宜哺之。”遂各與藥一丸雲:“食此便不複饑,但當思惟聖道,為出世津梁也。”言訖作禮,禮畢閉目。冉冉上升,身在虛空,可半日許,足遂至地,開目,見大山林,或遇樵者,問其地號,乃廬山也。行十餘裏,見大藤樹,周回可五六圍,翠陰蔽日,清真等喜雲:“大師所言奇樹,必是此也。”各薙草而坐。數日後,樹出白菌,鮮麗光澤,恒飄飄而動。眾相謂曰:“此即大師所雲靈藥。”采共分食之。中有一人,紿而先食盡,徒侶莫不慍怒,詬責雲:“違我大師之教。”然業已如是,不能毆擊。久之,忽失所在,仰視在樹杪安坐,清真等複雲:“君以吞藥故能升高。”其人竟不下。經七日,通身生綠毛,忽有鶴翱翔其上,因謂十九人雲:“我誠負汝,然今已得道,將舍汝,謁帝於此天之上,宜各自勉,以成至真耳。”清真等邀其下樹執別,仙者不顧,遂乘雲上升,久久方滅。清真等失藥,因各散還人間。中山張倫親聞清真等說雲然耳。(《廣異記》)
竊食丹藥成仙的故事在唐朝還有一例,地點是山西蒲州,也就是現在的永濟。蒲州在唐時是詭異之事頻發的州郡,在這裏不妨看看幾個發生在蒲州的故事。
其一:玄宗天寶年間,蒲州的一個樵夫入山砍柴,午後睡在樹下,被一條大蛇吞噬。那人醒來後,發現四麵漆黑,腥味撲鼻,趕忙抽刀去捅,這才出來。但是,從此之後,那人身體的一半就開始脫皮,猶如麻風病人。
其二:幾十年後,仍是在蒲州,有人挖地鑿井,遇一石板,不小心掉落到井中,底下群蛇無數。蒲州人從最初的恐懼,到後來的麻木,最後似乎適應了,隻是感到了饑餓。當然沒有吃的,但他看到纏繞在自己身上的蛇一個勁兒地吸氣,於是自己也效仿,後來竟不餓了。在冰涼的蛇窟,蒲州人待了一個月,這時候他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條蛇。這一天,他聽到驚雷聲,隨後群蛇亂舞,直躥天空。那人慌忙中抱住一條大蛇,也躥出深窟,耳邊風聲颯颯,等他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平州,也就是河北秦皇島。
其三:文宗開成年間,蒲州有小吏於晚上巡夜。當夜天晴,月朗星稀,長街漫漫,靜謐無人。行至景福寺前街,忽見一黑衣人盤坐在寺牆下,低著頭,雙臂抱膝,寂然不動。小吏懼,低聲問:“誰?”黑衣人一點反應也沒有。小吏再次嗬斥,仍不作答,於是逼近。那人這才慢慢抬起頭來,直視小吏,“其人挽而不顧。叱且久,即撲其首,忽舉視,其麵貌極異,長數尺,色白而瘦……”後來有一年,重修崇福寺寺門,挖地基時,在深處發現一隻油漆桶,桶口被白泥所封。
接著講另一個竊食丹藥而成仙的故事。
蒲州永樂縣有座叫道淨院的道觀,唐文宗時有道士鄧太玄在觀中煉丹。多年後,雖丹藥煉成了,但擔心藥力不濟,故而沒有服用,而是叫弟子收藏起來,由道士一同監管。
鄧太玄死後,門徒周悟仙成為道觀管事。轉眼到了宣宗時代,一個叫侯道華的蒲州人出現在道觀門前,說自己好道,願入觀侍奉周悟仙,別無所求。周自然高興,將他留下。侯殷勤備至。觀中道士也都使喚他,有什麽累活都叫他幹,侯絲毫沒怨言。他喜歡讀史書,看諸子百家的經典之作,博覽群書,幹活之餘,手不釋卷,每每大聲朗誦,眾道士問緣由。
侯道華回答:“天上沒有懵懂無知的仙人啊。”
眾道士張大嘴巴:“你的意思是,你將來能成仙?嗬嗬。”
侯道華笑而不語。
蒲州盛產大棗,甘甜純脆,為唐朝之冠。在每年所產的棗中,會有一兩個沒核的,誰吃到它預示著會有好運降臨。奇怪的是,邋邋遢遢的侯道華一連三年,都神奇地吃到了無核棗。
這天早晨,侯道華幹完活,拿著斧子去修古鬆的垂枝。道士們不解其意。轉天,大家發現侯道華不見了。古鬆下有桌案,上麵有杯水,還有雙鞋,侯道華的衣服則掛在昨天修剪的鬆枝上。
是的,他飛升成仙了。按記載,這一天是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農曆五月二十一日。
顯然,鄧太玄所煉的丹藥被偽裝成仆人的侯道華竊食了。故事中有個細節,即侯道華說過一句話:“天上沒有懵懂無知的仙人啊。”南宋時,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點到了這個片段: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此妙語也。《仙傳》載:有遇神仙,得仙樂一部,使獻諸朝,曰:“以此為大唐正始之音。”又有僧契虛,遇異境,有人謂之曰:“此稚川仙府也。”正始乃年號,稚川乃人字,而其言乃如此,豈道華所謂“凡俗仙人”耶?
陸遊的意思是,侯道華說天上不應有懵懂無知的神仙,但實際上確實有,比如有的神仙不知“正始”為三國時魏國的年號,有的不知“稚川”是東晉道士葛洪的字。由此看來,糊塗神仙確實不少。
回到第一個故事。我們不知道,那個激變為神仙的茶葉販子到了天界後會不會是個糊塗神仙。但無論如何,在這個由販茶引起的故事中,我們都失算了。我們沒想到這最後成了一個十九個人成全一個人的故事。最鬱悶的應該是領頭人劉清真,他實在無法想象自己的這次販茶之旅的遭遇竟是這樣離奇,更難以接受自己的一個手下意外地成仙。
故事一波三折,有的細節甚是令人回味,比如那人成仙前身上長滿綠毛。難道這是成仙的步驟之一嗎?故事中的老僧又是誰,他所說的“大魔”到底是指什麽?倒黴的劉清真等十九人最後去了哪裏?是回故鄉壽州了,還是找那老僧說理去了?
張果老是蝙蝠精?
有傳言說“八仙”裏的張果老是隻白蝙蝠精,大概沒人相信。不過,這卻是事實。
唐玄宗時,原籍山西的道士張果,白發飄飄,老態龍鍾,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歲了。他隱居在恒州中條山,坐騎是一匹白驢,據說可日行萬裏。休息時,他就將驢如折紙一樣疊起來,放進小背箱;騎時,用水一噴,即化為驢。
玄宗慕仙崇道是出了名的,曾多次召見張果,但都被拒絕。
此前,唐太宗和唐高宗也曾召見他,都沒如願。女皇武則天雖崇佛,但對道士也尊崇有加,欲召見這位山西老鄉,但被張果裝死搪塞。到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張果突然出現在邢州即現在的河北邢台。玄宗大喜,再次懇請其入長安,此次終於如願。
在長安,玄宗問張果神仙知識,後者一一對答。就在這時候,另一個著名的道士葉靜能出現了。
葉靜能是玄宗的私人仙術顧問,與羅公遠並稱雙星,二人同為道教典籍《真龍虎九仙經》的注者。在該經中,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道士因煉丹而成仙,根據功力深淺,可分為天俠、仙俠、靈俠、風俠、水俠、火俠、氣俠、鬼俠、劍俠九個檔次。
葉靜能此次從洛陽遊曆歸來,在洛陽的時候,他剛處理完一件離奇的事。
當地有一女子被認為患了魔症,家人請葉道士幫忙除魔。葉說:“此魔為天魔,因罪被罰下到人間,但期限將滿,即將返回天庭,無須除去。”
女子家人不信。
葉靜能說:“你們跟我進山,那魔雖附於女身,但其真形潛藏在陽翟山的湖中。”
大家來到陽翟山的一處大湖,葉靜能在岸邊作法,不久後,湖中慢慢浮出那個天魔的頭顱,竟有三間屋子大。
隻說葉靜能回到長安,玄宗立刻召見了他,見麵便迫不及待地問他:“法師!張果無所不知,如此奇異,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葉靜能答:“我確實知道他的底細,但由於他道法深厚,若說出他的來曆,我必然當場死去。”
玄宗:“張果如此厲害?”
葉靜能:“但也有辦法保我不死。”
玄宗:“什麽辦法?”
葉靜能:“若陛下摘去皇冠、脫去龍靴以救臣,我就能複活。”
玄宗當然答應了。
於是,葉靜能緩緩地說:“張果,他本是上古時期,混沌初開之際的一隻白蝙蝠精!”話音剛落,葉即七竅出血,倒於地上。
玄宗朝,有張果先生者,不知歲數,出於邢州。帝迎於內,禮敬甚。問,無不知者。一旦,有道士葉靜能,亦多知解,玄宗問:“果老何人?”靜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訖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敕臣,臣即能活。”帝許之。靜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訖,七竅血流,偃仆於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兒多口過,不謫之,敗天地間事耳。”帝哀懇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麵,複生。其後果老辭歸邢州所隱之處,俄然不知所往。(《獨異誌》)
雖有前言,但玄宗還是大驚,慌忙摘去皇冠、脫去龍靴,跑去見張果,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張果冷笑:“陛下,葉靜能這個小兒,不知好歹,禍從口出,安能不死!若不懲責,自會敗壞天地間之事。”
玄宗苦苦哀求,希望張果開恩,給葉靜能一個機會。
張果看到皇帝的樣子,不好駁了他的麵子,便答應了。張果來到葉跟前,用清水噴麵,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葉靜能睜開眼,從地上站起來,複活了。
但是,玄宗對張果的年歲還是有些懷疑:他真的有那麽大歲數嗎?
這一天,玄宗去鹹陽打獵,捕獲了一頭鹿。張果見此鹿後,感慨地說:“此仙鹿也!已滿千歲。昔日漢武元狩五年打獵於上林苑,當時我侍奉左右,曾捕獲此鹿,又給放了。”
玄宗大驚:“天下之大,有鹿甚多,時代變遷,王朝更迭,先生如何知道這鹿是當時您為漢武帝隨從時捕獲的呢?”意思是說,您真的曾生活在漢朝嗎?
張果笑道:“陛下不信?武帝放鹿時,在其左角下拴了個銅牌,可以一看。”
一檢查,果然如張果所說,玄宗緊急著又問了一句:“元狩五年是何甲子?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了?”
張果答:“該歲是癸亥年,那一年武帝開鑿了昆明池,到現在已八百五十二年。”
在這裏放個插曲。上麵講到玄宗捕獲漢武帝時的鹿,類似傳說還有一個,見於薛用弱《集異記》。記載中,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重陽日,玄宗狩獵沙苑,雲間有孤鶴飛翔,皇帝親射之,鶴帶箭而墜,但就再快落地時,突然又“歘然矯翼首於西南,眾極目久之,不見”。也就是說,又飛走了。
鏡頭轉到成都郊外十五裏處的一個道觀。道觀東廊下第一院尤為幽寂,有青城山道士徐左卿客居於此。其人風格清古,行蹤飄忽,反掌之間,往返青城。一天,徐道士自外歸來,“神采不怡,攜一箭”,對人說:“吾山中偶為此物所加,已無恙矣。然此箭非人所有。越明年,箭主到此,當付之。”
“安史之亂”後,玄宗西行到成都避難,過該道觀,意外見到自己一年前所射之箭。後來,人們再也沒見到過徐左卿。據說,徐在沙苑中箭後,一路西飛,路過武興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略陽時,停落於高峰上。後有人在峰頂上建飛仙觀,到宋時遺址猶存,宋人登觀賦詩:“翠嶺標仙跡,雲間碧樹開。每聞岩鶴過,疑是羽衣來。絕嶠時飛石,寒譚忽起雷。必應苑中箭,猶寄在丹台。”
接著說張果的故事。
事實上,在此之前,玄宗對張果還有兩次測試。
當時,宮內有高僧夜光禪師,最善視鬼神,玄宗叫他看看張果。夜光進門,拜皇帝後,環視四周,說:“不知張果來了沒有?”其實,這時張果就在皇帝身邊站著。又有方士邢和璞(見《唐朝詭事錄》第一部),最善占卜,但麵對張果,卻算不出其生年。
在宮廷裏生活了一段時間,張果告辭。玄宗親自送別於長安之郊。臨別時,皇帝實在憋不住了,直接問:“先生到底生於何時?”
張果笑道:“上古時,堯帝丙子年生人。”
玄宗也笑:“先生莫說謊。”
張果:“堯帝時,我做侍中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