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 作者:魏風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觀察代宗執政的年代,雖身邊有巨宦,但這些巨宦的命運,無不掌握在皇帝手心。如果說“安史之亂”結束了從李世民即位後開始的盛唐時代,而肅宗歲月隻是一個過渡,那麽代宗即位後,則開啟了中唐時代幽深的大幕。總的來說,他是一位把帝國帶入中年的皇帝。
回到黃金神像。
它建造於北周,它是隋唐之淵藪。
在這裏,不妨回顧一下唐帝國的皇家血脈。按《獨異誌》記載:“後周獨孤信三女為後,各生周、隋、唐一朝天子,長生周武帝,次生隋煬帝,次生唐高祖。”
從東漢末年到唐朝末年是世家貴族的時代,期間東晉滅亡後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方的貴族政治出現衰落,而北方意外地崛起了“武川係”,使中國的貴族政治又綿延了下來。
“武川係”又被稱為“武川軍事集團”或“關隴軍事集團”。
當時,北魏政府為預防柔然人的進攻,在首都山西平城以北拉了一道防線,設立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治所在今天的內蒙古和河北)。鎮上的士兵和居民以鮮卑人為主,這些鮮卑人的血統都非常純正,有著很高的部族地位。但正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後來北魏出現了個孝文帝,他把首都從平城遷到洛陽,進行了漢化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守衛邊疆六鎮的鮮卑兵和鮮卑居民感覺被忽略了,被遺忘了,一下子成了下等人,加上對艱苦生活條件的不滿,於是就集體怒了,發起了著名的六鎮起義。
曆史告訴我們,每次大變亂中都會走出一些強勢人物。這次也不例外,出了宇文泰和他的兄弟獨孤信。這兩名武川人以小兵的身份參加了六鎮起義,失敗後歸屬到成功鎮壓了“六鎮暴動”的青年梟雄爾朱榮部下,隨後迅速成長起來。
後來,陝西、甘肅一帶的關中地區爆發變亂,宇文泰隨軍入關鎮壓,在征戰中脫穎而出,成為“武川軍團”的新領袖。此時,獨孤信在荊州為將。宇文泰蕩平關中,盤踞長安時,爾朱榮已死,部下高歡繼續掌權,遙控北魏政府。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出逃至長安,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獨孤信聽到消息後,單槍匹馬地跟隨著這位皇帝也奔向了關中。
在關中,獨孤信成了宇文泰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因軍功顯赫,與元欣、趙貴、於謹、李弼、李虎、侯莫陳崇等人被西魏皇帝封為柱國大將軍,又稱“八柱國家”。這裏的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淵之祖父。每名柱國大將軍之下,又管轄兩名將軍,獨孤信手下二將軍之一叫楊忠,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之父。
宇文泰死後,世子宇文覺建北周,獨孤信以開國元老身份被封為太師。皇帝宇文覺很年輕,大權為宇文泰之侄宇文護所掌握,他打壓諸元老,逼迫獨孤信自殺。獨孤信死了,但他的三個女兒卻為家族帶來了他永遠也無法想象的輝煌,因為她們分別嫁給了宇文泰之子周明帝宇文毓(這裏稱“長生周武帝”不確切,因為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毓的弟弟)、楊堅(後來的隋文帝)和李昞(生唐高祖李淵)。也就是說,中古時代的隋唐兩大帝國,血脈盡出自獨孤信……
斷頭複生記
脖子幾乎被砍斷後,人還能不能活?
要是身首異處了,人一定會死嗎?假如將其縫合上呢?發生在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大將周智光的部下邵進。
周智光在唐朝中期以勇健著稱,善騎射,屢有戰功,受到當時在軍中監軍的權宦魚朝恩的賞識,在很短的時間內以小兵身份升至華州刺史,又任同、華二州節度使和潼關防禦使。
周智光雖善戰,但性格張狂,傲慢跋扈。
有一年,吐蕃、回紇、黨項聯合入侵唐朝,朝廷派周智光出戰,大勝西域強兵,一路追殺至鄜州。當時,周與另一位朝臣杜冕有間隙,戰至鄜州時,趁機殺死了該州刺史張麟,並活埋了杜冕家眷近百口。由於周智光手握重兵,又能打,所以代宗皇帝也不敢采取什麽行動,隻有安撫杜冕,由坊州刺史改任其為梁州刺史,以躲避周智光。
此後,周智光更為驕縱,把與自己不睦的朝臣都列入刺殺目標,遂有禦史中丞孫龐充被刺事件發生。與此同時,他占據華州,專門打劫各地州郡向朝廷進奉的貨物,襲擊商人,豪奪金銀,使得很多本應途經同州赴京趕考的書生都繞道而行。周智光聽後非常惱怒,伏兵劫殺更甚。
本故事中,周智光收納亡命,大掠周邊,也知道自己成了朝廷眼裏的釘子。為偵察朝廷的態度,派部下邵進潛入都城打探動向。很快,邵進回來了,告訴周智光:“長安方麵對您沒疑心,更沒行動!”
周智光不信,認為部下是在隱瞞朝廷的態度,一怒之下喝令斬殺邵進。人頭落地後,站在一邊的周智興的屬下崔顒進言:“朝廷羸弱,將軍勇武,防禦番兵,全為依仗,不敢對您采取措施,也是常情,為何將邵進殺了呢?”
周智光雖凶狂,但不渾,細一想,有道理,就很是後悔,急忙叫人將屍首送赴邵家,意欲重葬。
隨後,奇怪的事發生了。
邵妻看到丈夫的屍首後,悲痛至極。痛哭之餘,這位妻子做了古代史上最雷人的一次外科手術:她叫人取來針線,將丈夫的腦袋和脖子縫在一起,抹上某種特殊的藥膏,過了沒多長時間,邵進竟睜開眼睛。
唐大曆元年,周智光為華州刺史,劫剝行侶,旋欲謀反。遣吏邵進,潛往京,伺朝廷禦伐之意。進歸,告曰:“朝廷無疑公之心。”光怒,以其葉朝廷而紿於己,遽命斬之。既而甚悔,速遣送其首付妻兒。妻即以針紉頸,俄頃複活,以藥傅之。然猶懼智光,使人告光曰:“進本蒲人,今欲歸葬。”光亦賙賻之。既至蒲,浹旬,其瘡平愈,乃改姓他遊。後三十年,崔顒為宋州牧,晨衙,有一人投刺,曰:“敕吏。”顒召見,訊其由。進曰:“明公昔為周智光從事。”因敘其本末。顒乃省悟,與縑帛。揖之而去。(《獨異誌》)
我們實在無法知道邵進的妻子使用了什麽技術和草藥讓她的丈夫複活。類似的故事,在《廣異記》中還有一則:
肅宗至德初年的一個晚上,有王穆將軍在南陽一帶與安史叛軍作戰,敗而奔逃,被追上,頸部中敵人一劍,掉落馬下。當時王穆的脖子幾乎被砍斷,按原書記載,隻有喉管還連著。在昏過去一頓飯的工夫後,他竟奇跡般醒來,發現自己的腦袋垂在肚子上。
隨後,出現了更令人震撼的場麵:他用雙手將自己的腦袋托起,放回脖子上,但由於幾乎被砍斷,所以剛一放回,腦袋又耷拉下來,讓他一下子又昏死過去。又過了一頓飯的工夫,他再次蘇醒過來,把腦袋再托到脖子上。
這一次,他想了個辦法,將頭發散開,係在兩邊的臂膀上,固定住腦袋。固定好以後,他費盡力氣,扶著自己的戰馬,一點點站起身來,正欲上馬,由於動作過大,左邊係臂膀的頭發鬆開了,腦袋又一次垂至懷中。
可憐的王穆再次昏死過去。又過了很長時間,他再次醒來,已是後半夜。王穆又一次把腦袋係好,於心中默念:要是馬能臥下來就好了。那通人性的戰馬就真的臥在了地上,讓王穆去騎。王穆很感動,跨上馬後,馬慢慢地站起來,帶著主人回奔到大營。
一路上,王穆的手一直在扶著自己的腦袋。
按記載,王穆這傷養了二百多天才好,但脖子上留下了一圈疤痕,而且頭的位置稍微有些偏了。如果說這個故事讓我們對近乎斷頸後的人體機能產生了興趣的話,那麽邵進的故事就實在令人詫異了。不管怎麽說,在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他複活了,此後邵進害怕周智光發現自己沒死,擔心再遭不測,就叫妻子派人告訴周:“邵進本是蒲州人,今欲還鄉安葬。”
歸還蒲州後,沒多久,邵進脖子上的傷口就徹底平複了。在後來的日子裏,他改名換姓,漫遊各地。
再說周智光,當時仇家甚多,其中包括陝州節度使皇甫溫。
有一天,皇甫溫軍中的監軍宦官張誌斌來華州,周智光輕待無禮,張誌斌很不高興。交談中,談到了唐朝大將仆固懷恩。
仆固懷恩出自鐵勒族,在當時屬於比周智光更勇猛的戰將,在鎮壓安史之亂中,為郭子儀的部下,無往不勝。大亂平息後,朝廷疑其有異誌,仆固懷恩遂反攻長安,但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秋的進軍中猝死。
張誌斌說:“安史亂平,但時局艱難,我等應同心協力,可不要像仆固懷恩那樣不聽朝廷命令。”
周智光冷笑:“仆固懷恩豈有反狀?即使他違命不到長安朝見,也是因你等鼠輩作威作福,讓他心存疑慮。我本不想反,但聽了你這番話,那就為你而反了吧!”說罷,叫人立馬把張誌斌人頭砍下,剁其肉令他的隨從吃下。
盡管妄殺朝廷命官,但長安的代宗皇帝依舊不敢對周智光下手,而是加以寬撫,升任其為尚書左仆射。“安史之亂”以後,中唐的情況就是這樣,驕兵悍將,無懼長安。
直到大曆二年,代宗才痛下決心,解決周智光的問題。
代宗秘密召見郭子儀的女婿工部侍郎趙縱,叫他傳詔給郭子儀,捕殺周智光。郭子儀的鎮地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若傳詔於郭,須過同州(今陝西大荔)、華州(今陝西華縣),這正是周光智的地盤。
趙縱小心行事,將秘信寫於帛上,置於蠟丸中,遣家童間道而行,這才送至郭子儀軍中。這一年,戰神郭子儀已七十歲了。平息完“安史之亂”後,他又於兩年前平息了仆固懷恩的反叛,此時正在軍中休養。
接到密詔後,他隨即起兵。對周智光來說,這仗沒法打了。還未交戰,他就被部下刺殺,獻首級於郭子儀軍中。
卻說時光流轉,三十年後,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當年周智光軍中的屬下崔顒,已為官宋州,一日晨升衙,手下稟報,有一人投遞名片,說是故舊。崔顒好奇,名片上的姓名,並不熟悉。於是召見。來人已是白發,落座後相視良久,緩緩道:“明公曾在華州刺史周智光手下,當年為我鳴不平……”
往事浮現,崔顒乃悟,來人正是自己以前的同僚邵進啊。
崔顒唏噓良久,這是現實,又似夢境,其人當年已死,而今卻活生生地坐於眼前。
無須多問,崔顒大宴故人,互相訴說三十年的遭遇,知邵進這些年一直漫遊各地,做了自由自在的行腳之人。及至宴罷,崔顒想挽留邵進,後者婉拒,沒辦法,隻好贈之以絲絹,以表情誼,邵進不受,拜別而去。
死亡遊輪
貞元年間,李師古於一日閑暇,宴請幕僚及賓客,賓客中有一位術士甲,善占卜,做預言。在席間,李師古好奇地問:“先生果真善預言未來?”
術士甲笑:“略知一二。”
李師古說:“那你看看在座之人,在未來幾天內會遇到什麽事。”說罷,指向他的部下皇甫弼、賈直言等人。
術士甲道:“十日內,這幾個人均遇重禍!”
眾人皆驚。
術士甲又指著李師道的一個部下王生說:“此君之禍更重,且與馬有關。”
盡管人們都很驚詫,但畢竟以為是席間之談,所以沒過幾天就將此事忘記了。
這一天,李師古的另一個部下魏某裝修庭院,鑿地為池,注入流水;又將挖出的土堆積起來,足有十數丈高,並在上麵修建了亭子。
建成之日,魏某的同事皇甫弼、賈直言、王生等人前來祝賀。魏某於高亭上設宴相待。高亭上,極目遠望,神清氣爽,眾人極樂。後來,大家都喝多了,災難也來了。
高亭下所積之土突然坍塌!
眾人都從上麵掉下來,大多骨折。這些人裏,正有那個王生,他的腦袋碰到了地上的角馬木(即長釘),釘子穿腦而過,致其當場死去。
術士甲預言得很準。
但下麵的故事中,預言師不止一個,可以說人人都是預言師。為什麽這樣說?因為隻要那位盧姓主人公一出現,大家不用猜,就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事。
主人公是個叫盧嬰的書生,他客居揚州。
此人風神文采,冠蓋淮南,人稱盧三郎。如果僅僅如此,也沒什麽好奇的。說的是,盧嬰“妨人”:他出現在哪兒,哪兒就有災禍發生。比如去某人家做客,過不了多長時間,主人家的孩子或落井淹死,或被火燒傷。最初,人們還以為是巧合,但累以時日,發現並非如此,所以大家都躲著盧嬰。
當時,一位叫元伯和的人在揚州任兵曹參軍,負責該地區的軍事和緝拿事宜。上任伊始,他就聽說這裏有個叫盧嬰的人,慕其才,召見了他。當然,最主要的還在於,元伯和不怎麽相信盧嬰有妨人的功能。
這天中午,元伯和在廳堂設宴,屬下、賓客皆至,由於盧嬰也在座,所以大家都很緊張。不過,知道底細的人並不擔心,因為他們知道:盧嬰雖妨人,但隻妨主人,也就是說有危險的是元伯和。
與其說這是一次宴會,不如說大家都在等待著異事發生。
宴會進行到最後,元伯和笑:“都說盧嬰為異人,我看也和普通人一樣啊。我家有沒有孩子落井?”
“沒有。”屬下回答。
“我家有沒小孩被燒傷?”元伯和繼續問。
“沒有。”屬下再答。
元伯和對在座眾人說:“你們認為盧嬰奇異,災禍之事均靈驗,是因為你們命軟,抵不過他。我怎麽就沒事?”說罷,元伯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正在這時候,元伯和的屬下飛奔入內,稱一隊士兵包圍了元府。
淮南有居客盧嬰者,氣質文學,俱為郡中絕,人悉以“盧三郎”呼之。但甚奇蹇,若在群聚中,主人必有橫禍,或小兒墮井,幼女入火,既久有驗。人皆捐之。時元伯和為郡守,始至,愛其材氣,特開中堂設宴,眾客鹹集。食畢,伯和戲問左右曰:“小兒墮井乎!”曰:“否。”“小女入火乎!”曰:“否。”伯和謂坐客曰:“眾君不勝故也。”頃之合飲,群客相目,惴惴然。是日,軍吏圍宅,擒伯和,棄市。時節度使陳少遊甚異之,複見其才貌,謂曰:“此人一舉,非摩天不盡其才。”即厚與金帛寵薦之。行至潼關,西望煙塵,有東馳者曰:“朱泚作亂,上幸奉天縣矣。”(《獨異誌》)
結果是:元伯和被逮捕,隨後處死於街市。這不是軍士嘩變。災禍的源頭在遙遠的長安。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當朝宰相元載因貪汙受賄,被代宗皇帝下令抄家,判處死刑。熟悉唐史的人知道,元載是中唐重要人物,為人圓滑而有心計,先後協助代宗皇帝解決了兩個著名的宦官魚朝恩與程元振。
兩個巨宦死後,作為宰相的元載成了朝中首要人物,結黨營私,貪財無度,甚至明目張膽地接受賄賂。
代宗本來就以疑心重著稱,麵對權力和欲望日益膨脹的元載,他決定出手了。他不但處死了元載,而且抄其全家,直係親屬多受牽連。而元伯和,正是元載的長子。斬殺了元載後,代宗飛令傳檄揚州,叫人逮捕元伯和,並就地處死。
不說元家之事,隻說盧嬰。像他這樣的人,誰敢留在身邊?
此時,陳少遊任淮南節度使,主政揚州,聽說盧嬰之事,甚為好奇,冒險接見了他。見麵後,即被盧嬰的談吐與博識征服,對手下說:“我當為朝廷舉薦此人,非最高官位不能發揮他的才能。”
就這樣,陳少遊向朝廷推薦了盧嬰,又叫人護送他去長安。此時唐德宗已即位,時為建中四年(公元783年)。
當盧嬰一行人西至潼關時,遠望長安方向烽火連綿,問東奔路人,答:“長安出現大事變!途經長安去鎮壓藩鎮之亂的甘肅涇原士兵因不滿朝廷的待遇,突然發動暴亂,皇帝已逃往奉天縣了!”
周圍的人都望著盧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如果盧嬰僅僅是妨人,那麽前推幾十年,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發生在長安郊外的風景勝地曲江的事件,預示的就是一種宿命了。
講述下麵的事件前,先看看開元五年還發生了些什麽事:
這一年,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收成不佳,正月時,太廟又突然坍塌一角,玄宗很不高興,將先帝牌位移於太極殿,並為此輟朝五日;
未幾,他去洛陽出巡,並宣布大赦天下;
同時,他尋訪開唐功臣的子孫,無爵位者,一律晉封;
夏六月,杜甫的老家河南鞏縣暴雨不止,這一年,詩人五歲;
七月中,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攻擊吐蕃,戰而勝之;
秋九月,朝廷宣布恢複舊製,改名稱浪漫的紫微省為中書省,黃門省為門下省;
到了十一月,契丹首領鬆漠郡王李失活來朝,娶永樂公主而歸……
這樣的記載放在波濤洶湧的史書中,當算得上是比較平淡了。但在這一年春,負責監視天象的司天監工作人員的秘密報告,讓這一年的曆史顯得不那麽平常了。
這天早上,玄宗剛起床,突接司天監秘奏,稱昨夜觀測天象,見群星異常。
玄宗驚問:“具體會發生什麽災難?”
司天監工作人員朝前走了幾步……
皇帝聽後,愀然色變。不說皇帝為什麽驚訝,隻說開元五年,有名新科進士,叫李蒙,與他同期金榜題名的還有另外三十七人。在以科舉取士的唐朝,中了進士,就等於步入了官場,走上了仕途,這三十八人正是大唐精英所在。而李蒙,不但中得進士,還成為一名公主的女婿。
玄宗在得到司天監密報後,悄悄接見了李蒙的嶽母,即那位公主:“最近如果有什麽盛大聚會,尤其是新科進士組織的,千萬不要叫你家女婿去。”
公主問因由,皇帝緘默。此乃天機,作為皇帝,他也無權泄露。
唐朝時,進士考試,在每年一月,二月公布成績,到三月初三,皇帝會在郊外的曲江邊設宴招待新科進士。這期間,進士們也會自己組織一些宴遊活動,以示慶祝。這就是唐朝著名的“曲江宴”。宴罷後,他們會在慈恩寺大雁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然後登上彩船,泛遊美麗的曲江。對很多唐朝人來說,一生中最歡樂最得意的時光莫過於此。
回到黃金神像。
它建造於北周,它是隋唐之淵藪。
在這裏,不妨回顧一下唐帝國的皇家血脈。按《獨異誌》記載:“後周獨孤信三女為後,各生周、隋、唐一朝天子,長生周武帝,次生隋煬帝,次生唐高祖。”
從東漢末年到唐朝末年是世家貴族的時代,期間東晉滅亡後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方的貴族政治出現衰落,而北方意外地崛起了“武川係”,使中國的貴族政治又綿延了下來。
“武川係”又被稱為“武川軍事集團”或“關隴軍事集團”。
當時,北魏政府為預防柔然人的進攻,在首都山西平城以北拉了一道防線,設立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治所在今天的內蒙古和河北)。鎮上的士兵和居民以鮮卑人為主,這些鮮卑人的血統都非常純正,有著很高的部族地位。但正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後來北魏出現了個孝文帝,他把首都從平城遷到洛陽,進行了漢化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守衛邊疆六鎮的鮮卑兵和鮮卑居民感覺被忽略了,被遺忘了,一下子成了下等人,加上對艱苦生活條件的不滿,於是就集體怒了,發起了著名的六鎮起義。
曆史告訴我們,每次大變亂中都會走出一些強勢人物。這次也不例外,出了宇文泰和他的兄弟獨孤信。這兩名武川人以小兵的身份參加了六鎮起義,失敗後歸屬到成功鎮壓了“六鎮暴動”的青年梟雄爾朱榮部下,隨後迅速成長起來。
後來,陝西、甘肅一帶的關中地區爆發變亂,宇文泰隨軍入關鎮壓,在征戰中脫穎而出,成為“武川軍團”的新領袖。此時,獨孤信在荊州為將。宇文泰蕩平關中,盤踞長安時,爾朱榮已死,部下高歡繼續掌權,遙控北魏政府。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出逃至長安,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獨孤信聽到消息後,單槍匹馬地跟隨著這位皇帝也奔向了關中。
在關中,獨孤信成了宇文泰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因軍功顯赫,與元欣、趙貴、於謹、李弼、李虎、侯莫陳崇等人被西魏皇帝封為柱國大將軍,又稱“八柱國家”。這裏的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淵之祖父。每名柱國大將軍之下,又管轄兩名將軍,獨孤信手下二將軍之一叫楊忠,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之父。
宇文泰死後,世子宇文覺建北周,獨孤信以開國元老身份被封為太師。皇帝宇文覺很年輕,大權為宇文泰之侄宇文護所掌握,他打壓諸元老,逼迫獨孤信自殺。獨孤信死了,但他的三個女兒卻為家族帶來了他永遠也無法想象的輝煌,因為她們分別嫁給了宇文泰之子周明帝宇文毓(這裏稱“長生周武帝”不確切,因為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毓的弟弟)、楊堅(後來的隋文帝)和李昞(生唐高祖李淵)。也就是說,中古時代的隋唐兩大帝國,血脈盡出自獨孤信……
斷頭複生記
脖子幾乎被砍斷後,人還能不能活?
要是身首異處了,人一定會死嗎?假如將其縫合上呢?發生在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大將周智光的部下邵進。
周智光在唐朝中期以勇健著稱,善騎射,屢有戰功,受到當時在軍中監軍的權宦魚朝恩的賞識,在很短的時間內以小兵身份升至華州刺史,又任同、華二州節度使和潼關防禦使。
周智光雖善戰,但性格張狂,傲慢跋扈。
有一年,吐蕃、回紇、黨項聯合入侵唐朝,朝廷派周智光出戰,大勝西域強兵,一路追殺至鄜州。當時,周與另一位朝臣杜冕有間隙,戰至鄜州時,趁機殺死了該州刺史張麟,並活埋了杜冕家眷近百口。由於周智光手握重兵,又能打,所以代宗皇帝也不敢采取什麽行動,隻有安撫杜冕,由坊州刺史改任其為梁州刺史,以躲避周智光。
此後,周智光更為驕縱,把與自己不睦的朝臣都列入刺殺目標,遂有禦史中丞孫龐充被刺事件發生。與此同時,他占據華州,專門打劫各地州郡向朝廷進奉的貨物,襲擊商人,豪奪金銀,使得很多本應途經同州赴京趕考的書生都繞道而行。周智光聽後非常惱怒,伏兵劫殺更甚。
本故事中,周智光收納亡命,大掠周邊,也知道自己成了朝廷眼裏的釘子。為偵察朝廷的態度,派部下邵進潛入都城打探動向。很快,邵進回來了,告訴周智光:“長安方麵對您沒疑心,更沒行動!”
周智光不信,認為部下是在隱瞞朝廷的態度,一怒之下喝令斬殺邵進。人頭落地後,站在一邊的周智興的屬下崔顒進言:“朝廷羸弱,將軍勇武,防禦番兵,全為依仗,不敢對您采取措施,也是常情,為何將邵進殺了呢?”
周智光雖凶狂,但不渾,細一想,有道理,就很是後悔,急忙叫人將屍首送赴邵家,意欲重葬。
隨後,奇怪的事發生了。
邵妻看到丈夫的屍首後,悲痛至極。痛哭之餘,這位妻子做了古代史上最雷人的一次外科手術:她叫人取來針線,將丈夫的腦袋和脖子縫在一起,抹上某種特殊的藥膏,過了沒多長時間,邵進竟睜開眼睛。
唐大曆元年,周智光為華州刺史,劫剝行侶,旋欲謀反。遣吏邵進,潛往京,伺朝廷禦伐之意。進歸,告曰:“朝廷無疑公之心。”光怒,以其葉朝廷而紿於己,遽命斬之。既而甚悔,速遣送其首付妻兒。妻即以針紉頸,俄頃複活,以藥傅之。然猶懼智光,使人告光曰:“進本蒲人,今欲歸葬。”光亦賙賻之。既至蒲,浹旬,其瘡平愈,乃改姓他遊。後三十年,崔顒為宋州牧,晨衙,有一人投刺,曰:“敕吏。”顒召見,訊其由。進曰:“明公昔為周智光從事。”因敘其本末。顒乃省悟,與縑帛。揖之而去。(《獨異誌》)
我們實在無法知道邵進的妻子使用了什麽技術和草藥讓她的丈夫複活。類似的故事,在《廣異記》中還有一則:
肅宗至德初年的一個晚上,有王穆將軍在南陽一帶與安史叛軍作戰,敗而奔逃,被追上,頸部中敵人一劍,掉落馬下。當時王穆的脖子幾乎被砍斷,按原書記載,隻有喉管還連著。在昏過去一頓飯的工夫後,他竟奇跡般醒來,發現自己的腦袋垂在肚子上。
隨後,出現了更令人震撼的場麵:他用雙手將自己的腦袋托起,放回脖子上,但由於幾乎被砍斷,所以剛一放回,腦袋又耷拉下來,讓他一下子又昏死過去。又過了一頓飯的工夫,他再次蘇醒過來,把腦袋再托到脖子上。
這一次,他想了個辦法,將頭發散開,係在兩邊的臂膀上,固定住腦袋。固定好以後,他費盡力氣,扶著自己的戰馬,一點點站起身來,正欲上馬,由於動作過大,左邊係臂膀的頭發鬆開了,腦袋又一次垂至懷中。
可憐的王穆再次昏死過去。又過了很長時間,他再次醒來,已是後半夜。王穆又一次把腦袋係好,於心中默念:要是馬能臥下來就好了。那通人性的戰馬就真的臥在了地上,讓王穆去騎。王穆很感動,跨上馬後,馬慢慢地站起來,帶著主人回奔到大營。
一路上,王穆的手一直在扶著自己的腦袋。
按記載,王穆這傷養了二百多天才好,但脖子上留下了一圈疤痕,而且頭的位置稍微有些偏了。如果說這個故事讓我們對近乎斷頸後的人體機能產生了興趣的話,那麽邵進的故事就實在令人詫異了。不管怎麽說,在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他複活了,此後邵進害怕周智光發現自己沒死,擔心再遭不測,就叫妻子派人告訴周:“邵進本是蒲州人,今欲還鄉安葬。”
歸還蒲州後,沒多久,邵進脖子上的傷口就徹底平複了。在後來的日子裏,他改名換姓,漫遊各地。
再說周智光,當時仇家甚多,其中包括陝州節度使皇甫溫。
有一天,皇甫溫軍中的監軍宦官張誌斌來華州,周智光輕待無禮,張誌斌很不高興。交談中,談到了唐朝大將仆固懷恩。
仆固懷恩出自鐵勒族,在當時屬於比周智光更勇猛的戰將,在鎮壓安史之亂中,為郭子儀的部下,無往不勝。大亂平息後,朝廷疑其有異誌,仆固懷恩遂反攻長安,但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秋的進軍中猝死。
張誌斌說:“安史亂平,但時局艱難,我等應同心協力,可不要像仆固懷恩那樣不聽朝廷命令。”
周智光冷笑:“仆固懷恩豈有反狀?即使他違命不到長安朝見,也是因你等鼠輩作威作福,讓他心存疑慮。我本不想反,但聽了你這番話,那就為你而反了吧!”說罷,叫人立馬把張誌斌人頭砍下,剁其肉令他的隨從吃下。
盡管妄殺朝廷命官,但長安的代宗皇帝依舊不敢對周智光下手,而是加以寬撫,升任其為尚書左仆射。“安史之亂”以後,中唐的情況就是這樣,驕兵悍將,無懼長安。
直到大曆二年,代宗才痛下決心,解決周智光的問題。
代宗秘密召見郭子儀的女婿工部侍郎趙縱,叫他傳詔給郭子儀,捕殺周智光。郭子儀的鎮地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若傳詔於郭,須過同州(今陝西大荔)、華州(今陝西華縣),這正是周光智的地盤。
趙縱小心行事,將秘信寫於帛上,置於蠟丸中,遣家童間道而行,這才送至郭子儀軍中。這一年,戰神郭子儀已七十歲了。平息完“安史之亂”後,他又於兩年前平息了仆固懷恩的反叛,此時正在軍中休養。
接到密詔後,他隨即起兵。對周智光來說,這仗沒法打了。還未交戰,他就被部下刺殺,獻首級於郭子儀軍中。
卻說時光流轉,三十年後,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當年周智光軍中的屬下崔顒,已為官宋州,一日晨升衙,手下稟報,有一人投遞名片,說是故舊。崔顒好奇,名片上的姓名,並不熟悉。於是召見。來人已是白發,落座後相視良久,緩緩道:“明公曾在華州刺史周智光手下,當年為我鳴不平……”
往事浮現,崔顒乃悟,來人正是自己以前的同僚邵進啊。
崔顒唏噓良久,這是現實,又似夢境,其人當年已死,而今卻活生生地坐於眼前。
無須多問,崔顒大宴故人,互相訴說三十年的遭遇,知邵進這些年一直漫遊各地,做了自由自在的行腳之人。及至宴罷,崔顒想挽留邵進,後者婉拒,沒辦法,隻好贈之以絲絹,以表情誼,邵進不受,拜別而去。
死亡遊輪
貞元年間,李師古於一日閑暇,宴請幕僚及賓客,賓客中有一位術士甲,善占卜,做預言。在席間,李師古好奇地問:“先生果真善預言未來?”
術士甲笑:“略知一二。”
李師古說:“那你看看在座之人,在未來幾天內會遇到什麽事。”說罷,指向他的部下皇甫弼、賈直言等人。
術士甲道:“十日內,這幾個人均遇重禍!”
眾人皆驚。
術士甲又指著李師道的一個部下王生說:“此君之禍更重,且與馬有關。”
盡管人們都很驚詫,但畢竟以為是席間之談,所以沒過幾天就將此事忘記了。
這一天,李師古的另一個部下魏某裝修庭院,鑿地為池,注入流水;又將挖出的土堆積起來,足有十數丈高,並在上麵修建了亭子。
建成之日,魏某的同事皇甫弼、賈直言、王生等人前來祝賀。魏某於高亭上設宴相待。高亭上,極目遠望,神清氣爽,眾人極樂。後來,大家都喝多了,災難也來了。
高亭下所積之土突然坍塌!
眾人都從上麵掉下來,大多骨折。這些人裏,正有那個王生,他的腦袋碰到了地上的角馬木(即長釘),釘子穿腦而過,致其當場死去。
術士甲預言得很準。
但下麵的故事中,預言師不止一個,可以說人人都是預言師。為什麽這樣說?因為隻要那位盧姓主人公一出現,大家不用猜,就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事。
主人公是個叫盧嬰的書生,他客居揚州。
此人風神文采,冠蓋淮南,人稱盧三郎。如果僅僅如此,也沒什麽好奇的。說的是,盧嬰“妨人”:他出現在哪兒,哪兒就有災禍發生。比如去某人家做客,過不了多長時間,主人家的孩子或落井淹死,或被火燒傷。最初,人們還以為是巧合,但累以時日,發現並非如此,所以大家都躲著盧嬰。
當時,一位叫元伯和的人在揚州任兵曹參軍,負責該地區的軍事和緝拿事宜。上任伊始,他就聽說這裏有個叫盧嬰的人,慕其才,召見了他。當然,最主要的還在於,元伯和不怎麽相信盧嬰有妨人的功能。
這天中午,元伯和在廳堂設宴,屬下、賓客皆至,由於盧嬰也在座,所以大家都很緊張。不過,知道底細的人並不擔心,因為他們知道:盧嬰雖妨人,但隻妨主人,也就是說有危險的是元伯和。
與其說這是一次宴會,不如說大家都在等待著異事發生。
宴會進行到最後,元伯和笑:“都說盧嬰為異人,我看也和普通人一樣啊。我家有沒有孩子落井?”
“沒有。”屬下回答。
“我家有沒小孩被燒傷?”元伯和繼續問。
“沒有。”屬下再答。
元伯和對在座眾人說:“你們認為盧嬰奇異,災禍之事均靈驗,是因為你們命軟,抵不過他。我怎麽就沒事?”說罷,元伯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正在這時候,元伯和的屬下飛奔入內,稱一隊士兵包圍了元府。
淮南有居客盧嬰者,氣質文學,俱為郡中絕,人悉以“盧三郎”呼之。但甚奇蹇,若在群聚中,主人必有橫禍,或小兒墮井,幼女入火,既久有驗。人皆捐之。時元伯和為郡守,始至,愛其材氣,特開中堂設宴,眾客鹹集。食畢,伯和戲問左右曰:“小兒墮井乎!”曰:“否。”“小女入火乎!”曰:“否。”伯和謂坐客曰:“眾君不勝故也。”頃之合飲,群客相目,惴惴然。是日,軍吏圍宅,擒伯和,棄市。時節度使陳少遊甚異之,複見其才貌,謂曰:“此人一舉,非摩天不盡其才。”即厚與金帛寵薦之。行至潼關,西望煙塵,有東馳者曰:“朱泚作亂,上幸奉天縣矣。”(《獨異誌》)
結果是:元伯和被逮捕,隨後處死於街市。這不是軍士嘩變。災禍的源頭在遙遠的長安。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當朝宰相元載因貪汙受賄,被代宗皇帝下令抄家,判處死刑。熟悉唐史的人知道,元載是中唐重要人物,為人圓滑而有心計,先後協助代宗皇帝解決了兩個著名的宦官魚朝恩與程元振。
兩個巨宦死後,作為宰相的元載成了朝中首要人物,結黨營私,貪財無度,甚至明目張膽地接受賄賂。
代宗本來就以疑心重著稱,麵對權力和欲望日益膨脹的元載,他決定出手了。他不但處死了元載,而且抄其全家,直係親屬多受牽連。而元伯和,正是元載的長子。斬殺了元載後,代宗飛令傳檄揚州,叫人逮捕元伯和,並就地處死。
不說元家之事,隻說盧嬰。像他這樣的人,誰敢留在身邊?
此時,陳少遊任淮南節度使,主政揚州,聽說盧嬰之事,甚為好奇,冒險接見了他。見麵後,即被盧嬰的談吐與博識征服,對手下說:“我當為朝廷舉薦此人,非最高官位不能發揮他的才能。”
就這樣,陳少遊向朝廷推薦了盧嬰,又叫人護送他去長安。此時唐德宗已即位,時為建中四年(公元783年)。
當盧嬰一行人西至潼關時,遠望長安方向烽火連綿,問東奔路人,答:“長安出現大事變!途經長安去鎮壓藩鎮之亂的甘肅涇原士兵因不滿朝廷的待遇,突然發動暴亂,皇帝已逃往奉天縣了!”
周圍的人都望著盧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如果盧嬰僅僅是妨人,那麽前推幾十年,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發生在長安郊外的風景勝地曲江的事件,預示的就是一種宿命了。
講述下麵的事件前,先看看開元五年還發生了些什麽事:
這一年,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收成不佳,正月時,太廟又突然坍塌一角,玄宗很不高興,將先帝牌位移於太極殿,並為此輟朝五日;
未幾,他去洛陽出巡,並宣布大赦天下;
同時,他尋訪開唐功臣的子孫,無爵位者,一律晉封;
夏六月,杜甫的老家河南鞏縣暴雨不止,這一年,詩人五歲;
七月中,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攻擊吐蕃,戰而勝之;
秋九月,朝廷宣布恢複舊製,改名稱浪漫的紫微省為中書省,黃門省為門下省;
到了十一月,契丹首領鬆漠郡王李失活來朝,娶永樂公主而歸……
這樣的記載放在波濤洶湧的史書中,當算得上是比較平淡了。但在這一年春,負責監視天象的司天監工作人員的秘密報告,讓這一年的曆史顯得不那麽平常了。
這天早上,玄宗剛起床,突接司天監秘奏,稱昨夜觀測天象,見群星異常。
玄宗驚問:“具體會發生什麽災難?”
司天監工作人員朝前走了幾步……
皇帝聽後,愀然色變。不說皇帝為什麽驚訝,隻說開元五年,有名新科進士,叫李蒙,與他同期金榜題名的還有另外三十七人。在以科舉取士的唐朝,中了進士,就等於步入了官場,走上了仕途,這三十八人正是大唐精英所在。而李蒙,不但中得進士,還成為一名公主的女婿。
玄宗在得到司天監密報後,悄悄接見了李蒙的嶽母,即那位公主:“最近如果有什麽盛大聚會,尤其是新科進士組織的,千萬不要叫你家女婿去。”
公主問因由,皇帝緘默。此乃天機,作為皇帝,他也無權泄露。
唐朝時,進士考試,在每年一月,二月公布成績,到三月初三,皇帝會在郊外的曲江邊設宴招待新科進士。這期間,進士們也會自己組織一些宴遊活動,以示慶祝。這就是唐朝著名的“曲江宴”。宴罷後,他們會在慈恩寺大雁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然後登上彩船,泛遊美麗的曲江。對很多唐朝人來說,一生中最歡樂最得意的時光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