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伊到達尚書省時,官署裏外雖則官員林立、折書如山,但在沈崢和趙諧的主持下倒也不顯忙亂。沈伊懶洋洋倚著門框聽了半晌,大勝之下要做的事雖則繁雜,但好在人手足夠,他就此心安理得地尋了一個旮旯繼續瞌睡,不料才剛闔眼,就被眼明手快的趙諧抓個正形,推入一旁靜室,用絲帕濕了冰水丟到沈伊的臉上。
沈伊一個激靈,神思清醒了三分,看一眼趙諧清冷的麵容,心知他素來不苟言笑,也不嬉皮笑臉惹他討厭,直接問道:“何事?”
趙諧撩袍在他對麵坐下,道:“北府兵護送南蜀三皇子明日到虎林,因從江陵出發,一路水路向東,倒也不曾多生事端。隻是近日廬江太守上報虎林一帶忽有諸多佩劍攜刀的武士出沒,形跡十分可疑,懷疑是南蜀救兵。因自虎林之後便走陸路,為免途中出現萬一,朝廷要遣一大臣領兵前往接應。”
“要我去?”想著青天烈日下寸步難行的高溫,沈伊暗暗叫苦,“這種事情應該派位將軍才是。廣霽營洛將軍就很有空。”
趙諧淡淡看他一眼,話語無溫:“洛將軍要守衛鄴都安穩,東朝建國以來,除非是跟隨陛下出行,否則廣霽營將士從不離西郊一步。還有--”他言詞微頓,朝靜室外看了一眼,緩緩道,“有件事,大概你還不知道。建安王這次入朝帶了明宓郡主同行,聽說太後對郡主甚為喜愛,半月前就留郡主在承慶宮,正等沈公子回來引見……”
“我去虎林!”沈伊在他未盡的話語下乍起一身冷汗,轉瞬間靈台也清明徹底,大叫起身,“我去虎林!趙大人放心,路上定不會出差錯。我即刻動身!”
趙諧看著他踉蹌奔出靜室,扶了扶額,唇邊難得地露出一絲微笑--這般蓬勃熱血、自由任性的意氣風發,自己卻是許久不曾體會到了。
他怔思片刻,低下頭,拿起案上的明黃帛書,再閱了一遍。這是宣蕭少卿與郗彥回朝封賞的聖諭。如今年輕的一輩已嶄露頭角,風采之盛不下他們當年--隻但願他們能夠善始善終、情義永存,不要再像自己這一輩,到頭來竟落得生死別離、恨怨難消……
祈願如此,然而他又深切地明白:命運之輪推動下的風雲變幻,卻是從無止境的。想到今早蕭禎提及中原戰事時難以掩飾的驕傲和野心,趙諧歎了口氣,將聖諭放入錦盒,交由外麵等候的官員發往荊州。
.
勝報傳到鄴都,眾臣正忙碌於前線封賞、荊州各府任命、南蜀質子到京的諸事,內患平定、神清氣爽的蕭禎袖手於外,閑暇之餘不免尋思起心裏另一樁隱秘的牽掛。隻是這事暫時還無法擺上朝堂廷議,除了太傅謝昶外,蕭禎一時也想不出該和誰一吐他欲大展身手的雄心壯誌。
於是謝昶正與中書省諸中丞、舍人商討荊州新任官員的備選時,卻被許遠傳入文昭殿。叩拜落座,等待良久,終於聽蕭禎緩慢問道:“苻子徵在鄴都遍訪群臣的事,太傅想必已有所耳聞?”
謝昶頷首:“是。”
蕭禎本欲讓謝昶順著此話延展議題,但見他甚為吝嗇言詞,不得已,隻得自己續道:“聽說他是為司馬豫求援而來,白日黑夜都和朕的重臣們勾連一起,還有那班清流名士--此人長袖善舞,其心其舉可謂明目張膽。先前因荊州戰事一直吃緊,朕無法分心他顧,且前方戰事還有賴此人的戰馬,一時也不好深究。隻是如今荊州戰事已定,怕不能再任憑他在鄴都胡鬧下去。朕今日找太傅,是想問問太傅對此事有何看法?”
謝昶麵容淡靜,垂首想了一刻,說道:“苻子徵為北帝南下求援應是事實,先前不遞國書求見怕也是和陛下顧慮一般,那時朝廷內外皆忙荊州戰事,無法他顧。如今捷報到朝,如此人誠心求援,想來近幾日便會求見陛下。”
“如此……”蕭禎故作沉吟。身下龍榻寬敞,無處可依,謝昶說話又是這樣的模棱兩可、真心難辨,蕭禎忍不住將身子往前探了探,輕聲道:“那依太傅之見,若苻子徵上朝求見朕,北援之事該不該做?”
謝昶在此話下默然一刻,而後捋著胡須微微笑了笑,抬起頭,看了蕭禎一眼:“陛下鮮有這般心急的時候。想來北援之事背後的利害關係,陛下早已想得通透。”
蕭禎但笑不語,謝昶低聲歎了口氣,道:“鮮卑反叛,中原戰火紛飛,司馬皇室縱能逃過此劫,也將是苟延殘喘、元氣大傷。而且依老臣所看,北方形勢還很莫測。司馬氏軍隊雖多,將士雖廣,卻不及鮮卑精銳善戰。而且北朝經曆了九年前鮮卑逆案、諸王動亂、以及不久前的姚融之禍,早已外強中空,朝中貴族爭鬥又素來成風,彼此相軋,打擊漢人士族,難得北方民心。因此,老臣認為,中原大戰的勝負,最終還很難預料。如今苻子徵南下求援,我們無論出兵與否,今後五十年內,怒江南北的對峙將不再如十四年前、九年前那般的平分秋色。當然,這隻是司馬氏得勝之後會有的局麵。”
蕭禎道:“若鮮卑奪得中原之鼎呢?”
“那情況就複雜了,”謝昶言詞頓了頓,目光看著玉石地麵,微有恍惚,“鮮卑之主獨孤尚雖則年少,卻是世間難得的英雄人傑。且自古至今,鮮卑一族曆經磨難,無盡血淚之下,自成就了誓死不屈的士氣。如今鮮卑一族眾誌成城,滿族上下都是驍勇善戰的硬漢。前些時候,鮮卑橫掃攏右戰場的氣勢比之百年前烏桓胡騎南下之時更勝三分,那樣驚若雷霆的煞氣,著實讓人心駭。難怪--”
他忽然止住不說,蕭禎追問道:“難怪什麽?”
謝昶淡淡一笑,喟歎道:“難怪北朝建國以來,司馬皇室雖任用鮮卑貴族,卻從不曾放鬆一絲警惕。非如此顧忌,也沒有九年前的巨禍了。”
“原來如此,”蕭禎卻是第一次聽說司馬氏暗藏的用心,同為帝王心性的他不禁琢磨起其間馭人的取舍和難以為人知的考量,想了片刻,才道,“太傅說了這麽多,還不曾告訴朕,北援之事到底做不做得?”
謝昶微笑道:“雖然是說出於道義而行,卻也是開疆拓土的難得機會,陛下可以把握。隻不過有件事陛下心中要有底線,我朝的軍隊也剛自荊州烽火中解脫,如今這個時候,將士亟需休養生息,縱是北上,也不能大舉出兵……”他似忽然想起什麽,明顯地沉默了一下,才又續道,“而且揮師北上需渡怒江,按眼前局勢來說,與北朝接壤的荊州、豫州、徐州中,荊州亂剛平,豫州水師不及徐州。若出兵,還是北府兵為先,隻是目前北府兵的統帥郗彥--”
蕭禎了然接過他的話:“郗彥是獨孤尚的表兄弟,血緣情深,不可不顧慮。”
謝昶不慌不忙道:“除此之外,陛下還需考慮,我們北援能有多大作用,若司馬氏政權一旦傾覆,我們便結了鮮卑這個大仇。雖則中原戰定後鮮卑必然忙著恢複元氣,我們短期無憂,長遠卻難預測。且如今北朝與鮮卑一南一北對陣中原,我們若援北朝,軍隊如何北上?想必不過是邊角一番廝磨,難成大事。若是與鮮卑聯手,倒可以裏應外合,攻城奪地,以圖霸業……”
蕭禎聽到最後,微微一驚,忙打斷他道:“太傅的意思竟是援助鮮卑?”
謝昶看清蕭禎竭力掩飾下的驚慌,雖則是早預料到的,內心卻還是忍不住有些失望,歎了口氣道:“老臣的意思,北援是可以的,但眼前形勢,我們既不宜勞師動眾,也不能不考慮長遠將來,需以最小的犧牲博得最大的利益,除此之外,也要適當顧忌荊州之戰的首功之臣郗將軍的心情。因此老臣認為,援鮮卑好過援北朝。當然,等苻子徵遞上國書,此事還要陛下做最後定奪。”
蕭禎猶豫起來,沉思良久,皺眉道:“即便我們願助鮮卑,卻也是一廂情願,鮮卑人並沒有邀我們聯手的意圖。”
“此事難說……”謝昶眼簾低垂,一笑道,“陛下放心,等郗將軍回到鄴都,此事自然會擺上朝堂的。”
蕭禎卻不再言語了,談話延伸至此,絕非他事先所料。先前自己的籌謀還是太過天真和簡單了--他忽覺挫敗,然羞惱之外卻又是另一種心動,因而就放任自己陷入漫長的沉默中,慢慢沉澱縈繞心頭的諸種思緒。
.
謝昶回到中書省繼續處理政務,待到抽身回府時,天色已暗,明月高懸。候在宮門前的沐堅見他出來,忙稟了夭紹回府一事。謝昶沉肅一日的心情這才微微有些輕鬆,入府後徑往內庭月出閣而去,隻是路過湖畔時,卻見自己的書房間燈火飄爍,心念一動,腳步移轉。
走至書房,掀起竹簾,果見夭紹正伏在案上,燭光下秀目晶瑩,望著手中握著的一卷帛書,怔怔發著呆。
謝昶輕輕咳嗽一聲,步入室間:“夭紹。”
“阿公!”思緒被打斷,夭紹迷茫了一瞬,才手忙腳亂地起身,扶著謝昶在書案後坐下,雙膝跪地,鄭重行了一禮。
“起來,”謝昶托住她的胳膊,微笑道,“這一年在外辛苦了。”
夭紹依偎在他肩頭,柔聲道:“不辛苦,隻是我貪玩任性,沒有陪著阿公,甚為不孝。”
“兒女長大了,都要出去走一走的,”謝昶撫摸她的鬢發,頗為感慰,“阿公知道你在外受了不少委屈。不過,當初是你擇了這條路走,你如今便後悔不得。”
夭紹垂眸一笑,燈燭映入眼底,襯得她目光柔和而堅定:“阿公放心,夭紹從不後悔。”
“如此便好,”謝昶不知想起什麽,低聲歎了口氣,“如今你和阿彥雖已走到今日這一步,但今後的路卻也不見得比之前更為平坦,阿公無可多言的,隻願你們一切都好。”
“謝阿公的祝福。”夭紹揚唇淺淺一笑,這才離開謝昶肩頭,收了女兒嬌態。捏著手上的帛書,遲疑一刻,終於遞出:“阿公,這是苻子徵托我轉交你的,好像是……尚的書信。”
謝昶輕輕皺眉,看著那帛書半晌,才伸手取過。燈下拆了密封錫印,展開匆匆一覽,神色頓變。
夭紹見慣了他不動聲色的沉穩泰然,眼見他閱信變色,心中難以放心,便也湊過頭去想一睹信的內容。字跡才剛入目,未及細閱,謝昶已飛速卷起帛書,湊近燭焰點燃,丟入一旁的博山廬中。
“阿公?”夭紹輕聲道,“尚所書何事?”
謝昶眉眼間雖恢複了往日的沉著冷靜,然臉色卻仍有些泛青,冷酷一笑:“胡虜而已,果然難改狼子野心的習性。”
此話入耳不嚳雷擊,夭紹麵龐失色,盯著謝昶,半晌才低低問出聲:“阿公,你是說尚麽?”
謝昶聽出此話下的顫聲,不由細瞥一眼夭紹。看清了她眸中的不敢置信和隱隱的期望,謝昶一笑,蒼顏靜目間冰雪消融,終流露出一絲溫柔:“我自不是說尚。我說苻子徵。”
“原來是他?”夭紹懵懵地點了點頭,再瞧了一眼博山廬中的灰燼,咬住紅唇,不再言語。
祖孫二人相對默然,夭紹不願讓沉寂蔓延,伸手倒了杯參茶,遞到謝昶麵前:“阿公不用為信中的事生氣,要知權力爭鬥、政局變幻,從來都是身外之物。”
“是,阿公短視了,”謝昶接過茶盞,歎了一聲,“隻是身在朝局中,卻無法置身事外。”他看著夭紹,想了一會,說道:“有件事阿公想問問你。苻子徵南下求援的事想必阿彥早已知曉,他對此事是什麽態度?”
夭紹道:“兩個月前在江夏,苻子徵曾因此事找過阿彥。我雖沒有問過阿彥事情原委,但我知道,天下沒有任何事能分隔開他與尚的兄弟情義。”
謝昶握著茶盞的手指僵了僵,雙目盯著窗外夜色,慢慢重複一遍:“兩個月前,苻子徵便已找過阿彥?”
夭紹點頭:“是。”
謝昶似就此陷入了深思,目光沉浸在無邊的黑暗中,良久,驀地輕笑數聲,搖頭歎息:“年紀輕輕,竟已修得如此心機。苻子徵此人,倒是不可小覷。”
夭紹不解地看著他,頻頻提及苻子徵,倒讓她記掛起另一個人,忍不住問道:“阿公,時至今日,九年前的舊案也已了結,大哥在北朝的任務也已完成,阿公何時讓他回來?”
“澈兒--”謝昶閉上眼眸,慈憫無盡地道,“還未到時候。”
.
自東朝開國以來,承慶宮素為曆任太後居所。因殿閣築在宮闕最北,正緊依盛載桂樹的僖山,這裏便終年沉浸在桂葉遍滿山岩的濃鬱翠色中。雖則冬日難免肅冷了些,但每逢夏季,承慶宮內外便可得一番喜人的幽涼。永貞元年始,沈太後住入承慶宮,因她一向畏熱,蕭禎便命人在宮殿之後掘以活渠引入曲水深流,清波環繞間的殿閣由此愈發清靜滲涼,難比皇城它處。
六月十七日清晨,一早入宮請見沈太後的夭紹跪在承慶宮正殿已過兩個時辰,重重帷帳下的殿閣深暗如同冰潭,墨青色的玉石地麵更是涼意森森,跪得久了,隻覺一身繁複宮衣也難抵如此寒氣。夭紹悄悄揉了揉膝蓋,想起昨日入城時沈伊的戲言,忍不住暗想:碧楓池再是世人稱道的避暑勝地,又怎比此刻承慶宮的冷意入骨?
正覺煎熬時,忽聞殿外內侍輕呼道:“奴見過長公主千歲,沈夫人。”
夭紹聞言唇角輕揚,但知敬公公冰冷的雙眸正在暗處觀察著自己,隻得竭力忍耐住回頭的衝動,仍端端正正跪在殿中央。
殿外是數人行走廊下的腳步聲,隻聽華陽問道:“母後起來了麽?”不等內侍答話,她又飛揚一笑,輕微下去的話語似正對身邊人傾訴:“顧姐姐,我方才在車中熱了一身汗,偏懷裏這小子折騰不停。還是承慶宮涼爽,冰窟一般,頃刻就消了我一身暑熱。我早對母後說過,三哥哥常年不在鄴都,我願陪她住在宮中,偏她總嫌我吵,可如今少昭出世,卻又要我天天抱著他來宮中讓她逗玩,卻不知我每日來回走一趟,都得累個精疲力盡。”
“三哥哥?”舜華含笑道,“長公主和汝南王成婚多年,卻還是改不了少時的稱呼麽?”溫柔笑了幾聲,將話擱下,再問內侍道:“太後起身了沒?”
內侍這才答道:“太後昨夜咳了半宿,禦醫也在此伺候到寅時,到拂曉太後咳嗽好了些,又用了入眠的藥湯,這才睡去的。”
華陽和舜華都沉默了一瞬,才聽舜華低低歎息道:“知道了。”
一行人的腳步聲終入得正殿,而後猛然一滯。“夭紹!”華陽低呼,疾步行走間環佩鏗鳴,至夭紹麵前,連連問道,“何時回來的?怎麽跪在這裏?快起來說話。”
“我昨日剛回鄴都,”夭紹笑著抬起頭,望到她懷中以錦袱裹著一幼小嬰兒,怔了一怔,喜悅道,“小姨,這是--”
“少昭,你的小弟弟,已六個月大啦,”華陽見她執意不肯起身,遂彎下腰,將懷中的男嬰給她瞧,“看看,他對你笑呢,倒是一見投緣。”
“我來抱抱他,”夭紹小心翼翼將那個綿軟的錦袱接過來,看著少昭粉雕玉琢的喜人模樣,忍不住抓住他伸出錦袱外肉乎乎的小手親了親,笑道,“少陵、少宣小時候都喜歡讓我抱著,你也不例外。”
“這個弟弟你可抱不久,”華陽故作惋惜地搖頭,“聽說郗家小公子荊州一戰甚為英勇,舉朝稱譽有加。陛下和我說過,待他一回朝,便讓你二人完婚。隻怕不久你就會有自己的孩子,再難顧及我們少昭啦。”
“姨母說什麽呢!”夭紹臉頰燙如火燒,羞惱交加地將少昭遞還華陽。
華陽笑顏明快,待要再取笑幾句,舜華從旁輕輕一扯她的衣袖,柔聲道:“你也是做母親的人了,怎麽還長不大?夭紹是小輩,又是未出閨的姑娘家,長公主說話可要避忌些。”
華陽吐吐舌,忙收了玩笑心情:“顧姐姐教訓的是。”
夭紹這才向舜華行禮:“姑姑。”
舜華看著她,笑容溫婉依舊,勸道:“你還是起來吧,本就腿疾纏身,怎能久跪?”
夭紹道:“姑姑不必擔憂,夭紹腿疾已痊愈了。”
“禦醫不是說那是痼疾麽?”華陽驚訝道,“看來你離開的這段日子的確發生了不少事,等有空時,一定要與我詳說。”
夭紹點頭:“是。”
華陽行事雖莽撞如火,但心思亦不乏女子的細密,此刻看夭紹雖則一直笑意盈盈,但神色間卻再無分毫往日不知憂愁的天真姿態,眉目間一縷愁色浸透眼底,似刻骨銘心般地難以消除。華陽心中踟躕,不由與舜華對視一眼。舜華輕輕搖了搖頭,悄然一歎,轉身道:“也快正午了,我去寢殿看看太後起身沒。”
.
舜華一去良久,華陽等得不耐,正要也去寢殿一察究竟,卻見自帷帳中嫋嫋而出一縷窈窕彩衣。那少女姿容明麗,行止端莊,對她欠身一禮:“長公主,太後已醒了,讓你和阿姐入寢殿說話。”稟述之際,眼光不免打量一眼跪在殿中的夭紹,輕輕揚起紅唇。
“明宓?”夭紹嫣然微笑,“你何時來的鄴都?”
“半月前,陪父王來都城看望太後,”明宓上前,將她扶起,見她久跪之後腳下虛浮,便緊緊挽住她的胳膊,讓她半個身子都靠著自己,悄聲道,“阿姐,我們兩年未見了,你還是那樣愛惹太後生氣。好像我每次進宮見你,你都跪在這邊。”
夭紹愣了愣,回憶良久,才不確定地道:“我原來總是這樣不懂事麽?我也不想的。”
明宓一笑,不再說什麽,兩人相攜而行,跟在華陽身後走入寢殿。
寢殿的光線比之外殿更為幽暗,帷帳懸罩四壁,燭台明燃。滿殿都彌漫著湯藥的味道,清苦得窒人呼吸。沈太後雖已睡醒,卻沒有下榻,慵然靠著軟褥,於榻前垂落的紅色珠簾後望著入殿的三人,視線落在最後那抹紫裙上,沉默一刻,才低聲歎道:“丫頭,你終於舍得回來了。”
自入殿的刹那起,夭紹眼前就已霧氣蒙蒙,此刻那溫柔疲憊的聲音一旦入耳,心酸驟起,淚水奪目而出,竟是止也止不住。明宓鬆開雙手,夭紹跌跌撞撞地奔向榻前,撥開珠簾,看著榻上雙鬢銀白、麵龐清瘦的沈太後,忍不住折膝再度跪地,泣道:“是夭紹不孝。”
“你原來還知道不孝?”沈太後目中亦起淚意,冷冷笑道,“哀家也想不到,你倒是真狠得下心,不過為了一個男人……”
夭紹雙肩瑟然一顫,慢慢抬頭看著沈太後。“婆婆……”她輕聲喃喃,麵孔蒼無血色,漆黑的眼瞳間更是空茫一片--愧慚與自恨早已入骨,卻不知何處才是自贖的出口。
“罷了。”沈太後輕喟一聲,終是不忍再責苛下去,握住她的手,將她拉入懷中。
那個姓氏的男人自己縱是再厭惡,可惜今後卻注定要和自己最愛的孫女糾纏不休了。沈太後恨極上天的殘忍,亦難免怨及自己當初的一念之仁,然而所有的恩怨到此卻非了結的終點,前途漫漫,另有輪回。想著此事綿延下的種種可能,以及未來的莫測局勢,沈太後無法不自久別重逢的感傷中抽出神思來,輕輕咳嗽數聲,朝舜華看了一眼。
舜華低了低頭,與華陽、明宓遞個眼色,三人悄然退出殿外。
夭紹伏在沈太後胸前,正聞她牽動肺腑的咳嗽聲,不由心驚,指尖按住她的手腕沉吟了片刻,微微蹙了蹙眉。
“怎麽,你還學會了醫術?”沈太後輕笑道,“哀家是不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婆婆切勿胡思亂想,”夭紹輕垂眼簾,柔聲道,“婆婆是當朝太後,福澤綿長,定會長命百歲。”說著自榻旁起身,歇滅燭火,拉開帷帳,推開窗扇,讓日光和殿外的新鮮空氣透入室內,這才重回到榻旁,輕聲道:“夭紹知道,婆婆日漸病重與夭紹難逃幹係。夭紹今後定會誠心補過,常侍奉婆婆身邊。”
沈太後悠悠一笑:“不遭人嫌棄遺忘就已是上天厚待了,常侍奉身邊的事,哀家怕不能再妄想。”
夭紹不安道:“婆婆還是不願原諒夭紹?”
沈太後搖搖頭,雖則重病臥榻已久,容顏老去,難有往日的風華,然一雙眼眸卻一如既往地深睿明遠,凝望夭紹良久,才歎道:“你長大了,心中也有了一輩子難以割舍的人,太傅遲早要把你嫁出去,哀家又怎敢強留你在身邊?”
沈伊一個激靈,神思清醒了三分,看一眼趙諧清冷的麵容,心知他素來不苟言笑,也不嬉皮笑臉惹他討厭,直接問道:“何事?”
趙諧撩袍在他對麵坐下,道:“北府兵護送南蜀三皇子明日到虎林,因從江陵出發,一路水路向東,倒也不曾多生事端。隻是近日廬江太守上報虎林一帶忽有諸多佩劍攜刀的武士出沒,形跡十分可疑,懷疑是南蜀救兵。因自虎林之後便走陸路,為免途中出現萬一,朝廷要遣一大臣領兵前往接應。”
“要我去?”想著青天烈日下寸步難行的高溫,沈伊暗暗叫苦,“這種事情應該派位將軍才是。廣霽營洛將軍就很有空。”
趙諧淡淡看他一眼,話語無溫:“洛將軍要守衛鄴都安穩,東朝建國以來,除非是跟隨陛下出行,否則廣霽營將士從不離西郊一步。還有--”他言詞微頓,朝靜室外看了一眼,緩緩道,“有件事,大概你還不知道。建安王這次入朝帶了明宓郡主同行,聽說太後對郡主甚為喜愛,半月前就留郡主在承慶宮,正等沈公子回來引見……”
“我去虎林!”沈伊在他未盡的話語下乍起一身冷汗,轉瞬間靈台也清明徹底,大叫起身,“我去虎林!趙大人放心,路上定不會出差錯。我即刻動身!”
趙諧看著他踉蹌奔出靜室,扶了扶額,唇邊難得地露出一絲微笑--這般蓬勃熱血、自由任性的意氣風發,自己卻是許久不曾體會到了。
他怔思片刻,低下頭,拿起案上的明黃帛書,再閱了一遍。這是宣蕭少卿與郗彥回朝封賞的聖諭。如今年輕的一輩已嶄露頭角,風采之盛不下他們當年--隻但願他們能夠善始善終、情義永存,不要再像自己這一輩,到頭來竟落得生死別離、恨怨難消……
祈願如此,然而他又深切地明白:命運之輪推動下的風雲變幻,卻是從無止境的。想到今早蕭禎提及中原戰事時難以掩飾的驕傲和野心,趙諧歎了口氣,將聖諭放入錦盒,交由外麵等候的官員發往荊州。
.
勝報傳到鄴都,眾臣正忙碌於前線封賞、荊州各府任命、南蜀質子到京的諸事,內患平定、神清氣爽的蕭禎袖手於外,閑暇之餘不免尋思起心裏另一樁隱秘的牽掛。隻是這事暫時還無法擺上朝堂廷議,除了太傅謝昶外,蕭禎一時也想不出該和誰一吐他欲大展身手的雄心壯誌。
於是謝昶正與中書省諸中丞、舍人商討荊州新任官員的備選時,卻被許遠傳入文昭殿。叩拜落座,等待良久,終於聽蕭禎緩慢問道:“苻子徵在鄴都遍訪群臣的事,太傅想必已有所耳聞?”
謝昶頷首:“是。”
蕭禎本欲讓謝昶順著此話延展議題,但見他甚為吝嗇言詞,不得已,隻得自己續道:“聽說他是為司馬豫求援而來,白日黑夜都和朕的重臣們勾連一起,還有那班清流名士--此人長袖善舞,其心其舉可謂明目張膽。先前因荊州戰事一直吃緊,朕無法分心他顧,且前方戰事還有賴此人的戰馬,一時也不好深究。隻是如今荊州戰事已定,怕不能再任憑他在鄴都胡鬧下去。朕今日找太傅,是想問問太傅對此事有何看法?”
謝昶麵容淡靜,垂首想了一刻,說道:“苻子徵為北帝南下求援應是事實,先前不遞國書求見怕也是和陛下顧慮一般,那時朝廷內外皆忙荊州戰事,無法他顧。如今捷報到朝,如此人誠心求援,想來近幾日便會求見陛下。”
“如此……”蕭禎故作沉吟。身下龍榻寬敞,無處可依,謝昶說話又是這樣的模棱兩可、真心難辨,蕭禎忍不住將身子往前探了探,輕聲道:“那依太傅之見,若苻子徵上朝求見朕,北援之事該不該做?”
謝昶在此話下默然一刻,而後捋著胡須微微笑了笑,抬起頭,看了蕭禎一眼:“陛下鮮有這般心急的時候。想來北援之事背後的利害關係,陛下早已想得通透。”
蕭禎但笑不語,謝昶低聲歎了口氣,道:“鮮卑反叛,中原戰火紛飛,司馬皇室縱能逃過此劫,也將是苟延殘喘、元氣大傷。而且依老臣所看,北方形勢還很莫測。司馬氏軍隊雖多,將士雖廣,卻不及鮮卑精銳善戰。而且北朝經曆了九年前鮮卑逆案、諸王動亂、以及不久前的姚融之禍,早已外強中空,朝中貴族爭鬥又素來成風,彼此相軋,打擊漢人士族,難得北方民心。因此,老臣認為,中原大戰的勝負,最終還很難預料。如今苻子徵南下求援,我們無論出兵與否,今後五十年內,怒江南北的對峙將不再如十四年前、九年前那般的平分秋色。當然,這隻是司馬氏得勝之後會有的局麵。”
蕭禎道:“若鮮卑奪得中原之鼎呢?”
“那情況就複雜了,”謝昶言詞頓了頓,目光看著玉石地麵,微有恍惚,“鮮卑之主獨孤尚雖則年少,卻是世間難得的英雄人傑。且自古至今,鮮卑一族曆經磨難,無盡血淚之下,自成就了誓死不屈的士氣。如今鮮卑一族眾誌成城,滿族上下都是驍勇善戰的硬漢。前些時候,鮮卑橫掃攏右戰場的氣勢比之百年前烏桓胡騎南下之時更勝三分,那樣驚若雷霆的煞氣,著實讓人心駭。難怪--”
他忽然止住不說,蕭禎追問道:“難怪什麽?”
謝昶淡淡一笑,喟歎道:“難怪北朝建國以來,司馬皇室雖任用鮮卑貴族,卻從不曾放鬆一絲警惕。非如此顧忌,也沒有九年前的巨禍了。”
“原來如此,”蕭禎卻是第一次聽說司馬氏暗藏的用心,同為帝王心性的他不禁琢磨起其間馭人的取舍和難以為人知的考量,想了片刻,才道,“太傅說了這麽多,還不曾告訴朕,北援之事到底做不做得?”
謝昶微笑道:“雖然是說出於道義而行,卻也是開疆拓土的難得機會,陛下可以把握。隻不過有件事陛下心中要有底線,我朝的軍隊也剛自荊州烽火中解脫,如今這個時候,將士亟需休養生息,縱是北上,也不能大舉出兵……”他似忽然想起什麽,明顯地沉默了一下,才又續道,“而且揮師北上需渡怒江,按眼前局勢來說,與北朝接壤的荊州、豫州、徐州中,荊州亂剛平,豫州水師不及徐州。若出兵,還是北府兵為先,隻是目前北府兵的統帥郗彥--”
蕭禎了然接過他的話:“郗彥是獨孤尚的表兄弟,血緣情深,不可不顧慮。”
謝昶不慌不忙道:“除此之外,陛下還需考慮,我們北援能有多大作用,若司馬氏政權一旦傾覆,我們便結了鮮卑這個大仇。雖則中原戰定後鮮卑必然忙著恢複元氣,我們短期無憂,長遠卻難預測。且如今北朝與鮮卑一南一北對陣中原,我們若援北朝,軍隊如何北上?想必不過是邊角一番廝磨,難成大事。若是與鮮卑聯手,倒可以裏應外合,攻城奪地,以圖霸業……”
蕭禎聽到最後,微微一驚,忙打斷他道:“太傅的意思竟是援助鮮卑?”
謝昶看清蕭禎竭力掩飾下的驚慌,雖則是早預料到的,內心卻還是忍不住有些失望,歎了口氣道:“老臣的意思,北援是可以的,但眼前形勢,我們既不宜勞師動眾,也不能不考慮長遠將來,需以最小的犧牲博得最大的利益,除此之外,也要適當顧忌荊州之戰的首功之臣郗將軍的心情。因此老臣認為,援鮮卑好過援北朝。當然,等苻子徵遞上國書,此事還要陛下做最後定奪。”
蕭禎猶豫起來,沉思良久,皺眉道:“即便我們願助鮮卑,卻也是一廂情願,鮮卑人並沒有邀我們聯手的意圖。”
“此事難說……”謝昶眼簾低垂,一笑道,“陛下放心,等郗將軍回到鄴都,此事自然會擺上朝堂的。”
蕭禎卻不再言語了,談話延伸至此,絕非他事先所料。先前自己的籌謀還是太過天真和簡單了--他忽覺挫敗,然羞惱之外卻又是另一種心動,因而就放任自己陷入漫長的沉默中,慢慢沉澱縈繞心頭的諸種思緒。
.
謝昶回到中書省繼續處理政務,待到抽身回府時,天色已暗,明月高懸。候在宮門前的沐堅見他出來,忙稟了夭紹回府一事。謝昶沉肅一日的心情這才微微有些輕鬆,入府後徑往內庭月出閣而去,隻是路過湖畔時,卻見自己的書房間燈火飄爍,心念一動,腳步移轉。
走至書房,掀起竹簾,果見夭紹正伏在案上,燭光下秀目晶瑩,望著手中握著的一卷帛書,怔怔發著呆。
謝昶輕輕咳嗽一聲,步入室間:“夭紹。”
“阿公!”思緒被打斷,夭紹迷茫了一瞬,才手忙腳亂地起身,扶著謝昶在書案後坐下,雙膝跪地,鄭重行了一禮。
“起來,”謝昶托住她的胳膊,微笑道,“這一年在外辛苦了。”
夭紹依偎在他肩頭,柔聲道:“不辛苦,隻是我貪玩任性,沒有陪著阿公,甚為不孝。”
“兒女長大了,都要出去走一走的,”謝昶撫摸她的鬢發,頗為感慰,“阿公知道你在外受了不少委屈。不過,當初是你擇了這條路走,你如今便後悔不得。”
夭紹垂眸一笑,燈燭映入眼底,襯得她目光柔和而堅定:“阿公放心,夭紹從不後悔。”
“如此便好,”謝昶不知想起什麽,低聲歎了口氣,“如今你和阿彥雖已走到今日這一步,但今後的路卻也不見得比之前更為平坦,阿公無可多言的,隻願你們一切都好。”
“謝阿公的祝福。”夭紹揚唇淺淺一笑,這才離開謝昶肩頭,收了女兒嬌態。捏著手上的帛書,遲疑一刻,終於遞出:“阿公,這是苻子徵托我轉交你的,好像是……尚的書信。”
謝昶輕輕皺眉,看著那帛書半晌,才伸手取過。燈下拆了密封錫印,展開匆匆一覽,神色頓變。
夭紹見慣了他不動聲色的沉穩泰然,眼見他閱信變色,心中難以放心,便也湊過頭去想一睹信的內容。字跡才剛入目,未及細閱,謝昶已飛速卷起帛書,湊近燭焰點燃,丟入一旁的博山廬中。
“阿公?”夭紹輕聲道,“尚所書何事?”
謝昶眉眼間雖恢複了往日的沉著冷靜,然臉色卻仍有些泛青,冷酷一笑:“胡虜而已,果然難改狼子野心的習性。”
此話入耳不嚳雷擊,夭紹麵龐失色,盯著謝昶,半晌才低低問出聲:“阿公,你是說尚麽?”
謝昶聽出此話下的顫聲,不由細瞥一眼夭紹。看清了她眸中的不敢置信和隱隱的期望,謝昶一笑,蒼顏靜目間冰雪消融,終流露出一絲溫柔:“我自不是說尚。我說苻子徵。”
“原來是他?”夭紹懵懵地點了點頭,再瞧了一眼博山廬中的灰燼,咬住紅唇,不再言語。
祖孫二人相對默然,夭紹不願讓沉寂蔓延,伸手倒了杯參茶,遞到謝昶麵前:“阿公不用為信中的事生氣,要知權力爭鬥、政局變幻,從來都是身外之物。”
“是,阿公短視了,”謝昶接過茶盞,歎了一聲,“隻是身在朝局中,卻無法置身事外。”他看著夭紹,想了一會,說道:“有件事阿公想問問你。苻子徵南下求援的事想必阿彥早已知曉,他對此事是什麽態度?”
夭紹道:“兩個月前在江夏,苻子徵曾因此事找過阿彥。我雖沒有問過阿彥事情原委,但我知道,天下沒有任何事能分隔開他與尚的兄弟情義。”
謝昶握著茶盞的手指僵了僵,雙目盯著窗外夜色,慢慢重複一遍:“兩個月前,苻子徵便已找過阿彥?”
夭紹點頭:“是。”
謝昶似就此陷入了深思,目光沉浸在無邊的黑暗中,良久,驀地輕笑數聲,搖頭歎息:“年紀輕輕,竟已修得如此心機。苻子徵此人,倒是不可小覷。”
夭紹不解地看著他,頻頻提及苻子徵,倒讓她記掛起另一個人,忍不住問道:“阿公,時至今日,九年前的舊案也已了結,大哥在北朝的任務也已完成,阿公何時讓他回來?”
“澈兒--”謝昶閉上眼眸,慈憫無盡地道,“還未到時候。”
.
自東朝開國以來,承慶宮素為曆任太後居所。因殿閣築在宮闕最北,正緊依盛載桂樹的僖山,這裏便終年沉浸在桂葉遍滿山岩的濃鬱翠色中。雖則冬日難免肅冷了些,但每逢夏季,承慶宮內外便可得一番喜人的幽涼。永貞元年始,沈太後住入承慶宮,因她一向畏熱,蕭禎便命人在宮殿之後掘以活渠引入曲水深流,清波環繞間的殿閣由此愈發清靜滲涼,難比皇城它處。
六月十七日清晨,一早入宮請見沈太後的夭紹跪在承慶宮正殿已過兩個時辰,重重帷帳下的殿閣深暗如同冰潭,墨青色的玉石地麵更是涼意森森,跪得久了,隻覺一身繁複宮衣也難抵如此寒氣。夭紹悄悄揉了揉膝蓋,想起昨日入城時沈伊的戲言,忍不住暗想:碧楓池再是世人稱道的避暑勝地,又怎比此刻承慶宮的冷意入骨?
正覺煎熬時,忽聞殿外內侍輕呼道:“奴見過長公主千歲,沈夫人。”
夭紹聞言唇角輕揚,但知敬公公冰冷的雙眸正在暗處觀察著自己,隻得竭力忍耐住回頭的衝動,仍端端正正跪在殿中央。
殿外是數人行走廊下的腳步聲,隻聽華陽問道:“母後起來了麽?”不等內侍答話,她又飛揚一笑,輕微下去的話語似正對身邊人傾訴:“顧姐姐,我方才在車中熱了一身汗,偏懷裏這小子折騰不停。還是承慶宮涼爽,冰窟一般,頃刻就消了我一身暑熱。我早對母後說過,三哥哥常年不在鄴都,我願陪她住在宮中,偏她總嫌我吵,可如今少昭出世,卻又要我天天抱著他來宮中讓她逗玩,卻不知我每日來回走一趟,都得累個精疲力盡。”
“三哥哥?”舜華含笑道,“長公主和汝南王成婚多年,卻還是改不了少時的稱呼麽?”溫柔笑了幾聲,將話擱下,再問內侍道:“太後起身了沒?”
內侍這才答道:“太後昨夜咳了半宿,禦醫也在此伺候到寅時,到拂曉太後咳嗽好了些,又用了入眠的藥湯,這才睡去的。”
華陽和舜華都沉默了一瞬,才聽舜華低低歎息道:“知道了。”
一行人的腳步聲終入得正殿,而後猛然一滯。“夭紹!”華陽低呼,疾步行走間環佩鏗鳴,至夭紹麵前,連連問道,“何時回來的?怎麽跪在這裏?快起來說話。”
“我昨日剛回鄴都,”夭紹笑著抬起頭,望到她懷中以錦袱裹著一幼小嬰兒,怔了一怔,喜悅道,“小姨,這是--”
“少昭,你的小弟弟,已六個月大啦,”華陽見她執意不肯起身,遂彎下腰,將懷中的男嬰給她瞧,“看看,他對你笑呢,倒是一見投緣。”
“我來抱抱他,”夭紹小心翼翼將那個綿軟的錦袱接過來,看著少昭粉雕玉琢的喜人模樣,忍不住抓住他伸出錦袱外肉乎乎的小手親了親,笑道,“少陵、少宣小時候都喜歡讓我抱著,你也不例外。”
“這個弟弟你可抱不久,”華陽故作惋惜地搖頭,“聽說郗家小公子荊州一戰甚為英勇,舉朝稱譽有加。陛下和我說過,待他一回朝,便讓你二人完婚。隻怕不久你就會有自己的孩子,再難顧及我們少昭啦。”
“姨母說什麽呢!”夭紹臉頰燙如火燒,羞惱交加地將少昭遞還華陽。
華陽笑顏明快,待要再取笑幾句,舜華從旁輕輕一扯她的衣袖,柔聲道:“你也是做母親的人了,怎麽還長不大?夭紹是小輩,又是未出閨的姑娘家,長公主說話可要避忌些。”
華陽吐吐舌,忙收了玩笑心情:“顧姐姐教訓的是。”
夭紹這才向舜華行禮:“姑姑。”
舜華看著她,笑容溫婉依舊,勸道:“你還是起來吧,本就腿疾纏身,怎能久跪?”
夭紹道:“姑姑不必擔憂,夭紹腿疾已痊愈了。”
“禦醫不是說那是痼疾麽?”華陽驚訝道,“看來你離開的這段日子的確發生了不少事,等有空時,一定要與我詳說。”
夭紹點頭:“是。”
華陽行事雖莽撞如火,但心思亦不乏女子的細密,此刻看夭紹雖則一直笑意盈盈,但神色間卻再無分毫往日不知憂愁的天真姿態,眉目間一縷愁色浸透眼底,似刻骨銘心般地難以消除。華陽心中踟躕,不由與舜華對視一眼。舜華輕輕搖了搖頭,悄然一歎,轉身道:“也快正午了,我去寢殿看看太後起身沒。”
.
舜華一去良久,華陽等得不耐,正要也去寢殿一察究竟,卻見自帷帳中嫋嫋而出一縷窈窕彩衣。那少女姿容明麗,行止端莊,對她欠身一禮:“長公主,太後已醒了,讓你和阿姐入寢殿說話。”稟述之際,眼光不免打量一眼跪在殿中的夭紹,輕輕揚起紅唇。
“明宓?”夭紹嫣然微笑,“你何時來的鄴都?”
“半月前,陪父王來都城看望太後,”明宓上前,將她扶起,見她久跪之後腳下虛浮,便緊緊挽住她的胳膊,讓她半個身子都靠著自己,悄聲道,“阿姐,我們兩年未見了,你還是那樣愛惹太後生氣。好像我每次進宮見你,你都跪在這邊。”
夭紹愣了愣,回憶良久,才不確定地道:“我原來總是這樣不懂事麽?我也不想的。”
明宓一笑,不再說什麽,兩人相攜而行,跟在華陽身後走入寢殿。
寢殿的光線比之外殿更為幽暗,帷帳懸罩四壁,燭台明燃。滿殿都彌漫著湯藥的味道,清苦得窒人呼吸。沈太後雖已睡醒,卻沒有下榻,慵然靠著軟褥,於榻前垂落的紅色珠簾後望著入殿的三人,視線落在最後那抹紫裙上,沉默一刻,才低聲歎道:“丫頭,你終於舍得回來了。”
自入殿的刹那起,夭紹眼前就已霧氣蒙蒙,此刻那溫柔疲憊的聲音一旦入耳,心酸驟起,淚水奪目而出,竟是止也止不住。明宓鬆開雙手,夭紹跌跌撞撞地奔向榻前,撥開珠簾,看著榻上雙鬢銀白、麵龐清瘦的沈太後,忍不住折膝再度跪地,泣道:“是夭紹不孝。”
“你原來還知道不孝?”沈太後目中亦起淚意,冷冷笑道,“哀家也想不到,你倒是真狠得下心,不過為了一個男人……”
夭紹雙肩瑟然一顫,慢慢抬頭看著沈太後。“婆婆……”她輕聲喃喃,麵孔蒼無血色,漆黑的眼瞳間更是空茫一片--愧慚與自恨早已入骨,卻不知何處才是自贖的出口。
“罷了。”沈太後輕喟一聲,終是不忍再責苛下去,握住她的手,將她拉入懷中。
那個姓氏的男人自己縱是再厭惡,可惜今後卻注定要和自己最愛的孫女糾纏不休了。沈太後恨極上天的殘忍,亦難免怨及自己當初的一念之仁,然而所有的恩怨到此卻非了結的終點,前途漫漫,另有輪回。想著此事綿延下的種種可能,以及未來的莫測局勢,沈太後無法不自久別重逢的感傷中抽出神思來,輕輕咳嗽數聲,朝舜華看了一眼。
舜華低了低頭,與華陽、明宓遞個眼色,三人悄然退出殿外。
夭紹伏在沈太後胸前,正聞她牽動肺腑的咳嗽聲,不由心驚,指尖按住她的手腕沉吟了片刻,微微蹙了蹙眉。
“怎麽,你還學會了醫術?”沈太後輕笑道,“哀家是不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婆婆切勿胡思亂想,”夭紹輕垂眼簾,柔聲道,“婆婆是當朝太後,福澤綿長,定會長命百歲。”說著自榻旁起身,歇滅燭火,拉開帷帳,推開窗扇,讓日光和殿外的新鮮空氣透入室內,這才重回到榻旁,輕聲道:“夭紹知道,婆婆日漸病重與夭紹難逃幹係。夭紹今後定會誠心補過,常侍奉婆婆身邊。”
沈太後悠悠一笑:“不遭人嫌棄遺忘就已是上天厚待了,常侍奉身邊的事,哀家怕不能再妄想。”
夭紹不安道:“婆婆還是不願原諒夭紹?”
沈太後搖搖頭,雖則重病臥榻已久,容顏老去,難有往日的風華,然一雙眼眸卻一如既往地深睿明遠,凝望夭紹良久,才歎道:“你長大了,心中也有了一輩子難以割舍的人,太傅遲早要把你嫁出去,哀家又怎敢強留你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