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乙巳胡亂之是非袁崇煥(下)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作者:楚環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袁上任遼東巡撫之後就按照他的策略,在遼西走廊修起了堡寨,也就是那套“結硬寨”、“打呆仗”的被動防禦戰略。
老袁一路從寧遠把堡寨修到錦州,並且重新修建了被韃子摧毀的錦州城,並且在錦州城往前麵繼續修,一路推進到小淩河、大淩河一帶,並在這兩地接連修建堡寨,如果沒人攔著老袁能把堡寨給修到沈陽去!
皇太極一見這個情況還得了,便帶著韃子兵衝過尚未修建好的兩淩河堡寨直撲剛剛修好的錦州城。
結果又和他爹一樣被袁崇煥給打退了,這就是那個所謂的“寧錦大捷”。
這一仗對韃子殺傷依舊有限,和寧遠之戰一樣隻是一場成功的防禦戰而已,不過這對明軍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但要是按照當時的標準那也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大捷,畢竟連韃子頭目親自領兵來攻都被擊退,這不稱一聲大捷也說的過去。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種防禦戰且未能對敵軍造成有效殺傷的戰役,從理論上來講根本不能被稱之為大捷,頂多就是一場小勝而已。
老袁在錦州打退皇太極之後便更加堅定了他那套結硬寨打呆仗的戰爭思路,於是便一門心思的撲在關、寧、錦防線上。
在此期間先後提拔了祖大壽等一批優秀的漢八旗將領。
並為大清入棺之後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關寧鐵騎,從東北山海關的一片石一路打到西南緬甸的咒水,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
緊接著朝廷的政治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在天啟七年朱由校掉水裏淹死了,掛樹上的那位上台了。一個下水一個上樹,這哥倆也算是絕了。
這一朝天子一朝太監,魏公公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朱由檢給做掉了。
魏忠賢倒台之後東林黨重新上台,在崇禎初年朱由檢的授意下東林黨展開了對閹黨的全麵清算。
作為前東林黨堂徒、現閹黨黨徒、兩麵派的袁崇煥袁撫軍的內心是慌的一批,因為老袁心裏清楚他這種二五仔是最招人記恨的。
不過好在當時朱由檢雖然帝王術還不到位,但是也懂得不能讓某一個政治派係一家獨大這個道理。
於是便將打擊閹黨的範圍給局限在一個小範圍之內,隻有閹黨的核心人員才被定性為逆黨,像老袁這樣的兩麵派二五仔外圍成員則不在打擊範圍之內,這也使得老袁躲過一劫。
不過從現實角度考慮朝廷也不可能對閹黨進行全麵清算,當時從朝廷到地方上,從三品以上的官員誰沒得魏公公修過生祠,誰沒給魏公公送過禮?!
真要是全麵清算的話整個大明朝的行政係統直接就癱瘓了,到時候東虜也不用費那個力氣攻城,直接進來接收就完了。
所以將閹黨的打擊範圍給局限在一小撮人裏麵是正確的選擇。
就這樣老袁又厚著臉皮去找錢龍錫,向當時的東林黨魁之一的錢大次輔再次遞交入黨申請書重新加入東林黨,當時的老錢估計也是很惡心老袁。
不過當時正值用人之際,像老袁這樣能去前線賣命的官員已經不多了,所以老錢捏著鼻子也就重新接納老袁,並向朱由檢舉薦老袁當薊遼督師。
朱由檢接到老錢的送過來的袁崇煥簡曆之後便親自麵試了老袁,老袁這回見往上爬的機會來了,於是便故技重施再次在朱由檢麵前吹起了牛逼!
這也就是後世老袁受到爭議源頭的那句話。
“五年複遼!”
這他媽的是一個敢吹,一個敢信!簡直就是一個沒頭腦遇到一個牛皮匠!
不過有的時候也要從當時的現實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朱由檢當時虛歲十八實際年齡才十六歲,這個年紀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而老袁已經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三四十歲的老油條了。
一個老油條遇到這麽一個小年輕可不得給他忽悠瘸了!
不過朱由檢這人也是記吃不記打,在後麵二三十歲的時候接著被楊嗣昌忽悠,又被孫傳庭小忽悠了一把。
孫傳庭在忽悠朱由檢的時候也是和老袁差不多,說什麽“五千精兵足以滅闖”,這和老袁的“五年複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有人會說當年牢孫在苦窯裏蹲了三年不知道外麵的形勢才說出“五千平闖”那話出來,其實這種可能性完全沒有。
牢孫當年在當陝西巡撫的時候常年和農民軍作戰,他剿滅高迎祥用兵都不止五千,怎麽可能認為五千兵就能平闖呢?!
所以牢孫當時就是瞧出來朱由檢這人喜歡聽大話,索性就先把牛皮現給吹出來,好讓朱由檢把他從苦窯裏放出去繼續當官。結果朱由檢又一次被下麵的官員吹牛逼給忽悠住了。
這也充分的說明朱由檢這人不適合當皇帝,這種人說不定種田都種不好,被人忽悠的秧苗和草苗都分不清。
隻配和他老祖宗一樣拿個破碗去沿街乞討。
朱由檢一聽老袁說五年複遼這可把朱由檢給高興壞了,立馬加封老袁正二品兵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督師薊遼軍務、兼督天津、登萊軍務。
這一下子老袁就成了大明朝炙手可熱的人物,大明朝的總督、巡撫差不多有幾十個,但像老袁這樣掛兵部尚書尚書銜的督師好像就隻有老袁和在西南平“奢安”的朱燮元。
當時次輔錢龍錫見老袁麵試這麽順利而且還見朱由檢像是吃了蜜糖一樣高興,於是就跑去問老袁他到底說了什麽話讓朱由檢這麽高興?!
老袁毫不在意的說就是說了幾句大話哄小孩玩玩而已!
老錢聽到袁大督師這話當時就蚌不住了,心想我他娘的是舉薦了個什麽玩意?!這種事情也是能夠開玩笑的?!皇帝都敢騙你老袁也是真牛逼!
不過這個時候老錢想和袁督師切割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以至於後來老袁出事之後連帶著老錢一起倒台,差點讓老錢跟著老袁一塊上菜市口。
老袁吹牛逼歸吹牛逼但能力在當時是屬於拔尖的一批人裏麵,當時除了老袁之外也沒其他人敢上能上了。
熊廷弼?!
這個嘴臭的家夥已經在天啟五年被傳首九邊。
楊鎬?!
這位爺雖然有能力但是薩爾滸一敗之後被關在苦窯裏麵。
孫承宗?!
這位爺也是個人精,知道遼東這個爛攤子誰上誰玩完,所以直接撂擔子不幹了,要不然也輪不到老袁上位。
洪承疇?!
這個屠夫現在正在陝西當糧台呢,而且能力還未被發掘出來。
盧象升?!
這位明末唯一一個好官現在正在大名府當知府,不論是級別還是名望都還不足以擔任薊遼督師一職。
孫傳庭?!
牢孫和老袁是同科進士,不過同人不同命,牢孫因為在閹黨當政期間不啃舔魏忠賢的腚鉤子早就被革職了,現在正在家裏抱孩子呢。
所以綜上所述在崇禎元年能夠當薊遼督師,並且有能力當這個薊遼督師的也隻有老袁了,畢竟老袁可是打出過那個什麽“寧遠大捷”的。
而且老袁還在遼東前線幹了這麽多年,資曆也有、戰功也有,他當這個薊遼督師從上到下都無人反對。
所以指責朱由檢用錯了老袁這個話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在當時不是朱由檢選擇了老袁,而是當時的形勢選擇了老袁。
再來說一下老袁這個所謂的“五年複遼”,注意是“複”字而不是“平”字!
這一字之差意思那就是天壤之別。
“平遼”的意思是將東虜給全麵消滅掉,而“複遼”的意思則是趕走東虜恢複明朝在遼東的統治。
後世訛傳也可能是故意訛傳,將老袁的“五年複遼”改成了“五年平遼”,以至於老袁蒙受了一些不該他受的爭議。
這回老袁很明顯是在吹牛之前打了一下草稿的,並沒有無的放矢的亂吹牛逼,當時的遼東局勢是什麽樣的呢?!
在努爾哈赤的治理之下遼東地區幾乎成了無人區,大量的遼東漢人不是被努爾哈赤屠殺就是逃亡到遼西走廊被老袁招募起來屯田。
再要麽是跑到遼南旅順一帶尋求庇護,或者是跑到毛大帥的老巢東江鎮皮島去。
總之整個遼東地區基本上是沒什麽人了,沒人了田也就沒有人種,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努爾哈赤手下的部分韃子因為缺糧都要自己種田或者是出去狩獵。
如果不出意外遼東的韃子不是自己內部因為糧食問題幹起來,就是自己主動的退出遼東去邊牆外麵繼續放牧、漁獵。
在這種情況下老袁才吹出了那個“五年複遼”的牛逼,在老袁看來明朝根本就不用去主動進攻韃子,守住關寧防線等著韃子自爆就可以了。
老袁預估了一下韃子自爆的時間應該是在五年左右,所以就給朱由檢吹了一個打了草稿的牛逼。
老袁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關、寧錦防線是可以繞開的,東虜集團的本質是搶劫這兩點。
老袁一路從寧遠把堡寨修到錦州,並且重新修建了被韃子摧毀的錦州城,並且在錦州城往前麵繼續修,一路推進到小淩河、大淩河一帶,並在這兩地接連修建堡寨,如果沒人攔著老袁能把堡寨給修到沈陽去!
皇太極一見這個情況還得了,便帶著韃子兵衝過尚未修建好的兩淩河堡寨直撲剛剛修好的錦州城。
結果又和他爹一樣被袁崇煥給打退了,這就是那個所謂的“寧錦大捷”。
這一仗對韃子殺傷依舊有限,和寧遠之戰一樣隻是一場成功的防禦戰而已,不過這對明軍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但要是按照當時的標準那也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大捷,畢竟連韃子頭目親自領兵來攻都被擊退,這不稱一聲大捷也說的過去。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種防禦戰且未能對敵軍造成有效殺傷的戰役,從理論上來講根本不能被稱之為大捷,頂多就是一場小勝而已。
老袁在錦州打退皇太極之後便更加堅定了他那套結硬寨打呆仗的戰爭思路,於是便一門心思的撲在關、寧、錦防線上。
在此期間先後提拔了祖大壽等一批優秀的漢八旗將領。
並為大清入棺之後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關寧鐵騎,從東北山海關的一片石一路打到西南緬甸的咒水,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
緊接著朝廷的政治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在天啟七年朱由校掉水裏淹死了,掛樹上的那位上台了。一個下水一個上樹,這哥倆也算是絕了。
這一朝天子一朝太監,魏公公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朱由檢給做掉了。
魏忠賢倒台之後東林黨重新上台,在崇禎初年朱由檢的授意下東林黨展開了對閹黨的全麵清算。
作為前東林黨堂徒、現閹黨黨徒、兩麵派的袁崇煥袁撫軍的內心是慌的一批,因為老袁心裏清楚他這種二五仔是最招人記恨的。
不過好在當時朱由檢雖然帝王術還不到位,但是也懂得不能讓某一個政治派係一家獨大這個道理。
於是便將打擊閹黨的範圍給局限在一個小範圍之內,隻有閹黨的核心人員才被定性為逆黨,像老袁這樣的兩麵派二五仔外圍成員則不在打擊範圍之內,這也使得老袁躲過一劫。
不過從現實角度考慮朝廷也不可能對閹黨進行全麵清算,當時從朝廷到地方上,從三品以上的官員誰沒得魏公公修過生祠,誰沒給魏公公送過禮?!
真要是全麵清算的話整個大明朝的行政係統直接就癱瘓了,到時候東虜也不用費那個力氣攻城,直接進來接收就完了。
所以將閹黨的打擊範圍給局限在一小撮人裏麵是正確的選擇。
就這樣老袁又厚著臉皮去找錢龍錫,向當時的東林黨魁之一的錢大次輔再次遞交入黨申請書重新加入東林黨,當時的老錢估計也是很惡心老袁。
不過當時正值用人之際,像老袁這樣能去前線賣命的官員已經不多了,所以老錢捏著鼻子也就重新接納老袁,並向朱由檢舉薦老袁當薊遼督師。
朱由檢接到老錢的送過來的袁崇煥簡曆之後便親自麵試了老袁,老袁這回見往上爬的機會來了,於是便故技重施再次在朱由檢麵前吹起了牛逼!
這也就是後世老袁受到爭議源頭的那句話。
“五年複遼!”
這他媽的是一個敢吹,一個敢信!簡直就是一個沒頭腦遇到一個牛皮匠!
不過有的時候也要從當時的現實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朱由檢當時虛歲十八實際年齡才十六歲,這個年紀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而老袁已經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三四十歲的老油條了。
一個老油條遇到這麽一個小年輕可不得給他忽悠瘸了!
不過朱由檢這人也是記吃不記打,在後麵二三十歲的時候接著被楊嗣昌忽悠,又被孫傳庭小忽悠了一把。
孫傳庭在忽悠朱由檢的時候也是和老袁差不多,說什麽“五千精兵足以滅闖”,這和老袁的“五年複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有人會說當年牢孫在苦窯裏蹲了三年不知道外麵的形勢才說出“五千平闖”那話出來,其實這種可能性完全沒有。
牢孫當年在當陝西巡撫的時候常年和農民軍作戰,他剿滅高迎祥用兵都不止五千,怎麽可能認為五千兵就能平闖呢?!
所以牢孫當時就是瞧出來朱由檢這人喜歡聽大話,索性就先把牛皮現給吹出來,好讓朱由檢把他從苦窯裏放出去繼續當官。結果朱由檢又一次被下麵的官員吹牛逼給忽悠住了。
這也充分的說明朱由檢這人不適合當皇帝,這種人說不定種田都種不好,被人忽悠的秧苗和草苗都分不清。
隻配和他老祖宗一樣拿個破碗去沿街乞討。
朱由檢一聽老袁說五年複遼這可把朱由檢給高興壞了,立馬加封老袁正二品兵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督師薊遼軍務、兼督天津、登萊軍務。
這一下子老袁就成了大明朝炙手可熱的人物,大明朝的總督、巡撫差不多有幾十個,但像老袁這樣掛兵部尚書尚書銜的督師好像就隻有老袁和在西南平“奢安”的朱燮元。
當時次輔錢龍錫見老袁麵試這麽順利而且還見朱由檢像是吃了蜜糖一樣高興,於是就跑去問老袁他到底說了什麽話讓朱由檢這麽高興?!
老袁毫不在意的說就是說了幾句大話哄小孩玩玩而已!
老錢聽到袁大督師這話當時就蚌不住了,心想我他娘的是舉薦了個什麽玩意?!這種事情也是能夠開玩笑的?!皇帝都敢騙你老袁也是真牛逼!
不過這個時候老錢想和袁督師切割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以至於後來老袁出事之後連帶著老錢一起倒台,差點讓老錢跟著老袁一塊上菜市口。
老袁吹牛逼歸吹牛逼但能力在當時是屬於拔尖的一批人裏麵,當時除了老袁之外也沒其他人敢上能上了。
熊廷弼?!
這個嘴臭的家夥已經在天啟五年被傳首九邊。
楊鎬?!
這位爺雖然有能力但是薩爾滸一敗之後被關在苦窯裏麵。
孫承宗?!
這位爺也是個人精,知道遼東這個爛攤子誰上誰玩完,所以直接撂擔子不幹了,要不然也輪不到老袁上位。
洪承疇?!
這個屠夫現在正在陝西當糧台呢,而且能力還未被發掘出來。
盧象升?!
這位明末唯一一個好官現在正在大名府當知府,不論是級別還是名望都還不足以擔任薊遼督師一職。
孫傳庭?!
牢孫和老袁是同科進士,不過同人不同命,牢孫因為在閹黨當政期間不啃舔魏忠賢的腚鉤子早就被革職了,現在正在家裏抱孩子呢。
所以綜上所述在崇禎元年能夠當薊遼督師,並且有能力當這個薊遼督師的也隻有老袁了,畢竟老袁可是打出過那個什麽“寧遠大捷”的。
而且老袁還在遼東前線幹了這麽多年,資曆也有、戰功也有,他當這個薊遼督師從上到下都無人反對。
所以指責朱由檢用錯了老袁這個話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在當時不是朱由檢選擇了老袁,而是當時的形勢選擇了老袁。
再來說一下老袁這個所謂的“五年複遼”,注意是“複”字而不是“平”字!
這一字之差意思那就是天壤之別。
“平遼”的意思是將東虜給全麵消滅掉,而“複遼”的意思則是趕走東虜恢複明朝在遼東的統治。
後世訛傳也可能是故意訛傳,將老袁的“五年複遼”改成了“五年平遼”,以至於老袁蒙受了一些不該他受的爭議。
這回老袁很明顯是在吹牛之前打了一下草稿的,並沒有無的放矢的亂吹牛逼,當時的遼東局勢是什麽樣的呢?!
在努爾哈赤的治理之下遼東地區幾乎成了無人區,大量的遼東漢人不是被努爾哈赤屠殺就是逃亡到遼西走廊被老袁招募起來屯田。
再要麽是跑到遼南旅順一帶尋求庇護,或者是跑到毛大帥的老巢東江鎮皮島去。
總之整個遼東地區基本上是沒什麽人了,沒人了田也就沒有人種,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努爾哈赤手下的部分韃子因為缺糧都要自己種田或者是出去狩獵。
如果不出意外遼東的韃子不是自己內部因為糧食問題幹起來,就是自己主動的退出遼東去邊牆外麵繼續放牧、漁獵。
在這種情況下老袁才吹出了那個“五年複遼”的牛逼,在老袁看來明朝根本就不用去主動進攻韃子,守住關寧防線等著韃子自爆就可以了。
老袁預估了一下韃子自爆的時間應該是在五年左右,所以就給朱由檢吹了一個打了草稿的牛逼。
老袁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關、寧錦防線是可以繞開的,東虜集團的本質是搶劫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