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勤王軍回陝與陝西輿論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作者:楚環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接下來的時間之內鐵營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訓練,鐵營上到管營一級下到普通士兵一個個的都對訓練充滿了積極性。
因為在四月份的時候王鐵可是兌現承諾發放全勤獎和質量獎,並且在全營大比武結束之後還殺豬宰羊犒勞大家,這樣一來大夥們的訓練積極性怎麽可能不高呢?!
以前的時候大夥們都躲著訓練,一到訓練的時候不是肚子疼就是腰疼反正就是渾身都是毛病,但是一到不訓練的時候什麽毛病都沒有了。
可到了現在鐵營的弟兄們一到訓練的時候就一點毛病都沒有,甚至的弟兄訓練積極到帶傷帶病參加訓練,為的就是去掙那那點錢。
雖然因病因傷缺席訓練不扣全勤獎,但是有的弟兄們為了不落下訓練進度而導致拿不到質量獎,所以也就忍著傷病堅持訓練。
不過這種也僅僅是少數,隻有那幾個有機會爭奪大比武第一的部隊才出這樣的士兵,其他的部隊大多數都是有病有傷就休息著。
鐵營的所有老本兵部隊不參與團隊大比武以及個人大比武,老本兵部隊之間也沒有團隊大比武和個人大比武,這樣安排的目的也是王鐵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老本兵到時候和營兵去比武的話比贏了還好,這萬一到時候比輸了他們幾個頭領的臉往哪裏擱?!
雖然這種可能性小,但是還是有的,比如說中營鄭彥夫手下的直屬司下麵的甲隊就比鐵營的老本兵要強的多,這一隊人全部都是王二的舊部,這些人可都是身經百戰的不是鐵營這種老打敗仗的兵可以比。
如果在隊一級的大比武中與老本隊比的話,肯定是這直屬司的甲隊拿第一,這到時候王鐵他們幾個就丟人了。
這要隻是丟人還好,關鍵是弟兄們見這個情況之後極有可能對老本兵的存在產生質疑,畢竟從老本兵組建以來就沒見老本兵怎麽打多仗,如果這戰鬥力還不行的話,那弟兄們肯定是不樂意的。
這老本兵在訓練的時候糧食是五斤每天、不訓練的時候是三斤每天、除此之外還有給家眷的一斤安家糧食,餉銀每個人也有八錢。
這麽好的待遇如果在大比武的時候輸給了營兵弟兄們會怎麽看?!到時候肯定會想拿的這麽多吃的這麽多到頭來還不如營兵,那要這老本兵幹什麽?!還不如撤銷掉把這些糧食均分給大夥們。
王鐵就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不安排老本兵進行全營大比武,免得到時候出了問題又是一堆事。
至於老本兵之間不搞大比武也是一樣的道理,可別到時候王鐵的老本兵還沒其他幾個管營的厲害,這到時候王鐵不僅會丟人,還會損害王鐵的權威。
...
時間就這樣緩緩的進入到六月初,鐵營的三月大練兵的時間也進入到了尾聲,而與此同時在北直隸那邊的戰事也已經結束了,各路勤王軍相繼回鎮。
在崇禎二年底到崇禎三年初韃子兵臨北京城下對京師展開進攻,韃子大汗皇太極打了一兩月之後發現啃不下來北京城也就放棄了。
於是便在北直隸附近府縣進行一番大規模劫掠大概是在三月左右便出關回遼東,己巳胡亂是韃子第一次入關劫掠,這一次韃子從關內劫掠了大量的人口、糧食、牲畜等一些物資。
這次韃子劫掠的糧食極大的程度了緩解了韃子的危急,而這些劫掠來的漢人則是成為韃子的農奴為韃子耕田,這讓韃子擺脫了經過努爾哈赤一番反人類操作之後山窮水盡的狀況從新又打開了局麵。
從此以後韃子便嚐到了甜頭,在崇禎年間韃子先後相繼五次入關劫掠,這已經是後話了,這裏不表。
在皇太極帶著劫掠來的人口物資返回遼東後便讓貝勒阿敏盤踞在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這裏,想以此建立一個入關的橋頭堡,方便以後沒糧食沒農奴繼續進關劫掠。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皇太極借刀殺人,因為這貝勒阿敏並不是努爾哈赤這一係的,這韃子的四大貝勒三個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就這個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
所以皇太極讓阿敏留守遵永四城也不一定是想占據這裏,很有可能就是想借明軍的刀,除去他的一個競爭對手。
在崇禎三年五月份各路勤王大軍都到了畿輔地區之後,明朝開始著手收複遵永四城,以帝師孫承宗為督師節製各路兵馬對韃子展開軍事行動。
畢竟這韃子的兵力和明軍的兵力懸殊太大,阿敏為了保存實力比劃兩下也就撤回遼東去了,這就有了明軍所謂的“遵永大捷”,這也確實可以算作一次“大捷”,畢竟是明軍主動收複失地不是防禦反擊作戰。
不過這韃子在遵永四城總共才幾千八旗兵,而明軍差不多一二十萬人,這要是還不能收複失地那也說不過去。
這貝勒阿敏一回遼東之後就被皇太極給拿下了,最後不明不白的死在苦窯裏麵,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太極的汗位開始得到鞏固,四大貝勒共治的局麵也被打破,韃子這個奴隸製國家也在慢慢的向封建製國家轉變。
...
這北直隸的失地也都收複了,這些來勤王的援軍自然也都該乖乖的滾回去,這幾個月下來不知道吃了朝廷多少糧食。
而且這些來勤王的大爺還一個個牛逼轟轟的,稍微幾天不給糧食就要鬧兵變,真是一點都不知道體諒朝廷的難處。
所以在遵永之戰一結束之後朝廷便趕緊像送瘟神一樣遣返勤王軍。
在陝西的勤王部隊裏麵回去的最早的並不是延綏鎮的撫標營,而是陝西巡撫劉廣生的撫標營,這劉廣生的部隊在五月份就回陝了。
不過劉廣生能夠在遵永之戰前回陝這還是托了王鐵的福,王鐵在二月底三月初的時候在涇陽縣劫掠王莊,這搞得秦王是大為惱火,畢竟這可是幾萬石白花花的糧食啊!
於是秦王便上奏朝廷把西安的官員給彈劾了一個遍,並且還給朱由檢痛陳招安的厲害,秦王認為這招安完全就是養寇,這流寇是不剿不行,這再不剿就要把老朱家的王莊給搶完了!
朱由檢看到這秦王這封奏疏之後便將陝撫劉廣生給派回陝西去了,朱由檢還責令劉廣生說這流寇不能一直用撫,該剿還是得剿!
於是就這樣劉廣生領著撫標營在五月中旬的時候回到了西安,回到西安之後劉廣生對關中地區的賊寇重拳出擊,對於那些假招安的賊寇狠狠的製裁了一波,不過即使是這樣很多反賊還是不願意真招安,就這樣大量的反賊被劉廣生從關中攆到了陝北。
本來楊鶴已經將陝北地區的一些願意真招安的反賊給調出去不少,結果劉廣生這一波操作又把陝北搞成了個土匪窩。
這讓楊鶴十分的惱火,幾次去信責備劉廣生說他破壞自己的招安大計,對此劉廣生表示這是上麵的意思,上麵說了政策要改了,北直隸戰事已經結束,對這群流寇也沒必要懷柔,該狠就得狠起來!
本來楊鶴這個招安他也是沒安什麽好心的,無非就是想把這些反賊弄去戍邊或者是弄到遼東戰場去填線。
可不知道這楊鶴是怎麽想的,他居然真的搞起招安來!
這就是典型的騙兄弟的同時把自己也給騙了。
因為這段時間楊鶴的招安是很有效果的,最起碼王嘉胤、張存孟等一批大賊寇沒有再繼續攻城掠地也就是在鄉下打家劫舍而已。
在表麵上陝西還是風平浪靜的,楊鶴這幾個月就沒有收到過關於州縣官員的求援的軍情塘報,所以這就讓楊鶴堅定了他招安的路線。
楊鶴在接見那些真招安的賊寇頭領的時候曾經和他們進行過多次深入交談,在這交流的過程中楊鶴發現這問題不是出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出在官府身上。
對此楊鶴曾上疏指出“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賑濟不力,民不聊生”。
在這封奏疏之中楊鶴雖然沒說官府的貪腐問題和稅賦過重的問題,但是也指出了陝西已經是“民不聊生”,在這種民不聊生的情況下怎麽可能不遍地是賊呢?!
賊寇太多的根本性問題是大多數老百姓在餓肚子,這餓得受不了自然就要去造反,所以楊鶴在奏疏中提出要朝廷撥糧撥款賑災,而且是大撥,這樣才能將賊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下。
朱由檢對於楊鶴的這封奏疏毫無疑問的留中不發。
楊鶴也很清楚老百姓沒飯吃的原因是沒地種,至於為什麽沒有地種這個問題他也不敢說,畢竟土地兼並問題是大明朝官場的絕對紅線,哪怕是朱由檢到上吊的那一條都敢碰這根紅線。
所以楊鶴也就隻能在奏疏中向朝廷要錢要糧這麽一個解決辦法,除此之外楊鶴也隻有盡量的安撫招安的賊寇。
這些真招安的反賊在幾個月都領不到官府的糧餉於是也隻好重操舊業繼續出去打糧,不少反賊還都是穿著官軍號衣出去打糧,這讓士紳們見到之後隻呼其為“官賊”。
一時之間整個陝西從官場到士紳中間輿論立馬就開始反轉,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官員和士紳還是盼著招安的,畢竟這賊寇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身家性命在過去兩年時時刻刻都受到威脅。
所以開始的時候招安是大多數士紳都讚同的,等到招安之後的這幾個月陝西的官紳就發現不對勁了,原來這群反賊招安之後還是在打糧!
沒招安的時候這群反賊在打劫他們的家產,招安這群反賊穿著官衣打劫他們的家產,那這樣一來豈不是白招安了?!
所以輿論瞬間反轉,到了崇禎三年六月份的陝西,幾乎所有的官紳都是反招安的,並且已經有很多官紳上書督撫衙門要求對反賊進行鎮壓!
因為在四月份的時候王鐵可是兌現承諾發放全勤獎和質量獎,並且在全營大比武結束之後還殺豬宰羊犒勞大家,這樣一來大夥們的訓練積極性怎麽可能不高呢?!
以前的時候大夥們都躲著訓練,一到訓練的時候不是肚子疼就是腰疼反正就是渾身都是毛病,但是一到不訓練的時候什麽毛病都沒有了。
可到了現在鐵營的弟兄們一到訓練的時候就一點毛病都沒有,甚至的弟兄訓練積極到帶傷帶病參加訓練,為的就是去掙那那點錢。
雖然因病因傷缺席訓練不扣全勤獎,但是有的弟兄們為了不落下訓練進度而導致拿不到質量獎,所以也就忍著傷病堅持訓練。
不過這種也僅僅是少數,隻有那幾個有機會爭奪大比武第一的部隊才出這樣的士兵,其他的部隊大多數都是有病有傷就休息著。
鐵營的所有老本兵部隊不參與團隊大比武以及個人大比武,老本兵部隊之間也沒有團隊大比武和個人大比武,這樣安排的目的也是王鐵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老本兵到時候和營兵去比武的話比贏了還好,這萬一到時候比輸了他們幾個頭領的臉往哪裏擱?!
雖然這種可能性小,但是還是有的,比如說中營鄭彥夫手下的直屬司下麵的甲隊就比鐵營的老本兵要強的多,這一隊人全部都是王二的舊部,這些人可都是身經百戰的不是鐵營這種老打敗仗的兵可以比。
如果在隊一級的大比武中與老本隊比的話,肯定是這直屬司的甲隊拿第一,這到時候王鐵他們幾個就丟人了。
這要隻是丟人還好,關鍵是弟兄們見這個情況之後極有可能對老本兵的存在產生質疑,畢竟從老本兵組建以來就沒見老本兵怎麽打多仗,如果這戰鬥力還不行的話,那弟兄們肯定是不樂意的。
這老本兵在訓練的時候糧食是五斤每天、不訓練的時候是三斤每天、除此之外還有給家眷的一斤安家糧食,餉銀每個人也有八錢。
這麽好的待遇如果在大比武的時候輸給了營兵弟兄們會怎麽看?!到時候肯定會想拿的這麽多吃的這麽多到頭來還不如營兵,那要這老本兵幹什麽?!還不如撤銷掉把這些糧食均分給大夥們。
王鐵就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不安排老本兵進行全營大比武,免得到時候出了問題又是一堆事。
至於老本兵之間不搞大比武也是一樣的道理,可別到時候王鐵的老本兵還沒其他幾個管營的厲害,這到時候王鐵不僅會丟人,還會損害王鐵的權威。
...
時間就這樣緩緩的進入到六月初,鐵營的三月大練兵的時間也進入到了尾聲,而與此同時在北直隸那邊的戰事也已經結束了,各路勤王軍相繼回鎮。
在崇禎二年底到崇禎三年初韃子兵臨北京城下對京師展開進攻,韃子大汗皇太極打了一兩月之後發現啃不下來北京城也就放棄了。
於是便在北直隸附近府縣進行一番大規模劫掠大概是在三月左右便出關回遼東,己巳胡亂是韃子第一次入關劫掠,這一次韃子從關內劫掠了大量的人口、糧食、牲畜等一些物資。
這次韃子劫掠的糧食極大的程度了緩解了韃子的危急,而這些劫掠來的漢人則是成為韃子的農奴為韃子耕田,這讓韃子擺脫了經過努爾哈赤一番反人類操作之後山窮水盡的狀況從新又打開了局麵。
從此以後韃子便嚐到了甜頭,在崇禎年間韃子先後相繼五次入關劫掠,這已經是後話了,這裏不表。
在皇太極帶著劫掠來的人口物資返回遼東後便讓貝勒阿敏盤踞在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這裏,想以此建立一個入關的橋頭堡,方便以後沒糧食沒農奴繼續進關劫掠。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皇太極借刀殺人,因為這貝勒阿敏並不是努爾哈赤這一係的,這韃子的四大貝勒三個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就這個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
所以皇太極讓阿敏留守遵永四城也不一定是想占據這裏,很有可能就是想借明軍的刀,除去他的一個競爭對手。
在崇禎三年五月份各路勤王大軍都到了畿輔地區之後,明朝開始著手收複遵永四城,以帝師孫承宗為督師節製各路兵馬對韃子展開軍事行動。
畢竟這韃子的兵力和明軍的兵力懸殊太大,阿敏為了保存實力比劃兩下也就撤回遼東去了,這就有了明軍所謂的“遵永大捷”,這也確實可以算作一次“大捷”,畢竟是明軍主動收複失地不是防禦反擊作戰。
不過這韃子在遵永四城總共才幾千八旗兵,而明軍差不多一二十萬人,這要是還不能收複失地那也說不過去。
這貝勒阿敏一回遼東之後就被皇太極給拿下了,最後不明不白的死在苦窯裏麵,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太極的汗位開始得到鞏固,四大貝勒共治的局麵也被打破,韃子這個奴隸製國家也在慢慢的向封建製國家轉變。
...
這北直隸的失地也都收複了,這些來勤王的援軍自然也都該乖乖的滾回去,這幾個月下來不知道吃了朝廷多少糧食。
而且這些來勤王的大爺還一個個牛逼轟轟的,稍微幾天不給糧食就要鬧兵變,真是一點都不知道體諒朝廷的難處。
所以在遵永之戰一結束之後朝廷便趕緊像送瘟神一樣遣返勤王軍。
在陝西的勤王部隊裏麵回去的最早的並不是延綏鎮的撫標營,而是陝西巡撫劉廣生的撫標營,這劉廣生的部隊在五月份就回陝了。
不過劉廣生能夠在遵永之戰前回陝這還是托了王鐵的福,王鐵在二月底三月初的時候在涇陽縣劫掠王莊,這搞得秦王是大為惱火,畢竟這可是幾萬石白花花的糧食啊!
於是秦王便上奏朝廷把西安的官員給彈劾了一個遍,並且還給朱由檢痛陳招安的厲害,秦王認為這招安完全就是養寇,這流寇是不剿不行,這再不剿就要把老朱家的王莊給搶完了!
朱由檢看到這秦王這封奏疏之後便將陝撫劉廣生給派回陝西去了,朱由檢還責令劉廣生說這流寇不能一直用撫,該剿還是得剿!
於是就這樣劉廣生領著撫標營在五月中旬的時候回到了西安,回到西安之後劉廣生對關中地區的賊寇重拳出擊,對於那些假招安的賊寇狠狠的製裁了一波,不過即使是這樣很多反賊還是不願意真招安,就這樣大量的反賊被劉廣生從關中攆到了陝北。
本來楊鶴已經將陝北地區的一些願意真招安的反賊給調出去不少,結果劉廣生這一波操作又把陝北搞成了個土匪窩。
這讓楊鶴十分的惱火,幾次去信責備劉廣生說他破壞自己的招安大計,對此劉廣生表示這是上麵的意思,上麵說了政策要改了,北直隸戰事已經結束,對這群流寇也沒必要懷柔,該狠就得狠起來!
本來楊鶴這個招安他也是沒安什麽好心的,無非就是想把這些反賊弄去戍邊或者是弄到遼東戰場去填線。
可不知道這楊鶴是怎麽想的,他居然真的搞起招安來!
這就是典型的騙兄弟的同時把自己也給騙了。
因為這段時間楊鶴的招安是很有效果的,最起碼王嘉胤、張存孟等一批大賊寇沒有再繼續攻城掠地也就是在鄉下打家劫舍而已。
在表麵上陝西還是風平浪靜的,楊鶴這幾個月就沒有收到過關於州縣官員的求援的軍情塘報,所以這就讓楊鶴堅定了他招安的路線。
楊鶴在接見那些真招安的賊寇頭領的時候曾經和他們進行過多次深入交談,在這交流的過程中楊鶴發現這問題不是出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出在官府身上。
對此楊鶴曾上疏指出“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賑濟不力,民不聊生”。
在這封奏疏之中楊鶴雖然沒說官府的貪腐問題和稅賦過重的問題,但是也指出了陝西已經是“民不聊生”,在這種民不聊生的情況下怎麽可能不遍地是賊呢?!
賊寇太多的根本性問題是大多數老百姓在餓肚子,這餓得受不了自然就要去造反,所以楊鶴在奏疏中提出要朝廷撥糧撥款賑災,而且是大撥,這樣才能將賊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下。
朱由檢對於楊鶴的這封奏疏毫無疑問的留中不發。
楊鶴也很清楚老百姓沒飯吃的原因是沒地種,至於為什麽沒有地種這個問題他也不敢說,畢竟土地兼並問題是大明朝官場的絕對紅線,哪怕是朱由檢到上吊的那一條都敢碰這根紅線。
所以楊鶴也就隻能在奏疏中向朝廷要錢要糧這麽一個解決辦法,除此之外楊鶴也隻有盡量的安撫招安的賊寇。
這些真招安的反賊在幾個月都領不到官府的糧餉於是也隻好重操舊業繼續出去打糧,不少反賊還都是穿著官軍號衣出去打糧,這讓士紳們見到之後隻呼其為“官賊”。
一時之間整個陝西從官場到士紳中間輿論立馬就開始反轉,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官員和士紳還是盼著招安的,畢竟這賊寇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身家性命在過去兩年時時刻刻都受到威脅。
所以開始的時候招安是大多數士紳都讚同的,等到招安之後的這幾個月陝西的官紳就發現不對勁了,原來這群反賊招安之後還是在打糧!
沒招安的時候這群反賊在打劫他們的家產,招安這群反賊穿著官衣打劫他們的家產,那這樣一來豈不是白招安了?!
所以輿論瞬間反轉,到了崇禎三年六月份的陝西,幾乎所有的官紳都是反招安的,並且已經有很多官紳上書督撫衙門要求對反賊進行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