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擴店,朱皇帝的無腦稅收、腦殘戶籍製度
大明:爺爺你朱元璋,帶我要飯? 作者:簡單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站在椅子的朱英目視幾名官差離開,趴在櫃台上雙手上托著下巴看著稅票思考中。
哎,這些叼毛官差真的是不按規矩收取,全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小卡拉米都如此,
更別提那些官老爺們,難怪朱屠夫要嘎嘎亂殺,這還是離京城近的地方,遠的更猖狂。
嗬嗬...想著想著,朱英就自嘲的笑起來。
一旁打掃衛生的如花看他這副模樣把頭上唯一一個金發簪取下來,走到櫃台放在朱英麵前。
“如花姐姐,你這是何意?”
如花麵帶微笑同時倔強的開口:“少爺,你和老爺幫我們這麽多,這隻是我一點心意,
也隻能拿出這個唯一值些錢的簪子。”
“行,那我也不推辭啦,正好現在缺錢。”朱英沒有多糾結,拿起輕飄飄的發簪回道。
“嗯。”如花開心的回身去打掃衛生。
朱英低頭看到錢箱裏還有一些銅板零錢無奈的搖頭,暗歎自己之前低估了古代的黑暗麵,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話真的是發揮到極致。
另一邊,朱元璋和李文忠祭拜完滁陽王郭子興墓後回來路上。
“保兒,你覺得是誰在謀害咱的大孫?”朱元璋把一直疑惑的問題對李文忠說出來。
“陛下,臣的猜測應該是某個宮女、太監受背後之人指使所為。”
走在朱元璋身後的李文忠內心苦澀,知道會有這麽一天隻是沒想到會那麽快,隻能含糊其辭。
朱元璋無奈的歎氣道:“哎,咱何嚐不知,派人查了那麽久還是毫無頭緒!”
“陛下勿慮,那些逮人肯定會露出馬腳的。”
“嗯,咱覺得你家小九江聰明,你修書一封讓他在京城那些紈絝子弟中打探一下。”
“是,陛下。”
李文忠內心無奈,自己父子倆都牽連進來啦!另一層意思就是陛下把自己父子二人沒入皇長孫帳下,自己可是大都督府左都督...一直獨身一人沒有“派係”。
朱元璋眼睛餘光看到身後心理活動頻繁的李文忠,笑道:“嗬嗬,保兒快走,回去晚了大孫肯定會懷疑。”
“是,陛下。”
朱元璋、李文忠兩人邁步加速,身後的一群人也快速跟上。
兩人來到店鋪門口去辦事的方九、方十就帶人拉著貨物回來。
此時朱英沒有出來迎接,正和李青風兩人在櫃台內頭對頭嘀嘀咕咕中...
“青風小弟,你確定隔壁的人沒騙你吧?”
“大哥大,都是我父母輩的老鄰居不會騙我的,再說我也沒有什麽東西可騙。”
“哎呀,這感情好,你一會你帶毛丕他們去把那邊打通,然後...(如此...這般)...”
“好,大哥大今日先打通,明日我在去官府把房契辦下來。”
“no problem!”
“大哥大,漏趴...?”
“沒什麽,就這麽辦。”
“是。”
兩人說完一抬頭就看到兩個大腦袋從櫃台前方伸進來,齊齊嚇了一跳。
“靠,爺爺、李叔,你們知不知人嚇人,嚇死人!”
被嚇一跳的朱英瞪著朱元璋笑嗬嗬的連拍著自己小心髒開罵。
朱元璋趴在櫃台上不以為然的笑了笑:“嘿嘿,大孫你們在商量什麽?”
一旁同樣被嚇著的李青風立即起身對著朱元璋拱手行禮,笑道:“大哥大爺爺,
剛剛隔壁王老爺找到我說,他們一家要去搬遷去揚州,把二進院都轉送我,
這不我就和大哥大商量怎麽把店鋪擴大。”
朱元璋略有深意的笑道:“嗬嗬,不錯不錯,大便宜一定要撿。”
朱英腦中再次想起,這青風小弟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孩子?不然這上千平的二進院說送就送?
而且這青風小弟的這房子隻是這二進院的l型一角,約三十平。
(一進院,可以理解為口字型四合院。二進院,兩個四合院組成,日字型。)
朱元璋看到發呆的朱英對李青風揮了揮手,他知趣讓開並去做事,李文忠也一樣走開。
想隔壁老王故事的朱英被朱元璋用手指戳了戳,“爺爺你幹嘛?”
“你看這麽大的院子,是不是把你奶奶他們接過來?”朱元璋試探性問道。
朱英沒回話拉著朱元璋往裏麵走,臥房內關門前還外往看了看。
關好門,朱英小臉一變,怒道:“爺爺,就這麽一點點好處你就淪陷?不造反啦?
城裏遠沒有鄉下自由懂嗎?城裏還要被官紳們欺壓,鄉下也會有但都是小角色問題不大,
革命都還沒開始,爺爺你就浪了?”
“行行,爺爺聽大孫的,你怎麽說咱就怎麽做。”
朱元璋隻是試探問,來安那把還有心心念念的高產土豆就怕到時候朱英不願回去才提問。
朱英老氣橫秋的走到他麵前,道:“很好!隻要爺爺你聽我的吊炸天大帝非你莫屬。”
“大孫,咱聽說你剛剛被收了一貫錢的稅?”
“哎,是啊!別人是官我們是民,能怎麽辦?隻能讓他們吸血唄。”
說完朱英走到床邊往後一仰躺在床上,朱元璋走過來坐在他旁邊準備開口安慰。
“爺爺,你知不知朱皇帝的無腦稅收、腦殘戶籍製度?都是操蛋玩意。”
朱元璋也學著朱英後仰躺在床上,出聲道:“大孫你對這些也懂?”
“懂是不懂多少,但我知道的比朱皇帝這個好很多倍!”
“嗬嗬,大孫,你這麽懂多教爺爺一點,等造反成功咱也能幫你做事對不?”
朱英側身麵對朱元璋,“這個可以給爺爺你說道說道。”
“說說。”
朱元璋也側身麵對朱英,然後大眼瞪小眼。
“咻咻...”
“咻咻!”
“爺爺,你咻咻毛線?趕緊去拿紙筆來啊,我不是說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啊,對對,咱這就去拿紙筆來。”朱元璋連忙起身走出臥房。
少時,朱元璋拿著紙筆走進來到書桌前坐下,朱英也從床上起身來到桌旁另一把破椅子坐下。
“這李青風還學習四書、五經,難怪是個書呆子,朱皇帝製度的八股取士就是誤國誤民。”
朱元璋再次聽到大孫說這話有些不高興,“大孫別管八股,快說說稅收、戶籍製度問題。”
“嗯,先說稅收,朱皇帝定的三十稅一明麵上是壓製商人,實際上商人和士大夫階層串聯,
簡直富得天天流油,也隻要朱皇帝這種小農思想才想得出,爺爺你也經商,你說對不?”
拿著筆的朱元璋看著旁邊朱英的小腦袋連連點頭,“對對對,那要怎麽改呢?”
“這很好辦呀,爺爺你記。”
“放棄全國統一稅,按不同的分類分開收稅,如商業稅、農業稅、營業稅、車船稅、
過路稅...等,就是商業稅種類繁多一時半會也說不完,以後再細說。
如過路稅,大宗的貨物從始發站開始先收貨物總價值的百分之七的稅,
到終點站再收百分之八的稅。小宗的貨物稅相同隻是稅率收低一些,
各按十分之五收取。怎麽定於大小宗以後在研究。
再如農業稅,在豐收年間可以收取總量的百分之十,可以讓農民自由買賣,
隻要他們買賣就按商業稅的百分之十五來收取,若是低產年就象征性收百分之一,
若是災年就不收稅。還有營業稅......”
朱元璋聽得腦中一團漿糊,連忙喊停,“停停,大孫你這繞來繞去的把咱頭都繞暈了。”
朱英白了他一眼,“爺爺你知道頭暈就好,所以說朱皇帝的無腦三十稅一就是便宜商人,
宋朝沒有大明國土麵積大,可它就比大明有錢,爺爺你明白了嗎?當然也和海禁有關。”
朱元璋把自己明白的記錄下來,放下筆雙手互相揉著手腕,道:“大孫,海禁你不懂!”
“爺爺,你就懂?切。”朱英聽到他的話不屑回道,還差點抬手比出一個國際手勢。
朱元璋不想說海禁這個話題,轉移話題道:“大孫,按你這麽說為何農業稅那麽低?”
朱英站在椅子上居高臨下的開口:“低嗎?爺爺你不懂,隻要穩定好農民,就沒有農民起義,
很多事情就很大力改革!算了,不說這些,說這些你也不懂。”
不等朱元璋說話,朱英蹲在椅子上繼續開口:“我再說說朱皇帝的腦殘戶籍製度,
他把人劃分士戶(官僚士紳)、農戶、軍戶、匠戶、商戶......等。有什麽作用?
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農戶還還一些可以通過科舉入士,軍戶、匠戶、商戶呢?
如軍戶現在看似為了穩定兵員,那麽爺爺我問你,如果你是當兵你戰死沙場,
你兒子接班對不?那他也戰死沙場若無後這不是絕種了嗎?還有定額在!這些空缺名額,
誰願意來補?現在還能實施也就是大明開國沒多少年,也確實有一些地方需要軍戶的存在,
若常年日積月累,爺爺你想想後果?可笑的是軍戶名義上是軍戶有固定糧餉拿,
實際上就是在衛所裏當屯田長工,待遇還不如我們當乞討的!”
說完朱英沒再說,朱元璋將一些重點記錄下來,時間不長記錄完,正要開口詢問一些細節。
門外響起李青風的聲音,“大哥大,你快過來看看,那邊的牆要怎麽打通?”
“來了來了,別亂搞。”
朱英跳下椅子開門而去,朱元璋拿著剛剛記錄的內容看,之前認為自己實施正確的政令,
經過朱英的“教導”現在又感覺很多地方確實欠缺太多。
晚飯後,趁一眾人在敲牆時朱英教了如花、徐膺緒、徐增壽三人唱了一首改版“好運來”。
“好運來祝你好運來......興旺發達通四海......”
幾人在廳堂能壓著聲音練歌,朱元璋一旁聽了一會,朱英沒搭理他,他才無趣的離開。
哎,這些叼毛官差真的是不按規矩收取,全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小卡拉米都如此,
更別提那些官老爺們,難怪朱屠夫要嘎嘎亂殺,這還是離京城近的地方,遠的更猖狂。
嗬嗬...想著想著,朱英就自嘲的笑起來。
一旁打掃衛生的如花看他這副模樣把頭上唯一一個金發簪取下來,走到櫃台放在朱英麵前。
“如花姐姐,你這是何意?”
如花麵帶微笑同時倔強的開口:“少爺,你和老爺幫我們這麽多,這隻是我一點心意,
也隻能拿出這個唯一值些錢的簪子。”
“行,那我也不推辭啦,正好現在缺錢。”朱英沒有多糾結,拿起輕飄飄的發簪回道。
“嗯。”如花開心的回身去打掃衛生。
朱英低頭看到錢箱裏還有一些銅板零錢無奈的搖頭,暗歎自己之前低估了古代的黑暗麵,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話真的是發揮到極致。
另一邊,朱元璋和李文忠祭拜完滁陽王郭子興墓後回來路上。
“保兒,你覺得是誰在謀害咱的大孫?”朱元璋把一直疑惑的問題對李文忠說出來。
“陛下,臣的猜測應該是某個宮女、太監受背後之人指使所為。”
走在朱元璋身後的李文忠內心苦澀,知道會有這麽一天隻是沒想到會那麽快,隻能含糊其辭。
朱元璋無奈的歎氣道:“哎,咱何嚐不知,派人查了那麽久還是毫無頭緒!”
“陛下勿慮,那些逮人肯定會露出馬腳的。”
“嗯,咱覺得你家小九江聰明,你修書一封讓他在京城那些紈絝子弟中打探一下。”
“是,陛下。”
李文忠內心無奈,自己父子倆都牽連進來啦!另一層意思就是陛下把自己父子二人沒入皇長孫帳下,自己可是大都督府左都督...一直獨身一人沒有“派係”。
朱元璋眼睛餘光看到身後心理活動頻繁的李文忠,笑道:“嗬嗬,保兒快走,回去晚了大孫肯定會懷疑。”
“是,陛下。”
朱元璋、李文忠兩人邁步加速,身後的一群人也快速跟上。
兩人來到店鋪門口去辦事的方九、方十就帶人拉著貨物回來。
此時朱英沒有出來迎接,正和李青風兩人在櫃台內頭對頭嘀嘀咕咕中...
“青風小弟,你確定隔壁的人沒騙你吧?”
“大哥大,都是我父母輩的老鄰居不會騙我的,再說我也沒有什麽東西可騙。”
“哎呀,這感情好,你一會你帶毛丕他們去把那邊打通,然後...(如此...這般)...”
“好,大哥大今日先打通,明日我在去官府把房契辦下來。”
“no problem!”
“大哥大,漏趴...?”
“沒什麽,就這麽辦。”
“是。”
兩人說完一抬頭就看到兩個大腦袋從櫃台前方伸進來,齊齊嚇了一跳。
“靠,爺爺、李叔,你們知不知人嚇人,嚇死人!”
被嚇一跳的朱英瞪著朱元璋笑嗬嗬的連拍著自己小心髒開罵。
朱元璋趴在櫃台上不以為然的笑了笑:“嘿嘿,大孫你們在商量什麽?”
一旁同樣被嚇著的李青風立即起身對著朱元璋拱手行禮,笑道:“大哥大爺爺,
剛剛隔壁王老爺找到我說,他們一家要去搬遷去揚州,把二進院都轉送我,
這不我就和大哥大商量怎麽把店鋪擴大。”
朱元璋略有深意的笑道:“嗬嗬,不錯不錯,大便宜一定要撿。”
朱英腦中再次想起,這青風小弟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孩子?不然這上千平的二進院說送就送?
而且這青風小弟的這房子隻是這二進院的l型一角,約三十平。
(一進院,可以理解為口字型四合院。二進院,兩個四合院組成,日字型。)
朱元璋看到發呆的朱英對李青風揮了揮手,他知趣讓開並去做事,李文忠也一樣走開。
想隔壁老王故事的朱英被朱元璋用手指戳了戳,“爺爺你幹嘛?”
“你看這麽大的院子,是不是把你奶奶他們接過來?”朱元璋試探性問道。
朱英沒回話拉著朱元璋往裏麵走,臥房內關門前還外往看了看。
關好門,朱英小臉一變,怒道:“爺爺,就這麽一點點好處你就淪陷?不造反啦?
城裏遠沒有鄉下自由懂嗎?城裏還要被官紳們欺壓,鄉下也會有但都是小角色問題不大,
革命都還沒開始,爺爺你就浪了?”
“行行,爺爺聽大孫的,你怎麽說咱就怎麽做。”
朱元璋隻是試探問,來安那把還有心心念念的高產土豆就怕到時候朱英不願回去才提問。
朱英老氣橫秋的走到他麵前,道:“很好!隻要爺爺你聽我的吊炸天大帝非你莫屬。”
“大孫,咱聽說你剛剛被收了一貫錢的稅?”
“哎,是啊!別人是官我們是民,能怎麽辦?隻能讓他們吸血唄。”
說完朱英走到床邊往後一仰躺在床上,朱元璋走過來坐在他旁邊準備開口安慰。
“爺爺,你知不知朱皇帝的無腦稅收、腦殘戶籍製度?都是操蛋玩意。”
朱元璋也學著朱英後仰躺在床上,出聲道:“大孫你對這些也懂?”
“懂是不懂多少,但我知道的比朱皇帝這個好很多倍!”
“嗬嗬,大孫,你這麽懂多教爺爺一點,等造反成功咱也能幫你做事對不?”
朱英側身麵對朱元璋,“這個可以給爺爺你說道說道。”
“說說。”
朱元璋也側身麵對朱英,然後大眼瞪小眼。
“咻咻...”
“咻咻!”
“爺爺,你咻咻毛線?趕緊去拿紙筆來啊,我不是說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啊,對對,咱這就去拿紙筆來。”朱元璋連忙起身走出臥房。
少時,朱元璋拿著紙筆走進來到書桌前坐下,朱英也從床上起身來到桌旁另一把破椅子坐下。
“這李青風還學習四書、五經,難怪是個書呆子,朱皇帝製度的八股取士就是誤國誤民。”
朱元璋再次聽到大孫說這話有些不高興,“大孫別管八股,快說說稅收、戶籍製度問題。”
“嗯,先說稅收,朱皇帝定的三十稅一明麵上是壓製商人,實際上商人和士大夫階層串聯,
簡直富得天天流油,也隻要朱皇帝這種小農思想才想得出,爺爺你也經商,你說對不?”
拿著筆的朱元璋看著旁邊朱英的小腦袋連連點頭,“對對對,那要怎麽改呢?”
“這很好辦呀,爺爺你記。”
“放棄全國統一稅,按不同的分類分開收稅,如商業稅、農業稅、營業稅、車船稅、
過路稅...等,就是商業稅種類繁多一時半會也說不完,以後再細說。
如過路稅,大宗的貨物從始發站開始先收貨物總價值的百分之七的稅,
到終點站再收百分之八的稅。小宗的貨物稅相同隻是稅率收低一些,
各按十分之五收取。怎麽定於大小宗以後在研究。
再如農業稅,在豐收年間可以收取總量的百分之十,可以讓農民自由買賣,
隻要他們買賣就按商業稅的百分之十五來收取,若是低產年就象征性收百分之一,
若是災年就不收稅。還有營業稅......”
朱元璋聽得腦中一團漿糊,連忙喊停,“停停,大孫你這繞來繞去的把咱頭都繞暈了。”
朱英白了他一眼,“爺爺你知道頭暈就好,所以說朱皇帝的無腦三十稅一就是便宜商人,
宋朝沒有大明國土麵積大,可它就比大明有錢,爺爺你明白了嗎?當然也和海禁有關。”
朱元璋把自己明白的記錄下來,放下筆雙手互相揉著手腕,道:“大孫,海禁你不懂!”
“爺爺,你就懂?切。”朱英聽到他的話不屑回道,還差點抬手比出一個國際手勢。
朱元璋不想說海禁這個話題,轉移話題道:“大孫,按你這麽說為何農業稅那麽低?”
朱英站在椅子上居高臨下的開口:“低嗎?爺爺你不懂,隻要穩定好農民,就沒有農民起義,
很多事情就很大力改革!算了,不說這些,說這些你也不懂。”
不等朱元璋說話,朱英蹲在椅子上繼續開口:“我再說說朱皇帝的腦殘戶籍製度,
他把人劃分士戶(官僚士紳)、農戶、軍戶、匠戶、商戶......等。有什麽作用?
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農戶還還一些可以通過科舉入士,軍戶、匠戶、商戶呢?
如軍戶現在看似為了穩定兵員,那麽爺爺我問你,如果你是當兵你戰死沙場,
你兒子接班對不?那他也戰死沙場若無後這不是絕種了嗎?還有定額在!這些空缺名額,
誰願意來補?現在還能實施也就是大明開國沒多少年,也確實有一些地方需要軍戶的存在,
若常年日積月累,爺爺你想想後果?可笑的是軍戶名義上是軍戶有固定糧餉拿,
實際上就是在衛所裏當屯田長工,待遇還不如我們當乞討的!”
說完朱英沒再說,朱元璋將一些重點記錄下來,時間不長記錄完,正要開口詢問一些細節。
門外響起李青風的聲音,“大哥大,你快過來看看,那邊的牆要怎麽打通?”
“來了來了,別亂搞。”
朱英跳下椅子開門而去,朱元璋拿著剛剛記錄的內容看,之前認為自己實施正確的政令,
經過朱英的“教導”現在又感覺很多地方確實欠缺太多。
晚飯後,趁一眾人在敲牆時朱英教了如花、徐膺緒、徐增壽三人唱了一首改版“好運來”。
“好運來祝你好運來......興旺發達通四海......”
幾人在廳堂能壓著聲音練歌,朱元璋一旁聽了一會,朱英沒搭理他,他才無趣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