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城外十裏亭,知君站在祖母身邊,有些不舍的看著哥哥沈硯安,一邊的祖母還在叮囑著父親沈錦銘,就連已經久病許久未出過門的陸夫人今日也來了十裏亭。
沈錦銘不想謝老夫人跟著知君去臨安,理由是怕路上出什麽意外,畢竟謝老夫人年紀大了。
所以沈錦銘自從的知謝老夫人也要去臨安後,一直勸說謝老夫人,想讓她安心留在京城,但久勸不下,還去找了知君,知君當然會跟祖母站在一條戰線上,拒絕了他,因此沈錦銘已經很久都沒有理過知君,他甚至埋怨是知君鼓弄的謝老夫人非要去。
知君和哥哥道完別,看了眼站在沈硯安身邊一直沉默的父親道了句:“父親,女兒拜別父親,”
沈錦銘不鹹不淡的囑咐道:“隻顧好你祖母。”
停頓了下又道:“也照顧好自己。”
知君向他福了福身道:“是,父親。”
之後知君便扶著謝老夫人上了馬車,其實知君知道父親為什麽不願意祖母外出,他怕祖母在外出什麽意外是一項,最重要的是他怕祖母若是真出什麽意外後他的仕途將停滯不前,甚至有可能再難起複,他最重視和珍視的終究還是他的仕途。
謝老夫人見知君上來馬車後一直出神,便歎了一口氣,她怎麽可能不出自己孫女心事,一隻手輕輕撫上了知君的手道:“別怨你父親,家族興旺如今都記在他一人身上,宦海沉浮,他想要在京城站住腳,難免要用心專營,其他事便就看不到了。”
知君笑了笑,另一隻手學著祖母的樣子也撫上她的手道:“祖母多慮了,這些我都知道,不會怨他的。”
她怎麽會怨他呢?自小到大他從未參與過自己的成長,在她的印象裏,父親這個角色好像也沒有那麽重要,反正自小自己有那麽多人疼愛自己,在臨安時有小舅舅,知君感覺他更像是父親,他帶自己習字,帶自己吃遍臨安的美食,還帶自己遊覽了許多的名寺古刹,所以在臨安的那些年她並不想念京城,隻是偶爾會想起哥哥,想起祖母,想起已故的母親,卻從未想過父親。
而回到京城,知君多數也是跟在祖母身邊,很少見到父親,就連每次回臨安送她的也都是哥哥,父親從來沒有來送過她,今日這是第一次,可能他也不是送自己,他是來送祖母的。
上一世她離世前最後一次見父親還是過年的家宴上見的他,和現在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鬢間多了幾根白發,那天他隻對知君說了一句話:“你大度些,你自己沒生下孩子,不能讓人家杜家斷了後啊!那外室生了孩子不是還得叫你一聲母親,在外麵落個善妒的名聲,有損我沈家名聲。”
之後她怎麽回的現在已經忘了,她當時應該是沒同他說話吧!所以到死她都沒等來父親為她撐腰。
馬車越走越快,上了官道,也不再那麽顛簸,知君看了看窗外,綠樹成蔭,遠處的青山上還有幾隻鳥飛過,看著這些景色一掃心中的鬱悶,然後知君便看到騎馬跟在馬車邊上的王玲和王莉二人,知君朝她們兩個笑了笑算是招呼。
之前在十裏亭時並未見到二人,知君當時還想著她們是不是不來了,沒想到剛出城她們就趕上來了。
“祖母,表叔爺派給我的人過來了,她們倆這會兒就在馬車外。”
昨晚回去知君就把王宴禮托她給小舅舅帶賀禮並給她兩個女護衛的事告訴了祖母。
謝老夫人聞言睜開了眼睛也掀開車簾朝外看了看,見到兩個姑娘都騎著黑馬看上去英姿颯爽很是不凡,也朝著她們兩個點頭示好,兩個姑娘見是老夫人向她們示好,便也抱拳向她回禮。
就這樣全程雖然沒有說過一句話,謝老夫人還是對她們很是讚賞有加,知君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眼緣吧!
馬車一路向南行駛,天氣也越來越熱,知君沒有在六月裏趕過路,往常都是深秋和初春這兩個季節,天氣都是很涼爽的,可這樣炎熱的節趕路,人和馬都受不了,趕到中午時到了一個鎮子,到了家酒樓知君讓管家點了幾間房,叫了酒菜進屋,她牽著祖母直接進了房間,畢竟本來的目的也是帶著祖母到處都遊覽一番,雖然第一天便沒有按照原有的行程來趕路。
吃完午飯,趁著祖母午休時,知君帶著初桃出去看了看,日頭越來越大,直照的人發昏,知君直接去找了管家,讓他安排來人都幹脆住下,明天一早在趕路。
下午謝老夫人醒了得知知君因天熱決定明天在走時還無奈的笑了笑,說她嬌氣,那就那麽熱了。
可接下來幾日越往南走天氣便越熱,一行人走走停停五六天才走到了潁州,這裏知君沒有來過,隻聽書上說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可真正來到這裏知君覺的書上都是騙人的,這裏那有秀麗一說,到處都處在熱浪裏,街上行人稀少,隻偶爾有幾個匆匆忙忙的身影,也是急匆匆的走過,生怕被這酷熱的天氣灼傷。
遠處的樹木也在烈日下搖曳,葉子也蔫巴枯黃,仿佛隨時都會被曬幹。
王玲這時過來找知君,知君見她神色不似平常,心裏便有些擔憂。
“姑娘,潁州這裏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去年來過這裏,那時這裏很是熱鬧,行人小販絡繹不絕,到處都是南來北往的旅客,可這會屬下能感受到這城裏的人都很少,更別提旅人了,我怕在繼續往南走也會是這番景象。”
知君聽出了她話裏的意思,想來想前世裏這一年也沒聽說這邊有旱情啊!不過知君也不敢賭這個,就讓管家帶著人先找客棧休息。
到了客棧王莉找客棧的掌櫃聊了會,然後便去找知君。
“姑娘,那掌櫃說這邊已經連著一個月沒有下雨了,南邊來的商人也說那邊也是同樣的情景,地裏的莊稼很多都旱死了,怕是要引起旱災了。”
知君見一向樂觀的王莉也這樣說,心裏頓時有不好的感覺,當即去找祖母商量對策。
沈錦銘不想謝老夫人跟著知君去臨安,理由是怕路上出什麽意外,畢竟謝老夫人年紀大了。
所以沈錦銘自從的知謝老夫人也要去臨安後,一直勸說謝老夫人,想讓她安心留在京城,但久勸不下,還去找了知君,知君當然會跟祖母站在一條戰線上,拒絕了他,因此沈錦銘已經很久都沒有理過知君,他甚至埋怨是知君鼓弄的謝老夫人非要去。
知君和哥哥道完別,看了眼站在沈硯安身邊一直沉默的父親道了句:“父親,女兒拜別父親,”
沈錦銘不鹹不淡的囑咐道:“隻顧好你祖母。”
停頓了下又道:“也照顧好自己。”
知君向他福了福身道:“是,父親。”
之後知君便扶著謝老夫人上了馬車,其實知君知道父親為什麽不願意祖母外出,他怕祖母在外出什麽意外是一項,最重要的是他怕祖母若是真出什麽意外後他的仕途將停滯不前,甚至有可能再難起複,他最重視和珍視的終究還是他的仕途。
謝老夫人見知君上來馬車後一直出神,便歎了一口氣,她怎麽可能不出自己孫女心事,一隻手輕輕撫上了知君的手道:“別怨你父親,家族興旺如今都記在他一人身上,宦海沉浮,他想要在京城站住腳,難免要用心專營,其他事便就看不到了。”
知君笑了笑,另一隻手學著祖母的樣子也撫上她的手道:“祖母多慮了,這些我都知道,不會怨他的。”
她怎麽會怨他呢?自小到大他從未參與過自己的成長,在她的印象裏,父親這個角色好像也沒有那麽重要,反正自小自己有那麽多人疼愛自己,在臨安時有小舅舅,知君感覺他更像是父親,他帶自己習字,帶自己吃遍臨安的美食,還帶自己遊覽了許多的名寺古刹,所以在臨安的那些年她並不想念京城,隻是偶爾會想起哥哥,想起祖母,想起已故的母親,卻從未想過父親。
而回到京城,知君多數也是跟在祖母身邊,很少見到父親,就連每次回臨安送她的也都是哥哥,父親從來沒有來送過她,今日這是第一次,可能他也不是送自己,他是來送祖母的。
上一世她離世前最後一次見父親還是過年的家宴上見的他,和現在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鬢間多了幾根白發,那天他隻對知君說了一句話:“你大度些,你自己沒生下孩子,不能讓人家杜家斷了後啊!那外室生了孩子不是還得叫你一聲母親,在外麵落個善妒的名聲,有損我沈家名聲。”
之後她怎麽回的現在已經忘了,她當時應該是沒同他說話吧!所以到死她都沒等來父親為她撐腰。
馬車越走越快,上了官道,也不再那麽顛簸,知君看了看窗外,綠樹成蔭,遠處的青山上還有幾隻鳥飛過,看著這些景色一掃心中的鬱悶,然後知君便看到騎馬跟在馬車邊上的王玲和王莉二人,知君朝她們兩個笑了笑算是招呼。
之前在十裏亭時並未見到二人,知君當時還想著她們是不是不來了,沒想到剛出城她們就趕上來了。
“祖母,表叔爺派給我的人過來了,她們倆這會兒就在馬車外。”
昨晚回去知君就把王宴禮托她給小舅舅帶賀禮並給她兩個女護衛的事告訴了祖母。
謝老夫人聞言睜開了眼睛也掀開車簾朝外看了看,見到兩個姑娘都騎著黑馬看上去英姿颯爽很是不凡,也朝著她們兩個點頭示好,兩個姑娘見是老夫人向她們示好,便也抱拳向她回禮。
就這樣全程雖然沒有說過一句話,謝老夫人還是對她們很是讚賞有加,知君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眼緣吧!
馬車一路向南行駛,天氣也越來越熱,知君沒有在六月裏趕過路,往常都是深秋和初春這兩個季節,天氣都是很涼爽的,可這樣炎熱的節趕路,人和馬都受不了,趕到中午時到了一個鎮子,到了家酒樓知君讓管家點了幾間房,叫了酒菜進屋,她牽著祖母直接進了房間,畢竟本來的目的也是帶著祖母到處都遊覽一番,雖然第一天便沒有按照原有的行程來趕路。
吃完午飯,趁著祖母午休時,知君帶著初桃出去看了看,日頭越來越大,直照的人發昏,知君直接去找了管家,讓他安排來人都幹脆住下,明天一早在趕路。
下午謝老夫人醒了得知知君因天熱決定明天在走時還無奈的笑了笑,說她嬌氣,那就那麽熱了。
可接下來幾日越往南走天氣便越熱,一行人走走停停五六天才走到了潁州,這裏知君沒有來過,隻聽書上說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可真正來到這裏知君覺的書上都是騙人的,這裏那有秀麗一說,到處都處在熱浪裏,街上行人稀少,隻偶爾有幾個匆匆忙忙的身影,也是急匆匆的走過,生怕被這酷熱的天氣灼傷。
遠處的樹木也在烈日下搖曳,葉子也蔫巴枯黃,仿佛隨時都會被曬幹。
王玲這時過來找知君,知君見她神色不似平常,心裏便有些擔憂。
“姑娘,潁州這裏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去年來過這裏,那時這裏很是熱鬧,行人小販絡繹不絕,到處都是南來北往的旅客,可這會屬下能感受到這城裏的人都很少,更別提旅人了,我怕在繼續往南走也會是這番景象。”
知君聽出了她話裏的意思,想來想前世裏這一年也沒聽說這邊有旱情啊!不過知君也不敢賭這個,就讓管家帶著人先找客棧休息。
到了客棧王莉找客棧的掌櫃聊了會,然後便去找知君。
“姑娘,那掌櫃說這邊已經連著一個月沒有下雨了,南邊來的商人也說那邊也是同樣的情景,地裏的莊稼很多都旱死了,怕是要引起旱災了。”
知君見一向樂觀的王莉也這樣說,心裏頓時有不好的感覺,當即去找祖母商量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