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山和陳氏性子軟和,管教孩子基本上不上手,因此,除了蘇蓁這個特殊的之外。
蘇蕪和蘇文謙也是被養的性子溫和,這既是好事又是壞事,不過有蘇蓁在,也不用擔心太多。
蘇蓁繼續劈柴,秦辭的內心掀起了波濤,去了薑煜的屋子。
兩人不知道說了什麽,薑煜出來的時候表情看上去和以往沒什麽差別。
卯時剛過一半,等蘇有山把穀子攤開之後就開始吃早飯了。
今天的早膳陳氏炸了油條的豆腐腦,配上一點鹹菜,吃起來別說多香了。
鹿竹正在誇陳氏的手藝呢,就有人敲門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周氏和張氏居然一起來了。
張氏聞著院子裏麵的飯香,嘴皮子一掀,“這日子是過好了,早飯都舍得吃了!”
“娘,大嫂,廚房裏麵還有一點油條和豆腐腦,你們要來吃一點嗎?”陳氏放下碗問道。
張氏可不管有沒有外人在,一屁股就坐到了主位上,“你是死人啊!這種事情還要問我,還不趕緊去!沒看見老娘我早上沒吃飯嗎?!”
秦辭,鹿竹和薑煜三人麵麵相覷,文謙小弟偷偷壓低聲音對他們說道:“這是我奶奶,你們可別招惹她,她會打人的。”
聲音再小在一個桌子上,張氏還是聽見了,伸手就要撓蘇文謙,“蘇文謙你是欠打了是吧!還敢編排起長輩來了!”
蘇文謙靈巧的鑽到桌子下,拿起一根油條背上斜挎的書包就跑出了門上學去了。
蘇文謙也已經不是張氏想打就能打到的小孩子了。
張氏氣得想掀桌,蘇蓁卻是把碗重重的磕在了桌子上,“奶奶有什麽事情就說吧,這裏是我家,你要是無事還請離開,我們還有事情要忙,難不成奶奶是見我們家稻穀打不完要來幫忙嗎?”
張氏本來正吃著油條呢,聽到這話噌的一聲站了起來:“這裏是我兒子的家,我還不能來了嗎!”
說著,一雙筷子就朝著蘇蓁狠狠地砸了過去。
蘇蓁一側頭就躲了過去,看著掉在後麵的筷子眯了眯眼。
冷眸看向張氏,張氏被嚇了一跳。
秦辭:“這蘇家不是說是有不少讀書人的嗎?怎麽這家的長輩是這個樣子,看來與傳言不符啊?”
薑煜:“第一次這樣的讀書人家,倒是長見識了!”
秦辭他們三人不是本地人,要是傳出去了,這蘇家長輩不仁的名聲傳出去了那還得了。
老太婆還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周氏心想道,於是趕緊拉了拉張氏,讓張氏說正事。
張氏沉了沉氣,對著蘇有山說:“你爹如今病著,文博有寶他們都急需用錢,還有你妹妹在曹家過得不如意,也需要家中銀錢的補貼。”
這是來借錢?其他人聽這話都猜是這樣。
但是蘇蓁和秦辭三個不覺得是如此。
果然,隻聽張氏又接著說:“你們的百味居經營的不錯,但是現在你們也賦閑在家,不如就這樣吧,把這鋪子交給我來打理,你大嫂又讀過一點兒書,肯定會比你們經營的更好!到時候每年給你們分紅。”
蘇有山聽完麵上的表情變換不定,有些不可置信,還有一些心寒。
但是蘇有山還是沉聲說了句:“這就不必娘費心了,鋪子我們自己能打理好。”
張氏的主意可謂是算盤珠子都要蹦到別人臉上了,想要鋪子自己開去,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三房全家人都不同意,當場就表了態。
“你!”張氏怒目而視,一把站了起來,想把桌子掀翻,手上的青筋都鼓了起來,但是怎麽都沒有挪動桌子一分一毫。
張氏又隻能拿出她的罵人絕技,開始撒潑打滾,但是蘇蓁隻說了一句,把村長請過來,就讓張氏灰溜溜的走了。
張氏走在路上邊走邊罵,全村人又都知道張氏這個老婆子又去找她三兒子的麻煩了。
現在村裏的人可不認為是蘇有山兩口子不孝,都已經知曉張氏的品行了,整個村裏就數她家最熱鬧,聽說蘇嬌還害死了別人的孩子,這才躲回了娘家。
事情越傳越誇張,都說曹家仁義和蘇嬌的狠心。
也幸虧蘇正祿躺在床上,不然聽到這些話不又得撅過去了。
薑煜一封飛鴿傳書,捎去了一封信給京都。
不論真假,衛國公本來決定親自下江南,來蘇家村看一看,但是被公務絆住了,最後由老夫人來看一看。
從京都到青州城需要九日,若是走的急的話隻需六日。
七日後,一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來了蘇家村。
蘇蓁正在山上打板栗回來呢,見家門口一大幫子的人有些警惕。
這些人明顯不是普通的下人和護衛,瞧那氣勢都能看得出來,這些人是個練家子,比尋常富貴人家養的護衛還要更甚一些。
屋裏,秦辭斜倚著坐在椅子上,姿勢散漫而愜意,在看到蘇蓁進屋之後才連忙坐正了些。
薑煜則是端坐在秦辭對麵,正襟危坐、一絲不苟的。
主位上坐著的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身姿挺拔、氣韻悠長、雍容華貴,唯有眼角遮不住的魚尾紋和頭上隱約可見的銀絲能一窺她大概年紀不小了。
見到蘇蓁進來,鹿竹最積極的開始介紹來人:“小蓁,這是薑煜的祖母,聽我說澄泥硯這稀罕東西是你弄出來的,一定要堅持親自來看看。”
老夫人早就在蘇蓁進門的第一眼就已經就已經看到她了
從精致的五官看到衣著,看了一遍又一遍,直看得渾身輕顫,眼眶微紅。
蘇蓁今天為了撿板栗特意穿個舊衣裳,紮著兩個小發髻,挺簡單的頭繩綁著。
在她看來幹活方便的衣裳在薑老夫人這裏看得心疼。
蘇蓁也抬頭看著她,從困惑到遲疑,再到驚訝若有所思,最後轉頭看向薑煜,“你家的老太太好年輕。”
聽到蘇蓁的話,老太太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聽說澄泥硯這稀罕的玩意兒是一個小姑娘研製的,我就想來看看,我喜歡聰明的小孩子。”
蘇蕪和蘇文謙也是被養的性子溫和,這既是好事又是壞事,不過有蘇蓁在,也不用擔心太多。
蘇蓁繼續劈柴,秦辭的內心掀起了波濤,去了薑煜的屋子。
兩人不知道說了什麽,薑煜出來的時候表情看上去和以往沒什麽差別。
卯時剛過一半,等蘇有山把穀子攤開之後就開始吃早飯了。
今天的早膳陳氏炸了油條的豆腐腦,配上一點鹹菜,吃起來別說多香了。
鹿竹正在誇陳氏的手藝呢,就有人敲門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周氏和張氏居然一起來了。
張氏聞著院子裏麵的飯香,嘴皮子一掀,“這日子是過好了,早飯都舍得吃了!”
“娘,大嫂,廚房裏麵還有一點油條和豆腐腦,你們要來吃一點嗎?”陳氏放下碗問道。
張氏可不管有沒有外人在,一屁股就坐到了主位上,“你是死人啊!這種事情還要問我,還不趕緊去!沒看見老娘我早上沒吃飯嗎?!”
秦辭,鹿竹和薑煜三人麵麵相覷,文謙小弟偷偷壓低聲音對他們說道:“這是我奶奶,你們可別招惹她,她會打人的。”
聲音再小在一個桌子上,張氏還是聽見了,伸手就要撓蘇文謙,“蘇文謙你是欠打了是吧!還敢編排起長輩來了!”
蘇文謙靈巧的鑽到桌子下,拿起一根油條背上斜挎的書包就跑出了門上學去了。
蘇文謙也已經不是張氏想打就能打到的小孩子了。
張氏氣得想掀桌,蘇蓁卻是把碗重重的磕在了桌子上,“奶奶有什麽事情就說吧,這裏是我家,你要是無事還請離開,我們還有事情要忙,難不成奶奶是見我們家稻穀打不完要來幫忙嗎?”
張氏本來正吃著油條呢,聽到這話噌的一聲站了起來:“這裏是我兒子的家,我還不能來了嗎!”
說著,一雙筷子就朝著蘇蓁狠狠地砸了過去。
蘇蓁一側頭就躲了過去,看著掉在後麵的筷子眯了眯眼。
冷眸看向張氏,張氏被嚇了一跳。
秦辭:“這蘇家不是說是有不少讀書人的嗎?怎麽這家的長輩是這個樣子,看來與傳言不符啊?”
薑煜:“第一次這樣的讀書人家,倒是長見識了!”
秦辭他們三人不是本地人,要是傳出去了,這蘇家長輩不仁的名聲傳出去了那還得了。
老太婆還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周氏心想道,於是趕緊拉了拉張氏,讓張氏說正事。
張氏沉了沉氣,對著蘇有山說:“你爹如今病著,文博有寶他們都急需用錢,還有你妹妹在曹家過得不如意,也需要家中銀錢的補貼。”
這是來借錢?其他人聽這話都猜是這樣。
但是蘇蓁和秦辭三個不覺得是如此。
果然,隻聽張氏又接著說:“你們的百味居經營的不錯,但是現在你們也賦閑在家,不如就這樣吧,把這鋪子交給我來打理,你大嫂又讀過一點兒書,肯定會比你們經營的更好!到時候每年給你們分紅。”
蘇有山聽完麵上的表情變換不定,有些不可置信,還有一些心寒。
但是蘇有山還是沉聲說了句:“這就不必娘費心了,鋪子我們自己能打理好。”
張氏的主意可謂是算盤珠子都要蹦到別人臉上了,想要鋪子自己開去,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三房全家人都不同意,當場就表了態。
“你!”張氏怒目而視,一把站了起來,想把桌子掀翻,手上的青筋都鼓了起來,但是怎麽都沒有挪動桌子一分一毫。
張氏又隻能拿出她的罵人絕技,開始撒潑打滾,但是蘇蓁隻說了一句,把村長請過來,就讓張氏灰溜溜的走了。
張氏走在路上邊走邊罵,全村人又都知道張氏這個老婆子又去找她三兒子的麻煩了。
現在村裏的人可不認為是蘇有山兩口子不孝,都已經知曉張氏的品行了,整個村裏就數她家最熱鬧,聽說蘇嬌還害死了別人的孩子,這才躲回了娘家。
事情越傳越誇張,都說曹家仁義和蘇嬌的狠心。
也幸虧蘇正祿躺在床上,不然聽到這些話不又得撅過去了。
薑煜一封飛鴿傳書,捎去了一封信給京都。
不論真假,衛國公本來決定親自下江南,來蘇家村看一看,但是被公務絆住了,最後由老夫人來看一看。
從京都到青州城需要九日,若是走的急的話隻需六日。
七日後,一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來了蘇家村。
蘇蓁正在山上打板栗回來呢,見家門口一大幫子的人有些警惕。
這些人明顯不是普通的下人和護衛,瞧那氣勢都能看得出來,這些人是個練家子,比尋常富貴人家養的護衛還要更甚一些。
屋裏,秦辭斜倚著坐在椅子上,姿勢散漫而愜意,在看到蘇蓁進屋之後才連忙坐正了些。
薑煜則是端坐在秦辭對麵,正襟危坐、一絲不苟的。
主位上坐著的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身姿挺拔、氣韻悠長、雍容華貴,唯有眼角遮不住的魚尾紋和頭上隱約可見的銀絲能一窺她大概年紀不小了。
見到蘇蓁進來,鹿竹最積極的開始介紹來人:“小蓁,這是薑煜的祖母,聽我說澄泥硯這稀罕東西是你弄出來的,一定要堅持親自來看看。”
老夫人早就在蘇蓁進門的第一眼就已經就已經看到她了
從精致的五官看到衣著,看了一遍又一遍,直看得渾身輕顫,眼眶微紅。
蘇蓁今天為了撿板栗特意穿個舊衣裳,紮著兩個小發髻,挺簡單的頭繩綁著。
在她看來幹活方便的衣裳在薑老夫人這裏看得心疼。
蘇蓁也抬頭看著她,從困惑到遲疑,再到驚訝若有所思,最後轉頭看向薑煜,“你家的老太太好年輕。”
聽到蘇蓁的話,老太太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聽說澄泥硯這稀罕的玩意兒是一個小姑娘研製的,我就想來看看,我喜歡聰明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