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名貴木器漆器陸飛都沒有太在意,可這張烏木椅子卻吸引了陸飛的目光。
生成烏木的條件極為苛刻,所以烏木存世量本就稀少。
直徑四十公分以上的烏木大料,更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舍得用這麽名貴的料子做一張椅子,要不就是不懂行,要不就是超級大佬的存在。
再看木楞上的祥雲紋圖案就更特別了。
仔細觀看,可以看出,雕刻的手法是從右至左,雲尾上翹。
這是典型的兩晉三國時期的雕刻風格。
再看椅子的包漿,也完全符合這個年代。
兩晉三國時期的烏木椅子,這可就太牛逼了。
“穆雷,這個也幫我記下。”
“到時候跟你們二長老一起商量。”陸飛毫不客氣的說道。
穆雷嘴上答應,轉過身來卻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兒。
穆雷心說,陸飛這貨實在太不要臉了。
什麽都敢要,你也太不客氣了吧?
陸飛心中卻十分坦然。
這點兒要求根本不算什麽,就當試探托馬斯家族的誠意了。
要知道,當初那把刀,可是敲了羅伯特家族若幹硬貨啊!
這把刀相比之前那把刀的意義更為重要。
是否跟他們交易再說,來一趟倫敦不狠狠敲他們一筆,回到神州都得做噩夢啊!
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
自己是蕭家大少這層關係早晚不是秘密,眼下這是難得敲竹杠的機會,絕對不能慣著。
再往前走,陸飛的小心肝兒劇烈跳動起來。
因為這裏來到陸飛最在乎的書畫專區。
畫軸沒有展開,外麵貼著保護膜,但每一卷畫軸都貼著照片和標簽。
唐宋大家,元明清書畫大師的作品,這裏將近三百幅,看的陸飛口水直流。
夥計們!
安安靜靜在這裏休息,早晚我要帶你們回家。
等我哈!
幾十米的畫軸專區過去,就是典籍書冊專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實木大箱子,箱子鎖的死死的,看不到裏麵。
但箱子上的標簽,卻讓陸飛的心髒險些呼之欲出。
《四庫全書》北:十一——十三卷。
“沒錯!”
標簽上用英文和漢字寫的清清楚楚,就是《四庫全書》。
我的天啊!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
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卷餘冊,約八億字。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
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奉天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避暑山莊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
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四庫全書》是神州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神州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係統、最全麵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係。
《四庫全書》可以稱為神州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
神州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四庫修書之前,清代的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充分積累,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麵展開,漢學成為主流學風。
在時代學風下,學者們需要閱讀大量藏書,以及許多完整的原著,以征引材料,考證學術源流。
而對於自明末以來進入神州的西學,如何對待,到自覺檢討並總結以引導臣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的時候了。
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做一次徹底全麵的學術文化總結,也必得政府親自出麵主持方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大帝,希冀超邁前人,並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識斷、調理文化。
乾隆中期,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
思想學術文化亟待總結的要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以及乾隆個人的喜好,學術界的呼聲,使神州傳統的盛世修書在這個時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繼順康雍之後再次修纂大型書籍的態勢。
盛世的宏闊是需要鴻篇巨製來充實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給自己的使命。
乾隆也想借纂修《四庫全書》之機向全國征集圖書,貫徹“寓禁於征”的政策。
四庫修書就表麵而言,起於三方麵。
一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學佺再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立。
二是乾隆下詔直省督撫學政征求遺書,匯送京師。
三是朱筠、王應采奏請校辦《永樂大典》,輯佚書籍。
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時期,以及學術與政治的合力的需要。
當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書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圖書集成》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視的。
可以說,《四庫全書》是神州古往今來記錄最為全麵的叢書。
所記錄的文字,比《永樂大典》還要多了三倍多。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敗家皇帝乾隆爺在位六十年最大的政-績,沒有之一。
可就是這麽牛逼的寶藏級典籍,同樣命運多舛。
鹹豐三年和鹹豐四年,太平天國先後攻入鎮江和揚州。
收藏在鎮江金山寺行宮文宗閣和揚州天寧寺行宮文匯閣的部分《四庫全書》卷宗被天平天國焚毀。
鹹豐十年圓明園浩劫,文源閣收藏的叢書,傳聞也被焚燒幹淨。
現存的《四庫全書》殘本,僅有七十三卷而已。
但現在看來,事實大有出入。
眼前箱子裏麵裝的如果真的是《四庫全書》十一至十三卷,那就說明,當初圓明園焚燒隻是個幌子。
真正的叢書同樣被英法聯軍洗劫,並運回了歐洲。
生成烏木的條件極為苛刻,所以烏木存世量本就稀少。
直徑四十公分以上的烏木大料,更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舍得用這麽名貴的料子做一張椅子,要不就是不懂行,要不就是超級大佬的存在。
再看木楞上的祥雲紋圖案就更特別了。
仔細觀看,可以看出,雕刻的手法是從右至左,雲尾上翹。
這是典型的兩晉三國時期的雕刻風格。
再看椅子的包漿,也完全符合這個年代。
兩晉三國時期的烏木椅子,這可就太牛逼了。
“穆雷,這個也幫我記下。”
“到時候跟你們二長老一起商量。”陸飛毫不客氣的說道。
穆雷嘴上答應,轉過身來卻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兒。
穆雷心說,陸飛這貨實在太不要臉了。
什麽都敢要,你也太不客氣了吧?
陸飛心中卻十分坦然。
這點兒要求根本不算什麽,就當試探托馬斯家族的誠意了。
要知道,當初那把刀,可是敲了羅伯特家族若幹硬貨啊!
這把刀相比之前那把刀的意義更為重要。
是否跟他們交易再說,來一趟倫敦不狠狠敲他們一筆,回到神州都得做噩夢啊!
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
自己是蕭家大少這層關係早晚不是秘密,眼下這是難得敲竹杠的機會,絕對不能慣著。
再往前走,陸飛的小心肝兒劇烈跳動起來。
因為這裏來到陸飛最在乎的書畫專區。
畫軸沒有展開,外麵貼著保護膜,但每一卷畫軸都貼著照片和標簽。
唐宋大家,元明清書畫大師的作品,這裏將近三百幅,看的陸飛口水直流。
夥計們!
安安靜靜在這裏休息,早晚我要帶你們回家。
等我哈!
幾十米的畫軸專區過去,就是典籍書冊專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實木大箱子,箱子鎖的死死的,看不到裏麵。
但箱子上的標簽,卻讓陸飛的心髒險些呼之欲出。
《四庫全書》北:十一——十三卷。
“沒錯!”
標簽上用英文和漢字寫的清清楚楚,就是《四庫全書》。
我的天啊!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
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卷餘冊,約八億字。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
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奉天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避暑山莊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
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四庫全書》是神州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神州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係統、最全麵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係。
《四庫全書》可以稱為神州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
神州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四庫修書之前,清代的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充分積累,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麵展開,漢學成為主流學風。
在時代學風下,學者們需要閱讀大量藏書,以及許多完整的原著,以征引材料,考證學術源流。
而對於自明末以來進入神州的西學,如何對待,到自覺檢討並總結以引導臣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的時候了。
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做一次徹底全麵的學術文化總結,也必得政府親自出麵主持方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大帝,希冀超邁前人,並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識斷、調理文化。
乾隆中期,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
思想學術文化亟待總結的要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以及乾隆個人的喜好,學術界的呼聲,使神州傳統的盛世修書在這個時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繼順康雍之後再次修纂大型書籍的態勢。
盛世的宏闊是需要鴻篇巨製來充實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給自己的使命。
乾隆也想借纂修《四庫全書》之機向全國征集圖書,貫徹“寓禁於征”的政策。
四庫修書就表麵而言,起於三方麵。
一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學佺再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立。
二是乾隆下詔直省督撫學政征求遺書,匯送京師。
三是朱筠、王應采奏請校辦《永樂大典》,輯佚書籍。
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時期,以及學術與政治的合力的需要。
當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書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圖書集成》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視的。
可以說,《四庫全書》是神州古往今來記錄最為全麵的叢書。
所記錄的文字,比《永樂大典》還要多了三倍多。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敗家皇帝乾隆爺在位六十年最大的政-績,沒有之一。
可就是這麽牛逼的寶藏級典籍,同樣命運多舛。
鹹豐三年和鹹豐四年,太平天國先後攻入鎮江和揚州。
收藏在鎮江金山寺行宮文宗閣和揚州天寧寺行宮文匯閣的部分《四庫全書》卷宗被天平天國焚毀。
鹹豐十年圓明園浩劫,文源閣收藏的叢書,傳聞也被焚燒幹淨。
現存的《四庫全書》殘本,僅有七十三卷而已。
但現在看來,事實大有出入。
眼前箱子裏麵裝的如果真的是《四庫全書》十一至十三卷,那就說明,當初圓明園焚燒隻是個幌子。
真正的叢書同樣被英法聯軍洗劫,並運回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