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一想剩下的兩畝地種點什麽吧。


    沈一一翻了翻空間裏的種子,看見了各種藥材種子和各種水果種子,還有各種糧食種子和各種花種子。對呀,花除外,可以種藥材和水果,糧食呀。尤其是藥材和水果,這兩種既省事又穩定。


    半畝種點值錢的藥材,半畝種幾棵常見的水果樹。剩下的一畝地,小麥,玉米,土豆,紅薯先輪番的種。


    沈一一忙著下地掙工分,忙著上山撿柴,忙著種院裏的菜園子,忙著種空間裏地,忙的顧不上想輕鬆掙錢的法子了。


    一晃眼,半年過去了。繁忙的秋收也過去了。沈一一掙錢的法子還沒找到,她也已經適應了這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習慣是個可怕的東西。


    科學研究發現:大腦構築一條新的神經通道需要21天時間,所以人的某一行為經過21天以上的重複,就會形成習慣。這就是二十一天法則。


    真是印證了一句諺語: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


    進入12月份了,天氣越來越冷了。雪也下了好幾場了。炕也開始燒了,為了省柴,現在隻是晚上燒。


    地裏也早已停工。


    村裏的人和知青點的人都在為冬天做準備。


    知青點裏單獨住的知青除了完成村裏上工的任務和集體任務(男知青撿合夥吃飯的柴,打水,女知青輪流做飯,洗鍋碗,洗菜,打理菜園,打掃知青點的院子)外,還得準備他們自己過冬的物資,如棉衣,棉被,糧食,和更重要的柴火。


    每個人忙的腳不沾地,生怕凍死餓死在冬天。


    趙誌遠,李清雪和衛蓮花也放下了個人恩怨,各忙各的。


    趙誌遠眼看天越來越冷了,他不想和別人住在一起,柴是必須得撿了。他好歹是自己撿柴火,令所有人驚奇的是,他們經過的路看不見一根柴火,而趙誌遠一走,不是有棵小樹死了,就是一棵大樹上的粗枝斷裂,偶爾還有撞樹的兔子,和被枯草撈住的野雞。他們紛紛調侃他是不是老天的親兒子。


    而李清雪看見趙誌遠撿自己屋裏燒的柴,她也著急了,她不是自己撿,而是忙著花錢找人給她撿柴火,後來聽說有人說她是資本家,才自己跑上山撿,也隻能撿點細柴火。後來看實在是弄不到很多,還得天天自己燒炕。就決定冬天出點錢加上自己弄的柴住集體宿舍。


    王石生組織大家開了會,表示可以。


    那兩個單獨住的男知青李勝利和劉生產,單獨住的女知青賈如花也在努力了很久以後,也表示冬天都住集體宿舍呀,所以跟著集體一起行動,收集各種過冬的東西。


    沈一一跟著知青一起跑了兩趟公社,要不東西沒法用。單獨行動時,又買了三個大缸和三個小缸,花5分錢讓人送到一個沒有人住的死胡同,收入空間內。從空間裏取了她用的上的布匹,棉花,零食,調味品,還有糧食,過了個明麵。還幫其他知青買了點“剩餘的”棉花。皆大歡喜。


    空間裏的糧食已經收了一茬了,第二茬也長勢喜人。值得高興的是,收糧的同時,空間裏又出現了一間加工房,而這間加工房給了她一個大驚喜,整株小麥進去,出來就是小麥粒和完整的小麥杆子,再把小麥粒放進去,在出來的就是白一點和黑一點的兩種麵粉和麥麩。把小麥稈子放進去,出來就是碎一點的草料,再放一次,基本就成麵狀了。很神奇。


    空間裏的蔬菜地,又應時節種了一批大白菜,白蘿卜和胡蘿卜,還有辣椒,也已成熟。和外邊種的白菜蘿卜一起摻合著做了些酸菜和泡菜,把那幾個外麵的和空間裏的缸子都填滿了。沈一一不喜歡吃鹹菜,就沒弄鹹菜。


    冬天沒地方放白菜土豆紅薯,沈一一又找了二娃子給她在院裏弄了個地窖。


    知青點前院的廚房裏有個很大的地窖,其他人都在那放著。


    空間裏的果樹也長得有半人高了。


    可是水的問題還沒解決。


    沈一一的柴火屯了許多。跟著空間裏的裁剪入門用空間裏的大花布給自己做了兩身一薄一厚的花棉襖,花棉褲,外邊又用黑灰色的布做了三件罩衫,好拆洗。雖然針線活有點歪歪扭扭,被村裏的人說白瞎了那麽好的布和那麽好的棉花,但也隻是嘴上說說,心裏卻羨慕的很。


    雖然她的行李包裏也有兩身半新的棉衣,但她不是有條件嘛。那兩身也不會浪費,可以換的穿。想再做條加厚的被子,翻遍了裁剪書,也沒找到做被子的方法,找知青問了問誰會,都搖頭。帶來的被子有點薄了,空間裏的厚被子,被麵是結婚用的,太喜慶了,有點不合適。


    隻能找外援,聽夏春耀說,村子裏的玉蘭嬸子手藝好,靠給人縫縫補補,補貼點家用。丈夫出意外沒了,有個婆婆傷心過度瞎了眼。她還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外當兵輕易不回來,隻每個月按時回來的匯款單,讓村裏的人羨慕嫉妒恨。女兒18歲了,待在家不上工,是村裏有名的懶姑娘,去年又被早年說好的婆家退了親,越發不出來了。又讓村裏的人搖頭歎息,心裏好像頓時平衡了。


    最關鍵的是,沈一一聽說玉蘭嬸子不碎嘴子,不愛占人小便宜。要知道作為農村女人,又是上了點年紀的中年大媽,那是什麽?那可是農村版的“情報機構”。


    她們就像有千裏眼和順風耳,總是能第一時間得知常人,得知不了的信息。她們能讓一個人瞬間聲名顯赫,也能瞬間讓一個人聲名狼藉。


    她們消息靈通,信息傳播速度驚人,且輿論範圍無限擴大。從一隻小雞到一頭老牛,從黃口小兒到耄耋老人,從村頭到村尾,隻要村裏發生一點事,她們都能敏銳捕捉到,並且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還喜歡以訛傳訛,胡亂猜測。


    她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每天都各處搜集傳播別人的談資笑料,她們對所有事情似乎都能說上一把,但是有些事情傳著傳著就變味兒了,比如村頭李三死了一頭羊,傳到村尾就說李四死了娘。一段時間村裏不見人,就說進了局子,或者出了什麽什麽事兒。反正有些事她們雖然不知道真相,但被傳著傳著就成了“真相”。


    當然不是所有的農村大媽都喜歡背後嚼舌根,這畢竟是少部分,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的。


    村裏還有些喜歡占便宜的,總是理直氣壯的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還美其名,幫你吃,幫你用。


    知青屬於外來人員,越發被她們盯的緊。沈一一感覺是趙誌遠,李清雪和衛蓮花三個人的愛恨情仇吸引了她們全部的注意力,對其他知青隻是一眼帶過。


    這段時間他們三消停下來了,可不得找下一個接替的人或事。


    而沈一一這8斤棉花和新布做的大棉被保不險就會上了紅星村頭條熱門。


    然後沈一一麵臨的就是被村裏人裏裏外外扒拉個遍,想想就可怕。


    沈一一不想成為八卦的中心。就想找一個嘴嚴手緊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緣人物的快穿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蝦米愛紫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蝦米愛紫菜並收藏邊緣人物的快穿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