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一等她爹和她大哥走了以後,她也背著一個背簍上了山。
秦一一滿山晃蕩,當然她也隻敢在外圍晃蕩。隻要她覺得哪個地方比較隱蔽,她就往那兒栽幾棵空間裏早種的苗,也不多,就三五棵。或土豆或紅薯。
秦一一在中午捎了一背簍子柴,好幾把野菜,回了家。吃過午飯稍微歇了一會兒,下午又背著背簍上了山。
整整忙了一天,秦一一才把她空間裏早種的苗都種在了山上,並澆上了空間裏水,以保證大部分能成活。
快天黑的時候,秦一一下了山。照樣背了一背簍柴。這次拿回來些蘑菇。
秦一一在路過知青大院的時候,聽到知青大院裏很熱鬧。她就知道,上官晴兒已經來了。就是不知道是重生以前的還是重生以後的。
果然,秦一一在經過秦大強的老宅時,看見他家老宅大門是開著的。
秦一一瞥了一眼,就直接回了家。
晚上吃飯的時候,李棗花問了問秦大力關於新來的知青的情況。
秦大力說,“來了三個男知青,有一個不太好了,”邊說邊還歎了一口氣。“還有秦大強帶回來了一個媳婦,叫上官晴兒,安頓在他家老宅了,他平時不常在家,讓我們多照顧著點。”他頓了一下又說,“大強那個媳婦,看起來有點不太高興,算了,你看著辦吧,要是個好的,就多幫幫,要是個拎不清的,就遠著些。”
“行,”李棗花痛快的說,過了一小會兒又說,“你說有一個知青快不行了,那怎麽辦呀?有沒有叫老李頭過去看看?他要是死了,會不會連累到我們村?”
“有,叫老李頭過去看了,那個知青不知道得罪了什麽人,被打斷了一條腿,一直沒好。又一直發燒,估計肚子裏邊兒也很久沒吃東西了,也沒一點抗勁。老李頭那兒藥也不全,醫術也有限。唉!夠嗆!在知青辦已經報備過了。他活著,是他的造化,死了,找地方埋了就行了,跟知青辦報備一下就行。”
秦一一和她的三個哥哥紛紛表示了他們的同情。
秦大力一家吃過了晚飯,秦大力把今天買的本子,鉛筆,橡皮,小刀還有二斤橘子味兒的水果糖一起給了他的閨女。並給了她五百塊錢。對她說是那個東西的錢。因為在廚房裏已經跟孩子媽說過了,所以李棗花也就沒問了。還對他三個兒子說不許對他們妹妹的錢有什麽想法。
秦大虎,秦二虎,秦三虎都搖頭表示不會。
秦一一抿了抿嘴,什麽也沒說,從那一遝麵值十元的錢裏邊兒,數出100塊錢。把剩下的400塊錢遞給她的娘李棗花,並對他們說,“爹,娘,這錢你們就拿著,家裏差什麽就買,我有這100塊錢就夠用了。況且在那個東西的旁邊。還有一個小一點的,我沒有挖出來。等沒錢了再去挖就行了。”
秦一一的爹娘和三個哥哥,目瞪口呆的瞪著她,異口同聲的說,“還有一個?”
剛剛她的二哥和三哥也知道了,他們的妹妹挖了一個人參。
沒想到轉眼之間又聽到了,居然還有一個,這是捅了人參窩了吧。這運氣,他們比不了。不過又一想,這麽好的運氣是他們的妹妹,不自覺的又自豪了起來。
一夜好夢。
孩子們早早地就來到了秦一一的家門口,都沒有大聲的吵鬧。有的在用樹枝寫著數字。有的在寫拚音字母,還有的在討論著什麽。
秦大力一開門,還疑惑了一下,問,“你們怎麽這麽早?吃過飯了沒?”
“早上睡不著了。吃過飯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
秦一一聽到了,就跑出來,讓孩子們先回去,搬個板凳兒過來。然後等孩子們過來讓四狗子先領著孩子們唱前幾天剛學會的《勞動最光榮》和《娃哈哈》,她先回去洗漱,吃點飯。
大早上孩子們熱情洋溢的歌聲。讓路過上工的人們聽的心情愉快。尤其裏麵還有自家孩子的家長們,特別的高興。感覺瞬間渾身都充滿了幹勁兒。
秦一一收拾完了自己。拿著昨天晚上削好的鉛筆,本子,橡皮,兩把小刀到了院子外,給孩子們每人發了一個寫著自己名字的漢語拚音本和一個同樣寫著自己名字的筆記本,一支鉛筆,一個橡皮。總共24個孩子,就連三歲的三娃子也領了一套,可把他給高興的。當然每個孩子都臉蛋紅紅,看起來就很激動。都小心翼翼的拿著各自的本子,鉛筆和橡皮。紛紛給秦一一鞠了一躬,並喊,“謝謝秦老師。”
秦一一很不好意思,這麽多的孩子們給她鞠躬,把她都給整不會了。
於是她讓孩子們從小到大排好順序。
六歲以下包括六歲的有九個,稱他們是小班,秦一一讓他們先寫20以下的數字和五個單韻母。
六歲以上的有15個,稱他們是大班,讓他們把前幾天學過的都在本子上寫一遍。並吩咐他們數字寫在筆記本上,五個單韻母和聲母都寫在漢語拚音本上。並讓孩子們每個數字和每個拚音都寫五次。不會寫的,不要著急,慢慢來。
秦一一先在黑板上把學過的數字和拚音都寫了一遍。讓孩子們比照著在他們的本子上每個字和拚音都寫上一次。其餘的有時間了慢慢兒寫。
等孩子們抓起筆來,開始寫字的時候,秦一一發現,她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她們村裏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拿過筆,又怎麽會用筆寫字呢?
於是,秦一一很快向孩子們認了錯。一個一個的教他們握筆的姿勢。從寫數字1開始慢慢的教。寫錯了或者寫的覺得不好看的,教給他們用橡皮擦掉再重新寫。並告訴他們放黑板的桌子上放著兩把小刀,誰的鉛筆禿了,過來取上一把小刀,要麽自己削,要麽讓她來幫他們削。吩咐孩子們不管誰用小刀一定要小心一點,不要傷著自己,用完了小刀必須還回來。
孩子們很痛快的答應了。
秦一一滿山晃蕩,當然她也隻敢在外圍晃蕩。隻要她覺得哪個地方比較隱蔽,她就往那兒栽幾棵空間裏早種的苗,也不多,就三五棵。或土豆或紅薯。
秦一一在中午捎了一背簍子柴,好幾把野菜,回了家。吃過午飯稍微歇了一會兒,下午又背著背簍上了山。
整整忙了一天,秦一一才把她空間裏早種的苗都種在了山上,並澆上了空間裏水,以保證大部分能成活。
快天黑的時候,秦一一下了山。照樣背了一背簍柴。這次拿回來些蘑菇。
秦一一在路過知青大院的時候,聽到知青大院裏很熱鬧。她就知道,上官晴兒已經來了。就是不知道是重生以前的還是重生以後的。
果然,秦一一在經過秦大強的老宅時,看見他家老宅大門是開著的。
秦一一瞥了一眼,就直接回了家。
晚上吃飯的時候,李棗花問了問秦大力關於新來的知青的情況。
秦大力說,“來了三個男知青,有一個不太好了,”邊說邊還歎了一口氣。“還有秦大強帶回來了一個媳婦,叫上官晴兒,安頓在他家老宅了,他平時不常在家,讓我們多照顧著點。”他頓了一下又說,“大強那個媳婦,看起來有點不太高興,算了,你看著辦吧,要是個好的,就多幫幫,要是個拎不清的,就遠著些。”
“行,”李棗花痛快的說,過了一小會兒又說,“你說有一個知青快不行了,那怎麽辦呀?有沒有叫老李頭過去看看?他要是死了,會不會連累到我們村?”
“有,叫老李頭過去看了,那個知青不知道得罪了什麽人,被打斷了一條腿,一直沒好。又一直發燒,估計肚子裏邊兒也很久沒吃東西了,也沒一點抗勁。老李頭那兒藥也不全,醫術也有限。唉!夠嗆!在知青辦已經報備過了。他活著,是他的造化,死了,找地方埋了就行了,跟知青辦報備一下就行。”
秦一一和她的三個哥哥紛紛表示了他們的同情。
秦大力一家吃過了晚飯,秦大力把今天買的本子,鉛筆,橡皮,小刀還有二斤橘子味兒的水果糖一起給了他的閨女。並給了她五百塊錢。對她說是那個東西的錢。因為在廚房裏已經跟孩子媽說過了,所以李棗花也就沒問了。還對他三個兒子說不許對他們妹妹的錢有什麽想法。
秦大虎,秦二虎,秦三虎都搖頭表示不會。
秦一一抿了抿嘴,什麽也沒說,從那一遝麵值十元的錢裏邊兒,數出100塊錢。把剩下的400塊錢遞給她的娘李棗花,並對他們說,“爹,娘,這錢你們就拿著,家裏差什麽就買,我有這100塊錢就夠用了。況且在那個東西的旁邊。還有一個小一點的,我沒有挖出來。等沒錢了再去挖就行了。”
秦一一的爹娘和三個哥哥,目瞪口呆的瞪著她,異口同聲的說,“還有一個?”
剛剛她的二哥和三哥也知道了,他們的妹妹挖了一個人參。
沒想到轉眼之間又聽到了,居然還有一個,這是捅了人參窩了吧。這運氣,他們比不了。不過又一想,這麽好的運氣是他們的妹妹,不自覺的又自豪了起來。
一夜好夢。
孩子們早早地就來到了秦一一的家門口,都沒有大聲的吵鬧。有的在用樹枝寫著數字。有的在寫拚音字母,還有的在討論著什麽。
秦大力一開門,還疑惑了一下,問,“你們怎麽這麽早?吃過飯了沒?”
“早上睡不著了。吃過飯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
秦一一聽到了,就跑出來,讓孩子們先回去,搬個板凳兒過來。然後等孩子們過來讓四狗子先領著孩子們唱前幾天剛學會的《勞動最光榮》和《娃哈哈》,她先回去洗漱,吃點飯。
大早上孩子們熱情洋溢的歌聲。讓路過上工的人們聽的心情愉快。尤其裏麵還有自家孩子的家長們,特別的高興。感覺瞬間渾身都充滿了幹勁兒。
秦一一收拾完了自己。拿著昨天晚上削好的鉛筆,本子,橡皮,兩把小刀到了院子外,給孩子們每人發了一個寫著自己名字的漢語拚音本和一個同樣寫著自己名字的筆記本,一支鉛筆,一個橡皮。總共24個孩子,就連三歲的三娃子也領了一套,可把他給高興的。當然每個孩子都臉蛋紅紅,看起來就很激動。都小心翼翼的拿著各自的本子,鉛筆和橡皮。紛紛給秦一一鞠了一躬,並喊,“謝謝秦老師。”
秦一一很不好意思,這麽多的孩子們給她鞠躬,把她都給整不會了。
於是她讓孩子們從小到大排好順序。
六歲以下包括六歲的有九個,稱他們是小班,秦一一讓他們先寫20以下的數字和五個單韻母。
六歲以上的有15個,稱他們是大班,讓他們把前幾天學過的都在本子上寫一遍。並吩咐他們數字寫在筆記本上,五個單韻母和聲母都寫在漢語拚音本上。並讓孩子們每個數字和每個拚音都寫五次。不會寫的,不要著急,慢慢來。
秦一一先在黑板上把學過的數字和拚音都寫了一遍。讓孩子們比照著在他們的本子上每個字和拚音都寫上一次。其餘的有時間了慢慢兒寫。
等孩子們抓起筆來,開始寫字的時候,秦一一發現,她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她們村裏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拿過筆,又怎麽會用筆寫字呢?
於是,秦一一很快向孩子們認了錯。一個一個的教他們握筆的姿勢。從寫數字1開始慢慢的教。寫錯了或者寫的覺得不好看的,教給他們用橡皮擦掉再重新寫。並告訴他們放黑板的桌子上放著兩把小刀,誰的鉛筆禿了,過來取上一把小刀,要麽自己削,要麽讓她來幫他們削。吩咐孩子們不管誰用小刀一定要小心一點,不要傷著自己,用完了小刀必須還回來。
孩子們很痛快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