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六十年代下鄉知青19
快穿:路人甲吃瓜日常 作者:溫水煮青蛙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悅說完後三人感覺沒意思就跑去看書了,薑悅休息了一會後,打了一會撲克,到點了幾人就準備睡覺,最近不打算進山,所以陷阱也不去看了,過蓋房子這事得風頭過了再收拾吧。
第二天一早剛吃完早飯就下雪了,這下子門都不用出了,上午幾人看書的時候徐大爺一家三口過來了,徐大爺一家是來向薑悅表示感謝的,徐大爺兒子還拎著禮物,寒暄了一陣在雪下大之前回去了。
中午的時候薑悅懶得做飯,三人把徐大爺送過來的一包點心給吃了,薑悅就吃了一塊因為太甜了,她不太喜歡這種太甜的點心,下午的時候四人殺了三隻雞,本來是想著等過年時候都殺了的,但是這不下蛋還要喂糧食太虧了,現在這天氣也能凍住了索性就殺一些先吃著。
晚飯吃的是鐵鍋燉雞加玉米餅子,這幾年吃肉的概率明顯增加了很多,自從掙上錢後三人有了底氣,不會每隔一段就emo,三人的家裏也好過很多,因為不用支援他們不說,時不時還能受到孩子的反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就到了1975年春節,大年三十這天每家每戶都是喜氣洋洋的,上午起床後幾人就開始忙碌,今年家裏的肉類多了不少,蔬菜都多了幾種。
今年的年夜飯是下鄉以來最豐盛的一頓飯,今天這頓飯幾人都有點喝多了,晚上別人來找他們出去玩的時候,幾人還窩在被窩睡覺呢,隻有薑悅恢複的快了一些。
她醒來後看了看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多了,把火炕弄熱後順便把飯桌的殘局收拾了一下,收拾完也回屋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早薑悅醒來的時候幾人飯都做好了,吃飯的時候薑悅問了問,三人四五點鍾就陸陸續續的起床了,過來拜年的小孩子都來了好幾波。
1996年f4被粉碎後,很多家庭的好日子都來了,到年底的時候已經有知青開始陸陸續續的回城了,到了97年初的時候更多,姚玲因為有薑悅給開掛,最近幾年屬實做了不少事兒。
她以為傀儡是黑市的頭頭,拉著薑悅三人買了很多郵票,因為薑悅隻說了這年頭的郵票以後值錢,並沒有說哪張值錢,所以她拜托人家收集了很多集郵冊,最後還以買多了的理由很給力三人,說是以後要是分開的話就當禮物了,讓大家一定要保存好。
97年過完年之後開始押著幾人開始複習,每天學習的時間都延長了幾個小時,這也是有理由的,因為最近學校的招生確實多了不少,她說生意不好做了,萬一哪天沒得做還能去當個老師。
總之那小詞是一套一套的,要不是薑悅提前知道,她也會相信姚玲的說辭,等以後真要想起這事,可能也隻會說姚玲運氣好,薑悅也感慨自己又一次沒有看錯人。
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恢複高考的消息。
這一消息猶如一陣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全國青年為之歡欣鼓舞!尤其是這些年紮根在農村的知識青年們,這個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霖。
知青點裏,張偉和王亮激動地傳閱著手中的報紙,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姚玲可真是個福星!要不是她一直叮囑咱們多學習,這時候,咱們隻怕是要兩眼一摸黑了!” 張亮一邊看著報紙一邊驚歎不已!
姚玲從他手中奪過報紙,瞥了他一眼,“不能隻感謝我,要感謝大家一直沒有放棄學習。”
“這建議本來就是你提的!你的功勞就在那誰能抹殺得了。” 王亮咧著嘴,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好了先別高興,明天咱們先去把名報了,這也沒說怎麽報名啊,去問問大隊長吧。”
“走走走。”
去了大隊部的時候,知青基本上都到齊了,大家都在關心這件事,大隊長也知道大家很著急,拿出文件給大家認真的讀了一遍,同時解答了一些知青的疑問,之後總結到:
“今天大家把需要的文件、證明都準備好,明天大隊派拖拉機拉著大家去報名,放心吧,大隊對於這事一路開路燈,備考的這段時間大家也不用下地了,安心在家複習。”
“大隊長萬歲!” 有知青忍不住的大喊出聲。
“別別別,可別喊萬歲,讓人知道還以為我搞封建複辟呢!你們記得出去後注意一下啊,管好嘴可別瞎說。”
“知道了大隊長,謝謝大隊長。”
回家後幾人商量報考什麽大學,王亮和張偉想要報考北京,姚玲的話有偽重生的記憶,她也是想去那邊,現在就剩下薑悅沒有下決定,看薑悅不說話姚玲問她:“小悅,你是怎麽想的?是有想去的地方嗎?”
“沒有啊。” 薑悅想她之前是一直在北京待的,不是北京就是上海,她是想著要不要換個地方,看看要不要去南方生活。
“那就跟我們一起去唄,想去別的地方等畢業再去也不遲。”
“對啊對啊,小悅一起吧,這樣我還能去蹭個飯之類的。”
“王亮啊王亮,你是就記住個吃。”
“小悅小悅跟我們去北京吧,現在我們手裏都有一些錢,去那邊後我們先把房子買在一起,平時還能串串門呢。”
“好吧,反正去哪都一樣。”
決定了考哪裏的大學幾人開始複習,雖然比較有把握能考上大學,但是想要考好的大學還是要努努力的,剛看了半個小時的書,就有知青找過來了,來的人是第三批知青中的三個女生,關係是相對要好的。
人進門的時候幾人就知道他們是幹什麽的,她們知道這邊有書估計是來借書的,主要也是薑悅幾人也沒遮掩過,隻要能來家裏做客的,能進屋子玩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不出所料是猜對了,四人也沒小氣拿了一套書給他們,不是給她們三人的是分給知青點的,三人千恩萬謝一番就離開了,這倒不是姚玲爛好心或者提前準備的,還記得姚玲三人第一年回家嗎,當時薑悅從廢品回收站買了那些缺的書,姚玲當時不知道,她回城裏後又買了一套新的,所以從那之後家裏就有兩套書了。
第二天一早剛吃完早飯就下雪了,這下子門都不用出了,上午幾人看書的時候徐大爺一家三口過來了,徐大爺一家是來向薑悅表示感謝的,徐大爺兒子還拎著禮物,寒暄了一陣在雪下大之前回去了。
中午的時候薑悅懶得做飯,三人把徐大爺送過來的一包點心給吃了,薑悅就吃了一塊因為太甜了,她不太喜歡這種太甜的點心,下午的時候四人殺了三隻雞,本來是想著等過年時候都殺了的,但是這不下蛋還要喂糧食太虧了,現在這天氣也能凍住了索性就殺一些先吃著。
晚飯吃的是鐵鍋燉雞加玉米餅子,這幾年吃肉的概率明顯增加了很多,自從掙上錢後三人有了底氣,不會每隔一段就emo,三人的家裏也好過很多,因為不用支援他們不說,時不時還能受到孩子的反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就到了1975年春節,大年三十這天每家每戶都是喜氣洋洋的,上午起床後幾人就開始忙碌,今年家裏的肉類多了不少,蔬菜都多了幾種。
今年的年夜飯是下鄉以來最豐盛的一頓飯,今天這頓飯幾人都有點喝多了,晚上別人來找他們出去玩的時候,幾人還窩在被窩睡覺呢,隻有薑悅恢複的快了一些。
她醒來後看了看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多了,把火炕弄熱後順便把飯桌的殘局收拾了一下,收拾完也回屋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早薑悅醒來的時候幾人飯都做好了,吃飯的時候薑悅問了問,三人四五點鍾就陸陸續續的起床了,過來拜年的小孩子都來了好幾波。
1996年f4被粉碎後,很多家庭的好日子都來了,到年底的時候已經有知青開始陸陸續續的回城了,到了97年初的時候更多,姚玲因為有薑悅給開掛,最近幾年屬實做了不少事兒。
她以為傀儡是黑市的頭頭,拉著薑悅三人買了很多郵票,因為薑悅隻說了這年頭的郵票以後值錢,並沒有說哪張值錢,所以她拜托人家收集了很多集郵冊,最後還以買多了的理由很給力三人,說是以後要是分開的話就當禮物了,讓大家一定要保存好。
97年過完年之後開始押著幾人開始複習,每天學習的時間都延長了幾個小時,這也是有理由的,因為最近學校的招生確實多了不少,她說生意不好做了,萬一哪天沒得做還能去當個老師。
總之那小詞是一套一套的,要不是薑悅提前知道,她也會相信姚玲的說辭,等以後真要想起這事,可能也隻會說姚玲運氣好,薑悅也感慨自己又一次沒有看錯人。
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恢複高考的消息。
這一消息猶如一陣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全國青年為之歡欣鼓舞!尤其是這些年紮根在農村的知識青年們,這個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霖。
知青點裏,張偉和王亮激動地傳閱著手中的報紙,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姚玲可真是個福星!要不是她一直叮囑咱們多學習,這時候,咱們隻怕是要兩眼一摸黑了!” 張亮一邊看著報紙一邊驚歎不已!
姚玲從他手中奪過報紙,瞥了他一眼,“不能隻感謝我,要感謝大家一直沒有放棄學習。”
“這建議本來就是你提的!你的功勞就在那誰能抹殺得了。” 王亮咧著嘴,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好了先別高興,明天咱們先去把名報了,這也沒說怎麽報名啊,去問問大隊長吧。”
“走走走。”
去了大隊部的時候,知青基本上都到齊了,大家都在關心這件事,大隊長也知道大家很著急,拿出文件給大家認真的讀了一遍,同時解答了一些知青的疑問,之後總結到:
“今天大家把需要的文件、證明都準備好,明天大隊派拖拉機拉著大家去報名,放心吧,大隊對於這事一路開路燈,備考的這段時間大家也不用下地了,安心在家複習。”
“大隊長萬歲!” 有知青忍不住的大喊出聲。
“別別別,可別喊萬歲,讓人知道還以為我搞封建複辟呢!你們記得出去後注意一下啊,管好嘴可別瞎說。”
“知道了大隊長,謝謝大隊長。”
回家後幾人商量報考什麽大學,王亮和張偉想要報考北京,姚玲的話有偽重生的記憶,她也是想去那邊,現在就剩下薑悅沒有下決定,看薑悅不說話姚玲問她:“小悅,你是怎麽想的?是有想去的地方嗎?”
“沒有啊。” 薑悅想她之前是一直在北京待的,不是北京就是上海,她是想著要不要換個地方,看看要不要去南方生活。
“那就跟我們一起去唄,想去別的地方等畢業再去也不遲。”
“對啊對啊,小悅一起吧,這樣我還能去蹭個飯之類的。”
“王亮啊王亮,你是就記住個吃。”
“小悅小悅跟我們去北京吧,現在我們手裏都有一些錢,去那邊後我們先把房子買在一起,平時還能串串門呢。”
“好吧,反正去哪都一樣。”
決定了考哪裏的大學幾人開始複習,雖然比較有把握能考上大學,但是想要考好的大學還是要努努力的,剛看了半個小時的書,就有知青找過來了,來的人是第三批知青中的三個女生,關係是相對要好的。
人進門的時候幾人就知道他們是幹什麽的,她們知道這邊有書估計是來借書的,主要也是薑悅幾人也沒遮掩過,隻要能來家裏做客的,能進屋子玩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不出所料是猜對了,四人也沒小氣拿了一套書給他們,不是給她們三人的是分給知青點的,三人千恩萬謝一番就離開了,這倒不是姚玲爛好心或者提前準備的,還記得姚玲三人第一年回家嗎,當時薑悅從廢品回收站買了那些缺的書,姚玲當時不知道,她回城裏後又買了一套新的,所以從那之後家裏就有兩套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