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就像食物,越豐富越好
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幾層 作者:畢淑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位營養學家曾對我說:“一個人每天攝入的食物,至少要超過十八種。”我嚇了一大跳,叫道:“哎呀呀,那麽多!肚子裏豈不是要開一個雜貨店?”營養學家說:“人的成長發育就像建造一座大廈,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比如磚瓦木料、油漆水泥、瓷磚鋼窗、浴缸水管……在一個人小的時候,營養越豐富越好,才能保證身體健康、骨骼強壯,長成優良的體魄。”
他的話,我思索了很久。從人的生理想到人的心理,如果說,一個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食物越豐富越好,那麽,在發展個人精神世界方麵,也不應該偏食,需要從小培養起對世界廣泛的興趣。
小時候,我天性好動,每天到處跑來跑去,眼睛看到一個目標,腳步就不由自主地奔過去。眼光可比雙腿跑得快多了,這樣,人的重心就向前傾斜,接下來的事件就很可悲了,全身淩空飛起,一個大馬趴,摔倒在地上。我對於“欲速則不達”這句話的體會,簡直刻骨銘心。因為後麵的事就不是到達目的地後如何滿足好奇心,而是膝蓋磕到地上,鮮血流淌,疼得直抽冷氣。但這種淒慘的遭遇,並沒有損耗掉我對未知事物的興趣,隻是以後慢慢地不那麽毛躁了,眼睛在盯著目標的時候,也要關心腳下的路上是否有石子。
我喜歡語文,也喜歡數學。我覺得這兩門功課都很重要,一種是說話的學問(我把寫文章也放在廣義的“說話”範圍裏,它指的是用筆把你心裏要說的話,告訴別人),一種是計算的能力。人活在世上,離不開與人交流和科學技術兩件大事,這就和語文、算術密切相關。要是你連自己的意見都表達不清,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這樣,一來耽誤時間,二來也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至於數學,是科學的奠基石,就不必我多說了。所以,對於必須掌握的功課,要從道理上明白它的重要性。興趣和道理,像一對雙胞胎,有時候,我們是先有了興趣,才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比如瓦特發明蒸汽機;有的時候,恰恰相反,是我們明白了道理,才逐漸地培養起興趣。
我十六歲的時候,被分配去當衛生員。當時我傷心死了,覺得自己很倒黴,一天淨和膿血、病菌打交道不說,見到的人還沒有一個笑模樣,都是唉聲歎氣、愁眉苦臉的病秧子。心想這樣幹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肯定也得變成一副苦瓜臉。但是我在理智上知道這個工作還是很光榮的,一個人得了病,就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永遠健康呢?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能夠為人家做一點兒事情,就應該竭盡全力。我強迫自己認真地學習醫學知識,熱情為病人服務,慢慢地就對醫學有了興趣,病人都愛找我看病,說我是個好醫生,我後來一直當到了內科主治醫師。在從事醫學工作二十年以後,因為寫作的需要,決定暫時不當醫生了。脫下穿了幾十年的白色工作服時,我的心裏充滿了一種難舍難分的眷念,我這才意識到,對醫學的興趣與熱愛,已深深地融化在我的血液中。
人的興趣也應該像吃飯一樣,不挑食。世界是這樣絢麗多彩,像一台大屏幕的彩色電視機。你要是把自己的興趣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就像一台小小的黑白電視機,限製我們的視野。
愛好大自然,應該是我們所有愛好中最經久不息、永不褪色的選擇。人類是自然之子,我們從自然中來,還要回到自然中去。自然教給我們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讓我們感悟到生命的寶貴和時間的永恒。大自然會激起我們探索宇宙奧秘的信心,會蕩滌我們在城市中變得遲鈍的神經,會使我們變得善良寬容,與世界上的萬物和平相處。
人的興趣像一種奇怪的竹子,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候猛地躥出堅硬的土地,新生的筍芽見風就長,如果有了合適的水土,就會蓬勃地指向藍天,長成一竿筆直的翠竹。記得那時我上小學五年級,讀了一些天文學的書,突然對遼闊的星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每個晴朗的晚上都仰著脖子,在城市明亮的燈光縫隙中,吃力地辨認著天上的星座,甚至希望自己也能發現一顆偶然闖過的小星,會以我的名字命名……我甚至給當時的北京天文台台長寫了一封信,向他請教一個很專業的天文學問題,那是我從一本天文學著作中看到的一個迄今未解決的天文學疑案。我每天都到學校的傳達室,焦急地詢問有沒有我的信,但是很可惜,直到我小學畢業,也沒有收到台長的回信。我臨離開學校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囑咐看門的老大爺:“要是有了我的信,可千萬要告訴我啊。”我始終沒有收到印著“北京天文台”字樣的信封(它不止一次在我的睡夢中翩翩飛來,信封是藍色的,台長的字跡很大,可就是看不清寫的是什麽,真急死人),不過,這一點兒也沒讓我灰心,我下定決心,長大後要投考大學裏的天文係,親自探索宇宙的秘密。要不是後來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我們這一代人都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我一定會夢想成真。我一直保持著對自然科學濃厚的興趣,可能和小時候的這段經曆有關。
就像自然界存在著生態平衡,各種營養素之間需要互補一樣,興趣越是多樣化,越能開闊我們的眼界,融會貫通,使我們心明眼亮,反應機敏。比如你熱愛電子計算機,就要涉及軟件、硬件許多領域,它促使你讀外語、查字典,學習更多的科學技術。如果你熱愛集郵,小小的方寸之地裏,有縱橫古今、馳騁八方的知識。如果你對體育有興趣,它除了送你健康的身體和高超的技巧以外,還會鍛煉你的友善與合作精神。如果你愛好書法和繪畫,那就更是在文化和藝術的大海裏遊泳了……
一個人在少年時代,應該努力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盡力開拓自己的潛能。因為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一定有一個自己特別愛好、特別感興趣的事物的種子,埋在我們的心底。有的人尋找一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愛幹什麽,怎樣才能幹得更好。真正的興趣,或許像一隻狡猾的小狐狸,潛伏在草叢中睡不醒。隻有“廣泛愛好”這張巨大的網鋪天蓋地罩下來,才有可能把小狐狸捕獲,讓我們受益終生。
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人憑著責任心,是可以把自己不愛好的事幹好的;但人若是幹自己愛好的事,再加上責任心這強有力的翅膀,他就會幹得更出色。而且這個充滿樂趣的工作,會使他滿懷創造性勞動的自豪感,取得更好的成績。
我從小就喜歡作文,那時並沒有想到以後要當作家,隻是覺得語言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可以把心裏想的念頭留在紙上,不管多長時間以後,隻要你重讀這些文字,以前的感覺就十分神奇地複活了。後來我當醫生,很想使自己忘掉對語言的這種熱愛,因為一個醫生隻要服務態度好,對病人能把他患病的情況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也就說得過去了。但是我真的無法放棄對語言的這種關注,包括我寫病曆的時候,在力求精確迅捷的前提下,也總忘不了來一兩個形容詞。後來,當我終於有機會在寫作和醫學之間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我知道對我來說,繼續做醫生是很保險、輕車熟路的事,而寫作是嶄新的挑戰,我很為難。
半夜醒來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你是更喜愛醫學,還是更喜愛寫作呢?”
我聽見自己的心靈在回答:“我更喜愛寫作。”
我聽從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寫作使我很辛苦,但也使我很快樂。“愛好”不單成了我的老師,簡直就是我的軍師。
他的話,我思索了很久。從人的生理想到人的心理,如果說,一個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食物越豐富越好,那麽,在發展個人精神世界方麵,也不應該偏食,需要從小培養起對世界廣泛的興趣。
小時候,我天性好動,每天到處跑來跑去,眼睛看到一個目標,腳步就不由自主地奔過去。眼光可比雙腿跑得快多了,這樣,人的重心就向前傾斜,接下來的事件就很可悲了,全身淩空飛起,一個大馬趴,摔倒在地上。我對於“欲速則不達”這句話的體會,簡直刻骨銘心。因為後麵的事就不是到達目的地後如何滿足好奇心,而是膝蓋磕到地上,鮮血流淌,疼得直抽冷氣。但這種淒慘的遭遇,並沒有損耗掉我對未知事物的興趣,隻是以後慢慢地不那麽毛躁了,眼睛在盯著目標的時候,也要關心腳下的路上是否有石子。
我喜歡語文,也喜歡數學。我覺得這兩門功課都很重要,一種是說話的學問(我把寫文章也放在廣義的“說話”範圍裏,它指的是用筆把你心裏要說的話,告訴別人),一種是計算的能力。人活在世上,離不開與人交流和科學技術兩件大事,這就和語文、算術密切相關。要是你連自己的意見都表達不清,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這樣,一來耽誤時間,二來也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至於數學,是科學的奠基石,就不必我多說了。所以,對於必須掌握的功課,要從道理上明白它的重要性。興趣和道理,像一對雙胞胎,有時候,我們是先有了興趣,才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比如瓦特發明蒸汽機;有的時候,恰恰相反,是我們明白了道理,才逐漸地培養起興趣。
我十六歲的時候,被分配去當衛生員。當時我傷心死了,覺得自己很倒黴,一天淨和膿血、病菌打交道不說,見到的人還沒有一個笑模樣,都是唉聲歎氣、愁眉苦臉的病秧子。心想這樣幹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肯定也得變成一副苦瓜臉。但是我在理智上知道這個工作還是很光榮的,一個人得了病,就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永遠健康呢?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能夠為人家做一點兒事情,就應該竭盡全力。我強迫自己認真地學習醫學知識,熱情為病人服務,慢慢地就對醫學有了興趣,病人都愛找我看病,說我是個好醫生,我後來一直當到了內科主治醫師。在從事醫學工作二十年以後,因為寫作的需要,決定暫時不當醫生了。脫下穿了幾十年的白色工作服時,我的心裏充滿了一種難舍難分的眷念,我這才意識到,對醫學的興趣與熱愛,已深深地融化在我的血液中。
人的興趣也應該像吃飯一樣,不挑食。世界是這樣絢麗多彩,像一台大屏幕的彩色電視機。你要是把自己的興趣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就像一台小小的黑白電視機,限製我們的視野。
愛好大自然,應該是我們所有愛好中最經久不息、永不褪色的選擇。人類是自然之子,我們從自然中來,還要回到自然中去。自然教給我們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讓我們感悟到生命的寶貴和時間的永恒。大自然會激起我們探索宇宙奧秘的信心,會蕩滌我們在城市中變得遲鈍的神經,會使我們變得善良寬容,與世界上的萬物和平相處。
人的興趣像一種奇怪的竹子,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候猛地躥出堅硬的土地,新生的筍芽見風就長,如果有了合適的水土,就會蓬勃地指向藍天,長成一竿筆直的翠竹。記得那時我上小學五年級,讀了一些天文學的書,突然對遼闊的星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每個晴朗的晚上都仰著脖子,在城市明亮的燈光縫隙中,吃力地辨認著天上的星座,甚至希望自己也能發現一顆偶然闖過的小星,會以我的名字命名……我甚至給當時的北京天文台台長寫了一封信,向他請教一個很專業的天文學問題,那是我從一本天文學著作中看到的一個迄今未解決的天文學疑案。我每天都到學校的傳達室,焦急地詢問有沒有我的信,但是很可惜,直到我小學畢業,也沒有收到台長的回信。我臨離開學校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囑咐看門的老大爺:“要是有了我的信,可千萬要告訴我啊。”我始終沒有收到印著“北京天文台”字樣的信封(它不止一次在我的睡夢中翩翩飛來,信封是藍色的,台長的字跡很大,可就是看不清寫的是什麽,真急死人),不過,這一點兒也沒讓我灰心,我下定決心,長大後要投考大學裏的天文係,親自探索宇宙的秘密。要不是後來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我們這一代人都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我一定會夢想成真。我一直保持著對自然科學濃厚的興趣,可能和小時候的這段經曆有關。
就像自然界存在著生態平衡,各種營養素之間需要互補一樣,興趣越是多樣化,越能開闊我們的眼界,融會貫通,使我們心明眼亮,反應機敏。比如你熱愛電子計算機,就要涉及軟件、硬件許多領域,它促使你讀外語、查字典,學習更多的科學技術。如果你熱愛集郵,小小的方寸之地裏,有縱橫古今、馳騁八方的知識。如果你對體育有興趣,它除了送你健康的身體和高超的技巧以外,還會鍛煉你的友善與合作精神。如果你愛好書法和繪畫,那就更是在文化和藝術的大海裏遊泳了……
一個人在少年時代,應該努力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盡力開拓自己的潛能。因為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一定有一個自己特別愛好、特別感興趣的事物的種子,埋在我們的心底。有的人尋找一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愛幹什麽,怎樣才能幹得更好。真正的興趣,或許像一隻狡猾的小狐狸,潛伏在草叢中睡不醒。隻有“廣泛愛好”這張巨大的網鋪天蓋地罩下來,才有可能把小狐狸捕獲,讓我們受益終生。
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人憑著責任心,是可以把自己不愛好的事幹好的;但人若是幹自己愛好的事,再加上責任心這強有力的翅膀,他就會幹得更出色。而且這個充滿樂趣的工作,會使他滿懷創造性勞動的自豪感,取得更好的成績。
我從小就喜歡作文,那時並沒有想到以後要當作家,隻是覺得語言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可以把心裏想的念頭留在紙上,不管多長時間以後,隻要你重讀這些文字,以前的感覺就十分神奇地複活了。後來我當醫生,很想使自己忘掉對語言的這種熱愛,因為一個醫生隻要服務態度好,對病人能把他患病的情況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也就說得過去了。但是我真的無法放棄對語言的這種關注,包括我寫病曆的時候,在力求精確迅捷的前提下,也總忘不了來一兩個形容詞。後來,當我終於有機會在寫作和醫學之間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我知道對我來說,繼續做醫生是很保險、輕車熟路的事,而寫作是嶄新的挑戰,我很為難。
半夜醒來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你是更喜愛醫學,還是更喜愛寫作呢?”
我聽見自己的心靈在回答:“我更喜愛寫作。”
我聽從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寫作使我很辛苦,但也使我很快樂。“愛好”不單成了我的老師,簡直就是我的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