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本質是一種喪失,它與讚同相比,更帶有冷峻的付出與擲地有聲的清脆,需要果決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你拒絕了金錢,就將畢生困守清貧。


    你拒絕了享樂,就將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你拒絕了父母,就可能成為飄零的小舟,孤懸海外。


    你拒絕了師長,就可能逐出師門自生自滅。


    你拒絕了一個強有力的男人相助,他可能反目為仇,在你的征程上布下道道藩籬。


    你拒絕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人的青睞,她可能笑裏藏刀,在你意想不到的瞬間刺得你遍體鱗傷。


    你拒絕了上司,也許就拒絕了一個如花的前程。


    你拒絕了機遇,它就永不再來,也許留下終身的遺憾。


    ……


    拒絕不像選擇那樣令人心情舒暢,它森嚴的外衣裏裹著我們始料不及的風刀霜劍,而且像一種後勁很大的烈酒,在漫長的季節後還會使我們頭暈目眩。


    於是,我們本能地懼怕拒絕。我們在無數應該說“不”的場合沉默,我們在理應拒絕的時刻延宕不決。我們推遲拒絕的那一刻,夢想拒絕的體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縮小以至消失。


    可惜,這隻是我們善良的願望,真實的情境往往適得其反。


    我們之所以拒絕,是因為我們不得不拒絕。


    不拒絕,那本該被拒絕的事物,就像菜花狀的癌腫,蓬蓬勃勃地生長著、發育著,侵襲我們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變得更難以救治。


    拒絕是苦,然而那是一時之苦,陣痛之後便是安寧。不拒絕是忍,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無可忍的那一刻,貽誤的是時間,收獲的是更大的麻煩與悲哀。


    拒絕是對一個人膽魄和心智的考驗。


    當今時代,電腦一分鍾可以複製無數的信息,且核對起來甚是簡便。利用信息和情報造假越來越不易,於是“假”也在更新換代,涉及種種精神的產品。


    最不易察覺的假冒偽劣是信任和愛情。它們均需要漫長歲月的培育和考驗,毀滅卻隻是刹那間的事情。


    也許當初彼此交往的時候,並不缺乏真誠。但友誼和愛情的產品,是要求終身保養的。不管何時損壞,都會被判為贗品,且無處更換。


    有人炫耀自己的朋友如何多,我一般是不信的。好的朋友,也像好的貨物,是有體積的。好的心靈,也像非露天倉庫,無法無限擴大容積。


    一個認真重情的人,心靈的空間更是有限,隻能容納幾位知己。


    擁有太多的友人,友誼的汁液不是溢出來,就是稀釋。


    友誼也像零存整取的銀行。若你平時不補充情感進去,一旦需要朋友的支援渡過難關時,才發現存單上一片空白。


    愛情是比死亡還要複雜的事情。因為在死亡中你隻滅絕一次,而在愛情中你可能多次滅絕。


    男女之間常常被自己所不具備的品質所吸引。


    這就是為什麽許多天真爛漫的女孩子會愛上魔鬼,許多忠誠的男子會喜歡水性楊花的女人。


    一般來說,你真的愛一個人,就應該給他還報你恩情的時間和機會。


    這不是我們索要報答,而是為了讓他的心靈安寧。如果你隻是一味地給予,就把對方一直置於被施舍的地步,這實際上是一種不敬。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話,當是不發達社會的寫照。


    如今的社會是——


    人生得幾知己還不足。


    或——


    人生無一知己也足矣。


    知己者無非是心的溝通、事的相助。於是人們有紅粉知己、忘年知己、事業知己……知己已泛化,不像以往那樣罕見了。


    另一方麵,知己又更加難覓。信息社會,大家都加快了變化的節奏。彼此要變得同步,變得共振,變得像沒變一樣,實在是大不容易。


    我不讚成為了朋友兩肋插刀。如果一定要插,至多插一肋。因為肋骨的後麵是心髒,若都插上刀,心就會被洞穿,便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沒有思考的友誼,很可能陷入盲目。


    友情不是血吸蟲病,不能憑借口口相傳的釘螺感染他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變是常法,要求友誼在傳遞的過程中,像複印的一樣不走樣,原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幼稚。


    友誼是一種易變的東西,假如它不是變得更好,就是不可抑製地變壞了,甚至極快地消亡。有時,在很長一段歲月裏,友誼似乎是一成不變的,保持很穩定的狀態,這是友誼正在承受時間的考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柔和的力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畢淑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畢淑敏並收藏柔和的力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