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狂歡過後!
我在平行世界的軍旅生涯 作者:北落師門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傷感的氣氛並未持續太久,對著一眾軍人家屬鞠躬致謝過後,雷振軍收斂表情開始說起偵察營今年一整年的總結,最後對一些表現優秀訓練成績突出的戰士進行表揚。
其中,有二班長趙宏斌,也有三班長李剛,連江辰這個剛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也被提了一嘴。
大概七八分鍾之後,營長講話完畢,教導員拿著話題上台又就內務等方麵進行了新一輪的發言講話。
緊接著,三個連長和各連隊指導員也分別上台講話。
有點像學校的開學典禮一個個校領導排隊上台講話的場景。
不過,相較於那些個領導各種公式化發言東拉西扯動不動講上一兩個小時不同,這麽多人之中,也就教導員和營長的講話時間稍微長一點接近十分鍾,其他幾位連長指導員基本都是三四分鍾就完事了。
八點半。
聯歡晚會開始,炊事班的人推著推車將事先準備好的年貨端上來。
一個班一張大圓桌,加上軍人家屬,接近四百號人,也幸好營部的禮堂夠大,不然,這麽多人就隻能去外麵操場上舉行晚會了。
南方的冬天雖然沒有北方動不動就零下十幾二十度那麽恐怖,但坐在外麵吹著冷風照樣不好受。
如果隻是軍人也就罷了,關鍵是還有這麽多婦女孩童。
——
聯歡晚會第一個節目是全營軍官幹部的一首大合唱。
合唱的歌曲非常陌生並不是大家所熟悉任何一首的軍歌,甚至現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
準確來說,除了台上正在演唱的軍官外,現場隻有一個人聽過這首歌。
這個人自然是身為穿越者的江辰。
而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祖國不會忘記》。
這首歌雖然創作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但真正傳播開來卻是在千禧年以後,獲得中宣部頒發的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項之後,才慢慢傳入大眾耳中。
這裏指的‘大眾’主要還是軍人和警察隊伍。
真正被人所熟知,要等到二十多年以後短視頻的興起才得以傳唱全國。
特別是在有關於升旗儀式的視頻之中,這首歌的出鏡率堪稱百分之百。
升旗儀仗隊踏著正步從天安門中走出,背景音樂往往都是這一首《祖國不會忘記》。
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國不會忘記。
不會忘記我。
……
這首歌本來是寫給奮戰在航天科技工作第一線的戰士們,但是因為其滿含深情的歌詞,很快就進入了所有默默守護在國防第一線的部隊眼中,並隨之廣為流傳。
這首歌雖然沒有《團結就是力量》那般高昂,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卻一點都不少。
特別是對於他們這些堅守在國防第一線的士兵們而言。
那一句祖國不會忘記,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人。
大合唱結束,接著按照先前排好的節目順序,每個班開始陸續上場表演。
江辰的那首《永遠的兄弟》被安排在倒數第二場,也就是俗稱的壓軸節目。
至於最後的大軸自然是所有種花家軍人都會唱的軍歌。
不比電視上的聯歡晚會,部隊裏的晚會表演要隨意許多,幾乎每三個班就會來一次大合唱,而且,翻來覆去都是那麽幾首歌,但是依舊贏得滿堂喝彩。
老不老套其實並沒有多少人在乎,過節主要過的是一個氣氛。
除了大合唱之外,還有相聲、小品,以及江辰他們報名的軍體拳表演和武術表演,再加上一些單人獨唱、樂器演奏之類的才藝表演。
隨著晚會的進行,各種各樣的菜肴以及下午包好的餃子也陸續被端了上來,大家一邊吃著美食,一邊看著台上的節目表演,有家屬過來參加晚會的士兵則坐在家屬席上,有抱著孩子嬉戲打鬧的,也有跟許久未見的家人低聲細語的……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江辰在跟著班裏其他人一起上台打完一套軍體拳後,並沒有隨隊回去,而是留在後台準備最後的壓軸節目。
該說不說,那兩位團部過來的文化幹事手裏頭還真有兩把刷子。
江辰之前不是將自己記憶中的吉他曲譜寫下來了嘛,現在才過去不到半天時間,這兩位文化幹事就將這份曲譜進行了簡單的擴展,加入一些其他樂器的演奏,讓這首歌的曲子變得不像先前那般單調,來來回回隻有一把吉他當做伴奏。
“誒,你們班的那個列兵副班長呢,怎麽沒看到人啊?”隔壁二班的一名士官坐不住跑到三班桌子上閑聊,掃視座位一圈發現江辰竟然沒在,不由好奇詢問道。
別看大家平時沒怎麽表現出來,實際上他們對於江辰這個列兵副班長還是非常好奇的。
倒不是說他們對江辰這個人有什麽意見。
畢竟,江辰的成績就擺在那裏,身上又是二等功又是三等功,隻要不傻,是個明眼人都知道,副班長對於江辰而言最多也就算是個起步,去軍校深造,成為軍官擔任某連隊的指揮官,這才是江辰未來的路。
所以,他們根本談不上什麽嫉妒不嫉妒,就是單純的好奇罷了。
別說他們了,整個228團隻要知道江辰這個名字的士兵就沒有不好奇的。
“不知道,剛才表演完他就被指導員給喊走了,一直到現在都沒回來。”胡凱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哦,這樣啊,對了你們班今年是誰上去表演節目啊,我怎麽沒看到?”二班的那名士官也沒有再糾結這個問題,隨口又問道。
被他這麽一問,三班眾人才反應過來。
對哈,江辰這小子不是還要表演節目嘛,怎麽到現在都沒看到他人?
正說著,台上的節目已經表演結束,負責報幕的幹事拿著話筒上台,看著手卡上所寫的內容念道:“下一個節目,請欣賞三連一排三班士兵,江辰同誌帶來的歌曲《永遠的兄弟》,大家掌聲歡迎!!”
聽到音響裏傳來的報幕聲,正在討論的三班眾人瞬間停止談話,並紛紛將目光投向舞台之上。
江辰穿著一身筆挺的士兵常服,左胸前依次掛著兩枚功勳章。
二等功勳章在前,三等功勳章在後。
當舞台的燈光照射在他的身上,兩枚金屬製成的功勳章上閃爍出點點金光,配合上江辰肩膀上的列兵軍銜,莫名讓人有一種非常突兀的感覺。
這並不是江辰本人的意思,而是兩位團部的文化幹事在從三連指導員鄧昌口中得知江辰的事跡之後,臨時做出的決定。
目的,自然是為了晚會之後宣傳工作。
若不是一個列兵穿禮服有些不合適,他們都想找一套軍官禮服給江辰穿上。
當然,有著兩枚功勳章的襯托,什麽禮服不禮服的並不重要,別說江辰現在還穿著常服,就算是套一個破麻袋,隻要胸口掛上功勳章一切都不成問題。
包括剛才讓人感覺突兀的列兵軍銜也一樣。
功勳才是一名軍人最重要的榮譽。
隨著江辰走到舞台中央站定,現場也漸漸安靜下來。
燈光下,江辰的手指輕輕撥動琴弦,伴隨著電子琴和鼓點,嘹亮中帶著一絲低沉的歌聲響起。
曾經的日子閃亮又明媚,你我一起分享了青春的美味。
曾經的日子傷感又苦澀,你我一起承擔了身心的疲憊。
曾經的浪漫讓你我極度沉醉,曾經的滄桑讓你我不再純粹,分手時我不知你的去處,也沒有說你和我何時再相會……
歌曲前半段還好,大家雖然感覺很好聽,但並沒有那種代入其中的感覺,直到副歌響起……
來吧兄弟,幹杯!!
是水一起趟,是火一起闖。
生也相依,死也相隨,相依相隨~
凱旋的日子~不醉~不歸~
這首前世11年空降華語金曲榜榜首並連續占據排行榜前三長達一個月之久的經典歌曲,即便是江辰的演唱水平有限,但在他真情實感的代入下,高昂的歌聲依舊感染了在座所有人。
一曲唱罷,江辰轉身下台的時候,掌聲宛若潮水一般響起,台下所有士兵不管在幹什麽都不由自主站起身,以最熱烈的掌聲表達著他們心中方才因歌聲所流露出的情感。
剛走下台,迎麵就看到了排長李成,他的身邊還站著一個年齡大概隻有三四歲的小男孩,此時正拉著李成的手指一臉好奇看著江辰懷裏的吉他。
“好,唱的真好!!!”李成並不是那種話多的人,隻是用力拍著江辰的肩膀誇獎了兩句後,就拉著他回到了座位上。
江辰也知道自家排長的性格,隻是笑著敬了個禮,並沒有多說什麽。
將吉他還回去,將別胸口的兩枚功勳章小心翼翼收好,江辰回到座位,準備今天晚會的最後一個節目。
不同於其他節目,最後的大軸節目並沒有固定的表演人員。
當幾名士兵舉著一麵鮮豔的紅旗,提著正步走到舞台中央,在場所有士兵軍官都默契的站起身。
伴隨著熟悉的音樂響起,所有人齊聲唱起這一首創作於1939年的軍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一曲唱罷,營長雷振軍、教導員田誌強,以及一眾連長和指導員舉著酒杯上台。
在一聲整齊的幹杯和新年快樂聲中,聯歡晚會落下帷幕。
不過,晚會是結束了,但禮堂的人群卻沒有就此散去。
江辰他們這些沒有家屬到場的士兵,坐在桌子上吃著炊事班端上來一滿桌豐盛的菜肴。
有家屬的軍官和士兵則陪著家人,享受著溫馨又短暫的團圓時刻。
一直到晚上十點半,江辰等人幫忙收拾著會場,有家屬的士兵跟著車隊一起送自己家人回團部。
對此,不管是雷振軍還是田誌強都沒有多說什麽,機會難得,誰都想多跟自己家人待一會兒,哪怕隻是多一秒鍾。
團部有自己的招待所,這些遠道而來的軍人家屬會被暫時安排在招待所裏住下,明天一早再坐當天的火車返程。
全程都有士兵相送,乘坐的車廂也是部隊跟鐵路局那邊事先打過招呼,專門承包下來的獨立車廂。
這不是多此一舉,現在不是未來,火車又是出了名的治安重災區。
這麽多女人和孩子還全都是軍人家屬,哪怕部隊這邊放心,鐵路局那邊也不敢大意啊。
真要是出個好歹……
——
明明昨天營區裏還是一副過節狂歡的氣氛,可當時間來到第二天清晨,昨夜殘留的溫馨瞬間被肅穆所取代。
戰備巡邏。
巡邏隻是附帶的,重點在於戰備!
什麽是戰備?
顧名思義,戰爭準備,以應對戰爭和軍事衝突的姿態進行準備活動!
就這麽說吧,今天一大早,幾輛滿載彈藥的大卡車就開入了偵察營的營區。
車上拉的可不是什麽空包彈,從坦克、自行火炮使用的炮彈到各種型號的子彈、手雷、槍榴彈應有盡有。
除此之外,每個班還都配備了最少一台北鬥單兵導航定位設備,以及五台以上的夜視儀。
足可見上麵對這次戰備巡邏的重視程度。
每個連都被安排了任務區域和巡邏範圍,確保對整個防區內的邊境線進行全方位監控。
作為228團的尖刀部隊,偵察營的任務無疑最重要,負責的防區也最危險。
前方不到五百米就是界碑,以及殘留不知道多久的雷場。
別以為有雷場就代表著安全,恰恰相反,這裏才是人員活動最頻繁的區域。
正因為靠近雷場和界碑,一些違法分子才會鋌而走險選擇從這裏進入或離開邊境。
包括邊境衝突和挑釁,大多也都發生在這些區域附近。
很簡單的一個邏輯,雷場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如果是無關痛癢的區域,又何必這麽麻煩布置雷場呢。
小年過後的第三天。
一月二十號。
農曆臘月二十六,距離大年三十除夕夜僅剩最後三天。
偵察營已經接到來自上級的命令,可能是今天晚上,也可能是明天清晨,他們就要出發前往邊境。
——
其中,有二班長趙宏斌,也有三班長李剛,連江辰這個剛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也被提了一嘴。
大概七八分鍾之後,營長講話完畢,教導員拿著話題上台又就內務等方麵進行了新一輪的發言講話。
緊接著,三個連長和各連隊指導員也分別上台講話。
有點像學校的開學典禮一個個校領導排隊上台講話的場景。
不過,相較於那些個領導各種公式化發言東拉西扯動不動講上一兩個小時不同,這麽多人之中,也就教導員和營長的講話時間稍微長一點接近十分鍾,其他幾位連長指導員基本都是三四分鍾就完事了。
八點半。
聯歡晚會開始,炊事班的人推著推車將事先準備好的年貨端上來。
一個班一張大圓桌,加上軍人家屬,接近四百號人,也幸好營部的禮堂夠大,不然,這麽多人就隻能去外麵操場上舉行晚會了。
南方的冬天雖然沒有北方動不動就零下十幾二十度那麽恐怖,但坐在外麵吹著冷風照樣不好受。
如果隻是軍人也就罷了,關鍵是還有這麽多婦女孩童。
——
聯歡晚會第一個節目是全營軍官幹部的一首大合唱。
合唱的歌曲非常陌生並不是大家所熟悉任何一首的軍歌,甚至現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
準確來說,除了台上正在演唱的軍官外,現場隻有一個人聽過這首歌。
這個人自然是身為穿越者的江辰。
而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祖國不會忘記》。
這首歌雖然創作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但真正傳播開來卻是在千禧年以後,獲得中宣部頒發的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項之後,才慢慢傳入大眾耳中。
這裏指的‘大眾’主要還是軍人和警察隊伍。
真正被人所熟知,要等到二十多年以後短視頻的興起才得以傳唱全國。
特別是在有關於升旗儀式的視頻之中,這首歌的出鏡率堪稱百分之百。
升旗儀仗隊踏著正步從天安門中走出,背景音樂往往都是這一首《祖國不會忘記》。
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國不會忘記。
不會忘記我。
……
這首歌本來是寫給奮戰在航天科技工作第一線的戰士們,但是因為其滿含深情的歌詞,很快就進入了所有默默守護在國防第一線的部隊眼中,並隨之廣為流傳。
這首歌雖然沒有《團結就是力量》那般高昂,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卻一點都不少。
特別是對於他們這些堅守在國防第一線的士兵們而言。
那一句祖國不會忘記,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人。
大合唱結束,接著按照先前排好的節目順序,每個班開始陸續上場表演。
江辰的那首《永遠的兄弟》被安排在倒數第二場,也就是俗稱的壓軸節目。
至於最後的大軸自然是所有種花家軍人都會唱的軍歌。
不比電視上的聯歡晚會,部隊裏的晚會表演要隨意許多,幾乎每三個班就會來一次大合唱,而且,翻來覆去都是那麽幾首歌,但是依舊贏得滿堂喝彩。
老不老套其實並沒有多少人在乎,過節主要過的是一個氣氛。
除了大合唱之外,還有相聲、小品,以及江辰他們報名的軍體拳表演和武術表演,再加上一些單人獨唱、樂器演奏之類的才藝表演。
隨著晚會的進行,各種各樣的菜肴以及下午包好的餃子也陸續被端了上來,大家一邊吃著美食,一邊看著台上的節目表演,有家屬過來參加晚會的士兵則坐在家屬席上,有抱著孩子嬉戲打鬧的,也有跟許久未見的家人低聲細語的……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江辰在跟著班裏其他人一起上台打完一套軍體拳後,並沒有隨隊回去,而是留在後台準備最後的壓軸節目。
該說不說,那兩位團部過來的文化幹事手裏頭還真有兩把刷子。
江辰之前不是將自己記憶中的吉他曲譜寫下來了嘛,現在才過去不到半天時間,這兩位文化幹事就將這份曲譜進行了簡單的擴展,加入一些其他樂器的演奏,讓這首歌的曲子變得不像先前那般單調,來來回回隻有一把吉他當做伴奏。
“誒,你們班的那個列兵副班長呢,怎麽沒看到人啊?”隔壁二班的一名士官坐不住跑到三班桌子上閑聊,掃視座位一圈發現江辰竟然沒在,不由好奇詢問道。
別看大家平時沒怎麽表現出來,實際上他們對於江辰這個列兵副班長還是非常好奇的。
倒不是說他們對江辰這個人有什麽意見。
畢竟,江辰的成績就擺在那裏,身上又是二等功又是三等功,隻要不傻,是個明眼人都知道,副班長對於江辰而言最多也就算是個起步,去軍校深造,成為軍官擔任某連隊的指揮官,這才是江辰未來的路。
所以,他們根本談不上什麽嫉妒不嫉妒,就是單純的好奇罷了。
別說他們了,整個228團隻要知道江辰這個名字的士兵就沒有不好奇的。
“不知道,剛才表演完他就被指導員給喊走了,一直到現在都沒回來。”胡凱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哦,這樣啊,對了你們班今年是誰上去表演節目啊,我怎麽沒看到?”二班的那名士官也沒有再糾結這個問題,隨口又問道。
被他這麽一問,三班眾人才反應過來。
對哈,江辰這小子不是還要表演節目嘛,怎麽到現在都沒看到他人?
正說著,台上的節目已經表演結束,負責報幕的幹事拿著話筒上台,看著手卡上所寫的內容念道:“下一個節目,請欣賞三連一排三班士兵,江辰同誌帶來的歌曲《永遠的兄弟》,大家掌聲歡迎!!”
聽到音響裏傳來的報幕聲,正在討論的三班眾人瞬間停止談話,並紛紛將目光投向舞台之上。
江辰穿著一身筆挺的士兵常服,左胸前依次掛著兩枚功勳章。
二等功勳章在前,三等功勳章在後。
當舞台的燈光照射在他的身上,兩枚金屬製成的功勳章上閃爍出點點金光,配合上江辰肩膀上的列兵軍銜,莫名讓人有一種非常突兀的感覺。
這並不是江辰本人的意思,而是兩位團部的文化幹事在從三連指導員鄧昌口中得知江辰的事跡之後,臨時做出的決定。
目的,自然是為了晚會之後宣傳工作。
若不是一個列兵穿禮服有些不合適,他們都想找一套軍官禮服給江辰穿上。
當然,有著兩枚功勳章的襯托,什麽禮服不禮服的並不重要,別說江辰現在還穿著常服,就算是套一個破麻袋,隻要胸口掛上功勳章一切都不成問題。
包括剛才讓人感覺突兀的列兵軍銜也一樣。
功勳才是一名軍人最重要的榮譽。
隨著江辰走到舞台中央站定,現場也漸漸安靜下來。
燈光下,江辰的手指輕輕撥動琴弦,伴隨著電子琴和鼓點,嘹亮中帶著一絲低沉的歌聲響起。
曾經的日子閃亮又明媚,你我一起分享了青春的美味。
曾經的日子傷感又苦澀,你我一起承擔了身心的疲憊。
曾經的浪漫讓你我極度沉醉,曾經的滄桑讓你我不再純粹,分手時我不知你的去處,也沒有說你和我何時再相會……
歌曲前半段還好,大家雖然感覺很好聽,但並沒有那種代入其中的感覺,直到副歌響起……
來吧兄弟,幹杯!!
是水一起趟,是火一起闖。
生也相依,死也相隨,相依相隨~
凱旋的日子~不醉~不歸~
這首前世11年空降華語金曲榜榜首並連續占據排行榜前三長達一個月之久的經典歌曲,即便是江辰的演唱水平有限,但在他真情實感的代入下,高昂的歌聲依舊感染了在座所有人。
一曲唱罷,江辰轉身下台的時候,掌聲宛若潮水一般響起,台下所有士兵不管在幹什麽都不由自主站起身,以最熱烈的掌聲表達著他們心中方才因歌聲所流露出的情感。
剛走下台,迎麵就看到了排長李成,他的身邊還站著一個年齡大概隻有三四歲的小男孩,此時正拉著李成的手指一臉好奇看著江辰懷裏的吉他。
“好,唱的真好!!!”李成並不是那種話多的人,隻是用力拍著江辰的肩膀誇獎了兩句後,就拉著他回到了座位上。
江辰也知道自家排長的性格,隻是笑著敬了個禮,並沒有多說什麽。
將吉他還回去,將別胸口的兩枚功勳章小心翼翼收好,江辰回到座位,準備今天晚會的最後一個節目。
不同於其他節目,最後的大軸節目並沒有固定的表演人員。
當幾名士兵舉著一麵鮮豔的紅旗,提著正步走到舞台中央,在場所有士兵軍官都默契的站起身。
伴隨著熟悉的音樂響起,所有人齊聲唱起這一首創作於1939年的軍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一曲唱罷,營長雷振軍、教導員田誌強,以及一眾連長和指導員舉著酒杯上台。
在一聲整齊的幹杯和新年快樂聲中,聯歡晚會落下帷幕。
不過,晚會是結束了,但禮堂的人群卻沒有就此散去。
江辰他們這些沒有家屬到場的士兵,坐在桌子上吃著炊事班端上來一滿桌豐盛的菜肴。
有家屬的軍官和士兵則陪著家人,享受著溫馨又短暫的團圓時刻。
一直到晚上十點半,江辰等人幫忙收拾著會場,有家屬的士兵跟著車隊一起送自己家人回團部。
對此,不管是雷振軍還是田誌強都沒有多說什麽,機會難得,誰都想多跟自己家人待一會兒,哪怕隻是多一秒鍾。
團部有自己的招待所,這些遠道而來的軍人家屬會被暫時安排在招待所裏住下,明天一早再坐當天的火車返程。
全程都有士兵相送,乘坐的車廂也是部隊跟鐵路局那邊事先打過招呼,專門承包下來的獨立車廂。
這不是多此一舉,現在不是未來,火車又是出了名的治安重災區。
這麽多女人和孩子還全都是軍人家屬,哪怕部隊這邊放心,鐵路局那邊也不敢大意啊。
真要是出個好歹……
——
明明昨天營區裏還是一副過節狂歡的氣氛,可當時間來到第二天清晨,昨夜殘留的溫馨瞬間被肅穆所取代。
戰備巡邏。
巡邏隻是附帶的,重點在於戰備!
什麽是戰備?
顧名思義,戰爭準備,以應對戰爭和軍事衝突的姿態進行準備活動!
就這麽說吧,今天一大早,幾輛滿載彈藥的大卡車就開入了偵察營的營區。
車上拉的可不是什麽空包彈,從坦克、自行火炮使用的炮彈到各種型號的子彈、手雷、槍榴彈應有盡有。
除此之外,每個班還都配備了最少一台北鬥單兵導航定位設備,以及五台以上的夜視儀。
足可見上麵對這次戰備巡邏的重視程度。
每個連都被安排了任務區域和巡邏範圍,確保對整個防區內的邊境線進行全方位監控。
作為228團的尖刀部隊,偵察營的任務無疑最重要,負責的防區也最危險。
前方不到五百米就是界碑,以及殘留不知道多久的雷場。
別以為有雷場就代表著安全,恰恰相反,這裏才是人員活動最頻繁的區域。
正因為靠近雷場和界碑,一些違法分子才會鋌而走險選擇從這裏進入或離開邊境。
包括邊境衝突和挑釁,大多也都發生在這些區域附近。
很簡單的一個邏輯,雷場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如果是無關痛癢的區域,又何必這麽麻煩布置雷場呢。
小年過後的第三天。
一月二十號。
農曆臘月二十六,距離大年三十除夕夜僅剩最後三天。
偵察營已經接到來自上級的命令,可能是今天晚上,也可能是明天清晨,他們就要出發前往邊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