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就到臘月,此時,早已入了冬,距離王縣令將奏折上交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上頭卻一直沒有相關的回複,甚至連一點消息也無。
不隻是躊躇滿誌的王恒誌心裏開始打鼓,就連陳翠也在心裏多有思量,惴惴不安。
其實,她當時是有寫過種植日記的,就是把種子是什麽時候種下的,幾天之後發芽,什麽時候拔節,這些都一一記錄在案,附帶的還有當時的天氣。
可是最後她卻沒有把這本冊子交上去。
她一介農婦,能跟著兒子認識幾個字已經算是頂天了,哪來的眼光和見識寫下這般周全的種植冊子。
她害怕上頭的人會因此而對她有所質疑,出於自保的顧慮,陳翠把自己的小冊子瞞了下來,沒有上報。
可如今她卻有些後悔,是不是上頭的人不相信玉米這種新糧食,如果她連帶種植冊子交上去,證據鏈更周全,是不是會更好的引起重視。
臘月初十這天,陳大江和陳大河兄弟從府城賣木炭回來,晚上在陳翠家落腳,一家人圍著桌子吃暖鍋子,其樂融融。
今年陳翠跟孩子們搬來了城裏,而且有了水果罐頭這個新的進項,就將木炭生意全部都交給了娘家來做,自己不再沾手。
原先的店家和車馬行,這些她都帶著娘家兄弟走了一遍,將人員和關係都說給他們聽,剩下的就靠他們自己來維係了。
今年燒炭的事開始的早,準備的也周全,備貨也充足,所以整體都還算順當。
累自然是累的,本該農閑的時候,陳家一家人包括剛進門的銀柱媳婦在內,就沒有一個人是閑著的,每個人幾乎天天都是灰頭土臉的。
村裏人也知道了他們家是在燒炭,可就是不知道其中的門道。
有人爬牆頭偷看,想把燒木炭的方子學了去,被金柱一磚頭給砸的頭破血流,接著還拿棍子把那人打的渾身沒一塊好肉,慘叫連連。
被打的那人回去之後,在床上躺了半個月還不能下地,這才嚇退了一些心思不正的人。
陳家原本男丁就多,都在一起住,還養了兩條厲害的狗,夜裏也在後院守著,就更沒人敢上門偷學。
再加上陳家的閨女聽說跟縣令夫人攀上了關係,一些想打主意的人也就收了心思。
就連陳家溝的村正,也對他們家燒炭的事大開方便之門,山上的樹任由他們砍,隻要來年補種上就行。
陳山根心裏知道,這是因為閨女的緣故,他這都是沾閨女的光。
所以就算陳翠說自己不再參與燒木炭的事了,可陳山根仍舊把收益算她一份,給她三成的利。
畢竟,燒炭的法子是閨女給的,連收木炭的店鋪也是閨女給聯係好的,不可能自家獨享收成,把閨女排除在外。
陳翠一開始不同意,後來想想還是答應了,她好歹算是跟縣令夫人有些交情,陳家無權無勢的,如果賣木炭中間遇到什麽麻煩,她起碼能幫著說項,這錢也不算白拿。
前些時候最後一批桔子罐頭完工以後運走,罐頭工坊就徹底沒活幹了,因為市麵上已經沒有任何能收到的果子。
但是買來的這些丫頭也不能讓她們閑著,張掌櫃在請示了張太太以後,就調派她們去百果坊下頭的點心房裏去幫忙,做些和麵燒火的事,這樣也不不至於浪費糧食。
陳翠才是真的閑下來了,怕自己胡思亂想,在家裏沒事的時候就琢磨吃的,把曬幹的紅辣椒磨碎,或者打成粉,用來做各種調料,甚至是火鍋料。
其實就是用辣椒做主料,配上各種香料,加上牛油,進行炸製熬煮,然後倒入木托盤內凝固,吃的時候掰下來一塊加水就行,再方便不過。
如今他們吃的暖鍋子其實就是火鍋,陳翠就是這麽做的。
放進鍋裏煮的有自製的肉丸,豆腐、豆皮,白菜、香菇、還有豬血,雖然種類不多,但是勝在量大,最後還有手工麵條可以放進去煮。
除了歲歲以外,這一桌子人都是能吃辣的,在這寒冷的天氣,吃的人頭上冒汗,覺得十分過癮。
“姐,你這火鍋料給我拿點唄,我回去想吃了能自己加點水煮。”陳大河吃飽了之後,不客氣的說道。
陳大江也是眼神希冀的望著妹妹,其實他也想說這句話來著,被弟弟搶先了。
“行,待會我給你拿點,用的時候掰下來一塊就行,別放太多,太辣了咱爹娘他們受不了。”
陳翠痛快的應道。
她打算等年後水果罐頭的事見了成效,就跟張太太提辣椒合作的事,如今隻是試驗階段,還算不上最後的成品,給自家人吃也無妨。
不過,大河的話倒是提醒了她,合作可以等年後再說,現在要先讓張太太知道辣椒這麽個東西。
於是,她就準備了一托盤的火鍋底料,還有一個新製的銅鍋子給張太太送去了。
張若梅如今已經徹底瘦下來了,陳翠這才算是見識到了她真正的容貌。
肌膚嬌嫩,眉目如畫,身材穠纖合度,行止坐臥間,自有一股氣度在身,好一個古典美人!
陳翠在這個時代見到的平民女子,多半都是荊釵布裙,未加裝飾的。
她們因為辛苦勞作,風吹日曬,不管是臉上還是手上,皮膚都相對粗糙,沒有一個能像張太太這樣,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精致。
這就是階級帶來的差距,就算是在後世,也無法避免。
張太太聽到陳翠說的火鍋底料的做法,很是新奇。
她是蜀中人,自小就吃辣,可都是茱萸胡椒之類的,從沒聽說過辣椒這種東西。
“這也是那次在府城買的種子之一,當時因為種子太過細小,就跟菜種子一起種了,結出來的辣椒單純吃口感一般,但是做成底料之後,煮出來的東西卻香辣可口,知道太太跟老爺都是是蜀地人,是能吃辣的,特意送來給您嚐嚐。”
果然,張若梅來了興趣,她控製飲食控製了很久,最近好不容易解禁了,卻因為冬日裏菜蔬少,飲食品種單一而覺得的不高興。
這劉大嫂不止送來了鍋子和底料,甚至連做法和蘸料也整理了一份送來,正好晚上讓廚房做一下,等老爺回來他們一起吃。
不隻是躊躇滿誌的王恒誌心裏開始打鼓,就連陳翠也在心裏多有思量,惴惴不安。
其實,她當時是有寫過種植日記的,就是把種子是什麽時候種下的,幾天之後發芽,什麽時候拔節,這些都一一記錄在案,附帶的還有當時的天氣。
可是最後她卻沒有把這本冊子交上去。
她一介農婦,能跟著兒子認識幾個字已經算是頂天了,哪來的眼光和見識寫下這般周全的種植冊子。
她害怕上頭的人會因此而對她有所質疑,出於自保的顧慮,陳翠把自己的小冊子瞞了下來,沒有上報。
可如今她卻有些後悔,是不是上頭的人不相信玉米這種新糧食,如果她連帶種植冊子交上去,證據鏈更周全,是不是會更好的引起重視。
臘月初十這天,陳大江和陳大河兄弟從府城賣木炭回來,晚上在陳翠家落腳,一家人圍著桌子吃暖鍋子,其樂融融。
今年陳翠跟孩子們搬來了城裏,而且有了水果罐頭這個新的進項,就將木炭生意全部都交給了娘家來做,自己不再沾手。
原先的店家和車馬行,這些她都帶著娘家兄弟走了一遍,將人員和關係都說給他們聽,剩下的就靠他們自己來維係了。
今年燒炭的事開始的早,準備的也周全,備貨也充足,所以整體都還算順當。
累自然是累的,本該農閑的時候,陳家一家人包括剛進門的銀柱媳婦在內,就沒有一個人是閑著的,每個人幾乎天天都是灰頭土臉的。
村裏人也知道了他們家是在燒炭,可就是不知道其中的門道。
有人爬牆頭偷看,想把燒木炭的方子學了去,被金柱一磚頭給砸的頭破血流,接著還拿棍子把那人打的渾身沒一塊好肉,慘叫連連。
被打的那人回去之後,在床上躺了半個月還不能下地,這才嚇退了一些心思不正的人。
陳家原本男丁就多,都在一起住,還養了兩條厲害的狗,夜裏也在後院守著,就更沒人敢上門偷學。
再加上陳家的閨女聽說跟縣令夫人攀上了關係,一些想打主意的人也就收了心思。
就連陳家溝的村正,也對他們家燒炭的事大開方便之門,山上的樹任由他們砍,隻要來年補種上就行。
陳山根心裏知道,這是因為閨女的緣故,他這都是沾閨女的光。
所以就算陳翠說自己不再參與燒木炭的事了,可陳山根仍舊把收益算她一份,給她三成的利。
畢竟,燒炭的法子是閨女給的,連收木炭的店鋪也是閨女給聯係好的,不可能自家獨享收成,把閨女排除在外。
陳翠一開始不同意,後來想想還是答應了,她好歹算是跟縣令夫人有些交情,陳家無權無勢的,如果賣木炭中間遇到什麽麻煩,她起碼能幫著說項,這錢也不算白拿。
前些時候最後一批桔子罐頭完工以後運走,罐頭工坊就徹底沒活幹了,因為市麵上已經沒有任何能收到的果子。
但是買來的這些丫頭也不能讓她們閑著,張掌櫃在請示了張太太以後,就調派她們去百果坊下頭的點心房裏去幫忙,做些和麵燒火的事,這樣也不不至於浪費糧食。
陳翠才是真的閑下來了,怕自己胡思亂想,在家裏沒事的時候就琢磨吃的,把曬幹的紅辣椒磨碎,或者打成粉,用來做各種調料,甚至是火鍋料。
其實就是用辣椒做主料,配上各種香料,加上牛油,進行炸製熬煮,然後倒入木托盤內凝固,吃的時候掰下來一塊加水就行,再方便不過。
如今他們吃的暖鍋子其實就是火鍋,陳翠就是這麽做的。
放進鍋裏煮的有自製的肉丸,豆腐、豆皮,白菜、香菇、還有豬血,雖然種類不多,但是勝在量大,最後還有手工麵條可以放進去煮。
除了歲歲以外,這一桌子人都是能吃辣的,在這寒冷的天氣,吃的人頭上冒汗,覺得十分過癮。
“姐,你這火鍋料給我拿點唄,我回去想吃了能自己加點水煮。”陳大河吃飽了之後,不客氣的說道。
陳大江也是眼神希冀的望著妹妹,其實他也想說這句話來著,被弟弟搶先了。
“行,待會我給你拿點,用的時候掰下來一塊就行,別放太多,太辣了咱爹娘他們受不了。”
陳翠痛快的應道。
她打算等年後水果罐頭的事見了成效,就跟張太太提辣椒合作的事,如今隻是試驗階段,還算不上最後的成品,給自家人吃也無妨。
不過,大河的話倒是提醒了她,合作可以等年後再說,現在要先讓張太太知道辣椒這麽個東西。
於是,她就準備了一托盤的火鍋底料,還有一個新製的銅鍋子給張太太送去了。
張若梅如今已經徹底瘦下來了,陳翠這才算是見識到了她真正的容貌。
肌膚嬌嫩,眉目如畫,身材穠纖合度,行止坐臥間,自有一股氣度在身,好一個古典美人!
陳翠在這個時代見到的平民女子,多半都是荊釵布裙,未加裝飾的。
她們因為辛苦勞作,風吹日曬,不管是臉上還是手上,皮膚都相對粗糙,沒有一個能像張太太這樣,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精致。
這就是階級帶來的差距,就算是在後世,也無法避免。
張太太聽到陳翠說的火鍋底料的做法,很是新奇。
她是蜀中人,自小就吃辣,可都是茱萸胡椒之類的,從沒聽說過辣椒這種東西。
“這也是那次在府城買的種子之一,當時因為種子太過細小,就跟菜種子一起種了,結出來的辣椒單純吃口感一般,但是做成底料之後,煮出來的東西卻香辣可口,知道太太跟老爺都是是蜀地人,是能吃辣的,特意送來給您嚐嚐。”
果然,張若梅來了興趣,她控製飲食控製了很久,最近好不容易解禁了,卻因為冬日裏菜蔬少,飲食品種單一而覺得的不高興。
這劉大嫂不止送來了鍋子和底料,甚至連做法和蘸料也整理了一份送來,正好晚上讓廚房做一下,等老爺回來他們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