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兒子喜歡的是哪個富貴人家的女兒,甚至是高官顯宦家的貴女,她都能想想辦法,請人從中打聽甚至說和,可對方是郡主,她就沒了什麽主意。
陳翠覺得自己雖然勘破了兒子的心事,但是卻更為難了。
如今的婚事,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福佑郡主父母都不在了,自小就被接進宮,由太後撫養長大,要是論起來,太後娘娘才是她的正經長輩,要談婚事的話,也隻能去求太後娘娘。
可陳翠這個所謂的五品誥命,連自家的大靠山張淑妃都沒見過,更別說是去求見太後了。
她品級低,根本沒有進宮的資格,除非宮妃特意召見,才有入宮的機會。
張淑妃為人謙恭,平日非常低調,極少主動召見娘家人,就連張若梅這個堂妹,也不是年年都有機會進宮見麵的,更別提陳翠了。
所以,劉家就算是想跟皇家攀親家,也無從攀起,根本就跟人家夠不著說話啊!
而且,福佑郡主的品級是從一品,是正經的皇家血脈,從身份上來說,可以直接碾壓他們一家子,讓這麽一位皇家貴女來自家作兒媳婦,是她從沒想過的事!
也是從歲歲偶然救了郡主,自家跟安王府有了瓜葛之後,她才找人細細打聽了福佑郡主家的事,知道了其中的過往。
原來,福佑郡主的祖父跟先帝是堂兄弟,算是近支宗室,曾被封為安和郡王。
安和君王身子不好,早早的去世,隻留下一個獨子,就是福佑郡主的爹。
後來福佑郡主的爹又因為救了先帝,救駕有功,將自家的爵位升了一級,成了親王,但是他自己也因此受了重傷,早早殞命,唯一的女兒也成了孤女,被接進宮撫養。
算起來,如今的皇帝是福佑郡主的堂叔,她跟皇帝的子女們是同輩。
安王府幾代都人丁單薄,這一代更是隻剩下一個孤女,可數代積累的財富卻還在,惹來了不少有心人的惦記。
這些人都是些跟安王府關係比較近的宗室,想籌劃著讓自家孩子過繼到安王府,好繼承爵位和財產,那可是一樁惠及子孫後代的大富貴啊!
不過今上被封太子的時候,那幾個先前鬥爭失敗的兄弟和他們的追隨者們沒少給他添堵,其中就有不少宗室,他登基之後收拾起來就沒手軟,除了還留著一條命在,那些人幾乎沒有了任何指望。
今上是個務實的,原先就對這些平日裏飽食終日的宗室們沒什麽好感,登基之後又麵臨內憂外患,這些人仍舊不知死活的上躥下跳,就下狠手將他們都捋了一遍。
尤其是那些挖空心思想繼承安王府的,更是被收拾的很慘,今上更是直接絕了他們的念想,下令安王府不會再找人承嗣,所有家產都將作為福佑郡主的嫁妝。
他本就有意削藩,如今剛好趁機讓這安王府的爵位不再傳承下去,將來也少些蛀蟲禍害百姓。
到時候給福佑郡主找個好夫婿,將原本王府的財物將作為嫁妝,日後傳承給她的子孫,也算是用得其所了。
皇帝確實是這麽想的,可奈何福佑郡主的身子一直不怎麽樣,一直病病歪歪的,這婚事也就沒法子提,今年她甚至還求太後恩準她出宮,回安王府休養,就是怕日後身子太差,沒法再回到故居。
不過,臨近過年的時候,倒是聽說福佑這丫頭在宮外遇到了一個好大夫,給她用心調理,身子大有好轉,太後聽說也頗為欣慰。
進了臘月,太後果然讓人召郡主回宮,言說實在是想她的緊,讓她趕緊回來。
福佑郡主這次在宮外住了快半年,先前是因為在船上舊病複發,雖然後來被歲歲實行急救,撿回了一條命,後麵養身體也用了不少時間。
後來是因為采用了錢大夫的方子,加上藥浴調理身子,要定時複診,也不能進宮,這些理由她都寫信告訴了太後,請她老人家恕罪。
太後白氏在深宮多年,先帝在的時候,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宮妃,後來是她兒子蜀王爭氣,成了太子,又接著登基,她才升級為太後。
她這輩子隻生了一個孩子,那就是如今的皇帝,當年的蜀王。
蜀王就藩之後,她膝下空虛,無所事事,先帝看她老實本分,又細心周到,才把安王府的遺孤交給她照顧。
其實,福佑郡主身邊有嬤嬤跟宮女數十人,根本用不到太後娘娘動手做什麽,說是照顧,更像是給她找個事做,來填補她心中因為兒子出宮造成的空虛。
後來,太後跟福佑郡主兩人在同一屋簷下住了十幾年,朝夕相處,也生出了幾分真情實感。
她跟這個病弱的小姑娘相處的時間,比她跟自己親兒子在一起的時間都長,可以說,她們二人雖然沒有祖孫的名分,但是卻有不亞於祖孫的感情。
福佑郡主自小寄居宮中,因為身子不好,心思就格外敏感細膩,更善於洞察人心,也很了解太後的性格,兩人日常相處也愉快。
確切的說,是太後覺得愉快。
她覺得,福佑這個侄孫女,可比她那幾個親孫女貼心多了,也更討人喜歡。
雖然這孩子因為身子不好, 經常要臥床,不能出屋,可她那份懂事和體貼,是其他的孫輩們比不了的。
太後見到身子大好的福佑郡主,果然很高興,不止抓著她的手左右端詳,還細細打聽了她這次治病的經過。
雖然早有人把事情報了過來,可太後就是想聽福佑丫頭自己說,這孩子說話不緊不慢的,語氣和緩,如今也不怎麽咳嗽了,她光是聽她說話就覺得高興。
當然,福佑郡主回了自己的小跨院之後,太後也讓自己身邊的嬤嬤去問了跟著郡主回去伺候的下人,看看這些日子有沒有什麽特別的事發生。
一手養大的郡主出宮,哪怕是回她自家的王府,太後怎麽可能會放心呢,當然要安插幾個自己人了。
太後倒不是為了特意監視什麽,隻是後宮女人生存的本能習慣罷了,要將一切掌控在自己手裏!
陳翠覺得自己雖然勘破了兒子的心事,但是卻更為難了。
如今的婚事,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福佑郡主父母都不在了,自小就被接進宮,由太後撫養長大,要是論起來,太後娘娘才是她的正經長輩,要談婚事的話,也隻能去求太後娘娘。
可陳翠這個所謂的五品誥命,連自家的大靠山張淑妃都沒見過,更別說是去求見太後了。
她品級低,根本沒有進宮的資格,除非宮妃特意召見,才有入宮的機會。
張淑妃為人謙恭,平日非常低調,極少主動召見娘家人,就連張若梅這個堂妹,也不是年年都有機會進宮見麵的,更別提陳翠了。
所以,劉家就算是想跟皇家攀親家,也無從攀起,根本就跟人家夠不著說話啊!
而且,福佑郡主的品級是從一品,是正經的皇家血脈,從身份上來說,可以直接碾壓他們一家子,讓這麽一位皇家貴女來自家作兒媳婦,是她從沒想過的事!
也是從歲歲偶然救了郡主,自家跟安王府有了瓜葛之後,她才找人細細打聽了福佑郡主家的事,知道了其中的過往。
原來,福佑郡主的祖父跟先帝是堂兄弟,算是近支宗室,曾被封為安和郡王。
安和君王身子不好,早早的去世,隻留下一個獨子,就是福佑郡主的爹。
後來福佑郡主的爹又因為救了先帝,救駕有功,將自家的爵位升了一級,成了親王,但是他自己也因此受了重傷,早早殞命,唯一的女兒也成了孤女,被接進宮撫養。
算起來,如今的皇帝是福佑郡主的堂叔,她跟皇帝的子女們是同輩。
安王府幾代都人丁單薄,這一代更是隻剩下一個孤女,可數代積累的財富卻還在,惹來了不少有心人的惦記。
這些人都是些跟安王府關係比較近的宗室,想籌劃著讓自家孩子過繼到安王府,好繼承爵位和財產,那可是一樁惠及子孫後代的大富貴啊!
不過今上被封太子的時候,那幾個先前鬥爭失敗的兄弟和他們的追隨者們沒少給他添堵,其中就有不少宗室,他登基之後收拾起來就沒手軟,除了還留著一條命在,那些人幾乎沒有了任何指望。
今上是個務實的,原先就對這些平日裏飽食終日的宗室們沒什麽好感,登基之後又麵臨內憂外患,這些人仍舊不知死活的上躥下跳,就下狠手將他們都捋了一遍。
尤其是那些挖空心思想繼承安王府的,更是被收拾的很慘,今上更是直接絕了他們的念想,下令安王府不會再找人承嗣,所有家產都將作為福佑郡主的嫁妝。
他本就有意削藩,如今剛好趁機讓這安王府的爵位不再傳承下去,將來也少些蛀蟲禍害百姓。
到時候給福佑郡主找個好夫婿,將原本王府的財物將作為嫁妝,日後傳承給她的子孫,也算是用得其所了。
皇帝確實是這麽想的,可奈何福佑郡主的身子一直不怎麽樣,一直病病歪歪的,這婚事也就沒法子提,今年她甚至還求太後恩準她出宮,回安王府休養,就是怕日後身子太差,沒法再回到故居。
不過,臨近過年的時候,倒是聽說福佑這丫頭在宮外遇到了一個好大夫,給她用心調理,身子大有好轉,太後聽說也頗為欣慰。
進了臘月,太後果然讓人召郡主回宮,言說實在是想她的緊,讓她趕緊回來。
福佑郡主這次在宮外住了快半年,先前是因為在船上舊病複發,雖然後來被歲歲實行急救,撿回了一條命,後麵養身體也用了不少時間。
後來是因為采用了錢大夫的方子,加上藥浴調理身子,要定時複診,也不能進宮,這些理由她都寫信告訴了太後,請她老人家恕罪。
太後白氏在深宮多年,先帝在的時候,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宮妃,後來是她兒子蜀王爭氣,成了太子,又接著登基,她才升級為太後。
她這輩子隻生了一個孩子,那就是如今的皇帝,當年的蜀王。
蜀王就藩之後,她膝下空虛,無所事事,先帝看她老實本分,又細心周到,才把安王府的遺孤交給她照顧。
其實,福佑郡主身邊有嬤嬤跟宮女數十人,根本用不到太後娘娘動手做什麽,說是照顧,更像是給她找個事做,來填補她心中因為兒子出宮造成的空虛。
後來,太後跟福佑郡主兩人在同一屋簷下住了十幾年,朝夕相處,也生出了幾分真情實感。
她跟這個病弱的小姑娘相處的時間,比她跟自己親兒子在一起的時間都長,可以說,她們二人雖然沒有祖孫的名分,但是卻有不亞於祖孫的感情。
福佑郡主自小寄居宮中,因為身子不好,心思就格外敏感細膩,更善於洞察人心,也很了解太後的性格,兩人日常相處也愉快。
確切的說,是太後覺得愉快。
她覺得,福佑這個侄孫女,可比她那幾個親孫女貼心多了,也更討人喜歡。
雖然這孩子因為身子不好, 經常要臥床,不能出屋,可她那份懂事和體貼,是其他的孫輩們比不了的。
太後見到身子大好的福佑郡主,果然很高興,不止抓著她的手左右端詳,還細細打聽了她這次治病的經過。
雖然早有人把事情報了過來,可太後就是想聽福佑丫頭自己說,這孩子說話不緊不慢的,語氣和緩,如今也不怎麽咳嗽了,她光是聽她說話就覺得高興。
當然,福佑郡主回了自己的小跨院之後,太後也讓自己身邊的嬤嬤去問了跟著郡主回去伺候的下人,看看這些日子有沒有什麽特別的事發生。
一手養大的郡主出宮,哪怕是回她自家的王府,太後怎麽可能會放心呢,當然要安插幾個自己人了。
太後倒不是為了特意監視什麽,隻是後宮女人生存的本能習慣罷了,要將一切掌控在自己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