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過若幹次講演的經曆,在北大和清華,在軍營和監獄,在農村土坯搭建的課堂和美國最奢華的私立學校……麵對從醫學博士到紐約貧民窟的孩子等各色人群,我都會很直率地談出對問題的想法。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的經曆非常難忘。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學,約過我好幾次了,說學生們期待和我進行討論。我一直推辭,我從骨子裏不喜歡演說。每逢答應一樁這樣的公差,就要莫名地緊張好幾天。但學校方麵很執著,在第n次邀請的時候說,該校的學生思想之活躍甚至超過了北大,會對演講者提出極為尖銳的問題,常常讓人下不了台,有時演講者簡直是灰溜溜地離開學校。
聽他們這樣一講,我的好奇心就被激勵起來,我說我願意接受挑戰。於是,我們商定了一個日子。
那天,大學的禮堂擠得滿滿的,當我穿過密密的人群走向講台的時候,心裏湧起怪異的感覺,好像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批鬥會場,不知道今天將有怎樣的場麵出現。果然,從我一開始講話,就不斷地有條子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在手邊積成了厚厚一堆,好像深秋時節被清潔工掃起的落葉。我一邊講課,一邊充滿了猜測,不知道樹葉中潛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講演告一段落,進入回答問題階段,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堆積如山的紙條,一張張閱讀。那一瞬,台下變得死寂,偌大的禮堂仿若空無一人。
我看完了紙條說,有一些表揚我的話,我就不念了。除此之外,紙條上提得最多的問題是——
人生有什麽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我念完這個紙條以後,台下響起了掌聲。我說你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阿裏的雪山之上,麵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複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裏,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如同曠野。但是,緊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那是我在講演中獲得的最熱烈的掌聲。在以前,我從來不相信有什麽“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話,覺得那隻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我相信了。我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若幹時間。
我說:“大家先不要忙著給我鼓掌,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是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它多麽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的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並為之下定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結束講演之後,我聽到有同學說,他覺得最大的收獲是聽到有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親口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其實,不單是中國的青年人在目標這個問題上飄忽不定,就是在美國的著名學府哈佛大學,也有很多人無法在青年時代就確立自己的目標。我看到一則材料,說某年哈佛的畢業生臨出校門的時候,校方對他們做了一個有關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完全沒有目標;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標模糊;百分之十的人有近期目標;隻有百分之三的人有著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二十五年過去了,那百分之三的人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堅忍努力,成了社會的精英,而其餘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我之所以提到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人生目標的確立上,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青年,都遭遇到了相當程度的朦朧或是混沌狀態。有人會說,是啊,那又怎麽樣?我可以一邊慢慢成長,一邊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啊。我平日也碰到很多青年朋友,訴說他們的種種苦難。我在耐心地聽完那些折磨他們的煩心事之後,把他們乞求幫助的目光撇在一旁,我會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麽呢?”
他們通常會很吃驚,好像懷疑我是否聽懂了他們的愁苦,甚至惱怒我為什麽對具體的問題視而不見,而盤問他們如此不著邊際的空話。更有甚者,以為我根本就沒有心思聽他們說話,自己胡亂找了個話題來搪塞。
我會迎著他們疑慮的目光,說:“請回答我的這個問題,你為什麽而活著呢?”
年輕人一般會很懊惱地說:“這個問題太大了,和我現在遇到的事沒有一點關聯。”我會說:“你錯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有關聯。有人常常以為心理上的事隻和單一的外界刺激有關,就事論事,其實心理和人生的大目標有著綱舉目張的緊密接觸。很多心理問題,實際上都是人生的大目標出現了混亂和偏移。”
舉個例子。一個小夥子找到我,說他為自己說話很快而苦惱,他交了一個女朋友,感情很好。但女孩子不喜歡他說話太快。一聽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女孩就說自己快變成大頭娃娃了。還說如果他不改掉這毛病,就不能把他引薦給自己的媽媽,因為老人家最煩的就是說話愛吐唾沫星子的人。
“你說我怎麽才能改掉說話太快的毛病?”他殷切地看著我,鬧得我都覺得如果不幫他這個忙,簡直就成了毀掉他一生愛情和事業的凶手。
我說:“你為什麽要講話那麽快呢?”
他說:“如果慢了,我怕人家沒有耐心聽完我的話。您知道,現在的社會節奏那麽快,你講慢了,人家就跑了。”
我說:“如果按照你的這個觀點發揮下去,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你豈不是就得說繞口令了?你的準丈母娘就不是這樣的人啊,她就喜歡說話速度慢一點並且注意禮儀的人啊。”
他說:“好吧,就算你說的這兩種人都可以並存,但我還是覺得說話快一些,比較占便宜,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傳達更多的信息。”
我說:“那你的關鍵就是期待別人能準確地接受你的信息。你以為隻有快速發射信息才是唯一的途徑。你對自己的觀點並不自信。”
他說:“正是這樣。我生怕別人不聽我的,我就快快地說,多多地說。”
當他這樣說完之後,連自己也笑起來。我說:“其實別人能否接受我們的觀點,語速並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麽這樣在意別人是否能接受你的觀點?”
這個說話很快的男孩突然語塞起來,忸怩著說:“我把理想告訴你,你可不要笑話我。”
我連連保證絕不泄密。他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個政治家。所有的政治家都很雄辯,你說對吧?”
我說:“這咱們就比較接觸到了問題的實質。要當一個政治家,第一要自信。他們的雄辯不是來自速度,而是來自信念。一個自信的人,不論說話快還是慢,他們對自我信念的堅守流露出來,會感染他人。我知道你有如此遠大的理想,這很好。你要做的事,不是把話越說越快,而是積攢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信念更加堅強。”
那一天的談話到此為止。後來,這個男生告訴我,他講話的速度就慢了下來,也被批準見到了自己的準丈母娘,聽說很受歡迎。
這邊剛剛解決了一個說話快的問題,緊接著又來了一位女碩士,說自己的心理問題是講話太慢,周圍的人都認為她有很深的城府,不敢和她交朋友,以為在她那些緩慢吐出的話語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陰謀。
“我試了很多方法,卻無法讓自己說話快起來,煩死了。”她慢吞吞地對我這樣說,語速的確有一種壓抑人的遲緩,好像在話的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句話。
我看她急迫的神情,知道她非常焦慮。
我說:“你講每一句話是否都要經過慎重的考慮?”
她說:“是啊。如果不考慮,講錯了話,誰負得了這個責?”
我說:“你為什麽特別怕講錯話?”
女碩士說:“因為我輸不起。我家庭背景不好,家裏有人犯了罪,周圍的人都看不起我們;家裏很窮,從小靠親戚的施舍我才能堅持學業。我生怕一句話說差了,人家不高興,就不給我學費了。所以,連問一句‘你吃了嗎?’這樣中國最普通的話,我也要三思而後行。我怕人家說,你連自己的飯都吃不飽,也配來問別人吃飯問題。”
聽到這裏,我說:“我明白了。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引致他人的誤解,給自己造成不良影響。”
女碩士連連說:“對對,就是這樣的。”
我笑了,說:“你這一句話說得並不慢啊。”
她說:“那我是相信你不會誤會我。”
我說:“這就對了。你說話速度慢,不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是你不能相信別人。你是否準備一輩子都不相信任何人?如果是這樣,我斷定你的講話速度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你從此相信他人,講話的速度自然會比較適宜,既不會太慢,也不會太快,而是能收放自如。”
那個女生後來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變,她的人際關係也有了進步。
今天我們從一個很大的目標談起,結果要在一個很小的地方結束。我想說,一個人的心理是一座鬥拱飛簷的宮殿,這座宮殿的基礎就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規劃和對世界對他人的基本看法。一些看起來是技術和表麵的問題,其實內裏都和我們的基本人生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心理問題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樣如同創可貼,隻能暫時封住小傷口,卻無法從根本上讓我們的精神強健起來。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學,約過我好幾次了,說學生們期待和我進行討論。我一直推辭,我從骨子裏不喜歡演說。每逢答應一樁這樣的公差,就要莫名地緊張好幾天。但學校方麵很執著,在第n次邀請的時候說,該校的學生思想之活躍甚至超過了北大,會對演講者提出極為尖銳的問題,常常讓人下不了台,有時演講者簡直是灰溜溜地離開學校。
聽他們這樣一講,我的好奇心就被激勵起來,我說我願意接受挑戰。於是,我們商定了一個日子。
那天,大學的禮堂擠得滿滿的,當我穿過密密的人群走向講台的時候,心裏湧起怪異的感覺,好像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批鬥會場,不知道今天將有怎樣的場麵出現。果然,從我一開始講話,就不斷地有條子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在手邊積成了厚厚一堆,好像深秋時節被清潔工掃起的落葉。我一邊講課,一邊充滿了猜測,不知道樹葉中潛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講演告一段落,進入回答問題階段,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堆積如山的紙條,一張張閱讀。那一瞬,台下變得死寂,偌大的禮堂仿若空無一人。
我看完了紙條說,有一些表揚我的話,我就不念了。除此之外,紙條上提得最多的問題是——
人生有什麽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我念完這個紙條以後,台下響起了掌聲。我說你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阿裏的雪山之上,麵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複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裏,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如同曠野。但是,緊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那是我在講演中獲得的最熱烈的掌聲。在以前,我從來不相信有什麽“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話,覺得那隻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我相信了。我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若幹時間。
我說:“大家先不要忙著給我鼓掌,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是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它多麽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的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並為之下定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結束講演之後,我聽到有同學說,他覺得最大的收獲是聽到有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親口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其實,不單是中國的青年人在目標這個問題上飄忽不定,就是在美國的著名學府哈佛大學,也有很多人無法在青年時代就確立自己的目標。我看到一則材料,說某年哈佛的畢業生臨出校門的時候,校方對他們做了一個有關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完全沒有目標;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標模糊;百分之十的人有近期目標;隻有百分之三的人有著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二十五年過去了,那百分之三的人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堅忍努力,成了社會的精英,而其餘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我之所以提到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人生目標的確立上,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青年,都遭遇到了相當程度的朦朧或是混沌狀態。有人會說,是啊,那又怎麽樣?我可以一邊慢慢成長,一邊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啊。我平日也碰到很多青年朋友,訴說他們的種種苦難。我在耐心地聽完那些折磨他們的煩心事之後,把他們乞求幫助的目光撇在一旁,我會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麽呢?”
他們通常會很吃驚,好像懷疑我是否聽懂了他們的愁苦,甚至惱怒我為什麽對具體的問題視而不見,而盤問他們如此不著邊際的空話。更有甚者,以為我根本就沒有心思聽他們說話,自己胡亂找了個話題來搪塞。
我會迎著他們疑慮的目光,說:“請回答我的這個問題,你為什麽而活著呢?”
年輕人一般會很懊惱地說:“這個問題太大了,和我現在遇到的事沒有一點關聯。”我會說:“你錯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有關聯。有人常常以為心理上的事隻和單一的外界刺激有關,就事論事,其實心理和人生的大目標有著綱舉目張的緊密接觸。很多心理問題,實際上都是人生的大目標出現了混亂和偏移。”
舉個例子。一個小夥子找到我,說他為自己說話很快而苦惱,他交了一個女朋友,感情很好。但女孩子不喜歡他說話太快。一聽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女孩就說自己快變成大頭娃娃了。還說如果他不改掉這毛病,就不能把他引薦給自己的媽媽,因為老人家最煩的就是說話愛吐唾沫星子的人。
“你說我怎麽才能改掉說話太快的毛病?”他殷切地看著我,鬧得我都覺得如果不幫他這個忙,簡直就成了毀掉他一生愛情和事業的凶手。
我說:“你為什麽要講話那麽快呢?”
他說:“如果慢了,我怕人家沒有耐心聽完我的話。您知道,現在的社會節奏那麽快,你講慢了,人家就跑了。”
我說:“如果按照你的這個觀點發揮下去,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你豈不是就得說繞口令了?你的準丈母娘就不是這樣的人啊,她就喜歡說話速度慢一點並且注意禮儀的人啊。”
他說:“好吧,就算你說的這兩種人都可以並存,但我還是覺得說話快一些,比較占便宜,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傳達更多的信息。”
我說:“那你的關鍵就是期待別人能準確地接受你的信息。你以為隻有快速發射信息才是唯一的途徑。你對自己的觀點並不自信。”
他說:“正是這樣。我生怕別人不聽我的,我就快快地說,多多地說。”
當他這樣說完之後,連自己也笑起來。我說:“其實別人能否接受我們的觀點,語速並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麽這樣在意別人是否能接受你的觀點?”
這個說話很快的男孩突然語塞起來,忸怩著說:“我把理想告訴你,你可不要笑話我。”
我連連保證絕不泄密。他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個政治家。所有的政治家都很雄辯,你說對吧?”
我說:“這咱們就比較接觸到了問題的實質。要當一個政治家,第一要自信。他們的雄辯不是來自速度,而是來自信念。一個自信的人,不論說話快還是慢,他們對自我信念的堅守流露出來,會感染他人。我知道你有如此遠大的理想,這很好。你要做的事,不是把話越說越快,而是積攢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信念更加堅強。”
那一天的談話到此為止。後來,這個男生告訴我,他講話的速度就慢了下來,也被批準見到了自己的準丈母娘,聽說很受歡迎。
這邊剛剛解決了一個說話快的問題,緊接著又來了一位女碩士,說自己的心理問題是講話太慢,周圍的人都認為她有很深的城府,不敢和她交朋友,以為在她那些緩慢吐出的話語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陰謀。
“我試了很多方法,卻無法讓自己說話快起來,煩死了。”她慢吞吞地對我這樣說,語速的確有一種壓抑人的遲緩,好像在話的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句話。
我看她急迫的神情,知道她非常焦慮。
我說:“你講每一句話是否都要經過慎重的考慮?”
她說:“是啊。如果不考慮,講錯了話,誰負得了這個責?”
我說:“你為什麽特別怕講錯話?”
女碩士說:“因為我輸不起。我家庭背景不好,家裏有人犯了罪,周圍的人都看不起我們;家裏很窮,從小靠親戚的施舍我才能堅持學業。我生怕一句話說差了,人家不高興,就不給我學費了。所以,連問一句‘你吃了嗎?’這樣中國最普通的話,我也要三思而後行。我怕人家說,你連自己的飯都吃不飽,也配來問別人吃飯問題。”
聽到這裏,我說:“我明白了。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引致他人的誤解,給自己造成不良影響。”
女碩士連連說:“對對,就是這樣的。”
我笑了,說:“你這一句話說得並不慢啊。”
她說:“那我是相信你不會誤會我。”
我說:“這就對了。你說話速度慢,不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是你不能相信別人。你是否準備一輩子都不相信任何人?如果是這樣,我斷定你的講話速度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你從此相信他人,講話的速度自然會比較適宜,既不會太慢,也不會太快,而是能收放自如。”
那個女生後來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變,她的人際關係也有了進步。
今天我們從一個很大的目標談起,結果要在一個很小的地方結束。我想說,一個人的心理是一座鬥拱飛簷的宮殿,這座宮殿的基礎就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規劃和對世界對他人的基本看法。一些看起來是技術和表麵的問題,其實內裏都和我們的基本人生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心理問題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樣如同創可貼,隻能暫時封住小傷口,卻無法從根本上讓我們的精神強健起來。